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礦產資源,氣候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歷史文化,文物古蹟,非物質文化遺產,會理會議,風景名勝,特產美食,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商周至戰國之時,為
西南夷邛都國地。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境內建會無、三絳二縣,隸屬
越嶲郡。
晉武帝太康二年(公元前281年),移越琅郡治會無縣,裁
三絳縣併入會無縣。劉宋之時,郡治移還
邛都,其後會無縣廢治。
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前634年)在境內設和集縣。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又於會無縣故治設會川縣,玄宗天寶初又於縣側設會同軍。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會川為南詔蒙氏所據,設
會川都督府,轄清寧郡。大理時期改
會川府,下轄有瀘州、隆州、黎溪、永昌、會理五州。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置會川路總管府,轄黎溪、姜州、通安、永昌、武安、隆州、會理、麻龍八管民千戶。至元十七年(公元1380年)在會川歸依城設
永昌州、改龍泥千戶為
武安州、改麻龍千戶為
麻龍州。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75年)後,會川路領武安、永昌、麻龍、黎溪、會理五州。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改會川路設會川府,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廢府,改設會川軍民宋御千戶所,隸建昌衛,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改設會川衛民軍指揮使司。
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改設會川衛軍民守備,隸屬建昌監理廳,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於衛東大橋復置會理州。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裁會川衛守備,移會理州治衛所,隸屬
寧遠府。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境內披砂、苦竹、者保、通安、會理村五土司
改土歸流。
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會理州改縣,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隸屬第十八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八(公元1939年)年劃屬
西康省。
1950年3月23日會理解放後,成立會理縣臨時工作委員會,對國民黨舊政權進行軍事接管。
西昌專區成立後,會理屬西昌專區。1978年隨
西昌地區建制撤銷劃入
涼山州。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10月,會理縣轄2個街道、14個鎮、11個鄉:城北街道、城南街道、鹿廠鎮、黎溪鎮、通安鎮、太平鎮、益門鎮、綠水鎮、新發鎮、雲甸鎮、關河鎮、富樂鎮、彰冠鎮、木古鎮、六華鎮、小黑箐鎮、內東鄉、外北鄉、愛民鄉、黎洪鄉、樹堡鄉、新安傣族鄉、竹箐鄉、楊家壩鄉、槽元鄉、白果灣鄉、下村鄉。縣人民政府駐城北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會理縣位於西南
橫斷山脈東北部,
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地形輪廓南北狹長,地勢北高南低;境內山巒起伏,溝谷相間,地形以山地、丘陵、平壩為主,其中山地約占幅員面積的40%、丘陵約占50%、平壩約占10%。境內山脈均為北南走向,分屬
螺髻山和
氂牛山的余脈,縣東北部與寧南縣交界處的貝母山主峰,海拔3920米,為縣境內最高峰;最低海拔為金沙江畔的濛沽村839米;全境相對高差在800~1000米之間,最大相對高差3081米,一般海拔高度約2000米左右。
氣候
會理屬中亞熱帶西部半濕潤氣候區,有豐富的光熱資源和宜人的氣候條件。北部高寒山區年均氣溫7℃,極端最低氣溫-23℃;中部溫和山丘區年均氣溫15.3℃;南部乾熱河谷區年均氣溫23℃以上,極端最高氣溫達43℃。全縣1月份平均氣溫7℃,7月份平均氣溫21℃;年極端最高氣溫34.9℃,極端最低氣溫-5.8℃。
降雨量受地形影響,不同地區不同季節極不均勻,從北向南逐漸減少;北部山區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中部平壩地區降雨量在1158.7毫米左右,南部河谷地區降雨量在800毫米左右;全縣一月份平均降雨7毫米,七月份平均降雨266毫米;年平均降雨量1211.7毫米,降雨量90%以上集中在6—10月。全縣乾濕季節明顯,日照充足;一月份平均日照時數237小時,七月份平均日照時數152小時,全年達2421.5小時;無霜期250天左右。
水文
會理縣境內水系發達,積水面積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42條,總積水面積4244平方公里,長999公里,出境流量75立方米/秒,河網密度22公里/百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會理縣年平均降水量1212毫米,徑流深518毫米,年徑流總量23億立方米,地下水6億立方米。境內河流流量穩定,天然落差大,開發建設具有淹沒少、投資省、動能指標好的特點。全縣水能理論蘊藏量達55.4萬千瓦,人均1.38萬千瓦,是世界人均的3.5倍,全國人均的4倍,水能開發空間廣闊。
土地資源
會理縣土地資源豐富,全縣耕地面積105萬畝,其中水田24萬畝,旱地81萬畝;有宜農荒地30多萬畝。
森林資源
會理縣屬於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的西南緣台地乾性常綠松、櫟亞區。森林資源豐富,全縣有森林面積257.7萬畝,森林覆蓋率37.4%。境內木本、草本、藤本和栽培植物105科,450餘種,其中木本81科,372種。全縣有林業用地452.6萬畝,集體占378.1萬畝;活立木蓄積1206.1萬立方米,集體林占871.9萬立方米,是一個典型的集體林占主體的林業大縣。
礦產資源
會理縣地處攀西裂谷腹心地區,礦產資源蘊藏量豐富,素有“礦產博物館”的美譽,縣境內已查明礦產地198處,大型礦床8個,中型23個,小型66個,礦點46個,礦化點55個。
截至2018年12月,會理縣共有探礦權67個(其中金屬探礦權61個,能源礦產探礦權4個,非金屬探礦權2個;按勘查礦種分類,單一礦種探礦權43個,多礦種探礦權24個),勘查區總面積854.57平方公里。共有採礦權85個(其中有色金屬15個,黑色金屬20個,能源〔煤炭〕3個,非金屬13個,砂石、粘土、頁岩33個,礦泉水1個)。
會理縣礦產資源中,釩鈦鐵、銅、鎳礦產,主要分布於縣城以南各區;鉛鋅、錫、煤礦產,主要分布於縣城以北;建材非金屬等礦產遍布全縣。截至2018年12月,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43種,占四川省探明儲量礦種的48.8%。黑色金屬方面,鐵礦儲量占全省儲量的3.5%;有色金屬方面,銅礦儲量占全省首位,鋅礦儲量占全省的23%,錫礦儲量占全省的37.5%,鈷、銦、蛇紋岩、石英岩四種礦產儲量在全省也占有一定比例。
氣候資源
會理縣光熱資源十分豐富,光照強(年均日照2388小時),熱量豐富,年溫差小,無霜期長(241天),立體氣候特徵明顯。
人口
截至2017年末,會理縣人口總數為46.24萬人。出生人口7680人,出生率16.58‰,同比上升5.62個千分點;死亡人口6147人,死亡率13.27‰,同比上升6.84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3.31‰,同比下降1.22個千分點。
會理縣2017年末常住人口44.3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9.12萬人,城鎮化率43.12%,比上年提高1.37個百分點。
會理縣內有漢、彝、傣、傈僳、回、苗、白等27個民族,其中,漢族36.53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83.2%;彝族6.99萬人,占15.92%;傣族2513人,占0.57%;傈僳族561人,占0.13%;回族214人,占0.05%;白族166人,占0.04%;苗族149人,占0.03%。此外,黎、蒙古、藏等20種少數民族主要是因工作調動、大中專畢業生分配、民間婚姻嫁娶等因素遷入。縣境內歷三代以上的世居民族主要有漢、彝、傣、傈僳族、回、白等6種民族。
經濟
綜述
會理縣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已形成銅鎳、鉛鋅、釩鈦鐵、電煤、特色農產品加工、紅(石榴)、黃(烤菸)、黑(黑山羊)、綠(生態林果蔬)、藍(鄉村旅遊)加現代流通服務業和文化旅遊產業的“10+2”產業構架。
2017年,會理縣GDP總量達224.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64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118.91億元,增長8.9%;第三產業增加值62.49億元,增長3.3%。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2.2%、72.5%和15.3%,拉動經濟成長0.8個、4.5個、1.0個百分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0562元,同比增加1040元,增長6.1%。
2017年,會理縣公共財政總收入13.94億元,增長20.0%。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8.65億元,增長10.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3.17億元,下降14.0%。
2017年,會理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105.10億元,增長11.8%。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完成額為1.69億元,下降68.5%;第二產業投資完成額為59.15億元,增長60.9%;第三產業投資完成額為44.26億元,下降14.7%。全年施工項目148個,增長16.5%,新開工項目84個,全年新增固定資產86.28億元。
2017年,會理縣非公有制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工商登記企業期末總戶數17802戶,增長5.2%。其中:個體工商戶14884戶,增長8.2%;私營企業2509戶,下降12.2%;外商企業4戶,同比持平。非公有制經濟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64%。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22.7億元,增長6.7%,比GDP的增速高0.4個百分點。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54.8%。
2017年,會理縣外來投資履約項目26個,新履約項目16個,累計到位資金40.6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到位資金2632萬元。
2017年,會理縣居民收入穩步增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45元,增長8.3%;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622元,增長5.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62元,增長9.3%;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540元,增長6.6%。轉移輸出農村剩餘勞動力9.45萬人,勞務收入19.3億元。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均儲蓄存款餘額22298元,增長16.5%。
第一產業
2017年,會理縣第一產業增加值42.64億元,同比增長3.9%。
2017年,會理縣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3.4億元,增長3.9%,其中農業27.96億元,同比增長5.9%;畜牧業增加值11.50億元,同比下降0.08%;林業增加值2.71億元,同比增長4.06%;漁業增加值4813萬元,同比增長4.35%。
2017年,會理縣農林牧漁業增加值中農業增加值的比重達64.4%,畜牧業增加值比重達26.5%。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年農村用電量6628萬千瓦時,農業機械總動力62.4萬千瓦。
第二產業
2017年,會理縣第二產業增加值118.91億元,同比增長8.9%。
2017年,會理縣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87.4億元,增長8.4%,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1.6%,拉動GDP增長3.3個百分點。工業實現總產值223.7億元,增長25.8%。主營業務收入215.08億元,增長28.0%;實現銷售產值209.6億元,增長25.7%;產品銷售率為93.7%。實現利稅總額14.6億元;盈虧相抵後利潤總額7.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4%。
2017年,會理縣實現建築業增加值31.49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全縣實現建築業總產值79.47億元,其中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總產值7.95億元,增長66.7%。
第三產業
2017年,會理縣第三產業增加值62.49億元,同比增長3.3%。
2017年,會理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14億元,增長12.5%。其中:批發業、零售業、住宿業、餐飲業增加值分別為4.89億元、43.14億元、0.48億元、13.62億元,分別增長14.7%、11.5%、15.3%、14.6%。城鎮、鄉村的零售額分別達到44.76億元、17.37億元,分別增長10.9%、11.3%。
2017年,會理縣實現旅遊總收入10.5億元,全年旅遊接待人數185.49萬人次。
截至2017年末,會理縣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143.23億元、73.04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98.79億元,分別增長3.3%、-10.4%、11.3%。
2017年,會理縣完成郵電主營業務收入23231萬元,增長8.8%;年末固定電話用戶數6.17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數38.45萬戶,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8.93萬戶。
交通運輸
會理縣城距攀枝花市區102公里,距涼山州政府所在地西昌市185公里,距昆明市區300公里,是
昆明、
攀枝花、
西昌三個區域中心城市的連線點、交匯地,自古以來就是川西與滇西及南亞商貿往來重地,為古絲綢南路必經要塞,素有“川滇鎖鑰”之稱。
“十二五”期間,金沙江
魚鮓大橋建成通車,
國道108線、省道310線、會太路改造工程全面竣工,99%以上的鄉鎮、村建成或在建通暢公路,道路交通保障能力明顯提高。
截至2017年末,會理縣境內公路總里程2721公里,公路客運周轉量42229萬人公里,同比增長4.9%;公路貨物周轉量192531萬噸公里,增長7.1%。公路運輸周轉總量196754萬噸公里,增長7.0%。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會理縣有各級各類學校238所,其中國小49所,國小教學點135個,國中12所,普通高中2所,職業高中1所,教師進修校1所,幼稚園37所(其中民辦33所),特教中心1個;另有“一村一幼”教學點113個。全縣有中國小、幼稚園學生66861人,其中,國小29332人,國中14340人,普通高中6729人,職業高中3547人,幼兒學生12913人,特殊中心有學生12人。公辦教職工3750人(其中專任教師3575人),國小專任教師1756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521人, 有“一村一幼”輔導員254人。
科學技術
2017年,會理縣內企事業單位申報州級科技項目立項11個,支持額171萬元。創新創業孵化中心投入孵化種子資金16.5萬元。入孵企業新增11家,已達到54家。完成專利申請量任務55件。
文化體育
截至2017年末,會理縣擁有公共圖書館1個,辦借書卡827個,到館閱讀2萬餘人次,書籍流通4萬餘冊次。紅軍長征紀念館2017年共接待遊客142654人次,解說272場次,開展主題教育活動272場次;文管所舉辦“館藏字畫保護性修復成果展”,解說50場次,共接待遊客16300人次。廣播覆蓋率92%,電視覆蓋率90%,有線電視用戶2780戶。放映農村公益電影4283場,放映科教彝語影片2870場,彝語故事片1420場,到會理縣貧困村開展脫貧攻堅專題電影放映100餘場。
2017年,會理縣投入資金110萬元完成25處的農民體育健身場地建設,並通過驗收。全年體育中心兩場兩館共接納各種大小型體育競賽健身鍛鍊活動參與人次60萬人次。參加州五運會取得好成績,獲得金牌13枚、銀牌12枚、銅牌23枚。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末,會理縣有醫療衛生機構數76個,其中:縣級醫院5個(人民醫院、中醫院、第二人民醫院、會川醫院、縣婦幼保健計畫生育服務中心),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進修學校1個,紅十字血站1個,中心衛生院6個,鄉(鎮)衛生院39個,民營醫院5個,個體診所、醫務室18個。另有村衛生室371個。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1688人,執業(助理)醫師562人。全縣醫療機構共設定床位2185張。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末,會理縣有城市低保對象5058人,累計支出城市低保金1869.1萬元,累計月人均救助261.5元;農村低保對象14823人,全年農村低保累計支出2876.99萬元,累計月人均補助達到157.01元。高古城路120套公租房二期工程基本完成,600套益門煤礦經適房交付使用, 455戶農村危房改造全面完成,發放住房租賃補貼113.6萬元。建成3個敬老院和4個日間照料中心。為5199名重度殘疾人發放護理補貼410萬元。
截至2017年末,會理縣有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4個,單位床數236張。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9.61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0.74萬人。
歷史文化
文物古蹟
會理縣域內的各類遺址、文物古蹟、革命遺蹟分布廣泛,有
新石器時期遺址七處,石器採集點七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十一處,在縣文管所徵集收藏的一千九百餘件文物中,經鑑定有
國家一級文物1件,
二級文物6件,
三級文物283件。
會理古城始建於元末明初,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在城中心十字大街修建鐘鼓樓,至乾隆時續修完,成為會理古城的標誌性建築,形成穿城三里三,圍城九里九,以南北中軸線為主的四街三關二十三巷的棋盤式格局。會理縣城仍保留著大量完整的明清建築,其中一類保護建築10幢,二類保護建築20幢。大量的明清建築、寺廟、會館、民居古宅四合院,老城的北城門、鐘鼓樓、城南白塔山文塔,成為會理悠久歷史文化的標誌。
非物質文化遺產
名稱 | 簡介 | 級別 | 圖片 |
大號嗩吶 | 大號嗩吶主要分布在會理南部關河鄉的黑依村、官村,西南部的小黑箐鄉白沙村的會理彝族長號嗩吶樂舞是會理民間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的一朵奇葩。大號高亢雄渾,嗩吶清脆嘹亮,兩種銅製彝族吹奏樂器構成了一長一短的姊妹器樂,吹奏的都是本土古樸、典雅、熱烈的曲調。 | 省級 | |
彝家蹢腳舞 | 蹢腳舞是會理民間舞蹈的傑出代表,其中白沙村的彝族蹢腳舞最負盛名。 白沙村的蹢腳舞,名目繁多,有“背榨把”“搓腳”“三腳蹺”“四腳二換腿”“三道把”“攆雀兒”等。 | 省級 | |
紅銅火鍋製作技藝 | 會理製作紅銅火鍋從明代洪武年間開始,民國時期,老街就因製作紅銅火鍋而得名“打銅街”。 一件紅銅火鍋,由鍋座、鍋槽(包括煙囪)、鍋蓋三個部件構成,鍋座與鍋槽部分用插銷連線上,一般重4公斤左右,拆卸和攜帶都很方便。 | 省級 | |
綠陶釉瓷品製作技藝 | 會理燒制綠陶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宋。 會理綠陶是用當地天然銅礦(孔雀石)為主要釉原料,經1230℃高溫燒制而成,因銅元素在氧化焰燒的陶釉呈綠色,而得名“會理綠陶”。綠陶以釉色取勝,研製出的釉色有近千種,可燒制出翠綠、鐵紅、碧綠、土黃、粉藍、雨點等四十餘種釉色。 | 省級 | |
(參考資料來源:)
會理會議
遵義會議後,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指揮了
四渡赤水戰役的偉大勝利,使紅軍由被動變為主動,甩掉數十萬敵軍的重圍,順利地渡過
金沙江,到達四川會理地區。
1935年5月12日,中共政治局在會理縣城郊鐵廠舉行擴大會議。毛澤東主持會議。參加會議的有:朱德、陳雲、周恩來、張聞天、博古、王稼樣、鄧發、凱豐、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楊尚昆以及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等。張聞天在會上作了有關形勢的報告,並作了自我批評。毛澤東總結了紅軍四渡赤水搶渡金沙江的勝利,闡明了運動戰略正確思想。
風景名勝
景點 | 簡介 | 圖片 |
| 位於會理縣城西北的龍泉鄉境內,又名 玉墟山,山體呈南北走向,高峰山脊長約36千米,海拔3585米,山頂氣候較為寒冷、冬季常有積雪,年平均氣溫在7℃左右。 | |
| 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為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城內景點有鐘鼓樓、武侯祠、東嶽廟、景莊廟、紅軍長征陳列館、碑林、 文塔等。 | |
| 金江書院在會理縣城,現會理縣第一中學內。肇始於清朝乾隆年間的金江書院,是攀西地區辦學歷史悠久的學府之一 | |
(參考資料來源:)
特產美食
名稱 | 簡介 | 圖片 |
| 會理石榴果大皮薄、色澤艷麗、粒大籽軟、味甜汁多,唐朝時期即為皇帝御定貢品。 | |
會理羊肉粉 | 會理羊肉粉以新鮮羊肉,配以爽滑的米粉,加入鮮羊肉湯及各種調料和具有特色的油辣椒製成,其特色為香、鮮。 | |
| 油雞樅是會理的風味食品,以雞樅為原料,與植物油、香辛料合煉而成,耐貯藏。 | |
| 熨斗粑是會理縣名小吃,其特點是糕體細、不沾牙,清香可口,甜而不膩,軟和香脆,營養價值高。 | |
| 抓酥包子是四川省和雲南交界地帶的早點美食,將發好的面抹上豬油揉勻起酥後的包子皮吃起來香而不膩,酥軟可口。 | |
| 會理雞火絲餌塊把雲南菜重原料重本味、清淡鮮香的烹調特點與川菜重佐料重調味、味厚色濃的飲食風格進行了結合,成為川滇菜系交融互補的典範。 | |
(參考資料來源:)
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