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會理縣天主教堂
- 地區:會理縣
- 別稱:川滇鎖鑰
- 建成時間:公元前111年
- 歷史:2124年
四川省會理縣概況,天主教堂概況,會理縣天主教堂歷史沿革,環境狀況,價值評估,建築形制及特色,天主教堂的管理及利用,
四川省會理縣概況
會理置縣於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2124年的歷史。因“川原並匯,政平頌理”而得名;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較為豐富,199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2011年1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天主教堂概況
會理縣天主教聖母堂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縣元天街南段東側,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由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賈元禎神父籌資修建。聖母堂為法國羅曼式建築並且結合了中國樓亭建築的特點,布局嚴謹,規模龐大,具有一定的特色。聖母堂座東向西,整個建築群由教堂、鐘樓、神父起居所、住房等構成,占地面積3820平方米,建築總面積約2500平方米。
教堂為法國羅曼式建築,正立面呈二層式,四柱三間,面闊11米,開拱頂豎式長方門3扇,上層為拱頂方格玻璃窗,中部3窗,左右6個為盲窗,正立面為3個尖頂壁,呈“山”字形。進深29.6米,通高12.5米,門外為垂帶式踏道。內部由大廳、聖所、祭房、左右小經堂和唱經樓組成。教堂東建有一鐘樓,磚木結構,六角攢尖頂,通高12米;南面為男傳習所、神父客房,北面原建有聖愛醫院、女傳習所、修道院,均為硬山式頂磚木結構。該建築對於研究會理縣西式建築類型和建築特點以及研究外國教會流入中國的歷史提供實物材料, 同時也是會理多元文化的的縮影。
1988年,會理天主教堂被會理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7月會理天主教堂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會理縣天主教堂歷史沿革
會理縣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通過境內多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考古發現,距今四千多年前古人類已在境內開拓生息。
商周至戰國之時,為西南夷邛都國地。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在境內建會無、三絳2縣,隸屬越嶲郡。晉武帝太康二年(281),移越琅郡治會無縣,裁三絳縣併入會無縣。
劉宋之時,郡治移還邛都,其後會無縣廢治。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在境內設和集縣。高宗上元二年又於會無縣故治設會川縣,玄宗天寶初又於縣側設會同軍。至德元年,會川為南詔蒙氏所據,設會川都督府,轄清寧郡。大理時期改會川府,下轄有瀘州、隆州、黎溪、永昌、會理5州。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置會川路總管府,轄黎溪、姜州、通安、永昌、武安、隆州、會理、麻龍8管民千戶。至元十七年在會川歸依城設
永昌州、改龍泥千戶為武安州、改麻龍千戶為麻龍州。至元二十七年後,會川路領武安、永昌、麻龍、黎溪、會理5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會川路設會川府,洪武二十五年廢府,改設會川軍民宋御千戶所,隸建昌衛,洪武二十七年改設會川衛民軍指揮使司。清康熙元年(1662)改設會川衛軍民守備,隸屬建昌監理廳,康熙二十九年於衛東大橋復置會理州。雍正六年,裁會川衛守備,移會理州治衛所,隸屬寧遠府。宣統元年,境內披砂、苦竹、者保、通安、會理村5土司改土歸流。民國二年會理州改縣,民國二十四年隸屬第十八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八年劃屬西康省。
會理天主教堂建築群始建於1926年,教堂為法國羅曼式結合中國的樓亭建築,整個建築群有教堂、鐘樓、醫院、修道院、傳習所、住房等,占地面積3820平方米。
1951年4月會理解放,修道院、聖愛醫院等被作為政府招待所用房,文革期間教堂、鐘樓、傳習所等作為縣委黨校用房,文革結束後,教堂、鐘樓、傳習所等歸還教會使用,但修道院、聖愛醫院等被劃歸政府,九十年代陸續被拆除修建政府職工宿舍。
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天主教堂多次進行修繕、改建。
1988年,會理天主教堂被會理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7月會理天主教堂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環境狀況
1、地理位置
會理天主教堂西面是元天街,南北面均是元天街的商鋪。所處區域位於全縣中心,四面環山,位於北緯26°40'08.2",東經102°15'12.5",海拔1794.6米。
2、自然環境
據有關歷史記載,該區域歷史悠久,元末、明、清以來,一直是縣境內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該地區屬中亞熱帶西部半濕潤氣候區,有豐富的光熱資源,年平均氣溫15.1℃,年均降水量1150mm,乾濕季節明顯。由於海拔自北向南逐步降低,縣境內垂直氣候明顯,無霜期長,年平均達240天,年平均日照2398小時,平均相對濕度69%左右,晝夜溫差大,四季溫差小,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素有“小春城”的美稱。城河從東面向南而流,經新安鄉流入金沙江。該區域土壤多為紅壤。植被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草地植被為華南亞熱帶濕潤常綠林灌木草叢區的雲貴灌木草叢段。
3、人文環境
天主教堂位於城關鎮元天街,元天街是由原來的民主巷拆建而成,民主巷舊名元天巷。元天街的熱鬧與繁華和天主教堂的異國風情相互融合,相互映襯,成為會理古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周邊經濟環境較發達,交通便利。產業結構以工商業為主。居民多為城鎮人口,漢族居多。宗教信仰以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為主。
價值評估
1、歷史價值天主教堂於民國十五年(1926)由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賈元禎神父籌資修建。是會理古城多元文化的重要表現,是會理歷史文化名城近現代建築的代表。該建築對於研究會理縣西式建築類型和建築特點以及研究外國教會流入中國的歷史提供實物材料。1988年,會理天主教堂被會理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7月會理天主教堂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社會價值
天主教作為全世界基督宗教的所有教會之中信教人數最為龐大的教會,在中國成立了中國天主教主教團與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合稱為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
其宗旨為:以聖經為依據,本著至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們傳下來的聖而公教會的傳統精神,維護信德寶庫,加強教會紀律,藉聖神賜予的恩寵,團結神長教友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奉行適合我國國情的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和民主辦教原則,努力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宣揚基督福音,廣揚聖教。
天主教堂作為這一載體通過真誠、全面、正確地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能更好的團結信教民眾,促進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發揮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中的積極作用。
3、藝術價值
天主教堂是會理古城中西方建築結合的典範,它將羅馬式教堂建築與中國的樓亭建築相結合,即兼具羅馬式建築的雄渾、莊嚴,又帶有中國樓亭建築的靈動、飄逸,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該教堂位於會理縣商業中心元天街,元天街的熱鬧與繁華和天主教堂的異國風情相互融合,相互映襯,成為會理古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建築形制及特色
會理縣天主教聖母堂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縣元天街南段東側。本次保護修繕的主要是天主教堂,該建築是羅馬式教堂建築與中國的樓亭建築相結合的產物,其布局嚴謹,規模龐大。即兼具羅馬式建築結實的質量、厚重的牆體、半圓形的拱券、堅固的墩柱等特點,又與中國硬山式頂磚木結構及單檐四角亭相結合,使整座建築雄渾而又飄逸,莊重而又明快,靈動而不呆板。
整個建築呈十字形平面,橫向短,豎向長,交點靠近東端。是典型的拉丁十字架形式,以象徵耶穌釘死的十字架,具有極強的宗教意義。在祭壇前擴大的南北的橫向空間,其高度與寬度都與正廳對應,左廳為唱詩班唱詩所用,後又移到西面二樓上,該廳也用於信徒參與禮儀;右廳為告解之用。而豎向是整個建築的主要部分,呈長方形的大廳,內有兩排柱子分隔的長廊,中廊較寬稱中廳,兩側窄稱側廊,從東向西分為祭房、祭台區、教友參與禮儀區。整個十字形平面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用以舉行彌撒、實現耶穌基督所定的聖事。
天主教堂的管理及利用
會理縣天主教堂屬國家所有,現為四川省會理縣天主教愛國會管理。主要用於天主教會及信徒開展正常宗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