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型地區地方公共投資效率與債務可持續性研究

資源型地區地方公共投資效率與債務可持續性研究

《資源型地區地方公共投資效率與債務可持續性研究》是依託西安交通大學,由王柏傑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資源型地區地方公共投資效率與債務可持續性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柏傑
  • 依託單位:西安交通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在當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轉型及建立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背景下,本課題以資源型地區地方公共投資為切入點,分析研究其投資規模不斷擴大、財政收入受資源價格波動影響較大、債務風險不斷積累等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旨在提高該地區地方政府投資效率、實現其債務可持續性,從而有效破解資源詛咒。通過構建地方公共投資效率測度指標,在IMF-WB的債務可持續性分析框架下,借鑑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的思想,構建資源型地區的地方公共投資效率-債務可持續性模型,採用計量分析與數據模擬等方法,為合理確定資源型地區地方公共投資邊界與效率、準確識別地方債務積累規模、尋求地方政府債務可持續的均衡路徑提供依據。在此基礎上,建立該地區地方政府最優財政規則,為國家資源型綜合改造試驗區實現財政政策等的先行先試、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以及地方政府債務可持續性提供理論支持與政策框架。

結題摘要

債務危機已是現代經濟不可或缺的基本因素。全球經濟緩慢復甦和中國進入經濟新常態,給地方政府的財政可持續性提出了挑戰。資源型地區由於轉型艱難、經濟結構單一和對礦產資源依賴嚴重,經濟成長緩慢。因此,準確估算資源型地區地方公共投資效率與債務可持續性成為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剖析地方政府行為的理解地方政府性債務危機的關鍵。地方政府不但是地方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而且它更是一個組織,符合“經濟人”假設。在垂直集中的選拔制度、以GDP作為主要考核制度與中國特色的財政聯邦的經濟體制等多重約束下,中國地方政府有著瘋狂投資的巨大激勵,並有典型的“利己主義”即腐敗和“道德困境”即深信中央政府會“兜底”的特徵,結果造成了地方債務高壘。 政府債務危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制度。中國垂直集中的政治體制及中國特色的財政聯邦,地方政府自身不但有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巨大激勵,而且地方政府間存在“競爭錦標賽”,造成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巨大;美國三權分立制度和財政聯邦制,政府官員對選民負責,地方政府財政自律,結果是美國中央政府風險凸顯。 通過估算中國七個資源省份公共支出效率發現中國的公共支出效率可能具有逆經濟周期的特點,較高的人口密度和市場一體化程度會對公共支出效率產生顯著的促進作用;公共財政政策顯著的促進了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效率的提高,但是各地區在公共財政政策下的表現不同,模型較好的擬合了各因素對公共支出效率差異的影響。 結合Hana(1998)的政府財政矩陣,創造性地構建了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研究發現地方政府性總體債務風險可控,但資源型地區的政府性債務風險很高,值得警惕。因此,在化解中國地方債務風險中,構建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改變單純以GDP的考核制度及舉債追責制為化解之良策,應重視制度和規則來規範政府官員行為、制定良好的財政規則和紀律、建立發達的債券市場以及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