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原因
產生風切變的原因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
大氣運動本身的變化所造成的;另一類則是
地理、
環境因素所造成的。有時是兩者綜合而成。
天氣因素
產生風切變的天氣背景。能夠產生有一定影響的低空風切變的天氣背景主要有三類。
a.
強對流天氣。通常指
雷暴、積雨雲等天氣。在這種天氣條件影響下的一定空間範圍內,均可產生較強的風切變。尤其是在
雷暴雲體中的強烈下降氣流區和積雨雲的前緣陣風鋒區更為嚴重。對於特彆強的下降氣流稱為微下沖氣流,是對飛行危害最大的一種。它是以垂直風為主要特徵的綜合風切變區。
b.
鋒面天氣。無論是
冷鋒、
暖鋒或
錮囚鋒均可產生低空風切變。不過其強度和區域範圍不盡相同。這種天氣的風切變多以水平風的水平和
垂直切變為主(但鋒面
雷暴天氣除外)。一般來說其危害程度不如強對流天氣的風切變。
c.
輻射逆溫型的
低空急流天氣。秋冬季睛空的夜間,由於強烈的
地面輻射降溫而形成低空逆溫層的存在,該逆溫層上面有動量堆集,風速較大形成急流,而逆溫層下面風速較小,近地面往往是靜風,故有逆溫風切變產生。該類風切變強度通常更小些,但它容易被人忽視,一旦遭遇若處置不當也會發生危險。
地理、環境因素
地理、環境因素引起的風切變。這裡的地理、環境因素主要是指山地地形、水陸界面、高大建築物、成片樹林與其它自然的和人為的因素。這些因素也能引起風切變現象。其風切變狀況與當時的盛行風狀況(方向和大小)有關,也與山地地形的大小、複雜程度,迎風背風位置,水面的大小和機場離水面的距離,建築物的大小、外形等有關。一般山地高差大,水域面積大、建築物高大,不僅容易產生風切變,而且其強度也較大。
類別劃分
根據風向分
為了確保全全,國際航空、航天和氣象界都積極開展低空風切變的研究。風切變常分為以下幾種:
②水平風的
垂直切變(又稱
垂直風切變)是風向和(或)風速在垂直距離上的變化;
③垂直風的切變是垂直風(即升降氣流)在水平或航跡方向上的變化。下沖氣流是垂直風的切變的一種形式,呈現為一股強烈的下降氣流。範圍小而強度很大的下沖氣流稱為微下沖氣流。
根據高度分
風切變可以出現在高空,也可以出現在低空。出現在600米以下的叫低空風切變。
強度標準
低空風切變的強度直接關係到飛行安全。它表示了對飛行的危害程度,目前推出使用的有下列三種。
水平風的垂直切變強度標準
國際民航組織頒布標準:一般認為0.1米/秒以上的垂直切變會對噴氣運輸機帶來威脅。
水平風的水平切變強度標準
該項尚無統一標準。但美國在機場低空風切變警報系統中採用了一個
水平風切變強度報警標準值。該系統在機場平面有六個測風站,即
中央站和五個外站。各外站和中央站間距離平均約為3公里。系統規定每一分鐘與中央站的風向量差達7.7米/秒以上時系統即發出報警信號,以此推算,2.6米/秒/公里可作為能對飛行構成危害的水平風的水平切變強度標準。
垂直風的切變強度標準
垂直風的切變強度,在相同的空間距離內主要由垂直風本身的大小變化來決定。對飛行安全危害最大的是強下降氣流。根據著名氣象學家
藤田和
科爾斯的建議,提出了一種稱之為下沖氣流數值的標準。它以下降氣流速度和到達地面的輻散值來確定。後來對於危害最大的直徑小於4公里的下沖氣流稱之為微下沖氣流。
危害淺析
原理
對飛機起飛和著陸安全威脅最大的是
低空風切變,即發生在著陸進場或起飛爬升階段的風切變。它不僅能使飛機航跡偏離,而且可能使飛機失去穩定。如果駕駛員判斷失誤和處置不當,則常會產生嚴重後果。世界上曾因此發生多起機毀人亡的事故。風切變還嚴重影響火箭飛行的穩定性,火箭設計和發射時的環境限制條件包括風切變。風切變主要由
鋒面(冷暖空氣的交界面)、
逆溫層、雷、複雜地形地物和地面摩擦效應等因素引起。
低空風切變的
危害性是由風切變的本身特性造成的。以微下沖氣流危害性最大,它是以垂直風切變為主要特徵的綜合風切變區。由於在水平方向
垂直運動的氣流存在很大的
速度梯度,也就是說垂直運動的風速會出現突然的加劇,就產生了特彆強的下降氣流,被稱為微下沖氣流。這個強烈的下降氣流存在一個有限的區域內,並且與地面撞擊後轉向與地面平行而變成為水平風,風向以撞擊點為圓心四面發散,所以在一個更大一些的區域內,又形成了
水平風切變。如果飛機在起飛和降落階段進入這個區域,就有可能造成失事。比如,當飛機著陸時,下滑通道正好通過微下沖氣流,那么飛機會突然的非正常下降,偏離原有的下滑軌跡,有可能高度過低造成危險。當飛機飛出微下沖氣流後,又進入了順風氣流,使飛機與氣流的
相對速度突然降低,由於飛機在著陸過程中本來就在不斷減速,我們知道飛機的
飛行速度必須大於最小速度才能不失速,突然的減速就很可能使飛機進入失速狀態,
飛行姿態不可控,而在如此低的高度和速度下,根本不可能留給飛行員
空間和時間來恢復控制,從而造成飛行事故。
嚴重的低空風切變,常發生在
低空急流即狹長的強風區,對飛行安全威脅極大。這種風切變氣流常從高空急速下沖,像向下傾瀉的巨型水龍頭,當飛機進入該區域時,先遇強逆風,後遇猛烈的
下沉氣流,隨後又是強順風,飛機就像狂風中的樹葉被拋上拋下而失去控制,因此,極易發生嚴重的墜落事件。
特點
強烈的垂直風切變的存在會對橋樑、高層建築、航空飛行等造成強烈的破壞作用,可造成橋樑樓房坍塌、飛機墜毀等惡性事故,給人類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低空風切變對飛機起飛和著陸安全威脅最大。
在1970年-1985年的16年間,在國際定期和非定期航班飛行以及一些任務飛行中,據不完全統計,至少發生過28起與低空風切變有關的飛行事故,絕大多數都發生在飛行高度低於300米的起飛和著陸階段,其中尤以著陸為最多。通過對這28起飛行事故的分析,可以發現低空風切變飛行事故有如下特點:
1.風切變飛行事故都發生在飛行高度低於300m的起飛和著陸階段,其中尤以著陸為最多。
2.現代中、大型噴氣運輸機的風切變飛行事故比重較大。
3.風切變飛行事故與雷暴天氣條件關係密切。
4.風切變飛行事故的出現時間和季節無一定的規律。
研究進展
1985年,美國達拉斯-福斯機場飛機墜毀, 137人死亡。 從此,風切變被當作一項國際課題開始研究。
由於風切變現象具有時間短、尺度小、強度大的特點,從而帶來了探測難、預報難、航管難、飛行難等一系列困難,是一個不易解決的
航空氣象難題。因此,目前對付風切變得最好辦法就是避開它。因為某些強風切變是現有飛機的性能所不能抗拒的。進行風切變的飛行員培訓和飛行操作程式設定,在機場安裝風切變探測和報警系統,以及機載風切變探測、告警、迴避系統,都是目前減輕和避免風切變危害的主要途徑。1985年以後,美國所有的飛機都安裝了風切變檢測儀。加拿大1990年代開始安裝。
判斷防範
判斷方法
目視判別法
1.雷暴冷性外流氣流的塵雲。雷暴冷性外流氣流前緣的強勁氣流吹起的塵雲隨氣流移動,通常緊跟在塵雲之後就是強烈的風切變。
2.雷暴雲體下垂的雨幡是有強烈下沖氣流的重要徵兆,雨幡下垂高度越低、個體形狀越大,色澤越暗,預示著風切變下擊暴流越強。
3.滾軸狀雲。在冷峰性雷暴中,強冷性外流氣流會有渦旋運動結構,並伴有低空滾軸狀雲。這種雲的出現,預示著強低空風切變的存在。
座艙儀表判別法
1.空速表
空速表是飛機遭遇風切變時,反映最靈敏的儀表之一,一旦出現異常指示,即應警惕風切變的危害。波音公司規定空速表指示突然改變15-20海里/小時,應視為風切變,不作進近著陸。這種大幅度波動的指示空速,往往帶來判斷和操縱上的失誤。在地面時,則應中止起飛。
2.高度表
高度表指示的正常下滑高度是飛機進近著陸的重要數據。在下滑過程中,高度表短時間大幅偏離正常值時,必須立即採取措施復飛。
3.升降速率表
升降速率表與高度表關係密切,在遭遇風切變時反應明顯。波音公司建議在下降速度短時間內改變值達500Ft/m,即認為遇到強風切變。駕駛員應當採取相應措施。
4.俯仰姿態指示器
俯仰角是飛機起飛、著陸時飛行員掌握的重要參數。遭遇風切變時,俯仰角指示迅速發生變化,改變突然超過5度時,即認為遭遇到風切變,飛行員應中止進近。
防範措施
飛行中遭遇風切變是一個極為困難和複雜的問題。能給飛行員做出反應,採取措施,控制飛行軌跡直到改出的時間非常短促,為了迅速而準確地作出反應,飛行員應:
1.認真了解天氣預報,對風切變可能出現的位置、高度、強度要有心理上的準備。
2.注意收聽地面氣象報告和別的飛機在起飛,進近過程中的報告,了解風切變的存在及其性質,對自己所駕飛機能否通過風切變進行風險評估,做出正確的決斷。通常應採取避開,等待,備降等措施。
3.加強機組協同,充分利用駕駛艙資源。複雜天氣飛行時,機長要組織機組人員分工負責。起飛、進近中各種口令要清晰到位。機組人員應不間斷地掃視儀表,密切注意有無異常現象,對跑道環境,風向風速,復飛程式等要了如指掌。做到一旦有異常情況就能及時發現,立即採取對策。
4.不要有意識地作穿越嚴重風切變或強下降氣流區域的嘗試,特別是在山區,低高度,或一發失效時更是如此。
5.要與雷暴的強下擊氣流區保持距離。雷暴的外流氣流可超越雷暴之前20一30公里。不要僥倖搶飛這一區域。
6.在最後進近階段如遇到風切變時,只要無法重建穩定著陸剖面,就應立即採取有關程式,脫離切變區進行復飛,加入等待或到備降場著陸。堅決反對盲目蠻幹。
7.飛機遭遇風切變時,在完成脫離程式後,應立即將風切變出現的區域、高度、空速變化範圍等報告飛行管制部門,以避免其他飛機誤人其中。
相關事件
1985年8月2日,
達美航空191號航班在美國
達拉斯-沃斯堡國際機場墜毀,造成137人
死亡。
2009年3月23日,聯邦快遞80號班機在日本
成田國際機場降落時,因風切變墜毀,2名駕駛員遇難。
2014年7月,台灣失事飛機2個黑匣子找到,懷疑風切變是元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