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地處黔湘桂三省(區)交界地,坡的西面為
貴州省黎平縣洪州鎮六爽村,東面為湖南
通道縣獨坡鄉
駱團村,南面為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鄉乾沖村,北面為貴州省黎平縣雷洞鄉培福村,因地處三省而得名。主峰海拔1336.7米,為
越城嶺、
雪峰山和
苗嶺山脈過渡地段的最高峰。
資源
三省坡植物豐富,闊葉樹成林,牧草茂盛,風光獨特。坡的西面,從六爽村(原稱高山村)後至主峰頂端,一片蔥綠,樹種繁多,除大量的栲櫟樹類樹木外,還蘊藏有國家二級保戶樹種伯樂樹、馬尾樹,三級保護樹種白辛樹、紅花木蓮、凹葉厚朴等珍貴樹種。山中中草藥材豐富,人們經常採集的有勾藤、厚朴、靈芝、桂皮、百味蓮、獨角蓮、九牛膽、斷續等幾十種。
歷史
相傳五代十國時期峒人首領“飛山蠻王”楊再思(侗族,靖州人)統一諸峒各部後,曾路率軍路過基拉維山一帶並在此招兵買馬,隨後率所部三萬步騎在三省坡南部的龍勝縣境內擊敗來犯的南漢軍隊。
明初,侗族英雄吳勉起義軍在北麓通道擊敗明官軍主力,統一諸侗,雖然起義最終失敗,但是關於英雄抗暴的傳說故事依舊在這一帶流傳。
清
乾隆初年,石金元領導的南江、苗江
農民起義,以三省坡為大本營,神出鬼沒打擊清廷官軍。以後多次農民武裝鬥爭,都利用這塊可攻可守,又有退路的有利地勢,抗擊官軍的追剿。
1969年,經廣西
三江侗族自治縣與貴州省
黎平縣洪州區共同協商,利用衛達唐奧湖(大塘坳水庫)山高水高之優勢,在今黎平縣洪州鎮救寨村和壘寨村境內,由三江侗族自治縣出工出料,興建大塘坳水庫。經雙方合作,於1972年建成,取名“團結水庫”。庫容220萬立方米。灌溉三江獨洞鄉和黎平救寨村的農田。同時還在湖上置遊艇,供人們覽高山平湖,觀賞日出日落風光。夏秋時節,毗鄰的各地民眾到水庫開展游泳比賽和泅渡等活動。而今,三省坡已成為三省毗鄰地區各族人民遊覽觀光旅遊活動的名山。有道是:一足踏三省,一覽眾山小。
當地牙雙地區有個關於基拉維山傳說,相傳在遠古時代,人們耕田種糧食只有人力,耕作效率低而糧食產量少,人們飽受飢餓困擾,侗族傳說的女神“薩瑪”為了改變這個狀況,於是讓力大無比的水牛與人合作,人為其提供糧草精料,而牛為人拉犁耕田。傳說以前山兩邊那繆(苗江)和那南(南江)流域的兩條河是相連的,有一年這裡連降大雨兩個月,洪水淹沒河流兩岸的稻田和家園,人們無奈搬到山上重新安家落寨,為了適應這裡水牛生下了黃牛,但是山上土地貧瘠糧食還是很少,人們又再陷入饑荒。為了退去洪水讓人們重返土地肥沃的河岸,薩瑪讓人和動物能出辦法,一天一頭水牛向薩瑪自告奮勇而游向河中,它的身軀在河水裡不斷變大,變成了雄偉的基拉維山,並成功的阻斷了洪水,分開了那繆河和那南河。
三省坡是侗族牛耕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並發展出了獨具特色的牛產業。如今,這裡有知名的品種黎平黃牛,獨具特色的牛癟火鍋美食,以及基拉維山下的那繆河的鬥牛文化。每逢農曆四月八的敬牛節,周圍的侗族人民和鄰近的苗、水族民眾都會餵牛以鮮草、吃黑糯米飯以表示對牛的感謝,那繆河流域的平流、巴團等地還會舉辦熱鬧非凡的鬥牛活動展現牛的勇敢和雄壯,並還有對山歌、演奏蘆笙慶祝節日。
景點
雲霧繚繞的三省坡充滿了神秘感。弄基拉維山區被稱為
侗族的“
香格里拉”,隆基拉維坐落在
湖南、
貴州、
廣西三省(區)交界處,主峰隆森維(三省坡)海拔1337米。坡之西是“中國侗族第一縣”貴州
黎平縣的平架;坡之東是有“天然森林公園”美譽的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獨坡鄉;坡之南是享有世界四大古名橋之一 ——“
程陽風雨橋”的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鄉。
三省坡所在的基拉維山上有一個人工湖,名為天湖、侗語稱“衛達唐奧”,意為大山坳中間的水庫之意。湖水清幽,清如鏡,藍如海。湖上還置有遊艇,供人們遊覽高山平湖風光,夏秋時節,三省(區)的游泳愛好者在湖裡開展多種比賽和泅渡等活動。
三省坡頂有一道十分罕見的大自然奇景——天然“長城”。天然“長城”為三省坡頂裸露的岩石山脈,其出露長度達三百多公里,高度在十至三十米之間。層層疊疊的巨石之上,怪石嶙峋,危崖兀立,錯落有致,渾樸自然,初看似人為設計、壘砌,實則自然天成。
三省坡是一座人才輩出的侗族“聖山”。三省坡下成長了
粟昌福、
黃雪鴻兩位侗族縣長,培養出了
楊進銓、
張澤忠、吳浩、陸永等一大批侗族知名
作家、學者、教授、奧運冠軍,以及考取清華、留學美日、工作在國內外眾多領域的三省坡侗族驕子。同時,三省坡還是一座文明的山坡,蘊藏著豐富燦爛的侗族文化,它既是侗族歷史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侗族傳統文化保持最為完整的“聖地”,更是侗族原始生態旅遊的一顆亮麗明珠。
三省坡旅遊圈是以侗族文化為核心,以侗族文化特徵為內容,以湖南、貴州、廣西三省(區)交界之地的三省坡為中心,橫跨
廣西、
湖南、
貴州三省,集三江侗族自治縣、龍勝各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黎平縣、榕江縣、從江縣七縣為區域的侗族文化旅遊圈。這裡的侗族人口有118.8萬人,占全國侗族人口的41%,是侗族的主要聚居地。由於此區域的地貌多屬於小盆地,自然狀態較為封閉,發展三省坡侗族旅遊產業,就得依託周邊客源市場,特別是依靠
旅遊城市的帶動。
三省坡周邊是
侗族文化最為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區域和地帶之一。它涵蓋了侗族優秀的文化遺產,是侗族文化保存得最多、最完整和最具民族特色的地區,也是
人類學家、
生物學家、
民族學家和文化人考察研究侗族的必選區域。這裡有保存較為完好的原生態環境,其稻作文化歷史悠久;鼓樓、風雨橋建築宏偉壯觀,多聲部侗族大歌享譽中外;服飾文化艷麗多姿。
侗族大歌、鼓樓、風雨橋、
侗戲、侗錦、
侗族琵琶歌、侗族蘆笙、侗族摔跤為代表的民族傳統文化已列入第一、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三江程陽風雨橋、芭團風雨橋、黎平地坪風雨橋、通道坪坦河風雨橋和馬田鼓樓、從江增沖鼓樓、通道芋頭侗寨建築群等躋身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行列。
隆基拉維
三省坡是侗族人民的精神家園,它所在的“隆基拉維”(longl jic lamc weis)更是三省區侗族人民的聖地,顧名思義既整個片區就像一頭水牛的骨架,頭部朝向黎平水口地區,尾巴在湖南廣西邊界,衛達唐奧湖處於心臟位置,主峰隆布薩維剛好位於牛脖子上。山軀坐落在湖南省
通道侗族自治縣、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和貴州省黎平縣。圍繞三省坡以及三省坡逶迤的余脈所延伸到的七個縣即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龍勝各族自治縣,貴州省黎平縣、從江縣、
榕江縣。
侗族文化實驗區
2009年3月29日、30日、31日,“湘桂黔三省坡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座談會分別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貴州黎平縣召開。
三省區交界的
柳州市、懷化市和黔東南州就共同開發三省坡和申報“湘黔桂三省坡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工作初步達成共識。
三省坡被喻為侗族“聖山”,位於湖南通道、貴州黎平、廣西三江三省(區)縣交界處。余脈延伸至通道、靖州、三江、龍勝、黎平、從江、榕江7縣,區域面積20431平方公里170萬人,域間侗族人民交往頻繁,團結一致,自古迄今是“山同脈、水同源、語同音、俗同形、人同心”,是侗族傳統文化保存得最好、最完整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