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西馬侖(2006年颱風)

颱風西馬侖(2006年颱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超強颱風西馬侖(英文名:Super Typhoon Cimaron,台灣地區譯名:西馬隆,國際編號:0619,國內編號:0620,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22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Paeng),是2006年太平洋颱風季的第19個熱帶氣旋,也是當年最強的熱帶氣旋。西馬侖是菲律賓提供的名字,是當地的一種野牛。

2006年10月27日,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29日開始爆發性增強並加強為超強颱風,並登入菲律賓。隨後減弱進入南海。11月02日在南海重新增強為強颱風,隨後快速減弱,消散於11月4日。

颱風對菲律賓和中國香港、澳門地區造成小規模的影響。共造成菲律賓34人死亡,56人受傷,香港1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3100萬美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超強颱風西馬侖
  • 外文名:Super Typhoon Cimaron
  • 國際編號:0619
  • 國內編號:0620 
  • 起編日期:2006年10月25日 
  • 停編日期:2006年11月7日 
  • JTWC數據:140kt 898hPa
  • CMA數據:60m/s 920hPa 
  • JMA數據:100kt 920hPa 
  • 人員傷亡:34人死亡,57人受傷
  • 經濟損失:3100萬美元
命名由來,發展過程,颱風誕生,爆發增強,登入,二次巔峰,減弱消散,颱風特點,預報預警,菲律賓,中國,颱風影響,菲律賓,中國,

命名由來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表,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系統。該命名表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西馬侖”由菲律賓提供,意思為一種野牛,這一名稱在命名表中的第24位,“西馬侖”這一名稱是第二次被使用。

發展過程

颱風誕生

2006年10月24日,一個熱帶擾動關島以東595km處形成,並緩慢向西移動。10月25日,日本氣象廳認為其已發展為熱帶低壓,並對其發出警報。26日,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表示一熱帶低壓於菲律賓之東形成,並將它命名為Paeng。27日0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編號22W,並在08時進一步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同日14時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西馬侖。同時,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開始對其發報。28日0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中央氣象台亦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10月28日14時,日本氣象廳、中央氣象台、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同時將它升格為颱風。此時的颱風“西馬侖”穩定朝西偏北方向行進,並已有打開風眼的跡象。

爆發增強

隨後,“西馬侖”打開風眼,強度爆發性增強。29日02時,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強颱風,6小時後更直接升格為超強颱風。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認為颱風已達到其評級標準下的“超級颱風”等級,並給予140kts、898hpa的評價。而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衛星服務部認為西馬侖的德沃夏克分析法T值達到了7.5,是2006年西北太平洋最強的熱帶氣旋。日本氣象廳初報給予其105kt的十分鐘平均風速評價,但是在年鑑中將其減低為100kt。

登入

29日20時,西馬侖以近顛峰強度登入呂宋島伊莎貝拉省。30日02時,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強颱風。08時,颱風西馬侖進入南海。14時,中央氣象台進一步將其降格為颱風。

二次巔峰

在11月1日至11月2日晚間,西馬侖幾乎停留不動,強度穩步回升。11月01日08時,中央氣象台重新將其升格為強颱風。20時,颱風“西馬侖”在南海到達其第二次強度巔峰,中央氣象台給予評價45m/s,950hpa,日本氣象廳給予評價85kt,945hpa,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予評價110ks,933hpa。

減弱消散

巔峰過後,受到強冷空氣的影響,颱風路徑快速由正北轉向正南,並持續減弱。11月2日14時,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颱風。02日2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03日02時,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日本氣象廳亦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04日02時,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日本氣象廳亦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11月04日0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並發出最後警報。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20時,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11月06日14時,中央氣象台認為其於西沙東南方海域減弱為低壓區,並對其停止編號。07日02時,日本氣象廳認為其已減弱為低壓區。數日後,低壓區登入越南並完全消散。
西馬侖二巔西馬侖二巔

颱風特點

颱風“西馬侖”環流巨大,在登入前爆發增強,其風眼中心溫度曾一度達到26℃,這說明其風眼清空度非常高。因此其最高強度存在爭議。
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衛星服務部認為現今所使用的德沃夏克分析法存在滯後性,不能對增強快速的颱風做出及時的評價,並且根據颱風“西馬侖”巔峰時刻的IR-BD雲圖,其雲頂溫度達到CMG級別(即-76℃至-81℃),風眼溫度達到WMG級別(即+9℃以上),T值達到7.6,認為颱風“西馬侖”的風速至少達到155kts(一分鐘平均風速),而JMA和PAGASA給出的105kt的十分鐘平均風速和JTWC給出的140kt的一分鐘平均風速是不合理的。右圖即為其10月29日08時的IR-BD雲圖。如果可以找到實測證據,“西馬侖”將成為00年代最強颱風之一。
颱風西馬侖(2006年颱風)

預報預警

菲律賓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發出了最高級別的四號熱帶氣旋警告。菲律賓北部和東北部約30個省份啟動暴風雨警報。菲律賓總統阿羅約29日要求學校和政府機關暫時放假。政府還警告人們不要到颱風襲擊地區旅行。

中國

香港
颱風西馬侖登入呂宋後轉向西北移動,進入香港800公里範圍,並由於西馬侖對香港構成威脅,香港天文台於31日下午2時2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當時西馬侖集結於香港東南偏南約590公里,颱風西馬侖是自2000年的強烈熱帶風暴貝碧嘉以來香港天文台首次需要在十一月份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熱帶氣旋。 隨著西馬侖稍稍移近,本港吹起北至東北風,離岸間中達強風程度。東北季風11月1日清晨抵達華南沿岸,香港天氣乾燥,風勢繼續增強,離岸吹強風,其後東北季風進一步增強和西馬侖的影響,香港離岸海域風勢間中達烈風程度。在11月1日至2日期間,西馬侖最接近香港,當時西馬侖位於香港東南偏南約430公里。香港天文台總部在11月1日下午4時測得最低每小時海平面氣壓1010.3百帕斯卡。11月2日,東北季風稍為緩和西馬侖減弱,香港風力普遍下降。3日日間西馬侖穩定地向西南偏南移動遠離香港,香港的風勢已經緩和,香港天文台於下午1時30分取消一號戒備訊號。
颱風西馬侖 路徑預測颱風西馬侖 路徑預測
澳門
颱風西馬侖登入呂宋後轉向西北移動,進入澳門800公里範圍,因此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於31日上午11時30分懸掛一號戒備信號,當時西馬侖集結於香港東南偏南約670公里。在11月1日至2日期間,西馬侖最接近澳門,當時西馬侖位於澳門東南偏南約450公里。3日日間西馬侖穩定地向西南偏南移動遠離澳門,因此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於11月3日晚上10時除下所有信號。
海南
海南省氣象台31日下午5時發布強颱風警報:第20號強颱風“西馬侖”已經進入南海中部海面,預計在未來幾天內,將對海南近海和陸地造成嚴重影響。

颱風影響

菲律賓

颱風西馬侖在當地時間(UTC+8)10月29日晚上22時以140kt的顛峰強度登入呂宋。西馬侖是自颱風瑞伯以來首個以五級颱風強度登入菲律賓的颱風。西馬侖橫穿呂宋島,使呂宋島大部分地區樹木和電線桿倒塌,電力和通訊中斷長達兩周,飛往菲北部的國內航班30日也全部取消。伊莎貝拉省的迪納皮圭鎮90%的房屋受損。部分河流漲水嚴重,低洼地區以及橋樑被淹沒,交通中斷。颱風共導致菲律賓2605間房屋倒塌,36萬民眾轉移,34人死亡,56人受傷。颱風使呂宋玉米和水稻減產80%,直接經濟損失12億菲律賓比索,約合3000萬美元,其中半數損失來自於農業。

中國

香港
颱風西馬侖 路徑圖颱風西馬侖 路徑圖
西馬侖影響香港期間,香港天文台總部只測得微量雨量記錄。九龍灣在11月2日發生一宗由陣風導致的工業意外使到一名工人受傷。由於正值重陽節,西馬侖帶來的大風引起香港郊野136場火災。
過往船隻
超強颱風“西馬侖”於10月29日~11月4日期間在南海形成6米~12米的颱風浪。從海南前往山東日照的“通達998”號商船路過香港附近海域時在颱風中發動機失靈,被在桂山待命的南海救助局“德進”輪救援船經10小時緊急救援拖回珠海港,所幸無人員傷亡。
10月28日上午,三亞邊防支隊亞龍灣邊防派出所接到香港籍帆船“北極星3號”船主的電話稱該船在海上遇險,需要緊急救助。該所教導員立即帶領兩名民警趕往求助海域。26日晚約09時15分,當該船行駛在距離西沙群島大約24海里處時,受到超強颱風“西馬侖”影響,颱風將帆船橫桿打斷,船艙里的器皿因為顛簸弄得一塌糊塗,最後只能使用柴油機動力往最近的海南省三亞方向駛去,於27日晚進入亞龍灣天域酒店海域緊急停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