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都御史

左都御史

左都御史,是古代帝制社會朝廷設有專門行使監督職權的機構——都察院的長官。明代都察院設有左都御史與右都御史,均為正二品。清代以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其品級幾經變化後定為從一品。左副都御史協理都察院事並輔佐左都御史工作,為正三品。

左都御史掌察覈官常,參維綱紀。天聰十年,諭曰:“凡有政事背謬,及貝勒、大臣驕肆慢上者,許直言無隱。”崇德元年,置承政、參政各官。漢左僉都御史一人,先用漢軍,後參用漢人,乾隆十三年省。外省督、撫,並以右系銜,即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僉都御史為督、撫坐銜。康熙六年仍升滿員為一品,九年並定正二品。十五道監察御史掌彈舉官邪,敷陳治道,各覈本省刑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左都御史
  • 別名御史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中國
  • 職業宮廷官員
  • 適用時間:明 清
都察院職能,歷史記載,

都察院職能

中國帝制社會朝廷設有專門行使監督職權的機構——都察院,左都御史即為都察院的長官。明代都察院設有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均為正二品。清代以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其品級幾經變化後定為從一品。左副都御史協理都察院事並輔佐左都御史工作,為正三品。
以左都御史為長官的都察院,除“職專糾劾百司”之外,還有兩項重要職能,其一為天子耳目,即所謂的言官,在特定時期特定情況下甚至可以風聞奏事;其二為重案會審,即重大案件由三法司會審,三法司就是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歷史記載

明代都察院及左都御史
根據《明史‧職官志》記載:都察院設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僉都御史,正四品。下設十三道監察御史共一百餘人,均為正七品。其它還設有經歷司、司務廳、照磨所、司獄司等機構。官在外而加都御史、副都御史、僉都御史銜者,有總督,有提督,有巡撫,有總督兼巡撫,提督兼巡撫等員。
《明史》記載《明史》記載
都御史職專糾劾百司,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構黨、作威福亂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劾。凡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希進用者,劾。遇朝覲、考察,同吏部司賢否陟黜。大獄重囚會鞫於外朝,偕刑部、大理寺讞平之。其奉敕內地,拊循外地,各專其敕行事。十三道監察御史主察糾內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在內兩京刷卷,巡視京營,監臨鄉、會試及武舉,巡視光祿,巡視倉場,巡視內庫皇城五城,輪值登聞鼓
清代都察院及左都御史
據《清史稿‧職官志》記載:初沿明制,設都察院。天聰十年,諭曰:“凡有政事背謬,及貝勒、大臣驕肆慢上者,許直言無隱。”崇德元年,置承政、參政各官。崇德二年定承政一人,左、右參政滿、蒙、漢理事官各二人,後省。順治元年,改為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滿、漢各一人。左副都御史協理院事,各二人。漢左僉都御史一人,先用漢軍,後參用漢人,乾隆十三年省。外省督、撫,並以右系銜,即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僉都御史為督、撫坐銜。乾隆十三年停右都御史銜。
《清史稿》記載《清史稿》記載
左都御史掌管都察院,初制,滿員為一品,漢員為二品。順治十六年並改二品。康熙六年仍升滿員為一品,九年並定正二品。雍正八年升從一品。左副都御史,正三品,俱滿、漢二人。其屬除經歷司、筆帖式外,有十五道掌印監察御史。左都御史掌察覈官常,參維綱紀。率科道官矢言職,率京畿道糾失檢奸,並豫參朝廷大議。凡重辟,會刑部、大理寺定讞。祭祀、朝會、經筵、臨雍,執法糾不如儀者。左副都御史佐之。十五道監察御史掌彈舉官邪,敷陳治道,各覈本省刑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