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鄉財市管鄉用改革實施方案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按照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和建立公共財政體制的要求,調整和完善市鄉財政管理體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水市鄉財市管鄉用改革實施方案
  • 所屬地區:赤水市
  • 屬性:法律法規
  • 分類:方案
赤水市介紹,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改革的主要內容,預算共編,賬戶統設,集中收付,採購統辦,票據統管,建立“一卡通”,配套措施,從嚴控制鄉村債務,開展鄉鎮銀行賬戶、票據清理工作,規範鄉鎮財政支出管理,明確相關崗位職責,進一步加強財政所人事管理,積極推進信息網路建設,改革時間步驟,

赤水市介紹

鄉鎮(含街道辦事處,下同)財政自建立以來,對促進我市農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鞏固和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職能的轉變,鄉鎮財政收入規模大幅下降,鄉鎮財政支出範圍明顯縮小,不少鄉鎮存在財政供養人員較多、債務負擔過重、管理水平低下等問題。為推動建立市鄉公共財政體制框架,規範鄉鎮收支行為,防範和化解鄉鎮債務風險,維護農村基層政權和社會穩定,迫切需要改革鄉鎮財政管理方式,實行“鄉財市管鄉用”。根據《國務院關於2005年深化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國發〔2005〕24號)、《財政部關於進一步推進“鄉財縣管”工作的通知》(財預〔2006〕402號)和《省財政廳關於進一步推進我省鄉財縣管工作的通知》(黔財預〔2007〕27號)精神和遵義市財政局的相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指導思想

通過改革鄉鎮財政管理方式,推行“鄉財市管鄉用”改革,規範鄉鎮財政收支行為,促進鄉鎮加快財源建設,確保鄉鎮基本支出需要,緩解鄉鎮財政困難,逐步化解鄉鎮債務,防範鄉鎮債務風險,維護農村基層政權和社會政治穩定,推動鄉鎮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健康發展。

基本原則

(一)市鄉利益分配格局不變的原則。嚴格執行市鄉財政管理體制,按體制計算鄉鎮財力,堅持自求平衡。
(二)預算分配權不變的原則。鄉鎮政府按照《預算法》的規定自主決定本級預算編制、預算調整和預算執行。
(三)資金所有權和使用權不變的原則。鄉鎮資金所有權和使用權歸鄉鎮政府,市財政不集中、不平調。
(四)財務審批權不變的原則。鄉鎮的財務審批仍由鄉鎮一支筆負責。
(五)核算主體不變的原則。以鄉鎮為單位進行財務核算,結餘歸鄉鎮所有。
(六)債權債務關係不變的原則。鄉鎮的債權、債務仍由各鄉鎮享有和負擔。

改革的主要內容

按照公共財政的發展要求,“鄉財市管鄉用”改革是以國庫集中收付為平台,部門預算為依據,建立和完善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以鄉鎮為獨立核算主體,實行“預算共編、賬戶統設、集中收付、採購統辦、票據統管”的財政管理方式。

預算共編

市級財政部門按照有關政策規定,結合財力實際,兼顧需要和可能,明確預算安排順序和重點,提出鄉鎮財政預算安排的指導意見。鄉鎮政府根據市級財政部門的指導意見,結合本鄉鎮實際,編制鄉鎮部門預算,匯總編制本級綜合財政預算草案並按程式報批。在年度預算執行中,鄉鎮政府提出的預算調整方案,需報市級財政部門審核;調整數額較大的,需向市人民政府報告。審核後的預算調整方案需報鄉鎮人大審議通過。

賬戶統設

取消鄉鎮財政所及預算單位在各金融機構開設的所有賬戶,由市財政局在各鄉鎮金融機構統一開設“結算專戶”和“分賬戶”。
“結算專戶”用於核算市財政局撥入的公用經費以及各項財力性補助資金、省市級下達應列支的專項經費、市財政專戶核撥的資金等。由市財政局負責監督管理,同時授權鄉鎮財政所進行會計核算。
“分賬戶”由“工資專戶”、“零餘額賬戶”、“收入暫收戶”、“往來資金賬戶”、 “社保資金專戶”、“農民補貼資金專戶”和“村級資金賬戶”組成,由市財政局授權鄉鎮財政所管理和核算。其中“工資專戶”用於核算市財政撥入的職工工資;“零餘額賬戶”核算和反映經財政部門批准各預算單位在一定限額內的授權支付資金,該賬戶每日發生的支付,於當日營業終了前與“結算專戶”進行清算;“收入暫收戶”核算和反映鄉鎮組織的預算內收入(不包括國稅、地稅組織的收入)、預算外收入的收繳;“往來資金賬戶”核算和反映市級撥入的不由鄉鎮列支的專項資金、改革前各預算單位所有賬戶存款餘額以及鄉鎮各單位的各項往來款項的收支活動;“社保資金專戶”核算城鎮居民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城鎮醫療保險等社保資金的收支活動;農民補貼資金賬戶” 核算和反映“糧食直接補貼”、“綜合補貼”、“退耕還林補助”、“能繁母豬補貼” 、“水庫移民後期扶持資金” 、“油菜糧種補貼”等市財政撥入的鄉鎮對農民的各種補貼的收支活動;“村級資金賬戶”核算和反映市財政撥入的村級補助資金和納入該賬戶管理的村級集體資金的收支活動。

集中收付

1、收入方面。財政所組織的預算內收入一律通過“收入暫收戶”繳入市金庫;預算外收入通過“收入暫收戶”繳入市級“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2、支出方面。以鄉鎮預算為依據,按照先重點後一般的原則,優先保障人員工資。每月市財政局根據鄉鎮年度預算和審核的分月用款計畫,將資金分別撥到各鄉鎮 “結算專戶”、“往來資金賬戶”、 “社保資金專戶”、“農民補貼資金專戶”和“村級資金賬戶”。對工資、運轉經費和其他一般性支出由鄉鎮按照審核的用款計畫開具財政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憑證,並經市財政局審核後將資金支付給用款單位或個人;專項資金由鄉鎮財政所提出用款申請,市財政局根據“項目實施方案”審核,授權鄉鎮財政所管理,鄉鎮按照規定使用。村級補助資金實行“村財鄉管村用”的管理辦法。

採購統辦

鄉鎮政府採購,由鄉鎮提出申請和計畫,報市財政局審批(無採購預算的必須報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市人民政府採購中心集中統一辦理。採購資金從鄉鎮“零餘額賬戶”直接支付。

票據統管

鄉鎮使用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內部結算票據以及稅收票據等,其管理權全部上收到市財政部門,實行限量供應、交舊領新、票款同行,嚴禁坐收坐支,嚴禁轉移、隱匿各項收入。各種票據由鄉鎮財政所向市財政部門領取,鄉鎮職能部門向財政所領、繳、銷。

建立“一卡通”

鄉鎮對農民的“糧食直接補貼”、“綜合補貼”、“退耕還林補助”、“能繁母豬補貼”、“水庫移民後期扶持補貼”、“油菜良種補貼”等相對固定補貼,通過農民補貼網採取“一卡通”的方式直接兌現到農戶。首先由財政所在信用社開設個人兌付賬戶,相關單位審核補貼發放對象後登記造冊,張榜公布,花名冊交財政所採取“一卡通”的方式兌現到農戶,增強透明度,實施有效監督。

配套措施

從嚴控制鄉村債務

切實糾正鄉鎮經濟管理中的不規範行為,從源頭上防止新的鄉村債務發生。清理鎖定鄉村債務,按債權債務的發生時間、形成原因、資金來源、約定利率、還本付息等情況,逐一清理核實鄉村債權債務,建立台賬,報市財政局備案。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化解債務,防止新增債務。一是不得以任何名義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彌補收支缺口;二是不得為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貸款提供擔保和抵押;三是不得擅自採取由施工企業墊支等手段上項目;四是不得滯留、挪用對村級組織的補助資金;五是不得舉債發放補貼和解決辦公經費、接待費的不足等。

開展鄉鎮銀行賬戶、票據清理工作

清理鄉鎮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票據和現有資產,全部取消鄉鎮銀行賬戶,全部繳銷鄉鎮相關票據,賬戶的設立和票據的領用按有關規定重新辦理。

規範鄉鎮財政支出管理

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強化鄉鎮預算約束,嚴格支出管理,堅持支出執行按預算,追加支出按程式。按照“保工資、保運轉、保重點”的原則,嚴格支出順序,嚴控開支標準,規範支出範圍,規範政府採購行為,堅持申報制度,完善審批程式。嚴格控制“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和達標升級活動等方面的開支。

明確相關崗位職責

按照“鄉財市管鄉用”的要求,市財政局相關科室增加相應的監管職能,財政所崗位設定進行調整,並確定各崗位職責。

進一步加強財政所人事管理

為保持財政幹部隊伍的相對穩定,實現市鄉財政人力資源的有機整合和財政改革的有效推進。鄉鎮財政所工作人員輪崗、變動必須書面徵得市財政局同意;財政所所長(含副所長)由鄉鎮與市財政局共同考察、考核,必須書面徵得市財政局同意後才能下達任、免檔案或年度考核等次;財政所所長輪崗交流由市人勞局、市財政局和各鄉鎮共同組織實施。

積極推進信息網路建設

制定《赤水市“鄉財市管鄉用”電算化網路管理辦法》,完善市鄉財政計算機網路建設,實行“網上申報、網上審批、網上查詢”,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鄉財市管鄉用”改革運行成本。

改革時間步驟

(一)制定方案階段(2007年11月20日—2008年2月29日):制定改革實施方案和相關配套檔案,搞好宣傳發動。
(二)清理清查階段(2008年3月1日—2008年3月29日):全面清理鄉鎮銀行賬戶,清理政府非稅收入項目,清理各類票據,清理鄉鎮財政供給人員,清理鄉鎮債權債務,為全面實施改革做好準備。
(三)全面實施階段(2008年4月1日—2008年4月30日):按實施方案規定,調整鄉鎮財政所和市財政局內設機構崗位設定,轉換職能;完成市鄉財政及其金融機構電算化網路的硬體、軟體安裝調試;開設新的銀行賬戶;鄉鎮所有收支於2008年5月1日起正式運行。
(四)總結完善階段(2008年9月1日—2008年12月30日):對改革以來的運行情況進行全面總結,提出鞏固完善的意見和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