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縣,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轄縣,位於貴州省東南部,黔東南州南部,東毗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南鄰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西連黔東南州榕江縣、從江縣,北接黔東南州錦屏縣、劍河縣,是貴州東進兩湖、南下兩廣的橋頭堡。
黎平縣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其中侗族約占全縣總人口71%,是中國侗族人口最多的一個縣,也是侗族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因而有“侗鄉之都”的美稱。黎平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政府駐德鳳是始建於明洪武年間的府城,古城保留完好,有”杉海糧倉油壺”、侗族大歌之鄉、鼓樓之鄉等稱號。
黎平縣是中國名茶之鄉、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中國茶葉產業發展示範縣,截止2012年底,黎平縣茶葉種植面積已經達到50.8萬畝。黎平縣是中國28個重點林區縣和國家11個退耕還林示範縣之一,也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
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肇興侗寨將作為2018央視春晚分會場。主要理由是體現央視2018年春晚中華56個民族一家親的文化概念。 2019年1月9日,憑藉侗族大歌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黎平縣
- 外文名稱:Li Ping county
- 別名:黎平府、開泰縣、中國侗都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中國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下轄地區:2個街道、14個鎮、7個鄉、2個民族鄉
- 政府駐地:德鳳街道
- 電話區號:0855
- 郵政區碼:557300
- 地理位置:貴州省東南部、與廣西、湖南交界
- 面積:4439平方公里
- 人口:53萬(2013年戶籍人口)
- 方言:黎平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天生橋、黎平會議會址、八舟河、肇興侗寨、南泉山等
- 機場:黎平機場
- 火車站:從江站
- 車牌代碼:貴H
- 區劃代碼:522631
- 客車站:黎平汽車站
- 公交:黎平公交
- 建成區:12.3平方公里(2014年)
- 城區人口:12.8萬(2014年)
- GDP:80.09億(2016年)
建置沿革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區劃詳情
管轄範圍
2、高屯街道,總面積282平方公里,31505人,街道辦事處駐高屯社區,共轄4個社區9個行政村:高屯社區、八舟社區、後坡社區、潭溪社區、絞便村、古頓村、小里村、中黃村、秧南村、貓耳塘村、富家榜村、沈團村、盎寨村;
3、敖市鎮,總面積96平方公里,18298人,鎮政府駐地敖市村,共轄7個行政村:敖市村、團結村、秦溪村、梧寨村、新寨屯村、蒙村村、三多村;
4、中潮鎮,總面積296平方公里,34582人,鎮政府駐地中潮村,共轄10個行政村:中潮村、上黃村、長春村、潘老村、口團村、廖灣村、佳所村、尹所村、黃堡村、興隆村;
5、洪州鎮,總面積301平方公里,29184人,鎮政府駐地洪州村,共轄11個行政村:洪州村、岩寨村、下溫村、江口村、小寨村、草坪村、陽朝村、平架村、壘寨村、九厥村、歸歐村;
6、肇興鎮,總面積133平方公里,22352人,鎮政府駐地肇興村,共轄11個行政村:肇興村、堂安村、登槓村、廈格村、紀堂村、岑所村、花臘村、新平村、堂華村、皮林村、信洞村;
7、九潮鎮,總面積295平方公里,28805人,鎮政府駐地九潮村,共轄13個行政村:九潮村、大榕村、羅伍村、定八村、阡洞村、賴洞村、同臘村、弄北村、吝洞村、曰寨村、順寨村、貢寨村、寶寨村;
8、水口鎮,總面積260平方公里,36869人,鎮政府駐地水口村,共轄18個行政村,分別為水口村、河口村、岑信村、己流村、水塘村、紀信村、東郎村、歸雙村、岩灣村、紀埃村、務孖村、南江村、茨洞村、控洞村、勝利村、大斗村、乍團村、八勞村;
9、尚重鎮,總面積227平方公里,31572人,鎮政府駐地尚重村,共轄12個行政村:尚重村、務弄村、宰蒙村、紀登村、寶塘村、舊洞村、紹洞村、蓋寶村、歸養村、洋洞村、育洞村、美德村 ;
10、孟彥鎮,總面積184平方公里,19589人,鎮政府駐地孟彥村,共轄8個行政村:孟彥村、岑湖村、白岩村、寶霞村、羅溪村、芒嶺村、宰西村、地理村;
11、岩洞鎮,總面積147平方公里,15221人,鎮政府駐地岩洞村,共轄6個行政村:岩洞村、新洞村、竹坪村、述洞村、銅關村、宰拱村;
12、雙江鎮,總面積262平方公里,20057人,鎮政府駐地雙江村,共轄9個行政村:雙江村、天堂村、己約村、四寨村、覓洞村、黃崗村、平天村、坑洞村、乜洞村;
13、龍額鎮,總面積124平方公里,23802人,鎮政府駐地龍額村,共轄16個行政村:龍額村、登曬村、歸養村、岑溝村、岑引村、上地坪村、岑母村、岑岜村、下埠村、岑魚村、廣盪村、起凡村、亞罕村、古邦村、平金村、德俄村;
14、永從鎮,總面積157平方公里,18346人,鎮政府駐地永從村,共轄7個行政村:永從村、上寨村、豆洞村、頓洞村、高貢村、中羅村、九龍村;
15、地坪鎮,總面積118平方公里,22142人,鎮政府駐地地坪村,共轄10個行政村:地坪村、井郎村、岑申村、滾董村、平茶村、新豐村、新岩村、高青村、歸公村、歸白村;
16、茅貢鎮,總面積172平方公里,16845人,鎮政府駐地茅貢村,共轄9個行政村:茅貢村、中閃村、額洞村、已炭村、寨頭村、流芳村、地捫村、樟洞村、臘洞村;
17、壩寨鄉,總面積208平方公里,14568人,鄉政府駐地壩寨村,共轄7個行政村:壩寨村、路團村、青龍村、連洞村、蟬寨村、器寨村、高場村;
18、德順鄉,總面積212平方公里,16340人,鄉政府駐地德順村,共轄7個行政村:德順村、平陽村、漂安村、地青村、黑洞村、龍安村、張魯村;
19、德化鄉,總面積104平方公里,10676人,鄉政府駐地德化村,共轄6個行政村:德化村、高洋村、岑己村、培基村、平筍村、俾翁村;
20、羅里鄉,總面積166平方公里,17224人,鄉政府駐地羅里村,共轄8個行政村:五福村、羅里村、上龍村、樟溪村、高更村、九層村、平溪村、平地村;
21、口江鄉,總面積116平方公里,9572人,鄉政府駐地口江村,共轄6個行政村:口江村、銀朝村、曹坪村、雙溪村、蘭扒村、擺東村;
22、大稼鄉,總面積112平方公里,15234人,鄉政府駐地大稼村,共轄12個行政村:高梘村、鄧蒙村、容咀村、大稼村、高稼村、平革村、平修村、岑努村、岑躉村、俾嗟村、平底村、歸斗村;
23、平寨鄉,總面積91平方公里,11645人,鄉政府駐地平寨村,共轄6個行政村:平寨村、臘亮村、高紹村、岑同村、紀迫村、紀德村;
24、雷洞瑤族水族鄉,總面積82平方公里,12358人,鄉政府駐地雷洞村,共轄12個行政村:雷洞村、美樣村、戲勞村、美老村、廈頭村、響榜村、亞跨村、牙雙村、培福村、塘婢村、金城村、岑顯村;
25、順化瑤族鄉,總面積59平方公里,5082人,鄉政府駐地順洞村,共轄4個行政村:順洞村、高澤村、己貢村、高孖村。
人口民族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氣候條件
水文條件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林業資源
水利資源
礦產資源
經濟結構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社會事業
醫療狀況
計生工作
教育狀況
本土媒體
民生狀況
交通狀況
公路
航空
鐵路
人文歷史
黎平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張)酋楊承磊。禹官統宋軍在黎平城不遠的侗寨槍殺千人後,把這個寨子改稱“平越寨”。這是黎平特產和兵燹較早的記載,也是黔東南至宋代以來重要的文字資料之一。黎平,雅名黎陽,素有“黔東咽喉,軍事要塞”之稱。宋代以來,一直是軍事戰略要地,征戰不息。明代,吳勉率20萬農民起義軍攻占古州(今黎平羅里)、靖州一帶,朝廷命楚王朱楨、湯和率兵圍剿,戰爭長達10年之久。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設黎平府,轄五開衛等14個長官司。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中期,紅軍長徵到貴州第一個縣城黎平時,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王稼祥等在這裡召開了“黎平會議”,確立了紅軍長征北上進軍的軍事戰略路線。這裡幾經戰火摧殘,但眾多的文物古蹟依在。如:東城門洞、南城門洞等古城牆;二郎坡、馬家巷、雙井街等明清時期民宅建築;湖廣會館、胡榮順商號、九如堂等清初的商業古建;何公祠、南泉山古寺、西佛崖、十萬坪古戰場等宗教軍事古蹟。
河流井水是一個城市的靈氣,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黎平古城,南有南泉山脈環繞,北有北門山脈圍攏,形成上至五開下至羅團,長寬分別十公里三公里的船形盆地。城中有清澈見底的龍溪河(現稱福祿河)沿北門山腳流下清水江。城內還有五座連綿的五腦山,形成五開回龍。讓人稱奇的是:先人依五腦地形,運用易經、星宿、天干地支、地理學,進行推算布局,開鑿“九八”七十二眼井,眼井布局形象成一幅巨大的羅漢圖。明清時期,黎平出進士30名,舉人236人。有明代翰林大學士兼兵部尚書何騰蛟、亞中大夫前吏部尚書梅友月、朱萬年等人。
作為唐代龍標縣治地的黎平,從古籍文獻上也可讀到稱讚黎平山水文化的一些史詩。王昌齡貶謫龍標縣尉後,天寶年間(742年)在龍溪惜別好友時,寫下《送崔參軍往龍溪》:“龍溪只在龍標上,秋山孤月兩相向。”明萬曆二十七年秋天,時任南京大理評事的龍起雷,從南京回黎平,徙步龍溪賦詩《祭王昌齡》:“龍標天遠接龍溪,黯黯青山月欲低;千年羈魂應不怨,詩荒開遍夜郎西。”這寥寥的幾句,卻道出了黎平優美的地理特點,也表達了他對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的無比同情和讚頌其傳播漢文化的精神。
黎平古城,是東下湖廣,西上雲貴的交通要塞,也是清水江、都柳江兩大河流的分水嶺重地。這裡盛產杉木、木耳、山藥材、牛皮等,為歷代商賈雲集之地,市場相當繁榮,有小南京的雅稱。清代中期,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浙江、四川、江西等省客商在黎平建立商會。現存清代嘉慶湖廣會館,建築面積3480多平方米,僅禹王宮內就懸掛有“探花及第”、“狀元及第”等各種扁牌題詞80多件。木材方面,保存有5000多年前的陰沉木。“日有千人拱手,夜亮萬盞明燈。”就是當年黎平古城繁榮的盛況。當地居民為繁榮經濟,常年把山區的茶油、核桃、香菇、天麻、杜仲等山珍藥材,由水路運往清水江,下洞庭,到上海,故而讓黎平古城一直享譽上海等大都市。自宋代以來,“黎平山珍,芳名千里”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