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認知行為理論
- 外文名:Cognitionand Behavior Theory
- 代表人物:艾利斯、貝克、梅肯鮑姆
- 所屬學科:社會心理學
認知行為理論是一組通過改變思維或信念和行為的方法來改變不良認知,它是認知理論和行為理論的整合,是對認知和行為理論所存在缺陷的一種批評和發展,但是卻不是簡單的相加,或者拼湊。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利斯的合理情緒行為療法(REBT...
認知-行為主義理論( theories of cognition-behaviorism ),融合認知論和行為主義兩種觀點解釋學習的心理學理論。認知論和行為主義實質上並非互不相容。學習有各種不同的類型,可以用不同理論說明。而且,同一類型的學習,也可含有兩種原理...
認知行為主義是心理學上的一種理論體系, 它是由華生的行為主義開始不斷發展演變,最終由班杜拉提出的理論體系。托爾曼是其發展過程中的傑出代表人物。托爾曼堅持以一種完全不同於赫爾和其它行為主義者的方式和風格建立一種“特殊的”行為...
認知行為療法(CBT)是一種心理-社會幹預療法,它是最具有廣泛使用的改善心理健康的治療方法。認知行為理論包括許多具體理論,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論有艾利斯的合理情緒行為療法(REBT),貝克和Meichenbaum梅肯鮑姆的認知行為矯正技術等。認知行為...
首先從認識主導行為觀點來說。以班杜拉為代表的動機認知理論通過無數的認知影響行為的現實,傾向於認為:以認知變數為主導的直接和間接經驗的學習,對人們行為具有決定性力量。以沙赫特為代表的情緒認知實驗結果旁證了這一觀點,沙赫特對參與...
認知理論(theories of cognition)是關於有機體學習的內部加工過程,如信息、知識及經驗的獲得和記憶、達到頓悟、使觀念和概念相互聯繫以及問題解決的各種心理學理論。持學習的認知觀的理論家有德國格式塔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瑞士的皮亞傑、...
認知行為治療認為治療的目標不僅僅是針對行為、情緒這些外在表現,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維活動和應付現實的策略,找出錯誤的認知加以糾正。基本概念 "ABC"理論:由Ellis提出。A指與情感有關係的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指信念或想法...
行為理論描述了一個將目標與意圖、行為相聯繫的過程。性質 行為理論中關注目標、導向、意志傾向的行為統稱為行動。這樣的行動是完成某一事項的自覺自愿的產物,行為理論基於認知的複雜模型,將個體看作是行為動的發起者、自身行為的原因。...
認知—行為干預模式的創立者認為,個體自身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所以行為的出現並不單純取決於環境刺激或行為後果,而受其自身認識評價系統,也即認知系統的影響。學習障礙學生所具有的潛能與實際表現間的差距,其原因在於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是...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中的幾個基本概念 圖式 圖式是皮亞傑理論中的核心概念,指動作的結構或組織。個體能對刺激作出反應,在於其具有應付這種刺激的思維或行為圖式。圖式使個體能對客體的信息進行整理、歸納、使信息秩序化和條理化,從而達到對...
1 行為與認知理論的效度檢驗原則 2 雪花模型的檢測表現 3 雪花模型的架構特點 4 本書的基本結構 【第一部分 雪花模型理論體系概述】第1章 研究背景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背景 1.2 模型的演繹方法論 第2章 雪花模型及其層次演繹邏輯...
但對這些內部過程的探討,是用一種比傳統的認知理論遠為精確的方式進行的。它要求描述假定的心理過程的每一個具體步驟的程式,如果描述這一過程能詳細到可以用計算機來模擬的程度,那就更理想了。另外,信息加工理論,一方面採取行為主義...
認知反應理論,認為認知反應決定人們對信息的態度的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格林沃爾德在1968年提出。認知反應理論考慮的是,在哪些情況下我們會反對或被動接受那些旨在說服我們改變態度的溝通。上述這些理論觀點,並不一定相互矛盾或不一致,只...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相對立,源自於格式塔學派的認知主義學習論,經過一段時間的沉寂之後,再度復甦。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之後,隨著布魯納、奧蘇貝爾等一批認知心理學家的大量創造性的工作,使學習理論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後又...
(1)以患者系統的、習慣性的適應不良的認知圖式為重點,重點發現構成這一圖式的思維方式,包括自動思維、核心信念和中間信念。(2)認知治療要求良好的治療性的合作與積極參與。(3)首要的重點是在現在,用認知行為治療理論界定問題和...
當他們在情境中表現不同行為時,他們會從別人身上獲得不同的反應。藉助告訴自己有關新學會的行為及其結果,會大大地影響這些新學會的行為的穩定性。認知行為矯正技術 應對技能方案 應對技能方案(coping-skills programs)的理論基礎是,藉助...
它是認知相符理論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論,其思想基礎源於格式塔心理學;是20世紀50~60年代在西方社會心理學研究領域中最有影響的理論之一。認知失調理論著重探討的是個體的態度和行為不一致的問題。“失調”是當個體的行為和態度不一致時出現...
再評價是指人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的有效性和適宜性的評價,實際上是一種反饋性行為。西米諾夫 西米諾夫的情緒認知一信息理論 西米諾夫(Siminov,P.V.)的信息理論認為,如果一個有機體因缺乏信息而不能適當地組織自己,那么神經機制...
40年代早期到80年代末,認知風格的研究得到了長足的發展。Riding和Cheema回顧了以往提出的30多種認知風格類型理論,通過分析每一種認知風格理論的基本描述、評價方法、對行為的影響以及風格類型之間的相關,認為過去提出的眾多認知風格理論是...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認知心理學一直是西方心理學的主流。最初,以計算機模擬為基礎的符號加工模式在認知心理學中居於支配地位,其後,以神經的網狀結構和並行加工原理為基礎的聯結主義模式進入認知心理學家的視野。同行為主義相比,這兩種...
認知反應模式預言,認知反應對態度改變的影響取決於認知反應的實質,支持意見的數量與態度和行為意向的改變有積極的關係,反對意見的數量與態度改變存在著消極的關係。這一預言得到了許多研究的支持,研究者們因此得出結論:要改變客群的態度...
認知評價理論概述 認知評價理論提出了“內在激勵”的概念,也稱為內在激勵理論。其中認知評價是關鍵因素,即人們對於情景因素是支持行為或控制行為的一種心理評價。認知評價理論認為過分強調外在的激勵因素會導致內在激勵因素的萎縮。當員工是...
認知心理學用計算機研究人的信息處理機制時表明,在計算機的輸入和輸出之間存在著由輸入分類、符號運算、條款的存儲與檢索、模式識別等方面組成的實在的信息處理過程。儘管計算機的信息處理過程和人的信息處理過程有實質性差異,但可以由此得到...
在抑鬱認知理論中,主要包括的貝克的圖式理論、無助--絕望理論、無望理論。主要理論 抑鬱認知理論主要包括圖式理論、無助-絕望理論、無望理論。1.圖式理論 (1)消極的自我圖式 當代最為重要的關於抑鬱的因果因素的思維過程理論是貝克(...
4.3.3 認知行為思維模型示例 第5章 潛意識研究途徑 第6章 人工智慧未來可能性 第2篇 潛意識思維模型 第7章 潛意識研究模型方法 適當性討論 55 第8章 潛意識思維模糊性理論 模型 58 8.1 模糊性原理概述 58 8.2 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