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地坪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地理位置:中國貴州
- 面積:117.5平方公里
- 人口:20200人
- 方言:侗語、黎平話
- 機場:黎平機場
- 火車站:從江站
- 位於:黎平縣東南部
- 海拔:160米
簡介,基本情況,區位優勢,氣候狀況,旅遊資源,民族風情,風味飲食,艷麗服飾,多彩節慶,民族文化,
簡介
貴州省黎平縣地坪鄉位於黎平縣東南部,位處東經109°14′12″,北緯25°45′59″,與廣西三江縣的同樂、良口、洋溪、富祿鄉(鎮)相連,距縣城109公里,總面積117.5平方公里,年均氣溫18.8℃,無霜期318天,年均水量1300毫米。鄉駐地地坪上寨村,海拔160米。有全省海撥最低點井郎村河口137米。森林覆蓋率38.7%,地理位置優越,地質構造特殊,森林資源豐富,民族文化獨特。這裡民族文化與原始生態結合得非常完美,是貴州省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是休閒、娛樂、訓練、運動的最佳場所。
基本情況
貴州省黎平縣地坪鄉位於黎平縣東南部,有全省海拔最低點井郎村河口137米。轄20個行政村,69個自然寨,128個村民小組,4427戶,20200人,是侗族、苗族、瑤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其中苗族66%、侗族24%、瑤族7%、其它民族3%。耕地面積9467.46畝,其中稻田8768.97畝。主產水稻、油菜、油茶、薯類;礦產有砂金,地理位置優越,地質構造特殊,森林資源豐富,民族文化獨特。這
里民族文化與原始生態結合得非常完美,是該省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是休閒、娛樂、訓練、運動的最佳場所。
區位優勢
地坪鄉位處黔桂兩省區交界處,素有黎平“南大門”之稱,距321國道僅6公里,是黎平縣“經濟南下、旅遊北上”的主要通道。交通優勢明顯,與各交通要道相距情況如下:廣西三江縣---廣西桂林為209國道,160公里;廣西三江縣---黎平地坪為321國家二級公路,70公里;黎平—-地坪為省級二級公路,109公里。同時,地坪鄉通村公路建設飛速發展,從2002年僅有的4個村通過公路發展到2005年有11個村通公路,受益14600人。貴州黎平機場已順利通航,黎高(貴州黎平—廣西高安)公路改造初步結束,地坪鄉交通幹線網已見雛形,交通更加便利。
氣候狀況
地坪鄉獨厚的亞熱帶氣候優勢,1月平均氣溫6.1℃,7月平均氣溫27.0℃,年均氣溫18.8℃,無霜期318天,年均降雨量1300毫米。森林覆蓋率達38.7%。
旅遊資源
地坪鄉境內有黎平縣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坪鄉風雨橋;有人與自然和諧之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弄相山原始森林);有苦朴濃郁的侗、苗、瑤民族風情,民族服飾絢麗多姿、五彩斑斕,趕社節、過苗年等民族節日豐富多彩,氣氛濃厚。
(一)民族建築文化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坪風雨橋馳名中外。地坪風雨橋(也稱花橋),位於地坪鄉所在地(地坪鄉上寨村),橫跨於南江河上,橋身全鄉57.61米,橋寬5.2米,高7米,距正常水位10.75米,始建於光緒八年(即公元1882年),距今有123年的歷史,是侗族風雨橋建築中的精品,是侗族建築文化的經典體現。橋中有樓、樓中有廊、廊中有畫,整座風雨橋不用一釘一鉚,沒有鋼筋水泥,沒有設計圖紙,全憑几位侗族民間巧妙分工,建造而成。它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個經典範例,是目前貴州最古老、最有特點的風雨橋,1982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它不僅是地坪人民的驕傲,也是侗族人民的驕傲,每年慕名而來參觀考察、旅遊觀賞的國內外遊客達5000人次以上。它已經成為地坪鄉發展旅遊產業的龍頭和支柱品牌,是地坪鄉經濟發展和帶動地坪人民脫貧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地坪鄉侗族風情旅遊不可缺少的景點;並且侗族的鼓樓、吊角樓建築也得到了世人關注。
(二)地坪鄉具有豐富的原始森林區
地坪鄉具有豐富的原始森林區,而弄相山原始森林最為典型。弄相山原始森林為貴州省級自然保護區,弄相山森林總面積15000畝,其中原始森林9755畝,是貴州保存下為不可多見的天然林。據查明,有喬木樹種48科158屬372種,灌木樹種22科56屬131種,苔鮮植物16科29屬62種,蕨類植物22科38屬19種。有冰紀前期繁殖生存下來的稀有樹種、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以及各種稀有動物。是我國南方樹種寶庫和稀有動物東園。並且,山頂有一神秘泉井,稱之為“仙人井”,每年到此井取水求神上萬人。弄相山是人與自然和諧的理想之一。
民族風情
民族住房新又奇,底圍杉枝頂蓋皮。
木樓防潮如仙居,上層住人下圈畜。
民族住宅由於居住地區的地理環境、氣候的特殊原因,為了適應生活和勞動生產需要而創造出別居一格、富有民族特色的住房---木樓房。
木樓房結構特別。木樓的建造者是民間的能工巧匠,不是用釘鉚而是穿榫排方的拉力作用建制而成的。木樓(也稱吊腳樓)上層住人,不僅具有防潮,通風的優點,還能防禦蛇、蟲和野魯的侵害。一般為一至三間,也有排列相連的多間,高2至3層,每層的高低不同。第一層,在7尺左右,第二層7尺,第三層6尺。進深為3柱、5柱、7柱,根據家庭人數而建大小。間位的順序是:“主間坐中間,偏廈吊兩邊。樓梯供上下,走道全相連。前面為敞廊,圍著半乾欄。敞廊供余樂,後面為廚房。臥室在兩旁,火堂在中央。寒冬圍火堂,炎熱在廊涼。四面開副窗,照得亮堂堂。屋頂木皮蓋,樓下樹枝裝。”
風味飲食
生活環境不相同,有奇特風味濃。
酸甜苦辣無不有,生活習俗要尊重。
民族飲食各有特色,這是他們在長期的生產與生活環境中形成的。根據氣溫及糯禾的生長特點,這裡以耕種糯禾為主,稻穀為補。
①糯米,糯米是這裡食用之優,逢年過節,辦紅白喜事,贈送貴客禮物,農民們總是以“糯米茶油為先。糯米既可蒸又可煮,但蒸比煮顯得味道香。糯米飯富有粘性強,飲食經久耐鋨。每逢節日或是走新訪友,人們總是包上大包的糯米飯和糯米巴,還喜加各種顏色,展示美觀。糯米飯還能釀製甜酒,香味可口醉不知曉。糯米重陽酒被人們譽為“家鄉小茅台”,村民常言道:“歡迎貴賓來,喝我小茅台,越喝越想喝,三杯醉開懷”。
②油茶,是侗族早餐或中餐前後缺不可少的飲食,婦女農閒聚會,生男育女“三朝酒”,男女行歌坐月深更半夜,總是打油茶表示敬意,正如他們說:“油茶敬賓朋,情深意更濃”。油茶是用熟飯配上爆米花,花生,蝦米或豬肝粉腸、野菜等佐料,加上苦涼茶水調製而成。
油茶清香可口,貪婪不膩,用後醒神,解除疲憊,所以油茶成為人們喜愛的美餐。
此外,還有醃魚、醃肉、燒魚、酸湯魚、血紅、牛癟、魚生等民族飲食,更具特色,令人留連忘返。
艷麗服飾
村民以穿侗布為榮,男女穿著是以自己自紡、自織、自染的侗布為主。冬以紫色侗布,夏、秋以藍色和白色侗布。侗布既有冬暖夏涼之能,又有吸汗耐用的特點。所以成為人們喜穿的優料。
①傳統的男式頭,頻寬約一尺,長為6尺的紫色亮布為包頭巾,包頭巾的兩末端還鑲約兩厘米的花邊。上穿紫金色的高領開胸單衣,用布圈的花扣。下穿同樣布色的寬同褲,腳穿馬口布鞋。
②婦女服飾。婦女擅長刺繡、挑花,所以她們的衣服在重要部位上繡著各種圖案的花紋多彩多姿。冬天女人衣著更亮的紫金色敞胸大襟無領衣,衣襟邊上繡著寬約6厘米的花邊圖案。花邊的大小是按年齡而繡的,小孩的花邊細小,未出嫁的姑娘花邊寬,色彩濃;當家後的婦女色彩淡,老年色彩土。
衣袖的肘邊關節處嵌著一道約6厘米的花邊,緊挨著一段寬約10厘米彩布合成袖圍。敞胸內還有一塊與衣服略短的紫色大三角的布料為遮胸簾。簾頭靠脖頸兒處鑲著一塊繡有珍禽異獸的圖案,胸簾邊用四根帶子附身。下身的褲料和式樣與男相同。
婦女的頭飾十分打扮。從古到今都貫用油茶枯泡水和米酸水為洗髮濟,頭髮烏黑髮亮。頭上挽頂接鬏,加木梳一把於後,周圍排插彩色緞花。好戴金耳環喜佩銀項鍊,項圈層層於胸前,重達一二十斤,以表富裕榮耀。隨著社會發展民族服飾也在不斷改變,衣料也多種多樣,不拘於侗布一種繽紛艷麗。
多彩節慶
民族節慶活動豐富多彩,既有傳統民族節日,又有現代法定節日。過節的時間與其他村寨雖有差異但意義是相同的,主要目的,一是為慶賀豐收;二是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三是為了紀念民族英雄;四是為了宗教活動;五是為了青年男女社交活動。任何節日都有民俗展示和文化藝術表演。主要節日有春節、元宵節、趕社節、清明節、新米節、四月八節、端午節、七月十四、雷公山蘆笙節、中秋節等。節日一到人們穿著盛裝,披戴繡衣銀飾,成雙結對,三五成群地參加各種遊藝活動。人山人海進行社交往來,集市貿易,既增加了民族間的友誼和融合,又繁榮經濟。
民族文化
①民歌在歷史的長河中人民創造了大量的優秀文學藝術作品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用歌作樂反映現實生活。歌是一種精神“武器”它很有魅力,能歌善湊的人在歌場上就能取勝。侗族民歌豐富多彩,種類很多,地坪村主要有:“男女坐夜歌”“酒令歌”、“贊寨歌”、“生男育女三朝歌”、“父母養恩歌”、“贊男女老少歌”、“人類繁衍歌”、“祖先落賽歌”。演唱形式主要有三種,男女坐夜歌是男婦青年在坐夜時,待女方老人上床睡覺後,男女雙方,面對面的坐著對唱,歌唱投情後男子可手扒女子頸部背後,女方不拒絕表示有情意,這時歌喉放開可通宵達旦,所以說“曲擊透心妹自呆,不用拉手醉情來”。第二種,是在集體場合公眾面前唱的,如:酒令歌,贊寨歌,還有兩寨之間進行集體交往的活動時唱的歌,用“多耶”的形式對唱。女子在里圈圍著,手拉手地唱,男子一人扒一人的雙肩走成圓形在女方外圍繞圓唱。還有,父母養恩歌,祖先落寨歌,人類繁衍歌等可彈琵琶演唱,琵琶又分為單唱和多人組合男女對唱。
最為隆重的是“攔路歌”。是侗族民間的傳統歌,古時是在男女結婚時,男方送結婚禮品去女方家,有的抬紅豬,有的挑五彩的糯米飯,有的挑圖案各異的糯米巴等等,快要到娘家時,由娘家房族在路口設定竹竿,繩索等物,村上眾親旁觀熱鬧場面,然後雙方歌師進行對唱,攔路方唱出攔路之理由,每唱完一首眾人齊聲吶喊助威。接親方歌聲剛落,送親方放歌駁回,一唱一答,場面熱鬧。
雙對歌時間約兩個鐘頭後,最後由送親方,用恰到實處的攔歌,唱一首歌掀攔路物一件,用歌唱把障礙物掀完,眾人拍手,雙方鳴鞭炮約20分鐘之久後,接親方將攔路物全掀開,接下送親人肩上擔子,引親入宅,抽菸唱茶。然後雙方人員配搭入席,暢飲開懷。
②侗戲,也是民間喜愛的文藝活動,逢年過節民眾喜聞樂見,村里主要有《劉世遠》《李誕》《珠郎娘美》等古裝戲。
侗戲的演唱方法。侗戲有說有唱,主要是以唱為主,唱譜簡短易學,唱詞不要求演員背誦,只要熟悉,演前僅用幾晚時間就可學會。動作循環走步,演唱時用各種樂器詞 伴奏,即演員每唱完一句詞之後,樂器才起湊,借樂器過湊之機,演員調換一次台角按節湊走橫“八字”步至歌詞點提的戲師,戲師點提後演員又按節湊行至台中唱詞。整個過程都是照此循環,由幕後戲師提詞,每唱完一節由眾人一邊鳴鑼打鼓,一邊高呼“喲合義、義合喲、喲義喲、喲合喲,義義喲、義義喲、義義喲合、群確喲義喲、群確喲義喲。”
侗戲雖然演練簡單,但它內容要求豐富格律要求嚴謹,歌詞要押韻,語言精練,比喻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