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林姑嫂餅
- 主要食材:白麵粉
- 口味:口即酥溶。
- 配料:黑芝麻
名稱起源,特點,製作工藝,
名稱起源
在雙林有著這樣一個動人的民間故事:清道光年間(1827—1850),雙林鎮閔家巷有一家姓馬的人家,家庭和睦。有一天,馬大娘的身體不舒服,不思飲食。賢孝的媳婦知道雙林人喜愛甜餅,便動手做甜餅給娘吃。
那年頭,雙林一帶做餅有個風俗習慣,做餅時,將一口大碗翻過來,底朝天,甜餅就做在這大碗的底凹層。這做法至今在某些農家仍可見到。媳婦用炒麵粉等原料做甜餅的時候,當姑娘的調皮,乘其嫂不注意,偷偷在甜餅中不時放上一小撮鹽。甜餅製成後,為娘的一品嘗,甜中帶鹹,椒鹽可口,味道獨特。於是食慾大增,精神大振。
特點
雙林姑嫂餅,扁圓形,厚薄均勻,表面印模清晰,底面光潔,粉質細膩、油潤,呈淺灰色,有麻油香味,酥鬆爽口,由於體積小面精,一口一塊,口即酥溶。
製作工藝
雙林姑嫂餅用料講究,先用上白麵粉用文火成嫩黃色,再將炒熟脫殼的黑芝麻磨成麻屑,加糖粉;然後放上熬好的豬板油、少量精食鹽,放,進適量的水,拌和成酥性麵團用印模壓制而成。這一系列過程,稱之為“冷粉酥性操作工藝”。雙林食品廠在傳統配料、技藝基礎上又進行改進,如加進適量麻油,使之更增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