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與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

《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根據《中共浙江省委辦公廳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關於打造高能級戰略平台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浙委辦發〔2020〕25號)、《中共金華市委關於制定金華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和《金華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主要闡明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金華開發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意圖,明確工作重點,是爭創全省高能級戰略平台的行動指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與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
  • 發布日期:2021年12月18日
檔案發布,檔案內容,

檔案發布

金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與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索 引 號:
11330700002592599F/2021-159093
發布機構:
金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文 號:
金政辦發〔2021〕85號
公開日期:
2021-12-24 10:39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發布日期:2021-12-24 10:39 來源:金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市政府各部門:
《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與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已經市政府第93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金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12月18日
(此件公開發布)
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與社會發展
“十四五”規劃
2021年12月

檔案內容

一、對標對表,奮力打造全省高能級戰略平台
(一)總體發展水平全面提升
1.產業發展提質增效。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4.26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94.89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523億元。金華開發區以占金華市區13%的土地面積,貢獻了金華市區37%的地區生產總值、32%的稅收、50%的規上工業增加值、35%的數字經濟營收。新能源及高端裝備製造、大健康、數字經濟等三大主導產業不斷培育壯大;新能源及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健康生物產業園等產業平台能級不斷提升。
2.動能轉換穩步提速。高等級科研院所加快集聚,建立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金華分所,與浙江工業大學共同成立創新聯合研究院,浙江北大科技園有限公司落地金華開發區。五年來入選市重點技術創新項目總數全市第一,工業重大研發項目總數占全市50%。積極開拓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引進新渠道,在全市首創“企業+高校+專家”院士專家工作站模式。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數量占金華市區總量的46%。
3.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縱深延伸,全省率先上線“浙江省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平台”,深化“網際網路+”及智慧開發區建設,先行先試“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全國試點,領銜上線全省首個“企業開辦零見面”平台,取消各類證明事項124項。深入推進“大部制”改革,順利完成宣傳部、黨群工作部、政法辦、城市更新局等改革。完成國企2.0階段改革,形成“2+4+8”國資企業新布局。2020年,金華開發區登記在冊市場主體53257戶,市場主體密度居全市第二,市本級第一。外貿進出口穩中有升,2020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42.14億元。
4.民生福祉全面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39187元增加至2020年的62683元,年均增長率超過8%。“學在金開·品質教育”逐漸成為金華開發區核心競爭力,基本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學校依法辦學、社會各界依法參與和監督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支柱,覆蓋全民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關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讓人民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居民全覆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
5.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城市南客廳”的湖海塘新區建設穩步推進,湖海塘公園建成開放。以“污水零直排”創建為抓手,城中村、老舊小區和背街小巷改造加快推進。2個省控斷面、21個鄉鎮河流交接斷面Ⅲ類水質達標率100%。打好“控煤、降塵、限車、治氣、禁菸”系列組合拳,藍天白雲成為常態,空氣品質6項指標全面達標,2020年金華開發區PM2.5平均濃度為29微克/立方米,AQI優良率89.3%。“美麗鄉村”加快建設,4個鄉鎮全部通過省級驗收。
6.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邁上新台階,以蘇孟鄉為試點深入開展“1+X”黨員聯繫農戶制度,推進“基層黨建+紅色格線”建設。基層治理創新推出“格線化+智慧化”、寺前皇社區“一圓一網一代辦”、羅埠“羅小興”、湯溪聯合調解中心等一批新經驗。“平安開發區”建設紮實推進,深化平安建設信息系統與格線化管理“兩網融合”,矛盾糾紛大調解機制更加完善,全面構建“大平安”格局。
(二)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
1.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縱深推進,為金華開發區集聚高端要素、承接高端產業提供了新機遇。新發展格局為深化改革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提供了根本遵循,也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新契機。在浙江省高水平打造“一帶一路”重要樞紐、金華高標準建設“一帶一路”重要戰略支點城市的背景下,隨著自貿試驗區金義片區、“義甬舟”“義新歐”的推進,金華開發區作為金華市區重要組成部分,將迎來進一步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發展對外貿易、做強跨境電商等新機遇。同時,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統一開放的大市場逐步形成,將進一步打開金華開發區承接優質創新資源和產業轉移的通道。
2.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融合,為金華開發區創新引領、轉型升級提供了新動力。由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機器人、量子計算、雲計算等新興技術掀起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拓展,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加快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才能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重塑中占據有利位置。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金華開發區將重視發揮技術進步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引領作用,積極在新能源及高端裝備製造、數字經濟等領域尋求新突破,力爭在打破技術瓶頸、轉變增長方式、推動轉型升級路徑等方面作出示範探索。
3.全省推進各類開發區(園區)整合提升、高能級戰略平台打造,為金華開發區要素保障、能級躍升提供了新支撐。目前,浙江省正全力推進全省開發區“系統性重構、創新性變革”,計畫打造20個左右千億級規模、百億級稅收的高能級戰略平台。金華開發區將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全力推進開發區(園區)深化改革提升和高能級戰略平台創建工作,整合平台強總量、最佳化職能強主業、創新機制強活力,加快拓展產業空間、最佳化資源要素、提升城市品質,為金華打造“金”字招牌、書寫“華”彩篇章作出重要貢獻。
同時,對標省級高能級戰略平台創建要求,金華開發區發展也面臨較大短板:經濟規模總量偏小,在全省20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中排位較為靠後,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等指標差距較大;質量效益有待提高,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的輕工等行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近一半,科技含量較高的生物醫藥、電子與新材料等行業仍有待進一步發展,畝均稅收、高新技術產值占比、R&D經費支出占比、規上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比例等指標差距較大;低效用地和老舊小區問題始終較為突出;金西區塊產城分離現象較為嚴重,城市功能仍顯薄弱;城市更新受政策、資金約束較大,特別是工業用地多樣化利用政策難以落地實施。
(三)“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
“十四五”時期金華開發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一穩三新”發展主題,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圍繞“答好十張卷、擦亮十張牌”工作要求,堅決扛起“重要視窗”的使命擔當,錨定創建“省高能級戰略平台”總目標,著力打造“都市區經濟的引領區、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區”,立足“金義都市區運營機制創新樣板區、全省產業數位化轉型先行區、長三角產城融合示範區”定位,全面開啟助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新征程。
(四)“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
聚焦聚力高質量、競爭力、現代化,圍繞“九市建設”,率先打造新能源及高端裝備製造、大健康、數字經濟等標誌性產業鏈,以產城融合、“三生互動”、系統集成的路徑導向,培育區域現代產業體系和“雙循環”內生動力,推動資源、產業、人口、空間多層次聚合,進一步夯實高質量協同發展的戰略支點,為金華打造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先行示範的浙中板塊提供重要支撐。
1.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以“省內一流、全國知名的高能級戰略平台”為發展方向,經濟總量保持持續穩定增長。到2025年,金華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00億元,年稅收達到80億元,規上工業畝均稅收達到30萬元/畝。
2.產業結構顯著最佳化。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為方向,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成為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產業附加值明顯提高。到2025年,規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5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超過65%。
3.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完善科研設施體系、人才體系、孵化轉化體系,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服務配套顯著增強,全社會創新投入和效率明顯提高。到2025年,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4%,規模以上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比例達到75%,擁有省級以上研發機構超120家。
4.產城融合顯著突破。加強公共服務、生活服務設施建設,完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提升服務能力,最佳化整體環境,吸引更多企業、人才紮根發展。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90%以上,單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市下達目標,生態環境品質顯著提升。
5.運營機制顯著完善。深化數位化改革,理順管理體制、提升服務效能,不斷最佳化政務環境、營商環境。到2025年,“最多跑一次”改革滿意率達到98%,數位化管理覆蓋率達到100%。
表1-1金華開發區“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
一級指標
序號
二級指標
單位
2020年
2025年目標
指標
屬性
經濟發展
1
地區生產總值(GDP)
億元
334.26
600
預期性
2
全員勞動生產率
萬元/人
40.8
52
預期性
3
“四上”企業營業收入
億元
1156.67
2000
預期性
4
稅收
億元
52.1
80
預期性
5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
億元
120.31
200
預期性
6
規上工業畝均稅收
萬元/畝
14.4
30
預期性
7
規上工業畝均增加值
萬元/畝
64
120
預期性
8
世界500強企業
0
2
預期性
9
主導產業集聚度
%
59.38
70
預期性
10
進出口總額
億美元
20.4
32.85
預期性
11
實際使用外資額
億美元
0.42
2
預期性
12
新增總投資
不低於50億元項目
0
2
預期性
13
規上工業增加值
億元
94.89
150
預期性
創新驅動
14
R&D經費支出
占GDP比重
%
2.69
4
預期性
15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
增加值占GDP比重
%
8
20
預期性
16
每萬名從業人員
發明專利擁有量
件/萬人
41
60
預期性
17
規上企業
研發機構設定率
%
37
75
預期性
18
省級以上研發機構數
74
120
預期性
19
高新技術產業
增加值占比
%
50.5
65
預期性
20
高新技術企業數
170
340
預期性
21
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數
589
1000
預期性
美好家園
22
全體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增長率
%
3.8
6.5
預期性
23
單位GDP能耗
降低率
%
-
市下達指標
約束性
24
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
%
完成市下達
目標
市下達指標
約束性
25
地表水I-Ⅲ類水質
比例
%
100
100
約束性
26
城市PM2.5平均濃度
ug/m
29
市下達指標
約束性
27
主要污染物
排放削減比例
%
完成市下達
目標
市下達指標
約束性
28
空氣品質
優良天數比率
%
89.3
>90
約束性
社會治理
29
營商環境便利度
90
預期性
30
數位化管理覆蓋率
%
100
預期性
31
“最多跑一次”
改革滿意率
%
>98
預期性
32
億元GDP生產
安全事故死亡率
人/億元
≤0.01
約束性
註:地區生產總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絕對數按2020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二、聚焦產業集群,全面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鞏固金華開發區傳統產業優勢,立足現有產業基礎,重點發展新能源及高端裝備製造、大健康、數字經濟等三大主導產業,積極拓展氫能、航空製造、光電子、新材料等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宜居生活性服務業”的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都市型農業,構築“創新引領、多業融合”的產業新格局。
(一)提升製造業現代化水平
1.大力推動主導產業集聚升級。圍繞新能源及高端裝備製造、大健康、數字經濟三大主導產業,實施產業鏈精準招商,緊盯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等重點區域產業轉移項目,瞄準大企業、大集團和上市公司,做好精準招商。提升龍頭企業產業鏈供應鏈話語權,提升研發、設計、品牌、行銷、結算等核心環節能級,打造“千億級新能源及高端裝備製造業、五百億級大健康產業、五百億級數字經濟產業”三大集群。力爭到2025年,金華開發區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
專欄2-1金華開發區三大主導產業
1.新能源及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能源汽車方面,重點布局智慧型網聯汽車測試基礎設施,著力突破智慧型汽車網聯化、智慧型駕駛、智慧交通等技術瓶頸,推進無人駕駛相關技術研發套用;鼓勵建設智慧交通大數據中心、雲平台,充分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提升智慧型汽車服務化水平。汽車零部件方面,重點發展關鍵零部件及下游產業,創新發展自動變速器等核心部件及附加值高的汽車電控、汽車電子等高端零部件,突破先進動力電池和系統集成、電控系統等關鍵技術,加快在智慧型感知、控制執行、車載智慧型終端等智慧型汽車零部件領域形成競爭力。智慧型裝備製造方面,重點發展機器人與增材設備製造、重大成套設備製造、智慧型測控裝備製造、其他智慧型設備製造、智慧型關鍵基礎零部件製造、智慧型製造相關服務等產業。其他符合國家產業指導目錄的高端裝備製造產業。
2.大健康產業。生物醫藥方面,重點加快製劑和原料藥一體化,大力發展生物技術藥物、化學創新藥、特色中藥等優勢產品,努力打造全省特色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大力發展以抗菌藥、抗病毒藥、抗腫瘤藥物為重點的新型製劑,拓展發展動物藥和疫苗。醫療器械方面,重點發展高端診斷設備、先進治療性設備、醫用級可穿戴設備、高端康復設備、體外診斷設備等新型高端醫療器械;培育發展康復護理、醫用臨床設備、家用醫療儀器等特色產品。健康食品方面,重點開發具有特色的功能食品、休閒食品和綠色食品,特別是發揮火腿食品、奶製品等方面的優勢地位,打造全省領先、有金華開發區特色的綠色食品加工基地。醫養康養方面,重點建立“以健康養老為核心、以適度醫療為支撐、以功能康復為重點”的養老服務新模式,進一步加強醫養康養產業項目在金西區塊的集聚,推進湖海塘西側布局高端醫療康養綜合體,打造集醫療、檢測、康復、實驗等功能為一體的醫療健康服務園區、醫療綜合體。文旅農旅方面,重點推動九峰山溫泉康養和禪修文旅與醫療服務、康體休閒等健康服務業融合發展,推動蘇孟二環以南區塊文旅融合項目建設,打造距離市區最近的鄉野公園、浙中區域農文旅融合發展樣板區,實現“健康+旅遊+文化+農業”四大產業全方位融合發展。
3.數字經濟產業。數字娛樂方面,以“金華數字貿易創新中心”為核心,構建“一中心三基地”和“3+X+Y”園區平台體系,加快打造以數字娛樂、軟體開發、電子商務、技術服務等為主要業態的綜合性數字創意產業生態圈,打造數字娛樂與文化策源地。數字電商方面,培育一批電子商務交易平台,助力中小電商企業做大做強;構建農村電商生態中心,培育和引進一批服務業電商平台;緊緊圍繞“網紅直播+電商平台+供應鏈”的新型貿易體系建設,有序發展直播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創新推動電子商務轉型發展。數字科技方面,謀劃建設雲計算中心和“公共雲”基礎服務設施,推動大數據安全、儲存和處理等技術的研發創新與產業化,大力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市場行銷、售後服務等各領域、各環節的套用。
2.加快培育製造業重點細分行業。以細分行業為重點,結合“尖峰行動”“雛鷹計畫”,進一步最佳化產業鏈生態,謀劃建設重點細分行業小微企業園,加快培育一批“隱形冠軍”“專精特新”企業,將細分行業培育成為金華開發區新舊動能轉換的強大動力和重要支柱。
專欄2-2金華開發區製造業九大重點細分行業
1.休閒體育用品行業。把握休閒體育用品個性化、綠色化、品牌化的趨勢,做精做強電動腳踏車、滑板車、沙灘車、沙灘椅等傳統休閒用品,發展太陽能電動傘、智慧型型跑步機等高附加值產品,做大做強運動健身器材、空氣淨化儀等現代健康產品。
2.電動工具行業。套用新材料、新技術,提高永磁電動工具的效率和性能,發展加工精度高、技術密集、節能環保、附加值高的高檔智慧型電動工具、節能環保園林工具等產品,加快開發無繩式電動工具、電子控制電動工具和綠色環保電動工具。
3.服裝行業。重點規範中小服裝企業發展,聚焦功能性服裝、高品質服裝產品,引導企業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積極推動服裝行業向以創意創新、設計引領的時尚產品製造轉變。推進服裝設計能力提升,積極引進、培育服裝名師與設計團隊,組建服裝設計中心,逐步打造時尚設計產業體系。
4.石英晶體元器件行業。重點培育物聯網、新一代寬頻通信、新型視聽等新興產業,著力發展與新能源汽車、可穿戴設備、智慧型終端、物聯網等配套的新型電子元器件。
5.焊接材料行業。重點發展以進口替代為方向的高端焊材、特種焊材,著力發展低碳、環保的低塵、低污染的新型焊接材料產品;鼓勵焊接材料生產企業提供相應的焊接技術培訓或服務。
6.化妝品行業。把握彩妝業個性化、品牌化發展趨勢,提升研發設計能力,重點發展基礎護膚品、基底化妝品、專業彩妝品和輔助工具;引進國內外高端彩妝業龍頭企業,推動產品生產、品牌設計、電商平台等產業鏈相關環節合作,打造智慧型化化妝品生產示範基地。
7.電機行業。推進高效、超高效的中小型電機、調速專用電機、永磁電機、電機系統節能等產品開發和綠色節能技術套用,開展電機系統控制、感測、驅動等功能的集成設計製造,積極發展智慧型化伺服電機。
8.電子材料行業。重點發展大尺寸高效白光LED新型封裝技術及配套材料、半導體納米晶體材料、半導體矽材料、LED用藍寶石晶體材料等。積極開發高性價比、小型化、片式化、與半導體器件集成組件化的微波鐵氧體產品。
9.電磁閥行業。以產業綠色轉型、城市低碳發展為契機,重點發展燃氣、蒸汽、水用、油用電磁閥等,積極引進龍頭企業,推動節能環保產業高端化、品牌化、智慧型化。
3.著力推動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深入推進“四換三名”工程,促進傳統產業技術水平、競爭能力、集聚水平、經濟效益四個方面的顯著提升。利用金華開發區數字經濟產業快速發展的契機,鼓勵企業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深化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市場行銷和物流配送等環節的數位化改造。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以“機器換人”為重點,推進產品智慧型化、裝備網路化、管理精細化,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加快淘汰落後產能,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升級電氣設備、五金工量具、磨具、鑄造等傳統五金機電產業,推動企業改進工藝、提質增效。
專欄2-3金華開發區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重大行動和平台
(一)重大行動
1.實施企業能級提升行動。強化大企業、大集團培育,圍繞三大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有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積極深化“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工作,建立市場主體升級工作常態化、規範化和長效化機制。支持龍頭企業通過併購、重組、資產注入、整體合併等方式,提升市場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鼓勵企業通過橫向併購擴大市場份額,通過縱向併購進行產業鏈整合。
2.實施畝均效益提升行動。完善工業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機制,把好企業入園關;對畝均稅收15萬元左右的規上企業,兩大“萬畝千億”產業平台企業,進行技改等轉型升級引導;通過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整治出清低效用地1萬畝以上,幫扶提升8000畝以上,打造集約用地改革示範區。
3.實施要素保障行動。鼓勵社會資本主導或參與設立新的產業基金,發揮重點特色產業基金、科技創新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金開創投基金和中車智慧物聯產業基金等在創新發展中的槓桿作用。推動創新型產業用地政策落地,合理規劃和使用好M0用地,引導創新型產業合理布局,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科學劃定工業紅線,最佳化產業空間布局,加強工業用地管理,全面提高土地集約節約水平,最大化提升區域價值。
(二)重大平台
1.新能源及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提升園區智慧型化水平,實施園區智慧型工廠、智慧型物流、智慧型交通三大要素建設,推進活力中心、產業創新綜合體、汽車零部件公共研發平台等項目建設,發揮龍頭企業產業鏈“鏈主”核心作用,延伸、拉長產業鏈上下游,形成規模化產業集聚效應。推進年產值100億元的零跑關鍵零部件項目落地,爭取零跑二期落地金華;加快推進環宇、今飛、萬里揚二期等項目建成投產。
2.健康生物產業園。實施電力、道路、網路、污水處理、濕地公園等園區配套提升工程,加快園中村整村征遷和控規調整,為園區拓展建設創造條件;加快中高端醫藥企業集聚,招引一批“領頭雁”和“獨角獸”項目,力爭投資超50億元重大產業項目招引取得突破,有序推進賽默、康恩貝、尖峰二期等項目建設。
3.金華網際網路樂樂小鎮。堅持創新創業生態與自然生態、文化生態和諧互動,圍繞人工智慧、5G、大數據、網路安全等領域,加快細分行業創新智造升級,推動關聯產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發展,打造集軟體開發、網路安全、數字娛樂、電子商務、文化創意、智慧生活為一體的網際網路小鎮。
4.全力建設產業平台高地。推進新能源及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健康生物產業園平台拓展,加快打造“萬畝千億”新產業平台,成為輻射帶動區域發展的增長極。全力推動金華新能源汽車小鎮、金華網際網路樂樂小鎮創建省級特色小鎮,謀劃推動金西醫養小鎮、九峰小鎮創建省級特色小鎮,著力打造產業集約集聚、功能配套融合、綠色高端發展的產業樣板區。推進小微企業園建設,鼓勵龍頭企業參與小微企業園建設,提升小微企業園發展質量和水平。
5.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氫能、航空製造、光電子、新材料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
專欄2-4金華開發區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1.氫能產業。立足晨陽、泓林等本土企業,積極拓展氫能燃料電池汽車領域,支持燃料電池電堆及系統集成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鼓勵有能力的企業加快研製燃料電池汽車。加快推廣套用燃料電池汽車,優先在城市公交、物流運輸等領域開展示範運營。
2.航空製造業。推進京飛航空製造產業項目建設,布局發展航空製造業。支持本地優勢企業轉型發展航空關鍵零部件、航空新材料、航空電子等航空製造業;著力引進一批實力型航空關鍵零部件、航空儀器儀表等裝備製造業企業;爭取引進科研分支機構和高端團隊,在無人機、人機智慧型互動、關鍵電子元器件、機載設備、衛星導航等關鍵核心領域開展技術研究和合作。
3.光電子產業。推進環宇科技協同創新產業園建設,打造集高端研發、生產製造、企業孵化為一體的光電子產業園,重點發展新型電子元器件、無機非金屬材料等兩大支柱產業。積極打造涵蓋智慧型晶片研發設計製造、物聯網硬體、SMT線路制板、存儲器、新型顯示器、微特電機、PC機、柔性顯示等於一體的新型電子元器件產業集群。大力發展高品質人造金剛石和金剛石膜、LED用藍寶石晶體襯底等第三代半導體晶體材料等產品。延伸拓展高性能碳纖維、玻璃纖維、碳化矽纖維等無機纖維,大尺寸異形截面複合材料製品,纖維增強熱塑性複合材料和氮化矽、碳化矽、氧化鋯為主的陶瓷基複合材料。
4.新材料產業。加快拓展以磁性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增材製造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鏈。磁性材料,著重加強高性能低功耗的功率鐵氧體、新型高性能非晶納米晶軟磁材料、下一代高頻稀土軟磁材料、電磁禁止和吸波材料、複合軟磁材料等軟磁金屬材料生產技術研發。增材製造,重點引進發展3D列印光敏樹脂材料、模具製造材料、柔性材料和彩色材料等產品。
(二)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
1.培育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鼓勵製造企業向服務型製造轉型。支持平台型企業、龍頭骨幹企業等通過建設公共服務平台和功能區,分行業、分領域推進制造業服務化發展。在裝備製造、新能源、電子信息、家居服裝等領域,通過個性化定製、全生命周期管理、融資租賃、系統集成、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及總集成總承包服務等方式推進制造業服務化。大力發展供應鏈物流、智慧物流、金融物流等業態,探索貿易金融、供應鏈金融等產業金融,鞏固“製造+市場+物流”融合發展優勢。
專欄2-5金華開發區生產性服務業重點發展方向
1.工業數位化(智慧型製造)。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以“機器換人”為重點,推進產品智慧型化、裝備網路化、管理精細化,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推動“金開製造”向“金開智造”轉變。加快發展工業機器人、數控加工裝備和智慧型識別系統、遠程監控系統等智慧型測控裝置與系統。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平台與製造企業合作對接,培育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行業級、企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鼓勵企業加大數位化改造力度,加強企業購買軟體系統的獎勵扶持、服務指導和監督管理。積極拓展與運營商協同服務,大力扶持智慧型製造供應商,共同推進“企業上雲”工作。
2.工業設計服務。推動工業設計與製造深度融合,鼓勵製造業企業建立工業設計中心。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和電子產品設計,加快發展包含設計、設備集成、承接項目、實施工程、項目控制、設備維護和管理運營的一體化服務,加快推進集裝備、軟體、線上服務為一體的集成設計。積極發展產品結構設計、功能設計、造型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包裝品設計、模具設計等工業設計服務。
3.創新創業服務。依託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北大科技園、浙中仙華科創園、金華之心等研發創新平台,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智慧型製造等領域技術創新和套用服務創新,開展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開發、標準制定以及技術套用推廣等。積極推進科技中介、創業孵化、檢測認證、科技諮詢等科技服務業發展,推動研發成果轉化。支持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北大科技園兩個省級雙創示範基地建設。
4.科技金融服務。依託金華未來財富中心,穩健發展面向工業企業的融資、股權眾籌、科技保險、智慧財產權質押、結算、資金管理、信用評級、債券承銷、財務顧問等綜合金融服務,推動企業掛牌上市、併購重組、“走出去”等。
5.現代物流服務。推進金華港婺城港區羅洋作業區的物流項目建設,推動物聯網等新興技術與傳統物流業的融合發展,建成快捷高效的現代物流體系和現代物流集聚區,努力把金華開發區建設成為輻射全省的大宗物資集散中心。到2025年,積極培育跨境物流龍頭企業,構建金華開發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放合作的快速通道;謀劃秋濱區塊現代物流園項目建設,助推金華開發區躋身商貿物流業發展第一方陣;引進1-2家大型冷鏈物流企業,創新冷鏈物流發展模式,推進全鏈條聯動發展,構建完善的冷鏈聯運體系。
2.培育發展品質化、精細化生活性服務業。以三江六岸為主軸,分類打造“一帶多區”的商業布局,全面激活濱水經濟帶沿線商貿經濟。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圍繞夜遊、夜購、夜宴、夜娛、夜宿、夜學等消費業態,力爭打造1個夜間經濟示範區,5條夜間經濟示範街區。推動蘇孟鄉、金西區塊打造全域旅遊項目,構建蘇孟鄉與仙源湖度假區“南北互動”,金西區塊與金華山旅遊經濟區、婺城花博園“東西聯通”的全域旅遊格局。
專欄2-6金華開發區生活性服務業重點發展方向
1.現代商貿。大力發展新零售,鼓勵連鎖商貿企業、專業市場等建設行業電子商務平台,套用數位技術重構全渠道、全產業鏈行銷模式,發展體驗消費、線上線下、社交電商、無人零售等新業態新模式。改造提升重點商貿載體,推進VR/AR、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套用,打造金華開發區智慧商圈樣本。高標準建設金華商城、湖畔里、五百灘等商業綜合體,最佳化專業市場、核心商圈、商業中心、消費街區等商貿體系布局。
2.數字服務。以金華網際網路樂樂小鎮為核心載體,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產業。鼓勵發展數字影視、數字音樂、動漫遊戲等數字娛樂服務業。推進跨境數字貿易發展,創新跨境電商合作方式,搭建以海外倉為支點的目的國配送輻射網點。推進直播電商發展,爭創省級數字生活新服務先行區。
3.文化旅遊。深入挖掘金西豐厚人文歷史底蘊、豐富鄉村旅遊資源、獨特民俗內涵、悠久農耕文化和農業資源,培育文旅康養產業。打造醫養結合的智慧型康養綜合體,以萬畝良田、萬畝茶園為依託的現代農業綜合體,大力發展儒釋道宗教文化游、溫泉養生游、休閒娛樂游、古村落觀光游、山水生態游等旅遊項目。以“千年古城”為定位,重點建設湯溪古城特色街區、洋埠米行街、羅埠振中街等,打造一批以休閒觀光、歷史文化、傳統美食、民俗風情等為特色的旅遊風情街。
(三)融合發展都市型農業
1.全面夯實糧食生產基礎。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多措並舉構建“非糧化”整治長效管理機制。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確保糧食及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按照“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糧食單產、發展綠色有機”的思路,科學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設高標準農田。
2.著力發展特色農業和生態農業。做大畜牧業,做精做強糧食、蔬菜、水果等特色產業,推進農林牧漁深度融合,推廣“千斤糧萬元錢”“一畝山萬元錢”生產模式。打造金華開發區“浙中婺香”農業公共品牌,搭建集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合作平台。積極培育資產、營收過億的農業龍頭企業。
3.大力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著力培育骨幹農業龍頭企業、示範性家庭農場、示範性專業化市場。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等加強對小農戶的帶動,創建現代農業聯合體。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載體建設,推行“產業+團隊+項目+基地”的產學研合作,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開展農業共性難題攻關,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4.深入推進智慧農業建設。圍繞農業精準化、智慧型化、設施化建設,以推進資源共享共融、信息互聯互通為重點,整合集成現有各類農業信息資源,建設金華開發區綜合農業信息服務平台,提升智慧農業監管和服務能力。推進“網際網路”+農業,大力培育和發展本地農產品電商平台,推廣O2O、手機微店等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模式,提高智慧農業生產和經營水平。
5.積極發展都市景觀休閒農業。配套綠色景觀群、休閒娛樂區域、農事體驗場館、拓展旅遊等項目用地,打造集觀賞、學習、娛樂、購物、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項目。以亞運會召開為契機,以金華體育中心、金華新能源汽車小鎮為核心,打響“汽車美鎮”運動休閒品牌;以厚大溪生態廊道和莘畈溪生態廊道建成為契機,串聯兩溪沿線特色旅遊村落,打響“姑蔑風情”鄉村度假品牌;以建成“九峰山—野貓畈”國家級研學旅行基地和全國研學旅行示範區為契機,打響“金開時光”研學旅行品牌;以九峰山為核心,環九峰山區域建成長三角國際化旅居康養基地,打響“九峰蓮花”旅居康養品牌;以老湯齒工業遺址為基地,打響影視文化基地品牌。
專欄2-7金華開發區現代農業發展四個“重大”清單
(一)重大改革
1.深化農業標準地改革。綜合利用糧食扶持政策、糧食功能區管護、耕地地力保護等舉措,調動廣大農戶土地流轉的積極性。
2.深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改革。率先在羅埠鎮和洋埠鎮開展試點,探索可複製推廣的方案,在金華開發區進行推廣。
3.深化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改革。推動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盤活農村閒置宅基地和農房,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二)重大舉措
1.數字鄉村。著力建成一批兼具產業孵化、技術創新、技能培訓等功能於一體的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中心,培育形成一批叫得響、質量優、特色顯的農村電商產品品牌,鄉村網路文化繁榮發展,鄉村數字治理體系日趨完善。
2.非糧化整治。進一步加強糧食功能區非糧化整治政策扶持力度,讓“良田”回歸“糧田”,保障糧食安全。
3.產村融合高質量發展。積極推行農業產業化、產村融合發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格線化等系列政策,有效促進環境建設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助推高質量發展。
(三)重大項目
1.以九峰佳樂牧場田園綜合體、華泓田園綜合體為代表的畜禽養殖項目。打造集高產畜禽養殖、休閒觀光度假、果蔬種植採摘等於一體的綠色發展示範區。
2.產村融合發展示範區。推行野貓畈、厚大畈兩個萬畝糧食功能區和九峰萬畝茶園、厚大溪、莘畈溪以及周邊古村落等資源為依託的“旅行社+村+基地”模式,將農事研學旅遊產業做大做強。
3.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藉助九峰職校的人才、科技等優勢,建成一個集農技綜合服務、烘乾、倉儲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農業公共社會化服務中心。
4.農產品展示中心。謀劃建設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打造展示現代化農業成果的示範平台。
5.智慧農旅建設。將智慧農業、智慧水務、智慧旅遊融為一體,形成智慧農旅新格局。
(四)重大平台
1.環湖海塘板塊的現代城市運動休閒平台,包括金華體育中心、金華新能源汽車小鎮、金華網際網路樂樂小鎮。
2.環石門農場的城郊生態莊園經濟平台,包括石門藍鎮、梅溪廊道、四顧坪茶園綜合體、國際多肉植物園、金華葡萄酒莊園。
3.環九峰山板塊的國際康養旅居綜合體平台,包括九峰溫泉、蓮花小鎮、九峰牧場、環線古村落群。
4.環青陽洲水上田園綜合體平台,謀劃錢塘江水上黃金旅遊線與水岸特色農業旅遊的融合發展。
5.環峙壠湖的美食養生旅遊平台與環野貓畈的勞動研學綜合體平台。
三、聚焦創新驅動,全面增強金華開發區創新發展新動能
堅持創新在金華開發區發展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全面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重點引進大院名所共建“高尖精特”創新載體,加強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破解高端要素與實體經濟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營造更富吸引力、競爭力的開放型創新創業生態。
(一)打造人才生態最優開發區
1.完善人才平台和載體。深化落實“鯤鵬行動”計畫、“省領軍人才計畫”“萬人計畫”“雙龍計畫”和“金開英才”等重大人才工程,著力把金華之心·人才智谷、北大科技園二期等項目打造成集聚高端人才要素標桿高地;推動飛地成為產業升級策源地、高新產業孵化儲水池;全面深化與國內外名校大院開展戰略合作,推動校地合作再上新台階。
2.建設重點產業人才隊伍。圍繞產業需求,建設一批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實施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引進培育計畫;引導科研人才、工程技術人才向金華開發區主導產業集聚,大力建設並實施專業技術人才教育培訓體系;大力倡導校企合作的雙元培養模式,依託浙江師範大學、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等本地高校資源,開展人才職業技能和管理技能提升教育;深入實施“百校千企”和“千企千師”培養工程、“金領511”人才計畫,大力推進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
3.最佳化人才發展環境。進一步完善人才政策體系,深化人才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健全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強化人才金融扶持,為人才項目拓寬投融資渠道;組建人才服務專員隊伍,在經濟和人才部門、社會中介機構中培訓選拔一批高素質、高水準的人才服務專員,做好政策推介、信息採集、申報服務等工作;深入實施人才保障政策,最佳化落戶簽證、租房住房、醫療健康、家屬安置、子女入學等方面的政策保障體系,為外籍人才及其家屬落實國民待遇,打造高層次人才引進“綠色通道”。
專欄3-1金華開發區招才引智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台
(一)重大改革
1.探索實施“一事一議”引才程式。金華開發區用人單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及團隊,可簡化評價認定程式,一事一議。
2.成立人才發展集團。深化國企改革,成立人才發展集團,聚焦人才引進招聘、人才園區運營、人才創業投資等六大業務板塊,構築人才創新創業新生態。
3.開展重點高技能人才“以賽代評”試點。開展各類職業技能競賽,通過“以賽選才、以賽競才”的方式,選拔優秀技能人才,打造“金開工匠”品牌,助推金華開發區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4.發揮用人主體“自主評價”作用。在研發機構、高新技術企業等開展職稱自主評價試點;開展技術技能人才企業自評工作試點;授權行業領軍企業和新型科研機構自主認定高層次人才。
5.最佳化人才“一件事”審批。系統梳理人才各類服務事項,研究形成“一件事”清單。做好人才服務綜合體創建工作。
(二)重大政策
實施打造優質人才生態環境行動,加快人才制度創新,完善吸引人才新政策;開展在金高校畢業生留金行動;結合產業發展要求,加大對科技領軍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工匠型高技能人才隊伍引進建設;以鄉土情感聯繫為紐帶,爭取高端人才返鄉投資和建設,形成“企業家+工程師(專家)+技工”實業人才體系;加強本地企業家隊伍建設。
(三)重大平台
1.金華之心•人才智谷。項目總用地面積13.55萬㎡,總投資約50億元,規劃建設11幢高層建築,總建築面積74.33萬㎡,按照“三位一體”(人才創新創業服務綜合體、數字經濟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和“揭榜掛帥”雲引才中心)總布局,打造金華最優綜合性人才發展平台。
2.飛地園區。建設金開杭州(星尚)科創園、杭州(濱江)科創園、上海虹橋時代科創園、上海富力中心科創園、金華(上海)人才大廈等飛地園區,圍繞企業研發創新中心、高科技人才項目引育中心、產業化協同創新中心和新興產業孵化中心等“四個中心”定位,著力打造企業上市加速器、產業加速與配套研發集聚地,吸引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入駐。
(二)培育集聚高端創新資源
1.致力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科技活動經費的支出強度,確保財政科技投入逐年增長;建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上下游企業加強產業協同和技術合作攻關。支持企業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支持龍頭骨幹企業建設國家級、省級企業研發機構。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2.0”行動計畫,制定實施重點培育科技型企業和高層次人才計畫。通過組織參加或發起主辦科技成果創新創業大賽、創意大賽,參展產業博覽會,申報國家、省重點研發項目、科技獎等,激勵、挖掘培育最具創新精神的科技成果項目。
2.聚力引進產業關聯度高的科研機構。借鑑紹興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的建設經驗,支持建設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院所和院士工作站,建立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協同創新機制。加快浙工大金華創新聯合研究院、浙江大學金華研究院建設,謀劃與復旦大學合作,重點圍繞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網際網路與人工智慧等產業領域,打造科研合作基地、人才培養基地。支持金職院智慧型化精密製造產教園區建設,探索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打造高端裝備製造產教融合示範標桿。
(三)推進重大創新平台建設
1.高水平打造中央創新城。全力打造金華開發區發展的創新大腦、浙中創新的主引擎和策源地,力爭建設成為“浙中科創走廊”“一廊串聯、六城聚力”創新空間新格局的核心支撐。重點推進玉泉溪產業生態軸和金帆街省級文化創意示範帶建設、湖海塘以西工業用地更新、金華網際網路樂樂小鎮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城中村改造和安置房建設。聚焦三大主導產業,重點發展企業研發中心、科研院所、孵化平台等,助力“實體經濟+科創+生態”深度融合。加大創新創業支持力度,實現“創新智谷”和“生態綠谷”雙谷融合,形成科技研發—創業孵化—加速中試—產業化落地的綜合創新鏈體系,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科創新高地。
2.高質量建設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以企業為主體,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以及專業機構共同參與建設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高水平建好數字娛樂省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推進金華新能源汽車小鎮園區工業4.0改造,加快5G+人工智慧套用;推進新能源汽車與汽車文化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健康生物醫藥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
3.推進科技孵化平台建設。充分發揮金華科技園創業服務中心、金華北大科技園、一億中流加速器、阿里雲雙創中心(金華)等孵化平台作用,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健全完善“種子、苗圃、孵化、加速、產業化”創新生態體系,充分整合各類資源,構建一批配套支持全程化、創新服務個性化、創業輔導專業化的眾創空間,積極發展投資促進類、培訓輔導類、專業服務類、創客孵化類等多類型眾創空間。
(四)完善創新生態系統
1.加強科技金融支持。積極對接資本市場,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運用資本市場的能力,為不同規模、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型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主導或參與設立新的產業基金,充分發揮產業基金在創新發展中的槓桿作用。
2.積極運用創新型產業用地政策。研究出台創新型產業用地實施細則,合理規劃和使用好M0創新型產業用地(M0創新型產業用地主要適用於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中的新業態,主要包括研發、設計、孵化、試驗、檢測、中試以及各大細分行業研發等領域具有知識技術密集、人才集聚等顯著特徵的創新型業態),引導創新型產業空間合理分布,實現產業用地差別化與精細化管理,最大限度支持和保護創新型產業發展空間。積極鼓勵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利用存量用地提高容積率。
3.建立強有力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探索構建企業主導、院所協作、多元投資、成果分享的新機制,建立產業專利技術聯盟。建立中小微企業專利申請與維持費用補償機制,強化落實智慧財產權激勵和智慧財產權分配政策。建立智慧財產權侵權快速查處機制,為企業和個人提供智慧財產權保護。推出針對高價值專利的無效宣告、侵權訴訟、海外維權、網路侵權監測、專利侵權保險等事項的事後補貼政策,切實減輕企業維權成本。學習和借鑑上海、杭州等地做法,搭建專門的創意創新產業智慧財產權服務平台,加強智慧財產權(專利)代理機構建設,加快發展智慧財產權代理、諮詢、評估、交易、維權、訴訟等服務機構。
四、聚焦產城融合,全面提升都市區中心城市支撐能級
堅定不移走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實施城市有機更新,以未來社區理念打造居民幸福美好家園,推動城市社區人本化、生態化、數位化轉型,增強都市區中心城市功能。
(一)最佳化空間發展格局
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統籌產業空間布局,推進新能源及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健康生物產業園、湖海塘區塊、金西三鎮、秋濱區塊、呂塘區塊等土地徵收,實現成片開發。
1.更大格局推動都市區一體化發展。以白沙溪—婺江為主軸,積極推動金華開發區與江北老城區、婺城新城區一體化融合發展,實現江南江北擁江發展。整合九峰山旅遊度假區與金華山旅遊區、仙源湖度假區旅遊資源,構築金西大健康、大農業、大文化、大旅遊的新產業發展格局。以羅埠鎮、洋埠鎮為載體,打造金蘭同城橋頭堡,開展交通對接、產業協同、平台共築等一體化發展行動,共同謀劃支撐市區西部發展、帶動浙中區域能級提升的健康產業帶;積極促成九峰山與蘭湖旅遊度假區及蘭溪老城聯動,共同爭取融入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遊廊道建設。探索開展蘭溪蘭湖產業地塊合作開發,推動中央創新城與金蘭創新城共同打造創新聯盟,共同推進跨區域對外推介、產業鏈互補聯動,合力提升都市核心區發展能級。
2.更高品質推動江南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積極啟動城區“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行動,加快傳統工業園區功能轉型和老舊小區改造,提升江南主城區公共服務、商貿休閒、產業創新、文化會展、生態休閒等多元複合功能,著力構建以湖海塘為核心、玉泉溪生態綠谷為發展帶的“一心一谷兩軸十二片”空間格局。以環湖海塘為核心,重點建設中央創新城,打造沿玉泉溪南北生態綠谷,構建沿環城西路—金帆街—德勝街科研創新要素聯動軸,聚力形成中央創新片區、行政商貿片區、未來智慧生活片區、製造轉型片區和新能源及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片區、蘇孟水鄉片區等6大特色片區。
專欄4-1中央創新城“一湖一溪”創新平台
1.中央創新片區。打造集運動健身、城市會展、科技研發、樓宇商貿、品質居住等功能於一體的金華市區“南客廳”。重點推進征遷清零行動,拓展建設空間,完善湖海塘公園周邊配套環境,推進學校、醫院等公共配套項目建設,合理布局產業用地、商業服務設施以及生活居住用地,凸顯區域特色,不斷凝聚人氣,加快城市向南拓展,打造融匯藍綠生態、凝聚城市活力、共享品質服務的產城融合品質生活示範新區。對湖海塘西側(金星街以東)3.3平方公里實施更新改造,通過企業自主、政府引導,實現產業動能轉換,重點發展企業研發中心、科研院所、孵化平台等,建設創新服務中心和人工智慧展示館、創新企業總部辦公基地,建設會展中心、旅遊度假村、五星級酒店,形成高級別會議展覽與賽事的接待能力,助力“實體經濟+科創+生態”融合發展。
2.玉泉溪產業生態新軸線。以濱江、山嘴頭、金職院為節點,以玉泉溪為紐帶,串聯湖海塘公園、茶花公園、沿江公園,實現創新智谷和生態綠谷“雙谷融合”,打造從南山到北山縱貫金華市區的生態軸、景觀軸、產業軸,並將玉泉溪建設成為金華市區“五溪潤城”的生態修復樣板。
3.更高標準加快建設金西文旅康養新城。加快完善金西區塊與江南區塊交通網路組織,提升基礎配套、公共服務功能以及產業吸引力,構建以峙壠湖為核心、厚大溪和莘畈溪為發展帶的“一心兩點、兩帶三片”空間格局。以峙壠湖康養服務區為核心,推進九峰山禪養服務中心、健康食品產業服務中心建設,構建融合生態、休閒、創新的厚大溪健康養生休閒帶,以及融合農業生態、農業休閒的莘畈溪農業休閒帶,集中打造以糧食生產銷售、農業研發及綠色糧食體驗、糧食種植為主的農業發展片區,以現代醫藥園、科創養生為主的醫藥健康片區,以九峰文化休閒養生為主的禪修養生片區等三大特色片區。
(二)促進城市品質提升
1.加快城市有機更新空間挖潛行動。以傳統產業升級和市民福祉改善為訴求,以低效工業用地整治和城中村改造為重點,以打造綜合研發創新、片區綜合服務功能提升、優勢產業鞏固提升為方向,鼓勵採取司法處置、重組整合、協定收回、依法徵收和自主更新等方式,制定差異化政策,在產業、城市和生態之間找準最佳平衡點,實現效益最大化。加快金華開發區退二進三、優二興三、城市功能升級和用地畝均稅收提升。加快推進江南區塊片區化改造,重點實施秋濱老工業區、湖海塘周邊用地更新,全面啟動玉泉溪中軸線片區化改造、環城西路以西濱江區塊更新、金西峙壠湖核心區塊更新等項目,通過片區綜合開發為主、城市小區塊更新為輔推進城市更新。
專欄4-2城市更新重點片區
重點推進中央創新城、三江六岸沿線、軌道站點周邊用地更新開發,劃定8個更新統籌片區,重點包括:西關區塊,面積1063.5畝;全村區塊,面積183畝;多彩三江都會區塊,面積2190畝;秋濱工業城區塊,面積1995畝;賓虹路區塊,面積1474.5畝;秋濱區塊,面積3541.5畝;湖海塘以西區塊,面積4974畝;金華商城區塊,面積226.5畝。
推進江南核心區閒置用地、工業用地退改區塊更新,重點包括:寺前皇區塊,面積274.5畝;新都會街區,面積52.5畝;東苑國小街區,面積16.5畝;寺後皇以西街區,面積91.5畝;西京花園街區,面積27.15畝。
2.深入推動產城融合發展。堅持“產業+城市”共融,大力推進產業發展與城市功能契合、發展空間整合,實施“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的發展模式,最佳化布局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城市服務、生態保育功能,夯實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發展基礎環境。積極推進人工智慧島、國際博覽中心綜合體、金創綠谷、老湯齒工業旅遊開發、美麗城鎮、金西城市綜合體等項目建設,提升文化旅遊業、科技服務業、金融業發展水平。
專欄4-3重點城鎮開發項目
1.國際博覽中心綜合體。湖海塘東側,打造集O2O商貿展銷、運動、休閒於一體的綜合體。
2.人工智慧島。湖海塘西岸占地約46畝,建設五星級酒店,提升高級別會議、展覽和賽事接待能力。
3.金創綠谷。定位“金華南客廳、城市新地標”,集聚創新要素,打造科創產業及現代服務業總部經濟集聚地,打造高端產業導入示範地、金華城南新門戶和新核心。
4.金西城市綜合體。位於峙壠湖西側,打造集研發展示中心、人才公寓、購物中心、餐飲、旅遊集散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體。
3.構建產業新城特色景觀風貌。整治沿江建築立面和沿江護岸護坡,強化沿江地區風貌控制,嚴格控制沿江地區開放空間、濱江建築高度和開發強度,統一協調天際線形態,沿濱江形成“濱水潮流體驗”“水岸嘉年華”“濱水創客體驗”三個活力主題節點,打造婺江濱水活力景觀帶。以婺江綠帶、玉泉溪、湖海塘為綠化網路節點,完善江南“一江一溪一湖”綠化景觀網路配套體系,打開濱水界面,植入公共功能,塑造更富活力的濱江水岸生活。統籌考慮游步道、綠化景觀、口袋公園等綠化網路節點,開展總體城市風貌設計和文化特色挖掘,圍繞標誌性街區節點設計,在城市公園、沿江綠道、城市雕塑、城市建築、公共標識等方面導入區域文化元素,構築精緻開放、時尚大氣的景觀風貌。
4.推進全域未來社區建設。以山嘴頭、和悅、西關三個省級未來社區試點建設為切入點,疊合網際網路信息產業發展與生態走廊環境建設,突出和諧宜居、開放善治、綠色集約、共享互聯、智慧高效的“創新+生態”發展導向,強化精細化人文治理、品質化全生活鏈服務、高效化交通出行組織、循環化能源資源利用、數位化規劃建設運營、集約化綠色建築營造等場景建設,打造引領金華、示範全省的未來社區試點,以點帶面,示範帶動,推進全域未來社區建設。
(三)建設多彩城鎮和美麗鄉村節點
1.推動城鄉全域更加美麗。整合石門農場和二環以南鄉野片區,大力發展城郊鄉村旅遊,建設蘇孟鄉二環以南農文旅融合體示範區,打造距離金華市區最近的鄉野公園、浙中區域農文旅融合發展樣板區。金西區塊湯溪鎮以“千年古城”為定位,重點建設金西城市綜合體、湯溪古城特色街區,聯動洋埠米行街、羅埠振中街等打造旅遊風情街區。羅埠鎮以“茶味商埠、悅動古鎮”為定位,建設成為產業與人居相融、生態與休閒相生、內靜外華的商埠強鎮。洋埠鎮堅持做優存量、做精增量,加快傳統產業退二進三和沿江環境整治,提升綜合服務功能。
2.推進美麗城鎮建設。堅持美麗城鎮建設“五個導向”要求,高標準打造“人產城文景”深度融合、各美其美的美麗城鎮,“十四五”期間完成5個美麗城鎮樣板鎮建設。推進環境綜合整治、道路交通、市政管線、環衛設施、防災減災、數位化建設等項目,實現美麗城鎮功能便民化。實施“生活美”工程,推進危房改造、老舊小區改造,新建集聚區、商貿設施、文體設施、教育設施、醫療養老設施等項目,實現美麗城鎮共享便民。實施“產業美”工程,推進產業平台、產業項目建設,實現美麗城鎮興業富民。實施“人文美”工程,推進城區歷史文化保護、有機更新、文旅設施、園林景觀等項目,實現美麗城鎮魅力親民。實施“治理美”工程,推進運維管理、基層治理等項目,實現美麗城鎮善治為民。
3.打造美麗鄉村特色載體。建設一批功能布局合理、村容整潔美觀、生態環境優美、生活幸福和諧的美麗鄉村、精品村,深入推進村莊環境綜合整治、鄉村設施提升、田園景觀串聯,以鄉野休閒型、古村保護型、文化研學型、農事體驗型等特色分類為導向,引導和推進一批“小而精”的鄉村旅遊產品開發,全力打造美麗鄉村建設升級版。
4.實施“千年古城”復興行動。以湯溪鎮“千年古城”培育為重點,積極開展歷史遺存保護工程、千年文化傳承工程、古城產業最佳化工程、社會民生改善工程、生態環境美化工程,爭取列入浙江省“千年古城”復興試點。聯動浦江,挖掘和發揚好“上山文化”品牌,做好山下周、青陽山、三潭山遺址勘查工作,提升上山文化在全國的影響力。
五、聚焦建設先導,全面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強化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先導作用,以構建內暢外聯交通網路、布局新一代基礎設施、完善水資源安全保障體系、提升城鄉設施發展水平為抓手,深入推進交通、信息、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造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一)加快構建內暢外聯的交通格局
1.完善主幹線。加強江南區塊與金西區塊的聯動,配合推進甬金衢上高速、S215蘭溪—龍泉公路婺城段、S315三門—龍游公路婺城段(虹戴公路二期)、S316三門—江山公路婺城段(南山大道)、330國道外遷等項目建設,建設甬金衢上高速金西區塊連線線、金星街出口、金武快速路立交樞紐。配合做好金武永東市域軌道、金蘭軌道、金龍軌道等項目的前期研究,爭取最佳化軌道交通站點布局,串聯湖海塘區塊、中央創新城等核心區,加快形成軌道交通網,支撐金蘭、金武同城化。
2.提升城區內部支線路網。打通城市斷頭路,推進丹溪路西延、金星街大橋、賓虹路、環城路、積道街改造等項目建設,改善道路通行條件,提高交通便利性。圍繞重大平台建設,加強新能源及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經一街、緯五路、現代大道等道路建設,加快健康生物產業園經發街、經十一路、緯十路等道路建設,抓好中央創新城玉泉溪東側路、磐安街延伸、浦江街延伸、四聯路等道路建設。大力推進美麗農村公路建設,強化連線重要鄉村節點,構建便捷高效的農村公路骨幹網路。
專欄5-1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1.環城路快速化改造。環城西路、環城南路各交叉口設定立交或下穿,融入5G建設、智慧型城管、智慧型照明等元素。
2.城區道路最佳化改造。開展賓虹路(雙龍南街—環城西路)、婺州街(雙溪西路—河盤橋)、丹溪路(雙龍南街—婺州街)、八一南街(二環南路—海棠路)、金星街(二環南路—雙溪西路)最佳化改造,包括道路、地下管線、照明交安設施及其他附屬工程。謀劃開展空中連廊項目建設,連線金華之心、未來社區、北大科技園和湖海塘公園等城市重要節點。
3.重大平台道路建設。包括新能源及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經一街、緯五路、現代大道等10條道路,長約11.8公里;健康生物產業園經發街、經十一路、緯十路等19條道路,長約13.8公里;中央創新城丹溪路西延、玉泉溪東側路、磐安街延伸、浦江街延伸、四聯路等道路建設,環城西路、積道街、德勝街最佳化改造,約6.8公里;湖海塘區塊志和路、蘭溪街、義烏街等10條道路,約10.2公里。
4.謀劃綜合管廊建設。以江家變為起點,沿八一南街東側路和32號路呈T型布置,長約3.1公里。
3.最佳化公路水運物流體系布局。謀劃建設秋濱區塊現代物流城,建設公路集散、進出口岸、多式聯運、城際配送四大物流服務平台。緊抓全省大力推進內河水運復興行動計畫的契機,推進金華港婺城港區羅洋作業區項目建設,致力打造公鐵水聯運一體化物流碼頭示範基地;加強與臨近航運作業區聯動,融入浙中“三江九區”內河水運網,對接上海、寧波、舟山等國際性港口,實現“通江達海”。
(二)率先布局新型數字基礎設施
加快布局新一代基礎設施,優先推進江南區塊、金西區塊公共區域5G基站網路全覆蓋。部署套用下一代網際網路(IPv6),統籌推進骨幹網、城域網和接入網建設。謀劃布局大容量光通信高速傳輸系統,推動光纖網路擴容。謀劃打造“智慧江南”城市大腦,強化智慧交通、智慧旅遊、智慧醫療、智慧城管、智慧規劃、智慧檔案、智慧產業場景開發套用,加快智慧物流、智慧應急信息系統建設。
專欄5-2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1.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完善5G網路基站體系,優先推進江南區塊、金西區塊公共區域5G基站網路全覆蓋,確保優先布局政府機關、學校、醫院、展館、工業園區、旅遊景點等公共設施場所。部署套用下一代網際網路(IPv6),統籌推進骨幹網、城域網和接入網建設,持續推進光纖入戶和無線城市建設,推進“感知城市”物聯網系統建設。謀劃布局大容量光通信高速傳輸系統,推動光纖網路擴容。
2.“智慧江南”城市大腦。積極對接金華城市大腦,完善金華開發區平台架構,加快金華開發區部門統一部署的垂直套用系統建設,有效實現系統接口和數據向鄉鎮(街道)延伸,推動智慧城市系統集成。強化重點場景套用開發,積極打造智慧交通、智慧旅遊、智慧醫療、智慧城管、智慧規劃、智慧檔案、智慧產業場景;搭建物聯網公共服務平台,推動感知設備統一接入、集中管理和感知數據共享利用。加快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打造標準化智慧政務資料庫,實現智慧政務實時可視化,推動行政決策智慧型化精準化,實現企業服務可追溯可疊代。
3.智慧物流設施。加快智慧物流信息系統建設,推動物流園區、大型倉儲基地等智慧化改造。推進園區全方位感知基礎信息化設施建設,完善應急儲備、冷鏈物流、郵政快遞分撥處理、城鄉配送等物流設施網路布局。構建國際智慧型快遞骨幹網,支持國際快遞骨幹企業合作組建國際分撥網。完善智慧型末端配送設施,發展無接觸配送,加快智慧物流設施終端布局,力爭實現城鎮社區和行政村全覆蓋。
4.智慧應急設施。發揮大數據在應急統籌指揮中的技術支撐優勢,積極打造金華開發區智慧應急指揮大廳,提升應急指揮科學化水平和突發事件處置效率。最佳化各類城市運行數字指標呈現形式,完善安全隱患和安全風險一張圖,建設公共衛生、危險化學品、建築施工、交通運輸、地下空間、特種設備、消防火災、食品藥品、生態環境、城市管理等領域應急管理數字駕駛艙,消除治理盲點。完善應急物資儲備設施體系,通過新建、改建、租賃應急物資倉儲設施和委託企業儲存等購買服務方式,採用政府儲備與企業儲備、非政府機構儲備與家庭儲備相結合,建設多元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物資儲備設施。
(三)全力保障水資源安全
1.建設高標準的防洪保全網。堅守防洪治澇安全底線,全面消除現有水利工程安全隱患,構築衢江、金華江堤防“幸福線”,全面提升洪澇災害預報預警與應急協同處置能力,為金華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
2.建設高水平的水資源配置網。充分挖掘金華開發區水資源潛力,適時謀劃引水方案。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及配套工程建設,實現農村從“有水喝”到“喝好水”轉變。繼續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建設節水型社會,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供水安全支撐。
3.建設高品質的幸福河湖網。以衢江右岸堤防綜合提檔為主線,以中小流域綜合治理為抓手,改善流域生態環境,促進流域健康發展,形成“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河湖體系,全面提升金華開發區的生態魅力。
專欄5-3水資源安全保障工程
1.防洪保全工程。“十四五”期間對中塘、大陳壠等5座水庫進行除險加固,消除安全隱患;對27座山塘進行綜合整治。“十四五”期間計畫實施投資為0.4億元。
2.水資源配置工程。實施農村飲水管網一戶一表改造提升工程,對蘇孟鄉、金西三鎮約130個行政村及自然村的村內自來水管網進行改造提升,達到一戶一表;實施衢江工業用水供水工程,從衢江引水,建設工業用水供水設施,為金西區塊企業統一提供工業用水;實施農田渠系改造、後張電灌渠系配套(二期)、溪里電灌渠系配套、衢江提水及灌溉渠道建設等灌區改造工程。“十四五”期間計畫實施投資為1.5億元。
3.幸福河湖工程。實施衢江堤防綜合提標、厚大溪和莘畈溪流域治理、橫路溪綜合治理、石門溪綜合治理(二期)、牛橋溪綜合治理、玉泉溪綜合治理等工程;完成峙壠湖水庫引水等水系連通項目5個。“十四五”期間計畫實施投資為6.7億元。
4.智慧水利工程。對現有水利工程進行“三化”改革,產權化頒證率達80%,物業化覆蓋率80%。“十四五”期間計畫實施投資0.1億元。
(四)提升城鄉設施保障能力
1.強化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科學編制老舊小區改造規劃,完善政府與居民、社會力量合理共擔機制,全面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舊小區升級改造。持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
2.完善綠地生態系統。以“婺文化為魂、主題種植為形、社區文化為基”的理念,串聯金華開發區已經建成的三江六岸沿線公園以及湖海塘公園、汽車文化公園、茶花公園、玉泉溪公園、呂塘公園、唐宅進士第公園等較大型綜合公園,進一步凸顯文化特色,提檔升級公園綠地系統,形成“一心兩廊三帶六園多亮點”的園林綠地系統。加快環衛設施改造與提升,推進金華開發區資源循環利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3.建設多元清潔的能源保障網路。重點聚焦電源電網、天然氣供應、新能源開發利用等領域,大力推進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區域電網布局,實施農網改造工程,保障電力供應。積極支持煤改氣項目建設,有序推進金西燃氣管網建設,加快天然氣門站和調壓站等站場智慧型化改造,提升天然氣供應能力。加快推進氫能基礎設施網路建設,加快布局充電樁網路及平台。推進充電基礎設施物聯網建設和互聯互通,加快實現智慧型服務和自用充電樁智慧型有序充電。
專欄5-4城鄉設施提升工程
1.加快老舊小區改造。增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建設海綿城市,以改造促提升,以創新助發展,推動城市現代化、集群化、生態化,全面提升城市質量和水平。“十四五”期間,計畫實施老舊小區改造148個,涉及居民戶數約1.24萬戶,總建築面積約160.5萬平方米。
2.加快征遷安置步伐。圍繞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繼續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和城市危房的改造步伐,每年繼續啟動實施一批棚戶區改造項目,加快建設呂塘下等安置房項目,並儘快安置到位。
3.推進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到2025年底,建成500套以上公共租賃住房。
4.最佳化改造背街小巷。繼續推進城市生態停車場及背街小巷改造民生項目,讓城市更靚麗。
5.注重住房安全保障。持續開展農村困難家庭危房、騰空防控危房、新增危房和涉及公共安全危房的治理工作,實現農房全覆蓋巡查常態化、格線化,2025年前全面消除D級危房、涉及公共安全的C級危房安全隱患。嚴格執行《浙江省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條例》,強化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加大違章裝修查處力度,確保房屋居住安全。
6.實施“富春山居圖”。將農村打造成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啟動實施試點項目,總結經驗做法並進行推廣。到2025年,至少建成一個示範農房項目,形成完善的農房設計、建設標準體系和農房設計服務機制、農房建設管理制度,使農民居住條件和鄉村風貌得到有效提升。
7.推進環衛設施建設及提升改造。實施金華開發區資源循環利用中心(占地約10畝,負責廚餘垃圾處理)、和悅路轉運站(建築面積約5000平方米,近期150t/d,遠期300t/d生活垃圾處理)項目,提升垃圾中轉處理能力;完成8個垃圾中轉站的提升改造;完成35個公廁的服務提升改造。
8.加強綠地公園改造建設。對已建成的31個公園綠地進行改造提升,擬新建呂塘下北側公園等23個公園綠地,形成“一心兩廊三帶六園多節點”的整體綠化格局。
六、聚焦民生福祉,全面建設惠及全域的品質新家園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打造教育、醫療、保障、文化等民生品牌體系,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一)提升全民文化素質和發展文化產業
1.探索建立文明城市建設工作長效機制。推動社會治理向大格線體系轉型,深化“宣傳造勢、基礎設施提升、城鄉精細管理、精神文明、文明出行、標桿示範、志願服務、民眾發動”八大攻堅戰,持續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志願服務關愛行動,持續深化和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唱響精神文明品牌,開展以勞動創造幸福為主題的宣傳教育。選樹一批文明創建典型人物。辦好“歌唱黨”“歌唱祖國”等系列文化活動,增強文化自信,引領民眾熱愛祖國,永遠跟黨走。創作一批謳歌時代、催人奮進的優秀文藝作品,以文化的力量凝聚合力。
2.挖掘金華開發區“婺文化”內涵。深入挖掘金華開發區豐厚人文歷史底蘊、獨特民俗內涵、悠久農耕文化、豐富農業資源等資源優勢,依託錢塘江詩路文化帶建設,將婺學、婺劇、婺窯、婺雕、婺語、婺居、婺食等獨樹一幟的文化積澱融入城市建設和日常生活場景,打造特色鮮明的城市名片,提升文化知名度和影響力。依託金西三鎮的山水優勢和精品村、歷史文化村、農業精品園等旅遊資源,實施鄉村記憶工程,加強農村宗祠古建、名人故居、古樹名木、堰壩堤塘、民間故事、嘉言懿行等各類文化遺產的保護。加強非遺項目、非遺傳承人、非遺傳承基地的培育和建設,促進非遺文化代代傳承,
3.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探索“文化創意+農業”“文化創意+製造業”“文化創意+數字經濟”等形式,提高區域文化品牌競爭力。圍繞金西區塊的紅色旅遊、美食文化、耕種文化、九峰禪文化、老湯齒工業遺存等特色文化資源,謀劃文旅融合項目,提升鄉村旅遊文化內涵。對接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傳媒學院等院校資源,培養文化人才隊伍,為文化品牌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二)發展教育健康養老事業
1.提升教育優質均衡水平。全方位融入長三角教育平台,積極發揮浙江師範大學、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等本地高校品牌優勢,加強與清華大學長三角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合作,構建產教協同創新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實施“品牌專業孵化工程”,最佳化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定,支持金華九峰職業學校做精做優農業機械和醫養護理品牌專業;探索中職院校與高職院校、本科院校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支持金華開發區產業發展。推進東苑國小東里校區等中國小項目建設,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最佳化學校布局;開展未來學校建設,改善學校硬體設施,提升校園信息化水平,推進教育現代化創新發展。開展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和現代化學校創建,改善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推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面推進名校集團化和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全覆蓋;大力實施學前教育補短提升工程,進一步提高公辦幼稚園和等級幼稚園覆蓋面,加快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全面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師資隊伍,推進教師人事制度改革,實現教師隊伍區域內統籌統用、合理配置、按需聘任、有序流動;狠抓教師素質提升,完善層級培養模式,加強校長隊伍、名師骨幹隊伍和班主任隊伍建設。
2.全面推進“健康金開”建設。堅持預防為主,完善健康促進政策,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強化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加強隊伍建設,完善服務項目,織牢公共衛生防護網。落實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責任,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處置機制,健全醫療救治、科技支撐、物資保障體系,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全面完善醫聯體建設體系,穩步推進醫共體建設,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加強公立醫院建設和管理考核。支持社會辦醫,推廣遠程醫療。堅持中西醫並重,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提升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和殘疾康復服務質量,重視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促進全民養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健康產業發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提高人口素質。打造“健康金華示範區”,謀劃創建健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先行區、健康服務高水平均衡發展領跑區、三醫聯動深層次改革創新試驗區、健康產業高質量融合集聚樣板區,全面提升衛生健康服務和治理現代化水平,基本實現衛生健康現代化。
3.深化養老服務綜合改革。繼續推進鄉鎮(街道)級示範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提檔改造和社會化、連鎖化運行;提檔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年食堂,完善助餐、配送餐長效運行機制。進一步理順公辦敬老院管理體制,將羅埠敬老院、金華開發區(蘇孟)敬老院委託給專業第三方,以“公建民營”經營管理模式提供養老服務,實現轉型升級。推廣智慧康養平台,實施“線上智慧養老平台搭建,線下專業養老服務配套”服務計畫。統籌區域康養資源,建立1所以上覆蓋鄉鎮(街道)的康養聯合體,形成機構、社區、家庭有機銜接,醫康護養融為一體的便利化、精準化康養服務。依託浙江師範大學、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等本地高校,建立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培養體系,培育養老服務專業人才。
(三)構建高水平公共服務體系
1.提升公共文體設施服務能力。謀劃建設青少年活動中心、老年文化中心、湖海塘會展中心、文化館、博物館、金西全民健身中心、蘇孟體育綜合體等項目。推進文化站書屋、街道綜合文化站、社區文化室和文化大舞台提檔改造,抓好社區文化廣場建設,滿足不同人群的文化娛樂休閒健身需求。開展省級體育現代化縣(市、區)創建,推進湖海塘文體中心擴能升級,建立健全全民健身組織網路,推進“體育+文旅”融合發展。積極籌備浙江省第十七屆運動會。
2.強化公共服務文化品牌建設。建立面向基層文化場所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體系,探索公共文化“選單式”服務,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衡化、數位化發展。深化文化機構數字平台建設,吸引企業和社會組織進入,推進社會體育指導中心、體育社團等建設。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畫,鼓勵中國小校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運動項目。籌辦特色音樂節、戲劇文化節、本地馬拉松、湖海塘毅行、金西腳踏車賽等文化節慶活動,打響特色公共文化品牌。加快適老化改造,完善殘疾人托養庇護服務體系,提升智慧型化養老、助殘服務水平。
3.提升村居社會治理綜合服務能力。深化“五星三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做好村社換屆“後半篇”文章。持續開展“一社一品”“全科社工”創建活動,打造城市社區治理“金開樣板”。推進社區綜合體分級分類建設,按“鄰里中心”“3+X”“三個標配”制定社區用房分級分類規劃控制及實施計畫,實施社區綜合體項目新建和提檔改造工程。重點支持樞紐型社會組織、社區社會組織和慈善組織建設,不斷完善社會組織培育扶持體系,每年培育一批品牌公益服務項目、組織和領軍人物。建立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發揮社會工作在危機干預、關係調適、矛盾化解、資源連結等方面的專業作用。開展社區探訪慰問、為老服務、助殘服務、關愛優撫對象、救助幫困、社區治理等社區公益微創投活動,大力培育能夠及時滿足社區居民需求的優質公益項目,推動社區服務精細化、創新化,打造“幸福金開”公益品牌。
(四)推進綠色生態發展
1.全力打好新一輪藍天保衛戰。深入實施PM2.5和臭氧“雙控雙減”,持續推進產業、能源、運輸、用地四大結構最佳化調整。淘汰落後產能,加快“低散亂污”企業整治。深入推進工業塗裝、紡織印染、包裝印刷等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以及工業廢氣無組織排放整治,加快環保示範企業培育,創建“美麗工廠”。以“提氣、降碳、強生態”為發力點,持續推進氮氧化物和VOCs協同減排,加強溫室氣體控制,進一步降低碳排放。加快推進能源低碳轉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引導用能企業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強化建設施工、道路公路、物料堆場揚塵控制,開展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全面深化綠色礦山建設。建立健全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基層治氣監管機制,強化區域大氣污染協同治理,提升應急能力。持續改善空氣品質,積極爭創省級清新空氣示範區。
2.統籌推進碧水提升行動。以幸福河湖創建為抓手,深入實施碧水提升行動,確保金華江、衢江等重點流域水質持續提升。全面開展工業企業和城鎮生活小區“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深入推進重污染行業和特色行業整治提升。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強基增效雙提標”行動,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完善地下水環境監測網路,統籌開展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強化地表水和地下水、土壤和地下水、區域與場地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開展重點企業地下水污染防滲改造試點,實現地下水安全有效控制。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規範化建設,開展超標飲用水水源治理。完善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制度。
3.深入實施淨土清廢行動。突出抓好土壤污染“防、控、治”,實行管控和修復名錄製度,建立污染地塊名錄、污染地塊風險評估名錄以及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實現土壤環境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管控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建立完善耕地環境監測網路,建成永久基本農田環境監測網路以及覆蓋全域耕地的環境監測網路。
4.持續推進“無廢城市”創建。加強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化、資源化利用及閉環監管,構建固體廢物多元處置體系。以“危險廢物不出市、固體廢物不出開發區”為原則,推進餐廚垃圾處置工程、小微企業危險廢物集中收運體系等項目建設,加快危險廢物產生和利用處置企業出入口、貯存場所、產生(處置)設施“三點一線”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培育一批“三廢”產生量小、循環利用率高的示範企業和示範園區。
5.加快實施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堅持綠色發展導向,制定實施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全方位全過程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強化能源資源有效配置,協同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探索開展行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管理,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開展“碳中和”實踐,鼓勵企業開發綠色低碳產品。
七、聚焦雙向聯動,全面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借力“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自貿區金義片區”等戰略體系,深度融入“兩都兩地”、金蘭創新城、杭黃世界級生態旅遊廊道等建設,加快建設城際綜合交通,加強境外經貿與產業合作,促進消費擴容提質,進一步拓展國內外市場空間。
(一)積極參與自貿區金義片區建設
1.高水平聯動中國(浙江)自貿試驗區。主動融入中國(浙江)自貿試驗區金義片區建設,重點發展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數字經濟、科技研發、工業設計、金融服務、文化創意等服務貿易。推動中國(浙江)自貿試驗區金義片區政策在金華開發區複製落地,推進管理體制、貿易方式、數字治理、金融配套等領域的改革提升,推進投資便利化和貿易自由化。爭取將金華開發區納入自貿區未來擴區範圍。
2.以“一帶一路”統領新一輪對外開放。以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和義新歐班列為依託,深度對接“一帶一路”,聯動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寧波—舟山港與“義新歐”國際貨運幹線,發揮陸海雙向開放通道的“閥門”作用。充分發揮金華開發區對外開放的區位優勢和交通樞紐作用,搶抓“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加快外引內聯,擴大對外開放和產業協作,積極對接中歐班列金華產業園、進出口產品加工保稅區、現代物流國際陸港、飛地經濟合作區等新平台,探索開放合作新模式,促進金華開發區發展。
(二)全方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1.深度融入長三角科創走廊。深入實施科技部《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方案》,推進中央創新城建設,實現與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規劃對接、產業合作、平台共建和開放共享等方面的系統合作。積極對接上海、杭州創新資源要素,重點招引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提升創新機構集聚密度。推動在上海、杭州設立科創飛地、人才飛地,謀劃在深圳設立飛地,吸引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創新項目在金華開發區轉化,形成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一體化發展格局。
2.深化與長三角先進園區的合作。採取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專業化運營的新型委託運營服務模式,推動與上海臨港集團、漕河涇開發區、蘇州高新區、杭州高新區、錢塘新區等的合作,推動雙方在園區開發、產業項目、人才保障等領域開展合作交流,加強雙方區域聯動、產業對接。積極承接上海、杭州等地企業整合提升或技改搬遷項目,重點吸引長三角地區健康生物產業戰略轉移項目,緊盯“兩個500強”、央企國企和行業領軍企業,強化招大引強,引進更多大項目大企業落地金華開發區。
3.加快長三角區域優質公共服務對接合作。支持杭州、上海、南京等“雙一流”高校來金華開發區開展合作辦學。發揮長三角國際化開放優勢,積極引進上海、杭州、江蘇等中國小國際教育資源和優質民辦學校來金華開發區設立分校或合作辦學。依託金華開發區金西區塊優質的生態環境資源和休閒資源,推進區域生態功能最大化、產業發展綠色化和生態文明制度化,謀劃建設長三角全域旅遊示範區,打造集康體養生、健康管理、宜居休閒為一體的長三角旅遊休閒健康養生後花園。
(三)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
1.培育外貿新優勢。加快發展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等新型外貿商業模式,積極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促進對外貿易質量提升。出台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建立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監管體系。支持外貿企業通過電子商務或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開拓國際市場,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套用,引導企業由B2B向B2C、跨境電商+市場等模式轉變。建立金華開發區數字貿易創新中心,通過“1+5+X”服務體系建設,構建創新創業、交易促進與合作共享中心,打造數字貿易發展先行區。
2.實現利用外資新突破。全面落實《外商投資保護法》,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完善外商投資企業管理服務,定期組織開展政策專題培訓,打造公開、透明、可預期的外商投資環境,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程度。健全重點外資企業聯繫機制,每季度定期走訪外資企業,精準幫助外資企業解決問題和困難。圍繞金華開發區主導產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展招商,招引落地一批重大外資項目。
3.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強出口重點企業培育,充分利用外貿平台、訂單+清單系統與企業做好溝通交流,培育在海外有品牌影響力的行業示範企業。以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領域產業合作為重點,謀劃建立國際產業合作園,依託零跑、今飛、萬里揚、花園生物、康恩貝等龍頭企業,推進國際產業合作,提升國際產業合作園建設水平。支持有實力、有條件的企業,以“一帶一路”國家主要節點城市為重點,布局建設一批境外經貿合作區,推動優勢、富裕產能在境外集群發展。
(四)全面促進消費
1.推進消費擴容提質。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創造新需求,增強供給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引領性。加大新零售項目招引力度,加強與消費領域知名創新型企業的對接,引導其在金華開發區部署新零售項目,鼓勵智慧零售、無人零售、綠色零售等零售新業態融合發展。引導第一百貨、銀泰、工商城等一批傳統商場努力向全渠道平台商、集成服務商、供應鏈服務商、定製化服務商等轉型。打造“數字+”消費,推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內容電商與傳統商超合作,打造沉浸式、體驗式消費,積極向鄰里型社區購物中心延伸轉型,促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普及套用。
2.著力最佳化消費環境。高標準建設新型消費商圈、智慧商圈、高品位步行街,構建“智慧商業+實體商業”模式,加快建設便民生活服務圈。以年度計畫形式統籌策劃年度節慶活動。以“浙里來消費·歡購在金開”為主題,採取消費接龍方式,結合傳統消費旺季和重點節假日,分時、分段、分類有序推進。聯合大型電商平台、媒體平台、行業協會等單位和社會組織,依託重點商圈、特色商街、景區、商貿企業、特色酒店等載體,打造節慶活動品牌。營造安心消費環境,鼓勵線上平台開展安心消費活動。落實和完善帶薪休假制度,擴大節假日消費。
八、聚焦主責主業,著力增創體制機制新優勢
以數位化改革為牽引,以最佳化營商環境為核心,推進金華開發區管理體制改革,創新園區開發運營機制,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一)打造“兩優一高”市的標桿區
1.全面建設最優營商環境。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實現“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深入實施最佳化營商環境“10+N”行動,實現常態化企業開辦全流程“零見面”“一日辦結”。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全面套用企業投資項目線上審批監管平台3.0(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2.0),完善“標準地+區域評估+承諾制”改革,實行領辦制和代辦制,探索容缺審批、告知承諾制等管理方式,力爭做到“拿地即開工”,推進一般企業投資項目審批竣工驗收“最多80天”改革、低風險小型項目最多1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做強企業服務中心,健全“六個一”保姆式服務新模式,完善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深入推進“信用金華”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推進信用“531X”工程。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和共享,發展信用服務市場,完善公共信用評價體系、信用修復機制、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拓展“信用+”場景在行政審批、社會公共服務等領域的套用。
2.深入實施全生命周期便利化服務。推行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為民眾提供規範、透明、高效的政務服務,繼續推進“無差別全科受理”改革,完善“代辦點+自助服務終端+格線員服務”模式,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實現“最多跑一次”“辦事不出村”“無證明”全覆蓋,打造“無證明城市”。加快政府服務事項向基層拓展,加強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代辦點建設和基層檔案管理服務。深入實施公民個人全生命周期便利化改革,梳理生育、上學、就業、置業、就醫、退休、養老等“一件事”,探索建立個人全生命周期政務服務便民體系。
3.全面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推進“城市大腦·金開平台”建設,打造集數字服務中心、區域治理中心和應急指揮中心“三大中心”為一體的智慧型中樞系統,建設多維度數字駕駛艙,實現公共數據統籌存儲、統籌治理、統籌共享、統籌安全,為網上辦公、網上審批、網上服務、網上監管提供基礎數據和通用能力支撐。加強“智慧金開”建設,完善“項目、人才、資金、應急、綜治、城市管理、OA辦公”等網路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加速打通部門間的“信息孤島”和“數據壁壘”,實現掌上辦事和掌上辦公。堅持整體政府、開放共享理念,深化機關內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實施首問負責、限時辦結、預約辦理、一次性告知、服務承諾、並聯審批等制度。
(二)創新園區開發運營機制
1.擴大核心授權。根據《中共浙江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關於規範開發區(園區)管理機構促進開發區(園區)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按照“精簡、高效、科學”原則,有機整合金華開發區管委會職能相近部門,實行大部制改革,理順江南區塊和金西區塊管理機構。按金華開發區管理範圍和實際需求,爭取下放部分省級和設區市在土地出讓、項目供地、規劃條件書、生態保護、綜合監管、公共服務以及鄉鎮區劃調整等方面的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
2.創新幹部人事和薪酬管理。在堅持黨管幹部原則的前提下,探索推行全員聘任制改革,打破身份界限,堅持以事定崗、以崗擇人,放寬視野選用人才。引入市場化、企業化、競爭化用人機制和管理方式,實行競聘上崗和雙向選擇,建立“幹部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幹部人事管理制度,真正實現個人能力、事業平台、晉升路徑的緊密銜接,激發隊伍內生活力。實行績效化薪酬,樹立多勞多得、優勞優酬、鼓勵先進的鮮明導向,充分發揮考核和薪酬的指揮棒作用,推動形成創新競進、拼搏有為的濃厚氛圍。
3.提高國資公司開發運營水平。按照管理機構與開發運營企業合理分離的原則,深化“管委會+國資公司”模式改革。對現有國資公司,通過改組、組建等途徑,強化開發建設、產業培育、投資運營等專業化服務職能,實現資源有效整合。深化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推進國資公司市場化改革,實現公司化管理,市場化運作。探索國資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4.實施片區化特許經營。根據現有國資公司的經營職能和範圍,由金華開發區管委會依法授權,實行片區化特許經營,對各自特定區塊實行整體性建設運營。國資公司採用競爭方式選擇龍頭企業、產業新城運營商、央企等企業,以組建股份公司的方式,承擔片區土地整理、基礎建設、投資促進和經濟發展等職能,建立收益回報和風險分擔機制。
(三)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1.構建社會治理格線化體系和機制。建強“基層治理四平台”和全科格線,構建社會治理新模式。推進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信訪超市)建設,完善接訴即辦、多元調解、信訪代跑等機制,實現民眾反映訴求、矛盾糾紛化解“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推動“基層黨建+社會治理”創新,持續深化“一圓一網一代辦”“四知道四報告”“紅色物業”等基層黨建建設,推進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區“大黨委”制,整合提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謀劃運營湖海塘城市基層黨建綜合體。深化社會“微智治”,探索“金開通+微格線”,以“微服務”疏通基層社會的毛細血管,改善基層社會微循環,打通聯繫服務民眾的“最後一米”,實現“治安防控到格線、矛盾化解到格線、便民服務到格線”的治理格局。
2.推動“平安金開”建設。充分運用“城市大腦”“雪亮工程”人工智慧決策輔助平台等技術手段,提高精確預測、精細預警、精準預防和科學處置水平。健全“精密智巡”機制,完善立體化、法治化、專業化、智慧型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動社會治安防控力量下沉,健全群防群治長效工作機制。提升社區智慧型管理能力,探索“智安小區”建設模式。落實食品藥品安全責任制,完善溯源信息管理,加強冷鏈食品安全監管,完善餐飲企業“色標管理”,確保“舌尖上的安全”。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和預防控制體系,進一步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推進道路交通、消防、危化、醫藥化工、能源等重點領域安全專項整治,有效防範一般生產安全事故,堅決遏制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
3.提升防範化解各類風險挑戰的能力。全面落實重大決策社會風險評估機制。建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長效機制,做好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打擊逃廢債等工作。提升對自然災害特別是颱風洪澇災害的預警能力,加快水庫除險加固,推進堤防建設。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健全重大疫情應急回響機制。推進避災安置場所規範化建設,避災安置場所規範化率達到90%以上。探索建立“全災種、大應急”管理體系,構建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全員參與”的應急管理體制和實戰化、扁平化、合成化應急處置模式。
(四)加強法治清廉建設
1.加強“法治金開”建設。增強法治理念、法治思維,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最佳化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組織、行政監督機制。推進鄉鎮(街道)合法性檢查標準化建設,配強合法性審查專業化隊伍,有效助力基層法治政府建設。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完善執法聯動機制,推進鄉鎮(街道)“一支隊伍管執法”改革,構建“城鄉一體、協調聯動”的執法管理格局。高起點高標準推進“八五”普法,提升全民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營造辦事依法、遇事依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圍。
2.健全廉潔監督體系。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行政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加強行政監督、審計監督,完善監督方式和問責機制,整合紀律監督、巡察監督、審計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民眾監督和輿論監督力量,持續開展“四風”“四不”問題整治,健全“三清理一規範”工作機制。健全黨工委主體責任、黨工委書記“第一責任”、班子成員“一崗雙責”和紀檢監察工委監督責任“四責”協同機制。大力推進清廉機關、清廉村居、清廉醫院、清廉學校、清廉企業建設,打造金華開發區家風家訓教育基地和清廉示範點,推動好家風進機關、進村(社區)、進企業、進學校等,大力培育清廉文化。
(五)全面強化規劃實施的有力支撐
1.堅持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建立黨工委、管委會—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聯動協調機制和部門間的協調機制,形成黨工、管委會統一領導,各鄉鎮(街道)分級實施,各部門相互協調,上下互動的推進機制。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和社會組織的作用,凝聚社會共識和力量,統籌推進“十四五”規劃落實各項工作。
2.全面構建大招商新格局。構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專業運營、全員參與”的招商新格局。強化市場化招商改革,加強第三方委託招商,加深與商會、協會、第三方公司的合作。建立“招商局+國資公司”聯動招商機制,發揮政企協同優勢,推動形成“1個招商局對口聯繫1至2家國資公司”的政企聯動招商模式。推進國資公司事業部改革,加快建設杭州、上海、深圳招商招才中心。做優招商督考機制,突出全員招商、產業招商主線,強化項目落地率考核,壓實各招商主體工作責任。瞄準已開發國家和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區,緊盯三大主導產業、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十四五”期間新引進3億元以上項目不少於160個,其中20億元以上項目不少於22個,50億元以上項目不少於15個。
3.強化規劃實施要素保障。建立健全“項目跟著規划走、要素跟著項目走”的機制,制定與規劃相匹配的用地、用水、能耗等保障方案,優先保障重大平台和重大項目所需的要素資源。積極申報省重大產業項目和省重點建設項目,爭取省級用地指標支持;爭取金華市區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結餘指標優先支持金華開發區項目建設。加強財政預算與規劃實施銜接機制,優先保障規劃確定的重大政府投資項目,積極申請國家、省、市產業基金和財政專項資金,引導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規劃明確的重大項目和薄弱領域的支撐。完善差異化考核,根據各鄉鎮(街道)的發展特色和定位,探索建立差異化的政策支持體系,實施年度監測、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確保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