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會理民族中學
- 創辦時間:1988年
- 所屬地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
- 學校類型:重點寄宿制民族高完中
- 占地面積:15805平方米
- 建築面積:20489平方米
學校基本建設和辦學條件改善情況,學校寄宿制管理方面的情況,學校辦學條件,主要榮譽,
學校基本建設和辦學條件改善情況
建校以來,由於各級黨委、政府及縣教育行政部門對民族教育的高度重視,對學校加大了投入力度,學校基本建設初具規模,辦學條件逐步改善:共修建了20489平方米的校舍,其中主要包括了三幢教學(綜合)樓、四幢(74套)教師住宅樓、一幢學生宿舍大樓,一幢可容納1500名學生就餐食堂大樓。先後修建籃球場三個,桌球台九個,羽毛球場一個,基本滿足了少數民族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愛好。
學校寄宿制管理方面的情況
1、以人為本,實施情感教育管理方式。
我校面臨的教育對象大部分是少數民族,他們大多生活在山高路遠、交通不便的山區,大多在本民族的環境中長大。一方面他們具有性格豪爽、自尊心強的優點,另一方面又缺乏自信、自卑心理相當嚴重。他們最擔心的是被老師瞧不起,哪怕是一絲一毫的傷害都會使他們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面對這樣的教育對象,我們要求老師們用真心、誠心、愛心去教育學生、感動學生,把學生放在真正平等的地位;同時要求學生尊重老師和老師的勞動成果,用遵守紀律、刻苦學習的實際行動來回報老師。
貧困學生比例大是我校辦學中遇到的一大難題,很多學生因為家庭貧困而無法完成國中學業。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學校一方面管好用好上級撥給民族學生的生活困難補助費和“兩免一補”經費;另外,學校發動全校教職工積極向貧困生伸出援助之手,號召教職工向貧困學生捐款,總金額達3萬餘元,對貧困學生進行了有力的幫扶。
為激勵學生勤學成才,我們還實行了獎學金制度,對品學兼優的學生給予重獎。高中成績優秀的學生每月可獲得50—250元的獎學金,並免去了每學期100—200元的學費;國中成績優秀的學生每學期可獲得50—100元的獎金。
在對學生進行情感管理、助學扶貧的同時,我們先後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學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為寄宿制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證。
以人為本的情感管理,助學扶貧的堅持不懈,獎學金的發放,規章制度的進一步落實,促進了我校學風的根本好轉,也避免了貧困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有效的控制了輟學率。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努力提高教師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
通過各種會議宣傳貫徹上級主管部門有關師德師風建設的要求,強化了廣大教師踐行教師職業道德的自覺性。組織全校教職工學習、討論《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並要求每個教師撰寫學習心得,使教師的育人意識得到增強。
針對“普九”後的生源實際,要求教師把樂於奉獻、富有愛心、持有耐心作為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有力地促進了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堅持把師德師風考核納入年度考核、職稱評定、評優評先。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辦學品位的提升,依賴學校教師整體水平的提高。為了使骨幹教師進一步提高,並充分發揮帶頭作用,我校制定了《會理民中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知名教師的要求》,明確了他們在學習、示範、幫帶、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任務。並通過每人結對幫帶一個青年教師,每月一次骨幹教師示範課,每期一個課題或專題研究(有專題或課題研究計畫,有人員分工,有學習筆記,有實施記錄,有研究總結或論文)等形式落實骨幹教師培養提高。為加速骨幹教師和青年教師的成長,我校還擠出經費堅持安排這些教師到成都、綿陽、雙流、西昌等地參加學習培訓,收到良好的培訓效果。同時對青年教師提出了堅持聽課和寫心得筆記的要求,為高中教師搭建與外校教師“結對請教”,到外校跟蹤聽課的學習平台。力求通過這些方式達到抓兩頭促整體的目的。
師德的核心就是愛——對事業的愛,對學生的愛。我們要求每一個教師應盡一切可能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無條件地愛每一個學生,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低,不以智力高低定親疏,不以成績好壞分優劣,對不同學生以不同的鼓勵。全校從領導到教職工樹立了“轉化一個差生和培養一個優生同樣光榮”的信念,認真幫助差生分析差的原因所在,儘量從他們身上發現閃光點,儘量從日常生活的小事上關心他們、鼓勵他們,挖掘他們心靈深處的自信和自尊,鼓起他們對生活和學習的勇氣。由於高度重視了差生的轉化工作,我校差生面大為減少,一些差生躍入了優生的行列。
3、實行半封閉管理,杜絕學生在校外違紀。
由於我校學生大部分來自邊遠民族區、鄉,再加上經濟等方面的原因,學生家長很少到學校,有的學生在學校讀了三年甚至六年的書,家長都沒有來過學校一次,所以要求家長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我們克服學校占地面積小的困難,創造條件,從01年起實行了半封閉管理,杜絕了學生經常上街、在校外違紀的現象。同時根據半封閉管理的實際,修訂了《值周制度》,值周領導帶頭和值周教師一道全天在學校守候,全面負責學生管理工作。半封閉管理的實行,對學校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和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在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完善各部門、人員《安全工作制度》的同時,校長與班主任、學科教師、實驗員、治安管理員、學生生活管理員、食堂管理員分別簽訂了《安全管理責任書》,把責任落實到人頭上。近年來學校沒有發生過安全責任事故,多次被評為會理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合格單位、先進單位。同時,學校自1990年被評為涼山州“文明單位”以來,年年複查合格,03年又獲得了涼山州“文明服務示範視窗”的稱號。
4、寄宿制學生生活補助費及“兩免一補”經費管理。
對國家撥付的寄宿學生生活困難補助費,嚴格按照有關政策,按時足額發放到學生手中。《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畫》啟動、實施“兩免一補”以來,民族中學學生更是受益菲淺。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後,免除了所有國中學生的全部書學費、雜費。
5、學生宿舍和一伙食團管理。
學生宿舍和一伙食團是寄宿制學校管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在學生宿舍管理上,按標準規範化管理的有關要求,制定並實施了《學生寢室管理制度》、《文明宿舍評比辦法》、《生活管理老師職責》等管理制度。同時,各班宿舍管理工作與班主任工作掛鈎,從08年春季起,實行了全員參與學生寢室管理的管理方式,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通過制度的落實,宿舍管理秩序良好,得到各級領導肯定。
在學校一伙食團管理方面,引入競爭機制,實行承包。在管理上,牢固樹立學校一伙食團無小事的危機意識,除分管領導外,有專門的食堂管理人員,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法》,堅持分管領導天天到食堂抽查,食堂管理人員餐餐守候、頓頓預留、嘗食制度。經過艱苦細緻的工作,我校一伙食團多年來沒有發生任何事故,真正做到讓學生吃飽、吃好、吃放心。同時,我們將一伙食團承包收入用來獎勵學習成績優異學生,每學年召開一次學習成績優異學生表彰大會,一等獎可獲得多達一百元的獎勵,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6、環境衛生工作。
校園環境衛生是學生良好衛生習慣養成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生從初一進校,班主任、生活管理老師就要從教會他們洗衣服、洗澡、漱口、擦桌子、擦玻璃窗等開始,培養他們良好的衛生習慣,目前學生已做到每周洗一次頭、澡、衣服、鞋子;每月洗一次床單、被蓋;隨時保持地面、牆壁、桌、台、窗清潔。寢室物品擺放整齊,床鋪摺疊方整,放置位置統一。同時,近幾年學校擠出非常有限的經費,綠化美化校園,修建水沖式廁所、植樹、種植草坪、定期粉刷教室等,現在校園內綠樹成蔭,校園面貌根本好轉,學校衛生工作一年一個台階:01年評為會理縣“衛生先進單位”,02年評為涼山州“衛生先進單位”,03年評為涼山州“十佳衛生先進單位”,04年評為四川省“衛生先進單位”,得到省、州、縣愛委會的表彰獎勵。05年初又獲得了會理縣“綠色學校”稱號。
7、民族教育及民族學校特色建設。
我校屬涼山州二類模式的民族中學,在全校開設了彝語文學科教學;學校的校名、印章,教室、各處、室等的門牌都按要求使用了彝漢兩種文字。
學校辦學條件
一是教育教學質量逐年穩步提高: 2005獲得涼山州一類地區普通國中綜合考核三等獎。2008年蕕涼山州普通初級中學(一類地區)綜合考核二等獎。連續三次評為會理縣“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在剛剛結束的08年高考中,我校恢復高中後的首屆畢業學生參加高考,超額50 %完成高考本科上線任務。
二是圓滿完成招生任務。學校自01年以來,連續8年超額完成國中招生計畫,學校在校生數從01年的600多人增加到現在的1800多人,為會理縣“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鞏固“普九”成果作出了貢獻。
三是教育科研取得優異成績,教育科研成果《少數民族國中生心理問題對策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化研究》在“涼山州第二屆基礎教育優秀成果”評選活動中獲三等獎,此課題還獲得了“全國中國小思想道德建設優秀成果展評”一等獎。校本課程《中國燈謎,校本課程開發研究》獲省三等獎。
四是為會理縣民族區鄉經濟和文化建設培養了建設人才。建校以來培養的高國中畢業生遍布會理城鄉,在會理縣各鄉(鎮)及縣級有關單位都有從民族中學畢業的學生在那裡工作,有的還擔任了領導職務。未升學的學生回鄉後也大多成為當地經濟、文化建設的骨幹力量,治窮致富的帶頭人。
主要榮譽
由於各方面成績突出,我校先後多次榮獲了省、州、縣獎勵。縣級獎勵有:會理縣“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兩基”工作先進集體、“四好班子”、“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職工之家”、“綠色學校”、“校風示範校”、“常規管理合格學校”、“衛生先進單位”;州級獎勵有:涼山州“文明單位”、“文明服務示範視窗”、“衛生先進單位”、“十佳衛生先進單位”、“民族寄宿制示範學校”、“計畫生育合格單位”、“平安單位”;省級獎勵有: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衛生先進單位”等。
雖然我校在過去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績,為會理縣“普九”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成績只屬於過去,特別是民族教育的艱巨性、特殊性使我們不能有絲毫的倦怠。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繼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少數民族人才,為民族教育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