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行署區

川西行署區

川西行署區,又稱川西人民行政公署,是1950年至1952年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的一個省級行政區,行署政府駐地為成都市,隸屬於中共中央西南局。1952年,川西行署區撤銷,與川南行署區川東行署區川北行署區合併為四川省。

基本介紹

行政區劃,歷史沿革,川西地理,

行政區劃

川西行署區下轄1個地級市,4個地級專區,共5個地級行政單位和8市轄區、38縣,共46個縣級行政單位。
川西行署區行政區劃
行署轄區專區政府駐地專區轄縣
成都市
第一區
第二區
第三區
第四區
第六區
崇寧縣(唐昌鎮)
新繁縣(繁江鎮)
成都縣(成都市區)
雙流縣(中心鎮)
崇慶縣(城廂鎮)
灌縣(城關區)
華陽縣(中和鄉)
眉山專區
夾江縣(城關鎮)
丹稜縣(城廂鎮)
邛崍縣(城關區)
大邑縣(四城鎮)
綿陽縣(城關區)
梓潼縣(治城鎮)
綿竹縣(中城鎮)
彰明縣(治城鎮)
廣漢縣(城關區)
安縣(安昌鎮)
茂縣專區
汶川縣(錦虒鎮)
靖化縣(城廂鎮
松潘縣(進步鎮)

歷史沿革

◎設立川西行署區,管轄成都市和溫江專區、錦陽專區、眉山專區、茂縣專區。駐成都市。
★1950年7月5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民政字第003號】命令:
1.撤銷成都市第一、二區,合併設立第一區。
2.撤銷成都市第三、四區,合併設立第二區。
3.撤銷成都市第五、六區,合併設立第三區。
4.撤銷成都市第七、八區,合併設立第四區。
5.撤銷成都市第九、十、十一區,合併設立第五、六區,以第九區和第十區的部分地區為第五區的行政區域;以第十一區和第十區的部分地區為第五區的行政區域。
6.撤銷成都市第十二、十三區,合併設立第七區
7.成都市第十四區更名為第八區
溫江專區新津縣劃歸眉山專區;眉山專區的大邑縣劃歸溫江專區。(川西行署區1950年5月批准;川西行署區民政廳1951年1月5日報告備案)
洪雅縣二區華頭鄉劃歸夾江縣(眉山專署1950年10月9日【民政字第71號】令)
金堂縣駐地由城廂鎮遷至趙鎮(1950年11月20日川西行署民政廳【民政字第02935號】批覆)。
華陽縣駐地由成都市正府街遷至華陽縣的中和鄉
◎雙流縣城警區劃歸成都市。
大邑縣新鄉第十五保劃歸邛崍縣石坡鄉
◎邛崍縣桑園鄉一個半保劃歸大邑縣王泗鄉。
◎華陽縣三里鄉2個甲劃歸仁壽縣。(1950年9月川南行署【民政字第1520號】批准)
◎1952年9月,川北、川南、川東、川西行署均撤銷,合併為四川省,重慶仍為西南局直轄市。
◎1954年6月,西南大區撤銷,重慶改為四川省轄市。
◎1955年西康省也併入四川省。
說明:
1. 1949年的政督察區屬於民國的行政區劃模式,故四川省沿革從1950年開始。1950年1月中共中央決定:撤銷四川省,設立川東、川南、川西、川北4個行署區。
2. 根據新華社1950-03-31的新聞稿“西南大行政區,除西藏尚待解放外,現共轄川東、川西、川南、川北4個行政區(原四川省因地域較大,人口近五千萬,為便利行政管理,已分劃為相當於省的4個行政區),雲南、貴州、西康3省和重慶直轄市等8個單位。計有專區41個、省轄市4個、縣375個、區2348個。人口7208.5萬。”說明當時四川省並沒有撤銷只是虛化了,如中華民國虛化台灣省一樣,在當時還有江蘇、安徽兩省虛化。

川西地理

川西即指四川西部,是四川的一個地區,通常指位於成都平原川西平原)的成都市、德陽市、綿陽市、眉山市等四個地級市,也經常會擴展納入樂山市的部分平原地區區縣和雅安市
川西地區在歷史上經濟高度發達,自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一直是全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南宋末年蒙古入侵和明末白蓮教泛濫,川西平原經濟遭到毀滅性打擊,曾經一度從富裕地區變成成為中等發達甚至較落後地區,但很快在清代中期重新恢復過來,成為經濟僅次於蘇滬嘉的地區。改革開放後,川西平原經濟一直走在內陸地區發展的最前沿,成都市雙流縣是全國百強縣中唯一一個進入前20名的非沿海地區縣,按照聯合國地區經濟標準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的地區。成都平原亦是國內最重要的半導體和高科技工業密集區,擁有超過180家世界500強企業和超過50家涉及高科技領域如核工業、航空航天工業和納米級半導體工業、雷射工業的國家級重點科研院所,是中國內陸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
地理上處於四川西部的實際上是原屬西康省的雅安市、攀枝花市、甘孜藏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西康省在1955年併入四川省,傳統意義上的川西地區並不包含西康省域。如今在四川省內,經濟區劃中通常將雅安市、攀枝花市與涼山州合稱為“攀西地區”,地理區劃中則通常將阿壩州甘孜州涼山州攀枝花市合稱為“川西高原四州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