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綜述,農林牧漁業,工業和建築業,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國內貿易,固定資產投資,對外經濟,財政金融,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社會事業,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交通,名優特產,風景名勝,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涪陵,夏商至春秋前期,為
濮人居住區;春秋中後期至戰國中期為
巴國地;戰國中後期為
楚國枳地。
秦朝,屬
巴郡地。
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27)置
枳縣,為區境置縣之始,屬巴郡。
東晉,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在巴郡枳縣僑置涪陵郡,治漢復城。
北周時,移郡治至漢平縣。
隋開皇初年(581年),撤銷涪陵郡。開皇十三年(594年),移漢平縣治於涪陵鎮,改名涪陵縣,屬巴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設涪州,屬江南西道以及
夔州都督府(治今
奉節)。天寶初年,改為涪陵郡。乾元初年,復名為涪州。
北宋,改隆化縣為賓化縣,屬夔州路(治今奉節)。
南宋,置涪州,屬夔州路(治今奉節),轄涪陵縣、武隆縣。
元朝,置涪州,屬四川行中書省重慶路,轄武龍縣。
明代,置涪州,屬四川承宣布政使司
重慶府,轄武龍縣(後改為武隆縣)。
清朝,置涪州,屬重慶府,不領縣。
民國初(1913年),改涪州為涪陵縣,先後隸屬四川省
川東道和四川省第八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五月,因涪陵縣第五區地廣,劃為武隆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從涪陵縣分置武隆縣。
1949年11月28日,涪陵解放,1950年1月,置涪陵專區,轄涪陵、南川、酆都、石砫、武隆、長壽、彭水七縣,隸屬
川東行署區。
1952年12月,酉陽專區併入涪陵專區;1953年3月,原大竹專區墊江縣改屬涪陵專區,涪陵專區增轄酉陽、黔江、秀山、墊江四縣。1959年4月,長壽縣劃入重慶市。
1968年9月改設涪陵地區。1983年9月撤涪陵縣設涪陵市(縣級)。
1988年5月,分黔江、酉陽、秀山、彭水、石柱五縣設黔江地區,涪陵地區轄涪陵市、南川縣、豐都縣、墊江縣和武隆縣。1994年6月,撤南川縣,設南川市。
1996年1月,撤縣級涪陵市,設枳城區、李渡區。
1996年3月,撤涪陵地區設地級涪陵市,下轄枳城區、李渡區、
墊江縣、
豐都縣、武隆縣,代管南川市。
1996年9月,涪陵市劃歸四川省計畫單列市重慶市代管。
1997年3月14日,重慶成為直轄市,原四川省涪陵市、萬縣市、黔江地區併入重慶市。
1997年12月20日,經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批准,撤銷原地級涪陵市和枳城區、李渡區,設立重慶市涪陵區,重慶市涪陵區轄原枳城區、李渡區的行政區域;原涪陵市所轄(代管)的南川市、墊江縣、豐都縣、武隆縣改歸重慶市直接管轄。
2008年5月,涪陵區撤銷李渡鎮、龍橋鎮、白濤鎮、鎮安鎮、堡子鎮、致韓鎮、石龍鄉、中峰鄉、仁義鄉、叢林鄉、土地坡鄉、天台鄉、卷洞鄉、山窩鄉、梓里鄉、酒店鄉、惠民鄉、太和鄉、聚寶鄉、新村鄉、石和鄉、兩匯鄉;設立李渡街道、龍橋街道、白濤街道;調整崇義街道、敦仁街道、荔枝街道、江東街道、江北街道、義和鎮、百勝鎮、焦石鎮、珍溪鎮、清溪鎮、馬武鎮、龍潭鎮、新妙鎮、石沱鎮、藺市鎮、同樂鄉的行政區域;將明家鄉更名為大順鄉;保留南沱鎮、青羊鎮、增福鄉、羅雲鄉、大木鄉、武陵山鄉的行政區域和政府駐地不變。
2016年6月,涪陵區調整義和鎮管轄範圍、李渡街道管轄範圍和辦事處駐地,增設馬鞍街道。調整後,義和鎮轄16個村(社區),鎮政府駐興義南路88號(原址);李渡街道轄19個村(社區),街道辦事處駐致遠路36號(原致韓鎮政府駐地);馬鞍街道轄20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鶴鳳大道6號(原涪陵新城區管委會辦公樓)。調整後,涪陵區轄9個街道、12個鎮、6個鄉。
行政區劃
2018年末,涪陵區轄9個街道、12個鎮、6個鄉。
街道:李渡街道、敦仁街道、崇義街道、荔枝街道、江東街道、江北街道、龍橋街道、白濤街道、馬鞍街道;
鎮:百勝鎮、珍溪鎮、清溪鎮、南沱鎮、藺市鎮、石沱鎮、義和鎮、新妙鎮、焦石鎮、馬武鎮、青羊鎮、龍潭鎮;
鄉:羅雲鄉、大木鄉、同樂鄉、大順鄉、增福鄉、武陵山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涪陵區位於東經106°56'—107°43',北緯29°21'—30°01'之間。地處重慶市中部,東鄰豐都縣,南接南川區、武隆區,西連巴南區,北靠長壽區、墊江縣。全境東西寬74.5公里,南北長70.8公里,幅員面積2942.34平方公里。
涪陵區居重慶市及三峽庫區腹地,扼長江、烏江交匯要衝,歷來有川東南門戶之稱,經濟上處於長江經濟帶、烏江幹流開發區、武陵山扶貧開發區的結合部,有承東啟西和沿長江、烏江輻射的戰略地位。
地形地貌
涪陵區地處
四川盆地和盆邊山地過渡地帶,境內地勢以低山丘陵為主,橫跨長江南北、縱貫烏江東西。地勢大致東南高而西北低,西北--東南斷面呈向中部長江河谷傾斜的對稱馬鞍狀。海拔最高1977米,最低138米,多在200-800米之間。區內地貌類型多樣,以丘陵、台地為主(共占54.4%),其次為低山(占31.1%)、中山(占13.3%)、平壩(僅占1.2%)。地貌格局形成條嶺狀背斜低山與寬緩的向斜谷地相間有序排列,而被長江、烏江河谷橫斷為江東、江北、江南三大片。
氣候特徵
涪陵區屬於
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常年平均氣溫18.1℃,年均降水量為1072毫米,無霜期317天,日照1248小時。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區土地總面積(幅員面積)2942.34平方公里,2018年末耕地面積10.10萬公頃,林業用地面積12.23萬公頃,內陸水域面積2.09萬公頃。
礦產資源
涪陵區主要礦產有
煤、天然氣、
鐵、鋁土礦、
石灰石等。原煤儲量3071萬噸,石灰石儲量4億噸,天然氣儲量17億立方米,鐵礦儲量2249萬噸,鋁土礦儲量54萬砘。
2018年3月,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宣布,涪陵頁岩氣田如期建成100億立方米年產能。
生物資源
動物
涪陵區有
無脊椎動物30餘種,主要有水螞蝗、水螺螄、蝸牛、卷葉螟、稻飛虱、瓢蟲等;
魚類有7目12科52種,主要有青鯉、鯽魚、草魚等;
兩棲動物有中華大蟾蜍、黑斑蛙等6種;
爬行動物有烏龜、鱉、烏梢蛇等11種;鳥類有蒼鷹、白鷺、赤麻鴨、紅腹錦雞、鷹鵑等30餘種;哺乳動物有蝙蝠、黃鼠狼、鼬獾等30餘種。其中,保護動物主要有金錢豹、雲豹、華南虎、箭魚、長江鱘、蘇門羚、胭脂魚、豪豬、太陽鳥等。
植物
涪陵區境內
孢子植物和
種子植物共有330餘科1500餘屬4000餘種。 其中,蕨類植物有40餘科100餘屬500餘種;裸子植物有7科18屬26種;被子植物有180餘科1100餘屬3000餘種。木本類有杉、柏、桉樹、千丈、泡桐等;草本類有紅苕、玉米、小米、花生、芝麻、豆類、瓜類等;菌類主要有蘑菇、黑木耳等栽培食用菌。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末,全區公安戶籍戶數45.37萬戶,戶籍人口115.1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1.38萬人,鄉村人口63.75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44.6%。按性別分,男性人口58.53萬人,女性人口56.60萬人,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3.4。全年出生人口1.08萬人,死亡人口0.96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69‰。
2018年末,全區常住人口116.80萬人,比2017年和2010年分別增長0.7%和9.5%,其中,城鎮人口80.26萬人,農村人口36.54萬人。城鎮化率達68.72%,比2017和2010年分別提高1.54%和12.92%。從全市看,涪陵區常住人口占全市比重為3.8%,城鎮化率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22%。
民族
涪陵區是以
漢族為主的聚集區,
苗族等少數民族人口較少,多居住于山區。
經濟
綜述
2018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76.13億元,比上年可比增長7.1%,排名全市各區縣第4名,僅次於
渝北區、
九龍坡區、
渝中區。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增加值65.30億元,可比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613.43億元,可比增長7.7%;第三產業增加值397.40億元,可比增長6.7%。三次產業結構從2017年的6.1:61.0:32.9調整為6.1:57.0:36.9。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670.54億元,占GDP比重為62.3%,其中民營經濟增加值621.79億元,占GDP的57.8%。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92443元,比上年可比增長6.2%;按全年人民幣兌美元平均匯率(6.7081元/美元)換算,人均GDP達到13781美元。
農林牧漁業
2018年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6.67億元,比上年可比增長5.0%,實現增加值66.58億元,可比增長4.7%。增加值中,種植業49.07億元,增長5.3%;畜牧業8.80億元,增長0.3%;林業3.73億元,增長11.4%;漁業3.70億元,增長3.0%;農林牧漁服務業1.27億元,增長3.8%。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37.65萬畝,下降0.1%。青菜頭面積72.5萬畝,下降0.1%。
全年糧食總產量44.03萬噸,比上年增長0.5%。青菜頭產量160.15萬噸,增長0.07 %。
全年生豬出欄68.12萬頭,比上年增長2.1%。全年水產品產量1.91萬噸,比上年下降9.0%。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5366公頃,其中,人工造林4366公頃,封山育林1000公頃。年末森林面積15.3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52.0%。全年農田有效灌溉面積38933公頃,旱澇保收面積11660公頃。
全年整治病害水庫30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5平方公里,興修水利工程291處,解決2.41萬人的農村安全飲用水,農村安全飲水人口累計86.98萬人。
工業和建築業
2018年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505.37億元,比上年可比增長8.1%,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7.0%。
2018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8戶,其中50億級以上企業8戶。有戰略性新興產業規上企業37戶。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實現1516.94億元,同比增長13.7%,增加值增長8.0%。
全年進入“三園四地”園區統計的規上企業130戶,實現工業增加值387.33億元,比上年增長15.0%,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76.6%。
全年五大支柱產業實現產值1347.62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其中,清潔能源產業292.72億元,增長10.2%;新材料產業442.26億元,增長19.2%;裝備製造業235.25億元,增長14.4%;食品醫藥產業345.15億元,增長9.7%;信息技術產業32.23億元,增長4.1%。
服務業
2018年全年服務業實現增加值397.40億元,比上年可比增長6.7%,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49.78億元,可比增長6.8%;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79.68億元,增長4.2%;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28.51億元,增長5.3%;金融業增加值50.37億元,下降2.9%;房地產業增加值37.31億元,下降4.0%;其他服務業增加值151.74億元,增長13.6%。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2018年全年公路、水上運輸實現貨運量0.80億噸,比上年增長9.6%(鐵路貨運、客運未納入本區統計),實現貨運周轉量649.73億噸公里,增長7.1%;完成公路客運量0.26億人次,增長10.5%,客運周轉量9.87億人公里,增長4.5%。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3072萬噸,比上年增長0.6%。
規模以上交通運輸業企業71戶,實現營業收入33.73億元,比上年同口徑增長5.1%。
2018年主要運輸方式完成運輸量及增長速度
指 標
| 單 位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貨運量
| 萬噸
| 8035
| 9.6
|
其中:公路
| 萬噸
| 4236
| 12.6
|
水運
| 萬噸
| 3799
| 6.5
|
貨運周轉量
| 萬噸公里
| 6497341
| 7.1
|
其中:公路
| 萬噸公里
| 352906
| 8.1
|
水運
| 萬噸公里
| 6144435
| 7.1
|
客運量(不含出租、公交)
| 萬人次
| 2567
| 10.5
|
其中:公路
| 萬人次
| 2567
| 10.5
|
水運
| 萬人次
| -
| -
|
客運周轉量
| 萬人公里
| 98707
| 4.5
|
其中:公路
| 萬人公里
| 98707
| 4.5
|
水運
| 萬人公里
| -
| -
|
港口貨物吞吐量
| 萬噸
| 3072
| 0.6
|
2018年末境內公路里程達到581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30公里。鐵路通車裡程達到170公里。全區行政村公路通暢率為100%。全區民用車輛擁有量13.42萬輛,比上年增長10.9%,其中私人汽車擁有量12.61萬輛,增長9.0%。民用轎車擁有量13.26萬輛,增長11.0%,其中私人轎車12.58萬輛,增長9.4%。
全年完成郵政業務收入1.78億元,比上年下降11.9%;通訊業務(移動、電信、聯通)收入10.26億元,增長56.7%。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68.56萬件,特快專遞96.54萬件。全區固定電話用戶(聯通、電信、鐵通)22.10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為48部/百戶(按戶籍戶數計算)。年末行動電話用戶(聯通、電信、移動)119.84萬戶,增長11.1%,行動電話普及率為103部/百人(按常住人數計算)。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35.54萬戶,增長42.7%,網際網路普及率為78.3戶/百戶(按戶籍戶數計算)。
國內貿易
2018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3.29億元,比上年增長12.1%。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61.66億元,增長12.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1.63億元,增長10.6%。
2018年末納入統計的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單位342戶。銷售額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有56戶,其中5億元以上的有15戶,10億元以上的有12戶。
全年批發零和售業商品銷售總額936.12億元,比上年增長13.6%;住宿和餐飲業營業收入64.03億元,增長12.5%。在限額以上法人企業商品銷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77.73億元,增長18.3%;金銀珠寶類78.62億元,增長19.8%;石油及製品類56.37億元,增長21.0%;汽車類60.08億元,增長18.2%。
限上法人全年網上銷售額33.20億元,比上年增長26.1%。
2018年末有各類市場70個,市場總面積45.14萬平方米。全年城鄉集貿市場貿易成交額達90.26億元,比上年增長1.4%。
2018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主要商品銷售類值
主要商品分類
| 銷售額(億元)
| 比上年增長(%)
|
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
| 101.41
| 15.2
|
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
| 3.44
| 13.5
|
化妝品類
| 0.19
| 19.6
|
金銀珠寶類
| 78.62
| 19.8
|
日用品類
| 22.74
| -4.7
|
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
| 2.31
| 16.2
|
中西藥品類
| 19.02
| 32.9
|
文化辦公用品類
| 2.77
| 9.2
|
通訊器材類
| 0.94
| -13.0
|
煤炭及製品類
| 3.58
| -38.0
|
石油及製品類
| 56.37
| 21.0
|
化工材料及製品類
| 8.62
| 6.6
|
金屬材料類
| 15.82
| -20.3
|
建築及裝潢材料類
| 34.27
| 12.5
|
機電產品及設備類
| 1.19
| -5.9
|
汽車類
| 60.08
| 18.2
|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06.14億元,比上年增長2.5%,其中基礎設施投資119.50億元,增長14.1%,占投資總額的比重為29.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3.23億元,下降39.8%;第二產業投資154.67億元,增長0.8%;第三產業投資248.24億元,增長4.6%。
全年“三園四地”園區投資186.89億元,比上年增長6.1%,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46.0%。
全年工業投資154.67億元,比上年增長0.8%。其中園區工業投資102.81億元,占66.5%。
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分類構成及增長速度
投資分類
| 投資額(億元)
| 比上年±%
| 占比(%)
|
固定資產投資額(萬元)
| 406.14
| 2.5
| 100
|
#基礎設施投資
| 119.50
| 14.1
| 29.4
|
#民間投資
| 185.45
| -10.9
| 45.7
|
按三次產業分
| | | |
第一產業
| 3.23
| -39.8
| 0.8
|
第二產業
| 154.67
| 0.8
| 38.1
|
#工業投資
| 154.67
| 0.8
| 38.1
|
第三產業
| 248.24
| 4.6
| 61.1
|
#房地產投資
| 105.93
| -1.8
| 26.1
|
按構成分
| | | |
建築安裝工程
| 321.54
| 6.1
| 79.2
|
設備工器具購置
| 37.33
| -37.0
| 9.2
|
其他費用
| 47.27
| 40.0
| 11.6
|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05.93億元,比上年下降1.8%。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626.88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5%;商品房竣工面積163.10萬平方米,下降20.0%;商品房銷售面積139.87萬平方米,下降18.5%;商品房銷售額76.51億元,下降9..4%,其中住宅銷售額66.49億元,下降10.2%。
對外經濟
2018年全年實現貨物進出口總額55.75億元,比上年增長18.8%,其中,出口29.61億元,增長32.7%;進口26.14億元,增長6.2%。全年新簽招商引資項目270個,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5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6.7%。全年實際利用內資71.93億元,比上年同口徑增長17.4%。
財政金融
2018年全年實現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5.31億元,比上年下降8.5%。其中,稅收收入41.74億元,增長8.8%。在各項稅收中:增值稅11.93億元,增長11.5%;企業所得稅8.30億元,增長9.6%;個人所得稅1.28億元,增長21.9%;城市維護建設稅4.71億元,增長19.9%;土地增值稅0.69億元,下降43.3%;契稅3.45億元,增長22.0%。
全年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6.54億元,比上年增長0.1%。在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9.67億元,下降4.5%;公共安全支出5.15億元,增長12.0%;教育支出18.28億元,增長6.9%;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44億元,增長8.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3.40億元,增長7.0%;醫療衛生支出12.94億元,下降4.5%;節能環保支出18.70億元,增長4.7%;城鄉社區事務支出7.68億元,下降45.9%;農林水事務支出11.14億元,增長0.8%;交通運輸支出8.78億元,增長15.2%;住房保障支出3.04億元,下降33.3%。
全區有各類金融機構77家,其中銀行機構22家,小貸公司4家,融資擔保公司3家,私募股權投資公司2家,要素市場1家,融資租賃1家,保理公司2家。
2018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770.76億元,比年初增長3.6%,其中人民幣存款餘額為766.77億元,比年初增長3.9%。年末住戶存款餘額458.35億元,增長4.5%;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193.74億元,下降6.1%。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542.70億元,比年初增長0.9%,其中人民幣貸款餘額542.24億元,增長1.0%。年末個人消費貸款餘額190.01億元,增長10.3%。金融機構全年利潤收入8.75億元,比上年增長19.2%。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比(貸款比存款)由上年的72.8%下降為70.7%。
全區有證券營業部9家,營業性保險分支機構33家。保費總收入37.09億元,其中,財產保險收入7.05億元,人壽保險收入30.04億元。全年賠付各類保險金6.07億元,其中,財產保險賠付3.87億元,人壽保險賠付2.20億元。
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
2018年全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37元,比上年增長10.2%。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42元,比上年增長8.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91元,比上年增長9.1%。
在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人均工資性收入22083元,增長8.9%;人均經營淨收入4208元,增長7.1%;人均財產淨收入2561元,增長4.3%;人均轉移淨收入7790元,增長10.6%。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8477元,比上年增長7.0%。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3.5%,比上年下降了0.4個百分點。
在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人均工資性收入4284元,增長7.9%;人均經營淨收入5791元,增長8.8%;人均財產淨收入442元,增長4.0%;人均轉移淨收入4174元,增長11.4%。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2287元,增長5.8%。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7.9%,比上年下降了0.4個百分點。
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17年的2.50︰1縮小為2.49︰1。
全區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2.92萬人,比上年末增長9.6%;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4.26萬人,下降1.4%;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2.08萬人,增長5.7%;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85.28萬人,下降1.2%;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0.97萬人,增長23.1%。
全年累計發放民政救助資金5.64億元,困難民眾、受災民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全年獲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人數3.59萬人,比上年下降15.3%,其中,城鎮低保人數1.41萬人,減少10.2%,財政性資金支出7917萬元;農村低保人數達2.18萬人,下降18.4%,財政性資金支出8861萬元。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546元/月,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410元/月,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為710元/月,集中供養孤兒補助標準1360元/月,社會散居孤兒補助標準1160元/月。
社會事業
教育
2018年末,涪陵區有高等教育學校3所,中等專業學校1所,中等職業學校6所,普通中學48所(其中高中8所,國中40所),國小97所。專任教師達規定學歷數10766人,其中高等教育學校1549人,中等專業學校128人,中等職業學校653人,普通中學4085人,國小4351人。
2018年高校招收學生8011人,在校學生人數26349人,當年畢業生人數6379人。中等專業學校全年招收學生2215人,在校學生人數6194人,當年畢業生人數2055人。全年普通高中學校招收學生7575人,在校學生23672人,當年畢業8049人。國中學校招收13931人,在校33728人,畢業8770人。職業中學招收3826人,在校9837人,畢業2555人。國小招收10461人,在校72448人,畢業13716人。
全區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小完成率100%,國小升學率100%;國中毛入學率達107.29%,國中升高中升學率達99.3%;高中升大學升學率達91.0%。全區報考大學人數10709人,上線(專科以上)人數10309人,錄取人數9706人。
科技
2018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115個,機構研發人員3590人,R&D活動項目345項。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8.16億元(2017年),占同期GDP的比重為1.83%。
擁有科研事業機構2個(農科所、信息所),從事科技活動人員97名;國市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個,區級技術創新機構107個。科技成果登記110個,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100%,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1家、重慶市科技型企業554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17家。獲得市級科技獎勵3項。全年申請專利1896件,其中發明410件,實用新型1237件,外觀設計249件。獲得授權專利1316件,其中個人228件、工礦企業910件。
文化
2018年末,涪陵區有文化館(站)27個,劇場、影劇院10個。公共圖書館2個,公共圖書館藏書114.58萬冊,其中電子藏書46.33萬冊。檔案館1個。年末有線廣播電視用戶18.55萬戶,其中數位電視用戶18.09萬戶。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93%,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7.89%。
體育
2018年末,涪陵區擁有體育場8個,體育館3個,游泳池(館)34個,健身廣場25個,健身登山步道14個,體育場地面積220.66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90平方米。全年參加各類運動賽獲獎262枚,其中榮獲國際級金牌1枚;榮獲國家級銅牌3枚;榮獲市級金牌88枚、銀牌91枚、銅牌79枚。
2019年11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一批全國社會足球場地設施建設重點推進城市,涪陵區在列。
衛生
2018年末,涪陵區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28個,其中醫院40個、衛生院18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2個,門診部、所(不含個體)8個、個體診所13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室等其他衛生機構21個。醫療衛生機構共有床位6834張,其中醫院(含門診部)5118張、衛生院床位1506張、婦幼保健院190張。共有衛生機構從業人員9018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7083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醫師2112人、執業助理醫師637人、註冊護師和護士2998人。每萬人擁有床位58.5張(按常住人口算,下同),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60.6人。
交通
2018年末,涪陵區境內公路里程達到581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30公里。鐵路通車裡程達到170公里。全區行政村公路通暢率為100%。
高速公路:
重慶三環高速公路(S11)中,於2000年12月建成的
長涪高速公路直通重慶主城,另有南川—涪陵高速公路於2013年10月建成通車。
重慶沿江高速公路(G50s)中,南岸—涪陵段於2013年12月建成通車,涪陵—豐都—石柱段於2013年11月建成通車。另外,南川—兩江新區高速公路涪陵段、梓里—白濤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
鐵路:
渝懷鐵路於2005年底竣工並於2007年4月開通客運,其中重慶—涪陵段二線於2013年12月建成通車,涪陵—懷化段二線正在建設中。
南涪鐵路於2012年9月開通貨運。
渝利鐵路於2013年12月建成通車。
水路:有23個港口,其中黃旗貨櫃碼頭為重慶市第二大港口。
機場:距重慶江北國際機場80公里。
名優特產
涪陵榨菜
涪陵榨菜的原料為青菜頭,青菜頭是在特殊的土壤和水質環境、氣候中孕育出來的,主要產於豐都縣高家鎮至巴南區木洞鎮附近200公里長江沿岸地帶,其中涪陵為中心主產區。
涪陵榨菜為“世界三大名醃菜”之一,涪陵也被譽為中國榨菜之鄉。
涪陵白茶
涪陵
白茶於2013年被評為重慶市十大名茶,也是涪陵獨獲此殊榮的地方創新名茶。
涪陵紅心蘿蔔
涪陵油醪糟
涪陵油醪糟用豬油炒制,色澤烏黑,已入選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風景名勝
白鶴梁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存題刻165段,是世界唯一的一處以刻石魚為“水標”,並觀測記錄水文的古代水文站。1988年8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已經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美心紅酒小鎮
美心紅酒小鎮位於涪陵區藺市鎮,以紅酒文化為主旋律的西歐風情小鎮,建有香溪廊橋、紅酒中心、特色民居等景點,並配套建有生態觀光園和工業展示園。
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
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主要景區面積25000畝,森林覆蓋率達95.2%。
周易園
周易園原名點易洞,位於長江北岸,與涪陵城隔江相望。中心景點為一長400米、高20米的摩崖石刻,上有
黃庭堅、
朱熹、
陸游、
王士禎等人書法手跡80餘幅。
大木花谷
大木花谷位於涪陵區大木鄉境內,屬高山花卉主題公園,占地10000餘畝。景區內包含海棠花園、葵花園、百花園、人工湖、香草園、龍洞幽境等景點。
武陵山大裂谷
武陵山大裂谷位於涪陵區武陵山鄉境內,面積約30平方公里,全長1500米長,峽谷寬度僅有2-5米,兩壁岩石直立,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白鶴森林公園
涪陵白鶴森林公園也稱為南湖公園,位於涪陵江南城區。公園分為北部片區和南湖片區兩大核心景觀片區。
816核軍工洞
全名為“三線建設進洞的原子能反應堆及化學後處理工程”,坐落在涪陵區白濤鎮的深山裡,是中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
著名人物
道隆
道隆(1213-1278),南宋僧人,字蘭溪。俗姓冉,13歲出家,赴浙江學禪法。1246年東渡日本傳法,住持日本國相模州常樂禪寺,後為日本臨濟宗建長寺派開創人。著有《大覺禪師語錄》3卷。
桓淵
桓淵(?-1258),名亞夫,號蓮盪先生,南宋理學家。負笈福建,就學朱熹門下,返鄉任鉤深堂山長授學,為程朱理學傳人,也是理學涪陵學派代表人物。著有《孟子注》,入涪陵“四賢祠”陪祀。
譙定
譙定(1023-?),字天授,自號涪陵居士,北宋理學大師,為涪陵理學派開山人。著有《易傳》,後人稱《譙子易傳》。
劉岌
劉岌(?~1505),字凌雲,明景泰五年(1454)進士,官至
禮部尚書。
周煌
周興岱
周興岱(1744-1809),字長五,一字冠三,號東屏,周煌的次子,清代大詩人
張問陶的岳父。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進士,官至
內閣學士、
左都御史。
徐邦道
夏佳文
夏佳文(1964-)重離子加速器物理及技術專家,2013年當選
中國工程院院士。
城市榮譽
2019年2月2日,涪陵區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19年12月6日,涪陵區入選2019年全國百強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