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由來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香港舉行的
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
西北太平洋和
南海的
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表,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即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系統。該命名表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珊珊”是中國香港提供的熱帶氣旋名字,是一個頗為普遍的少女暱稱,珊珊亦是香港首位奧運金牌得主,滑浪風帆選手
李麗珊的暱稱。本次是“珊珊”這一名稱第二次被使用。
發展過程
2006年9月9日,
香港天文台把位於
雅蒲島北方460公里處一個熱帶擾動升格為熱帶低氣壓。9日晚20時30分,由於前方垂直
風切變降低,流出環境良好,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為其有很大機率在接下來24小時內發展成為一熱帶氣旋,對其發布熱帶氣旋生成警報(TCFA)。
2006年9月12日20時,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颱風,此時“珊珊”在呂宋海峽以東轉向偏西移動,由於高空的極向流出受限,颱風“珊珊”大致維持強度不變。期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多次上調及下調其風速。隨後颱風開始逐漸增強,並沿著向東退去的副熱帶高壓脊而轉向偏北方向移動。
2006年9月15日2時,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
強颱風。8時,強颱風中心位於台灣省南部
鵝鑾鼻以東大約37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即北緯21.4度,東經124.2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4級(45米/秒)。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在颱風“珊珊”離開其責任範圍之前給予其80kt的十分鐘平均風速評價。16日2時,中央氣象台進一步將其升格為
超強颱風,並給予55m/s,935hPa的巔峰風速和氣壓評價,此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給予了120kt,922hPa的巔峰風速和氣壓評價。
2006年9月16日上午4時30分,“珊珊”於日本
沖繩縣八重山郡西表島登入。此時日本氣象廳給予其100kt,925hPa的巔峰風速和氣壓評價。“珊珊”在中緯度
西風帶和副熱帶高壓的引導下,加速至時速35公里向東北偏北移動,但同時開始減弱,並出現了逐漸向溫帶氣旋轉化的前兆。
2006年9月17日6時許,“珊珊”在日本九州
長崎縣佐世保市附近再次登入,登入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35m/s,13級(颱風級)。長崎、熊本、宮崎、
鹿兒島各縣的風速超過每秒25米。
2006年9月18日,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2時,中央氣象台和日本氣象廳均認為其已轉化為
溫帶氣旋,並對其停止編號,此時,中央氣象台認為颱風“珊珊”的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仍相當於颱風級。
在事後發布的最佳路徑報告中,日本氣象廳根據實測將其最高風速提升為110kt,最低氣壓降低為919hPa,成為其下屬分級的“猛烈颱風”級別。中央氣象台將其認為颱風變性為溫帶氣旋的時間推遲至9月18日晚20時,將其在8時強度降格為強熱帶風暴。
颱風特點
颱風“珊珊”對中國的影響為風大、浪大、雨不大。由於進入了暮夏初秋時節,大陸高氣壓比較強,陸地氣壓和海上氣壓的差距拉大,形成坡度效應,就好比山坡越陡水流就越湍急,風的運動也會因為坡度拉大而變得劇烈,所以“珊珊”雖然離陸地比較遠,但它帶來的風很大。颱風“珊珊”與2006年第三號
颱風艾雲尼路徑類似,但是對於陸地的風力影響更大。
預報預警
中國
台灣地區
2006年9月14日,台灣“
中央氣象局”發布海上颱風警報。
中國大陸
浙江省氣象台2006年9月14日11時發布的颱風訊息和沿海海面大風警報。浙江省防汛防旱指揮部14日12時發出的《關於做好今年第13號颱風“珊珊”防禦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級氣象、海洋、水文部門要加強監測和預報,及時掌握颱風發展趨勢,分析防禦重點,落實有關防範措施。各級防汛、水利、海洋漁業、海事、交通、旅遊、國土和建設等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加強值班。沿海各地和海洋、海事、交通等部門要及時做好海上漁排上的養殖人員、沿海和島嶼上的旅遊人員、沿海和海上工程施工人員以及其他危險區域民眾的轉移等防範工作。
9月15日,
交通部海事局向廣東、福建、浙江、上海、江蘇、山東、遼寧各省海事局發出了做好防抗颱風“珊珊”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局密切關注“姍姍”動態,及時發布氣象、航行安全等信息,提醒沿海航行、作業船舶注意避風。中央氣象台15日連續發布沿海強颱風警報,提醒漁業生產出海船隻沿海灘涂養殖等做好防範準備,海上作業的人員注意安全。浙江沿海地區要求漁民暫停出海捕魚,回港避風。
日本
颱風“珊珊”在2006年9月17日從日本九州以西海域向東北方向推進,傍晚6時在長崎縣
佐世保市附近登入。長崎、
熊本、
宮崎、
鹿兒島各縣的風速超過每秒25米。日本氣象廳對此發出嚴重警報。
颱風“珊珊”9月18日繼續在
日本海洋面向北挺進,雖然風勢稍有減弱,但暴風區的風速仍然超過每秒25米。“珊珊”可能在20日接近
北海道,對此日本氣象廳發出強風警告。
韓國
2006年9月17日,濟州和韓國南部和東部沿海地區都發布了颱風警報。
颱風影響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央氣象台2006年9月15日發布的強颱風訊息稱,“珊珊”的中心位台灣省東部花蓮市東南方大約27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4級。強颱風中心以每小時15-20公里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動,逐漸轉向為東北偏北方向移動。
受其影響,東海大部海面吹起8-10級大風,強颱風中心經過的附近海面的風力可達13-14級;南海東北部海面、台灣海峽、長江口區、黃海南部海面和福建北部沿海、浙江沿海有6-8級大風;台灣大部、福建北部沿海、浙江南部沿海有大雨或暴雨,台灣東北部有大暴雨。受
高空槽東移、地面靜止鋒和颱風外圍的共同影響,上海市區颳起5-7級的陣風,長江口區東部和沿海地區有7-9級的大風。受“珊珊”外圍環流影響,原計畫的開漁日推遲,浙江省的溫州、台州等地漁民延遲出海捕魚。
台灣
“珊珊”於台北時間9月15日在台灣以東200多公里外略過。受其影響,
巴林塘海峽、
巴士海峽、台灣以東洋面、東海南部海面有8—10級大風,強颱風中心經過的附近海面的風力可達13—14級;南海東北部海面、台灣海峽、東海北部海面、長江口區有6—8級大風;台灣大部有大雨或暴雨,台灣東北部有大暴雨。
日本
颱風“珊珊”9月15日襲擊日本南部沖繩地區,引發強降雨和土石流,造成至少2人死亡,交通受阻,部分航班停飛。
在“珊珊”吹襲下,
沖繩島、
宮古島、八重山諸島出現大面積停電。颱風過境共造成沖繩縣3人受傷,均為由大風吹落的廣告版面引起的砸傷。有3938公頃農田受災,造成經濟損失6659萬日元。久米島錄得最低氣壓987.5百帕、最高瞬時風速39.1米每秒,以及16mm的最大10分鐘降水量。粟國錄得110mm的最大單日降水量。
9月16日凌晨,颱風“珊珊”襲擊
宮古島,造成六人受傷,農業及漁業損失18621萬日元。8所學校教學樓因颱風受損,全島直接經濟損失達1億8621萬日元。同時,
石垣島57人受傷,74間房屋被沖毀,244間房屋受到不同程度損害,另有44艘漁船沉沒、96架高壓輸電塔倒伏。16日至17日間,颱風“珊珊”造成鹿兒島縣大規模洪水,造成14人受傷,中甑錄得最大日降水量104mm,枕崎錄得最大瞬時風速41.9m/s。
2006年9月17日6時許,受“珊珊”在日本九州
長崎縣佐世保市附近登入影響,宮崎縣
延岡市多處地方17日颳起暴風,相繼造成3人死亡、152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4.02億日元。颱風“珊珊”在宮崎縣造成3其龍捲風,3人均是因為龍捲風死亡,此外還有數十人因龍捲風受傷,多間房屋被龍捲風摧毀。當日下午,一列特快列車在途經該市時脫軌,前面兩節車廂翻倒,32名乘客中的5人和駕駛員受輕傷。日本在9月17日全日共有450班航機取消,來往廣島及九州的子彈列車停駛,海上交通亦受阻。受到颱風影響,香川縣
瀨戶大橋線停止在
坂出、宇多津-鹿兒島間的運行,預贊線、土贊線也從20點左右開始暫停特快列車的運行;航班停航兩班;18日由於強風,海上航班輪渡50個以上的航班停航。
同日四國島一人受傷,5000戶居民停電,客機、船舶大規模停航。颱風給
熊本縣全境帶來大風,氣象站錄得最大持續風速24.2m/s,最高瞬時風速43m/s,最低氣壓973.3百帕;熊本全縣共有14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6億3千萬日元。
佐賀縣錄得最低氣壓963百帕,最大持續風速35m/s,陣風50.3m/s。颱風和準靜止鋒共同造成佐賀縣3人死亡,3人重傷,26人輕傷,直接經濟損失達1470萬日元。
福岡縣1人死亡,67人受傷,1210公頃農田絕收,農業損失7.8億日元。期間福岡錄得最低氣壓962.7百帕,陣風49m/s,過程降水量超過100mm。
9月18日,島根縣受到颱風“珊珊”影響,全縣快速列車停止行駛,颱風造成該縣1人受傷。
截至9月20日中午,風暴在日本已造成最少9人死亡、1名記者失蹤,九州及四國等地的11個縣共有328人受傷。
其中,17日下午2時左右,由於颱風前鋒的襲擊,九州
宮崎縣延岡市一家超市大門被毀、貨架倒塌,結果有3人被砸身亡。幾乎與此同時,受強風影響,在延岡市的日本鐵路公司電車南延岡站,一列高速疾行的列車兩節車廂脫軌,造成6人受傷。17日晚7時左右,在
福岡縣瀨高町,一個重達兩噸的貨櫃被強風颳倒,致使在附近作業的一名男性死亡。而在
大分縣佐伯市,在17日晚9時左右,一艘停在佐伯灣的輪船被掀翻,一名船員被甩入大海中而身亡,同時颱風在該縣造成8人受傷,2處山體滑坡,導致8條公路中斷。
韓國
颱風“珊珊”穿過
對馬海峽,給濟州島帶來了超過100毫米的強降水,釜山6小時降水量超過60毫米。“珊珊”造成韓國南部約4000戶房屋電力中斷。郁陵島有一艘客輪沉沒,一名船員在緊急拋錨的過程中死亡,乘客沒有傷亡報告。受颱風影響,釜山港關閉,駛往該市的30艘客船和50艘貨船被轉移到
慶尚道南部的金海或吉吉島。韓國海岸警衛隊說,截至9月16日17時,韓國全國共有5.2萬艘船舶回港避風,港口內還有共77條航線的120班客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