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頒布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意見
工商經貿
渝府發126號
重慶市人民政府
2008-12-1
法規內容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07〕7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08〕11號)精神,為加快實施“314”總體部署,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實現服務業大發展。通過發展服務業,最佳化經濟結構,方便生產生活,轉變發展方式。到2012年,我市服務業發展水平力爭西部領先,增加值年均增長13.5%以上,從業人員比重提高到42%以上。現就2008?d2012年我市加快發展服務業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突出重點,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圍繞打造西部產業高地,提高服務業對外開放水平,著力發展現代物流、科技研發、金融保險、軟體信息、中介會展、文化傳媒、創意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服務貿易。
(一)現代物流
發揮重慶綜合交通樞紐優勢,打造長江上游現代物流中心,物流收入達到1000億元,建成1個500億元級的物流園區。建成成渝、渝漢滬、渝湘穗、渝黔桂、渝蘭西亞、渝陝、渝京遠東和渝昆東南亞八大對外通道和城市物流配送網路。大力發展貨櫃公鐵水多式聯運。爭取開通重慶?d成都五定班列,鞏固擴大重慶?d上海五定班輪,實現物流快運。重點建設團結村鐵路貨櫃物流樞紐(西部現代物流產業基地)、寸灘港、黃謙港、果園港和東港港區“一基地四港區”,建設重慶內陸保稅港區及拓展區和萬州、黔江等區域性物流基地。建成寸灘國際貨櫃物流中心、鐵路貨櫃中心站等一批重點物流項目,以及汽車機車、化工、冶金及涉農物資等若干物流配送中心。引導主城區現有市場、倉儲等物流資源搬遷置換到重慶西部物流通道。實施“第三方物流企業五年培育計畫”,做大做強3?d5戶經營業務在西部地區占優勢且輻射全國的第三方物流龍頭企業集團。扶持重慶港務物流集團水陸聯運物流系統和重慶交運集團區域性綜合物流系統建設,培育成物流收入上百億元的大型骨幹企業;引進10戶以上國內外知名現代物流企業在重慶設立地區總部或分支機構。
(二)科技研發
積極引導科技創新,力爭科技研發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20億元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1.7%。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重點在汽車機車、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天然氣石油化工等重點產業領域,構建以實驗室、工程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重點產業集聚區為關鍵環節的創新鏈條,陸續推進實施20個重點科技專項。
(三)金融保險
建設西部地區金融服務高地,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6%以上。重點建設解放碑、江北嘴金融核心區,力爭金融機構數量在中西部地區領先。鼓勵國內外銀行、證券和保險等主流金融機構來渝設立區域性總部或分支機構。將重慶建成小額貸款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擔保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基金公司、風險投資公司和私募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的集聚地。做優做強重慶銀行、重慶三峽銀行、西南證券、重慶國際信託有限公司、新華信託股份有限公司、中新大東方人壽保險公司、安誠財產保險公司、利寶保險公司、大都會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推進重慶銀行整體上市,資產規模超過600億元;組建重慶金融租賃公司;爭取將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建成為市內最大最優的零售業務銀行。加快推進農業保險,爭取設立“重慶保險創新試驗區”。積極探索柑橘、生豬等規模化種養殖業融資貸款和保險的有效方式。大力發展區域性資本要素市場,爭取在渝設立統一監管下的證券場外交易市場、重慶生豬期貨交割中心和全國性電子票據交易中心,將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建設成為西部地區最大的產權交易中心、國家級產權流通大市場。支持國內金融企業來渝設立產品研發、資金運用、後援服務、災難備份等職能中心。
(四)軟體信息
建設國家級軟體和信息服務產業基地,力爭實現收入500億元,從業人員12萬人以上。打造以北部新區、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為核心,渝中區、南岸區、沙坪壩區、巴南區為支撐的軟體信息服務貿易示範區,外包業務總額達到300億元以上。大力引進10?d20家國內外知名軟體和信息服務公司,鼓勵跨國公司在重慶設立研發中心、呼叫中心和公共數據中心。支持具有本地特色的嵌入式軟體、行業套用軟體開發,重點發展遊戲、動漫等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數字娛樂軟體產品,積極發展以軟體和信息為主的服務外包業務,形成服務外包企業集群。推進惠普、ibm、富士通、nttdata等一批跨國知名服務外包企業在渝分公司(中心)項目建設,力爭引進200家跨國服務外包企業。設立日韓、美國、歐洲等服務外包辦事處。
(五)中介會展
中介服務業。建成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面向國內外的中介服務基地。培育和吸引一批品牌諮詢、戰略策劃、投資顧問、融資租賃、信用擔保、信用評定等專業商務服務機構。重點推進解放碑、兩路口?d上清寺等地區的一批高品質商務樓宇的建設和存量樓宇的置換改造,打造高端中介服務業發展集聚區。做大做強普華永道中天、戴德梁行、北京海德思哲等在渝分支機構,推動重慶媒體伯樂公交廣告公司、重慶翰華信用擔保公司、重慶天健會計師事務所、中豪律師集團(重慶)事務所等一批重點企業進入全國同行業前50強。
會展服務業。建成西部會展之都。加快南坪國際會展中心二期等會展設施項目建設。將國際工業品採購基地打造成為西部最大的國際工業品展示展銷平台。提升渝洽會、高交會、三峽國際旅遊節、國際服裝文化節、重慶市時尚嘉年華等一批重點、常年性展會的辦會規模和水平;積極爭辦藥品交易會等國家級會展;辦好投資貿易洽談暨全球採購會、國際汽車工業展、火鍋美食文化節、立嘉國際機械展等主題會展及中國畜牧科技城畜科論壇、中國重慶柑橘產業發展國際論壇;辦好農產品、鞋業、家居建材、旅遊產業、小商品等中國西部特色博覽會。鼓勵國內外知名會展企業來渝設立分支、代理和合作機構,重點培育10家左右規模較大、競爭力較強的本土會展企業。
(六)文化傳媒
建成國內重要的文化傳媒服務基地。改造提升傳統文化傳媒,加快發展網際網路、手機電視、網路電視、移動電視等新興文化媒體。重點推進大足石刻影視旅遊文化區、江北嘴現代文化體驗區、磁器口、洪崖洞、巴國城民俗文化體驗區、合川釣魚城、九龍坡區白市驛文化產業園區等重點產業載體項目建設。實施新聞出版“十、百、千、萬”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加大扶持重視傳媒公司、重慶出版集團、電腦報、天極網、華龍網等一批文化傳媒龍頭企業,帶動產業規模做大。
(七)創意
建成國家級動漫遊戲產業示範基地、中國西部重要的工業設計研發中心。重點發展工業設計、規劃設計、動漫設計、建築設計、時尚消費等領域,依託四川美術學院、重慶郵電大學,打造創意產業孵化中心,培育視美(平面媒體)、天健、水星動漫基地,以及高新區軟體園、西永軟體園等一批創意產業新的經濟成長點,建成3個全國有影響的創意產業基地、30個創意產業載體。規劃建設黃桷坪藝術街、大溪溝建築設計及五里店工業設計中心等創意平台。打造一批具有重慶特色、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創意品牌。
二、重視民生,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
圍繞建設特色宜居城市,加快發展中心商圈、社區商貿、農村市場、居住醫療、家政養老、旅遊休閒、人才與職業培訓等生活性服務業,形成多層次、寬領域、廣覆蓋、高就業的現代生活服務業體系。
(一)中心商圈
加快建設中央商務區和都市中心商圈,建成長江上游購物之都。實施品牌戰略,大力培育一批擁有自主品牌、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商貿流通企業。重點打造解放碑、觀音橋、南坪、楊家坪、沙坪壩5個100億元級商圈。大力拓展大渡口城區、渝北兩路、北碚城區、巴南魚洞、萬州、涪陵、永川等新興商圈和茶園、西永2個新城區商圈。集中建設1?d2個國內外著名品牌聚集區。重點培育商社集團、菸草銷售公司、中石油重慶銷售公司、重慶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桐君閣醫藥股份有限公司5個銷售規模上100億元企業。
(二)社區商貿
大力實施社區商業“雙進工程”,基本實現便利消費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主城九區和區域性中心城市社區商業覆蓋率達90%以上。加快社區標準化菜市場、生鮮食品超市、便利店、快餐店、理髮店、洗衣店、維修、郵政、家政、再生資源回收等配套網點建設。積極支持和引導重客隆、新世紀、中百山城平價超市、新合作聯佳連鎖超市、綠色再生資源網路回收公司等經營企業進社區。建成社區服務站2000個,建設社區回收網路站點5000個,在主城區建成400餘個社區數位化便民服務站。實施城市街道片區型商業示範社區、住宅小區型商業示範社區創建工程。
(三)農村市場
實施新農村現代流通網路工程,改造提升農村市場服務體系,鼓勵開展連鎖經營,做強大中型批發市場,增加鄉村零售網點,培育各類農村流通合作經濟組織和大中型農村流通企業。農村市場的鄉鎮連鎖超市和村社便民店在全市實現全覆蓋。鼓勵品牌連鎖超市企業、郵政企業和鹽務企業參與農村消費品零售網路建設、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建立長期的產銷聯盟。打造朝天門綜合市場、觀音橋農貿市場、馬家岩建材市場、恆冠鋼材市場、大足龍水五金市場、綠雲石都、璧山西部鞋都、鎧恩國際家居名都8個百億元級批發市場群,支持其在區縣(自治縣)建設區域性分市場和配送中心。在我市北部地區規劃建設一個大型食品批發市場。支持糧食集團、食品集團、農墾集團、華牧集團等流通企業做大做強。大力培育發展農村經紀人,建立健全農村經紀人培訓、服務基地。
(四)居住醫療
居住服務業。合理調整商品房供應結構,有計畫地加快經濟適用房建設,逐步擴大廉租住房保障範圍。積極推進居住服務業健康有序發展,扶優扶強,打造一批物業管理企業品牌,創建一批國家級物業管理示範小區。加強政府監督,規範物業管理行業秩序。
醫療服務業。建設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及保障體系。重點推進區縣(自治縣)級醫院和中醫院、鄉鎮衛生院、村合格衛生室三級衛生服務網路建設,提高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水平,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建設,擴大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範圍。大力整合主城市級醫療衛生資源,策劃並積極推進公共衛生及十大專科特色醫療服務中心建設工程。新建重醫大附二院江南分院、兒童醫院分院等一批現代化高水平醫院。
(五)家政養老
發展家政服務市場,創立家政服務品牌。重點扶持10?d20家規模較大、實力較強、誠信度高的家政服務公司。建立一批家政服務培訓基地,開展保健護理、營養配餐、家電維修等正規化職業技能培訓,培養一批職業家政員、養老服務員以及涉外家政服務員。支持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發展老年服務業,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質的單位和個人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等方式,興建適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學習、娛樂健身、醫療康復的老年公寓、敬老院、養老院等養老機構。
(六)旅遊休閒
建成國內外知名旅遊目的地和遊客集散中心,重點打造山水都市、長江三峽、大足石刻、烏江畫廊和武陵風光“4+1”旅遊精品。抓好長江三峽“7+4”景區整合,建成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發展三峽遊輪經濟,建設重慶遊輪母港。做特做優渝東南旅遊經濟,建設民俗生態旅遊帶。開發一批美麗鄉村休閒體驗游。以“五方十泉”為先導推出“一圈百泉”,打造溫泉之都。規劃保護好大足石刻和武隆喀斯特兩大世界遺產景觀。加強區域旅遊經濟合作,聯動西部六省市,打造“神秘的中國西部之旅”精品。做大做強重慶交旅集團、重慶旅控集團等一批大型企業。積極發展體育健身服務業,滿足人民民眾對體育鍛鍊和健身娛樂的需求,增強體質。
(七)人才與職業培訓
人才服務業。建設西部領先的人才服務業高地。鼓勵國內外資本和技術投入人才服務產業,支持人才服務機構以資產重組、收購、兼併和境內外上市方式做大做強。重點扶持20家機構跨區域、跨國開展管理諮詢、人才獵頭、人才測評、薪酬設計等高端服務。重點培育10家規模1億元以上的人才服務機構,引進10家國際知名管理諮詢機構。
職業培訓。建立覆蓋城鄉的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網路體系,打造職訓品牌,拓寬培訓方式。重點將主城區、永川區、涪陵區、萬州區、黔江區打造為西部職業教育高地,在每一個區縣(自治縣)建立一個主要面向農民工的綜合性職業培訓基地。扶持5?d7所國家級和市級示範高等職業學院,建設一批國家級和市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圍繞六大產業集群,建設10個綜合型實訓基地和40個重點實習基地。進一步做強已在全國有影響的富僑保健、巴南石龍技工、萬州電子、開縣磚工、雲陽拆房、黔江搬運、梁平織工等知名勞務品牌,重點培育榮昌豬倌、大足兩匠(鐵匠、石匠)等新的勞務品牌。實施“農民工技能就業計畫”,採取校企結合、委託企業培訓等多種培訓形式,再培訓100萬農民工,促進農村青壯年富餘勞動力應轉盡轉。
三、最佳化環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十一五”以來,市政府已相繼出台了30多項扶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對“十一五”以來已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市政府將加大檢查督促力度,並作為考核檢查區縣(自治縣)和市級有關部門服務業發展工作的重要內容,以促進重點生產性服務業和主要生活性服務業快速健康發展。
(一)認真抓好落實現行政策
出台軟體中高級人才具體認證標準,切實落實《重慶市引進軟體中高級人才優惠政策規定》中各項人才優惠政策。
制定有關軟體信息服務業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實施細則,落實《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我市軟體及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暫行規定的通知》(渝府發〔2007〕70號)和《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意見》(渝府發〔2008〕19號)等政策。
按照標準兌現對再生資源集散市場和社區回收網路建設項目的補助、貼息資金,安排市場規劃用地,免收轉運車輛養路費,落實《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全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的意見》(渝府發〔2008〕16號)有關優惠政策。
積極推進餐飲業水電氣與工業企業同價,落實《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餐飲業發展推進美食之都建設的意見》(渝府發〔2006〕104號)有關優惠政策。
大力支持動漫產業,延長《重慶市鼓勵和扶持動漫產業發展的實施辦法》實施期限至2012年。
加大對農村經紀執業人員培訓工作的投入,延長《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培育發展農村經紀人的意見》(渝府發〔2007〕67號)實施期限至2012年。
(二)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對符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鼓勵類範圍的服務企業,其主營業務收入占企業總收入70%以上的,一律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2008?d2010年)。
對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和與之相關的技術諮詢、技術服務取得的收入,經地方稅務機關備案後可免徵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對經認定的軟體及外包企業,3年內全額返還營業稅,後3年減半返還營業稅。對經重慶市現代物流聯席會議認定的重點物流企業,經市級稅務部門審查批准,參照國家物流稅收改革試點政策,執行相應的營業稅計征管理辦法和貨物運輸發票抵扣增值稅的規定。對企業從事農林牧漁服務業以及提供農業產前、產中、產後相關服務等農村服務業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
對自開票物流企業從事聯運業務,以及企業從事貨運、拆遷、智慧財產權、廣告、會展代理業務取得的收入,實行差額徵收營業稅,具體操作辦法由市地稅部門明確。
對在我市科技研發、軟體設計、創意、服務外包企業中任職的高級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對其5年內所交納個人所得稅的地方留成部分,由財政全額返還,高級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的標準及認定由市人事局會同有關部門另行確定。
對於中心商圈服務業建設用地應當依法供應土地,積極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凡符合國家劃撥供地的公益性事業等用地可採取劃撥方式供應土地;旅遊休閒服務業涉及國有土地供應的,經營性用地應當堅持招拍掛出讓。
進一步發揮我市服務業發展領域相關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每年安排不低於2億元,優先扶持本市現代物流、科技研發、金融保險、軟體信息、中介、文化和創意等服務產業加快發展,建設現代服務產業集聚區。
加快啟動和建設內陸保稅港區和國家級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爭取國家有關扶持出口產品的研發資金、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資金支持,進行服務業對外開放創新試點。
開闢軟體和服務外包進出境通關“綠色通道”,建立支持生產性服務企業“走出去”的服務平台,提供市場調研、法律諮詢、信息、金融和管理等服務。
(三)切實加強規劃引導。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制定公布我市服務業發展行業導向目錄、資金扶持方向。抓緊研究制定全市服務業發展空間布局規劃、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發展規劃。重點引導生產性服務業向主城區、區域性中心城市和重點園區集中發展。規劃建設一批與優勢產業集群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提高要素集聚和輻射帶動能力。在縣城和農村小城鎮重點發展與現代農業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
(四)加強統計和標準化建設。政府綜合統計部門和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充實服務業統計力量,加強研究,按照國際慣例和通行法則,結合重慶實際,建立科學、統一、全面、協調的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服務業統計調查方法和指標體系,建立政府統計和行業統計互為補充的服務業統計調查體系,健全服務業信息發布制度,為政府決策、制定規劃、科學考核等提供依據。鼓勵龍頭企業和行業協會先行制定新興服務業標準,鼓勵服務企業積極開展企業標準體系建設,推動快遞、運輸、旅遊、體育、商貿、餐飲、社區服務等行業標準化建設進程。
(五)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由市政府分管領導召集,負責研究制定服務業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措施,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原則上每半年召開一次。市發展改革委具體履行辦公室職責,形成政府領導、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服務業發展新機制。建立服務業發展工作目標考核制度,將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中、長期目標量化,明確需要完成的具體目標,落實任務、分清職責,作為考核各地、各部門工作的重要內容並加強督促檢查。
二○○八年十二月一日
附屬檔案:重慶市2008-2012年加快發展服務業工作責任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