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設投資

基本建設投資

基本建設投資是企業、事業、行政單位以擴大生產能力或工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新建、擴建工程及有關工作量。反映一定時期內基本建設規模和建設進度的綜合性指標。主要包括:(1)列入中央和各級地方本年基本建設計畫的建設項目,以及雖未列人本年基本建設計畫,但使用以前年度基本建設計畫內結轉投資(包括利用基建庫存設備材料)在本年繼續施工的項目;(2)本年基本建設計畫內投資與更新改造計畫內投資結合安排的新建項目和新增生產能力(或工程效益)達到大中型項目標準的擴建項目;(3)國有單位既未列人基建計畫,也未列人更新改造計畫,總投資在50萬元以上的新建、擴建、恢復項目和為改變生產力布局而進行的全廠性遷建項目,以及行政、事業單位增建業務用房和行政單位增建生活福利設施的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本建設投資
  • 概念:建築安裝工程費設備工器具購置費
  • 作用:高效益地發展關係重大
  • 分類:國家積累基金
定義,主要作用,來源,結構,經濟效果,指導方針,評價指標,我國狀況,

定義

建設投資是2009年版全國造價工程師考試教材中出現的新概念,由工程費用、工程建設其他費和預備費組成,其中工程費用包括建築安裝工程費和設備工器具購置費。

主要作用

社會主義經濟中,基本建設投資在國民收入積累部分和國家財政支出部分都占很大比重,它是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的源泉。國家在各個計畫時期,規劃基本建設投資的來源,決策建設投資的規模、發展速度、結構和重大建設項目。進行巨額的基本建設投資,目的在於增添社會主義的固定資產,擴大生產能力和效益,或對原有固定資產進行技術改造,以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增加國民收入,鞏固國防,改善人民生活。
基本建設投資是按工程預算價格計畫和計算的。基本建設投資額就是根據預算價格計算並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固定資產建設活動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基本建設投資規模、方向和進度的綜合性指標。基本建設投資額由建築安裝工程費用、設備購置費用和其他費用構成。安排基本建設投資,一般都著力於逐步降低廠房土建投資的比重,相應提高設備購置費用的比重。設備是生產性固定資產的最積極部分,提高生產技術水平,改善產品質量和效能,增加品種,降低消耗,主要靠工藝技術裝備。儘量利用現有的建築物,更新和添置更多的設備,就可以用較少的投資獲得較大的投資效果。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設備購置投資占到投資總額的45~50%。中國在基本建設投資額的分配和使用上,設備購置投資所占比重較小,1953~1982年平均為31.4%,因此,改善基本建設投資的用途,潛力很大。
國民經濟基本建設投資,分配使用於不同部門、不同地區和社會再生產的不同方面,構成不同的投資結構。合理的建設投資規模和投資結構對促進國民經濟有計畫按比例高效益地發展關係重大。

來源

一切基本建設經濟活動,都伴隨著資金運動,需要有足夠的、合理的資金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基本建設投資的資金來源,有以下四個方面:
國家積累基金
基本建設投資的最根本來源,是由國家預算通過國民收入的分配與再分配形成的。建國30多年來,基本建設投資絕大部分是由國家預算直接安排的,每年約有40%左右的預算資金以國家預算撥款的方式,用於基本建設事業。為了加強投資的經濟責任制,提高投資效益,從1979年起國家進行了把基本建設投資由財政撥款改為銀行貸款的試點。幾年的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國家於1984年決定,從1985年開始,國家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由財政撥款改為銀行貸款。基本建設投資實行貸款辦法,是中國基本建設管理體制的一項重大改革。基本建設投資實行銀行貸款後,仍然由國家預算向銀行提供積累基金作為銀行貸款基金的來源。
固定資產補償基金
即固定資產折舊基金,中國基本建設投資的第二個來源。這種補償基金既能用於固定資產簡單再生產,有時也可作為積累基金用於固定資產擴大再生產。多年來,中國企業和主管部門用折舊基金安排的基本建設投資,主要是以自籌基本建設投資的形式出現的(見基本建設自籌資金)。充分發揮現有企業和現有工業基地的作用,不斷擴大生產能力,充分利用折舊基金,為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改建、擴建服務,對中國加快社會主義建設步伐有著重要意義。
固定資產投資不是 基本建設投資的組成部分。
銀行利用存款發放貸款
中國基本建設投資的第三個來源。中國人民建設銀行是管理基本建設投資的國家專業銀行,它除了用從國家財政所得的大量貸款基金髮放投資貸款外,還充分利用銀行的職能,辦理各種存款業務,大力動員和吸收社會上的各種閒散資金,用於國家建設事業。銀行利用存款發放投資貸款,只能在存款的固定餘額範圍內加以利用,以不影響存款單位隨時取款為界限。
利用外資
利用國外資金是中國對外開放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中國進行基本建設投資的一個補充來源。利用國外資金進行建設,有利於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科學技術和勞動生產率的水平,促進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目前,中國利用外資的主要形式有:①借用國外資金,如向外國政府、國際金融機構、外國銀行借款等;②吸收外國投資,如中外合營,補償貿易,合作開發石油、煤炭等等。隨著中國對外開放政策的進一步貫徹執行,利用外資的形式和內容也將會相應地增加和發展。

結構

基本建設投資的結構:
基本建設投資按照國民經濟各部門、各地區以及社會再生產各個方面進行分配的比例關係。是一定的經濟關係和經濟條件的產物,為一定的經濟建設目標和發展戰略服務。社會主義國家基本建設的投資結構,受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和國民經濟有計畫按比例發展規律的制約,依據不同時期的國情國力,通過國家計畫進行配置和調整。投資結構合理與否,是基本建設成敗和投資效益高低的一個決定性因素。
結構決策
基本建設投資結構決策,對於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尤其對於經濟結構的變化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投資結構合理化是經濟結構合理化的基礎。中國在1950~1957年期間,由投資決策正確、投資結構比較合理,因而能夠迅速改變歷史遺留下來的畸形經濟結構,建立了工業化的初步基礎,使國民經濟各部門比較協調地高速度發展。此後,由於投資方向片面強調發展重工業而擠掉其他部門,曾經兩次發生國民經濟比例關係失調,造成巨大浪費和損失。由此而進行的兩次經濟調整,主要通過合理調整投資方向和投資結構而使比例關係趨於協調。
基本建設投資結構包括各個方面的因素。從生產性建設投資來看,主要是產業部門結構、地區結構、技術結構以及企業規模結構。
部門結構
基本建設投資按照農業、輕工業和重工業部門之間分配的比例關係,是投資結構中最根本的比例關係。它基本上反映著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兩大部類之間的比例關係。保持兩大部類協調發展,是部門投資結構合理化的基本要求。在中國,適當增加農業、輕工業投資比重,一是更好地供給人民生活需要,二是更快地增加資金積累,因而也更多更好地發展重工業。若把重工業發展再與調整重工業內部投資比例關係結合起來,大力消除薄弱環節,就可促使農輕重互相協調發展。為此,在安排國民經濟計畫時,要求堅持以農輕重為序的方針,搞好綜合平衡,促使部門投資結構合理化和國民經濟各部門持續地穩定增長。
地區結構
基本建設投資在全國各地區之間分配的比例關係,實質是工業布局問題。這是基本建設最重要的具有長遠戰略意義的問題。為使工業生產力按照統一的總體規劃協調地分布於全國,保證地區投資結構的合理化,應該做到:①正確處理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充分利用和發展沿海工業來積極支持和發展內地工業,逐步平衡工業布局。②首先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各地區應根據資源條件和經濟特點,發展水平不同各具特色的地方工業。③企業布點應接近原料、燃料產地和消費地區,以便能夠用儘可能少的投資獲得最大限度的經濟效果。
技術結構
按照技術進步的客觀要求,確立基本建設投資分配的比例關係,實質是處理勞動密集型產業與技術密集型產業的關係問題。在中國的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生產技術結構將是一個自動化、機械化、半機械化以至手工勞動並存的多層次結構。既要建設一批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設備先進的企業,作為提高中國工業技術水平的主導力量;同時,由於中國人力資源豐富而又資金不足,不可能全部要求最新技術。從國外引進技術和進口設備,是促進中國技術發展的重要途徑,但要有所選擇,不能普遍搞成套設備進口,也不能盲目重複引進。 企業規模結構 按照企業大、中、小型分配基本建設投資的比例關係,實質是處理重點骨幹項目與一般建設項目的關係問題。大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骨幹,是建設現代化工業強國的基礎,但是,大型企業投資多,建設周期長;而中小型企業投資較少,建設時間短,分布廣,產品品種多,對市場適應性強。因此,要合理處理對大、中、小型企業基本建設投資的比例關係,以提高經濟效益為核心,在國家統一計畫指導下把大、中、小型企業建設有機地互相結合起來。
合理化原則
基本建設投資結構合理化的基本原則是:①適應國民經濟結構合理化的要求;②適應兩大部類按比例協調發展的要求;③適應提高巨觀經濟效益的要求,促使生產建設持續穩定發展和人民生活逐步提高。依據這些原則確立基本建設投資結構,應採取以下主要措施:①加強和改善計畫指導。要依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長期規劃和中期計畫,制定部門和地區的投資計畫,防止盲目投資。②合理確定投資方向。集中力量保證重點,並使重點和一般結合起來;同時,堅持量力而行、留有後備的原則,以保證投資結構的合理化。③改革基本建設投資管理體制,主要是建立和實行嚴格的投資結構決策責任制,設立有權威的監督機關和調度機關。

經濟效果

指導方針

講求基本建設投資效果。用一定的勞動和物質消耗,建成更多的質量優良的固定資產和生產能力,創造出更多的使用價值,為國家提供更多的積累,就能在可能範圍內更大限度地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需要。任何國家經濟發展速度的快慢,固然取決於國家能夠把國民收入中的多大部分用於投資,同時也取決於怎樣有效地利用投資。在建設投資總額不變的情況下,投資利用越好,效果越大,經濟發展速度就越快。節省投資、講求效果,是時間節約原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和國民經濟有計畫按比例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也是自覺運用價值規律的客觀要求。中國把講求投資效果作為基本建設工作的一條重要指導方針。
在社會主義國家中,基本建設投資不僅要講求個別建設項目的投資效果,而且更要講求整個國民經濟的投資效果。個別建設項目的投資效果是整個國民經濟投資效果的基礎,但又從屬於整個國民經濟的投資效果。

評價指標

基本建設投資效果包括不同的內容,有著多樣的表現形式。評價投資效果,有巨觀投資效果指標,也有中觀、微觀投資效果指標,各項指標反映投資效果的一個側面。它們互相制約,互為補充,形成一套指標體系
評價基本建設投資效果,要考慮時間因素,投資要計算利息。蘇聯和一些東歐國家,制定出投資效果係數、投資回收期、建設工期、單位生產能力投資額、達到設計能力的年限等方面的定額和標準,用於分析、計算評價和考核基本建設投資的效果。中國有關計算和評價投資效果的一系列基礎工作,正處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的過程中。
提高投資效果的途徑和措施
影響基本建設投資效果的因素很多,如科學技術、經濟、政治、組織管理和自然條件,等等。從經濟管理角度考察,提高投資效果的措施貫穿於基本建設的全過程:①計畫階段是提高投資效果的首要環節,要貫徹量力而行的方針,正確確定基本建設規模;適當集中建設資金,保證重點建設;正確安排投資方向,改善投資的部門結構再生產結構;安排好建設布局,在巨觀計畫指導下,揚長避短、發揮優勢,不搞盲目建設、重複建設;搞好項目建設的進度安排,主體項目和配套項目同步、配套建設。②在項目決策和設計階段,圍繞提高投資效果,選擇最優建設方案,即對企業規模、廠址選擇、生產工藝、設備選型、廠內總平面布局和建築、結構方案進行研究分析和技術經濟論證,遴選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的最優方案。③在施工階段,提高投資效果的條件是縮短建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和確保工程質量,為此,必須改革施工方法,搞好施工組織,加強經濟核算
完善基本建設管理體制,是全面提高基本建設投資效果的重要保證。1984年,中國決定加快基本建設改革的步伐,著重推行基本建設項目投資包乾責任制、工程招標承包制以及基本建設投資由撥款改為貸款,目的在於促使基本建設戰線開創出一個工期短、質量優、投資省、效果好的新局面。

我國狀況

在中國,全民所有制單位基本建設投資分預算內、預算外兩部分。預算內投資又稱國家投資,即國家預算直接安排的基本建設投資,占基本建設投資總額的主要部分,投資採用財政撥款形式;預算外投資包括地方、部門、企業的自籌基本建設投資等。從1985年起,預算內財政撥款形式的投資改為銀行貸款的形式。全社會基本建設投資還包括城鄉集體所有制單位投資,包括城鄉個人建房投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