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高原概述
川西過去多指成都、綿陽一帶。現在多指四川阿壩州、甘孜州等地區。位於青藏高原東部的
橫斷山區,俗稱“康”,亦稱
康巴地區或康區,境內有
金沙江、
大渡河、
雅礱江等大川切割出來的高山峽谷,形成了河谷亞熱帶、山地
寒溫帶、高山
寒帶等幾種氣候
垂直分布帶,植被和自然景觀亦呈垂直分布。
川西高原總面積23.6萬平方公里,其中高山草地占了一半多。這裡的草地物種豐富,堪稱整個青藏高原上最好的牧場。在川西高原上,生活著三種牧民。北部從石渠、德格到松潘、若爾蓋一帶地勢較為開闊,氣候寒冷,那裡的牧民只放牧,不農耕,日常生活與青海三江源地區相似。中部、南部的大多數地方也是高山草地,氣候比北部稍溫暖一些,牧民就在冬草場附近開闢一些耕地,種些自用的飼草、糧食,但仍是以放牧為主。
這裡屬於四川省西部與青海、西藏交界的高海拔區,被稱為“川西高原”。它其實是青藏高原東南方的延伸區域。在這片土地上,雀兒山、大雪山、邛崍山等山脈此起彼伏,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等河流縱穿而過,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奇景。格萊才文所在的電達村,就在金沙江上游的通天河谷地中。
形成原因
川西高原地區有確切證據的地質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億年前的
奧陶紀,其後
青藏地區各部分曾有過不同資料的地殼升降,或為海水淹沒,或為陸地。
川西大地構造屬於青藏板塊東南緣,巴顏喀拉褶皺系,甘孜阿壩中生代褶皺帶、
阿壩黑水槽
向斜的西南緣。第四紀以來,隨川西高原迅速抬升,形成海拔4000m的高原。出露地層主要為
三疊系,
第三系,
第四系,構造較簡單。縣內發育的火成岩岩體,主要為燕山期中酸性花崗岩,分布於上阿壩區的大石頭山、柯河的小石頭山和茸安鄉等地的石頭山。到2.8億年前(
地質年代的早二疊世),青藏高原是波濤洶湧的遼闊海洋。當時
特提斯海地區的氣候溫暖,成為海洋動、植物發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兩側是已被分裂開的原始古陸(也稱
泛大陸),南邊稱岡瓦納大陸。2.4億年前,由於
板塊運動,分離出來的印度板塊以較快的速度向北移動、擠壓,其北部發生了強烈的褶皺斷裂和抬升,約在2.1億年前,
特提斯海北部再次進入構造活躍期,
橫斷山脈脫離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萬前,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質學上把這段高原崛起的構造運動稱為
喜馬拉雅運動。
地質分析
結果表明,
雜谷腦河理縣段共發育八級
階地,各級階地拔河高度分別為7、17、37、60、102、210、262和312m,T2、T3、T4、T5和T6階地的形成年代分別為54、125、248、313和481ka;大渡河
瀘定段共發育七級階地,各級階地拔河高度分別為10、50、100、770、820、880和950m,T1-T7
階地的形成年代分別為9.34、32.18、104.05、680、756、842和1130ka;
鮮水河爐霍段共發育十二級階地。
野外地質
地貌調查和對川西高原DEM的分析結果表明,川西高原存在兩級
夷平面和一級
剝蝕面。較高的一級海拔5100m左右,分布在山脈的頂部,稱山頂面;較低的一級海拔4500-4300m左右,分布廣泛,成都盆地西緣大邑
礫岩、爐霍盆地礫岩和松潘盆地文家祠組礫岩反映此夷平面的解體,時代約在3.6Ma前後。剝蝕面作為寬谷分布在現代水系谷地外圍,成為
谷肩,在寬谷面以下發育深切峽谷。這些峽谷中發育有一系列的
河流階地。經過野外調查,我們查明了川西高原主要河流(
岷江、
大渡河、
青衣江、
鮮水河等)在特定河段的
階地序列,並主要套用ESR(
電子自旋共振)法測定了河流階地的形成年代。
地貌特徵
川西地理上位於
橫斷山脈東段,地勢處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之間,由第一台階向第二台階的過渡地帶。這一地帶地形地貌變化明顯,有極高山峰,低海拔冰川,深切峽谷,湍急河流,高寒草原,溪溝清泉。絕美的自然風光,純樸的藏羌彝俗,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旅人前往。 該地區海拔較高,僅次於青藏高原。高山與
峽谷毗連,落差大。季節和晝夜溫差大,地質環境典型,地表生態脆弱,而使得這一地區道路受
土石流衝擊路段較多、冰雪雨水侵蝕,路面損傷、塌方等時常都有。卻是因為交通不便,長期受外界的影響小,保存了較好的自然原貌和保留著厚重的人文歷史。
氣候特徵
川西高原位於青藏高原東側,冬季主要受冷高壓影響,天氣晴朗,日照豐富.如果有較強的曖濕氣流到過則可以形成降水(降雪).否則,多以晴天為主.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立體氣候,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時間上的四季不分明給農業生產造成的缺陷。經綜合分析得出亞熱帶,溫帶,
寒帶3個經濟發展
氣候帶,對綜合利用立體
氣候資源,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具有套用價值。 (一) 川西南山地區氣候特點
該區全年氣溫較高,乾濕季節分明,降水量較少,全年有7個月為旱季。其河谷地區受
焚風影響形成典型的乾熱河谷氣候,山地形成顯著的立體氣候。該區雲量少,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年日照多為2000—2600小時,較盆地區多1000—1600小時。
(二)川西北高山高原區氣候特點
該區海拔高差大,氣候立體變化明顯,從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現亞熱帶、暖溫帶、
中溫帶、
寒溫帶、
亞寒帶、
寒帶和永凍帶。從總體來看,以寒溫帶氣候為主。本區氣候總的特徵是河谷乾暖,山地冷濕,光照豐富,降水量少。
動物植物
由於西藏與甘青地區、川西高原及滇西北高原都處於同樣的
高原環境,同樣的
高原氣候帶,因此,它們在自然生態方面也基本接近。它們不僅都屬於高山
始成土一乾旱土壤區,同時也都屬於高寒植被區。整個青藏高原的動物群也都屬於高地森林草原的
草甸草原、寒漠動物群,除高地寒模動物群主要分布於
藏北高原地區外,其餘的高地草原
草甸和高地森林草原等兩個動物群的分布,也都同樣橫貫了西藏及其東部外圍地區,說明西藏與甘青和川西高原等地區在動物生態方面也有較大的一致性。
川西文化
川西是
康巴藏族的核心區,康巴藏族又是藏族中性格最豪爽、服飾最亮麗、文化最豐富的一支,許多現代人尋找異國風情,去川西感受到的文化差異也許大於去紐約和巴黎,儘管她不是異國。 川西包括甘孜、
阿壩、涼山三個州,民國時期這裡大致是屬
西康省的範圍。川西高原與
成都平原的分界線便是今雅安的
邛崍山脈,山脈以西便是川西高原,
二郎山兩邊雖相隔數十千米卻有著大相徑誕的氣候,很多時候東面陰雨綿綿而二郎山以西卻是麗日晴天。如果要深入體驗
康藏文化與風情,那最好是去到關外,所謂關外是
康巴人對於自然地理的一個表述,也就是出康定往北翻過高高的
折多山便是到了關外。關外是更為雄奇俊美的天地,草原遼闊,
雪山高聳,牧歌悠揚,藍天下是盛開的喜悅的心靈之花。 川西高原的主體民族除雅安有大量的漢族外,其餘大部分居民是
康巴藏族。藏族在形成過程中歷經數百年的歲月,至
松贊乾布統一青藏高原,藏族人們也就是在那時成為一個有共同文字與信仰的民族。這個偉大的民族在雪域高原生生不息的繁衍,創造了燦爛的藏族文化,但由於山高路險加上當時各部族與種姓間有一些土著語言,因而在
藏語發音上有很大區別,故而依據方言的不同,藏族分為拉薩方言區、安多方言區和康方言區,
甘孜藏族自治州大部分便屬於康方言區。
複雜多樣的
自然帶催生了豐富多彩的民族和文化。
費孝通曾指出
橫斷山區是“藏彝大走廊”,是民族遷移、分化、演變的大通道。橫斷山區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少數民族眾多,生活方式多姿多彩,僅是藏族就有許多分支,有
康巴藏族、安多藏族、
嘉絨藏族、
木雅人、西番人、魚通人、
扎壩人等,雖然都劃歸藏族,但他們的族源、語言、服飾、歌舞等等又各不相同,精彩紛呈。
康方言區的人自稱
康巴,巴中康方言裡的意思與漢語的人大致相同。民間流傳著一句著名的話:“康巴人能走路就會跳舞,能說話就會唱歌。”走進川西高原將會是一次歌舞之旅。
著名雪山
川西高原大部分是
橫斷山區,這種獨特的地理單元,造就了這裡以冰峰雪嶺、冰川寬谷、高山峽谷、湖泊森林和高原
草甸為主體的奇麗風光。冬季給人印象最深的仍是那瑰麗神奇的雪山,這裡雪峰連綿,隨處可見,僅
貢嘎山周圍就密集了20多座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雪山。限於篇幅,只推薦幾座不可不看的雪山:
蜀山之王貢嘎山,是世界著名高峰之一。雪山周圍冰川眾多,尤以海螺溝冰川壯觀。
蜀山之後
四姑娘山,因其常披雲戴霧,半遮半露,更是撩人心動,久看不厭。在貓鼻樑可觀看全景。
雅拉雪山雖不是名山,卻是康區神山,是菩薩居住的地方。在
塔公草原日落時分觀之,常有日月同輝奇景。
巴朗雪山雲海,有排山倒海之勢,令觀者有騰雲駕霧之感。
民居特點
寬廣而肥沃的
川西,風景優美,民風古樸,是世世代代平民百姓安居樂業的好地方。初到川西的人,都喜歡川西的竹林。在
川西壩子上,如果你看見了成片的竹林,就可找到人家。密密實實的竹林房前屋後環繞一周,圍成一座寧靜的院子,川西人叫它"林盤"。川西沒有大風大雪,房屋大都用麥草做頂,牆壁用竹篾編成,或用竹編做成,外面加泥敷實。川西山區氣候潮濕,為了驅潮、防蟲、防獸,人們用了這種
乾欄式建築,有上、下兩層樓,上層住人,下層堆放柴草雜物或養豬羊。木屋是當地人最理想的居所。一個獨撐門戶的年輕男子,一般都要造起一座有五六間房子的小木屋,這才算在人前立得住。木屋所用的材料是清一色的木材,木門、木窗、木頂、木樑、木柱和木地板。木屋的頂一般用瓦片,傳統的杉樹皮房頂在一些山區還在繼續使用,它厚重、密實,雨水不易浸透,很受川西農家的偏愛。
川西農舍里沒有煙囪,燒柴煮飯、燒菜時的油氣和煙氣一古腦兒地順著房頂上的氣窗排走。在川西農舍外,四處可以看見堆成牆高的柴草垛,這是牆的保護層,冬天防寒防潮,枯草期又可以當柴燒。
民風民俗
一年一度的“
馬井元宵會”早已名滿川西,
元宵會比過年還熱鬧,四面八方的人擠在河灘上。當地人有個很詩意的說法,他們是用這種方式來迎接春天的到來。20來萬人自發湊在一起,形成獨特的
川西民俗奇觀。“正月十五趕馬井”已成為
川西壩子的重要節日,馬井元宵會由最初單純的竹木器交易,逐步發展為集農資、農具、花草、餐飲、娛樂為一體,富有川西民族特色的自發性盛會,和“
廣漢保保節”一樣聲名遠播。
豐富多彩的民間活動
生活在
大渡河畔的
嘉絨藏族,男女老少身著盛裝———據說是沿襲了古東女國典雅的以黑色為主的服飾,一連幾天在碉樓下唱長調跳鍋莊。
跑馬山下的
康定,民間傳統舞蹈———舞彩龍在正月初一舉行。隨著喧天的鑼鼓聲,一條彩龍在萬民擁擠的街巷穿行,龍身上下翻躍,人群歡呼喝彩。
康巴漢子則著華服,牽著被裝飾過的駿馬,聚集在草壩上進行馬術比賽,康巴婦孺老人則圍觀助威。
木雅人的婚禮多選擇在春節舉行。木雅人的婚禮儀式可謂是世界上最長最獨特的,短則一天一夜,長則數天數夜或更長,直至男女家代表以唱歌的形式“講掂數”為止,新娘才能下馬進門。
還有彝族的迎新年活動,寺廟的法事活動,等等。
川西民俗婚慶
迎親的花轎隊、滿載彩禮的雞公車、得意的媒婆、嬌滴滴的新娘……昨日上午,記者在
大邑安仁古鎮看到了川西民俗婚慶表演的一幕。
安仁古鎮正著手將川西婚慶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現代婚禮中往往已摻雜了不少西式元素,原汁原味的
川西婚慶面臨著失傳危險。拯救和保護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具有深遠意義。產生於
川西壩子的大邑傳統婚慶禮儀,保持了妁合、訪人戶,發八字、還庚禮、會親、訂年月、迎親、出親、拜堂、謝媒、回門等川西獨特習俗,婚禮場面宏大、程式考究。另外,以母系社會文化和
碉樓建築為主要特徵的東女國,包括了小金、
丹巴、
道孚、爐霍、甘孜、新龍、
雅江境內的
雅礱江、
大渡河、
鮮水河流域,旅遊資源特別豐富,點多面廣,感受母系文化,獨特的人文資源有著很深吸引力和震撼力。 位於四川省
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境內的一個大峽谷扎壩。這裡有著和
瀘沽湖相近的
走婚習俗和獨特的生活習性,保留這被稱為川西藏文化磁石的奇特
走婚制。這裡被稱為“全世界第二個母系社會走婚習俗的地區”、“人類社會進化的
活化石”。
旅遊提示
1、陽春3月川西高原的氣溫1-10度,早晚溫差大;空氣乾燥;食宿條件較差;
2、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一般遊客會出現不同程度的
高原反應。如有心臟病、高血壓、呼吸系統疾病、重感冒患者以及醫生認為不宜進高原者,謹慎出行。
3、冬季的川西高原常遇冰雪路,車輛一定要配帶
防滑鏈和鐵鏟。初春的三月,高原的冰雪尚未完全融化,天氣寒冷,晝夜溫差較大,天氣變化明顯,常有寒流,紫外線強。請備足防寒衣物、雨具、手電筒、
太陽鏡、防曬品、護膚品、唇膏油以及常用
感冒藥,並備上紅景天、
肌苷口服液、沁原素等抗高原反應藥。
4、沿途系
康巴藏族地區,請團友尊重當地宗教信仰、民俗民風,不要以城市人的心態及標準去衡量當地條件。
5、由於交通不便,個別地方需要騎馬,騎馬需注意安全,必須由馬夫牽帶,不能獨自騎乘,更不能騎馬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