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中共雲南省委辦公廳、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檔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精神,進一步加強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共雲南省委辦公廳 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於2022年2月24日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
  • 頒布時間:2022年2月24日
  • 發布單位:中共雲南省委辦公廳、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實施意見,總體要求,健全體系,提高水平,加大傳播,保障措施,

實施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精神,進一步加強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結合雲南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深入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切實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水平,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提供精神力量。
(二)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得到有效保護,工作制度科學規範、運行有效,傳承體系完善,傳承活力增強。到2035年,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全面有效保護,保護傳承制度更加健全完善,傳承體系更加完備,結構更加合理,成果全民共享,保護傳承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形成具有雲南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格局。

健全體系

(三)加強調查記錄。組織開展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調查,妥善保存有關實物、資料。強化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建設,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記錄工程,開展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記錄,鼓勵各州(市)、縣(市、區)逐步開展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加強資源整合共享,進一步加強檔案和記錄成果的社會利用。
(四)加強代表性項目評審管理。最佳化全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結構,健全完善省、州(市)、縣(市、區)三級代表性項目名錄體系。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審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夯實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責任,加強代表性項目存續狀況評估,動態調整項目保護單位。配合做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申報和履約工作。
(五)加強代表性傳承人管理。健全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制度,以傳承為中心審慎開展推薦認定工作。對集體傳承、大眾實踐項目,探索認定代表性傳承團體(群體)。組織開展代表性傳承人評估和動態管理,完善退出機制。組織實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培訓計畫,開展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群培訓,加強傳承梯隊建設。扶持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帶徒授藝和傳承傳習活動。
(六)提高區域性整體保護水平。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得以孕育、發展的文化和自然生態環境進行整體保護。突出地域和民族特色,提高區域性整體保護水平。提升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水平,研究制定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推進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完善評估退出機制。挖掘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傳統村落、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提升鄉土文化內涵,加快創建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村鎮和特色街區。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組織開展“非遺在社區”工作。
(七)加強傳承體驗設施建設。建設雲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綜合展示館。鼓勵有條件的州(市)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加強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建設,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館(所、室、點)作用,建設一批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依託,與文化和旅遊產業基地、旅遊景區相結合,集傳承、體驗、教育、培訓、旅遊為一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體驗基地。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傳承體驗設施。
(八)加強理論研究。統籌整合資源,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業研究力量。支持爭創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重大文化工程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中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大問題等,搭建多學科學術研究交流平台。支持高等院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構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實驗室建設。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隊伍建設,開展學術研討活動。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驗成果轉化,推出一批理論研究成果,創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學術期刊。

提高水平

(九)加強分類保護。擴大民間文學傳播展示渠道,加強搶救記錄,闡釋挖掘民間文學的時代價值、社會功用。深入實施戲曲振興工程、曲藝傳承發展計畫,加強對少數民族瀕危傳統戲劇、曲藝的保護傳承,提高少數民族傳統音樂、傳統舞蹈的實踐頻次和展演水平。推動傳統體育、遊藝納入全民健身活動。推進實施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畫,加強各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推動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及其他傳統工藝在現代生活中廣泛套用。推動符合條件的傳統工藝企業列入中華老字號名錄,支持符合條件的傳統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依法取得醫師資格。組織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加強對各民族傳統節日、曆法、飲食等的研究闡釋和活態利用,開展多形式民族傳統服飾展示展演活動。
(十)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圍繞建成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和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加強跨區域協同保護,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跨省巡展活動,展示雲南歷史悠久、民族眾多、文化多元、生物多樣的獨特優勢。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服務基層社會治理的作用。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美麗鄉村建設、農耕文化保護、城市建設相結合,保護文化傳統,守住文化根脈。
(十一)促進融合發展。在有效保護前提下,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遊高質量融合發展。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出一批具有鮮明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的主題旅遊線路、研學旅遊產品和演藝作品,提高旅遊產品品質和文化內涵,推動市場化運營。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保護區與景區、度假區雙向互融。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旅遊體驗基地。鼓勵引導合理利用傳統音樂、傳統舞蹈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進行文藝創作。支持依託傳統美術、傳統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開發設計具有雲南特色的旅遊商品。支持利用傳統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開發康養旅遊產品。舉辦“非遺購物節”活動,利用網際網路平台,拓寬有關產品推廣和銷售渠道。鼓勵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推動其產品和服務出口。
(十二)加強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境地區、脫貧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加強革命老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鼓勵傳承人創作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作品。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促進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重點支持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開展記錄保護。開展邊境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調查,推動與周邊國家開展跨境共享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合保護行動。加大對脫貧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專業支持,進一步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助力鄉村振興,繼續推進國家級“非遺工坊”建設,建立省級“非遺工坊”,促進當地脫貧人口就業增收。

加大傳播

(十三)促進廣泛傳播。適應媒體深度融合趨勢,豐富傳播手段,拓展傳播渠道,鼓勵新聞媒體、公共數字文化平台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專欄等,加強有關題材紀錄片創作,推出系列特色優秀節目,鼓勵各類新媒體平台做好有關傳播工作,塑造“雲南非遺公開課”品牌。利用文化館(站)、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培訓、展覽、講座、學術交流等活動。在傳統節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組織豐富多彩的宣傳展示活動,組織開展文化進萬家“非遺惠民”系列活動,培育提升“雲南省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雲南省傳統戲劇曲藝匯演”2個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打造輻射全國,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會展品牌。組織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等活動,充分展示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發展成果。
(十四)融入國民教育體系。落實國家有關政策,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貫穿國民教育始終,出版高質量非物質文化遺產通識教育讀本。在中國小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課程,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特色中國小傳承基地建設。支持有條件的高等院校、職業院校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業,建立面向少數民族地區定向招生委託培養機制。支持有條件的高等院校自主增設碩士點和博士點。加強師資隊伍培養,支持代表性傳承人參與學校授課和教學科研。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培訓,廣泛開展社會實踐和研學活動。積極創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實踐基地。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創建活動。
(十五)組織對外交流活動。利用重要活動、節慶、會議等,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外和對港澳台交流傳播。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維護國家主權、文化及邊境安全中的應有作用,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雲南周邊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依託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中國—南亞博覽會、商洽會等國際交流合作平台,組織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展示交流活動。推出以對外傳播雲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要內容的影視劇、紀錄片、宣傳片、舞台劇、短視頻等優秀作品,講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雲南故事”。依託瀾湄衛視、吉祥網、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駐外旅遊辦事處、中資企業及海外僑胞等,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推動力度。

保障措施

(十六)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進一步提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定期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有關規劃,納入考核評價體系。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充分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加強行業自律,鼓勵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壯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志願者隊伍。鼓勵企事業單位合法合理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形成有利於保護傳承的體制機制和社會環境。
(十七)完善政策法規。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研究修訂《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制定完善《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與管理辦法》、《雲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雲南省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等制度規定,進一步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體系。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取和惠益分享制度。加強對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執法檢查機制。綜合運用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地理標誌等多種手段,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智慧財產權保護。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法教育。
(十八)加強財稅金融支持。各地區要按照政策規定,結合實際情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費合理納入本級預算,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按標準落實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補助。預算單位要根據工作需要,依法依規採購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產品和服務。採取定向資助、貸款貼息等政策措施,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企業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金融服務。支持和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捐贈、資助、依法設立基金會等形式,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十九)強化機構隊伍建設。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依法明確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職能部門,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構,統籌使用編制資源,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力量與其承擔的職責任務相適應。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人才隊伍能力提升工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人員和代表性傳承人,採取培訓、進修、研修等方式,提高文化素養、專業能力與業務水平。完善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申報評審標準條件。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人參加職稱評審。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智庫建設,組建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諮詢委員會,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庫。對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作出顯著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