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康(西康省)

西康

西康省一般指本詞條

西康省,簡稱康,中國舊省名,設定於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由西康行政督察區(原川邊特別區)和四川所屬第十七、十八行政督察區合併而來,省會設在康定。為延續清制所設的22省之一,省東界四川,南界雲南、印度,西界西藏,北界青海。“康”為“藏區三部”之一,位於西部,故省名為西康。

西康省是內地進入西藏的要道,有重要的軍事和戰略意義。所轄地主要為現在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西藏東部昌都市等,基本相當於藏文化中的康區,多數地區是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地。民歌《康定情歌》說的就是這一地區。

1955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議撤銷西康省,原西康省所屬區分別併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今西藏自治區),金沙江以東併入四川省,金沙江以西的昌都地區併入西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康省
  • 外文名稱:Xikang
  • 別名:川邊特別區
  • 行政區類別:省級行政區
  • 下轄地區康定雅安馬爾康
  • 政府駐地:雅安、康定、巴塘 
  • 地理位置:中國西南部
  • 面積:45萬1521平方公里
  • 人口:165萬1132人(1947年)
  • 方言:康巴方言
  • 氣候條件:高原氣候
  • 著名景點蒙頂山稻城貢嘎山
  • 機場:康定機場
  • 撤銷時間:1955年
省會,歷史沿革,省名由來,準備期,撤銷決議,兩種地圖,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地理,管轄範圍,人口,歷任首長,大事年表,

省會

省會初為康定縣,實際上駐雅安縣(今四川省雅安市)。民國20年(1931年)4月改駐巴安縣(今四川巴塘縣政府駐地夏邛鎮)。民國24年(1935年)7月遷雅安縣。民國25年(1936年)11月遷康定縣

歷史沿革

省名由來

本區為藏文化中的康區。宣統三年(1911年),川滇邊務大臣傅嵩炑在奏摺中,首次提出建立西康省,因其地古代是康地,又在西部,西康省名由此而來

準備期

光緒三十年(1904年),建昌道趙爾豐四川總督錫良上“平康三策”:第一策是整頓治理西康與川滇腹地邊境野番地區。“將腹地三邊之倮夷,收入版圖,設官治理,……三邊既定,則越巂、寧遠亦可次第設治,一道同風”。第二策是將西康改土歸流,建為行省。“力主改康地為行省,改土歸流,設定郡縣,以丹達為界,擴充疆宇,以保西陲”。第三策是開發西康,聯川、康、藏為一體,建西三省。“改造康地,廣興教化,開發實業,內固蜀省,外拊西藏,迨勢達拉薩,藏衛盡入掌握,然後移川督於巴塘,而於四川、拉薩,各設巡撫,仿東三省之例,設定西三省總督,藉以杜英人之覬覦,兼制達賴之外附”。據稱:“錫良嘉其議,據以入奏,廷旨報可。”這是一個較為系統的經營西康的計畫,其核心內容是改土歸流,西康建省,衛川圖藏御英。
西康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初,川邊地區發生“巴塘之亂”,巴塘土司與丁林寺喇嘛聚眾焚燒法國天主教堂,殺死兩名法國傳教士,並打死清政府駐藏幫辦大臣鳳全及其隨員百餘人。事發以後,四川總督錫良成都將軍綽哈布奏派四川提督馬維騏、建昌道趙爾豐會同“剿辦”。六月,馬、趙率軍擊敗巴塘、理塘土司軍隊,打死理塘土司和桑披寺喇嘛,並將巴塘正、副土司正法,平定巴塘理塘。隨後,馬維騏回川,趙爾豐留任爐邊善後督辦,處理巴塘、里塘改土歸流事宜,並繼續征戰鄉城等地。
西康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六月,錫良、綽哈布奏清“乘此改土歸流,照寧夏、青海之例,先置川滇邊務大臣,駐紮巴塘練兵,以為西藏聲援,整理地方為後盾。川、滇、邊、藏聲氣相通,聯為一致,一勞永逸,此西南之計也”。清政府任命趙爾豐為川滇邊務大臣。川滇邊務大臣的設立,揭開了川邊地區改土歸流的新篇章。
1911年,趙爾豐改署四川總督,以傅嵩炑代理邊務。傅體察邊情,於當年8月具奏清廷,建議川邊改設行省,擬名“西康省”。旋因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垮台,建省之議遂擱置下來。
川邊特別行政區時期(1911年-1928年)
預備建省
當年北洋政府在22個省之外設了熱河察哈爾綏遠、川邊等幾個特別區。民國17年(1928年)8月1日,西康及西藏代表向中央請願,要求改康藏為三省。8月29日,中央政治會議大致決定熱河、察哈爾、綏遠、青海、西康改省。9月17日,國民政府改熱河、察哈爾、綏遠、寧夏、青海、西康為省。民國18年(1929年)2月4日派吳醒漢為西康專使,處理川軍入康及組織省政府事宜。民國23年(1934年)12月25日,行政院決議派劉文輝為西康建省委員會委員長。民國25年(1936年)9月23日,西康建省委員會遷至康定。11月12日,西康建省委員會委員長劉文輝從雅安赴康定。民國26年(1937年)3月12日,西康建省委員會委員長劉文輝返回四川,4月7日到成都。民國27年(1938年)8月8日,戴傳賢在西康甘孜祭奠九世班禪。11月22日,行政院議決西康準予建省,12月13日通過西康省政府委員,以劉文輝任主席。
民國抗戰後的西康省民國抗戰後的西康省
康藏糾紛
西康曾與西藏地方發生邊界糾紛,史稱康藏糾紛。辛亥革命後,駐西藏清軍相繼譁變。達賴遣藏兵內,攻陷般多、乍丫、察木多等地。民國元年(1912年),袁世凱調四川都督尹昌衡任川邊鎮撫使兼西征軍總司令,率兵西征。雲南都督蔡鍔也派滇軍入西康聲援。川軍大破藏軍於理塘、巴塘之間,收復察木多、乍丫各地。民國7年(1918年),西藏軍隊克陷昌都城後,將部隊分並南北兩路進軍,北路方面軍很快占領金沙江西岸十三縣,並且渡江攻占瞻堆,包圍甘孜。在英國仲裁下,於8月19日簽定中藏昌都停戰條約。
1953年人民國時期的西康省1953年人民國時期的西康省
民國21年(1932年)2月27日,西康黨務特派員格桑澤仁巴安將當地駐軍繳械。3月5日,格桑澤仁在巴安組織西康建省委員會及省防軍。8月22日,西康事變解決,格桑澤仁離康赴成都。12月31日,內江會議令劉文輝部退往西康。民國22年(1933年)8月17日,劉文輝於雅安發出通電,宣布馳赴西康,致力國防。
紅軍入康
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劉伯承指揮,於民國24年(1935年)5月3日開始經雲南祿勸絞車渡、魯車渡、紅門渡渡過金沙江。6月5日,中國工農紅軍進占西康瀘定,6月6日進占西康康定。民國25年(1936年)3月30日,甘孜會議。在會議上,賀龍與朱德等迫使張國燾同意北上與中共中央會合的行動方針。
西康(西康省)
1914年6月,北京政府改川邊道為川邊特別行政區,置鎮守使,府州一律改縣。1917年秋,達賴再次大舉進攻川邊,川軍節節敗退,寧靜、察雅、德格、鄧柯、昌都、石渠、白玉等11縣先後失守。川邊鎮守使陳遐齡與藏方訂立《絨壩岔協定》13條,承認現狀。1925年春,北洋政府裁撤鎮守使,任命劉成勛為西康屯墾使,川邊政局未有改變。當年北洋政府在22個省之外設了熱河察哈爾綏遠川邊等幾個特別區,後來國民政府又將它們和寧夏、青海分別建為6個省,並且將川邊特別區改建為西康省
中華民國西康省時期(1928年-1950年)
1928年,國民政府任命劉文輝為川康邊防總指揮。同年3月10日,在康定設西康特區政務委員會,統轄西康的民政財政。韓霈、吳澤三、胡人紀、陳啟圖四人任委員,龍邦俊為主席委員。
中圖社西康省地圖中圖社西康省地圖
1930年6月18日,發生大金寺與白利寺的衝突。由於甘孜縣知事韓文琦處置不當,當地軍事長官不明實情,派兵剿辦大金寺。大金寺派人入藏求達賴幫助,演成戰爭。激戰數月,死傷盈野。1931年春,康軍大敗,藏軍攻陷甘孜、瞻化兩縣及爐霍的朱倭鄉,理化的穹壩、霞壩二村。國民政府電令雙方停戰,聽候中央解決,並派蒙藏委員會委員唐柯三前往調處。後又交由川康邊防總指揮劉文輝辦理。1932年5月,川康邊防軍與青海馬步芳部聯合反攻,驅藏軍至金沙江以西,收復1918年失陷的德格、白玉、鄧柯、石渠4縣,與藏軍互扼岡拖而守。同年9月,劉文輝、劉湘之間爆發戰爭,劉文輝命令駐旅長鄧驤與藏方訂立《岡拖條約》,規定雙方以金沙江為界,雙方停戰撤兵。1933年6月,達賴趁川軍內戰,劉文輝無暇西顧之際,再度進犯西康。同年12月17日,十三世達賴圓寂,侵康藏軍退歸原防。1934年2月,藏軍猛攻鄧柯縣城,與川康軍展開激戰。
為了解決西康問題,國民黨中央決議成立西康建省委員會,以加快西康建省事宜,並於12月任命劉文輝、諾那、劉家駒、張錚、冷融、段班級、向傳義等七人為委員 ,以劉文輝為委員長。1935年7月,西康建省委員會在雅安正式成立。1938年1月25日,國民政府行政院第347次會議決議,改組西康建省委員會,以劉文輝、段班級、向傳義、李萬華、任乃強葉秀峰、周學昌、王靖宇、韓孟鈞為委員,劉文輝為委員長,王靖宇為保全處處長,楊永浚為秘書長。同時,國民黨中央派劉文輝、周學昌、駱美輪、李吉辰、徐季梁、戚彬如、姚仲梁等七人為國民黨西康省黨部籌備委員會委員 ,劉、周、駱三人為常委。3月14日,所有建省黨部各委員在康定中山台舉行就職禮。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西康省(1950~1955)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西康省(1950~1955)
經國民政府同意,西康建省委員會與四川省政府協商,自1938年9月1日起,將四川省西部的雅安、蘆山等14縣,金湯、寧東設治局改隸西康。這樣,西康所轄有32縣和兩個設治局。
1939年1月1日成立西康省政府,省會設在康定,省府委員九人:劉文輝、段班級、李萬華、葉秀峰、韓孟鈞、王靖宇、楊永浚、黃述、格聰。其中劉文輝兼省主席,段班級兼民政廳長,李萬華兼財政廳長,葉秀峰兼建設廳長,韓孟鈞兼教育廳長,王靖宇兼保全處長。國共內戰中,國民政府節節敗退。1950年3月12日,西昌戰役開始,3月21日,中共解放軍包圍中華民國於大陸的最後據點西昌,胡宗南見敗局已定,匆忙登機離開。3月27日,解放軍進入西昌。4月初,西昌戰役結束,近3萬名國軍潰軍散向各地。
共和國西康省時期(1950年-195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於1950年4月26日成立西康省人民政府,省府駐駐康定,省主席廖志高,全省分設康定、雅安、西昌等3個專區。1950年12月康定專區改為西康省藏族自治區。1951年由雅安縣城區析置雅安市,為西康省人民政府駐地。1952年,涼山地區被劃出西昌專區,設涼山彝族自治區。

撤銷決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於撤銷熱河省、西康省並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第一項規定的決議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批准國務院關於撤銷熱河省西康省並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第一項規定的建議。茲決定:
一、撤銷熱河省,將熱河省所屬行政區域,按國務院建議分別劃歸河北省、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
二、撤銷西康省,將西康省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四川省。
三、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第一項的規定為:省、直轄市二十五人至五十五人,人口特多的省,必須超過五十五人的時候,須經國務院批准。

兩種地圖

1、地圖出版社(原亞光版)1953年8月修訂四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分省地圖》,西康省介紹“全省轄雅安市、三專區(雅安、西昌、昌都)和兩自治區(西康藏族、涼山彝族),各專區及自治區分轄59縣,省人民政府設雅安市。”即便是1955年3版1印地圖出版社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圖》(建國後第一次行政區劃圖)也是按照原定畫法。1955年西康省建制撤銷,金沙江以東併入四川省,西康省的金沙江以西為昌都地區,界線如舊。1957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集》(號稱地圖出版社自己的第一個版本)中即是此畫法。
這與民國時期的地圖是一致的。
2、中圖社《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沿革地圖集1949~1999)》有另一種地圖,裡面有五個行政督察區和一個昌都。不知其依據何來。可能是早期的地圖?所以籠統劃分幾個督察區和一個昌都。但標註1949年卻沒有依據。

行政區劃

地圖出版社(原亞光版)1953年8月修訂四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分省地圖》,西康省介紹“全省轄雅安市、三專區(雅安、西昌、昌都)和兩自治區(西康藏族、涼山彝族),各專區及自治區分轄59縣,省人民政府設雅安市。”
西康省於1949年12月9日解放,轄康定九龍、義敦、瀘定雅江道孚理化稻城、瞻化、巴安鹽井甘孜爐霍丹巴、定鄉、昌都得榮、武成、寧靜、察雅、貢縣、察隅、科麥、恩達、鄧柯、石渠白玉德格、同普、嘉黎、碩督、太昭雅安蘆山西昌鹽源天全寧南滎經漢源冕寧昭覺會理鹽邊越嶲、寶興、德昌泰寧等48縣及寧東、金湯、普格、瀘寧4設治局。
1950年西康省由西南軍政委員會領導。省人民政府駐康定,分設康定、雅安、西昌3專區。1950年12月康定專區改設西康省藏族自治區。
1951年由雅安縣析置雅安市,為西康省人民政府駐地。
1952年西康省由西南行政委員會領導。由西昌專區分設涼山彝族自治區。
1955年西康省建制撤銷,全部併入四川省。
康定專區(西康省藏族自治區)
1950年設康定專區,專署駐康定。轄康定、甘孜、爐霍、道孚、瞻化、理化、雅江、稻城、定鄉、得榮、義敦、巴安、丹巴、泰寧、九龍、瀘定、白玉、德格、鄧柯、石渠等20縣。
1950年12月25日設立西康省藏族自治區,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康定縣。
1951年撤銷金湯設治局,併入康定縣;巴安縣恢復原名為巴塘縣;理化縣恢復原名為理塘縣;定鄉縣恢復原名為鄉城縣;瞻化縣改名為新龍縣;泰寧縣改名為乾寧縣。
1955年西康省藏族自治區改設西康省藏族自治州。西康省撤銷後,併入四川省。
西昌專區
1950年設西昌專區,專署駐西昌縣。轄西昌、昭覺、寧南(駐披沙)、德昌、會理、鹽邊、鹽源(駐鹽井鄉)、冕寧(原寧東設治局併入)、鹽嶲等9縣及普格、瀘寧2設治局。
1951年由會理縣西部及德昌縣南部合併設定米易縣,駐米易。
1952年由會理縣東部析置會東縣,駐鰺魚壩;由原瀘寧設治局及鹽源縣屬金礦彝族、漢族居住地區設金礦縣,駐瀘寧(原地名叫二四營);由鹽源縣木里藏族聚居地區設縣級的木里藏族自治區,自治區人民政府駐木里。普格設治局改設普格縣;寧東設治局及西昌、冕寧2縣各一部合併設喜德縣,駐甘相營;由越嶲、昭覺2縣析置普雄縣,駐普雄;大涼山的中心區,東至西、南至北各三百華里地區設美姑縣;金沙江以北燈廠、天地壩一帶設金陽縣。將普格、喜德、普雄、美姑、金陽、布拖6縣和昭覺縣劃歸涼山彝族自治區。西昌專區轄西昌、寧南、德昌、會理、會東、鹽邊、冕寧、越嶲、米易、金礦、鹽源等11縣及木里藏族自治區。
1953年4月1日木里藏族自治區改設木里藏族自治縣。西昌專區轄11縣、1自治縣。
1954年金礦縣遷駐木里莊。
1955年西康省撤銷後,西昌專區劃歸四川省。
涼山彝族自治區
1952年10月1日設立涼山彝族自治區,自治區人民政府駐昭覺縣。將原屬西昌專區的昭覺、普雄(由越嶲、昭覺2縣析置,駐普雄)、普格(原普格設治局改設)、喜德(原寧東設治局及西昌、冕寧2縣各一部合併設定,駐甘相營)、布拖(由昭覺縣南部析置,駐布拖)、美姑(以大涼山為中心,東至西、南至北各約三百華里地區設定,駐美姑)、金陽(由金沙江以北燈廠、天地壩一帶設定,駐天地壩)等7縣劃歸涼山彝族自治區。
1955年涼山彝族自治區改設涼山彝族自治州。西康省撤銷後,劃歸四川省。
雅安專區
1950年設雅安專區,專署駐雅安縣。轄雅安、滎經、漢源、天全、寶興、蘆山(駐蘆陽鎮)等6縣。
1951年由雅安縣城區析置雅安市,由西康省直轄。雅安專署駐雅安市。由漢源縣之美羅區與越嶲縣之安順區合併設石棉縣,駐農場。雅安專區轄7縣。
1952年漢源縣遷駐富林鎮。
1954年原屬溫江專區的名山縣劃入雅安專區。轄8縣。
1955年西康省撤銷後,雅安專區劃歸四川省。
阿壩藏族自治區
1953年1月1日撤銷茂縣專區,改設四川省藏族自治區。原懋功縣改稱小金縣(駐美興鎮);原靖化縣改稱大金縣;由松潘縣部分地區設定南坪縣(駐南坪);理縣駐地遷雜谷腦。原阿壩地區改設阿壩縣(駐中阿壩);原黑水地區改設蘆花縣(駐蘆花);原若爾蓋地區改設若爾蓋縣(駐納摩寺);大金縣的綽斯甲地區建立縣級行政委員會(駐舟山)。將卓克基、松崗、黨壩、梭磨四土司分別建立相當於區的政權機構,並在四土的中心地區馬爾康暫設相當於縣級的行政機構--四川省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事處。四川省藏族自治區轄10縣、1縣級行政委員會、1縣級辦事處。
1954年蘆花縣改名黑水縣,若爾蓋縣由納摩寺遷駐達扎寺。
1955年四川省藏族自治區改設阿壩藏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員會駐刷經寺。

區劃沿革

宣統三年(1911年),清廷擬分設西康省,升打箭爐為康定府(轄理化廳、安良廳、河口縣、稻城縣),升巴安廳為巴安府(轄三壩廳、定鄉縣、鹽井縣),新設登科府(下轄德化州、白玉州、石渠縣、同普縣)、昌都府(轄恩達廳、乍丫縣),另有得榮、江卡、貢覺、桑昂、雜瑜、三嚴、甘孜、章谷、道塢、瞻對、瀘定橋等11委員以及碩搬多理事。
西康省西康省
民國元年(1912年),川邊區域內的行政區劃有康定府、安良廳、化林縣、瀘定縣、雅江縣、道孚縣、太寧分縣、理化府、懷柔縣、定鄉縣、稻城縣、貢噶分縣、巴安府、義敦縣、得榮縣、武成縣、鹽井縣、寧靜縣、昌都縣、察雅縣、貢縣、察隅縣、科麥縣、恩達廳、鄧科府、甘孜州、鑪霍縣、石渠縣、德化州、白玉縣、同普縣,甘31個行政區域。10月初,在察木多以西設立嘉黎府、恩達縣、碩督縣、太昭縣、丹巴縣。
民國2年(1913年),遵照1月8日公布的三個《劃一令》,各府廳州一律改稱為縣。3月,新置道孚、瞻化、鑪霍、昌都、德榮、武成、寧靜、察雅、貢縣、恩達、察隅、科麥、丹巴、嘉黎、碩督、太昭等16縣。
道制
民國二年(1913年)3月5日,川邊鎮撫使向內務部電陳設立邊東、邊西2道。內務部於3月13日電覆照準:邊東道轄康定、安良、瀘定、雅江、道孚、理化、懷柔、稻城、貢噶、巴安、義敦、鹽井、甘孜、鑪霍、丹巴、定鄉16縣,觀察使駐康定縣;邊西道轄昌都、德榮、武城、寧靜、察雅、貢縣、察隅、科麥、恩達、鄧柯、石渠、白玉、德格、同普、嘉黎、碩督、太昭17縣,觀察使駐康定縣。民國3年(1914年)4月裁撤2道。
西康(西康省)
民國5年(1916年)1月23日在原邊東、邊西2道境設定川邊道,道尹為繁要缺,一等。駐康定縣,轄康定、安良、瀘定、雅江、道孚、理化、懷柔、稻城、貢噶、巴安、義敦、鹽井、甘孜、鑪霍、丹巴、定鄉、昌都、德榮、武城、寧靜、察雅、貢縣、察隅、科麥、恩達、鄧柯、石渠、白玉、德格、同普、嘉黎、碩督、太昭33縣。民國十四年(1925年)廢,設康東道(駐甘孜)、康北道(駐理化)。
縣、局、督察區
西康省建省以前,名義上轄有32縣,因康西一帶由西藏占據,實際僅控有11縣。有關官員、學者提出擴充轄境的建議。最終,國民政府參照熱河諸省建省時,分別劃入鄰省若干縣的先例,於民國27年(1938年)7月決定將四川的雅安、蘆山、天全、榮經、漢源、寶興、越嶲、冕寧、西昌、會理、昭覺、鹽邊、鹽源、寧南14縣及金湯、寧東2設治局劃入西康省。民國28年(1939年)正式建省時,轄46縣,2設治局,1(墾殖)實驗區。期間新置德昌、乾寧2縣及普格、瀘寧2設治局。
民國38年(1949年)時,西康省劃分為5行政督察區,下轄48縣、4設治局。
1950年以前西康省的共轄有48縣、4設治局,5行政督察區。
1988年7月,行政院公布《中華民國各省(市)縣(市)行政區域代碼》,為各省縣市編定代碼,該法規於2005年10月停用。
省會
省會初為康定縣,實際上駐雅安縣(今四川省雅安市)。民國20年(1931年)4月改駐巴安縣(今四川巴塘縣政府駐地夏邛鎮)。民國24年(1935年)7月遷雅安縣。民國25年(1936年)11月遷康定縣。

地理

全境可分東西中三部份:
  • 西部為現青藏高原(昔日稱青康藏高原)的一部分,整體地勢高聳,人煙稀少,地勢皆在3000米以上。西北部多在4500米以上,但地表起伏較小,屬高原地形,為藏北高原之一部分。
  • 中部為縱谷地形區,高大山脈皆呈南北走向,平行排列,兩山間之谷地則有大河奔流,有多條大河貫穿而過,包括怒江金沙江瀾滄江等。
  • 東部為四川盆地邊緣地區,地勢較低平,是全省的精華區。

管轄範圍

所轄管轄主要為現在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雅安市西藏東部昌都地區林芝地區等地。民國36年(1947年)全省面積估計為為45萬1521平方公里,實際控制區域,東至雅安金雞關與四川分界,西至德格、巴安以金沙江與西藏相接,北至石渠一帶與青海相連,南至會理、鹽邊與雲南相鄰。金沙江以西,至泡河老-鹿馬嶺-屈羅穆達一線,為西藏占據。西鄰西藏地方,北鄰青海省,東鄰四川省,東南鄰雲南省,西南與印度接壤。

人口

國民政府主計處統計局公布的民國36年(1947年)人口普查結果,西康省人口為165萬1132人。
隨中華民國政府來台人數,據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於民國79年(1990年)普查外省籍人口按本省籍分的資料,原西康省籍在台人數為1497人,占外省籍269萬4917人口當中的0.005%。

歷任首長

清朝
督辦川滇邊務大臣
趙爾豐(1906年-1911年4月)1908年起任駐藏大臣署督辦川滇邊務大臣,但未能赴藏任職。1911年擢升四川總督。
傅華封(護理)(1911年4月-1929)
王人文(1911年4月-1939)
中華民國(1912-1928)
川邊經略使,1913年6月設,掌行政,與各省都督職銜同。
尹昌衡(1913年6月-1913年11月)尹昌衡1913年底被袁世凱召至北京,1915年10月16日被處徒刑九年。
川邊鎮守使,1914年1月13日,裁撤川邊經略使兼都督事,降格為川邊鎮守使,掌軍政、民政。6月28日劃川邊特別區域。
張毅(1914年1月-1915年4月)
劉銳恆(署)(1915年4月30日-1917年9月)
熊克武(1917年9月30日-1918年2月2日)
陳遐齡(護)(1917年10月16日-1918年2月2日)
陳遐齡(1918年2月2日-1924年5月28日),被劉成勛迫去。
川邊督辦
劉成勛(1924年12月24日-1925年2月7日),川軍第三軍長,由段祺瑞任命。 川邊道尹1916年1月24日由四川巡按使請設,掌民政,歸川邊鎮守使指揮。鎮守使職權準按《都統府官制》實行。
西康屯墾使,1925年2月四川發生事變後,1925年2月7日川邊鎮守使撤銷,改設西康屯墾使,掌軍政、民政。段祺瑞改“川邊道”為“西康特別行政區域”,任命楊森為四川督辦,賴心輝為四川省長,劉湘為川康邊務督辦,節制該省區軍隊,劉成勛為西康屯墾使,兼管民政,劉文輝幫辦四川軍務。
劉成勛(1925年2月7日-1928年)
中華民國(1928-1949)
西康建省委員會委員長
劉文輝(1934年12月25日-1939年1月1日)
西康省政府主席
劉文輝(1939年1月1日-1949年12月9日通電起義)
賀國光(1949年12月25日-1950年3月)接任後於西昌成立省政府,直至1950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占西昌。
中華人民共和國
黨職中共西康區委書記
廖志高(1950年1月-1953年1月)
中共西康省委書記
廖志高(1953年1月-1955年9月)
政府官員
1950年4月26日,西康省人民政府成立,省會雅安。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改變政府形式,次年西康省依憲法規定成立人民委員會。1955年9月底,西康省撤銷。
西康省人民政府主席
廖志高(1950年4月26日-1955年1月)
西康省人民委員會省長
廖志高(1955年1月-1955年9月)

大事年表

1928年8月1日,西康及西藏代表向中央請願,要求改康藏為行省。8月29日,中央政治會議大致決定熱河、察哈爾綏遠、青海、西康改省。9月17日,國民政府改熱河察哈爾綏遠、寧夏、青海、西康為省。
1929年2月4日派吳醒漢為西康專使,處理川軍入康及組織省政府事宜。
1932年2月27日,西康黨務特派員格桑澤仁在巴安將當地駐軍繳械。3月5日,格桑澤仁在巴安組織西康建省委員會及省防軍。8月22日,西康事變解決,格桑澤仁離康赴成都。12月31日,內江會議令劉文輝部退往西康。
1933年8月17日,劉文輝於雅安發出通電,宣布馳赴西康,致力國防。
1934年12月25日,行政院決議派劉文輝為西康建省委員會委員長。
1935年5月3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由劉伯承指揮,開始經雲南祿勸絞車渡、魯車渡、紅門渡渡過金沙江。6月5日,中國工農紅軍進占西康瀘定,6月6日進占西康康定。
1936年3月30日,中國工農紅軍朱德、徐向前部經丹巴進入西康,4月6日進占西康瞻化,捕西康宣慰使諾那呼圖克圖。4月28日,中國工農紅軍賀龍、蕭克部全部北渡金沙江,後經中甸,尋入西康。5月12日,西康宣慰使諾那呼圖克圖在中國工農紅軍朱德、張國燾、徐向前駐地西康甘孜逝世。5月17日,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二軍攻占理化,南迎自西康福城、德榮、定鄉向北前進的紅二方面軍賀龍、蕭克所部。5月22日,賀龍、蕭克進占西康巴安,6月經過白玉、瞻化同張國燾、朱德、徐向前部會合,召開甘孜會議。9月23日,西康建省委員會遷至康定。11月12日, 西康建省委員會委員長劉文輝從雅安赴康定。
1937年3月12日,西康建省委員會委員長劉文輝返回四川,4月7日到成都。
1938年8月8日,戴傳賢在西康甘孜祭奠九世班禪。11月22日,行政院議決西康準予建省,12月13日通過西康省政府委員,以劉文輝任主席。
1939年1月1日,西康省政府正式成立,省會設在康定,主席劉文輝。
1943年5月25日,西康省民政廳長冷融因禁菸問題在溫江被刺。
1946年4月15日,西康天全滎經人民武裝反抗鏟煙,與軍隊發生激戰,雙方傷亡慘重,保全司令張祿實被殺。12月3日,西康發生天全民變,軍民衝突。12月14日,有西康代表請願,要求撤換省政府主席劉文輝。12月16日,天全民變事態擴大,當地人民組織西康政治革新運動委員會。12月31日,西康程志武等人使用武力反劉文輝,攻破天全。
1947年1月4日,反劉文輝的武裝集團進逼雅安。1月7日,西康劉文輝部收復蘆山。1月24日,西康寶興、滎經一帶繼續發生軍民激戰。1月31日,張群自南京飛抵成都,處理四川政務及西康暴動事宜。3月1日,西康劉文輝軍與程志武於雅安附近激戰。4月1日,西康劉文輝部武裝運鴉片過天全,被地方武裝截擊。4月10日,西康參議會要求劉文輝實踐自己的諾言,查鏟煙苗,停收煙捐。4月11日,西康民變領袖朱世正等人投誠。5月1日,西康天蘆民變領袖朱世正、李元亨投誠。
1948年12月10日,除新疆省、青海省、西康省、台灣省、西藏地方外,全國宣布戒嚴。
1949年1月8日,西康省政府主席劉文輝到南京。2月14日, 張群赴成都會見西康省政府主席劉文輝,劉部軍隊進抵成都附近。10月2日,藏軍進集西康邊境。10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自青海玉樹進入西康德格。12月9日,劉文輝同鄧錫侯、潘文華在彭縣發布投誠中共通電。12月25日,劉文輝被國民政府方面撤銷西康省政府主席一職,由賀國光繼任。
1950年3月中旬,西昌戰役爆發。4月初,戰役結束。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議,撤銷西康省。原西康省所屬區域劃歸四川省。
一個消失的省份——西康省
西康省是民國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早期的一個省,轄地主要為為現代的川西及西藏東部,多數地區是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當年北洋政府在22個省之外設了熱河、察哈爾、綏遠、川邊等幾個特別區,後來國民政府又將它們和寧夏、青海建為6個省,並且將川邊特別區改建為西康省。1939年1月1日成立,省會設在康定,劉文輝為省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0年4月26日成立西康省人民政府,省府駐地雅安市,省主席廖志高。1955年7月3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關於撤銷西康省建制的決議,其政務由四川省人民委員會接管。
西康(西康省)
西康建省,明末清初就有倡議。1935年(民國24年)7月22日,西康建省委員會在雅安成立,劉文輝任建省委員會委員長,次年遷往康定。在劉文輝的努力下,西康省政府於1939年(民國28年)1月1日正式成立,劉文輝任主席,省會設在康定。1949年12月9日,西康省主席,第24軍軍長劉文輝與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鄧錫侯、潘文華在四川彭縣通電起義,宣布西康省和平解放。1950年4月26日,在雅安軍事管制委員會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西康省人民政府,廖志高任省主席,省會設在雅安。1954年西康省人民政府改為西康省人民委員會,廖志高當選為省長。1955年9月西康省正式撤銷,金沙江以東劃歸四川省,金沙江以西劃歸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從民國到新中國,西康省的建制共存在了16年9個月,因此,西康省的各類實物資料正成為人們回憶這段歷史的見證。
西康建省始末及昌都地區地位:
清朝在1908-1911年間,取消川邊的全部土司,改設府、廳、州、縣,並乘機進軍藏境,把昌都地區、拉里和布工地區,以及波密地區,一併改設流官,擬設4道、十餘府、州,作為一省,並已在巴塘修好巡撫衙門。由傅高炑負責川邊,其著有《西康建省記》。
民國元年(1911年)駐防西藏漢軍發生混亂,紛紛離隊回家,達賴十三唆使藏人驅逐漢官,一時占領已設治的太昭(工布江達)、嘉黎(拉里糧台)、碩督(碩般多)、科麥(桑昂曲宗)、察雅5縣和未設治的波密區,留在川邊的舊邊軍守住瓦合山脈,保留了瀾滄江流域以東地區。1917年西藏地方政府又大舉進攻,於1918年攻下昌都,後進軍察雅、貢覺、寧靜、武成、同普、德格、白玉、鄧科、石渠等縣,在“停戰協定”中將上述各地劃歸臧軍占領。1931年初,西藏地方軍又大舉進攻,一時占領甘孜、瞻化兩縣和爐霍縣一部分,後遭川康軍反擊,敗退回金沙江,簽定和約,以金沙江為兩方駐軍界線,川邊收回德格、白玉、鄧科江東地區和石渠、甘孜、瞻化。但是巴安(巴塘)江西和鹽井縣由藏軍占領。
解放後,昌都地區名義上屬西康省,實際上西康政文不能傳達,為西藏地方所制,本人查過不少文獻,在1954年前,昌都地區一直列在西康省名下,如:昌都地區全稱為“西康省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簡冊(1954)》及《世界知識(1953)》都沒有將昌都地區單列,而1955年的《國務院關於幫助西藏地方進行建設事項的決定》將西藏地方定義為“西藏地方政府、班禪堪布會議廳委員會、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
1951年12月成立的西藏軍區包括昌都地區的昌都警備區、丁青警備區,說明從1951年開始昌都地區就附屬於西藏地方,因此本人的西康省沿革中不包括昌都地區。
西康建省,明末清初就有倡議,但未實行。 清康熙39年(1700年),和碩特部駐康定的營官殺死明正土司,清廷派四川提督進剿,攻占康定,並降雅礱江以東的土司,將雅礱江以東納入四川勢力範圍,稱為“爐邊”地區。康熙58年(1719年)以後,清朝在進軍西藏驅逐準噶爾部和平定羅布藏丹津叛亂的過程中,相繼招降了康區各土司,整個康區基本納入四川的範圍。但由於行政區劃尚未明確,達賴和雲南都提出對理塘等地的要求。雍正三年(1725年),川陝總督岳鐘琪提出“將距打箭爐甚遠,難以遙制”的昌都、洛隆、桑昂曲(察隅)等地賞給達賴喇嘛管理;將中甸、德欽等地劃歸雲南管轄,將巴、理塘等仍歸四川轄屬的建議,清廷批准了這一意見,次年川、滇、藏三方派員在四川提督周瑛的主持下據此會勘了地界,在寧靜山山頭豎立了界碑。這樣,元明時的康區便被劃分成了三部分。屬川的稱為“爐邊”地區,屬藏的部分統稱為“喀木”(“康”的異譯);雲南部分稱為“建塘”。
清末,由於西方勢力加緊對西藏的侵略步伐,加之土司制度的弊端越來越突出,清廷在趙爾豐改土歸流的同時設立川滇邊務大臣,以加強對康區的治理,建衙門於巴塘。原擬將雲南藏區一併納入,後由於形勢的發展未實現。在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的銳意經營下,“川邊”轄境又恢復到了元明時的康區範圍(雲南除外),甚至收復了原來一直屬於幾不管的地區,如三岩、波密等地,東邊直到今工布江達(太昭)。宣統三年(1911年),清朝決定以邊務大臣所轄地建立“西康省”,“康”即指原地名,“西”指在國家版圖之西。西康省的轄境“東起打箭爐,西至丹達山頂止,計3000餘里;南抵維西、中甸;北至甘肅西寧,計4000餘里”。不久,大清朝退出歷史舞台。
民國元年(1912),民國政府設立了川邊經略使,積極籌劃西康建省,當時西藏局勢動盪,1914至1918年,達賴十三世受英國人慫恿派軍攻入康區西部,占領了康區甘孜、新龍以西的地區,當時由於辛亥革命,民國政府無暇顧及,後經英國人台克曼“調停”,將康區的鄧科、德格、昌都、類烏齊等13縣劃歸西藏暫管。西康建省一事遂告停頓。1914年劃康定以西(包括金沙江以西的今昌都市)為川邊特別區,受四川節制。1927年夏,劉文輝入主西康,並成立西康特區臨時政務委員會 。1928年9月,國民黨中央全會決議,將西康特別區正式建為行省。但當時劉文輝無意於此,僅在其24軍軍部邊務處之下設了一個西康政務委員會,敷衍其事。1935年川邊特別區改為西康行政督察區,四川劃為18個行政督察區及西康行政督察區。這樣,四川省共轄成都、重慶2市、19行政督察區、166縣、3局。1935年7月22日,西康建省委員會在雅安成立,劉文輝任建省委員會委員長。次年遷至康定。當時僅轄康定地區(隸屬)20個縣以及已被西藏地方政府占據的13個縣。1938年3月14日 ,國民政府改組西康建省委員會,並於9月1日將原屬四川的寧(今西昌市)、雅(今雅安市,除名山縣外)兩屬14縣2設治局正式劃歸西康建省委員會管轄。隨即撤銷西康建省委員會,改組省政府,將原西康行政督察區和四川省所屬第十七、十八行政督察區合併,建置西康省,實行川、康分治,1939年元旦(民國二十八年),西康省政府正式成立,省會設在康定,劉文輝為省主席。康定成為康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949年12月9日,國民政府西康省主席、第24軍軍長劉文輝、西南長官公署副長官鄧錫侯、潘文華在彭縣通電起義,宣布西康省和平解放。在劉、鄧、潘宣布起義的第三天——十二月十二日,李昆崗(西安行署幹部訓練團訓導處副處長)由西昌飛成都,向胡宗南報告解決第24軍副軍長、36 師師長伍培英部的經過及恢復西康省政府組織人事的意見,胡同意由賀國光兼任西康省主席,在西昌恢復西康省政府組織(李昆崗本人不願再留在川康,堅辭“西昌辦事處”主任之職,匆匆忙忙向台灣飛跑了)。
1950年1 月1 日,國民黨軍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在西昌重新掛牌,胡宗南被任命為代長官,西昌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賀國光被任命為西康省代主席。
為及早向西康進軍,中共西康區委員會於1950年1月中旬經中共中央的批准,在成都正在宣告建立,由廖志高任書記,劉忠、秦力生任 副書記,具體著手實施進軍西康、建設西康的戰略部署。
1950年2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2軍進駐雅安,隨即成立雅安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廖志高,副主任劉忠、白認。雅安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後,開始正式接管西康省的軍、政、民、財工作,在接管舊政權,開展征糧剿匪、生產自救等工作的同時,開始籌建新政權機構。。2月7日,解放軍西康軍區在雅安成立,劉忠任司令員,廖志高任政治委員,方升普任副司令、魯瑞林任副政委。
1950年3月26日晚,西南小城西昌,一架運輸機向海南島飛去。機上載著國民黨政府最後一位逃離中國大陸的大員——西南軍政長官公署代長官胡宗南上將,以及他的同僚與部屬賀國光(西康省政府主席)、趙龍文(胡的秘書長)等10人。3月27日,西昌解放。民國政府經運了11年的西康省就這樣結束了。
1950年4月26日,西康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隸屬於西南軍政委員會,1954年6月西南行政區撤銷後,直屬中央人民政府。西康省人民政府主席廖志高,副主席張為炯、魯瑞林、格達(藏,甘孜縣白利寺活佛,1950-8-24日在西藏噶廈遇難犧牲)、夏克刀登(藏)、果基木古(彝)、劉聚奎(1952年9月~1954年1月)、白認(1953年8月~1955年1月)、康乃爾(1954年7月~1955年1月)。西康省人民政府下轄雅安市人民政府,雅安、西昌兩個專員公署,康定、涼山兩個自治區(州)人民政府。
經過基層普選,1954年8月西康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第一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西康省人民政府的工作報告,選舉西康省出席全國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1955年1月15日~19日,西康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第二次會議。會議根據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規定,將西康省人民政府改為西康省人民委員會,選舉了由29名委員組成的西康省人民委員會,選舉廖志高為省長,白認、桑吉悅布(藏族)、康乃爾、張為炯、果基木古(彝族)、夏克刀登(藏族)為副省長。會議選舉劉長健為西康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選舉並經全國人大常委批准趙朴為西康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日,根據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關於撤銷西康省建制的決議,金沙江以東各縣劃歸四川省,金沙江以西各縣劃歸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西康省人民委員會於1955年9月底撤銷,其政務由四川省人民委員會接管。
至此,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西康省在經歷5年零5個月後劃上了句號
1939年的康定,只是中國內陸一個偏遠的小城,但它卻是一代梟雄劉文輝全力施展其政治野心的最大舞台與根據地。在他的苦心經營下,原本滿目瘡痍的西部小城,急速從政治邊緣走向政治中心,西康社會也從邊地踏上了邁向經濟中心的進程。但在這個更新過程中,卻有著揮之不去的尷尬和無奈。
1939年,抗日戰爭爆發已兩年。元月一日,陪都重慶顯得異常熱鬧:夫子池公共體育場舉行抗戰建國宣傳大會;中央公園舉行露天音樂會,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主任郭沫若到會演講,中國製片廠合唱團在音樂會上合唱著抗戰歌曲。
但是對於康定,這一天值得被濃墨重彩載入史冊:國民黨政府一個新的省份--西康省成立了,康定就是它的省會。
一個浮出水面的新省
1933年秋,劉文輝與劉湘的叔侄大戰如火如荼,劉文輝腹背受敵,很快敗下陣來,一路退守雅安。在雅安,他用八個字形容自己當時的情景:“處境最艱,朝不保夕”。但當地一位精通星相術的神父卻送給他一句充滿玄機的話語:“生命始於四十。”
40歲的確是一個轉機,這一年劉文輝當上了西康建省委員會主任。1939年1月1日,在四川邊遠貧瘠的康定,44歲的劉文輝如願以償,被國民黨政府正式任命為西康省主席。
1939年元月的康定,劉文輝為了表示自己對蔣介石的忠心,彌補內戰時留下的隔閡,大街面上貼滿了當時流行的標語和蔣介石的畫像,他還特意把康定最寬的一條街道命名為“中正街”。為了突出建省的喜氣,街上四處張燈結彩,彩旗飛舞。
元月的西康省成立大會是在康定城外一個平壩上舉行的,規模很大,場面隆重。戎裝的軍人,戴禮帽的官員,百姓和喇嘛,幾乎全城出動。主席台上,大會主席劉文輝端坐正中,左右為與會的高官、大員和各縣縣長。
當劉文輝作演講時,瘦高而兩頰鬆弛的他,一改從前的沮喪與低調,在台上豪情壯志地闡釋了自己為這個新省確定的目標:“化邊地為腹地”,趕上內地各省市的水平,更好地擔當起抗日大後方的重任。
化邊地為腹地
1939年的康定,因為一個新省份的出現,政治上出現了少有的振興氣象。軍人出身的劉文輝帶頭每日堅持開會辦公、苦坐辦公椅,而他為政治機構運轉立下的許多規章,也的確收到了成效。1939年的西康省府,各廳處長每天除分別辦公外,必於12:00-13:00由主席劉文輝領導聯席辦公,將重要事件當場提出即時解決,不勞收發傳達的傳遞,效率提高不少。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出身的他,深知教育的重要。在1939年對國立康定師範專科學校學生的一次演講中,他用少有的溫情語調對學生們說:“你們這些學生,很有希望,很有前途,我們國家很需要你們,你們是我們國家的後起之秀。
當年,遍布康定與西康的一大景觀是:簡陋的縣政府與豪華的學堂。這恰好證明了劉文輝的那句話:官府建設不得好於當地的學堂,否則官員就地免職。1939年,就連劉文輝的西康省省政府也樸素得近乎簡陋了:大門洞開,未設一扇門戶,門前磚石柱子斑駁,書寫著“西康省政府”的牌樓背後,不得不用幾根巨大的木樑在兩邊支撐著,以免這座年久失修的建築轟然倒下。而劉本人對教育是如此重視,以至於同年,巴安縣縣長趙國泰為表自己對省主席的忠心不二,親自到當地國小代課教書,當起了國語老師。
1939年,康定全城僅有一座裝機容量為50千瓦的小水電站。在俄國人顧彼得的記述中,康定當時許多民房和店鋪雖然配備有足夠的電燈泡,但燈泡的象徵意義遠遠勝過它的實用價值。電站發電機常常損壞,由於功率太小而負荷太大,電燈在夜裡開始很亮,但慢慢地會變得昏暗下去,在漫漫長夜中繼續變成黯淡的隱隱約約的一絲紅光。當店鋪、飯館、戲院都關了門,人們開始回去睡覺時,電燈又會猛地亮了起來,由此燒掉不少燈泡。
康定古城二水夾流,滔滔的河水成為劉文輝眼中發展康定的最佳自然資源,1939年10月25日,西康省著名的《康導月刊》刊登了一條新聞:省政府要在康定城外的升航村建立一座新的500千瓦的水力發電廠。其發電機是從美國運來的,由於太平洋戰爭爆發,花了兩年的時間,才把發電機運進了康定。
然而,正是在包括修建水電站等一系列革新舉動中,劉文輝卻面對一個巨大的矛盾:金錢。升航水電站前後共花了一億元,劉文輝幾乎動用了當時康定所有的銀行資金,最後還自掏腰包拿出了一筆錢。不僅建水電站,百廢待興的西康省到處需要用錢。
康藏茶葉公司誕生,姜氏家族退場
解決的辦法,劉文輝想到了:整治“邊茶貿易”。
20世紀30年代,康定早已成為聞名於世的藏漢貿易的中心,是與上海、武漢齊名的三大商埠之一。據相關資料記載,1939年的康定向內地運出羊毛40萬斤、麝香1200斤、獸皮4萬餘張,蟲草、貝母等名貴中藥材累計15萬斤左右;而內地輸入茶33萬包,布10萬匹,麵粉、青油兩項累計近80萬斤。一個彈丸小城,因為漢藏貿易竟成了商家必爭之地。
因此,上任不久,他便匆匆忙忙成立了西康最大的“康藏茶葉股份有限公司”,並要求所有茶商一律統一到康藏茶葉公司旗下,不允許私自賣茶入藏。
劉文輝的這一決定,對於西康的大茶商來說,是一個由盛轉衰的分水嶺。比如四川雅安滎經縣姜氏家族。這個茶葉大戶,從清嘉慶年間在北京立案“請引”設店辦茶廠算起,經商之路幾乎是風和日麗。
直至1939年以前,雅安邊茶每年都在600萬斤以上,最高年產竟達830萬斤,這其中姜氏茶業占據了很大一部分。
但“康藏茶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公司的告示中,以後邊茶貿易的操作已講得明明白白:統制購銷,茶商入股,把原來五斗米一擔的茶價壓低至二斗米。同時,因收購價低,茶農紛紛砍伐茶樹改種其他作物,且軍閥強迫農民種鴉片,割煙季節又正是採茶時季,茶農乾脆割煙而疏忽採茶,茶葉生意似乎再也不好做了。
於是“公興茶店”分店的商鋪內,姜氏兄弟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不加入“康藏茶葉公司”,把錢投資到了一個做綢緞生意的遠房親戚處。不久因姜家停止運茶進藏,西藏的高僧喝不到姜家名茶“仁真杜吉”,為此還專門派人來到滎經取茶。由於從雅安經康定再進入西藏的道路被劉文輝把持,被逼無奈的寺廟中人選擇了一條前所未聞的道路將“仁真杜吉”運入西藏:背夫將茶從滎經背到雅安,坐竹筏到樂山,乘輪船到武漢後,再通過火車轉運到廣州,然後經遠洋輪船到印度,最後從印度進入西藏。這次運輸雖然成功了,但由於運輸成本實在太高,西藏的寺廟在運過這一次以後就再也沒來找過姜家了。
1939年的年末,曾經邊茶年產值達數十萬兩白銀,堪稱當時商界巨子的姜家退出茶葉貿易。伴隨著“仁真杜吉”品牌的消失,伴隨著西康新省的發展,民間大茶商以康定作為茶馬古道中轉站,趕腳運茶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消亡了。
飲鴆止渴的鴉片貿易
茶葉是可以擺在明面上的交易,而鴉片,則是暗地開放的“惡之花”。的確, 20世紀30年代的康定及至西康,無疑是鴉片毒品鼎盛的黃金年代。
1939年,學成回國的黃萬里,以四川水利局道灘委員會工程師、測量隊長的身份,正在實地踏勘長江上游和四川境內所有主要支流。在日後的報告裡他這樣寫道:“揚子江在敘府(宜賓)以上,稱為金沙江,綿延數千里,上游直通西康青海,一路山巒起伏,步履艱難,其山勢每直逼江邊,道路崎嶇,莫此為甚。”
同是這一年的五六月間,黃萬里的父親黃炎培也在四川。他受國民黨政府外派視察西康省寧屬地區,目睹地方政府與地方軍閥只顧搜刮民財以飽私囊,民不堪命,水患匪患頻起,到處種植鴉片,大鴉泛濫,曾痛心疾首地賦詩《西昌》云:“我行郊甸,我過村店。東有載,載鴉片;西有儲,儲鴉片。父老唏噓而問我曰:殺人哉鴉片!青年痛哭而告我曰:亡我哉鴉片!但願他年吾輩來都不見,勿忘敵騎已過湖湘線。”
1939年,在康定,面對全國的禁絕鴉片令,劉文輝經常召開“禁政”大會,大會主要有兩大議題:一是查禁“私土”,二是推銷“公土”。目的都是維護軍閥政權對鴉片的壟斷經營,使鴉片貿易這個利潤最大的產業,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最大限度地從鴉片中攫取財富。
據有關資料統計,在川康廣袤的土地上,鴉片種植廣泛,川康地區年產鴉片六七萬噸,大半產於劉文輝的防地。據笑蜀在《劉文彩真相》一書中披露:鴉片的利潤是如此之高。以至於1939年的康定城內,劉文輝部下的職員要搞煙,只要對禁菸處招呼一聲:“我這個月的工資要買煙。”一個月後,他就能獲利一倍,兩個月又翻了一番。這樣,一個普通的職員哪怕一年做幾趟,也能獲利許多倍。
四川大學教授、中國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任乃強老先生晚年回憶道:西康時期劉文輝有兩大支柱產業,鴉片就是其中之一。
惡之花四處綻放,這是當時一個新省誕生時無法逃避的尷尬。晚年的劉文輝也曾說:“1933年退守荒僻的西康,成了一個破落戶,財政陷入極度困難,加之蔣介石又唆使劉湘在政治上給我製造了許多亂子,弄得我焦頭爛額,無法應付。在無可如何之中,竟至從鴉片中去增加收入。這種飲鴆止渴的辦法,曾經引起國內輿論的非議。”
影像與歌聲中的康定
1939年,在康定,有人早已將“溜溜調”列為“康定十景”之一,名曰“子耳樵歌”。而此時,“跑馬溜溜”山歌的重要傳播人之一戴愛蓮,正在英國為購買一張回國的船票而費盡心機。而在康定,這一年,張央,曹淑芳、李郁青、李培源、孫玉華等一批熱血青年,正收拾行李,準備去陪都重慶市就讀直屬教育部的國立邊疆學校,在那裡,5年後,一位叫沙梅的音樂人,將把這首“溜溜調”記下,出版在一名本叫《沙梅歌曲集》的書中;也在這一年,一位名叫吳文季的福建學生,正立志報考重慶青木關國立音樂學校,不久後,他將在從軍的康定人中收集到此歌,然後轉交給他的聲樂老師伍正謙,伍正謙將請作曲系的江定仙老師配樂伴奏以便演唱,江定仙又將把《跑馬溜溜的山上》正式改名為《康定情歌》,並推薦給當時走紅的歌唱家喻宜萱演唱。
同時,1939年夏天,一支馬隊開往人煙稀少、偏僻荒涼的川西藏區,這是“川康科學考察團”,其中有一位名叫孫明經的年青人。
在西康,孫明經完成由8部影片組成的《西康》系列,他後來回憶說:“在西康我們工作了五個月,最遠到了金沙江上的德格白玉、巴安,是中英庚款董事會西康科學考察團四十幾人中走得最遠的。此行我也收集了累積幾尺的資料,並有一百封信稿。另外此行也拍攝了八百多張照片,業經編目。”
這些老照片記錄了一段不該被人們忘記的歷史,這段特殊歲月的時間起始在1939年,故事的主人公只有短短兩個字:康定。
1939年,“跑馬溜溜”的康定原本是中國內陸一個滿目瘡痍的西部小城,但它卻在劉文輝的苦心經營下,從政治邊緣走向政治中心,西康省也從邊地踏上了邁向經濟中心的進程,“跑馬溜溜”的山歌在這個過程中傳出山外,外省的年輕人帶著現代化的照相器材來這裡,留下了一個城市變革時期的容顏,以及這個過程中康定擺脫不掉的尷尬。
資訊 康定之變
康定,古為羌地;三國蜀漢稱“打箭爐”,唐宋屬吐蕃;元置宣撫司;明置宣慰司;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打箭爐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改設康定府;1939年建西康省,設省會於康定。
1950年3月康定解放,為甘孜藏族自治州駐地至今。1950年11月,西康省在康定召開了本區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宣布了藏族自治區政府成立,1955年3月,西康省藏族自治區第二屆人民代表會第一次會議在康定舉行,決定將西康省藏族自治區改為西康省藏族自治州。1950年8月,從成都到康定的川康公路通車。
1950年6月,在康定茶市上,平均每擔羊毛可換茶2.6包,到年底可換7包,到了第二年,便可換茶12包,遠遠超過了歷史上任一時期的比價。同時,中國茶葉公司在康定沒立了分公司,成立當年便銷售了21萬包茶。政府在邊茶貿易上採取了增加生產、儘量供應、賣買公平、適當照顧產供銷方合理理利潤與康區消費者利益的合理政策,舊時“以茶治邊”的反動政策宣告結束,古老的茶馬古道從此又恢復了新的生機。
1953年在康定建立了第一個全部使用新式農具的國營示範農場--國營新都橋農場。此後一系列國營示範農場的建立,康定農業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改革開放以後,康定城市建設也日新月異,城市人口從解放初的4千人增加到4萬多,以康定為中心的旅遊業邊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隨著成雅高速公路的建成和二郎山隧道的打通,康定到成都只需4個小時,2007年10月,世界第二高海拔機場--康定機場首次通航,這兩條與機場直接對接的旅遊公路將與國道318線、省道215線和康定至木格措旅遊公路構成一條“8”字形的旅遊環線,將情歌城、跑馬山、木格措、塔公、新都橋等景區緊密連線起來,結束了當地只有單一陸路交通的歷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