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季預測
菲律賓
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於1月7日預計,會有19個熱帶氣旋進入該國的颱風範圍。
香港
香港天文台於3月24日預計,會有6個或以下的熱帶氣旋進入香港500公里範圍內。
熱帶氣旋
除特別註明外,此條目或章節的時間均以東八區時間(UTC+8)為準。 熱帶風暴奧麥斯(Omais)
PAGASA:Agaton
主詞條:奧麥斯(2010.03.27日-03.27日) 一熱帶擾動於
3月17日在北緯4度,東經149度附近形成,其北面的副熱帶高壓脊帶領著它向西北偏西移動。該熱帶擾動在大致良好的環境下於
3月22日增強為一
熱帶低氣壓,初時其對流旺盛,集中其中心北部。該熱帶低氣壓亦
3月24日晚間增強為
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奧麥斯。此時,奧麥斯亦已達到其強度顛峰,其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達到每小時65公里。奧麥斯北面的副熱帶高壓脊於
3月25日減弱東退,令奧麥斯轉向東北移動,而奧麥斯亦受北面強風切變及低水溫的海域影響減弱。它於
3月26日減弱為熱帶低氣壓,隨後漸漸消散。
颱風康森(Conson)
PAGASA: Basyang
主詞條:康森(2010.07.11日-07.18日) 一熱帶擾動於
7月9日在北緯8度,東經144度附近形成,它受由日本以東向西延伸東經95度附近並呈東西向之一副熱帶高壓脊引導,由於該副熱帶高壓脊持續強勢,故該擾動以時速約20公里或以上大致向西移動,朝向
呂宋。該擾動逐漸發展起來,它於
7月11日增強為
熱帶低氣壓。
熱帶低氣壓之環流頗小,能快速整固並增強,
7月12日上午已增強為一
熱帶風暴,該
熱帶風暴被
日本氣象廳命名為“康森”。康森於下午進一步增強為強熱帶風暴,至
7月13日上午增強為
颱風。康森於該日達到其強度顛峰,中心持續風力達每小時120公里,中心氣壓低至975百帕斯卡,此時康森發展出一中心密集雲團及一低層風眼。這段期間,康森持續大致向西移動,但副熱帶高壓脊稍為東退至東經110度附近,但仍呈東西向且持續強勢,故康森路徑未有重大改變。隨著康森接近陸地,當晚它已減弱為一強熱帶風暴。康森於
7月14日穿越呂宋,強度進一步下降。康森穿越呂宋後進入
南海。由於副熱帶高壓脊繼續東退及減弱,康森於南海轉向西北偏西移動,而且減慢移速。康森受陸地及垂直風切變影響,其組織轉差,中心密集雲團及低層風眼消失,對流向西南切離,低層環流中心外露,下午它減弱為一熱帶風暴。在穿越南海初時,康森不時有對流爆發,重整組織。
7月15日上午,康森重新增強為強熱帶風暴,低層環流中心切入對流下發展,中心密集雲團及低層風眼亦再次出現,旋卷性增加。當日下午,康森重新增強為颱風,其強度於
7月16日達到顛峰,中心持續風力達每小時130公里。康森於
7月16日晚間在三亞附近登入,並穿越海南島西南部。由於副熱帶高壓脊繼續東退及減弱,康森在穿越海南島期間轉向西北移動。康森穿越海南島後稍為減弱,但仍維持颱風強度,並於凌晨進入北部灣。隨著康森靠近越南,它於下午減弱為強熱帶風暴,晚上減弱為一熱帶風暴並登入越南北部。康森於
7月18日迅速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並於日間逐漸消散。
颱風燦都(Chanthu)
PAGASA:Caloy
主詞條:燦都(2010.07.17日-07.24日) 熱帶擾動98W在
7月16日下午大約於北緯18度,東經125度附近形成,它初時受其以北之強勢副熱帶高壓脊引導,大致向西移動,朝向
呂宋海峽。初時該擾動缺乏對流,但低層環流中心頗為明顯。翌日,98W之對流於中心以南爆發,中心位置被重新定位至該處。隨後98W繼續增強及發展並朝向呂宋。98W於
7月18日上午在呂宋以東近岸海域增強為
熱帶低氣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予臨時編號04W。此時04W之組織轉佳,其低層環流中心切入對流下發展,惟對流仍然鬆散。受呂宋陸地影響,04W當日發展緩慢,大致維持強度。04W於接近午夜時進入
南海。由於04W對流鬆散,整合需時,故增強緩慢。04W於7月19日穿越南海北部,晚間增強為一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燦都。一西風槽令副熱帶高壓脊減弱及東退,令燦都於
7月20日轉向西北方向移動。當日燦都依然較緩慢,但受惠垂直風切變微弱及西南季風引進的水汽下,入夜後組織明顯轉佳,變得較為鞏固,但對流仍未能平均發展至各象限。由於燦都正在整合組織,因此晚間採取偏西路徑,而移速亦稍為減慢。
在此時,燦都之中心持續風力已上升至每小時85公里,更持續有深層對流於中心附近爆發。7月21日,燦都的中心組織更成熟且出現風圈收緊等現象,而且發展出中心密集雲層區的雛形,故在早上增強為強熱帶風暴。由於燦都東西兩方均有副熱帶高壓脊勢力,令燦都於上午在香港以南約430公里處幾乎停留不動,受惠南海北部的高水溫,西南季風引進的水汽及風切變仍然微弱等因素下,燦都繼續增強,且發展出極成熟的中心密集雲層區和雲捲風眼,燦都中心風力已提升至強熱帶風暴的上限,達到每小時110公里。隨著西方的高壓單體減弱,燦都於當天下午開始向西北偏北移動,與燦都相關的強風及雨帶於當日影響廣東沿岸。由於距離華南沿岸仍近,燦都開始緩慢增強,但仍在7月22日凌晨進一步增強為
颱風,繼續靠近廣東西部沿岸,並形成一風眼。燦都強度在7月22日中午達到顛峰,此時燦都之中心持續風力已上升至每小時130公里。燦都於下午1時45分在
廣東省吳川市沿海登入,它因地形摩擦及缺乏水汽而於傍晚減弱為強熱帶風暴。隨後繼續以西北偏西穿越廣東西部,晚間抵達
廣西。此時燦都的低層環流中心變為部分外露,對流開始消散,燦都於7月23日清晨進一步減弱為熱帶風暴,並於下午減弱為熱帶低氣壓,最後於
7月24日凌晨減弱為低壓區。
強熱帶風暴電母(Dianmu)
PAGASA:Ester
主詞條:電母(2010.08.06日-08.13日) 熱帶擾動96W於8月2日在北緯8度,東經136度附近形成,它初時在北面的副熱帶高壓脊所帶來的偏東氣流引導下向西北移動。在一般的大氣環境下,它初時缺乏組織,發展緩慢。經過數天緩慢發展,它於8月6日在
季風槽內增強為
熱帶低氣壓。 該
熱帶低氣壓在良好的環境下逐漸增強,於
8月8日增強為
熱帶風暴,並被
日本氣象廳命名為電母。電母受東面的副熱帶高壓脊所帶來的偏南氣流引導下轉向北移動。此時電母仍然處於季風槽內,對流旺盛,螺旋性頗佳,但集中於東部,低層環流中心部分外露。電母在
8月9日中午增強為一
強熱帶風暴,其組織於下午進一步鞏固,低層環流中心切入對流下發展,亦開始發展風眼。電母之強度於
8月10日達到顛峰,其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達每小時102公里。電母於
8月10日晚間移至
副熱帶高壓脊的西北面,轉向東北移動,在
濟州島登入,並於翌日早上在朝鮮半島南部掠過。此時,電母受較強的垂直風切變及
韓國地形影響開始減弱,對流開始消散並向東面切離,低層環流中心外露。電母於中午正面吹襲
釜山,在其西北之15公里處掠過。其後電母於當日下午進入日本海。受到低水溫及較強的垂直風切變影響,電母於
8月12日凌晨減弱為一熱帶風暴,當日下午它穿越
日本,最後於翌日凌晨變為一
溫帶氣旋。
熱帶風暴蒲公英(Mindulle)
主詞條:蒲公英(2010.08.21日-08.25日) 強熱帶風暴獅子山(Lionrock)
PAGASA:Florita
主詞條:獅子山(2010.08.27日-09.04日) 8月23日,西北太平洋上空的副熱帶高壓呈減弱和東退的現象,不久位於台灣東面海域和呂宋西面海域同時有兩個
低壓區形成。隨後,位於
台灣以東海域的個低壓區於
8月25日下午發展成熱帶擾動,並於
8月26日被
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氣壓。
8月27日,此
低壓區也被
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氣壓,而不久該熱帶氣壓再被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和菲律賓氣象局承認升格,發出了熱帶氣旋生成預警,也被菲律賓方面更名為“Florita”。但是,獅子山受到
華中至
西南地區的微弱冷空氣影響之下,華南沿岸一帶也轉吹偏北風,部份內陸地區氣溫也有下降,影響獅子山的移動速度和增強的可能性。不過,由於獅子山在南海北部幾乎停留不動,華南沿岸受其
下沉氣流影響,很多地方都有
煙霞,天氣酷熱。而
香港天文台於
8月28日下午12時許,把獅子山升格為熱帶氣壓。
8月29日獲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風暴,及命名為獅子山。如以獅子山發展路徑來看,獅子山在約攝氏30度的南海水面發展,增強空間很大。但在
8月29日,台灣東南部海面和
關島西北海面各有熱帶氣旋發展,形成西北太平洋“三台共舞”的現象,同時受
藤原效應影響下,獅子山的增強空間減少,也令獅子山移動的速度和方向都有很不穩定的因素。
8月29日晚上8時,位於台灣北部的一熱帶氣壓09W突然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南川”,並朝西南方向,即南海東北部的方向移動,進入台灣海峽,屆時獅子山和南川兩個熱帶氣旋的距離就拉近,更有機會相撞。受南川影響,獅子山在東沙群島一帶轉為向南緩慢移動,並再緩慢向北移動,在南海東北部徘徊。基於獅子山和南川的距離太近,出現了強烈的藤原效應,獅子山的移動路徑也轉慢了,令其將來移動路徑可能中途西移折返,也有可能繼續向東北移動。
8月31日晚間時份,位於台灣海峽北部的熱帶氣旋南川已經減弱成為一個低壓區,獅子山當時是位於台灣海峽南部,很快就把南川的雨雲帶吸收了,並有所增強和增加移動速度。但由於受副熱帶高壓在西風帶向西擴展的關係,獅子山將不會繼續向東移,並在台灣海峽轉向,移近廣東東部和福建南部沿岸。
9月2日,獅子山在
福建與
廣東之間登入,向西移動,時速約10公里,開始減弱。獅子山於
9月3日下午於廣東
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內陸減弱成一個比較廣闊的低壓區。
颱風圓規(Kompasu)
PAGASA:Glenda
主詞條:
圓規(2010.08.28日-09.02日) 早於
8月26日,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報告一個
低壓區在
雅蒲島以東約305公里的太平洋的
楚克附近海面形成,並且在形成之初就有了熱帶氣旋的雛形,但由於受到當地較強的垂直風切變影響而一直未見有形成熱帶氣旋的跡象。
8月27日,這個低壓區開始向西北方向移動,並穿越
關島。在關島西北約370公里處,此低壓區已經進入了垂直風切變微弱的水面上,而其東緣雲帶發展成熱帶對流高層槽。就在同一天,
日本氣象廳和JTWC將此低壓區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且JTWC報告說此低壓區已加強成為熱帶低氣壓。
8月28日,熱帶低氣壓已轉移到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的責任範圍,並隨後把它命名為熱帶風暴Glenda。而當天晚點時候,日本氣象廳報告稱Glenda已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它為圓規。
8月29日午夜,
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該熱帶低氣壓發出熱帶氣旋生成預警,但當時尚未為其定位為一熱帶氣旋;直至早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直接為此熱帶低氣壓“越級”升格至熱帶風暴,且已有颱風眼的結構。同時JTWC評估熱帶風暴圓規的強度約165公里/小時(100英里)。
8月30日,圓規颱風掠過沖繩縣,JTWC和日本氣象廳皆報告說颱風已經達到頂盛,而預估風速則分別為185公里/小時(115英里)和150公里/小時(90英里)。
熱帶風暴南川(Namthuen)
主詞條:南川(2010.08.28日-08.31日) 8月27日,一個比較廣闊的雲團在
台灣東面海域形成。在
8月28日隨即發展成一低壓區,並在同日18時在
日本八重山群島一帶被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低氣壓。香港天文台則於8月30日才升格。由於09W兩側都有熱帶氣旋發展,而西北太平洋的颱風圓規的強度較強,所以09W朝西偏南方向進入台灣海峽。而此T.D在台灣東邊徘徊已久,30日當天造成台灣北部尤其台北地區強烈降雨,中央氣象局卻只能發布熱帶低壓特報因應。09W的強度一直沒有受到日本氣象廳的重視,直到晚上8時,09W突然增強為熱帶風暴,因此為其命名“南川”。但由於南海東北部又有
熱帶風暴獅子山的發展,兩者相碰之下,使南川難以增強,所以日本氣象廳預計南川將在台灣西北部陸地登入後消散 。
8月31日17:00,香港天文台將南川降格為熱帶低氣壓,並預料會於兩天內消散。中央氣象局亦於同日為南川發出最後一次警告,並改向輕度颱風獅子山發出海上颱風警報。23:50,南川中心在
福建省惠安縣沿海登入,登入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18米/秒),
9月1日凌晨1時,
中央氣象台將南川降格為熱帶低氣壓,並於3時停止編號。
強熱帶風暴瑪瑙(Malou)
PAGASA:Henry
主詞條:瑪瑙(2010.09.01日-09.10日) 2010年9月2日原位於關島西北方的熱帶低氣壓已在清晨時增強為輕度颱風,目前正已時速15公里的速度朝西北偏西轉北的方向行徑,與先前的圓規颱風路徑雷同,之後外圍雲系及暴風圈邊緣會先影響日本琉球及中國沿海一帶,尤其是上海,最後朝韓國和日本而去。
在9月8日21時(UTC+9),熱帶低氣壓瑪瑙集結在日本東京之西南偏西約50公里,預料向東移動,時速約22公里,穿越本州。
颱風莫蘭蒂(Meranti)
主詞條:莫蘭蒂(2010.09.06日-09.11日) 9月6日,一個廣闊雲帶在台北之東南約330公里的海域形成,同日JMA把它升為熱帶氣壓。初時其結構比較散漫,但由於該地水溫和垂直風切變微弱,能組織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較高。其後該熱帶氣壓穿越台灣南部後,其暴風圈結構開始變得完整。並可能受西北太平洋的副熱帶高壓西移的影響而向西南移動,移近南海北部。
9月9日早上,此風暴開始轉向北行,令台灣及福建發出颱風警告,日本氣象廳同日將此風暴命名為莫蘭蒂
9月9日14時莫蘭蒂加強為強
熱帶風暴,17時“莫蘭蒂”的中心位於福建廈門南偏東大約220公里的南海東北部海面上,就是北緯22.6度,東經118.9度,中心附近
最大風力有10級(2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88hPa
9月10日02時莫拉蒂在福建
晉江近海加強為颱風,02時“莫蘭蒂”的中心位於福建晉江圍頭東南方大約30公里的海面上,就是北緯24.3度、東經118.8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2級(33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78百帕。
9月10日03時30分莫拉蒂在福建
石獅沿海登入,登入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2級(3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75百帕。
9月10日08時莫拉蒂減弱為強熱帶風暴,其中心位於福建省
仙遊縣境內,就是北緯25.4度,東經118.6度,中心附近
最大風力仍有11級(30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85百帕。
9月10日19時莫拉蒂從福建進入浙江省
慶元縣,20時在浙江
慶元縣減弱為熱帶低壓,
最大風力7級(15米/秒),中心氣壓1000百帕。
9月10日19時前後莫拉蒂從福建移進浙江省
慶元縣,於10日20時在浙江省慶元縣境內減弱為熱帶低壓,以後強度進一步減弱,11日02時中央氣象台對其停止編報。
超強颱風凡亞比(Fanapi)
PAGASA:Inday
主詞條:凡亞比(2010.09.14日-09.21日)
9月18日10時,
香港天文台升格凡亞比為
強颱風。晚上10時颱風凡亞比集結在香港之東北偏東約550公里,即北緯23.3度,東經119.4度附近,時速約20公里向西移向廣東東部至福建沿岸。16時中央氣象台升格為
超強颱風。
9月19日早上,凡亞比受地形偏南移動,到早上8時40分,凡亞比於
台灣花蓮縣豐濱鄉登入。其後中央氣象台降格為
強颱風。香港天文台隨即在13時許把凡亞比降格為颱風。日本氣象廳亦於14時降格為
強熱帶風暴。凡亞比於同日下午6時從
台南縣離開台灣。
凡亞比於
9月21日2時在廣州市花都區境內減弱為熱帶低氣壓,5時在廣東西部減弱為
低壓區。但是其殘餘雨帶風勢和雨量仍為華南地區帶來大雨至暴雨,至23日晚上才基本結束。
強颱風馬勒卡(Malakas)
主詞條:馬勒卡(2010.09.20日-09.25日)
在9月20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報告有一個熱帶低氣壓生成,隨後給予編號13W。
馬勒卡初時受其北面的一道
副熱帶高壓影響,一直向西緩慢移動。及後該副熱帶高壓受西風槽影響而減弱東退,馬勒卡吸收了副熱帶高壓弱點的高溫海水,日本氣象廳隨即為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更為其一度升格為1級颱風,但翌日又為其降格(在馬勒卡顯著北移時再次升格)。就在馬勒卡被日本氣象廳升格後,馬勒卡在
日本硫黃島一帶幾乎停留不動。
9月23日,馬勒卡開始顯著向北移動,穿越硫黃島後快速增強為一
颱風(日本氣象廳)。
9月24日,馬勒卡進入西風帶後,更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和香港天文台分別升格為2級颱風和強颱風,風眼更變得相當大。9月24日晚間,馬勒卡雖然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降格為1級颱風,但馬勒卡的風眼當時移近日本本州東南部海面一帶,其相關外圍雨帶為日本本州東南部帶來大雨。
9月25日18時50分,馬勒卡在日本北海道東南海面一帶轉化為一
溫帶氣旋,日本氣象廳為其發出最後警告,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在9月26日中午時份為其發出最後警告。
超強颱風鮎魚 (Megi)
PAGASA:Juan
主詞條:鮎魚(2010.10.12日-10.24日) 10月11日,
熱帶擾動90W於
關島西南處水域形成,在當地的雷達可見有一低壓區在發展。翌日12時被
日本氣象廳升格為
熱帶低氣壓。10月12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為90W升格為熱帶低氣壓,為其本年記錄第15個於西
太平洋生成的
熱帶氣旋(15W)。同日下午,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15W為
熱帶風暴,而
日本氣象廳也於晚間升格15W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鮎魚。15日下午被
香港天文台升格為一股颱風;16日晚間增強為一股強颱風;17日晚上0時左右再進一步增強為五級超強颱風,17日12時強度達到顛峰狀態一分鐘風速160海浬;其颱風
風眼甚至在登入菲律賓陸地後未立即消失,甚至出海後仍保持二級颱風強度,足見其威力驚人。18日晚上被降格為強颱風。
鮎魚於10月19日進入
南海後,一度緩慢西移,其後在10月20日以時速10公里逐漸轉向北移動,風眼再度形成。在10月22日採取東北至東北偏北的移動路徑,隨後再度北移,傍晚6時左右減弱為颱風,23日以時速12公里向西北偏北移動,下午2時左右減弱為強熱帶風暴,中午12時左右在福建漳浦登入,晚上減弱為熱帶風暴,24日凌晨進一步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上午10時左右減弱為低壓區。
強颱風暹芭(Chaba)
PAGASA:Katring
主詞條:暹芭(2010.10.20日-10.30日) 10月20日,日本氣象廳對熱帶擾動95W發出烈風警告,確定它是熱帶低壓21日上午9點,日本氣象廳對熱帶擾動98W也發出警告,確定其為熱帶低壓丙.一時間,西太平洋出現三個熱帶氣旋。
然而,由於兩個系統周圍的一個
高空冷渦的干擾,雙TD周邊的風切變一度較強,導致發展非常困難。同時,鮎魚和更上游的孟加拉灣風暴截走了西南季風的大部分勢力,雙TD無法獲得水汽支援。最終,更下游的最終夭折,被日本氣象廳取消了,形勢也不樂觀,一度結構極爛,若非有數值支持其後期發展,以及預期前方
環境改善,這個熱帶低壓也有胎死腹中的危險。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21日夜晚20點,將95W升格為16W,但一直也只維持25kt的評價。機制不能有效運轉,這個熱帶氣旋一直難產,從而無法在鮎魚還在世的時候,接過熱帶氣旋的接力棒。隨著鮎魚在大陸登入消亡,上游再沒有與16W爭奪水汽的系統,同時伴隨南半球雙極鋒爆發,越
赤道氣流加強,西南季風短期將有所加強,匯入16W系統中。風切變形勢也在改善之中,隨著輻合輻散條件的改善,系統的
CISK開始順利啟動,結構整合成功。在24日,16W系統獲得比較明顯的發展;晚上20點,日本氣象廳分析出CI=2.5,給予命名。1014號颱風“暹芭 ,此颱風對流旺盛,北部對流增強,低層環流中心切入對流發展。系統直徑約800公里,是一個中型熱帶氣旋。系統身處的地區垂直風切變微弱至中等,高空輻散良好,海水溫度約攝氏28度。系統於二天后受到較低水溫影響開始減弱,最終轉化為
溫帶氣旋。
其他熱帶氣旋
除特別註明外,此條目或章節的時間均以東八區時間(UTC+8)為準。 除了被日本氣象廳命名的熱帶氣旋外,還有一些沒被命名的熱帶低氣壓和被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為是熱帶風暴的熱帶氣旋。以下列出那些熱帶氣旋的資料。
熱帶低氣壓 01W
熱帶低氣壓
日本氣象廳於
2010年4月26日下午七時半把菲律賓南部的熱帶擾動升格為熱帶低氣壓。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
2010年4月27日晚對其發布了TCFA,一個熱帶低壓系統正在形成。但菲律賓南部這個熱帶低氣壓產生的不久。發布了熱帶低氣壓後,第二天就消散了,給了菲律賓南部的市民帶來降雨,給市民帶來涼爽,該熱帶低氣壓短短數天的生命,但由於熱帶低氣壓的環流細小,和受到西南季風影響下,
2010年4月27日日本氣象廳為這個熱帶低氣壓最後警告。
熱帶低氣壓
早於
2010年5月末,在華南沿岸已經有兩個低壓區的形成,其後不久再受到華中的冷空氣影響下成為一個帶鋒面性的低壓槽。於
6月2日,
日本氣象廳發現於低壓槽西緣的低壓區,即在
中國海南島內陸產生了
熱帶擾動,並在翌日為此熱帶擾動升格為熱帶低氣壓。在初期的預計下,此熱帶低氣壓會受華南沿岸微弱的冷空氣支配下,會平穩向東移動。在稍後時間,此熱帶低氣壓在
菲律賓呂宋西北海面一帶,雖然有所增強,但受華南沿岸一帶的低壓槽和冷空氣共同影響下,風力強度上一直被受克制。
6月6日,華南沿岸的低壓槽已減弱,此熱帶低氣壓也隨之消散,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警告。
熱帶低氣壓
日本氣象廳於
2010年7月18日下午七時半把熱帶擾動97W升格為熱帶低氣壓。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
2010年7月19日晚對其發布了TCFA,一個熱帶低壓系統正在形成。97W於7月19日晚間增強為一熱帶低氣壓。該熱帶低氣壓初時在副熱帶高壓脊之西南部向西北偏北移動,穿越
東海。熱帶低氣壓於7月20日上午達到其強度顛峰,中心最高持續風速達到每小時45公里。隨著該熱帶低氣壓北移至海溫較低之海域並受到
長江流域的低壓槽干擾下,它於當晚在
浙江舟山群島一帶減弱為一低壓區及消散,其相關殘餘進入該低壓槽,為長江下游地區帶來暴雨。該熱帶低氣壓短短數天的生命,雖然與南海北部的熱帶氣旋燦都的距離頗近,但由於熱帶低氣壓的環流細小,未有與燦都發生
藤原效應,無論路徑和強度兩者均無相互影響。而燦都之所以在南海北部的移動緩慢和稍為飄忽路徑登入,只是受日本南部的西太平洋和泰國灣南部兩方的高壓脊影響所致,而非與此熱帶低氣壓有關。
熱帶低氣壓
早於
7月23日,一熱帶擾動於
台灣以東約140公里的太平洋海面形成。其後
日本氣象廳已於
7月24日上午11時30分把熱帶擾動90W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但由於此熱帶氣旋形成初期的每小時持續風速只達35公里的清勁程度,未達到每小時持續風速42公里的強風最低要求,極其量只能稱之作“
熱帶擾動”。另外,此熱帶氣旋是在
副熱帶高壓發展的情況下形成,亦距離陸地太近的地方形成此熱帶氣旋,加上發展地處接近中緯度地區,能發展成熱帶風暴的空間太少,所以一直未有任何氣象局承認此熱帶氣旋,只稱其為一低壓區。
熱帶低氣壓
就在早前影響台灣的一熱帶低氣壓進入福建一帶的低壓槽不久,
7月26日,一個新的熱帶擾動於
中國上海市東南面水域(即
中國浙江省東部水域)約400公里的
東海海面形成。同日
日本氣象廳已於下午時分把此熱帶擾動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但由於此熱帶氣旋形成的位置相當接近
西風帶,發展空間很少,而且本身甚少有熱帶氣旋在該區發展。另外,此熱帶氣旋受中國東南部和西太平洋的兩股強大的
副熱帶高壓發展的情況下形成,所以一直未有任何氣象局承認此熱帶氣旋,只稱其為一低壓區。
7月28日,此熱帶低氣壓向北移動,但由於雨帶範圍不廣,未為上海和浙江一帶帶來大雨。但由於此熱帶低氣壓穿越
西風帶後,有關雲團已被破壞,故不久就在上海東南部約120公里的東海水域減為一低壓區。雖然此熱帶低氣壓名義上已消散,但有關的不穩定天氣仍向北擴散,為
大韓民國南部一帶帶來大雨。
熱帶風暴
2010年8月3日,在
菲律賓的東北部水域的120公里有熱帶風暴生成,
菲律賓氣象局把它命名為Domeng,另外在
台灣東南部有熱帶低氣壓生成,此熱帶風暴由西南季風生成,所以這熱帶風暴發展空間很少,所以一直未有任何氣象局認為這是熱帶低氣壓。此熱帶風暴往西北方向移動,但由於雨帶範圍不大,生成兩天就消散,給
菲律賓帶來降雨。此熱帶風暴穿越西風帶後,慢慢的消散,被
台灣東南部的熱帶低氣壓吸引,所以
菲律賓氣象局給Domeng發出最後警告。
熱帶低氣壓
熱帶低氣壓
早於8月28日,熱帶擾動93C在中太平洋形成,並在8月29日進入西北太平洋,JMA把它升為熱帶低氣壓。雖然此熱帶低氣壓在日本很快把其定位,但同時因為此熱帶低氣壓處於
赤道無風帶和
副熱帶高壓之間的氣候區相當狹窄,在沒有充足的發展範圍下,在西太平洋海面上消散。
熱帶低氣壓
9月29日,日本氣象廳報導,一個熱帶低氣壓已形成了在中太平洋在
檀香山西南約2500公里。在接下來的一天,日本氣象廳發布了最後警告,因為它9月30日消散在西太平洋。
熱帶低氣壓14W
該熱帶性低壓於10/5生成後登入海南島結構遭到破壞,10/6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14w發出最後警告。由於14w強度及組織偏弱,中心不易定位,各國氣象局皆未承認
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4w登入
海南島的說法,皆預測將在
北部灣附近減弱為一
低壓區。但是,
日本氣象廳及
台灣省氣象局(即CWB)10/6後仍然視14W為一熱帶低氣壓,滯留於
海南島附近,並預計其中心會南移(CWB認為會在
海南島陸地或北部灣消散),穿越三亞,再在附近增強為熱帶風暴,但此熱帶性地氣壓受冷空氣影響與廣東陸地影響,結構轉弱,在廣東陸地快速消散。
熱帶低氣壓
在
10月18日早段時間,
日本氣象廳報告於12°N 172°W有一熱帶低氣壓生成,同日該熱帶低氣壓被降格為低壓區。
熱帶低氣壓 17W
熱帶低氣壓(Jal)
詳情請參考:2010年北印度洋氣旋季#強烈熱帶氣旋 Jal
11月1日,一
熱帶擾動於
馬來西亞沙勞越以北一帶的
南海海域形成,編號為99W。在99W於南海南部形成初期,它的發展一直不甚樂觀和不被重視,主要是因為99W於太低的緯度和太接近陸地形成。不過由於早於10月末影響華南沿岸一帶的冷空氣,於11月進入南海中部。在99W和東北季候風的共同影響下,99W有所增強,並由早前西移的路徑轉為較西北的方向移動,進入
泰國灣。99W進入曼谷灣期間,
泰國中部至南部一帶風勢增強,而曼谷也因受99W和東北季候風的共同影響下,風勢增強,最低氣溫更下降至只有攝氏20度。99W於泰馬邊境登入後,很快再於泰國
布吉一帶重新出海,進入
孟加拉灣。
熱帶低氣壓
在2010年11月1日,一個低壓區在南中國海形成。2010年11月2日,它已發展為一個熱帶擾動。第二天,日本氣象廳說它發展為熱帶低氣壓。 11月4日,JTWC為它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但不久後取消,原因是它進入了強烈垂直風切變的區域。11月5日日本氣象廳發出最後警報。
熱帶低氣壓 18W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予臨時編號18W。18W對流鬆散,部分向東北切離,低層環流中心部分外露。在
11月14日下午2時,熱帶低氣壓18W位置在北緯14.8度,東經108.2度附近,並於同日早上在越南中部登入。
熱帶低氣壓 19W
位於南海中部的熱帶擾動,晚間稍稍增強為熱帶低氣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予臨時編號19W。在晚上8時,熱帶低氣壓19W位置在北緯10.3度,東經109.7度附近,預料向西北偏西移動,時速約12公里。19W對流大致消散,亦較鬆散,低層環流中心接近完全外露。系統身處的地區垂直風切變微弱,南部較強,高空輻散良好,海水溫度約攝氏27度。19W身處大氣環境一般,海水溫度亦僅僅足夠生存。19W接近越南南部或中部,受地形影響減弱。
熱帶低氣壓 01C (Omeka)
在2010年12月17日,一個溫帶氣旋正漸漸向西南移,第二天,美國中太平洋颶風中心(CPHC)發現它轉性為副熱帶氣旋。稍後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晚上,它漸漸發展暖心,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低氣壓,JTWC也升格為熱帶風暴。 不久,這個熱帶低氣壓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返回中太平洋,日本氣象廳為它發出最後警報。
2010年熱帶氣旋名單
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是由
日本氣象廳東京颱風中心命名。當該熱帶氣旋被
日本氣象廳升格了為
熱帶風暴後,就會使用下列名單中的名字。名字是根據以下名單而定,不按年度劃分。風暴名字是由
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小組的成員提供,14個成員國和地區各自提交10個名稱,並以該國英文名稱按字母順序排列。在
2010年使用的名字清單中,各國
氣象台暫時還未提供任何名字更改。2010年未用名稱以灰體字(未添加內鏈)表示,藍體字(已添加內鏈)表示2010年已經使用過,
藍色加粗體(已添加內鏈並加粗)名稱表示該風暴活躍中,
黑色斜體(未添加內鏈已加粗加斜)表示下一個即將使用的熱帶氣旋名稱。2010年的風暴名稱可能會與2004年的部分風暴名稱相同。
提供國家/地區
| 風暴名稱
| 代表意義 |
---|
| | |
| | |
| | 一種花的名字 |
| | |
| | |
中國香港 | | |
| | |
| | |
中國澳門 | | |
| | |
| 凡亞比(Fanapi) 1011 | |
| | 指強而有力 (菲律賓語) |
| | |
| | |
菲律賓熱帶氣旋命名法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英語:
PAGASA)使用自己一套命名法,作於該國風暴責任範圍內的熱帶氣旋命名之用。與日本氣象廳不同,只要該熱帶氣旋會很間接地吹襲菲律賓或會影響周邊國家的話(不論強度高低),就會使用以下之熱帶氣旋名字。名單每四年
循環再用,因此2010年名單與
2006年太平洋颱風季的名單相同。2010年未用名稱以
斜體字表示,黑體字表示2010年已經使用過,
粗體名稱則表示該風暴活躍中,
黑色粗斜體表示下一個將會使用的名稱。
Agaton 1001
Basyang 1002
Caloy 1003
Domeng
Ester 1004
Florita 1006
Glenda 1007
Henry 1009
Inday 1011
Juan 1013
Katring 1014
Luis(未用)
Milenyo(未用)
Neneng(未用)
Ompong(未用)
Paeng(未用)
Queenie(未用)
Reming(未用)
Seniang(未用)
Tomas(未用)
Usman(未用)
Venus(未用)
Waldo(未用)
Yayang(未用)
Zeny(未用)
Agila(未用)
Bagwis(未用)
Chito(未用)
Diego(未用)
Elena(未用)
Felino(未用)
Gunding(未用)
Harriet(未用)
Indang(未用)
Jessa(未用)
颱風季影響
此列表列出了所有在2010年西太平洋曾經活躍的熱帶氣旋。包括該熱帶氣旋的強度,持續時間,名稱,登入地點,死亡和破壞。所有破壞都以美元作為單位。
風暴名字 | 活動日期 | 風暴級別 | 最高風速(10分鐘平均) | 最低氣壓(hpa) | 登入地點、時間、風速 | 損失(百萬美元) | 死亡人數 |
---|
熱帶低氣壓01W | 01.18日-01.20日 | 熱帶低氣壓 | 55km/h | 1006 | 第一次登入:地點: 越南頭頓市;時間:01.20日風速:55km/h | 0.243 | 3 |
奧麥斯(Omais) | 03.21日-03.27日 | 熱帶風暴 | 65km/h | 998 | 沒有登入 | 0.10 | 0 |
熱帶低氣壓
| 04.26日-04.27日 | 熱帶低氣壓 | 45km/h | 1008 | 第一次登入:地點: 菲律賓棉蘭老島沿海;時間:04.26日 風速:45km/h | 0 | 0 |
熱帶低氣壓 | 06.03日-06.06日 | 熱帶低氣壓 | 55km/h | 1002 | 沒有登入 | 0 | 0 |
康森 (Conson)
| 07.11日-07.18日 | 颱風 | 130km/h | 970 | 第一次登入:地點: 菲律賓奎松波利略島;時間:07.13日;風速:105km/h 第二次登入:地點: 菲律賓奎松納卡爾將軍城;時間:07.13日;風速:95km/h 第三次登入:地點: 中國海南省西沙群島永興島;時間:07.15日;風速:120km/h 第四次登入:地點: 中國海南省三亞市;時間:07.16日 19時50分;風速:130km/h 第五次登入:地點: 越南海防市;時間:07.17日20時10分;風速:80km/h | 109 | 76 |
燦都 (Chanthu)
| 07.17日-07.24日 | 颱風 | 130km/h | 965 | | 55.4 | 13 |
熱帶低氣壓
| 07.18日-07.20日 | 熱帶低氣壓 | 55km/h | 1004 | | 0 | 0 |
熱帶低氣壓
| 07.24日-07.25日 | 熱帶低氣壓 | 45km/h | 1008 | | 0 | 0 |
熱帶低氣壓
| 06.26日-07.28日 | 熱帶低氣壓 | 55km/h | 1002 | 沒有登入 | 0 | 0 |
熱帶風暴
| 08.03日-08.05日 | 熱帶風暴 | 65km/h | 997 | 沒有登入 | 0 | 0 |
電母 (Dianmu)
| 08.06日-08.13日 | 強熱帶風暴 | 100km/h | 980 | | 4.2 | 37 |
蒲公英 (Mindulle)
| 08.21日-08.25日 | 熱帶風暴 | 85km/h | 980 | 第一次登入:地點: 越南乂安省爐門鎮;時間:08.24日;風速:85km/h | 0 | 0 |
熱帶低氣壓 | 08.26日-08.28日 | 熱帶低氣壓 | 55km/h | 1004 | 沒有登入
| 0 | 0 |
獅子山(Lionrock)
| 08.27日-09.04日 | 強熱帶風暴 | 95km/h | 996 | | 0 | 0 |
圓規 (Kompasu)
| 08.29日-09.03日 | 颱風 | 150km/h | 950 | | 0 | 0 |
南川 (Namthuen)
| 08.28日-08.31日 | 熱帶風暴 | 75km/h | 996 | | 0 | 0 |
熱帶低氣壓
| 08.29日-09.01日 | 熱帶低氣壓 | 40km/h | 1010 | 沒有登入 | 0 | 0 |
瑪瑙 (Malou)
| 09.01日-09.10日 | 強熱帶風暴 | 90km/h | 985 | 第一次登入:地點: 日本對馬島;時間:09.07日;風速:75km/h 第一次登入:地點: 日本福井縣敦賀市一帶;時間:09.08日;風速:65km/h | 0 | 0 |
莫蘭蒂(Meranti)
| 09.06日-09.11日 | 熱帶風暴奧 | 75km/h | 994 | 沒有登入
| 0 | 0 |
凡亞比(Fanapi)
| 09.14日-09.21日 | 超強颱風 | 195km/h | 930 | 第一次登入:地點: 台灣花蓮縣豐濱鄉;時間:09.19日8時40分;風速:195km/h 第二次登入:地點: 中國福建省漳浦縣;時間:09.20日07時;風速:126km/h | 18.9 | 105 |
馬勒卡(Malakas)
| 09.20日-09.26日 | 強颱風 | 165km/h | 945 | 第一次登入:地點: 日本硫磺島一帶;時間:09.21日;風速:140km/h | 0 | 0 |
熱帶低氣壓 | 09.29日-09.30日 | 熱帶低氣壓 | 55km/h | 1008 | 沒有登入 | 0 | 0 |
熱帶低氣壓 14W
| 10.05日-10.09日 | 熱帶低氣壓 | 55km/h | 1008 | | 0 | 0 |
鮎魚 (Megi)
| 10.12日-10.24日 | 超強颱風 | 230km/h | 885 | 第一次登入:地點: 菲律賓呂宋島謝拉馬德爾;時間:10.18日12時25分;風速:230km/h 第二次登入:地點: 中國福建省漳州市;時間:10.23日12時55分;風速:95km/h | 110.2 | 27 |
熱帶低氣壓
| 10.18日-10.18日 | 熱帶低氣壓 | 55km/h | 1010 | 沒有登入
| 0 | 0 |
暹芭 (Chaba)
| 10.20日-10.30日 | 颱風 | 155km/h | 945 | 沒有登入 | 0 | 0 |
熱帶低氣壓 17W
| 10.20日-10.23日 | 熱帶低氣壓 | 55km/h | 1002 | 沒有登入 | 0 | 0 |
本年風季總結 |
31個熱帶氣旋
| 01.18日-12.20日 | | 230km/h | 885 | 24次登入 | 298.043 | 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