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市金融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金融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性支柱產業,也是凸顯城市能級、提升影響力和輻射力的戰略性高端產業,發揮著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引領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性作用。立足浙中,承接滬杭,作為“雙循環”戰略樞紐重要節點,金華金融業在“十四五”期間,肩負著精準發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效,做大做強金融產業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使命。這既是金華提升城市能級,奮力打造“重要視窗”金華要素的重要保障,也是數字賦能、拼搏爭先,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的關鍵舉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華市金融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 發布日期:2021年10月8日
檔案發布,檔案內容,

檔案發布

金華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金華市金融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索 引 號:
11330700002592599F/2021-156740
發布機構:
金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文 號:
金政發〔2021〕25號
公開日期:
2021-10-18 14:43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發布日期:2021-10-18 14:43 來源:金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var source = '金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if (source.indexOf('www') >= 0) { $('#source').html('來源:金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瀏覽量:642 字號:[ 大 中 小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現將《金華市金融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
金華市人民政府
2021年10月8日
(此件公開發布)

檔案內容

金華市金融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目 錄
前 言 3
一、現實基礎與發展背景 4
(一)現實基礎 4
(二)發展背景 7
二、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 10
(一)總體思路 10
(二)發展目標 11
三、重點舉措 13
(一)強化金融要素保障功能 13
(二)持續完善金融機構體系 15
(三)實施融資暢通工程升級版 17
(四)打造尖峰行動2.0版 20
(五)構建數智金融綜合平台 22
(六)全面深化自貿金融改革 25
(七)建設一流區域金融中心 27
(八)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 29
四、保障措施 32
(一)進一步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 32
(二)進一步完善整體智治政策體系 32
(三)進一步形成高效協同工作機制 33
(四)進一步加強金融人才隊伍建設 33
前 言
為紮實推進金華市“十四五”金融業發展,在分析金華市金融業現實基礎與發展環境的基礎上,明確金華市金融業“十四五”發展的思路、目標和舉措,打造金華金融特色優勢,有效防範區域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業與經濟社會良性互動發展,特編制《金華市金融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本規劃根據《浙江省金融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和《金華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要求編制,同時與《金華市工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等相關規劃銜接。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
一、現實基礎與發展背景
(一)現實基礎
“十三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各級金融監管部門的盡心指導和各類金融機構的共同努力下,金華市金融業快速發展,在服務實體經濟、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推進金融改革創新等方面成效明顯,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持。
1. 金融總量快速增長,金融經濟良性互動。
“十三五”期間,金華市金融業總量快速增長。2016年以來,金融業占GDP比重逐年上升,2020年金華市實現金融業增加值355.11億元,占全市GDP比重7.55%,占全市服務業增加值比重12.99%,拉動GDP增長0.8個百分點。“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速達8.2%。2020年末,金華市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均突破萬億元大關,製造業中長期新增貸款占比、普惠小微貸款占比均創歷史新高,有力地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穩步下降,“十三五”期間全市金融機構累計為小微企業節約融資成本近千億元。
2. 金融組織日趨完善,行業實力不斷提升。
經過“十三五”期間的快速發展,金華市現有金融業機構333家,其中銀行機構54家、證券營業部89家、期貨營業部21家、保險公司74家、小額貸款公司34家、民間融資服務機構7家、典當機構25家、融資擔保公司18家、融資租賃公司2家、農民資金互助會8家、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1家,基本形成了銀行、證券、保險和其他各類金融機構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主要金融行業實力不斷提升。截至2020年12月末,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1240.30億元,較2015年底增長63.20%;貸款餘額10013.63億元,較2015年底增長63.40%。全市證券經營機構實現代理交易額28947.33億元,居浙江省第6位。保險行業發展優勢明顯,全市產、壽險保費總收入284.90億元,較2015年增長79.67%,保險業發展水平穩居全省前三(不含寧波)。
3. 金融風險穩定可控,金融生態持續向好。
“十三五”期間,金華市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2016年以來,全市銀行機構共化解處置不良貸款超千億元,處置力度居全省前列。2020年12月末,全市銀行機構不良貸款率1.07%,低於年度管控目標0.43個百分點。建立完善公司債與股權質押風險防控機制,穩妥推進重點民營企業風險化解處置。完善金融風險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全方位、立體化運行的“天羅地網”監測防控系統,與綜治辦、公安、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溝通對接,實現金融風險數據資源共享。“十三五”期間,全市共立案查處非法集資案件108起,較“十二五”下降34.29%,涉及金額55.7億元,較“十二五”下降36.15%,本地及異地P2P網貸機構全部清退。
4. 資本市場持續發力,金華板塊逐漸崛起。
“十三五”期間,金華市以“尖峰行動”為抓手,積極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截至2020年底,金華市擁有境內上市公司30家,居全省第六,上市公司總市值2240億元。“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增直接融資2506.11億元,居全省第四;新增上市企業8家,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45家(其中創新層2家)、浙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438家、股改企業439家。積極做好上市培育工作,“十三五”期間兌現金華市區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獎勵資金9056.32萬元。金華市區、東陽、永康等地成為資本市場“浙江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影視、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光學電子等行業上市公司處於全省領先地位。
5. 金融改革不斷深化,金融創新亮點紛呈。
“十三五”期間,金華市深入推進金融改革創新成效明顯。加強自貿區改革創新,與國開行、農發行、中信、招商等14家省市級金融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定,統籌推進金融一站式服務平台、自貿區專營支行建設,積極探索自貿區在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使用和外匯管理等方面改革創新。推進金融數位化改革,積極探索企業融資、風險防控等多場景套用。“信義貸”“金貿信融”“穩鏈貸”“穩崗貸”和“工資貸”等金融創新獲中央、省級主流媒體報導。成立浙中首家金融研究機構——浙中金融研究院,強化金融理論研究創新。創新開展銀稅聯動、金融無費城市、金融矛盾調解中心等工作,為全省金融治理提供經驗。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一是金融特色和影響力有待提升。與兄弟地市相比,金融發展缺乏龍頭企業引領、特色不夠明晰、能級有待提升、高端金融人才不足,影響了金華作為浙中區域金融中心功能的發揮。二是金融供需結構性不平衡問題仍待解決。現有金融業務主要集中於存貸款市場,創新性金融工具開發不夠,小微企業仍存在信息不對稱和融資難融資貴的情況。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結構不平衡,引導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力度有待進一步增強。三是金融業數位化轉型和數智平台建設有待突破。金融機構數位化改革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數字賦能金融的技術壁壘還有待突破,基於大數據的風險防範體系仍需推進。
(二)發展背景。
1.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金華市金融業發展帶來了新挑戰。“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邁入新發展階段之後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引導中國經濟發展,堅定不移地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的關鍵五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金華市金融業發展帶來了新挑戰。金華市金融業應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堅持發展金融產業、堅持擁抱金融科技、堅持防範金融風險,通過深入實施“融資暢通工程”升級版和“尖峰行動”2.0版,強化金融精準服務產業鏈供應鏈,構建服務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的現代金融體系,實現實體經濟與金融良性互動發展。始終將風險意識放在首位,完善重大決策社會風險評估機制,健全完善風險清單機制,著力提高發現、研判、處置、駕馭風險的能力和水平,堅守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2. 浙江金融業發展新格局為金華市金融業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十四五”時期,是浙江奮力打造“重要視窗”的關鍵時期,是浙江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建設數字浙江以及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關鍵五年。在金融領域,浙江省將率先探索適應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金融服務路徑,加快構建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協同推進長三角金融一體化發展,協調推進區域普惠金融體系。浙江金融業發展的新格局為金華市金融業發展提供了新指引。金華市金融業應按照浙江省金融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統一部署,以“數字金融”和“自貿區金融”為特色,加快推進數字金融賦能產業鏈供應鏈,加快金融機構數位化改革進程,運用數位化手段推進普惠金融體系建設。同時,依託浙江自貿區聯動創新試驗區金融改革試點,打造具有數位化特徵的開放金融特色帶,推動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務業雙向開放,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3. 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對金華市金融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十四五”時期,是金華市“數字賦能、拼搏爭先”,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打造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先行示範浙中板塊的關鍵五年。金華市金融業要加強金融與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的聯動融合,率先在金融支持數字賦能金華產業升級、產業鏈提升等方面有所突破,率先在金融支持雙循環發展和金融開放方面有所突破,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和金融開放程度。加快推動金融產業能級躍升,實現金融業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大力發展貿易金融、供應鏈金融、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物流金融等產業金融,不斷最佳化金融生態,將金華金融業打造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的金名片。
二、 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
(一)總體思路。
金華市金融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視窗”,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數位化改革為引領,以構建數智化區域金融體系為目標,以金融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要求,以數字金融自貿區金融為特色,通過強化金融要素保障、完善金融機構體系、實施融資暢通工程升級版、實施尖峰行動2.0版、構建數智金融綜合平台、全面深化自貿區金融改革、建設一流區域金融中心、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等舉措,全力打造“一中心兩基地”,為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打造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先行示範浙中板塊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
“一中心”:立足雙循環戰略樞紐的重要節點,構建產業製造與內外貿緊密對接、核心企業與小微企業共贏共生、海量數據與金融科技深度融合、金融監管與政府賦能相互促進,打造在長三角有重要影響力的浙中金融中心
“兩基地”:即數字金融賦能實體經濟示範基地和自貿區金融服務示範基地。以數位化改革為引領,深化金融機構數位化改革創新,實現數字金融賦能實體經濟,建設數字金融先行市,打造數字金融賦能實體經濟示範基地。加快中國(浙江)自貿區金義片區建設,高水平構築“雙循環”商貿流通體系和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高地,推動自貿區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建設雙循環發展先行市,打造自貿區金融服務示範基地
(二)發展目標。
圍繞將金華建設成長三角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浙中金融中心”這一總體目標,持續最佳化金融結構、不斷完善金融體系、穩步防範金融風險、堅定推進金融改革、大力支持金融創新、深化運用金融科技,顯著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金融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十四五”期間,全市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以上,爭取到2025年金融業增加值達到450億元,占全市GDP和服務業的比重達7%和12%以上。
——各類金融機構穩健發展。全市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新興金融業態快速發展。
銀行業:到“十四五”期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突破1.7萬億元和1.5萬億元,年均各增長8.5%左右。力爭小微企業貸款和綠色貸款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提升企業信用貸款、科技型企業貸款和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比重,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較“十三五”時期穩中有降。
保險業:充分發揮保險作為“穩定器”“助推器”的雙重作用,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進一步深化,保險產品更加豐富,保費收入年均增速3%左右,2025年達到330億元,保費規模保持全省前列。
證券業:“十四五”期間,保持資本市場活躍度,推行信用債、股債結合、市場化債轉股、可轉債等融資方式,建成股票、債券、基金等種類齊全和各類證券機構發達的證券市場體系,到2025年全市證券交易額占全省8%左右。
——區域金融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十四五”期間,不良貸款率控制在1.5%左右。密切關注民企債務問題,力爭“十四五”期間不發生重大金融風險。持續整治各類金融亂象,爭取金融類案件的立案數、涉案人數、涉案金額進一步下降。
——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更加高質量。“十四五”期間,全市力爭新增直接融資5000億元,其中上市公司股票融資800億元。到2025年,力爭全市境內外上市公司達到60家,新三板和區域股交平台掛牌企業數量居全省中上游水平,全市新增股改企業500家。努力打造一批競爭力強,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上市企業。
——現代地方金融治理機制加快構建。實現數位化金融業務平台與數位化政務服務平台有效對接,形成“監管部門—金融機構—業務主體”的現代金融治理體系;形成屬地監管、分級聯動的垂直監管體系;政府、人民銀行、銀保監、行業協會分工明確、配合高效,形成及時、準確、有效的水平監管體系;以大數據平台為支撐,推動形成現代地方金融治理機制。
三、重點舉措
(一)強化金融要素保障功能。
以擴大金融供給總量為主線,以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努力打造與金華經濟發展水平相匹配的金融體系。全力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和全省“四大建設”行動,緊緊圍繞金華市“綜合交通廊道”“浙中大花園”、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等重大項目深化金融服務功能、強化金融要素保障,為現代化先行市建設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一是擴大金融供給總量。進一步提升銀行信貸總量供給,鼓勵銀行類金融機構向上級行爭取信貸資金、授信管理、審批許可權等政策支持,加大信貸有效投入。積極應對註冊制等資本市場新變化,推進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等多種融資方式,加快各類要素交易市場發展,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充分發揮政府產業基金的導向與槓桿作用,建立定向基金、種子基金、創投基金、風險補償基金、政府性擔保基金等機制,積極引導帶動民間資本投入實體經濟發展。
二是服務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優先保障國家“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全省“四大建設”、“現代化先行市”等重大戰略落地實施,從資金供給、金融服務等方面為重點領域提供全方位支持。圍繞現代化產業布局構建,精準支持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高端裝備、現代紡織服裝、現代五金等現代製造業產業鏈提升和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大力推進制造業技術改造貸款、產業緊密型併購貸款、小微企業貸款、中型企業貸款、中期流動資金貸款等重點領域。服務都市區一體化發展,重點對接金義新區建設,對院士創新中心、跨境電商城、金義城市綜合體等標誌性項目,引流財政資金、金融資本、社會資本主動承接資金和服務需求。構建綠色低碳城市,加強環保綠色產業的資金保障力度,助力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範推進。
三是加強基礎設施金融保障。強化金融支持“新基建”,充分發揮金融的托舉作用,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慧型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加大對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信息安全技術等數位技術重大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金融機構和轄區內銀行機構的創新合作,通過低息貸款、無息貸款、延長信貸周期和優先貸款等方式逐步拓寬信息基礎設施的融資渠道。大力發展地方政府市政債、項目收益債、公司債、便民基礎設施扶持債等產品,探索設立城市發展基金,為城市基礎設施、鄉村振興提供資金保障,重點支持信息基礎設施升級和便民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數字城市和智慧城市。
(二)持續完善金融機構體系。
以增強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為出發點,大力發展主力持牌機構,提高銀行信貸支持精準度,推動證券期貨公司創新發展,促進保險社會風險管理能力發揮,充分發揮新興金融機構的融資功能,規範和引導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新業態健康發展。
一是增強銀行業金融機構競爭力。深化銀行產品和服務創新,鼓勵擴大專項貸款規模,探索投貸保聯動產品,提高銀行業信貸支持的精準度。引導銀行積極爭取各類低成本專項資金,規範信貸、助貸、增信和考核環節收費行為,降低綜合融資成本,增強服務能力,助力實現惠企利民。支持銀行加大製造業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行動的信貸投入,加大產業緊密型製造業併購貸款、製造業技術改造貸款、製造業中期流動貸款投放力度,促進金融精準服務製造業。推動和支持轄內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通過增資擴股、引進戰略投資者等方式實現跨越式發展,爭取實現金融機構上市“零”的突破。鼓勵有全國性影響力的城商行、外資銀行來金華設立分支機構,爭取中國進出口銀行在義烏設立分行。
二是深化保險公司業務創新。完善政保合作機制,推進政保合作項目的創新和深入發展,促使保險更好服務經濟轉型升級、參與社會治理和服務民生保障。對於面臨較高風險的農業生產者、科技企業和小微企業三類主體,繼續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創新農業保險險種,特別是氣象指數保險、價格保險,不斷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風險管理需求,保障糧食安全、穩定農業生產;不斷豐富科技保險的險種,推進專利保險、首台(套)重大裝備保險的深入開展,完善相關支持政策,服務創新動力機制;在風險可控前提下推進小額貸款保證保險,擴大覆蓋面,助力小微企業成長。加快推進高風險領域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進一步推進氣象災害風險責任保險,鼓勵和支持保險機構開發森林保險和農牧業災害保險;全面落實生豬保險與無害化處理聯動機制,推動保險機構參與養殖業環境污染風險管理;進一步發揮保險公司或第三方機構的專業優勢,為企業開展風險評級、安全巡查和培訓等服務,向社會公眾普及環境風險管理知識;探索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等領域的政保合作項目,推動經濟綠色轉型升級。結合金華外貿大市地位,鼓勵保險公司積極探索外貿保險,助力出口企業經營穩定,促進外貿經濟健康發展。創新保險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機制,促進現代保險服務業建設,形成“功能完善、保障全面、專業性強”的保險市場體系,全面提高專業性風險保障能力。
三是培育和發展新興金融機構。發揮私募基金和各類財富管理等新生力量的融資功能,規範和引導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小額貸款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融資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和企業財務集團公司等金融新業態健康發展。鼓勵民間資金根據有關規定發起設立產權交易中心、財務公司等新型金融組織,進一步完善金融組織體系。構建與國際接軌的專業化金融中介服務體系,積極吸引和培育一批優質的徵信、登記結算、信用評級、資產評估、法律、會計、審計等專業中介服務機構。推動金融信息服務業發展,提高信息輸出能力,引進和培育一批與新興金融中心建設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信息服務中介機構。
(三)實施融資暢通工程升級版。
以融資暢通工程指標監測表和融資暢通評價指數、風險防控評價指數為載體,拓寬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助推婺商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新布局和科技創新,打造綠色金融發展模式,發展農村金融和普惠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
一是加強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金融支持力度。深入實施首貸戶拓展行動,探索成立金華首貸服務中心,有效降低小微企業融資門檻。深入實施小微企業信貸“增氧計畫”和金融服務“滴灌工程”,推動企業融資質效實現新突破。嚴格落實民企貸款“兩個一致”等要求,切實提高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獲取資金的便利度,積極爭取貨幣政策工具,用好低成本直達實體的央行低息資金等,推動降低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創新推廣“小微快貸”“無還本續貸”“轉貸通”等針對性續貸產品,大力推廣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增加中期流動性資金貸款,降低續貸轉貸成本。健全最佳化銀行貸款、保險理賠線上申請、政府公共數據共享、跨部門業務流程支持等線上功能,推動銀行機構完善“授權清單”、“授信清單”和“盡職免責清單”。進一步規範信貸融資收費,全面清理各類不合理費用,推動中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深化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完善擔保服務機制,發揮好增信支持作用,降低民營小微企業信用風險溢價支付。加大信用貸款投放力度,積極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金融科技手段,整合內外部信用信息,最佳化風險評估機制,注重審核第一還款來源,減少對抵押擔保的依賴,豐富信用貸款產品體系,支持更多小微企業獲得信用貸款支持。進一步深化個體工商戶金融服務,進一步完善個體工商戶金融服務機制,合理拓寬服務邊界,加強產品服務創新,強化風險保障,推進信息共享,為個體工商戶提供高效、便捷、個性化的金融服務。
二是著力發展產業鏈供應鏈金融。聚焦金華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核心企業,完善重點企業及產業鏈上下游核心關聯企業清單,採取“一鏈一策”“一企一策”的方式,量身定製核心企業及關鍵配套企業一攬子整體金融服務措施,推動供應鏈金融場景化和生態化。構建供應鏈中占主導地位的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一體化的金融供給體系和風險評估體系。提供系統性金融解決方案,快速回響產業鏈上企業的結算、融資、財務管理等綜合需求,降低企業成本。加強供應鏈金融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供應鏈票據平台功能,推動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公示,持續打造覆蓋全市的區域供應鏈金融科技平台,提高線上化和數位化水平。支持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信息,促進金融精準服務製造業。
三是聚力發展科創金融。推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的科創金融體系,探索“投債貸顧”模式。積極推動投貸聯動、債貸聯動,鼓勵商業銀行通過創設科技支行和與創投機構加強合作等形式,為相關企業提供全周期、綜合化金融服務。建立科創金融服務機制,加大對“卡脖子”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探索和推進與科技金融風險相匹配的風險管理和風險分擔機制,推動信貸資源向科技型、創新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傾斜。創新科創金融產品,鼓勵金融機構為科創型企業、科技創新及研發項目提供長期信貸資金支持,推進智慧財產權質押登記線上辦理和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業務。強化人才金融保障,充分發揮“雙龍人才基金”作用,最佳化升級金華人才銀行金融服務。
四是打造綠色金融發展模式。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深化綠色金融地方規範和標準建設,推動更多金融資源流向綠色低碳發展領域。按照《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方案》的要求,強化銀行業綠色金融支持體系,建立全市統一的綠色信貸項目平台,健全綠色信貸融資擔保、綠色貸款貼息與風險補償、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承銷獎勵等制度。積極參與綠色金融資產、資源環境權益交易,有效推廣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為排污權、碳排放權、用能權等收益權類融資提供優質金融服務環境,積極助推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提高綠色融資擔保比例。搭建綠色產融平台,探索企業建立“碳賬戶”,積極從事碳匯交易,鼓勵上市公司披露環境信息。大力開發金華文化旅遊、生態農業、環境治理等綠色產業,建設“浙中生態廊道”。大力支持優質項目,發行收益票據綠色主題信用債等,精準對接綠色天使投資、私募資金等社會資本。
五是有效促進共同富裕先行示範。助力“共同富裕先行示範浙中板塊”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大力發展農村金融,聚焦農業農村現代化,鼓勵開發各類收益權抵質押貸款,鼓勵開發“農特產品貸”等特色產品,推動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完善普惠金融體系,引導金融機構找準普惠金融職能定位、加快建設普惠金融事業部,推動大型商業銀行延伸普惠金融服務網點,引導地方法人機構強化“立足當地、服務基層”發展理念,發揮好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作用。
(四)打造尖峰行動2.0版。
搶抓註冊制改革機遇,以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為主戰場,聚力打造尖峰行動2.0版,全鏈條推進企業上市。持續最佳化金融資源配置結構,最佳化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最佳化資本市場服務功能,推動上市公司引領高質量發展,提升“金華板塊”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一是積極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以實施尖峰行動2.0版為抓手,全面對接註冊制改革,重新梳理制定與註冊制改革相適應的激勵政策,積極引導企業通過股改完善現代化治理,推進企業股改上市“一件事”集成改革,健全包括培育、改制、輔導、掛牌、上市、併購、風險管理等在內的梯度化、一體化服務,及時協調解決企業改制和上市等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大力支持和培育科技創新型企業,制定政策紅利和獎勵機制,實現金華企業科創板上市的重大突破。有計畫有重點的推動企業與資本市場對接,加大對重點企業扶持和獎勵力度,保持金華市內影視、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光學電子等行業上市公司在全省的領先地位。按照“新三板”和浙江股權交易中心對於掛牌企業的不同要求,加強對精選層掛牌企業轉板上市政策的解讀,促進已掛牌企業轉板上市。充分發揮上海股交中心金華孵化基地的作用,為中小企業提供上市掛牌前的孵化服務,培育上市掛牌後備企業,高效對接場外資本市場。
二是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引導優質企業有效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持續拓寬直接融資渠道,最佳化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結構比例。分類分層推動掛牌上市企業通過定向增發、配股等方式擴大再融資規模,鼓勵非掛牌上市企業通過股權方式進行融資。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債券市場發行企業債、公司債等債務融資工具進行債權融資。支持金融機構開發新型債券產品,進一步擴大直接融資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滿足企業中長期資本需求。提升金融機構服務企業對接資本市場的能力,積極引進優質的風投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為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助力打造覆蓋企業成長全周期的融資服務生態。
三是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以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為目標,支持上市龍頭企業通過企業併購、債券重組、資本注入、整體合併等方式,提升產業鏈控制力、國際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支持金融機構優先滿足上市公司優質項目融資需求,提供多元融資產品。鼓勵上市公司圍繞主業開展上下游產業鏈資源整合,加速產業鏈的強鏈補鏈暢鏈互鏈,提升上市公司研發、設計、品牌等核心方面能級。鼓勵龍頭企業、上市公司等優勢企業設立科技孵化基金,吸引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科技人員及其創新創業項目入駐,推動建設以上市公司為依託的高能級區域創新平台,持續孵化具有引領效應的科技項目和企業,帶動提升市內企業的整體創新水平,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華優勢品牌。
(五)構建數智金融綜合平台。
以數智金融平台為核心,構建數智化區域金融運行體系,深化金融機構數位化改革創新,以數字金融賦能實體經濟為目標,搭建金華市公共金融服務平台、科技金融套用平台和政府數字賦能平台,實現數位化引領、撬動、賦能作用,高水平建設數字金融賦能實體經濟示範基地,打造數字金融先行市。
一是構建數智金融三大平台。以數位化改革為引領,探索構建“金融大腦”,努力從政府側、金融機構側、企業側、居民側綜合集成,全面推動金融數據、產業數據、企業數據、公共數據集成共享,實現金融數據動態分析、金融需求精準感知、金融資源精確配置。打造公共金融服務平台。以“信義貸”平台為基礎,探索推進跨部門數據融合,以“信用工程建設”為重點,整合經信、市場監管、財政、稅務、商務、公安、法院、銀行等部門數據,橫向打通現有金融信息平台,縱向建成區域性一體化金融服務平台,積極對接浙江省企業信用服務平台、省金融綜合服務平台,強化數據治理與服務能力。打造金融科技套用平台。推動試點銀行與FinTech龍頭企業和電商平台溝通合作,積極參與我省統一的區域供應鏈金融科技平台建設,發展以數字支付、數字信用、雲計算、大數據風控等產業閉環的金融服務。打造政府數字賦能平台。提升信息分析和綜合套用能力,依託金融信息大數據,為政府實施相關財稅政策對企業賦能提供有效依據,針對不同產業層次和發展特色的行業,定製化打造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扶持鏈。
二是推進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結合金華地域發展特色、產業優勢和服務需求,以數據要素流動為核心,健全最佳化金融機構與企業信息對接機制。充分運用區塊鏈分散式且不可篡改的特性創新金融產品、經營模式、業務流程,鼓勵金融機構加快推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套用場景,加快破解信息不對稱難題,提高融資鏈條上數據、信息、資金的可信任度,為金融發展提質增效。藉助機器學習、數據挖掘、智慧型契約等技術,簡化金融供需雙方交易環節,降低資金融通的邊際成本,開闢觸達客戶全新途徑,推動金融機構在盈利模式、業務形態、資產負債、信貸關係、渠道拓展等方面持續最佳化。鼓勵金融機構前瞻性地研究和開發基於數字人民幣的套用場景,加快培育數字金融業態。
三是促進數字賦能產業金融。加快建設“產業大腦”,推動更多企業低成本“上鏈”,提高線上化和數位化水平,重點針對我市標誌性產業鏈的打造、“卡脖子”核心技術攻關等需求,對企業經營數據進行建模分析,實時監測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通過數據分析切實了解市場需求,針對性地創新金融產品供給。設立數位化轉型引導基金,引導撬動長期資本促進重點頭部企業整合振興,推動汽車零部件、紡織服裝製造、五金製造等傳統優勢製造業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整合金融要素資源,大力支持數字產業發展,重點支持金華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和省級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優先滿足數字產業發展的金融需求。
(六)全面深化自貿金融改革。
依託浙江自貿區金義片區,推進片區內數據互動、業務互通、監管互認、服務共享等方面的合作,深化自貿區金融改革,推動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助力開放金融特色帶建設,打造自貿區金融服務示範基地。
一是以數字基礎設施賦能自貿區一站式服務平台建設。打造一流的自貿區企業、貿易與金融大數據中心,包括企業信息中心、貿易數據中心、資訊中心和集成服務中心,形成質檢、倉儲、物流、貿易、海關和金融等後台數據與動態指數等前台數據相結合的世界一流的外貿數據存儲、發布和運用中心。以大數據中心為核心,建設區塊鏈數字金融平台,採用區塊鏈平台+終端+供應鏈業務模式,構建金融生態鏈,將所有關聯主體共同接入區塊鏈技術平台,通過分散式賬本方式,實現關聯交易相互確權,建立基於進口貨權、數據、信用的進口供應鏈金融服務體系,著力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和供應鏈失衡等問題。
依託自貿區大數據中心的數位化基礎,建設自貿區一站式服務平台,創新服務模式,突顯服務便捷性。通過創新審批方式、創新服務舉措、開展涉外相關審批制度改革等方式,不斷提高涉外審批服務的效率及便捷性,致力打造涵蓋外資企業設立、外貿企業登記、外國人事務三大塊業務的一條龍審批服務模式,為自貿區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交流和外商投資環境。
二是深入推進跨境貿易自由化和結算便利化改革。積極推動金融機構在自貿區設立專營支行,重點突出自貿區內國際業務許可權的下放。積極推進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工作,為市場主體提供優質、安全、高效的銀行結算賬戶服務。繼續深化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改革,深入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試點,包括擴大區內跨境人民幣結算優質企業範圍、鼓勵原先以外匯結算的跨境業務改為使用人民幣結算、鼓勵銀行為市場採購和跨境電商等主體提供跨境人民幣結算服務並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結算效率。推動銀行為企業提供涵蓋結算、融資、賬戶服務、匯率避險等全流程的跨境人民幣綜合金融服務,打造跨境綜合服務的金華樣本。
三是推進資本項下國際投融資便利化。支持符合條件的區內個人和財富管理機構參與境外金融市場投融資,在全球市場配置資產,分散風險、提升收益。鼓勵和支持區內企業通過全口徑跨境融資業務,融入境外低成本資金。吸引境外主體在區內拆借人民幣,發行人民幣和外幣債券,滿足“走出去”企業的海外投資、項目建設、工程承包、大型設備出口,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等融資需求。鼓勵在自貿區設立人民幣產業基金,並以債券或者股權的方式投資到境內企業,緩解境內企業融資困境。鼓勵自貿區內的非投資性外商投資企業以人民幣進行外商直接投資和境內股權投資。給予自貿區內金融機構參與境內證券市場額度。鼓勵銀行提供人民幣和外匯衍生產品服務,為跨境企業提供風險管理等配套服務。積極爭取數字人民幣試點,探索數字人民幣在貿易主體之間的支付運用。
(七)建設一流區域金融中心。
集聚金融資源要素、科技資源要素、產業資源要素,打造“浙中區域性金融中心”。突出區縣金融特色,最佳化金融空間布局,連點成面,實現區域協同發展。
一是做強金義主軸。充分發揮金義主軸的黃金地理區位優勢,構建金融、科技、產業良性循環生態圈,打造“浙中金融中心”,服務輻射浙中西部和四省九方地區。全力集聚金融資源要素。著力引進銀行、保險、證券等主力持牌機構總部中心,積極吸引各類金融機構的第二總部、區域總部及業務總部,擴大集聚區金融總部集群,完善金融體系和格局,提升金融集聚程度,增強金華金融業能級。創新集聚科技資源要素。大力吸引金融機構和大型科技企業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研發中心、開放式創新平台,加強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在集聚區內探索“監管沙盒”模式,構建與金融科技發展相適應的制度和政策環境,支持資本市場要素與科技等創新要素融合發展推動產業升級。有效聚集產業資源要素。吸引金華龍頭企業入駐,發展總部經濟,鼓勵與金融中心內的金融機構緊密合作,運用金融科技,深度挖掘供應鏈核心企業的資金和數據優勢,著力打造區域供應鏈金融核心企業試點。吸引“三大主導產業+三大新興產業+五大特色產業”產業結構中的新興企業入駐集聚區,引導科技與金融融合發展,依託金融中心的投融資服務中介機構,為企業提供多層次、全方位、多元化、一條龍的投融資服務。
二是區縣合力促進全域金融發展。積極推動金融要素在區域中心城市的有效集聚,打造特色鮮明、功能互補的金融產業集群,形成以區域金融中心城市為核心、區域金融特色城市為支撐的多層次金融空間布局。婺城區:著力推動金融支持智慧型製造產業,推進婺城飛揚智慧型製造小鎮建設。金義新區:打造金融總部中心,吸引金融總部機構進駐,將多湖CBD打造成“浙中區域金融中心”的核心集聚區。金華開發區:積極引進基金、風投以及其它新興金融業入駐,推進金華開發區未來財富小鎮建設;加快推動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推進金華新能源汽車小鎮建設。義烏市:深化義烏國際貿易綜改試點金融改革,提升金融服務“大市場”的能力,推進義烏絲路金融小鎮建設。蘭谿市:積極推動金融支持紡織、建築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助力新興產業發展,推進蘭溪光膜小鎮建設。東陽市:著力支持東陽市打造影視文化股權交易中心平台,打造國際國內領先的影視文化產業;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東陽建築和紅木等特色產業的能力。永康市:重點推動金融支持現代五金產業等特色產業發展,高水平建設“數字產業金融試驗區”和“金融整體智治示範區”。浦江縣:積極推動金融支持實施“工業強縣、文旅富縣、鄉村振興、融義接杭、品質名城”五大戰略,助力新興智造產業崛起與傳統產業升級,推進浦江水晶小鎮建設。武義縣:著力推動金融支持武義縣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推進裝備製造業特色產業園建設;重點促進金融支持武義溫泉小鎮建設。磐安縣:著力推動金融支持生態旅遊、高效生態農業,加快促進磐安縣轉型發展和綠色發展,推進磐安江南藥鎮建設。
三是率先推行整體智治試點。深化金融中心內“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幅提高“跑零次”項目比重,多維度最佳化金融中心營商環境,推動各類資本與產業、技術、人才等要素在金融中心深度互動耦合。定期與政府智庫開展品牌合作論壇,擴大金融中心品牌影響力。加強與香港貿發局等高端服務業先發地區的合作,吸引港澳高端服務業企業來婺投資,在海內外打響“浙中區域金融中心”金名片。最佳化金融中心工作和生活環境,加快人才公寓、高端生活配套設施、高速網路等軟硬體設施建設,打造一站式人才公共服務平台。
(八)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
緊緊圍繞金融生態區創建目標,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有效防範區域金融風險,逐步完善金融監管體制,營造可持續發展的、誠實守信的金融生態環境,打造“信用金華”。
一是密切關注各類主要金融風險。壓實各金融機構的主體責任,規範公司治理,適度槓桿經營,加強行業自律,積極防範信用風險。積極引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強化風險規範、處置、化解力度,重視經營本源,專注區域化小微業務。切實提高企業債券風險防範意識,從“事前預防、事中管理、事後處置”等方面入手,構建企業債券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和企業債券風險警示機制,實現預警信息網路化管理,嚴把續貸關和止損關,最大限度地保護信貸資產,明確企業債券風險的屬地責任與責任認定機制,對連續發生債券風險的企業,通過徵信系統向有關機構部門作出通報,並列入不良企業清單。高度重視股權質押風險,強化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的主體責任,提高信息披露的充分性,限定可用於質押的股票範圍。做好風險分類,全面推進動態監管,定期摸底排查上市公司股權質押情況,持續關注高風險公司的股價變化、權益變動、實際控制人的資信狀況變動、媒體報導等信息,及時處置新產生的股權質押風險。
二是加強地方金融風險的規範治理。提升數位化監管能力,織密織牢“天羅地網”監測網,加強與國家、省級平台的系統對接和業務協同,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堅決打擊非法集資,實現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處置,提升金融風險防範能力,做好民間融資動態跟蹤和風險預警。探索開展金融風險防範格線化管理試點工作,形成及時反映情況、迅速解決問題、全面掌握風險隱患、有效化解金融風險的長效管理機制與部門協同聯動的監測監管和風險防控機制。對小貸公司、典當、擔保、融資租賃等地方金融組織的市場準入、組織形式、財務制度、業務經營等制定標準明確的監管制度,實現地方金融組織的監測預警和日常監管的智慧型化、信息化、科學化,做到民間金融機構底數清、情況明。最佳化金融司法環境,加強金融債權保護,擴大簡易程式適用範圍,提高金融案件受理審結和執行效率。
三是著力營造區域金融文化。大力倡導誠信經營和產業鏈共贏的金融文化,從多方面加強投資者權益保護,降低投資者風險,加強宣傳培訓,強化金融知識教育和普及,提高投資者的風險防範意識。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監督檢查,及時查處侵害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維護金融市場有序運行。深化“信用金華”建設,推進金融領域的政府整體智治,疊代完善公共信用評價體系,建立信用監測預警體系、聯合監管和獎懲體系,拓展“信用+”場景創新套用,健全以信用承諾為基礎的審批流程。
四、保障措施
(一)進一步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
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進一步完善黨領導金融工作的體制機制,強化對地方金融機構的政治監督,推進黨的建設與金融工作深度融合。明確市金融辦作為7類地方金融組織監管主體的權力和職責,增強市金融辦工作力量,為其工作開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保障,待時機成熟後設立市金融工作局,作為地方金融組織監管的組織保障。督促指導各級地方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強領導班子政治建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加強地方金融監管部門、人民銀行、銀保監之間的協調,完善金融機構聯席會議制度,健全互通、合作、交流機制,建立重大突發事件預警、風險處置協調機制,提高風險防控能力和金融監管效率,增強工作合力。
(二)進一步完善整體智治政策體系。
以金融領域整體智治為目標,進一步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加快構建數智化區域金融運行體系,在空間規劃、用地指標、金融人才隊伍建設、財政支持等方面形成保障規劃實施的政策合力,營造良好政策環境。針對金華金融發展的重點領域,抓緊研究出台與金融發展密切相關的財政扶持、土地供應、人才吸引、鼓勵創新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以及更為詳細的直接融資股權參與減持獎勵、股權激勵稅收減免等政策,確保各項扶持鼓勵政策在全省乃至長三角地區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發揮財政資金槓桿作用,加強金融產業招商引資力度,鼓勵總部性金融機構和包括金融科技公司、金融中介機構在內的各類金融機構和組織入駐金華,加快金華金融集聚區建設。
(三)進一步形成高效協同工作機制。
以本規劃為依據,加強發改、經信、科技、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運輸、農業農村、商務、國資、人行、銀保監、金融辦等部門工作協同聯動,共同推動金融供給與金融需求的精準對接。強化市縣聯動、政銀企協同,形成高效協同的工作機制,制定相關的具體工作方案,重點強化在金融機構引進、企業上市、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金融科技公司引進和培育、民間資本監管、股權投資基金髮展、綠色金融發展、普惠金融推進等創新內容的要求和激勵措施,加快推進重點工作開展和重大項目實施。堅持“考核與激勵相結合、以考核促創新發展”的原則,制定科學、合理、針對性強的考核辦法,調動各金融機構和金融監管部門的積極性,充分激發各金融機構的創造性。
(四)進一步加強金融人才隊伍建設。
樹立人才是金融業第一資源的理念,構建金融人才高地,將金融人才引進工作同現有各類人才計畫相銜接,通過各項優惠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並發揮其最大效能,為金融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積極搭建平台創造條件,協助相關金融機構和企業大力引進熟悉金融科技、高端金融產品、金融創新技術和金融資本運作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推進本地套用性金融人才的培養,鼓勵金融機構與高等院校聯合建立金融專業的實習和研究基地,鼓勵金融機構通過內設培訓機構加強自身人才的培養,為金融業創新發展輸送前瞻性和實用型人才。注重引進“外智”,加強與浙江大學金融研究院、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等專業機構的合作和交流,共同研究金華市金融業發展的重大問題。進一步完善引進、培養人才的相關政策,打造人才高地,對引進的金融業高管及高端人才在個人所得稅、醫療服務、安家置業、子女上學等方面給予更有吸引力的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