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涪陵區轄鎮。位於區境西南部。東臨荔枝街道,南接武隆縣,西連青羊鎮,北與藺市鎮、龍橋街道接壤。面積161.5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2958人(2017年)。轄2個社區、17個行政村,121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華榕街183號,距涪陵城區25千米。境內屬低山丘陵地帶,海拔高度多在400至1200米之間。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高山丘陵地帶,北部為平壩淺丘地帶。水源有蒲江河、洗布河、雙叉河,及衛東、桃子溝、紅旗等水庫。涪(陵)南(川)公路過境。景點有宋代碑記橋、八方碑、鸚鵡寺、三仙寨、穆花寨、明代四合院民居老虎沖、廣慈橋、鷹舞寺碑等。
沿革
境內清代有馬武埡場,相傳東漢大將馬武曾屯兵於此,故名。1931年置馬武鎮,1942年改為鄉。1953年由馬武鄉分出惠平、崇英、天生等鄉,1955年與惠平、崇英兩鄉合併為馬武鄉。1958年改為馬武公社,1981年更名為馬武場公社,1984年改鄉。1985年撤鄉設立馬武鎮。1992年將蒲江、太和兩鄉併入,鎮政府駐馬武場。1996年,面積92.3平方千米,人口2.4萬人,轄均田、星高、民協、民權、保全、平灘、千落、紅專、鸚鵡、八節灘、蒲江、碑記關、石河、外壩、四合、松濤、平橋、白果、石乾、小壩、林口、靈官、水利23個行政村和華榕1個居委會。
1998年析置太和鄉。2000年末,面積55.10平方千米,總人口1856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12人,轄1個居委會、17個村,103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面積55.5平方千米,總人口1813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925人,轄樺榕社區和均田、保全、民協、紅專、蒲江、平橋、外壩、碑記8個行政村,52個村民小組。2008年5月,撤銷惠民鄉、太和鄉,併入馬武鎮。
【郵編】408107【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500102122:~001 121樺榕居委會 ~002 121惠民居委會 ~201 122均田村 ~202 122保全村 ~203 220民協村 ~204 220紅專村 ~205 220蒲江村 ~206 220平橋村 ~207 220外壩村 ~208 220碑記村 ~209 220白果村 ~210 220石乾村 ~211 220小壩村 ~212 220林口村 ~214 220板橋村 ~215 220文觀村 ~216 220興隆村 ~217 220方碑村 ~218 220石朝門村
【2006年代碼】(500102106馬武鎮:~001樺榕居委會 ~201均田村 ~202保全村 ~203民協村 ~204紅專村 ~205蒲江村 ~206平橋村 ~207外壩村 ~208碑記村)(500102218惠民鄉:~201惠民村 ~202板橋村 ~203文觀村 ~204興隆村 ~205方碑村 ~206石朝門村)(500102212太和鄉:~201白果村 ~202石乾村 ~203小壩村 ~204林口村)
原【惠民鄉】位於區境西南中部,距城區37千米。〖沿革〗民國年間屬興隆鄉。1952年分興隆鄉置會民鄉;次年分為會民、文觀兩鄉,1955年歸併。1958年改稱會民公社,1981年更名為惠民公社,以古惠民場命名,1984年改為惠民鄉。1992年併入堡子鎮,1995年11月復置惠民鄉,以原惠民、萬壽(1981年興隆公社更名為萬壽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併入堡子鎮)兩鄉地為轄區,鄉政府駐惠民場。1996年,面積56.1平方千米,人口1.7萬人,轄惠民、實穗、梓桐、勝天、板橋、視遠、文觀、大坪、全心、南坪、方碑、河溝、新屋、八寶、大叢、天峰16個行政村。2000年末,面積60.81平方千米,總人口1664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78人,轄16個村,88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面積60.81平方千米,總人口16033人,其中非農人口751人,轄惠民、板橋、文觀、興隆、方碑、石朝門6個行政村,44個社。
原【太和鄉】位於區境南部,與武隆縣接壤,距涪陵城區40千米。〖沿革〗境內清代有太和場,以該地寺廟太和殿命名。1931年置太和鄉,1940年撤銷,1942年復置。1953年分出林勝、石乾等鄉,1955年歸併。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併入馬武鎮,1998年復置太和鄉,鄉政府駐太和場。2000年末,面積45.62平方千米,總人口610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3人,轄6個村,41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面積45.62平方千米,總人口601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2人,轄白果、石乾、小壩、林口4個行政村,24個村民小組。
鄉鎮概況
馬武鎮位於
涪陵西南部,鎮政府駐地距涪陵城區24公里,東臨
荔枝街道,南接
武隆縣,西連
青羊鎮,北與
藺市鎮、
龍橋街道接壤。馬武因東漢名將馬武將軍曾屯兵於此而得名。自古以來是涪陵南部重鎮,
春秋以來,官府就在此設有治所,1931年置為鎮,商賈雲集,異常繁榮。境內有碑記橋、八方碑、鸚鵡寺、三仙寨、穆花寨等名勝古蹟。
2008年5月,涪陵行政區劃調整,現馬武鎮由原馬武鎮、惠民鄉、太和鄉合併而成。全鎮幅員面積161.53平方公里,轄2個社區、17個村、121個村民小組,1.29萬戶,總人口4萬餘人。
基礎設施
轄區現有馬武、惠民、太和、興隆4個場鎮、蒲江1個居民點。場鎮設施配套,功能齊全,集居人口達1萬餘人。境內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路、社社通公路。截止2010年上半年累計硬化農村人行便道280公里,1320戶農戶實現了“出門不濕腳”;實施了農村“人飲改造”工程,2650戶農戶實現了“吃水不用擔”;實施了“農村生態富民”工程,460戶農戶建成了沼氣池、用上了液化氣,實現了“煮飯不燒柴”。農村農戶磚房率達86%以上。彩電、洗衣機、冰櫃等家電進入了尋常百姓家。轄區內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實現無盲區,廣播電視覆蓋全鎮。
自然資源
耕地面積5.4萬畝,森林面積10.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5%。境內海拔高度在400— 1200米之間,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高山丘陵地帶,北部為平壩淺丘地帶,土壤以灰棕色泥為主,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濕潤,物產豐富。
鎮屬馬武
電力公司,與
重慶大電網聯網,供電能力38000千伏安,有自主調度權和價格調控權;轄內有庫容達2200萬立方米的桃子溝水庫和庫容達1000萬立方米的衛東水庫等兩座中型水庫,小型水庫數十座。川氣東輸工程長壽至南川大型鋁加工天然氣供應管道跨越馬武鎮,馬武鎮留有出口管徑150毫米,天然氣量充足、價格低廉。
區位交通
公路:
南涪高速(重慶三環高速,2013年建成)穿越馬武,屆時馬武鎮到涪陵城區只有15分鐘車程,到南川、長壽約半小時車程,到
重慶約1小時車程。水運:距
長江龍頭山水運碼頭20公里;
鐵路:距渝懷鐵路涪陵站15公里、渝利鐵路涪陵站23公里;
航空:距重慶江北國際機場80公里;
社會事業
轄區社會秩序良好,機構健全,各項事業蓬勃發展。19個村(居)達到了鎮級
平安村標準,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全感日益增強。轄區內行政機構健全,
服務體系完善。
國稅、
地稅、工商、
法院、
公安、
國土、畜牧設有常駐機構,
中國農業銀行、重慶市
農村商業銀行在鎮設有營業網點、分理處。全鎮現有單設中學1所,
中心國小3所,完校1所,村校1所,有中國小教師323名,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各類專業人才300餘人。全鎮有衛生院3所,醫護人員75名,村村建有衛生室。設有專項用於貧困救助的“稻草人基金”和支持教育事業發展的“教育發展基金”,隨時接受社會捐贈。境內建有重慶市一級敬老院——蒲江
敬老院,重慶市級
巴渝新居示範點——外壩居民點。
經濟建設
農業生產
農業產業仍然以糧豬型為主導,該鎮加大土地流轉的力度,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森林工程、優質水稻、優質南方早熟梨、食用菌等特色產業發展取得一定成效。截止2010年上半年該鎮栽植速生豐產林近2萬畝,南方早熟梨1350畝、中藥材2100畝、食用菌近400萬袋。該鎮被市政府確定為市級林業示範鎮、“文觀萬畝水稻豐產栽植基地”獲農業部命名。
鄉鎮企業
鄉鎮企業以水利電力供應、
農副產品加工、
物流運輸、建築
房地產、商貿流通等行業為主體。市級小企業創業基地——民協中小企業創業基地位於重慶三環高速馬武互通西側,鄉鎮正處於規划起步階段,是
中小企業孕育佳地。轄區主要規模骨幹企業有:馬武電力、樂味食品、金帆熱處理、長恆煤炭、廣豐地產等。
內設機構
一、鎮黨政辦公室
職能職責:開展調查研究,掌握反饋信息,做好黨委決策實施過程中的綜合協調、公文處理和保密工作,為鄉鎮黨委搞好服務;參與黨務,負責做好組織、宣傳、統戰和精神文明等工作;負責鎮政府綜合、指揮、協調、監督、諮詢、信息反饋等政務和機關後勤事務等工作;做好全鎮統計等工作。
二、鎮社會事務辦公室(民政、計生)
職能職責:主要負責貫徹執行黨和國家關於民政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負責鄉鎮內扶貧、救災救濟工作;負責對《婚姻法》的宣傳及管理工作,指導村民委員會的建設,調節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依法維護和保障人民民眾的基本生活權益,維護社會穩定,承辦鎮黨委、政府和縣民政局交辦的其他工作;負責全鎮計畫生育法規的宣傳、貫徹、落實、安排全年計畫生育工作指標計畫、措施,指導和檢查鎮計畫生育服務站及各村、各單位的計畫生育活動,協助分管鎮長處理上級有關部門下達的工作任務,解決鎮內有關計畫生育工作中的相關問題。
三、鎮經濟發展辦公室
職能職責:主要負責鎮內工業、企業、經濟的發展,以及經濟信息傳遞等的管理和服務工作;負責科學技術的推廣普及和全鎮的交通發展工作。
四、鎮財政所
職能職責:在鎮長的直接領導下,負責編制本年度的財政預算,做出年末收支決算,負責檢查、督促全鎮、各村、各單位執行和貫徹上級有關財務管理方面的法規政策情況,負責鎮財政所帳目的核算、登記與管理。領導鎮經營管理站及村級財務辦的日常工作,對本部門所屬人員進行分工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