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行為模式,也被稱為認知行為療法(CBT),它是廣泛使用的能夠改善心理健康的心理-社會幹預療法。CBT側重於個人應對策略的發展,目標是解決來訪者當前問題,改變其不正確的認知(例如,想法、信念和態度)、行為和情緒調節的無...
認知—行為干預模式的創立者認為,個體自身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所以行為的出現並不單純取決於環境刺激或行為後果,而受其自身認識評價系統,也即認知系統的影響。學習障礙學生所具有的潛能與實際表現間的差距,其原因在於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是...
認知對個人的行為進行解讀,這種解讀直接影響著個體是否最終採取行動。認知的形成受到“自動化思考”(automaticthinking)機制的影響。所謂自動化思考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形成了某種相對固定的思考和行為模式,行動發出已經不需要經過大腦的思考,...
所謂基模,指的是人的認知行為的基本模式,或者叫心智結構、認知結構或者認知導引結構。定義 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很多知識都是以基模的形式儲存在人的記憶系統里的(Anderson, 1983; Rumelhart, 1980)。基模跟其他知識表征的分別在於它的...
認知模式:(1)過高的不適當的責任感 對責任的錯誤理解這一模式是強迫症特有的表現形式。他們具有對事件的過高的責任感,惟恐失職與過高的使命感、內疚與罪惡感。(2)對威脅的評估 強迫症患者對危險及傷害性後果估計過高及對個人應對...
認知心理學用計算機研究人的信息處理機制時表明,在計算機的輸入和輸出之間存在著由輸入分類、符號運算、條款的存儲與檢索、模式識別等方面組成的實在的信息處理過程。儘管計算機的信息處理過程和人的信息處理過程有實質性差異,但可以由此得到...
他指出已有人嘗試發展一種認知的社會學習理論來解釋行為改變,並從中能指出治療的最好方法。貝克與夢新懋的一項重要貢獻是,拆除心理治療過程的神秘色彩。這兩個認知行為取向都採取教育模式,並強調諮詢員與當事人之間的結盟關係。兩種...
心理動力學模式,心理異常的心理學模式,是變態心理學的理論模式中最重要的模式。由於心理學各學派主張的基本理論與診斷治療不同,該模式又分為心理動力學模式、人本主義理論模式、行為主義模式、認知行為模式。心理動力學模式,強調動力因素...
《認知行為療法:擺脫恐慌的情緒勒索》是世潮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島美鈴 內容簡介 能夠改變思維與行為,蔚為話題的當紅心理療法 減少煩惱、不安、憤怒的簡單練習 先改變認知,再修正行為 幫助你改善抑鬱症、恐慌症、焦慮症,以及...
模式介紹 S-O-R (stimuli-organism-response, 即刺激-有機體-反應)模型是基於行為主義的S-R模型(刺激-反應)演變而來的,隨著人們心理認識的變化,逐漸意識到人的信息處理過程,是從一個物理刺激開始,緊接著通過感官對外界刺激進行接收...
行為自我控制(self control of hehavlor)是指改變有害健康行為的方法。屬認知行為治療模式。與傳統的行為治療強調目標行為本身,忽略行為者的不同,顧及人的認識因素,把人放在主動的地位上。對患者進行行為矯正時,讓患者講述自己的認識...
1、行為技術對求助者認知結構的改變具體表現為:首先,諮詢師可以通過設計特殊的行為模式或情境,幫助求助者產生一些通常為他所忽視的情緒體驗,這種體驗對求助認知觀念的改變具有重要作用(強化);其次,在行為矯正的特定情境中,求助者不僅...
行為風格是一個人的一般行為特點,是個體在過去的生活和工作經歷中逐漸形成的穩定的行動方式和行動傾向。狹義上是指認知風格或認知方式,是人們在認知活動中所表現出的個別差異。兩種模式 20世紀60年代,工業心理學家David Merrill(大衛)...
動作圖式是一種組織化的行為模式,兒童用它對物體或經驗進行表征或做出反應。這種圖式是最先出現的智力結構,大多在生命的頭兩年出現。這個時期嬰兒對事物和事件的理解僅局限於可能通過外顯行為進行表征的方面。對一個9個月大的嬰兒來說...
認知反應模式預言,認知反應對態度改變的影響取決於認知反應的實質,支持意見的數量與態度和行為意向的改變有積極的關係,反對意見的數量與態度改變存在著消極的關係。這一預言得到了許多研究的支持,研究者們因此得出結論:要改變客群的態度...
Michael Neenan)和溫迪·德萊頓(Windy Dryden)修改和更新了很多要點,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涵蓋的主題包括:關於CBT的誤解、認知模式教學、評估→案例概念化→治療計畫、檢測和回答消極自動思維的方法、節間(between-session)作業、行為...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心中,影響我們如何了解這個世界,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圖象、印象,是對於周圍世界如何運作的既有認知。我們通常不易察覺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對行為的影響。其實,“心智模式”是一種思維定式,我們這裡...
認知模式的理論基礎是貝克等提出的情緒障礙認知理論。他認為:"心理問題"不一定都是由神秘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所產生,相反,它可以從平常的事件中產生,例如錯誤的學習,依據片面的或不正確的信息作出錯誤的推論,以及象不能妥善地區分...
雪花模型是一個多層次、多機制、多變數、多輸入與多輸出的動態演繹體系,該體系初步呈現了一個模式規則與演化歷史相融合、差異化關係維度與多樣化價值尺度相統一的系統性框架。雪花模型給出了人的行為與認知體系的總體發展演繹範式,在人的...
認知系統 // 69 結論 // 73 人格信念問卷 - 簡版 // 75 第 4 章 人格障礙適應不良圖式及模式的神經機制 // 79 人格障礙的功能性神經網路異常:選擇性概述 // 80 認知行為治療:當前套用與未來方向...
心理諮詢和治療督導與臨床工作之間關係密切,最早的臨床督導是自心理治療理論外推而來的,主要涉及從精神分析模型、以人為中心模型、認知行為模型、系統模型、結構模型等而衍生形成的幾種督導模型。近年來的特殊督導模式的發展則是獨立於心理...
而拉梅爾哈特、斯莫倫斯基、麥克萊蘭和欣頓的觀點,頭腦中的任何一種表征對象都不是模式,更準確地說,圖式出現於把新知識同化入現有的知識結構,或當需要從許多較簡單的相互協同工作的元素中解釋既定環境時。演變歷史 柏拉圖的“理念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