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渝府發〔2014〕67號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旅遊業是現代
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旅遊業改革發展,是適應人民民眾消費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然要求,對擴內需、促消費、調結構、增就業、惠民生,以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改善生態環境意義重大。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把我市建成國內外知名旅遊目的地,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明確方向目標,全面把握旅遊業改革發展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旅遊觀,以建設國內外知名旅遊目的地為目標,以加快轉變旅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深化改革開放為動力,以構建十大旅遊支撐體系為抓手,加快推動旅遊產品向觀光、休閒、度假並重轉變,旅遊開發向節約集約型轉變,旅遊服務向優質服務轉變,努力把旅遊業培育成我市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民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
(二)基本原則。一是堅持改革創新。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進一步簡政放權,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在旅遊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增強旅遊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二是堅持融合發展。進一步挖掘、整合、開發相關產業和行業資源,推動旅遊業發展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結合,實現旅遊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三是堅持生態優先。進一步強化“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理念,推動旅遊開發向節約集約型轉變,促進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四是堅持遊客為本。全面提高旅遊服務水平、提升遊客滿意度,努力最佳化國民旅遊休閒環境,提升國民旅遊文明程度,發揮旅遊業綜合效益。五是堅持依法治旅。牢固樹立依法治旅、依法興旅的觀念和意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行規劃統領、綜合協調、行業服務和市場監督職能,推動旅遊業健康發展。
(三)發展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成國內外知名
旅遊休閒目的地。旅遊經濟總量、旅遊市場規模、旅遊綜合實力全面提升,全市過夜遊客達到1億人次以上,城鄉居民年人均出遊4.5次,旅遊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以上;旅遊整體形象更加鮮明,品牌優勢更加突出,產品供給更加豐富,配套設施和產業體系更加完善,國際化程度更高,健康、文明、環保的旅遊休閒理念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二、深化改革開放,著力增強旅遊業發展動力
(一)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旅遊立法,加快修訂《重慶市旅遊條例》等旅遊地方性法規。積極落實簡政放權,除國家和我市有明確規定的外,其他旅遊項目審批權一律下放到區縣(自治縣);對確需市級審批的項目,推行項目立項與規劃、國土、環保等環節並聯審批制度。進一步理順旅遊管理體制機制,加強旅遊運營監管和公共服務;進一步最佳化旅遊專家顧問諮詢制度,提高行政決策科學性;加快旅遊協會改制進程,鼓勵中介組織發展,提高旅遊行業自律水平。
(二)推進旅遊改革試驗。加快長江三峽國家公園建設試點,推進三峽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區縣(自治縣)創設各類旅遊改革試驗區、旅遊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鼓勵建立各類旅遊交易中心、旅遊大數據中心和休閒旅遊研究中心。推行國家4A級以上旅遊景區門票預約制度,建立景區最大承載量信息公開預報制度,完善遊客流量控制措施。改革完善旅遊統計指標體系,並納入全市統計範疇。支持旅行社經營邊境旅遊。
(三)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推進旅遊行業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改革。全面開放旅遊投資市場,實施集團化發展戰略,推動優勢旅遊企業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重組,鼓勵各類企業參與重慶旅遊投資經營,打造跨界融合的產業集團和產業聯盟。加快傳統旅遊企業轉型升級,著力培育一批大型旅行社集團和旅遊電商企業,扶持壯大一批從事溫泉養生、商務會展、節慶演藝、旅遊商品等特色化旅遊企業,培育一批旅遊文化創意、線上旅遊、旅遊諮詢等新型專業化旅遊企業,形成以大企業為主導、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市場主體格局。
(四)推進區域旅遊合作。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長江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旅遊合作建設,加強與“渝新歐”國際大通道沿線以及對外開放友好城市旅遊合作。進一步強化區域旅遊交流與合作,以中國西部旅遊產業博覽會為平台推進與西部12省(區、市)旅遊協作;深入拓展長江黃金水道、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沿線旅遊城市以及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客源市場,大力“引客入渝”,促進客源地與目的地市場有效互動。
三、著力提質增效,加快旅遊業轉型升級步伐
(一)進一步最佳化旅遊發展格局。立足五大功能區戰略定位和旅遊資源空間差異,進一步最佳化全市“一心三帶”旅遊產業格局,著力構建並加快形成國際旅遊都市引領、重點旅遊區縣集群、特色旅遊鄉村示範、旅遊度假區和A級旅遊景區支撐的四級旅遊目的地體系。都市旅遊經濟核心區重點打造溫泉之都、美食之都、會展之都、購物之都,建成集山城、江城和歷史文化名城於一體的國內外知名都市旅遊目的地和中國西部旅遊集散中心。渝西旅遊經濟帶重點發展遺產觀光游、鄉村休閒遊和城郊度假游精品,建成特色鮮明、品質優良的環主城旅遊休閒度假聚集區。渝東北旅遊經濟帶重點推進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提檔升級和腹地優質資源開發,建成國際一流的內河郵輪黃金旅遊帶和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渝東南旅遊經濟帶重點以大仙女山為引領、烏江畫廊為紐帶,推進渝東南民俗生態旅遊整體崛起。
(二)進一步加強觀光旅遊提檔升級。依託世界遺產和國家A級旅遊景區,著力實施精品景區提升計畫。以A級旅遊景區為重點、資源為基礎、市場為導向、規劃為引領,加快推進以大足石刻、武隆天生三橋、南川金佛山等為重點的遺產旅遊,以長江三峽、涪陵白鶴梁、豐都名山、萬州大瀑布、奉節天坑地縫、開縣雪寶山、忠縣石寶寨、巫溪紅池壩、城口黃安壩等為重點的三峽生態旅遊,以渝中半島、都市商圈、兩江四岸、國博中心等為重點的都市旅遊,以酉陽桃花源、黔江小南海、石柱黃水、彭水阿依河、秀山邊城等為重點的民俗生態旅遊,以磁器口、中山古鎮等為重點的古鎮旅遊的提檔升級。進一步加強旅遊環境與景觀保護,健全配套設施,提高服務質量,豐富文化內涵,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然和人文旅遊精品。
(三)進一步豐富休閒度假產品。在城鄉規劃中統籌考慮國民休閒度假需求,為加強旅遊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功能、方便居民休閒度假落實空間。順應旅遊休閒消費多元化趨勢,積極開發打造城鎮旅遊綜合體、城市休閒公園(街區),創建國民旅遊休閒示範城市;著力創新發展旅遊度假、滑雪滑草、養生養老、影視演藝、郵輪遊艇、自駕露營等新興旅遊休閒項目,加快打造華僑城、歡樂谷、萬達文旅城等主題旅遊度假產品,培育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品牌響亮、內涵豐富、配套完善的旅遊休閒聚集區。重點實施考評命名、提升創建、規劃新建“三個一批”旅遊度假區工程,進一步加快山嶽型、湖泊型、森林型、溫泉型、古鎮型、鄉村型、民俗風情型等特色鮮明的旅遊休閒度假產品建設,力爭到2020年創建國家級、市級旅遊度假區25家以上,基本建成全市旅遊度假區體系。
(四)進一步加快鄉村旅遊發展。立足城鄉統籌發展和大城市帶大農村的市情,把鄉村旅遊作為旅遊經濟新的增長點。依託鄉村區位條件、資源特色和市場需求,著力開發一批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產品;積極推進鄉村旅遊與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著力建設一批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加快實施《重慶市鄉村旅遊發展規劃》,統籌用好惠農政策和資金,加強
交通、
衛生、
環保等設施建設,重點推進鄉村旅遊“百千萬工程”建設,打造“巴渝人家”鄉村旅遊品牌體系;實施鄉村旅遊富民工程,強化鄉村旅遊精準扶貧。力爭到2020年建成培育鄉村旅遊示範鎮100個、示範村1000個,培育星級農家樂(鄉村酒店)10000家;扶持200個貧困村開展鄉村旅遊,帶動10萬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五)進一步打造旅遊精品線路。依託民航、鐵路、公路等綜合交通網路和精品旅遊景區,策劃打造和最佳化提升山水都市、長江三峽、渝西走廊、烏江畫廊、五星郵輪、世界遺產、溫泉養生、紅色文化、美麗鄉村、古鎮村寨、草上運動、遊樂公園等主題旅遊線路,完善以時尚都市為核心、以精品景區為載體、以精品線路為骨幹、以特色旅遊線路為支撐、以區縣旅遊線路為依託的多層次、全覆蓋的全市旅遊線路網路體系。力爭到2020年培育形成精品旅遊線路20條、特色旅遊線路100條。
(六)進一步強化旅遊宣傳行銷。加強重慶旅遊整體形象的策劃規劃並納入全市外宣工作總體部署,建立旅遊宣傳推廣體系,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逐步實現旅遊宣傳行銷專業化、市場化。創新旅遊宣傳行銷模式,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實施旅遊目的地全球宣傳行銷計畫。深化與主流媒體合作,加強對社交型、移動終端類新媒體運用。探索政府主導和市場主體相結合的旅遊形象推廣路徑,拓展對外合作渠道,加大入渝旅遊獎勵力度,用好外籍人士來渝72小時過境免簽以及口岸落地簽政策,統籌推進市內、國內、入境、出境旅遊市場協調發展。
四、推進產業融合,努力拓展旅遊發展空間
(一)大力創新文旅融合發展。依託我市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著力培育打造一批高品位、有特色的文化創意景區、歷史文化街區,大力發展文化觀光、文化體驗、旅遊演藝等產業,提升旅遊的文化內涵,增強文化旅遊的表現力和吸引力。大力發展紅色旅遊,以紅岩聯線為引領,推動紅色旅遊整合提升。鼓勵專業藝術院團與旅遊目的地合作,面向旅遊市場打造特色鮮明、參與性互動性強的專場劇目。重點打造民國街國泰戲院、國際馬戲城等駐場演出和《印象武隆》《夢幻桃花源》《釣魚城》《三峽人家》《雲上太陽》《烽煙三國》《天上黃水》《巫山神女》等旅遊演藝。支持重慶川劇藝術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傳統文化傳習場所和土苗村寨等民俗活動場所建設,培育傳統節慶品牌,組織開展參與性強的文化旅遊活動。杜絕低水平的人造景觀建設,反對低俗、庸俗、媚俗項目,嚴厲打擊黃賭毒。
(二)重點推進商旅融合發展。大力培育體現地方特色的旅遊商品品牌和特色商業街區,積極開發休閒購物產品,擴大旅遊購物消費。切實加強旅遊商品創意設計、生產加工和展銷交易,重點打造綦江農民版畫、梁平三絕、榮昌夏布和陶器、大足石刻石雕、山神漆器、手工渝繡等旅遊工藝品生產基地,發布旅遊商品推薦名錄,擴大購物在旅遊消費中的比重。鼓勵發展特色餐飲、主題酒店,提高旅遊餐飲服務質量,發揮餐飲在旅遊消費中的支撐作用。支持三峽郵輪等設立出境免稅店,探索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
(三)積極推動研學旅行與老年旅遊發展。大力推進研學旅行試點。鼓勵各級各類學校開展以加強素質教育為主旨的研學旅行,組織學生開展寓教於游的課外實踐活動。按照教育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以愛祖國、愛重慶、愛家鄉為主題,加快建立國小、國中、高中三個階段的研學旅行體系和管理服務體系,支持各地依託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大型公共設施等建設一批研學旅行基地,積極培育大學城、科技館、長安汽車城、西永微電子產業園等一批特色鮮明的研學旅行基地,逐步完善研學旅行接待體系和安全責任保險制度。鼓勵對研學旅行給予價格優惠。積極開發老年人休閒養生度假產品,引導各類景區加強老年旅遊服務設施建設,塑造專業化老年旅遊服務品牌,抓緊制定老年旅遊服務規範,全面落實老年人等群體景區門票減免優惠政策。
(四)推進旅遊與其他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發揮都市工業和現代農業特色,大力推進工業旅遊、農業旅遊以及旅遊裝備製造業發展。發揮中醫藥優勢,加快發展以中醫藥健康養生旅遊為重點的醫療旅遊。發揮科技優勢,推進科普旅遊、科教旅遊園區建設。積極開發健身跑、健步走、腳踏車、水上運動、登山攀岩、射擊射箭、馬術、極限運動等體育旅遊產品,推動體育旅遊發展。依託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植物園、風景區,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旅遊業。推進自駕車房車旅遊、高鐵旅遊、低空飛行旅遊發展,推動旅遊產品向多元化、複合型轉變,向新業態拓展,滿足廣大旅遊者個性化旅遊休閒需求。
五、最佳化旅遊環境,促進旅遊消費
(一)加強旅遊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加強旅遊目的地交通網路建設,加快高鐵及鐵路網路、高速公路及高等級公路網路、旅遊港口建設,推進大仙女山、大金佛山、環三峽、渝西走廊、烏江畫廊五大旅遊環線建設,推動大型景區通用機場建設,有效貫通城市與景區,景區與空港、高速公路、鐵路、碼頭的連線通道和換乘接駁,實現“城景通、景景通”。將通往旅遊景區的標誌納入道路交通標誌範圍,按照《重慶市旅遊交通標誌設定規範》完善旅遊交通標誌體系。支持有條件的航空公司採用低票價運營模式,合理降低來渝飛機票價格;努力增加國際航線,推動開通重慶到澳大利亞、杜拜等國家和城市的雙向航線。規劃建設郵輪遊艇母港和沿江公共旅遊碼頭,加快旅遊碼頭提檔升級。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強化交通樞紐、商業集中區、高速公路服務區、旅遊集散中心等場所旅遊諮詢服務功能。完善旅遊集散中心、停車場、自駕車房車營地、通用航空營地、旅遊廁所等配套設施。加快公共場所無障礙設施建設。
(二)強化旅遊公共信息服務。全市交通、信息、電信、廣電、出版等部門要安排公共資源和宣傳載體免費用於旅遊信息服務。積極構建以信息化為基礎的綜合性遊客服務體系,以重慶旅遊網為平台,加快政務網、信息網、商務網和旅遊大資料庫以及旅遊服務熱線的“三網一庫一熱線”建設。推行旅遊電子政務,建設旅遊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建立多層次、功能全、反應快的旅遊市場監測系統和應急處理系統。推進旅遊企業信息化建設,以智慧景區、智慧旅遊企業建設為重點,支持旅遊企業電子商務平台建設,推動信息技術在旅遊經營管理、旅遊產品交易與服務中的創新套用。
(三)實施旅遊惠民工程。研究最佳化A級旅遊景區門票價格政策,對重慶市民實行A級旅遊景區淡、旺季優惠。鼓勵實行旅遊連線聯票制度,推進公益性城市公園免費開放;依託公共資源開發的旅遊景區實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嚴格控制價格上漲。擴大未成年人、高校學生、老年人、現役軍人、殘疾人等群體享受景區門票優惠及免費的範圍。向旅遊者免費發放《市民旅遊休閒服務指南》,每年向社會免費發放200萬張景區門票。鼓勵旅遊企業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給予旅遊者優惠,引導各類旅遊企業組建經營聯合體,推行居民旅遊休閒“優惠套餐”。充分發揮基層單位和民間組織紐帶作用,鼓勵城鄉社區、工礦企業、校園院所,工青婦組織、商會和各類協會,車友會、球友會、校友會、“驢友”會等民間組織、團體,組織廣大居民參與各類旅遊休閒活動。
(四)規範旅遊市場秩序。健全以遊客滿意度為核心的服務質量管理體系,全面提升旅遊服務質量。全面執行國家及行業旅遊服務標準,推行國際質量認證,完善旅遊地方標準體系。健全市和區縣兩級旅遊綜合協調、監管和執法機制。加強旅遊資源保護和景區生態修復,改造或拆除影響旅遊景觀的建、構築物。嚴格執行旅遊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暢通各公共熱線,形成旅遊投訴公共平台共享聯動機制。加強旅遊市場綜合執法和景區價格監管,營造誠實守信的消費環境。完善旅遊行業相關企業和從業人員誠信記錄,引導旅遊企業誠信經營。建立嚴重違法企業“黑名單”制度,加大曝光力度。
(五)加強旅遊安全監管與救助。將旅遊應急管理納入政府應急管理體系,加強旅遊安全日常監督檢查,完善旅遊突發事件及高峰期大客流應對處置機制、旅遊安全預警信息發布及旅遊保險管理等制度,保障遊客旅行安全。完善旅遊安全服務規範,旅遊從業人員上崗前要進行安全風險防範及應急救助技能培訓。景區要加強以道路安全為重點的安全防護和消防設施建設。旅行社、景區要對參與高風險項目旅遊者進行風險提示,並開展安全培訓。
六、強化保障措施,確保工作落實
(一)凝聚工作合力。加強組織領導,構建政府引導、部門聯動、行業促進、市場推動的旅遊發展格局。區縣(自治縣)政府是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責任主體,要健全旅遊發展領導、協調機制與辦事機構,強化統籌協調。最佳化考評機制,完善旅遊業考核評價體系,將旅遊業主要指標納入區縣(自治縣)政府目標考核。強化部門協作,市級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齊抓共促,共同推動旅遊業改革發展,切實抓好國家部委涉旅改革事項的對口承接和落地工作。
(二)強化規劃引領。健全規劃編制和評價體系,完善規劃實施保障制度。將旅遊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高標準編制《重慶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重慶市“十三五”旅遊發展規劃》以及旅遊度假區規劃等專項規劃,形成科學的規劃體系。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交通規劃和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規劃要統籌考慮旅遊功能,實現融合發展與產業功能釋放。城市重大項目建設要融入旅遊元素,涉旅項目在論證、立項、建設時應充分徵求旅遊主管部門意見。
(三)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完善擴大旅遊消費的配套政策措施,落實《國民旅遊休閒綱要》、《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等規定,鼓勵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引導職工靈活安排帶薪年休假時間。加強帶薪年休假政策宣傳,指導用人單位合理安排職工帶薪年休假。對職工舉報投訴單位違反帶薪年休假政策的案件進行嚴肅查處。
(四)加強政策支持。進一步研究完善旅遊業政策支撐體系,從財政、金融、土地、項目等方面支持旅遊業發展。各級財政要加大旅遊投入力度,通過加大旅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投入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旅遊項目建設;支持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用於旅遊景區和度假區基礎設施建設;市級有關部門在安排項目資金時應注重與旅遊發展相結合。創新旅遊投融資體制,鼓勵和引導各種所有制企業投資旅遊業;支持旅遊企業貼息貸款和上市融資,加大對小型微型旅遊企業和鄉村旅遊的信貸支持;支持採用PPP模式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加大旅遊項目招商力度,研究建立招商獎勵機制。支持惠農資金用於鄉村旅遊設施建設。指導區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划進行中期評估或修改時,將旅遊用地納入全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充分考慮相關旅遊項目、設施的空間布局和建設用地的合理要求。根據旅遊用地特點,多渠道保障旅遊發展用地,綜合運用年度計畫、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地票”、鄉村建設用地等政策保障旅遊業發展新增建設用地需求,年度土地供應要適當增加旅遊業發展用地。支持利用荒地、荒坡、荒灘、垃圾場、廢棄礦山、邊遠島嶼和石漠化土地開發旅遊項目。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以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開辦旅遊企業,修建旅遊設施涉及改變土地用途的,支持依法辦理用地審批手續。
(五)強化旅遊人才支撐。支持旅遊院校發展,加強旅遊學科體系建設,最佳化專業設定,深化專業教學改革,大力發展旅遊職業教育。積極引進國內外高端旅遊人才。建立旅遊教育培訓網路,推進旅遊從業職業資格與等級制度,培育職業經理人市場。探索推進導遊管理、考評、職級、薪酬、社會保險等制度改革試點,大力提升導遊隊伍素質。鼓勵旅遊專業畢業生、專業志願者、藝術和科技工作者駐村幫扶,為鄉村旅遊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重慶市人民政府
時間
2014年12月15日
旅遊業改革發展重點任務分解表
序號 | 工作任務 | 牽頭單位 | 協作單位 |
1 | 根據國發〔2014〕31號檔案附屬檔案中明確的重點任務內容,切實抓好國家部委涉旅改革事項的對口承接和落地工作。 | 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教委、市交委、市公安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國土房管局、市衛生計生委、市統計局、市旅遊局、市物價局 | 市政府有關部門 |
2 | 修訂《重慶市旅遊條例》等旅遊地方性法規。 | 市政府法制辦 | 市旅遊局 |
3 | 加快長江三峽國家公園建設試點,推進三峽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 | 市發展改革委 | 市財政局、市交委、市國土房管局、市規劃局、市林業局、市旅遊局 |
4 | 最佳化旅遊專家顧問團諮詢制度,提高行政決策科學性;加快旅遊協會改制進程。 | 市旅遊局 | 市發展改革委 |
5 | 推行4A級以上旅遊景區門票預約制度,建立景區最大承載量信息公開預報制度。 | 市旅遊局 | 區縣(自治縣)政府 |
6 | 推進旅遊業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改革,促進國有旅遊企業從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 | 市國資委 | 市財政局、市旅遊局 |
7 | 建立研學旅行體系和管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一批研學旅行基地,逐步完善研學旅行接待體系和安全責任保險制度。 | 市教委 | 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財政局、市旅遊局 |
8 | 擴大未成年人、高校學生、老年人、現役軍人、殘疾人等群體享受景區優惠及免費門票的範圍。 | 市物價局 | 市教委、市民宗委、市民政局、市林業局、市旅遊局、市園林局 |
9 | 全面執行國家及行業旅遊服務標準,推行國際質量認證,完善旅遊地方標準體系。 | 市旅遊局 | 市質監局 |
10 | 建立統一的旅遊投訴平台和違法企業“黑名單”制度。 | 市旅遊局 | 市公安局、市衛生計生委、市工商局、市物價局 |
11 | 落實《國民旅遊休閒綱要》《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等規定。 | 市人力社保局 | 市經濟信息委、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工商局、市旅遊局 |
12 | 加大財政投入,通過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的投入引導社會資本支持旅遊度假區建設;支持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用於旅遊度假區基礎設施建設。 | 市財政局 | 市發展改革委 |
13 | 創新旅遊投融資體制,支持旅遊企業貼息貸款和上市融資,加大對小型微型旅遊企業和鄉村旅遊的信貸支持;支持採用PPP模式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建設。 | 市發展改革委 | 市財政局、市金融辦 |
14 | 綜合運用年度計畫、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地票”、鄉村建設用地等政策保障旅遊業發展新增建設用地需求,支持依法辦理用地審批手續。 | 市國土房管局 | 市城鄉建委、市規劃局、市旅遊局 |
15 | 探索推進導遊管理、考評、職級、薪酬、社會保險業務等制度改革試點。 | 市人力社保局 | 市旅遊局 |
16 | 改革完善旅遊統計指標體系,並納入全市統計範疇。 | 市統計局 | 市旅遊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