2006年太平洋颱風季

2006年太平洋颱風季

2006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在2006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六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局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在西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系由東京颱風中心命名,而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都以 W 字母作結。而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PAGASA) 都會為它們訂立一個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同一個風暴有時候會有兩個不同的名稱。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6年太平洋颱風季
  • 外文名:2006 Pacific typhoon season
  • 首個風暴:01.20日 (熱帶低氣壓)
  • 末個風暴:12.19日 (熱帶風暴潭美)
  • 最強風暴:超強颱風摩羯 (Yagi)
  • 死亡人數:2704
  • 損失總數:358億美元(當年美元價值)
  • 熱帶低氣壓數:30
氣旋等級劃分,日本氣象廳,中央氣象台,熱帶氣旋,超強颱風珍珠 (Chanchu),熱帶風暴傑拉華 (Jelawat),超強颱風艾雲尼 (Ewiniar),強熱帶風暴碧利斯 (Bilis),颱風格美 (Kaemi),颱風派比安 (Prapiroon),颱風瑪莉亞 (Maria),超強颱風桑美 (Saomai),強熱帶風暴寶霞 (Bopha),強熱帶風暴悟空 (Wukong),熱帶風暴清松 (Sonamu),超強颱風伊歐凱 (Ioke),超強颱風珊珊 (Shanshan),超強颱風摩羯 (Yagi),超強颱風象神 (Xangsane),‎強熱帶風暴貝碧嘉 (Bebinca),熱帶風暴溫比亞 (Rumbia),颱風蘇力 (Soulik),超強颱風西馬侖 (Cimaron),超強颱風飛燕 (Chebi),超強颱風榴槤 (Durian),強颱風尤特 (Utor),熱帶風暴潭美 (Trami),其他熱帶氣旋,熱帶低氣壓,熱帶低氣壓 01W,熱帶低氣壓,熱帶低氣壓,熱帶低氣壓13W,熱帶低氣壓15W,熱帶低氣壓 17W,熱帶低氣壓,2006年風暴名單,菲律賓熱帶氣旋命名法,被退役的熱帶氣旋名稱,風季總結,

氣旋等級劃分

日本氣象廳

日本氣象廳將熱帶氣旋劃分為6個等級,熱帶風暴及以上等級的熱帶氣旋會被命名,採用下列“國際颱風委員會命名法”進行命名。
以下是等級表:
日本氣象廳制定熱帶氣旋等級表
等級
中心持續風速
颱風
(猛烈)
≥194km/h=53.9m/s
104.8節
(非常強)
157~193km/h=43.6~53.6m/s
84.8~104.2節
(強)
118~156km/h=32.8~43.3m/s
63.7~84.2節
強熱帶風暴
88~117km/h=24.4~32.5m/s
47.5~63.2節
熱帶風暴
63~87km/h=17.5~24.2m/s
34.0~47.0節
熱帶低氣壓
≤62km/h=17.2m/s
33.5
註:以上表格中的“猛烈”“非常強”和“強”分別對應“超強颱風”“強颱風”和“颱風”的熱帶氣旋。

中央氣象台

中央氣象台同樣將熱帶氣旋劃分為6個等級,最弱的三個等級和日本氣象廳所規定的是同樣風速,“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和日本氣象廳不同。
以下只列出和日本氣象廳不同三個等級的熱帶氣旋的風速:
中央氣象台制定熱帶氣旋風速等級表
等級
中心持續風速
16級及以上=≥184km/h=51.1m/s
≥99.4
14~15級=150~183km/h=41.7~50.8m/s
81~98.8節
12~13級=118~149km/h=32.8~41.4m/s
63.7~80.5節
最後註明:此風季以日本氣象廳測得的十分鐘平均風速為準[1]。

熱帶氣旋

自2006年太平洋颱風季開始以來,本颱風季總共產生了23個熱帶氣旋

超強颱風珍珠 (Chanchu)

主詞條:颱風珍珠
活躍日期:2006.05.09日-05.19日
強度 :195 km/h (120 mph) (十分鐘), 930 hPa (百帕)
PAGAS:Caloy
JTWC:02W;125kt(一分鐘),四級颱風
一熱帶擾動於5月8日在帛琉以北的太平洋海面形成。
超強颱風珍珠衛星雲圖超強颱風珍珠衛星雲圖
5月8日下午9時(UTC,下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02W。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珍珠。它繼續增強
5月10日以強熱帶風暴強度登入菲律賓,後進入南海,增強為颱風。
5月15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珍珠升格為超級颱風,但不足1天后便減弱為颱風。減弱後,珍珠開始朝東北方移動,朝向中國東部。
5月18日,它橫掃中國東部,並迅速減弱,後於第二天變為溫帶氣旋並移至東海。
台灣“中央氣象局”表示:颱風珍珠的L型奇特路徑,在該局60年來紀錄的五月颱風中絕無僅有。

熱帶風暴傑拉華 (Jelawat)

主詞條:颱風傑拉華
活躍日期:2006.06.24日-06.29日
熱帶風暴傑拉華衛星雲圖熱帶風暴傑拉華衛星雲圖
強度 :75 km/h (45 mph) (十分鐘), 996 hPa (百帕)
PAGASA:Domeng
JTWC:03W;45kt(一分鐘),熱帶風暴
6月26日熱帶低氣壓傑拉華在南中國海的季風槽內形成,集結在西沙群島之東南偏東約410公里處,在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的引導下,傑拉華向西北方向移動,穿越南海中部,並於當晚增強為熱帶風暴。隨著熱帶風暴傑拉華掠過海南島東北部 在雷州半島附近登入,
6月28日晚上,傑拉華減弱為熱帶低氣壓
6月29日早上,傑拉華在湛江附近登入,並於當天在廣東西部進一步減弱為一個低壓區

超強颱風艾雲尼 (Ewiniar)

主詞條:颱風艾雲尼
活躍日期:2006.06.29日-07.11日
強度 :185 km/h (115 mph) (十分鐘), 930 hPa (百帕)
PAGASA:Ester
2006年太平洋颱風季
JTWC:04W;130kt(一分鐘),四級超強颱風。
8月29日,一個位於帛琉以東的熱帶擾動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定為熱帶低氣壓,向西北移動,翌日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熱帶風暴日本氣象廳並在同日把該風暴命名為艾雲尼。“艾雲尼”是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提供的名字,為該國特魯克群島(Chuuk)傳統的風暴之神。
隨後兩日,艾雲尼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為雅蒲島帶來大雨和小規模的水災。 稍後,艾雲尼轉向西北,並達到了日本氣象廳所定十分鐘平均風速100(185公里每小時),或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所定一分鐘平均風速130節(240公里每小時)的顛峰強度,其中心最低氣壓低至930百帕斯卡。此後,艾雲尼轉向北方移動,掠過華東,使沿岸地區眾多城市居民疏散。
當移至低水溫海區,艾雲尼逐漸減弱,並在7月10日在韓國以強烈熱帶風暴的強度登入。當艾雲尼穿越朝鮮半島,曾進入韓國首都首爾50公里範圍以內。 一天后,艾雲尼在日本海轉化為溫帶氣旋

強熱帶風暴碧利斯 (Bilis)

主詞條:颱風碧利斯
活躍日期:2006.07.08日-07.15日
強熱帶風暴碧利斯 衛星雲圖強熱帶風暴碧利斯 衛星雲圖
強度 :110 km/h (70 mph) (十分鐘), 970 hPa (百帕)
PAGASA:Florita
JTWC:05W;50kt(一分鐘),熱帶風暴
7月8日,一熱帶低氣壓在關島之西南形成。它在第二天被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碧利斯。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7月13日晚上碧利斯台灣宜蘭登入,並於第二天出海,較後時間在中國福建登入。
7月15日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並消散。

颱風格美 (Kaemi)

主詞條:颱風格美
活躍日期:2006.07.18日-07.26日
強度 :150 km/h (90 mph) (十分鐘), 960 hPa (百帕)
颱風格美衛星雲圖颱風格美衛星雲圖
PAGASA:Glenda
JTWC:06W;75kt(一分鐘),一級颱風
7月18日,一熱帶低氣壓於關島之東南形成。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格美。
7月20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已經在同日將它升格為颱風,日本氣象廳則在第二天才將它升格為颱風。
7月24日晚上,它在台灣台東縣成功鎮登入。它在第二天再次出海,減弱為強熱帶風暴,並在中國登入。它在7月26日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並消散。

颱風派比安 (Prapiroon)

主詞條:颱風派比安
活躍日期:2006.07.28日-08.05日
強度 :120 km/h (75 mph) (十分鐘), 965 hPa (百帕)
颱風派比安 衛星雲圖颱風派比安 衛星雲圖
PAGASA:Henry
JTWC:07W;70kt(一分鐘),一級颱風
熱帶低氣壓07W於7月31日下午在菲律賓以東的太平洋海面上生成,向西移動並穿過菲律賓北部。吹襲菲律賓後於8月1日進入南中國海,它其後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派比安”。進入南中國海後派比安初時向西北偏西移動,在8月3日轉向西北移動,並增強為颱風,在廣東西部登入後進入廣西境內。至5日凌晨減弱為低壓區並移至雲南越南

颱風瑪莉亞 (Maria)

主詞條:颱風瑪莉亞
活躍日期:2006.08.04日-08.11日
強度 :130 km/h (80 mph) (十分鐘), 975 hPa (百帕)
颱風瑪莉亞 衛星雲圖颱風瑪莉亞 衛星雲圖
JTWC:09W;60kt(一分鐘),熱帶風暴
8月4日,日本氣象局於西太平洋形成熱帶低氣壓09W開始發出警報。翌日增強成熱帶風暴,日本氣象廳將其命名為“瑪莉亞”。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當日才將其確認為熱帶風暴,但此時日本氣象局已將其升格至強烈熱帶風暴。
瑪莉亞移動路徑在8月7日起轉往較偏北,8月8日早上轉往東北移動同時略為減弱。
8月9日早上沿著日本東南部海岸線外圍朝東北方移動,並沒有登入,吹襲關東地方沿海並持續減弱,翌日遠離陸地,至8月11日至日本海成為溫帶低氣壓。
在事後報告中,瑪莉亞被日本氣象廳升格為颱風,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降格為熱帶風暴。

超強颱風桑美 (Saomai)

主詞條:颱風桑美
活躍日期:2006.08.05日-08.11日
強度 :215 km/h (130 mph) (十分鐘), 925 hPa (百帕)
PAGASA:Juan
JTWC:08W;140kt(一分鐘),五級超強颱風
熱帶低氣壓08W於8月4日在西太平洋海域形成,翌日命名為“桑美”,與另兩個幾乎同一天形成之強熱帶風暴寶霞與強熱帶風暴瑪莉亞形成邊長為1000公里之等邊三角形狀,此狀況過去甚為罕見。這個名稱來自越南,意為“金星”。因2006年的超強颱風“桑美”嚴重影響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共造成了25億美元的巨大損失。因此2006年12月4日至9日的第三十九次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中決定把“桑美”這個名字退役,由“山神”替代。
即將登入浙江省的超強颱風桑美即將登入浙江省的超強颱風桑美
而因位置關係,桑美能發展成颱風條件較成熟;8月4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西太平洋對熱帶低氣壓08W開始發出警報。8月5日上午9時正UTC,該中心將其升格至熱帶風暴;於8月6日下午6時UTC,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至強熱帶風暴。8月7日上午6時UTC,該氣象局將其升格至颱風,8月9日進一步增強為五級超級颱風,其一分鐘風速達140kts。
其結構十分紮實,7級風暴風半徑180公里,10級風暴風半徑50公里(8月9日凌晨)以每小時27公里朝西北偏西方(台灣以北、上海以南之東海區域)移動,8月9日早上10級風暴風半徑增強為80公里,中國氣象台並把其列入強台範圍,而台灣中央氣象局亦表示它已達到中台最高級別範圍;8月9日晚上起暴風圈開始影響日本沖繩縣
8月10日早上後影響台灣北部並於當日下午4時先擦過中國福建省福鼎市台山島,下午5時25分在中國浙江省溫州蒼南縣馬站鎮沿海登入,中心附近最大風力60m/s,在福建省福鼎市郊區合掌岩測出瞬間最大風速75.8m/s,最低氣壓920百帕。
登入後桑美減弱為強颱風,8月10日19時移入福建省福鼎縣境內(當日23時7級風暴風半徑100公里,10級風暴風半徑30公里)穿過福建北部,11日2時減弱為熱帶風暴並進入江西省(5時中心氣壓為995百帕,近中心最大風力8級,即20米/秒),9時減弱減弱為熱帶低氣壓(弋陽縣境內),16時移到新建縣,12日凌晨從江西瑞昌移至湖北省陽新縣,8月12日早上8時中央氣象台停止編號。

強熱帶風暴寶霞 (Bopha)

主詞條:颱風寶霞
活躍日期:2006.08.05日-08.10日
強度 :100 km/h (65 mph) (十分鐘), 980 hPa (百帕)
PAGASA:Inday
強熱帶風暴寶霞 衛星雲圖強熱帶風暴寶霞 衛星雲圖
JTWC:10W;55kt(一分鐘),熱帶風暴
8月5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發現一熱帶低氣壓於台灣之東形成,便將它命名為Inday,但日本氣象廳在第二天才將它升格為一熱帶低氣壓,再在同日較後時間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寶霞。
8月6日-7日間,一個熱帶擾動在琉球群島近海迅速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當時寶霞位於東西向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的南側,受東風氣流引導,向西微北移動,時速約20至25公里。
8月8日,華東上空的副熱帶高氣壓單體為寶霞帶來乾空氣的中層入侵作用,使其發展緩慢,且由於另一股熱帶氣旋桑美奪去季風槽之大量水汽,寶霞的環流相當細小, 當天晚上,華東高壓及桑美共同引導寶霞轉向西南偏西移動。寶霞穿越台灣中部,隨即減弱為熱帶風暴。
8月9日,寶霞進入南海後因缺乏水汽支援及高空輻散受華東高壓所抑制,它進一步減弱成熱帶低氣壓。
8月11日,寶霞在香港西南方約35公里,即外伶仃島附近海域減弱為低壓區。此強烈熱帶風暴與比它強的颱風桑美發生藤原效應,一度在南海徘徊。

強熱帶風暴悟空 (Wukong)

主詞條:颱風悟空
活躍日期:2006.08.12日-08.20日
強度 :95 km/h (60 mph) (十分鐘), 980 hPa (百帕)
強熱帶風暴悟空 衛星雲圖強熱帶風暴悟空 衛星雲圖
JTWC:11W;55kt(一分鐘),熱帶風暴
8月12日硫磺島附近發現一股熱帶低氣壓。
8月13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日本氣象廳也在同日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悟空。
8月17日,悟空日本九州登入,並開始減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同日將它降格為熱帶低氣壓。
日本氣象廳8月20日才將它降格為熱帶低氣壓。
在事後報告中,悟空被日本氣象廳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熱帶風暴清松 (Sonamu)

主詞條:颱風清松
活躍日期:2006.08.13日-08.16日
熱帶風暴清松 衛星雲圖熱帶風暴清松 衛星雲圖
強度 :65 km/h (40 mph) (十分鐘), 992 hPa (百帕)
PAGASA:Karting
JTWC:12W;45kt(一分鐘),熱帶風暴
8月13日,一熱帶低氣壓於沖繩島之南形成。它迅速加強為熱帶風暴,日本氣象廳將它命名為清松。
清松於8月15日逐漸接近比它強的熱帶風暴悟空,受其影響不斷減弱。日本氣象廳於8月16日將它降格為熱帶低氣壓。

超強颱風伊歐凱 (Ioke)

主詞條:颱風伊歐凱
活躍日期:2006.08.19日(進入西北太平洋)-09.07日
強度 :195 km/h (120 mph) (十分鐘), 920 hPa (百帕)
JTWC:01C(中北太平洋颶風);145kt(一分鐘),五級超強颱風
一個熱帶擾動於2006年8月中在夏威夷群島南部對開海面形成,原先在一道低壓槽內,至8月19日成為一個熱帶低氣壓,當時它集結在檀香山南方大約775英里左右,24小時成為颶風。它的命名Ioke取自女性英文名字“Joyce”的夏威夷語。它成為自2002年以來首個於中太平洋海域形成的熱帶風暴。
伊歐凱於8月21日增強為4級颶風。至8月22日由於進入海水水溫較低之水域及進行的眼壁更替周期,風力稍為減弱至2級,其後風暴掠過強斯頓環礁
8月23日,風暴再度增強,並朝西北偏西的高海水溫度處移動,這些環境更有利於其持續增強。
伊歐凱於8月24日到25日間迅速增強為5級颶風,成為首個於中太平洋形成並達到5級的颶風,四面環海的環境有利於保持其強大風力,且能持續一段頗長時間。除此之外,它也是歷來中心氣壓最低的中太平洋颶風,其中心氣壓一度低至920百帕斯卡。
超強颱風伊歐凱 衛星雲圖超強颱風伊歐凱 衛星雲圖
伊歐凱其後受中途島西方的副熱帶高壓引導,轉向西南偏西移動。它出現的眼壁更替周期使之稍降為4級,至8月26日完成眼壁更替周期後,強度回升至5級,並擁有一個直徑約30公里的風眼,同日晚上通過國際換日線(通過後已是8月27日),進入西北太平洋。JTWC方面將降為4級,至8月29日2100 UTC,JTWC第三度將之升為5級,估計它中心最低氣壓低至910百帕斯卡。
其後伊歐凱逐漸轉向西北偏西移動,於8月31日減弱為四級颱風並近距離略過威克島。9月2日至3日,伊歐凱因進行眼壁更替周期,強度減弱至3級,但風眼直徑增大至近200公里。伊歐凱在9月3日吹襲了日本南鳥島
9月4日,伊歐凱因受到來自溫帶的乾燥氣流入侵影響,進一步減弱為一級颱風,它的中心密集雲區消失,變成螺旋雲帶結構,西南象限的對流活動明顯減弱。
9月5日,伊歐凱被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降格為熱帶風暴,但日本氣象廳香港天文台等機構則繼續把它定為颱風。
9月6日,伊歐凱在日本以東海域轉化為一個溫帶氣旋,它由形成直到轉化為溫帶氣旋共維持了近18天。

超強颱風珊珊 (Shanshan)

主詞條:颱風珊珊
活躍日期:2006.09.10日-09.20日
強度 :195 km/h (125 mph) (十分鐘), 919 hPa (百帕)
PAGASA:Luis
JTWC:14W;120kt(一分鐘),四級颱風
香港天文台於2006年9月9日把位於雅蒲島北方460公里處一個熱帶擾動升格為熱帶低氣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在9月10日把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給予編號14W,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則將它命名為Luis。日本氣象廳於同日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珊珊。珊珊是中國香港提供的熱帶氣旋名字,是一個頗為普遍的少女暱稱,珊珊亦是香港首位奧運金牌得主,滑浪風帆選手李麗珊的暱稱。
超強颱風珊珊 衛星雲圖超強颱風珊珊 衛星雲圖
珊珊初時以時速10公里向西北移動,在9月12日加強為一颱風,並在呂宋海峽以東轉向偏西移動。其後它大致維持強度不變直到9月15日,它達到四級颱風強度,並發展出一個直徑約50公里的風眼,同時轉向西北偏北移動,當晚在台灣東方200多公里處略過。
之後,珊珊轉向東北偏北移動,其風眼經過日本沖繩縣石垣島西表島上空。
珊珊在西風帶和副熱帶高壓的引導下,加速至時速35公里向東北偏北移動,但同時開始減弱。
9月17日黃昏珊珊以一級颱風的強度於長崎縣登入,並穿越九州西北部,進入日本海
9月18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強熱帶風暴。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當晚珊珊登入北海道,並在9月20日轉化為溫帶氣旋

超強颱風摩羯 (Yagi)

主詞條:颱風摩羯
活躍日期:2006.09.17日-09.25日
強度 :195 km/h (125 mph) (十分鐘), 910 hPa (百帕)
JTWC:16W;140kt(一分鐘),五級超強颱風
2006年9月16日日本氣象廳開始監測在關島東北偏東方約1,270公里(790英里)處的一個對流區。該區位處高層反氣旋下一個微弱至中度風切變區域,令其對流活動得以持續活躍。同日較後時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9月17日較前時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一熱帶低氣壓,編號為16W。當時它夾在兩個高氣壓鞍型場內,引導氣流較弱,主要向東北偏東緩慢移動,之後在鞍型場內的有利環境下迅速增強,同時它開始以順時針方向打一圈。幾小時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布首份報告,同時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一熱帶風暴,命名為摩羯。
9月18日較後時間,日本氣象廳將摩羯升格為一強熱帶風暴,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摩羯分類為一小型颱風
超強颱風摩羯 衛星雲圖超強颱風摩羯 衛星雲圖
9月19日較前時間,日本氣象廳將摩羯升格為一颱風。打完一圈之後,摩羯受到位於日本東南方的副熱帶高壓脊的影響向西推進。摩羯繼續增強。
9月21日達到其巔峰強度195公里每小時(120英里每小時,十分鐘平均風速),其最低氣壓低至910毫巴(百帕斯卡),是為2006年太平洋颱風季最強的熱帶氣旋。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摩羯分類為五級超級颱風,風速為260公里每小時(160英里每小時,一分鐘平均風速)。其後摩羯逐漸轉向西北移動,略過北馬利安納群島後,於9月22日穿越父島硫磺島一帶,之後再轉向東北移動。由於風切變上升,摩羯逐漸減弱並開始轉化為溫帶氣旋
9月24日較後時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摩羯分類為溫帶氣旋,並發出最後報告。惟日本氣象廳將摩羯維持在颱風等級,至較後時間降格為一強熱帶風暴。
9月25日較前時間,日本氣象廳將摩羯分類為溫帶氣旋。摩羯的殘餘繼續向東北移動。
9月27日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最後在阿留申群島附近消散。

超強颱風象神 (Xangsane)

主詞條:颱風象神
活躍日期:2006.09.25日-10.02日
強度 :195 km/h (120 mph) (十分鐘), 935 hPa (百帕)
PAGASA:Milenyo
JTWC:18W;125kt(一分鐘),四級颱風
位於菲律賓以東的一個熱帶擾動於2006年9月25日下午增強成為熱帶低氣壓。
9月26日清晨達到熱帶風暴強度,被日本氣象廳命名為象神。它其後爆發性增強,從協調世界時9月26日0時被命名起計24小時後十分鐘平均風力增強了50(從35節增強到85節)。
超強颱風象神 衛星雲圖超強颱風象神 衛星雲圖
9月27日上午的一分鐘平均風力已達到四級颱風強度, 十分鐘平均風力也達三級颱風強度。
象神形成後緩慢的向著西北偏西移動,於9月27日上午掠過薩馬島,並在呂宋島東南部登入。象神在27日至28日間以西北偏西的路徑穿越呂宋南部,一度經過馬尼拉都會區上空,並成為11年來直接影響該國最強烈的颱風。 受菲律賓的地形影響,象神的強度有所減弱,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為其一分鐘平均風力降至三級颱風(95),日本氣象廳更估計象神的十分鐘平均風力減至颱風下限(65海里每小時)。
象神在9月28日上午後段時間進入南海中部,轉向偏西方向移動並重新增強至四級颱風強度。
10月1日上午2時後於峴港登入,並轉向西南偏西移動,當日中午前進入寮國,並在晚上進入泰國。最終象神在10月2日日間於泰國北部減弱為低壓區。

‎強熱帶風暴貝碧嘉 (Bebinca)

主詞條:颱風貝碧嘉
活躍日期:2006.10.01日-10.06日
強度 :95 km/h (60 mph) (十分鐘), 980 hPa (百帕)
強熱帶風暴貝碧嘉 衛星雲圖強熱帶風暴貝碧嘉 衛星雲圖
PAGASA:Neneng
JTWC:19W;35kt(一分鐘),熱帶風暴
10月1日,一熱帶低氣壓於菲律賓之東形成。
日本氣象廳在10月3日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貝碧嘉。
10月4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降格為熱帶低氣壓,但在第二天就將它再次升格為熱帶風暴。鄰近的熱帶風暴溫比亞在較後時間開始影響它的發展。
日本氣象廳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0月6日將它降格為熱帶低氣壓並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在事後報告中,貝碧嘉被日本氣象廳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熱帶風暴溫比亞 (Rumbia)

主詞條:颱風溫比亞
熱帶風暴溫比亞 衛星雲圖熱帶風暴溫比亞 衛星雲圖
活躍日期:2006.10.03日-10.06日
強度 :95 km/h (60 mph) (十分鐘), 980 hPa (百帕)
JTWC:20W;30kt(一分鐘),熱帶低壓
10月3日,一熱帶低氣壓於南鳥島之南形成,日本氣象廳於同日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溫比亞。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在10月4日才將它升格為一熱帶低氣壓。它在較後時間開始影響鄰近的熱帶風暴貝碧嘉,令它迅速減弱。
10月6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熱帶低氣壓並為它發出最後報告。

颱風蘇力 (Soulik)

主詞條:颱風蘇力
活躍日期:2006.10.09日-10.16日
強度 :140 km/h (85 mph) (十分鐘), 955 hPa (百帕)
颱風蘇力 衛星雲圖颱風蘇力 衛星雲圖
JTWC:21W;90kt(一分鐘),二級颱風
10月9日,一熱帶低氣壓於關島之東形成,日本氣象廳於同日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蘇力。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10月12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颱風。
10月15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出最後報告,因為蘇力已經成為一溫帶氣旋。
10月16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日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報告,原因是蘇力已經成為一溫帶氣旋。

超強颱風西馬侖 (Cimaron)

主詞條:颱風西馬侖
活躍日期:2006.10.26日-11.06日
強度 :195 km/h (120 mph) (十分鐘), 920hPa (百帕)
PAGASA:Paeng
JTWC:22W;140kt(一分鐘),五級超強颱風
超強颱風西馬侖 衛星雲圖超強颱風西馬侖 衛星雲圖
10月27日,一熱帶低氣壓於菲律賓之東形成,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將它命名為Paeng。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西馬侖,再在較後時間將它升格為強熱帶風暴。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颱風。
西馬侖在10月28日至29日爆發性增強至巔峰,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評定140節,而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衛星服務部認為西馬侖的T值達到了7.5,是2006年西北太平洋最強的熱帶氣旋。不久西馬侖以近顛峰強度登入呂宋島的伊莎貝拉省
進入南海後,西馬侖減弱成一級颱風。然而,西馬侖的路徑出乎所有氣象台所料,轉向西北移動,移至東沙南方。
11月1日11月2日晚間,西馬侖幾乎停留不動,並重新增強至四級颱風強度。
11月2日晚上,西馬侖轉向南移動,並快速減弱,最終在11月6日早上於西沙東南方海域減弱為低壓區。

超強颱風飛燕 (Chebi)

主詞條:颱風飛燕
活躍日期:2006.11.08日-11.14日
超強颱風飛燕 衛星雲圖超強颱風飛燕 衛星雲圖
強度 :185 km/h (115 mph) (十分鐘), 925hPa (百帕)
PAGASA:Queenie
JTWC:23W;120kt(一分鐘),四級颱風
11月9日,一熱帶低氣壓於菲律賓之東形成,並向西移動。同日晚上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飛燕。
其後飛燕在高海水溫度、垂直風切變微弱、高空輻散良好的大氣環境下爆發性增強,在11月10日上午增強成四級颱風,飛燕用了24小時便從熱帶低氣壓增強成四級颱風,是2006年太平洋颱風季中增強得最快的熱帶氣旋。
飛燕在11月11日0時登入菲律賓呂宋島奧露娜省,登入點和兩周前的颱風西馬侖相若。
飛燕隨後穿越菲律賓,進入南海中部,並逐漸減弱,最終於11月14日海南島東南海域減弱為低壓區,並消散於海上。

超強颱風榴槤 (Durian)

主詞條:颱風榴槤
活躍日期:2006.11.25日-12.05日
強度 :190 km/h (115 mph) (十分鐘), 915hPa (百帕)
PAGASA:Reming
JTWC:24W;135kt(一分鐘),四級超強颱風
11月26日,一熱帶低氣壓於雅蒲島以東、關島西南方形成,並向西移動。同日上午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榴槤。
超強颱風榴槤 衛星雲圖超強颱風榴槤 衛星雲圖
11月27日榴槤增強成強烈熱帶風暴,並於11月28日達到颱風強度。
11月29日榴槤迅速增強至四級颱風強度,是繼颱風象神颱風西馬侖颱風飛燕後,於2006年秋天第4個在登入菲律賓之前於菲律賓以東海域突然迅速增強至四級颱風或以上的熱帶氣旋,這可能和該區的海水溫度較高有關。 榴槤在11月30日上午登入呂宋東南部,並於12月1日進入南海中部,並減弱為一級颱風。
12月3日榴槤在南海重新增強至三級颱風強度,並轉西南偏西移動,但到了12月4日日間已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及轉向西南移動,靠近越南南部海岸。
12月4日晚上,榴槤的對流於越南東南部沿岸重新發展,並重新發展出風眼,日本氣象廳美國海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重新升格為一級颱風。
12月5日4時左右,榴槤在胡志明市以南90公里內略過並登入。榴槤在日間減弱為熱帶風暴,並在10時進入泰國灣。由於榴槤的對流差不多全部消散,各大氣象台隨即把榴槤降格為熱帶低氣壓或低壓區。
榴槤的殘餘於12月6日在泰國灣重新組織,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定為Fair熱帶擾動,它繼續向西移動,穿越馬來半島,進入安達曼海

強颱風尤特 (Utor)

主詞條:颱風尤特
活躍日期:2006.12.07日-12.14日
強度 :160 km/h (110 mph) (十分鐘), 945hPa (百帕)
PAGASA:Seniang
JTWC:25W;100kt(一分鐘),三級颱風
12月2日,一個對流區在楚克東南方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現。雖然對流在幾小時後減少,但3天后再次活躍起來。
12月6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強颱風尤特 衛星雲圖強颱風尤特 衛星雲圖
12月7日早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和日本氣象廳報告有一個熱帶低氣壓經已形成。 不久,這個熱帶低氣壓進入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的專責範圍內,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為它命名為Seniang。該熱帶低氣壓在這天增強,日本氣象廳在晚上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命名為尤特。
12月8日,日本氣象廳將尤特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隨著尤特繼續增強,日本氣象廳於翌日早上再升格為一颱風,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皆是如此。 增強後不久,尤特在該日下午登入菲律賓薩馬島民都洛島。在穿越菲律賓後,尤特採取相近於11月颱風飛燕的路徑,先向西北移動,再移向南海北部。但受到副熱帶高壓脊的影響,尤特的移動速度開始減慢。受到風切變上升和乾燥空氣環境的共同影響,尤特在海南島西沙群島附近逐漸減弱。
12月13日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一強烈熱帶風暴,再在同日較後時間降格為一熱帶風暴,最後於翌日降格為一熱帶低氣壓並發出最後報告。

熱帶風暴潭美 (Trami)

主詞條:颱風潭美
活躍日期:2006.12.16日-12.19日
熱帶風暴潭美 衛星雲圖熱帶風暴潭美 衛星雲圖
強度 :65 km/h (40 mph) (十分鐘), 1000hPa (百帕)
PAGASA:Tomas
JTWC:26W;30kt(一分鐘),熱帶低壓
12月17日,一熱帶低氣壓於關島之西南形成,日本氣象廳於同日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潭美。但3日後,即12月19日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並於同日消散。
潭美是2006年冬天的第二個的熱帶氣旋

其他熱帶氣旋

除了被日本氣象廳命名的熱帶氣旋外,還有一些沒被命名的熱帶低氣壓和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為是熱帶風暴的熱帶氣旋。以下列出那些熱帶氣旋的資料。

熱帶低氣壓

1月21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發現一熱帶低氣壓於棉蘭老島之東形成。它在1月24日在維薩亞群島登入,並減弱為一低壓區。它在1月25日於南海再次增強為一熱帶低氣壓。它在1月27日於南海消散。
熱帶低氣壓 衛星雲圖熱帶低氣壓 衛星雲圖

熱帶低氣壓 01W

一熱帶低氣壓於2006年3月4日在印尼以北的太平洋海面形成。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同日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但日本氣象廳沒有升格,因此它沒有正式命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第二天將它降格為一熱帶低氣壓。它在3月7日消散。
熱帶低氣壓 01W熱帶低氣壓 01W

熱帶低氣壓

7月3日,中國氣象局發現一熱帶低氣壓於海南島三亞市之南形成,它迅速在同日晚上在海南島登入。第二天,該熱帶低氣壓進入北部灣,並稍微增強,最後於中越邊界附近再次登入,並於同日迅速在內陸消散。
低氣壓低氣壓

熱帶低氣壓

7月21日,廣東省氣象局發現一熱帶低氣壓於西沙以南形成。它的組織極為鬆散,迅速在第二天7月22日消散。

熱帶低氣壓13W

8月23日,一熱帶低氣壓於海南島之東南形成。8月25日,它在廣東西部陽江一帶登入並迅速消散。
熱帶低氣壓13W熱帶低氣壓13W

熱帶低氣壓15W

9月12日,一熱帶低氣壓於海南島之東南形成。9月13日,它在廣東西部陽江一帶登入並迅速消散。
熱帶低氣壓15W熱帶低氣壓15W

熱帶低氣壓 17W

9月23日,一熱帶低氣壓於南海中部形成。9月24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但很快又將它降格為一熱帶低氣壓。它在9月25日越南登入並消散。
熱帶低氣壓 17W熱帶低氣壓 17W
中央氣象台於9月22日發現該熱帶低壓,並在9月24日8點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編號0615,24小時後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因為該氣旋,本年度從颱風象神之後的颱風,中央氣象台的編號比國際編號大1。

熱帶低氣壓

10月12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發現一熱帶低氣壓於呂宋島之東形成,但日本氣象廳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只把它當作為一低壓區。它在形成不久後便受鄰近的颱風蘇力影響,並在第二天減弱為一低壓區。
熱帶低壓 衛星雲圖熱帶低壓 衛星雲圖

2006年風暴名單

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是由日本氣象廳東京颱風中心命名。名字是根據以下名單而定,不按年度劃分。風暴名字是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成員提供,14個成員國和地區各自提交10個名稱,並以該國英文名稱按字母順序排列。在2006年使用的名字清單中,有6個名字被替換,新名字“紅霞”、“彩虹”、“銀河”、“凡亞比”、“白海豚”及“獅子山”,分別取代了“鳳仙”、“鳴蟬”、“蘇特”、“雲娜”、“欣欣”及“婷婷”。2005年使用過的與本年未用名稱以灰色表示。珍珠是2006年首個颱風。2006年的風暴名稱可能會與2000年的部分風暴名稱相同。
提供國家/地區風暴名稱代表意義
中國澳門
珍珠(Chanchu) 0601
一種軟體動物(主要是牡蠣)生產的硬的圓滑的產物。
傑拉華(Jelawat)0602
一種淡水魚
艾雲尼(Ewiniar) 0603
傳說中的風暴神
碧利斯(Bilis) 0604
快速(塔加洛語)
格美(Kaemi ) 0605
派比安(Prapiroon ) 0606
泰國神話中的雨神
瑪莉亞(Maria ) 0607
女士名
桑美(Saomai) 0608
寶霞(Bopha ) 0609
花卉名稱及女性名稱
悟空(Wukong) 0610
孫悟空
清松(Sonamu)0611
中國香港
珊珊(Shanshan) 0613
摩羯(Yagi) 0614
象神(Xangsane)0615
大象
中國澳門
貝碧嘉(Bebinca) 0616
溫比亞(Rumbia) 0617
蘇力(Soulik) 0618
西馬侖(Cimaron) 0619
飛燕(Chebi) 0620
榴槤(Durian) 0621
泰國人喜愛的一種水果
尤特(Utor) 0622
颮線(馬紹爾語)
潭美(Trami) 0623

菲律賓熱帶氣旋命名法

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 (PAGASA) 使用自己一套命名法,作於該國風暴責任範圍內的熱帶氣旋命名之用。與日本氣象廳不同,只要該熱帶氣旋會很間接地吹襲菲律賓或會影響周邊國家的話(不論強度高低),就會使用以下之熱帶氣旋名字。名單每四年循環再用,因此本年名單與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的名單相同,但熱帶氣旋名稱 Gloria 則被 Glenda 所取代。本年未用名稱以灰色字表示。
  • Agaton
  • Basyang
  • Caloy 0601
  • Domeng 0602
  • Ester 0603
  • Florita 0604
  • Glenda 0605
  • Henry 0606
  • Inday 0609
  • Juan 0608
  • Katring 0611
  • Luis 0613
  • Milenyo 0615
  • Neneng 0616
  • Ompong
  • Paeng 0619
  • Queenie 0620
  • Reming 0621
  • Seniang 0622
  • Tomas 0623
  • Usman(未用
  • Venus(未用
  • Waldo(未用
  • Yayang(未用
  • Zeny(未用
  • Agila(未用
  • Bagwis(未用
  • Chito(未用
  • Diego(未用
  • Elena(未用
  • Felino(未用
  • Gundig(未用
  • Harriet(未用
  • Indang(未用
  • Jessa(未用

被退役的熱帶氣旋名稱

2006年12月4至9日舉行的第39次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中,決定把珍珠碧利斯桑美象神榴槤這5個名字退役,因為上述的熱帶氣旋給颱風委員會成員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在第40屆會議中,公布了新的替補名稱三巴馬力斯山神麗琵山竹

風季總結

2006年太平洋颱風季
首個風暴
形成日期
01.20日 (熱帶低氣壓)
末個風暴
形成日期
12.19日 (熱帶風暴潭美)
最強風暴
超強颱風摩羯 - 910hpa,195km/h(105
kt)(10分鐘平均風力)
熱帶低氣
壓總數
30
熱帶風暴
總數
4
強熱帶風暴
總數
4
颱風總數
4
強颱風總數
1
超強颱風
總數
10
死亡人數
2704人
損失總數
358億美元(當年美元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