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漢字釋義)

叉(漢字釋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叉是一個漢字,讀作cha,本意是指交錯,交叉,也指一頭分歧便於扎取的器具。該文字在《說文》和《全唐詩話》等文獻均有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叉
  • 五筆86:CYI
  • 拼音:cha
  • 倉頡:EI
  • 部首:又
  • 筆畫:3
  • 統一碼:U+53C9
  • 筆順編號:544
  • 結構:單一結構
  • 四角:77403
字源解詁,略說:,詳解:,讀音,筆畫部首,編碼信息,叉chā,基本字義,詳細字義,常用詞組,叉chá,基本字義,詳細字義,叉chǎ,基本字義,詳細字義,叉chà,古籍解釋,漢英互譯,方言集匯,

字源解詁

略說:

甲金文從「」從數點,畫數點於手指之間,指示指叉之位置。本義是指縫,引申為交錯、交叉。

詳解:

甲金文「」表示手指之間的縫隙。「」本作「」,甲骨文作「」,從兩點(◎)在手(又)指間,金文省去其中一點,作「」形。
《說文》分「」、「」為兩字,自甲骨、金文的演變看來,實為一字。
馬敍倫謂象手指相交錯之形。
《說文》:「叉,手指相錯也。」一說「」是「」的古字,「」、「」、「」同字,象指甲之形。
《說文》:「,手足甲也。」從字形來看,「」與「」、「」字形迥異,「」所從之兩點從來不與「」形相連,參「」、「」。
按「」字畫數點於手指之間,指示指叉之位置。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凡岐頭皆曰叉」,「」本義為指爪的分叉處,引申有分叉、開叉之意。
」字卜辭中用為地名,金文只見於商代,用為氏族名或人名,單獨出現於銅器上。
聲母清濁部位聲調韻攝韻目開合等第
93
楚佳
叉

次清
167
初加
叉

次清
《廣韻》頁碼反切註解

聲母清濁部位聲調韻攝韻目開合等第
93
楚佳
次清
167
初加
次清

相關漢字: ,,,,

讀音

叉chā chá chǎ chà

筆畫部首

部首:又
翰墨寶典翰墨寶典
部外筆畫:1
總筆畫:3

編碼信息

五筆86:CYI
三指叉三指叉
五筆98:CYI
筆順編號:54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3C9
二股叉二股叉
異體字:扠
漢字首尾分解:又丶
漢字部件分解:又丶
筆順讀寫:折捺捺

叉chā

基本字義

1.交錯:~腰。
2.一頭分歧便於扎取的器具:~子。

詳細字義

〈動〉
1.(指事。小篆為“又”(即手)上加一點,指出叉手的動向。本義:交錯,交叉)
2.手指相交錯。也泛指一般的交錯、交叉 [cross]
叉,手指相錯也。——《說文》。段註:“謂手指與物相錯也。凡布指錯物間而取之曰叉,因之凡岐頭皆曰叉。”
園林叉園林叉
凡八叉手而八韻成。——《全唐詩話》
3.又如:叉手
4.刺;扎取 [stick;work with a fork;fork]。如:叉了一槽乾草;叉魚
〈名〉
1.古代的一種兵器,頭有分杈 [cha,a weapon in anciant China,which the end is forked]
紅漆了叉。——元· 睢景臣《[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
2.叉子 [fork]
挺叉來往。——《文選 ·潘岳·西征賦》。註:“叉,取魚叉也。”
3.又如:魚叉;糞叉;叉竿(帶叉頭的竿)
4.兩短直線相交所成的圖形 [cross]。如:打個叉
5.另見 chá;chǎ;chà

常用詞組

1.叉車 chāchē
[forklift;forklift truck] 搬運貨物的鏟車
2.叉鋤 chāchú
[prong hoe] 有兩個或更多叉齒,用於園中鋤土或耕種的手持工具
3.叉手 chāshǒu
(1)[cup one hand in the other before the chest]∶一種禮節。兩手交叉齊胸,俯首到手,猶如後世之作揖。又作“抄手”
叉手施禮
(2)[put the palms together]∶合十
4.叉腰 chāyāo
[akimbo] 大指與其餘四指分開,按在腰旁
5.叉魚 chāyú
[spear fish] 用叉子捕魚

叉chá

基本字義

1.擋住,堵塞住,互相卡住:一輛車~在路口。

詳細字義

〈動〉
1.擋住,卡住 [block up;jam]
那大師傅就叉著門,不叫我們走。——《兒女英雄傳
2.另見 chā;chǎ,chà

叉chǎ

基本字義

1.分開張開:~開兩腿。

詳細字義

〈動〉
1.分開,成叉形 [fork]。如:叉著腿站著;拇指和食指叉成個“八”字
2.另見 chā;chá;chà

叉chà

詳細字義
〈動〉
1.用同“”。分岔 [fork]。如:劈叉;叉路(岔道);叉港(與大河相通的小河)
2.使前進、談話的方向偏向另一邊 [parry]。如:急忙叉開說;路沒選中,一下叉到別地方去了
3.另見 chā;chá;chǎ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初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初加切,𠀤音差。《說文》手指相錯。《玉篇》指相交也。《增韻》俗呼拱手曰叉手。《柳宗元詩》入郡腰常折,逢人手盡叉。
《酉陽雜俎》蘇都識匿國有夜叉城,城舊有野叉,其窟見在。《唐書·酷吏傳》監察御史李全交酷虐,號鬼面夜叉。
《唐韻》楚佳切《集韻》初佳切《正韻》初皆切,𠀤音釵。義同。
《正韻》婦人𡵨笄,同釵。
《正韻》兩枝也。

漢英互譯

◎ 叉
fork

方言集匯

◎ 粵語:caa1
◎ 客家話:[客語拼音字彙] ca1 [陸豐腔] ca1 [梅州腔] za5 ca1 [寶安腔] ca1 [客英字典] ca1 [台灣四縣腔] ca1 [沙頭角腔] ca1 [海陸豐腔] ca1 [東莞腔] ca1
◎ 潮州話:cê1 ca1 (chhe tsha)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