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一碗定親 曾被當做愛情信物
涪陵油醪糟的歷史,始自兩百多年前。
據《涪陵市志》記載,涪陵油醪糟始創於1799年清嘉慶四年,距今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在《涪陵辭典》中,記載了油醪糟的來歷:公元1799年春節,一富紳人家添丁,親朋好友前來道喜,由於人太多,廚子便將供太太‘坐月子’吃的醪糟煮雞蛋,再加了些湯圓心子給客人吃。客人們吃後讚不絕口,涪陵滿城競相效仿。
“早年間,油醪糟還是一種愛情信物。”袁朝輝告訴記者,“男孩到女孩家相親,如果對方父母同意親事,就會在第二天清晨煮一碗油醪糟荷包蛋,送到未來女婿的床頭。若是沒有吃到,那就說明女方家長不同意”。
當地居民在製作油醪糟的時候,每道工序都極為講究,選料時,糯米要經過米篩篩選,漏去糠皮碎米,谷稗雜物,讓它粒粒飽滿。蒸煮火候恰當不老不嫩,酵母一定是當地名家所制,發酵不遲不早。這樣,製作的醪糟狀若白棉,團而不散,香氣濃郁。然後,再將上好的核桃、芝麻、酥脆之後的花生、冬片、棗泥、橘餅等輔料搗細,以上等豬邊油煎炒,直至基本失去水分,然後以瓮盛裝,自然封存,越年不腐。
除了飲食業之外,當地居民製作油醪糟一般是在春節之前,作為饋贈親友的禮品,互相品嘗。製作油醪糟的水平還是衡量家庭主婦能幹與否的民間話題標準之一。當然,外地客人就只知其味,不知其意了。
製作
原料配方 上熟
糯米2.5千克
黑芝麻500克 豬油1千克
桔餅25克 白糖1.25千克 蜜棗25
克 花生仁125克 瓜片25克 核桃仁125克,
桂花少量
2.豬油下鍋煎到70~80℃,放入
醪糟、芝麻面及剁碎的
桔餅、核桃仁、花生仁、瓜片、
桂花、蜜棗等輔料,待
醪糟煮沸後,再稍煎一會兒即成。
3.鍋內摻少量清水燒開,舀入
油醪糟,加糖煮
饊子後即可進食。吃時也可以加入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