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林鎮(浙江湖州市南潯區轄鎮)

雙林鎮(浙江湖州市南潯區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雙林鎮是浙江省名鎮之一,歷史悠久,也是江南水鄉著名古鎮之一。據附近洪城和花城古文化遺址發掘考證,早在三、四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漢唐時已成村落,名東林;南宋時,北方商賈隨宋室南遷集居於此,故又稱商林。明永樂三年(1405)與其西二里的西林村合併,更名為雙林鎮,一直沿用至今。現屬湖州市南潯區

2019年1月,雙林鎮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雙林鎮
  • 外文名稱:Shuanglin Town
  • 別名:雙林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電話區號:0572
  • 地理位置:浙北
  • 方言吳語(苕溪方言)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浙E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人口統計,經濟發展,綜述,農業,工業,旅遊業,社會事業,

歷史沿革

解放前
南潯區境內發現的洪城、花城、上石等古文化遺址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氏族部落就在此繁衍生息。歷史上,南潯隸屬關係變化很大。相傳夏禹治水,劃天下為九州,南潯轄域隸屬揚州。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吳、越、楚。公元前333年,楚以此為春申君黃歇之封邑,始建菰城縣南潯轄域隸屬菰城縣。秦滅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置會稽郡,下設烏程由拳等縣,今區境屬烏程縣。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分烏程縣東鄉置東遷縣,縣治在今舊館。南朝宋元徽四年(公元476年),東遷縣改名東安縣,次年仍復名東遷縣。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東遷縣併入烏程縣。宋太平興國7年,分烏程縣東南15鄉置歸安縣。民國元年(1912年),烏程、歸安合併為吳興縣,今南潯轄域隸屬吳興縣。
浙江雙林古鎮浙江雙林古鎮
解放後
1949年5月2日,南潯解放,今南潯轄區隸屬吳興縣。1981年1月,撤消吳興縣,改稱湖州市。1983年7月,撤消嘉興地區,湖州市改為省轄市,建立城、郊兩區,南潯隸屬湖州市郊區。1988年11月,撤消湖州市城、郊區建制,實行市管縣又直接領導原城、郊區所屬鄉鎮、街道的體制,南潯轄區各鎮直屬湖州市。1993年9月,湖州市區下設城區、南潯區菱湖區3個區工委。今轄區內南潯鎮練市鎮、雙林鎮、善璉鎮舊館鎮屬南潯區;菱湖鎮和孚鎮千金鎮石淙鎮屬菱湖區。2003年1月,根據國務院(國函(2003)2號)和省政府(浙政發(2003)2號)檔案精神,湖州市撤消城區、南潯區、菱湖區三個區委、區管委會,設立吳興區、南潯區兩個市轄區。南潯區區委、區政府駐南潯鎮,轄南潯、雙林、練市、善璉、舊館、菱湖、和孚、千金、石淙9個鎮和南潯經濟開發區。??

行政區劃

南潯區下轄南潯、練市、雙林、菱湖、和孚、善璉、舊館、千金、石淙9個鎮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

地理環境

浙江雙林古鎮位於浙江省湖州市中部,是浙江省改革試點小城鎮之一,東北距南潯鎮約24公里,西北距湖州市約32公里。雙林鎮歷史悠久,是江南水鄉著名古鎮之一。據附近洪城和花城古文化遺址發掘考證,早在三、四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漢唐時已成村落,名東林;南宋時,北方商賈隨宋室南遷集居於此,故又稱商林。明永樂三年(1405)與其西二里的西林村合併,更名為雙林鎮,一直沿用至今。現屬湖州市南潯區
雙林鎮
根植於水環境中的雙林古鎮是一種介於鄉村和城市之間 的人類聚集地和經濟網路空間。雖然在歷次城市建設中已對古鎮區進行了較多的改造,但舊鎮址未變,區內還仍然保留著江南水鄉城鎮特有的水網體系 、街巷格局和傳統建築風貌。穿鎮而過的東、西市河,沿河而建的米行埭、港北埭、西盪埭、壩橋埭和木匠埭,河街旁的油車弄、財源弄、九思弄以及永平里、天成里、陸府前等古巷民居構成了古鎮區空間的基本框架 ,依然較完整的體現出江南水鄉古鎮“天人合一”的環境特色,散發著原汁原味的生活氣息和各種歷史文化信息。
在雙林古鎮區中,以“三橋”為代表的橋文化景觀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品位。據《東西林匯考》記載,歷史上曾有橋125座,其中始建於宋代4座,元代1座,明代13座,清代35座。雖經滄桑變遷,大部分已廢圯湮沒,但至今仍不失為“江南古橋留存集中區”(《中華文物古蹟旅遊*古代橋樑》之語),僅鎮區尚有21座之多。其中鎮北的萬元、化成、萬魁三橋始建於明代以前,均為市級文保單位。橋長50米左右,且空間水平相距不到360米,為江南僅有。雙林三橋在省內乃至全國有一定的知名
度,見載於茅以升《中國古代橋技術》和徐望法《浙江古代道路交通史》等權威專著,並配以圖文說明。三橋造型壯觀挺拔,並列鼎峙,氣勢雄偉,近視依依相望,遠眺層層相疊,有姐妹之稱,又有鳳凰尾之說。三橋結構巧妙,工藝精湛。橋上構件實用而美觀,具有較高藝術美學價值和文化內涵。此外,鎮區尚存的望月(市級文保單位)、虹橋(市級文保單位)、金鎖、耕塢、永豐、鎮安、積善等橋也各有特色。它們和河道及兩岸傳統民居配合,波水橋影,虛實相映,瑰麗多姿,構成了獨特的水鄉古鎮景觀視廊。而有關橋名、橋記、橋聯、橋詩、橋俗及口承傳說,組成了橋的可視性與非可視性文化景觀。作為社會經濟發展歷史的見證,古橋已成為雙林鎮的地域標誌和文明進步的象徵。雙林物華天寶,豐產富饒。雙林綾絹被譽為“東方絲織工藝”的奇葩,其生產歷史悠久,淵源流長。正是綾絹業的發展,使雙林很早就成為江南水鄉著名的商埠巨鎮。古鎮區尚存的北柵碼頭和區內老絹巷、舊絹巷、新絹巷和墨浪河、織漩漾等因絹而稱謂的街區、地塊,以及現今仍然還在生產經營的民間作坊、工廠,都顯現了雙林絲文化的底蘊和脈絡。
浙江雙林古鎮浙江雙林古鎮
雙林鐘靈毓秀,名人薈萃。在古鎮區內至今還保留有清代道光六年(1826)平定新疆張格爾叛亂、時任兵部職方司郎中姚學塽;清代官授戶部郎中、精通天文數學的江蘇巡撫徐有壬;有新中國第一任林業部長、中科院學部委員林學家梁希;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當代左筆書法家費新我等名人故居,以及劉伯溫徐文長等歷史人物在雙林留下的史跡和口承傳說,也都豐富了古鎮區的旅遊資源。
南潯區位於長三角腹地,東界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南連桐鄉市、德清縣,西接吳興區,北瀕太湖,區位優勢獨特,是湖州市接軌上海的前沿陣地。318國道和湖鹽公路貫通全境,京
杭運河和長湖申航道穿境而過,距離上海、蘇州、杭州等大城市均為100公里左右。區域內,正在建設申蘇浙皖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及規劃建設湖州至嘉興乍浦鐵路。
浙江雙林鎮浙江雙林鎮
南潯區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平原,地勢較低,平均在海拔5米以下。境內河流縱橫,湖漾密布,地形平坦,僅有數座海拔百米以下的小山。土壤主要為沖積土和水稻土。
南潯區處於中低緯度,屬亞熱帶溫潤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無霜期240天左右。一般年份初霜約在十一月中旬,終霜約在次年三月中旬。年平均氣溫15.7℃左右,歷年來年平均溫度最高為17.5℃,最低為15℃。氣溫以每年一月最低,平均氣溫為3℃左右,極端最低氣溫-9.5℃;每年七月最高,平均氣溫為33℃左右,極端最高氣溫39℃。年日照時間平均1838小時,平均日照百分率為41.4%。年平均降雨量為1231.5毫米,年降雨日為142—155天。通常情況下,一年中有兩個較集中的降雨過程。在春末夏初,有長達一個月之久的霉雨季節;在夏秋之交受季風影響,常有大雨或暴雨,年降水量的70%集中在4—6月和8—9月之間。
南潯區土地總面積105.94萬畝,其中耕地41.22萬畝,占38.91%;內陸水域12.83萬畝,占12.11%;林業用地16.22萬畝,占15.31%;其它用地35.67萬畝,占33.67%。
雙林鎮雙林鎮
南潯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具有獨特的水鄉古鎮風貌、別具一格的江南園林、中西合璧的精美建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預備清單。南潯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文明鎮和中國十大魅力名鎮。南潯歷來名人輩出,早在宋、明、清三代就有進士41名,有著“九里三閣老,十里兩尚書”之稱。近代湧現了中國最大的絲商群體“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黃狗”。現當代,名人有國民黨元老、西湖博覽會創始人張靜江,清末民初四大藏書家之一劉承乾,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張石銘,著名報告文學家徐遲,著名書法家沈尹默費新我等,還有原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盧良恕、“兩彈一星”總設計師屠守鍔等8位南潯籍“兩院”院士。
南潯物產豐富。有中國著名的菱湖淡水魚生產基地,有名甲天下的輯里湖絲,有技藝精湛被譽為文房之寶的善璉湖筆,有“輕如朝霧、薄如蟬翼”之稱的雙林綾絹等傳統名特產品。

人口統計

人口情況
2005年末戶籍人口49.36萬人,其中男性24.69萬人,女性24.67萬人;非農人口11.49萬人,比上年增加0.6萬人。隨著南潯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進入南潯區的流動人口規模不斷擴大,。
2005年,全區計畫生育率為98%;出生人口2973人,全區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登記、驗證)率達到了95%以上,宣傳品進村入戶率和育齡民眾滿意率均達到了90%以上。
人口素質
南潯區人口整體文化素質不斷提高。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全區具有各種文化程度的人口占人口總量的99.5%以上,全區每萬人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691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有192人,
就業狀況
2005年末,全區共有從業人員達29.17萬人,其中國有單位從業人員1.01萬人,占3.5%;集體單位從業人員1.32萬人,占4.5%;“三資”、私營等其他經濟單位從業人員26.84萬人,占92%。
2005年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成效明顯,全區淨增城鎮就業崗位8510個,幫助6087名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其中困難人員2096名),開發社區就業崗位882個,培育服務型企業6家,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

經濟發展

綜述

2005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5.1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0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0.3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1.71億元,三次產業比重為11.34∶61.12∶27.54;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0.2億元;財政總收入9.74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06億元;契約利用外資2.7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1億美元,實到區外內資21.27億元;完成自營進出口總額3.23億美元,其中,自營出口2.5億美元。

農業

南潯農業以畜禽、水產、糧油、蠶桑、蔬果、苗木為主導產業,是省級糧食生產先進縣區,浙江省的畜牧業大區。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效益農業、特色農業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勢頭良好。基本形成了“金獺兔”、“銀湖羊”、“香大頭菜”、“溫氏雞”等四大特色農產品及溫氏肉雞養殖業、練市裘皮加工業、菱湖淡水魚加工業三大規模特色農產品基地,“農家樂”、“漁家樂”等休閒觀光農業發展勢頭強勁。2005年全區實現農業總產值22.95億元。全區已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44家,年銷售額100萬元以上的農業龍頭企業161家,加工農產品銷售額收入達到27億元。建成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46個,面積達到25萬畝,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48隻。新增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14個,面積8萬畝。引用農產品生產標準10項,無公害農產品已成為農業發展的主流。

工業

2005全部工業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總數達到12337家,實現工業總產值721.8億元,增長21.7%;經濟總量占全市31.3%,繼續位居全市第一;實現銷售收入697.2億元,增長22.2%;實現工業增加值64.7億元,增長14.4%;實現利稅總額36.6億元,增長19.9%;其中實現利潤23.6億元,增長21.7%。全區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產業優勢,六大優勢產業占到工業經濟總量的61.4%。“久立”榮獲了國家馳名商標。有7家企業榮獲了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稱號,有25家企業榮獲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稱號。全區已形成新型紡織、機械電子、新型建材、醫藥化工、皮革及其製品、金屬冶煉等六大優勢產業和木業、電磁線、電梯、皮革、精細化工、毛紡、磨料磨具、真絲織造、湖筆、商標織帶等十大塊狀特色產業。特種電磁線生產基地被命名為省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努力打造“中國實木地板之都”,南潯木業被列入浙江省區域支柱產業重大科技攻關試點區。
浙江雙林鎮浙江雙林鎮

旅遊業

南潯是省級旅遊區。2003年,南潯古鎮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傑出貢獻獎”,2004年通過國家4A級旅遊景區評定,2005年南潯古鎮相繼獲得了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級文明鎮等榮譽稱號。善璉鎮被評為“中國湖筆之都”。含山蠶花節被列入“中國民間藝術游”系列活動。菱湖的“桑基魚塘”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譽為中國唯一保存完整的傳統養魚生態農業模式,被評為全國旅遊資源最高等級——五級標準。2005年,全區共接待國內遊客248萬人次,同比增長37%;實現門票收入1500萬元。
商貿流通業持續快速發展,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7億元,同比增長15.2%以上。實現商貿業增加值10.46億元,同比增長16%左右。連鎖企業進入快速發展期,全年連鎖經營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浙江南潯建材市場被評為中國商品市場最具競爭力50強市場。
黃花梨
南潯區雙林鎮吳家莊村過去只有“糧倉”,幾千畝地種的全是莊稼。上世紀80年代初,一個叫張林寶的種梨能手帶著他的黃花梨來到該村,終結了這裡單純種糧的時代,隨之而來的是400多畝“雙晶”梨和多位“梨王”的誕生。如今,打開視野的吳家莊人又在占地100畝的棚子裡種起了蘑菇,這支瞄準海外市場的“蘑菇軍團”一年就創造了數百萬元的產值。用地越來越少,效益卻越來越好,吳家莊農業結構調整凸現“精緻化效應”。

社會事業

進一步深化細化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完成了南潯城區潯東、潯西分區規劃,並經市政府批准;編制完成了南潯城區潯東、潯西四個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劃覆蓋率達到100%;編制完成了南潯城市總體規劃戰略發展及概念設計、南潯城區水系、綠地等專項規劃;組織編制了南潯歷史文化保護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南林路道路兩側景觀設計;組織修測了南潯中心城區地形圖;編制完成並經區政府批准了10個村莊建設規劃。
浙江雙林鎮浙江雙林鎮
加強村鎮規劃管理,全年發放“一書二證”385件、“一書一證”657件,實施了南潯城區建設規劃聯審制度,進一步推行了“陽光規劃”。
村莊環境整治繼續開展“百村示範、千村整治”活動。南潯鎮橫街村練市鎮練南村水口村千金鎮朝陽村、和孚鎮長超村、善璉鎮含山村等6個村被命名為省級示範村。村莊環境整治新增受益自然村216個,人口30219人,累計受益自然村1915個,累計受益人口262878人,受益面達到了64.4%。完成了南潯鎮垃圾集中收集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工作。同時,以“文明家庭”、“綠色家庭”為抓手,組織開展了長效管理工作“回頭看”,村莊環境長效管理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
基礎設施建設
1、南潯古鎮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投資1195萬元,完成了南東街複線建設;投資154萬元,完成了青平橋輔道建設;投資100萬元,進行了便民路大修;投資560萬元,完成了古鎮主出入口停車場建設。
2、南潯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886萬元,完成了人瑞路、泰安路改造和污水管網鋪設,新增景觀道路3345米;完成了投資概算2.52億元的南潯五橋、外環東路項目的可行性報告、初步設計檔案的編制和專家審查。同時,完成了南潯消防站的土建、裝修和移交使用。
3、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南潯、練市、雙林、菱湖四個污水處理廠工程建設。南潯污水處理廠在8月份由市建設局移交該區後,加快工程建設進度,於12月份建成並投產。練市污水處理廠基本完成了主體工程建設,污水管網鋪設完成計畫75%以上。雙林、菱湖污水處理廠均基本完成項目建設前期準備。
雙林鎮--綜合經濟雙林鎮--綜合經濟
城市管理通過省級文明示範城區創建、夏季環境大整治,以及文明示範路創建等活動,進一步加強了城市管理。一是加強衛生保潔工作,全面施行主幹道18小時清掃保潔、市河12小時保潔制度,更新了主要街道垃圾桶,並實行了垃圾桶清洗保潔制度。二是實施生活垃圾袋裝化,從9月20日起在嘉業路、泰安路、南林路、適園路、同心路、萬順路等路段率先實行了垃圾袋裝化,並增設果殼箱400隻,取消了垃圾桶。三是強化城市監察管理,通過示範路管理、集中整治等活動,共查處各類違法(違章)案件1395起,占道經營、車輛停放、戶外廣告設定進一步規範。
市政維護
南潯城區全年共投入資金580多萬元,修復砼路面2050平方米、維修瀝青路面18750平方米、疏通下水道32300米、增添、更換窨井蓋板318隻,增設護樹圈85隻。改善了環衛基礎設施,南潯城區改造新建公廁14座,並強化了公廁保潔力度。
綠化管理
新增綠化面積15萬平方米,加強了公共綠化的養護管理,並做好節日和重大活動期間的鮮花擺放,路燈亮燈率保持在98%以上。
雙林鎮雙林鎮
交通基礎建設
1、通村公路:全面完成了130條317.5公里“康莊工程”建設任務,提前二年實現了村村通等級公路目標,建成237個港灣式停車場,公車通村率達到了96%。
2、“三路”改造:完成了菱新公路、三新公路和牆莫公路的土路基建設,啟動了菱新公路部分路段路面和橋樑建設。。。。
文化
圍繞建設文化大區這個目標,抓文化隊伍建設,抓制度化管理,以開展民眾文化十百千工程”為契機,以農村文體建設年為抓手,創建省級文明城區,不斷豐富民眾文化體育生活。2005年,區社發局被評為“浙江省全民健身活動月”先進單位。加強文體市場管理,全年檢查文化經營場所1714家次,取締非法經營戶61家,有效地規範了文化市場經營行為。
啟動南潯區民眾文化活動“十百千工程”。全區共開展文藝精品演出活動2次,廣場文化活動40場,民眾文化活動260場,放映電影2272場,區社發局組織舉辦文藝活動13次。配合南潯鎮參加央視“2005年度中國魅力名鎮”展示第二輪評比,經過加工提煉的和孚鎮特色文化節目《漁家樂》打擊樂,在北京農業電影電視製作中心演播室登台亮相,既展示了南潯區的特色文化成果,又為南潯鎮順利入圍“中國魅力名鎮”贏得了關鍵的一分。2005年,還創作和演出了說唱《美啊,南潯》、越劇小戲《桃子熟了》、小品《明天就要結婚》等一批新節目。第三屆湖筆文化節期間,組織《湖州風情》廣場文藝南潯區專場演出,有2個節目得獎。越劇小戲《兩把鑰匙》獲浙江省鄉鎮文藝調演創作金獎、演出銀獎。
歷時5個多月,開展民族民間藝術資源普查工作,培育民族民間藝術產業基地。先後訪問36位民間藝術直接傳人和代表人物,通過走訪、座談、交流,記錄了近萬字的普查筆記,拍攝了122張照片,250分鐘的原始錄像。根據普查資料進行整理篩選,最後形成9套文本及聲像資料上報,得到市文廣新局的充分肯定。其中善璉湖筆被推薦申報浙江省重點民間藝術產業基地,同時成功申報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列入保護名錄。菱湖燈謎、善璉湖筆參加浙江省民族民間藝術資源保護成果展。配合市文保所完成荻港名人陳列室的布展工作。
制訂南潯區《關於開展農村文化體育建設年活動實施意見》,明確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對照省級“東海明珠”工程複評要求,完成20個農村文體俱樂部建設,培育文體示範戶60個;挖掘發現了和孚鎮的《漁家樂》、《采菱舞》,千金鎮民間剪紙隊,練市鎮的船拳表演隊、舞獅隊,菱湖的馬燈隊、女子舞龍隊等8支文體特色團隊。
全區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個(嘉業堂藏書樓張石銘舊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2個。另有重點保護古橋73座,一般性保護古橋69座,文物保護點7處。教育南潯區地處湖州市東南郊,與嘉興市、江蘇省蘇州市交界,素有“人傑地靈,物阜民豐”的美譽,尊師重教之風興盛,教育的歷史基礎良好。
2005年,認真貫徹落實全省農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實施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核心的素質教育,以全面推行學生成長導師制為載體,切實加強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促進教育協調、均衡、快速和優質發展。全區現有市屬高中4所;區屬國中19所,國小21所,完小(教學點)16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九年一貫制民辦學校2所,民工子女學校4所,幼稚園29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9所(含中等職業學校2所)。全區國中、國小在校學生人數分別為19868人和32632人,幼稚園在園幼兒人數11336人,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含中等職業技校)在校學生人數1561人。各級各類學校教職工達到3437人。全區十五年基礎教育各項指標達到或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在成為省第三批教育強區和9個鎮均成為省教育強鎮的基礎上,菱湖鎮創建成為第一批市示範性教育強鎮。
全區國中、國小在校生人數分別為19868人和32632人,在園幼兒11336人。全區各級各類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共3457人,其中中學教師1180人,國小教師1596人,成校教師44人,幼兒教師618人(其中公辦58人)。省特級教師2名,省教壇新秀4名,省優秀教師9名;市教學明星、教學能手、教壇新秀55名。現有離退休教職工1008人,其中離休幹部3人,退休、退職教職工1005人。本年度共減少在編教師123人,其中調出37人,辭職11人,死亡1人,退休74人。根據學校師資需求情況,聘用應屆畢業生80人,區外調入7人,安置隨軍家屬1人,共增加教師88人。與上年度相比,淨減少教師35人。並根據教師本人申請,經學校同意,為16名教師辦理了離崗退養。教師數量已基本滿足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學校人事管理制度開始由教職工聘任制轉向聘用制。深入貫徹《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鞏固提高十五年基礎教育的普及成果。全區3—5周歲幼兒入園率達到95.3%,在城鎮幼稚園積極探索0—2周歲早期教育並推行托幼一體化教育模式的試點。全區國小、國中入學率分別達到100%、99.88%,國小、國中鞏固率分別達到100%、99.9%,國小畢業升國中率為100%,國中畢業生升高中段比例達到91.17%,其中普職比為1:0.95。“三殘”兒童入學率達100%。17周歲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達到99.53%。全區提前實現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的目標。南潯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第三批“浙江省教育強縣”榮譽稱號。
全區有成校9所,其中省級示範成校3所,省一級成校2所,省二級成校4所,占地89.03畝,校舍建築面積16965平方米,新添設備22.3萬元。在編教職工44人,其中大學本科23人,專科18人,學歷達標率93.2%,兼職教師110人。以項目為載體,農科教結合,實施百萬農民培訓工程。全區圍繞省、市、區級11個項目,開展各類培訓達3483人,項目實施總面積達49490畝,推廣面積58880畝,成校自有實施基地2個。全區鄉鎮成校年培訓總量89283人,占勞動力總數的36.21%。
全區中國小當年完成基本建設投資2871.6萬元,竣工校舍建築面積20455平方米。中國小當年投資454萬元,用於教學條件裝備、改善辦學條件。全區累計已有20所學校建起了校園網路;中心國小及中學都擁有一個以上的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擁有量已達4258台,機生比國中為1:10.3、國小為1:14.04;中國小圖書藏量達到148萬冊,生均圖書國中為31.2冊、國小為26.4冊。
全區教育經費總收入18212.9萬元,比上年16035.6萬元增加2177.3萬元,增長13.58%。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4313.1萬元,占總收入的78.58%,比上年增長12.13%,其中,預算內教育經費10260萬元,占教育經費總收入的56.33%,比上年增長6.90%;各級政府徵收用於教育的稅費3966.4萬元,占教育經費總收入的21.77%,比上年增長28%;校辦企業、勤工儉學和社會服務收入用於教育的經費86.7萬元,占教育經費總收入的0.5%,比上年增長23.5%;社會捐資辦學135.8萬元,占教育經費總收入的0.75%,比上年減少1.73%;事業收入2303.3萬元,占教育經費總收入的12.64%,比上年增長23.38%,其中:雜費收入1458.4萬元,占教育經費總收入的8%,比上年減少9.3%(原因:2005年比2004年減少學生4969人);其他收入1460.7萬元,占教育經費總收入的8%,比上年增長15.29%。全區預算內教育經費增長高於地方經常性財政收入的0.4個百分點;人均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為207.27元,比上年增長6.93%。初級中學生均教育經費支出3164.9元,其中生均公用支出397元。預算內生均教育事業費支出為1807元,比上年增長17.9%,其中預算內生均公用經費178元,比上年增長8.2%;小學生均教育經費支出2881.1元,其中生均公用支出363.1元。預算內生均教育事業費支出為1709.6元,比上年增長18.61%,其中預算內生均公用經費90.4元,比上年增長35.53%。
體育
全區體育工作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始終圍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這個主題,大力推進全民健身計畫綱要,在民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民眾體育活動的開展主要以全民健身為核心,通過狠抓民眾健身場地建設、加強體育社團管理、開展經常性民眾體育活動,促進民眾體育活動蓬勃發展。
全區安裝落實體育健身路徑17條,新增桌球、籃球架等體育設施各21付,合計投入41萬多元。南潯鎮順利通過浙江省體育強鎮創建驗收。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和《全民健身計畫綱要》頒布10周年,區社發局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舉辦慶三八“聖船杯”太極拳(劍)、健身操比賽等群體活動。組織參加了由浙江省體育局主辦的環太湖體育圈暨浙北片全民健身活動展示,全區獲得組織獎和兩個第三名的好成績。舉辦了兩期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暨嗒嗒球培訓班,共培訓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86人,代表湖州市參加了浙江省舉辦的嗒嗒球比賽,並獲得了全省鄉鎮組第七名的好成績。在湖州市首屆“劃菱桶”比賽中,南潯區選送的三個參賽隊分別獲得了團體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男子個人獲得全市第五名、女子獲得全市第二名、第三名的好成績,區社會發展局獲得了組織獎。成立了國民體質監測小組,分別在南潯中心幼稚園、菱湖人民醫院、和孚鎮長超村等單位實施完成了全區1080人的國民體質監測任務。南潯鎮潘明被評為全國全民健身先進個人;周念非被評為浙江省健身氣功工作先進個人。成立了南潯區老年人體育協會,成功地舉辦了首屆環太湖老年人體育論壇、書畫展、文體展示三項活動,來自蘇、錫、常、嘉、湖五個城市400多人云集南潯進行活動、交流;南潯鎮老年人體協在2005中國?南潯旅遊節期間的演出贏得了好評。
衛生
全區9鎮1開發區221個行政村全部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參加農民37.5萬人,占全區農業人口總數的96.92%。年度合作醫療資金共1837.54萬元,其中:農民個人出資937.95萬元,區財政補助300.144萬元,鎮財政補助224.27萬元。到12月31日止報銷受益率達13.62%,其中:區大病統籌報銷7417人,報銷金額955.96萬元;各鎮小額報銷受益人數43681人次,報銷金額202萬元;開展合作醫療困難民眾救助兩期共200人,發放救助款197萬元。
2005年衛生工作以推進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和建立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重點,不斷提高農民的健康保障水平;以醫院創等達標和推行無償獻血聯動機制為載體,進一步提升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以提高對重大疾病的預防控制和對區域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為抓手,全面構建公共衛生體系,促進各項衛生事業新發展。
2005年,全區共破獲刑事案件2268起,其中現行案件1628起,比2004年分別上升7.44%、7.74%。發生的9起 “七類案件”全部破獲。共刑拘638人,逮捕576人,移送起訴701人。與2004年同期相比,刑拘、逮捕、移送起訴數分別上升16.42%、15.43%和17.22%。把黑惡勢力犯罪、殺人等嚴重刑事犯罪和“兩搶一盜”等多發性侵財犯罪作為全區刑偵工作的主攻方向。繼續強化“命案必破”理念,及時偵破現行命案。先後成功偵破“2.20”、“3.27”、“4.07”三起兇殺案,將犯罪嫌疑人一一抓獲歸案,現行命案偵破率達100%。繼續強化對多發性侵財案件的偵破力度,掀起了一場以“兩搶一盜”為重點的多發性侵財犯罪打擊戰役,形成全面圍剿“兩搶”犯罪分子的嚴打高壓態勢。與此同時,以開展嚴厲查禁賭博違法犯罪活動專項整治行動為載體,加大了對重大賭博案件的查處打擊力度,查處賭博案件214起,其中省督案件2起,萬元以上賭博案件54起。以“遏制毒品來源、遏制毒品危害、遏制新吸毒人員滋生”為目標,廣泛發動,全面打響禁毒人民戰爭,偵破販毒案件3起,吸毒案件9起,共抓獲各類涉毒違法犯罪嫌疑人20名,共收繳毒品海洛因13.8克,K粉18.3克,搖頭丸131粒。以嚴厲打擊嚴重經濟犯罪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為重點,加大了對偷稅騙稅、職務侵占、金融詐欺等嚴重經濟犯罪案件的偵破力度,嚴厲打擊各類經濟犯罪。2005年經偵部門共破各類經濟案件13起,追繳經濟損失1085.42萬餘元。
居民收入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87元,增長15.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346元,增長14.5%。
危房改造
推進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工程,投入資金168.52萬元,改造25戶面積達6781平方米。最低生活保障
2005年全區有城鎮低保對象1229戶1747人(含家婚知青500人),農村低保對象2342戶4765人,低保人數占全區總人口的1.32%。共發放低保金604.3萬元,基本做到了應保盡保。
社會保險
2005年,社保覆蓋面和保障能力穩步提高,企業基本養老保險新增參保11040人、淨增2176人,失業保險新增參保3785人,工傷保險新增參保8210人。切實保障被征地農民的基本生活,全區累計落實參保13902人。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對象集中供
養率達到91.7%,超過省定目標近11個百分點。
社會福利事業
2003年,區政府專門出台了《南潯區人民政府關於農村五保對象和城鎮“三無”對象集中供養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工作步驟和有關要求。各鎮都按要求制定了敬老院的改、擴建計畫和具體的集中供養實施方案。2005年,全區628人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對象,已經完成集中供養576人,集中供養率達91.7%,其中善璉鎮達100%。完成南潯敬老院(福利院)建設任務,總建築面積8867平方米,建築單體6幢,綠地率40%,擁有床位200隻,總投資1200多萬元。
郵政
南潯郵政中心支局:2005年3月底,南潯郵政支局變更為南潯郵政中心支局。南潯中心支局下轄5個支局,郵電所16個,代辦郵政所1個,擔負全區郵政通信暢通的任務。共設郵路67條。
2005年,全區郵政職工扎紮實實地開展企業效能建設活動,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以調整為主線,以效益為目標,創新破難,突出抓好函件、速遞和郵政金融等業務,同時履行郵政普遍服務的義務。全區總計完成業務收入1144.6萬元,年末儲蓄餘額為1.88億元。中心支局在傳統業務的基礎上,拓展為民服務的項目。開設了代辦保險、電信、代收話費、電費等新業務。還結合古鎮旅遊,宣傳魅力南潯,製作南潯風光明信片6萬張,為企業、學校、機關製作形象郵冊5000冊。
2005年在確保黨、政、軍機關通信安全與暢通的前提下,中心支局還每天派專車專人接送機要檔案共1934件。
通信
1、湖州電信南潯分公司:南潯電信分公司下轄5個支局和17個郵電所。南潯電信充分發揮企業綜合優勢,將政府信息化、企業信息化、農村信息化作為“為構建和諧社會作貢獻”的重要內容。同時,為打造“數字南潯”提供全方位的支撐和保障。
2、浙江移動南潯分公司:2005年,南潯移動分公司按照“齊心協力,加強執行,精細管理,再上台階”的工作思路,不斷開拓,創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分公司在市場競爭中不斷加強內部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全球通”、“金卡神州行”、“神州行”等品牌已家喻戶曉,特別是針對年輕一族的客戶品牌“動感地帶”,受到了年輕人的推寵。向廣大移動用戶提供了數百項的相關業務和服務,並逐步實現服務網路化與電子化。門市除了傳統的面對面服務外,還提供了網上門市、電話門市及簡訊空中門市,提供了手機免費維修服務,手機信用卡,手機空中充值等多項服務。還推出了“品牌零錢袋”。
3、中國聯通南潯分公司:南潯聯通分公司自2003年8月成立以來,在雙林、菱湖、練市、東遷等地設立了鄉鎮區域中心,為南潯廣大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務。2005年在市場上實現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網路實現全覆蓋。全區已建基站近百座,通信業務增長率、市場占有率明顯提高。133移動精品網路,193長途通信網,17910/17911IP電話,數據通信網,165網際網路。
中國聯通南潯分公司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內部管理也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分公司先後被評為:“區級文明單位”、“市級文明單位”、“市級青年文明號”、“區級十佳示範視窗行業”、“市級消費者維權先進單位”、“巾幗文明示範崗”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