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職方司

兵部職方司,兵部所屬有職方,為兵部四司之一。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兵部職方司
  • 公司類型:國家機關
  • 全稱:兵部職方司
  • 朝代:唐宋元明清
周有職方氏,掌地圖職貢等,北周承此制,隋初有職方侍郎,煬帝改稱職方郎,唐宋元明清, 皆於兵部設職方司。北洋政府初期亦設於內務部,後廢,民國初期也置,後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在新中國時代,現在這些職能分別為總參三局、國家安全部、統計局等不同部門負責。
《周禮·職方》夏官所屬有職方氏。 西魏、北周置,隸夏官府,設官職方中大夫,下設小職方中大夫、小職方上士,轄土方中士、山師中士、川師中士、懷方中士、訓方中士等。掌管天下圖籍、山林川澤之名及四方職貢。
漢代《禮記·曲禮下》:"五官之長曰伯,是職方。其擯於天子也,曰天子之吏。" 鄭玄 注:"職,主也,是伯分主東西者。" 孔穎達 疏:"是職方者,言二伯於是職主當方之事也。"
隋朝置為司,隸兵部,設郎中、員外郎一人及主事等官,掌地圖、城隍、鎮戍、堡寨、烽堠及征防路途遠近諸事。
唐代兵部所屬有職方,為兵部的一司,唐高宗龍朔二年(662)曾改司域司,鹹亨元年(670)復舊。掌地圖、城隍、鎮戍、烽候等。其官有職方郎中一人,員外郎一人。《新唐書·百官一·兵部》:“其屬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職方,三曰駕部,四曰庫部。”韓愈 《順宗實錄五》:“ 執誼(韋執誼)自卑,嘗諱不言 南州縣名,為郎官時,嘗與同舍郎詣職方觀圖。”《新五代史·職方考》:“自唐方鎮,而史官不録於地理之書,以謂方鎮兵戎之事,非職方所掌故也。”
宋沿唐制,其屬為三部:職方、駕部、庫部,亦隸兵部。北宋前期設判職方事一人,以無職事朝官充任,掌受諸州閏年圖及圖經。神宗元豐(1078—1085)改制,置郎中、員外郎,掌地圖及城隍、堡寨烽堠、四方海外歸朝內附諸事。後或兼領庫部,或由兵部郎官兼。見《宋史·職官三·兵部》。
明初置職方部為兵部屬部。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清吏司,置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後間有增置。以郎中主司事,掌輿圖、軍制、城隍、鎮戍、簡練、征討之事; 三年一報地圖,以聽徵調之令; 閱視修浚城池,因事增置鎮戍將校,設兵屯戍; 巡視操練,請命將出師,懸賞罰、調兵食、紀功過,及關津、緝捕、整頓軍伍諸事。南京兵部亦置,掌守衛南京內外城門及皇陵,操練各營及江操官軍,維持南京地方治安等。見《明史·職官一·兵部》、
清兵部皆設職方清吏司,掌輿圖、軍制、城隍、鎮戍等,設郎中七人,滿州五人、漢二人; 員外郎五人,滿州二人,蒙古一人,漢二人。下設承發、督漕、關引等科,直隸、兩廣等甲,分別辦理各項事宜。《清史稿·職官一·兵部》、《聖武記》卷十一:“職方添一郎中,使之廵邊,以知阨塞夷險,及將領之優劣,軍情之利弊。
民國初期內務部也置,掌管疆域圖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