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

社會工作

它是以利他主義價值觀為指導,以科學的知識為基礎,運用科學方法助人的服務活動。它旨在幫助社會上的困難群體,預防和解決部分因經濟困難或不良生活方式而造成的社會問題。

同時開展社區服務完善社會功能,提高社會福利水平和社會生活素質,實現個人和社會的和諧一致,促進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在我國社會工作不僅包括社會福利、社會保險和社會服務,還包括移風易俗等社會改造方面的工作。是一個全方面服務社會的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工作
  • 外文名:Social Work
  • 定義:科學的開展的助人服務活動
  • 幫助對象: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
  • 宗旨:助人自助
代表性的定義,社會科學,藝術,制度,專業,特點,發展,行業性的形成,專業的產生,初步形成,專業化,國內概況,專業過程,個案,團體,國際定義,起源,英國,德國,慈善組織,組織運動,安全制度,職業道德,信念,守則,理論,職業介紹,社工師,項目背景,發展方向,社區工作,價值觀,人的偏好,社會的偏好,工具價值,功能,實施,院校排名,協會組織,培養目標,培養要求,專業特點,課程設定,

代表性的定義

(1)社會工作是一種助人自助活動。美國社會工作者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NASW)對社會工作所下的定義是:社會工作是一種專業活動,用以協助個人、群體、社區去強化或恢復能力,以發揮其社會功能,並創造有助於達成其目標的社會條件。
(2)社會工作是一種專業助人過程。弗里蘭德(Friedlander)1980年在其所著的《社會福利導論》(Introduction to Social Welfare)一書中強調社會工作是一種專業服務,也是一種專業助人的過程。
(3)社會工作是一種專業助人方法。台灣學者廖榮利在1996年出版的《社會工作概要》一書中引述芬克(Fink)對社會工作的定義:社會工作是一種藝術或學科,它通過提供專業助人的服務,以增強個人與群體的人際關係和社會生活功能。這種助人的專業方法注重人們和其所處環境的互動關係。
(4)社會工作是一種專業。廖榮利本人在《社會工作概要》一書中對社會工作所下的定義是:社會工作是現代社會中一種獨特的專業領域,它運用社會的和心理的科學原則,以解決社區生活中的特殊問題,並減除個人的生活逆境和壓力。
(5)社會工作是一種制度。威特默爾(Witmer)1942年在其所著的《社會工作:一種制度的分析》一書中認為:社會工作是有組織的機構或團體為解決個人所遭遇的困難而實施的一種援助,是為協助個人調整其社會關係而實施的各種服務。史坡林(Siporin)在1975年出版的《社會工作實務概論》一書中也認為:社會工作是一種協助人們去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恢復並增強他們社會生活功能的一種社會制度化方法。
(6)對社會工作的綜合性定義。斯基摩爾(Skidmore)在其1994年出版的《社會工作導論》(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一書中,對社會工作下了一個綜合性定義:社會工作是一種藝術、一種科學、也是一種專業,其目的在於協助人們解決其個人、群體(尤其是家庭)、社區的問題,以及運用個案工作、群體工作、社區工作、行政和研究等方法,促使個人、群體和社區之間的關係達到滿意的狀態。
陳良瑾等人認為:社會工作是一種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助人自助的專業性社會服務工作,也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和專門的職業。社會工作是為幫助人們滿足那些僅憑個人努力無法滿足的需求而採取的各種有組織的做法;它視受助者為積極能動的主體,而不只是被動消極的客體;它提供必要的條件和運用專業的方法使受助者發揮潛能以自已解決自己的問題;它是一門以現代科學所提供的知識為基礎的套用性社會科學。
王思斌認為“社會工作是以利他主義為指導,以科學的知識為基礎,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的助人服務活動。” 這個定義指出了社會工作的本質是一種助人活動,即以利他主義的價值觀為主導的幫助他人的活動,其特徵是提供服務。更確切地說,社會工作是一種科學的助人服務活動,它不同於一般的行善活動。這個定義還指出,社會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為中心,並以科學的助人技巧為手段,以達到助人的有效性。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指出要“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以培養、評價、使用、激勵為主要內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確定職業規範和從業標準,加強專業培訓,提高社會工作人員職業素質和專業水平。制定人才培養規劃,加快高等院校社會工作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抓緊培養大批社會工作急需的各類專門人才。充實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部門,配備社會工作專門人員,完善社會工作崗位設定,通過多種渠道吸納社會工作人才,提高專業化社會服務水平。”
按照中共中央《決定》的精神,結合國內外經驗,有關部門指出,社會工作是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遵循專業倫理規範,堅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會服務、社會管理領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技能和方法,幫助有需要的個人、家庭、群體、組織和社區,整合社會資源,協調社會關係,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促進社會和諧的職業活動。這一概念從基本要素、工作方法及功能的角度對社會工作進行描述,比較具體地說明了社會工作的內涵。

社會科學

①社會工作知識的客觀性。
②社會工作方法的科學性。
③社會工作過程的邏輯性。

藝術

①社會工作過程是對社會工作方法和技術的靈活運用。
②社會工作需要細緻地分析、奇妙地應對問題。
③社會工作常常面對新的、獨特的、特殊的任務。

制度

①有一套明確的理論作指導。
②有嚴密而科學的行為規則,從而保證了職業行為的規範性。
③有專門的機構和受過專門訓練的社會工作者。從而確保社會工作科學、有效地進行。

專業

①有一套系統的理論體系。
②被社會所認可。
③專業。
④職業群體內部有倫理守則。
⑤有專業文化。

特點

(1)以幫助他人(服務對象)為目的。以幫助有困難有需要的人為出發點,是利他的而非出於利己的,雖然通過提供服務社會工作者也會得到社會所認可的報酬;
(2)以科學知識為基礎活動。現代社會問題的複雜性使得要提供有效的服務,就必須掌握多種科學知識;
(3)科學的助人方法。作為現代社會的職業助人活動,需要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
(4)是助人服務活動。出發點或目標是幫助對方,幫人之所需,而不是管理和控制對方。

發展

行業性的形成

第一個受薪社會工作崗位出現 在美國環境衛生委員會緊急救濟署,但真正成為一個行業則是在馬塞諸塞州慈善委員會成立之後。
行業性工作出現的原因:
(1)社會問題需要受薪人員來解決。
(2)1877年成立的布法羅慈善組織會社在使用了數年“友善訪問員”後,開始使用受訓人員與案主建立聯繫。
(3)1886年睦鄰組織運動在美國興起,布雷姆納總結了睦鄰組織運動的影響,認為在與窮人友好接觸時,工作者不僅需要知識,而且要理解普通大眾的生活和痛苦。隨著行業性社會工作的發展和行業協會的成立,作為行業的社會工作與關心社會福利的志願群體開始區分開來。

專業的產生

19世紀未、20世紀初以後,社會工作受到社會科學尤其是社會學的極大影響。人們假定,社會工作者的任務是尋找問題的原因,原因一旦確定,解決方法也隨之出現,社會病態也就可以消除。社會工作教育在這個時期也逐漸發展。一些學院紛紛開設社會工作有關課程,為社會工作從行業性工作向專業性工作的轉變提供了理論和知識的儲備。
里奇蒙在1917年出版的《社會診斷》標誌著專業社會工作的誕生。里奇蒙也因此被人們譽為專業社會工作的創始人

初步形成

(1)在社會工作訓練和教育方面,美國社會工作學院協會於1919年成立,並於1932年頒布了社會工作教育的最低限度課程。此後,該協會陸續制定了一些重要教育政策,重新確定了社會工作的基本知識。
(2)霍利斯·泰勒20世紀50年代初的報告和貝姆的研究對社會工作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
(3)20世紀50年代中期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社會工作教育在規模和內容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諸多社會工作學院開始講授統一的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4)社會工作的專業組織開始建立。

專業化

按照弗萊克斯納(Flexner)的觀點,專業化有六條標準:伴隨個人責任的智慧操作,素材來自科學和學習,這些素材逐漸變得實用且輪廓分明,擁有可傳授的與人溝通技術,朝向自我組織,逐漸在動機上成為利他性的。按此標準,弗萊克斯納認為社會工作尚非一個專業,但他呼籲要把社會工作建成一個專業。可以說,這是人們自覺地要把社會工作建成專業的開端。
雖然對社會工作是不是專業爭論不休,但是相當數量的學者傾向於認為社會工作已是一個專業。除了格林伍德外,莫接萊斯和謝弗也認為社會工作已成為專業。因為社會工作已創辦了指導專業成長與發展的獨立協會,制定了專業行為的倫理守則,興辦了以大學為基礎的研究生層次的專業學院,並使教育方案獲得認可,成功地在一些國家取得了社會工作實踐的執照,引導著公共教育運動把社會工作傳播給公眾,實現了社會工作在助人專業中的地位,並通過與日俱增的專門化和限制加入專業的機會而走上了專業軌道。
一些學者對專業化進行反思,出現了“去專業化”思潮,認為社會工作應保留某些最初的和獨特的品性。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社會工作的過度專業化不但會導致其基本的人道主義價值的喪失,而且會偏離對社會變革的承諾。

國內概況

專業社會工作20世紀50年代以前就已傳入中國,1952年的院系調整被取消。1987年民政部和北京大學簽訂了聯合辦學的協定,決定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建立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這標誌著社會工作教育在中國內地開始恢復。
上海浦東新區在2000年前後開始在醫院、學校和社區設立社會工作站,這成為中國內地社會工作實務的重要標誌。
2003年3月,上海出台了《上海市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論證暫行辦法》,同年11月,開始社會工作者資格考試,這些都標誌著社會工作者的資格開始在中國實行。
2004年6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了《國家職業標準——社會工作者(試行)》,該標準成為中國社會工作專業化的重要象徵,標誌著中國社會工作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從教育領域逐步發展到實務領域,並在國家層面和全國範圍開始推廣。
2006年7月20日,人事部、民政部聯合發布了《社會工作職業水平評價暫行規定》和《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國人部發[2006]71號)
2006年10月11日,十六屆六中全會做出《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
2007年8月20日,深圳通過社工“1+7”檔案,社會工作專業化在深圳獲得迅速發展。
2007年10月,民政部確定75個地區和90個民政事業單位為民政部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單位。
2008年6月,進行了首次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13.3萬名考生參加了考試,20086人取得助理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證書,4105人取得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證書。

專業過程

個案

社會工作社會工作
一、定義
社會個案工作是社會工作領域中一種主要的服務方法,在服務過程中,社會個案工作者和案主之間維持一種面對面的或是一對一的專業關係,通過運用專業知識及技巧協助案主處理其與環境的關係,從而增進案主的社會福利。
1、社會個案工作者-案主;
2、專業關係:面對面、一對一;
3、方法:運用專業知識和技巧;
4、目標(功能):
二、特點
1、特徵
學術交流學術交流
2、個案工作者應具備的素質
3、基本信念
4、個案工作的要領
5、基本原則
三、個案工作的歷史發展
四、社會個案工作主要理論及模式
1、功能派的社會個案工作
2、心理暨社會派的個案工作
社會工作社會工作
3、問題解決派社會個案工作
4、行為修正派社會個案工作
5、“Ps模式”

團體

一、定義
社會團體工作簡稱團體工作,亦稱小組工作,是社會工作三大直接服務方法之一,“它通過團體動力過程和團體工作者的協助,使參與團體的個人獲得行為的改變、社會功能的恢復與發展,並達成團體目標及社區發展,進而促進整體社會繁榮。”(林、徐p170)團體(或小組)工作是繼個案工作之後於20世紀30年代開始發展起來的一種工作方法,它在40年代被美國社會工作者協會 (NASW)接納為一種專業工作方法,也是社會工作三大方法的支柱之一。
⒈發展的觀點
⒉治療的觀點
⒊運作的觀點
二、發展歷史
三、工作模式
社會目標模式
治療模式
互動模式
發展模式
折衷模式
四、小組工作的基本原則
第一、小組的形成;
第二、小組的目的和詳細目標;
第三、工作者與小組成員之間關係建立;
第四、小組內的個體差異和優勢;
第五、小組動力學(成員之間的互動);
第六、成員之間分享積極的人生經驗;
第七、資源動員和評估。
五、團體工作本質
發展的目標:提供社交和娛樂的機會,促進個人的社會化和全面發展。
治療的目標:矯治不恰當的人格、行為與態度,提供解決特定問題的信息和途徑,恢復與發展個人的社會功能。
社會行動:通過團體實現特定的社會目標。
社會團體工作就是通過專業的社會團體工作人員創設需要的社會團體,並用專業知識與技術指導團體活動,以實現上述的部分和全部目標

國際定義

國際社會工作學院聯盟/國際社會工作者聯盟於2001年6月27日哥本哈根聯合通過社會工作的國際定義:
社會工作職業促進社會變遷與人類關係的融洽,加強和解放人類對福祉的追尋。社會工作藉助人類行為與社會系統等理論幫助人類更好的與環境交流融合。它是基於人權與社會公正的基本原則而開展的。
注釋 :社會工作以多種方式幫助人類與環境進行著多樣化、複雜的交流。它的宗旨是促進人類發展全部潛能,豐富人類的生活並阻止人類功能失調。職業社會工作專注於問題的解決和變化。社會工作者們正是社會變遷、個人生活、家庭與社區生活進步的代理人。社會工作是一個融合價值觀、理論與實踐的多維系統。
社會工作發源於人道主義與民主的理念,它的價值觀基於對所有人的平等、價值與尊嚴的尊重。基於百年的歷史,如今的社會工作實踐已將關注的焦點放在滿足人類需求與開發人類潛能之上。人權與社會公正是社會工作開展的動力與合法性所在。我們與社會弱勢群體一道,致力於減輕貧困、解放那些脆弱的和受壓迫的人們,以提高弱勢群體的社會參與度。社會工作的價值觀根植於各國與全球職業倫理。
社會工作理論研究方法根基於一個經過調查研究與實踐評估,包含各地文化背景下本土與固有知識,以事實為依據的知識系統。社會工作方法論認識到人類與環境交流的複雜性以及包括生物社會心理因素在內的人類受環境影響和如何改變這種影響的能力的複雜性。社會工作職業運用人類發展、行為及社會系統理論來分析各種複雜狀況,並促進個人、組織、社會及文化的變遷。
社會工作致力於解除社會中廣泛存在的各種禁止、不平等與不公正事件。它既應對危機與突發事件,也應對個人與社會的日常問題。社會工作運用多種的技能、方法,開展多樣活動來實現它全面關注人類與環境的宗旨。社會工作的涉及面很廣,從基礎的個人社會心理發展過程到社會政策及其制定與發展都可以找到社會工作的影子。它包括諮詢、臨床社會工作(義診所)、集體工作、社會教育學工作、家庭對待與治療及幫助人們獲得社區服務與資源的各種努力。它還包括機構管理,社區組織及對社會政策和經濟發展產生一定影響的社會參與和政治活動。廣義的社會工作重心是普遍的,但它同時又根據各地各時代不同的文化、歷史、社會經濟條件而各有側重。

起源

社會工作起源於貧民救濟或慈善事業。社會工作是伴隨工業化引發的社會問題而產生的,工業化先行國家解決社會問題的理念和方法為社會工作的產生奠定了實踐基礎。這種多半由教會或私人舉辦的、無組織的個人施捨或慈善,成了此後有組織的社會救濟和社會服務乃至全國性社會保障制度的基礎。

英國

英國伊莉莎白濟貧法(1601)
由於工業化及城市化的影響,英國當時的城市貧困問題較為嚴重。為了解決貧困問題,最先由教會開辦濟貧事業,後來政府逐漸接手上述工作。伊莉莎白執政以來,頒布了一些濟貧法案,其中以1601年的濟貧法最著名。濟貧法規定: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英國女王伊莉莎白
(1)每教區應向地主徵收濟貧稅
(2)貧民救濟應由地方分區主辦,每教區設立監察員若干人,中央政府設立監督人員。
(3)有工作能力的貧民須參加工作,以工作換取救濟。教區設有貧民習藝所供男女兒童習藝,教區也義務代為介紹工作,或配給原料與工具,強制生產。
(4)禁止無家可歸者及無業游民行乞遊蕩,設救貧所收容救濟,強迫其在所工作。有家者人予家庭補助,使其仍在家居住。
(5)人民有救濟其貧窮家人或親屬的義務,貧民不能由家人或親戚處獲得撫養時才由教區救助;且救助對象也限於在該區出生者或在該區住滿三年者。
(6)把貧民分為三類:體力健全者須強迫入“感化所”或“習藝所”工作;不能工作者包括患病者、老年人、殘廢者、精神病患者及需撫育幼小子女的母親們,令其入“救濟院”或施以“院外救濟”;失依兒童包括孤兒、棄嬰等則設法領養或寄養。
濟貧法表明了政府對無力自供者的救濟義務,奠定了政府主持社會救濟的方式,成為各國社會救助的依據。由政府參與、專人負責、院外救濟等也隱含了社會工作的觀念與方法。

德國

德國漢堡制與愛爾伯福制
(1)德國漢堡制:該制度由布希教授起草,規定該市設一中央辦事處,綜合管理全市救濟業務,全市分若干區,每區設監察員一個和賑濟員若干人。救濟方法為助人自助;向失業者介紹工作;將貧苦兒童送往職業學校習藝;將患病者送往醫院診治;不準對沿街乞食者施捨,以取締無業游民並使貧民改掉依賴習慣。
(2)愛爾伯福制:該制度將全市分成564段,每段居民約300人,其中貧民不得超過4人。每段設賑濟員1人,綜合管理濟貧工作。求助者必須與賑濟員接洽,賑濟員要先到求助者家中進行家境調查,查明確有需要才給予補助。補助後仍需每兩個星期前往調查一次。發給賑濟款必須是法定的最低標準,不許養成貧民的依賴心理。賑濟員還負責辦理段內有關貧窮的預防工作。賑濟員為榮譽職務,由政府委派地方熱心人士擔任。全市每14段為一賑濟區,每區設監察員一人,領導區內各段賑濟員。區內14段聯合且成一個賑濟委員會,每兩個星期開一次會,由區監察員任會議主席,討論有關全區賑濟工作並製成報告或提案,提交給由全市各賑濟區聯合組成的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會為全市最高救濟機關,總體支配管理全市濟貧所、醫院及院外救濟事項,每兩個星期開一次會。
漢堡制和愛爾伯福制都遵循著助人自助,不使貧民養成信賴心理等原則,並都有相應的組織管理架構和程式。這些精神與做法對後來的社會工作制度與方法產生了深遠影響。

慈善組織

為克服各個慈善組織缺乏協調、相互衝突和重複浪費等現象,經索里牧師建議,第一個慈善組織會社於1869年在倫敦成立。其具體做法如下:
(1)成立中央的管理與聯繫機構,並將倫敦劃分為若干區,每區成立一個分支機構,每區設有志願委員會,主持救濟分配工作。
(2)各區辦理區內所有救濟機構受理申請救助案件的總登記,另特設詢問部,供濟貧法監護人、各慈善組織及個別慈善家蒐集有關申請救助者的資料,使同時向多個機構求助的職業乞丐暴露真相。
(3)各區派員對所有申請案件進行個別詳細調查。
(4)提高救濟款物配額,使其能滿足申請人的生活需要。
慈善組織會社對社會工作的產生有很大貢獻。一方面,他們派友善訪問申請者,以了解其社會背景和確定應採取的措施。它強調調查後按個別情況對每一案件分別予以處理。這種個別化做法促使了個案工作的產生。另一方面,他們促進了各救濟機構、慈善組織為解決社區問題採取協調合作的步驟,也為社區組織工作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組織運動

1884年巴涅特成立了第一個社區睦鄰服務中心“湯恩比館”。該中心特點在於:
(1)設於貧民區,備有宿舍,工作人員與貧民共同生活。
(2)沒有既定工作計畫,視居民實際需要而開展工作。
(3)儘量發動當地人力,培養其自動自發和互助合作的精神,為地方服務。
(4)除成為當地服務中心外,儘量設法將該國及外國的文化介紹給當地居民,使之亦成為當地的文化中心。
睦鄰組織運動說明社會工作旨在尋求個人與社會生活的改善,工作方式應從個人與社會雙方同時入手;社會工作應隨時依據實際需要來安排工作,並應發動、組織或配合社會力量工作;社會工作應以整個社區為工作對象,並以促進全面的社會福利為目的;進行社會工作的方法,不僅採用個案工作,而且還發展了團體工作與社區組織。因此,該運動在社會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安全制度

(1)德國俾斯麥政府於1883年創立強制勞工保險制度,並從1883年的疾病保險發展到1884年的職業災害保險以及1889年的殘疾與老年保險。
(2)1942年貝佛里奇報告書對英國乃至西方社會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有極大的貢獻。該報告強調四項主要原則:一是每個國民均需列為保險對象;二是所有可能喪失謀生能力的情況,都應包括在一個單獨的保險中;三是採取均等費率;四是採取均等給付。該報告書正式提出了普及性的所謂“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面社會保障計畫構想,從而成為現代福利國家模式的基礎。
(3)美國1935年制定了著名的《社會保障法案》,其主要包括:其一,社會保險方案,包括老年保險制度、失業補償制度;其二,公共分類救助方案,包括把老年人、貧苦盲人及失去依靠的兒童作為救助對象;其三,衛生及福利服務方案,包括婦幼衛生服務、殘疾兒童服務、兒童福利服務、職業重建以及公共衛生服務。
隨著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制度的建立,社會工作已成為維持社會正常運轉、造福於民的不可或缺的職業。

職業道德

信念

1、要保持中立,不歧視,無偏見
社會工作社會工作
2、要保密,尊重個人隱私權
3、要尊重個人尊嚴、個人價值及案主自決
4、要盡職,保證服務品質
5、要和睦相處,協調相關專業

守則

(1)全美社會工作人員協會所頒布之專業倫理守則16條
(2)社會工作者應遵守的12條基本倫理守則

理論

社會工作的理論(theory of social work)
(實務理論,Practice Theories)
實務理論是用來直接實現社會工作的目標,又叫助人模式或助人的理論架構。
它包括:助人的理念、評估、計畫與評估。
實務領域:社會系統變遷;人格變遷(人際關係的改善)。
格林伍德(Greenwood)曾提出科學理性是描述性的,社會工作的實施理論可由兩種理論構成。
社會工作社會工作
1、評估理論
2、介入(干預)理論

職業介紹

社工師

社會工作師成為新的職業資格,《全國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考試大綱》日前已獲人事部審定通過,這意味著社會工作者首次被納入國家專業技術人員範疇。
中新社援引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在該考試大綱出版發行新聞發布會上的介紹說,社會工作一般指由那些掌握專業化的科學知識、方法與技能的職業社會工作者,通過為社會成員提供專業化社會服務以及相關的福利保障,調整社會關係,促進社會穩定發展的一項專門事業和一門學科。在編寫考試大綱時,在確保專業性的同時,儘量迴避過寬、過深、過難的內容,文字表述力求通俗易懂,言簡意賅。考試更注重社會工作從業人員套用相關知識,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據悉,事業單位從事民政社會工作的有40萬工作者,全國社區從業人員約有40多萬,加上基層的民政助理員、民政幹部5萬人,這些工作者都將是考試的對象。通過考試的考生將獲得人事部(現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頒發的不同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

項目背景

已知,中國的社會工作師大多活躍在社會福利、社區矯治、司法等各個領域,並逐步向衛生、教育、社會保障、心理輔導等廣大領域擴展。他們逐漸發揮的維繫社會良好秩序的作用,如今也日益得到社會的認可。
一 職業定義:
社會工作師是指遵循助人自助的價值理念,利用個案、社區、行政等專業方法,以幫助機構和他人發揮自身潛能,協調社會關係、促進社會公正為職業的社會服務人員。
二 職業概況:
已知,中國的社會工作師大多活躍在民政、婦聯、慈善機構、社會團體機構、社區服務機構、街道辦事處等各個領域,並開始逐步向衛生、教育、社會保障和心理輔導等廣大領域擴展。他們發揮的維繫社會良好秩序的作用如今 日益得到社會的認可。
有相當一部分社工專業的大學生在本科就讀階段選擇轉專業或者讀二專。對於社工專業的學生來說,普遍的情況是,調劑而來,懵懂的學。甚至進行一個兩個學期的學習後仍不是太明白自己學的是什麼,學來能幹什麼,對自己進而對社會有什麼意義。
全國有200多所高校開設社會工作專業,每年培養的社工人才約為10000人,儘管按照社會需求,這些人遠遠不夠用, 但實際上卻僅有10%-30%的學生選擇了相應的社會工作,其他相當部分則進了機關、企業等單位從事“不對口”的工作。不少社工專業的學生覺得自己“就業前景太不樂觀”了,專家認為,造成這種“不樂觀”的主要原因在於:我們的專業化走在了職業化的前面。
社會工作人員,相當於政府的雇員。這一新興專業作為一門職業受到社會的“冷淡”,每年能被民政部錄取成為專業社工的本專業學生不過百分之一二,甚至有的學校該專業的畢業生專業對口率為零。社會工作專業就業率低和公務員考試的火暴從另外一個側面證明,要實現“大市場、小政府”,我們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統計顯示,廣州有政府支付薪酬的社會工作者近2萬人,其中,廣州市市區社會工作者人數達到了8000多人。主要在協助青少年教育、婦女工作和殘疾人康復輔導等領域開展工作,以社區居委會為主要工作平台。
儘管如此,中國很多實質上從事社會工作的人仍面臨尷尬的境地,社會工作為專業從事社會工作的職業,從業者多不具備相關的專業素養和技能;另一方面,社工的資質認定標準在中國剛剛起步,社工的定義尚不明朗,做著社會工作的人難以稱為嚴格意義上的社工。
社會急需大量社工,而社會工作專業的就業率又低得可憐,這兩種情況為什麼會同時存在呢?一是社會專業畢業生的最大僱主――政府將工作機會給了公務員們。二是全社會的社工意識沒有形成。社會工作的學生去應聘,十有八九會不得不跟招聘方解釋什麼是社會工作。他們參加工作後,又往往被當成護理或乾脆是雜工來使用。這樣又產生一個問題:他們根本不知道社會工作的專業性(在國外需要執證),更願意花很少的錢去找便宜的非專業勞動力。
在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社工體系已經非常完善和專業,社工們是維繫社會健康運轉的重要力量。他們在預防犯罪特別是預防青少年犯罪、老人陪護等扶持幫助社會弱勢群體方面,已經是社會不可缺少的一環。在香港,平均每1000人中就有1人是社工。
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高速發展,許多社會問題也隨之增加。可以說,社會工作者職業涉及的面極其廣泛,醫院內從事病人心理疏導工作的人員、司法機構處理和疏導家庭糾紛的人員等,均屬於社會工作者範圍。按照“大市場,小政府”的發展趨勢,以及參照上海正在實行的“政府購買服務”等政策(由政府通過招標,聘請民間服務機構幫助社區矯正人員、吸毒人員和問題青少年等邊緣人群回歸社會等),上述社會工作終究會從民政、司法、衛生等執法系統中剝離出來市場化、社會化――這都會提供大量的社會工作機會。
專家預計,在未來十年內,公民將慢慢形成社工意識,而政府也將隨之出台配套政策。社會工作,這個新興的職業將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根據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的統計,全國30餘萬工作人員中三分之一學歷在大專以下。僅按上海市政府規定為全市近3000個居(村)委會配備兩名就業援助員和社會救助員一項,就需要6000人。
在已開發國家和地區,從事社會工作是一項非常崇高和體面的工作,報酬也很不錯。近在咫尺的中國香港地區,社會工作者收入穩定,一般初級社工月薪在1.2萬元-1.8萬元港幣,高級社工年薪能達到40萬元以上。
而在內地,情況則大大不同,當下社工的薪資還沒有統一的標準體系。除了每年民政部以公務員等形式招聘的一部分畢業生可以旱澇保收之外,其他職位例如福利院或街道辦的社工,其待遇不過和普通護理工作人員差不多,而且,由於人事編制問題,他們的很多戶口、住房等都很難解決。
在浦東新區禁毒、社區矯正、青少年事務社工”試用期內大專、本科學歷的社工月薪分別為800元和1000元。試用期滿,大專學歷的社工月薪約1500元,本科學歷的月薪約2000元。根據工作考核情況,社會工作者的收入按工作年限逐步遞增。凡通過上海市社會工作者資格考試,取得“助理社會工作師”資格的社工,其月薪相應增加5%;取得“社會工作師”資格的社工,其月薪相應增加10%。
專家建議
及早準備轉行。根據本專業的就業情況現狀,同學們應當儘早確定自己的職業興趣是否與專業一致。
如果職業興趣與專業不匹配,那意味著畢業後你必將轉行。這樣的話,建議你做一個職業興趣測試,找到與你性格最匹配的行業和職業,然後再通過各種渠道蒐集這些行業和職業的信息,然後再分析你的自身條件,儘早確定你畢業後欲從事的職業。其實,有很多社工系的學生還沒畢業或一進社工系就很清楚自己不適合走社工這條路,完全不用為著自己沒走社工而有罪惡感,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才是真正的對自己負責,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興趣轉往媒體、人力資源管理、保險業等薪水和前景較好的領域,所以請你先澄清自己是不是真的要走社工,如果拿不定主意請跟學長姐、或找個你信任的老師談談,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是百年身。
然後,你的任務就是針對該職業的從業資歷要求進行自我學習。要學什麼?最簡單的方式是找到與該職業最相關的大學專業的核心課程表,還有在網路上找一些該職業的招聘要求,兩者結合起來分析,你就明白什麼是你需要掌握的知識了。
如果職業興趣與專業匹配,也建議在學好社會工作專業課程的同時,另外能有一技傍身,因為,誰都無法保證你在畢業後能百分之百對口就業。
對於專業社工來說,公共關係學社會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社會統計學個案小組工作等專業學科十分重要,當然,大學英語和計算機則是重中之重,因為熟練掌握英語和計算機就相當於拿到了一扇通往更高層次大門的鑰匙,等於擁有讓你在職業發展過程中“進可攻,退可守”的武器:如果社工職業發展不順利,你可以在英語、數學能力強的基礎上考研。
社會工作需要大量的實習來檢驗理論與實踐的差距,一般學校都會為本專業的學生提供一些實習機會。另外,最好能利用寒暑假期間到上海、北京等社工體系相對完善的地區去實習,那樣能積累到更多更先進的經驗。需要實習生的機構聯繫電話和地址,一般在網上都能搜尋到。

發展方向

社會工作學科將與專業發展相適應,進一步朝著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向發展,這突出地表現於社會工作的研究和實施方面。社會主義國家根據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矛盾、社會問題的理論,從該國的特點出發,開展了多方面的實際的社會工作及其套用研究,具有實踐性和理論性、套用性和學術性相統一的特徵。西方國家的社會工作有不同學派,在理論觀點上以需要和實用為價值取向,在管理方法、技術上有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一些已開發國家的社會工作,在解決工業社會所產生的問題,進行社會控制,緩解社會矛盾,實現社會相對穩定的過程中,獲得了一些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不同的理論。其他一些國家在社會工作實施中表現出理論與實踐在不同方面的結合。通過社會工作學者和專業人員的不斷探索、實踐,社會工作學科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形式和內容將日趨多樣化。同時,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將進一步加強,學術進一步國際化,學科的實施效能將日益增強,學科的理論方法將日益完善。

社區工作

一、定義
Kramer & Specht(1983)認為,社區工作是透過工作者使用各種工作方法,去幫助一個社區行動系統,包括個人,小組及機構,在民主價值觀念的指引下,參與有計畫的集體行動,以解決社區內的社會問題,工作目標是改變環境及機構的條件。它包含兩個過程,第一是社會政治過程,第二是技術作業過程(問題分析與解決階段).
二、社區工作的三大模式
George Brager(1987)提出社區工作的三大策略:合作策略,運動策略和競爭策略。
Jack Rothman(1987)提出社區組織實踐的三大模式:
--- 地區發展(Locality development)
--- 社會行動(Social action)
--- 社會策劃(Social planning)
三、社會工作實踐中的幾個概念
1、多樣性和文化多元主義
2、增權
3、倡導
四、社區工作目標
1、推動社區居民參與
2、提高社區居民的社會意識
3、善於社區資源,滿足社區需求
4、培養相互關懷和社區照顧的美德
社會工作行政
社會工作方法中,社會工作行政發展最晚,但影響最大,現已成為間接服務方法的主體。社會工作行政是指政府的社會工作機構,社會的福利保障組織對社會福利工作進行行政管理,實施社會政策,滿足人民各類福利需求的活動。其中的含義是指定、執行、實施社會政策,提高服務機構的工作效率及服務品質。
職能
社會工作行政的職能主要有:
①實現社會立法,將社會政策轉化為社會服務行動或社會方案;
②使社會服務組織與社會政策的實施要求合理配合;
③使資源得到最合理的運用和分配;
④建立有效的社會服務輸送網路;
⑤提高社會服務的效果與效率。

價值觀

莫拉萊斯和謝弗(1989)把社會工作價值分為三個方面。

人的偏好

相信人的價值和尊嚴是與生俱來的
人具有能力與動機去追求更滿意的生活
人要對自身與他人負責,除了自己之外還要想到其他人
人需求歸屬
人有共同需求也有獨特偏好

社會的偏好

社會必須提供機會讓每個人成長和發展,以實現其最大的潛能
社會應提供資源與服務,以滿足人們的需求,並避免食而無糧、教而無師、病無良醫、住無蔽身以及種族歧視等問題的發生
人人有平等機會參與社會的模塑過程

工具價值

社會工作者相信所有人均受尊敬與保持尊嚴,應使人有最大機會決定其生活方向
應協助每個人與他人互動以建立滿足人人需要的社會
相信個人具有獨特性而不以刻板印象對待之。
個人價值與尊嚴、對人的尊重
重視個人改變的潛能
案主自我決定權
提供個人發揮潛能的機會、尋求滿足人類共同的需求、尋求提供個人足夠的資源與服務以滿足其基本的需求
賦予案主權利、平等的機會
沒有歧視、尊重多元化
對社會改革與社會正義的承諾
保密與隱私權
願意將專業知識與技巧提供給他人等等
社會工作的價值理念總體可以概括為:
社會工作的核心價值理念是助人自助,即通過幫助有困難、有需要的人,使其在克服眼前困難的同時,增強面對和解決困難的能力。社會工作者在服務過程中持守平等、尊重、接納、使能等基本信條,一切為了服務對象。這種助人自助的專業特徵可概括為:與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功能

對服務對象的功能
社會工作通過為服務對象提供幫助可以達到促進其正常生活、促進人與社會環境的相互適應等功能。
促進服務對象正常生活
由於社會變遷、家庭或個人原因,有些人可能會一時或較長時間地陷入貧困,從而難以正常地進行生活。對生活上有困難的人給予必要的幫助是社會工作的重要任務,社會工作的功能則是通過上述服務來恢復和促進困難群體、有需要群體的正常生活。正常生活是大多數人的基本要求,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基本權利,也是保持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的基礎。實際上,促進服務對象正常生活就是增強他們的能力和權利,就是增進他們的社會功能,增進他們的尊嚴和促進他們生活於其中的社會環境的改善,使他們能像別人那樣正常地生活。
促進人與社會環境的相互適應
社會工作是幫助困難群體、弱勢群體及廣大民眾解決困難和問題的職業。在分析這些困難和問題的成因時,社會工作者既重視服務對象個人方面的原因,也重視社會方面的原因。在個人方面有生理、心理、個人經驗、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在社會方面有家庭、社區、工作單位和社會制度安排等方面的原因。社會工作分析問題時的基本觀點是“人在環境之中”,認為人與社會環境是相互依存的。
社會工作者幫助服務對象解決問題常常是面對眼前的問題,以解決這些問題為工作目標。但是,社會工作者並不只是提供簡單的、具體的服務,而是把服務對象能力的發展、外部環境的改變作為工作目標。在此基礎上,社會工作者希望促成人與社會環境的良性互動:一方面,通過解決問題和增強能力使服務對象有能力應對環境的壓力和挑戰;另一方面,通過調動環境中的資源和改善環境,向人們提供更多支持。促進人與社會環境的相互適應和良性互動是社會工作希望發揮也能夠發揮的作用和功能。
對社會的功能
社會工作是現代社會制度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通過提供服務、解決社會問題而對社會運行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具有積極作用。
維持社會秩序
社會工作在最一般的意義上來說是具體解決社會問題的專業活動,對有困難人士問題的解決不但可以給他們以實際的幫助,而且由於這些問題的解決可以減少因問題激化而可能產生的對社會秩序的衝擊,從而有助於社會穩定。在這裡,社會工作通過提供服務而間接地起到社會管理的功能。
社會工作的維持社會秩序的功能與一般行政管理有所不同。行政管理傾向於用行政力量,即自上而下的行政系統和權力解決問題,維持社會穩定是其直接目標。社會工作則通過服務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從而達到維持社會秩序的效果。在解決問題的方法上,社會工作不但強調社會秩序的重要性,也強調不盡合理的社會結構和制度環境會造成社會問題,因而要通過改變環境、完善制度來解決問題。所以,社會工作可以從更深層次上發揮維持社會秩序的功能。
促進社會和諧
社會和諧是社會各構成要素之間的良性互動,社會成員之間相互接納、平等相處的生活狀態,人們之間具有良好的關係和社會支持是健康社會的表現。在現代社會快速轉型的過程中,原來相對穩定的社會關係體系被打破,人們之間良好的共同體關係受到了傷害,並引發了諸多社會問題。
社會工作以人為本,致力於在社會成員之間建立相互支持的關係,致力於建立一個相互關懷的社會。這不但可以改善人們生活的具體的社會環境,也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應該指出的是,社會工作所擅長的、面對面的、深入人心的、人性化的服務在化解矛盾和衝突時所產生的促進社會和諧的作用,是一般行政方法所不能替代和比擬的。社會工作作為專門助人的職業,能夠通過具體服務為和諧社會建設作出重要貢獻。不但如此,社會工作通過自己的服務,也可以在社會上弘揚服務和慈善精神,促進互相關愛的良好的社會風氣的形成,促進社會和諧。這樣,社會工作就直接或間接地發揮著促進社會和諧的功能。

實施

社會工作指社會工作的專業內容、形式、方法的知識和技術,運用於社會福利保障、社會風俗改造、社會基層管理等主要專門領域及其他領域,較普遍的有:
①工業社會工作。主要在工商企業或其他工商機構中解決有關勞工福利、職業保障及其他有關問題。此項工作在社會主義社會一般納入工會工作之中,在資本主義社會大都存在於工會工作之外。
②農村社會工作。較工業社會工作發展為晚。它主要針對農村的社會生活受到城市發展的影響、衝擊而出現的各種社會問題,開展各項社會服務和有關的社會發展等工作。
③家庭社會工作。它為家庭提供多種內容的社會服務,以促進家庭關係的協調,強化家庭功能;幫助家庭成員健全本身機能,使之適應社會生活的要求與變化。
④學校社會工作。通過專業性的服務,協助學校改善學習環境,解決教育過程中的有關社會問題;協助學校完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正常成長;引導學生髮揮蘊藏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性,幫助少數有不良行為的學生克服障礙和挖掘潛能,自礪成才。
⑤醫療社會工作。一般指運用於疾病的預防、治療和康復等方面的社會福利服務。具體指醫院和診所的社會服務,衛生行政和公共衛生設施內的社會服務,以及精神疾病防治和心理衛生機構的社會服務。
⑥軍隊社會工作。主要為軍人、軍人家屬、退役軍人和在部隊駐地社區開展各項專業服務,包括福利保障、職業培訓、就業服務、心理衛生服務和建立教育設施、醫療設施等方面;在軍隊和地方之間調整關係、組織合作。中國軍隊社會工作的主要部分單獨列為優撫安置工作,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
性質功能
在實現社會現代化的過程中,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都會以必然或偶然的形式出現各種自然禍害和事故性災難。在一定的經濟、政治變遷中出現的矛盾,和在一定的教育、科學、文化條件下產生的問題,也普遍存在於不同制度的社會之中。這就決定了社會工作在不同制度的社會中有著它的共同性,主要表現 在:
服務性。對遭受各種困難和不幸的人進行幫助,保障他們基本生活的需要,使他們能夠發揮自己的潛在力量,增強他們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具有為社會整體和社會成員服務的功能。
穩定性。它是促進社會穩定發展機制的一部分。通過解決和預防社會問題,以及幫助社會成員恢復社會生活功能,發揮改善社會生活秩序,改進社會環境的功能。
發展性。在發展生產的過程中,解決社會生活出現的一些不平衡、不協調的現象,緩解經濟發展和現代化生產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矛盾;同時參與開發勞動力資源、技術資源和其他社會資源,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物質基礎現代化與社會化,為發展生產力服務。
調節性。即在社會運行的控制機制中具有一種自我調節的功能。對社會運行過程中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出現的一些矛盾問題,社會工作通過調整社會關係,加強社會行政管理,參與和協理解決有關的一些矛盾問題,從中發揮出調節的功能。

院校排名

排 序
學校名稱
水 平
開此專業學校數
1
5★
255
2
5★
255
3
5★
255
4
5★
255
5
山東大學
5★
255
6
5★
255
7
5★
255
8
5★
255
9
5★
255
10
5★
255
11
5★
255
12
5★
255
13
4★
255
14
4★
255
15
4★
255
16
4★
255
17
4★
255
18
4★
255
19
4★
255
20
4★
255
21
4★
255
22
3★
255

協會組織

中國社會工作協會是經過中國社會團體登記機關核准登記、國家民政部直屬主管的全國性專業社會團體。
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在國際社會工作者聯合會註冊為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英文名稱為China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縮寫為CASW)。其宗旨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改革創新、求真務實,大力弘揚社會工作的價值理念,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理論建設和實務建設,實現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和行業化,努力推動各相關領域社會工作的發展,以助人自助的社會工作理念為根本,發揮調解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維護社會穩定的功能,為社會服務、為基層服務、為民眾服務,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社會工作協會成立於1991年7月,1992年7月加入國際社會工作者聯合會,成為正式會員。下設14個工作(行業)委員會、8支專項基金、1個代表機構、6個辦事機構、3個直屬機構、2個直屬單位、3個合作單位。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在民政部的領導下,堅持科學發展觀,促進和諧社會構建,開展了一系列有影響的社會活動,2004年度被民政部授予“全國先進民間組織”。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基本的社會工作理論和知識,較熟練的社會調查研究技能和社會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勞動、社會保障和衛生部門,及工會、青年、婦女等社會組織及其他社會福利、服務和公益團體等機構從事社會保障、社會政策研究、社會行政管理、社區發展與管理、社會服務、評估與操作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社會工作的基本理論,樹立社會工作的價值理想,學習和掌握開展社會工作的技能與方法,使學生具備進行社會調查研究的方法與技能,掌握理論分析、實證研究、社會實踐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應完整準確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熟練掌握社會工作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巧,了解社會學的理念和方法;
2、熟練掌握社會工作的各種技能和方法,善於運用理論、知識和方法幫助困難群體走出困境,從事正常生活並獲得發展;
3、熟練掌握社會調查方法和技能及社會統計方法;
4、了解黨和政府的重大方針、政策、法律和法規,有通過社會工作實踐和社會工作研究影響社會政策的價值取向和基本能力;
5、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善於了解國情,善於分析各種社會現象和問題,具有較強的論文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際工作能力。

專業特點

社會工作的指導思想: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助人自助;
社會工作的道德準則:公正、愛心、守信、奉獻;
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有困難的(貧的、弱的、病的、殘的、惑的、心智失常的)個人、家庭、社區、群體;
社會工作的職責:提供專業社會服務,參與社會管理,推進社會政策,維護受助者的合法權益。
社會工作的範圍: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服務、就業服務、社區管理與服務、家庭婚姻服務、醫療康復服務、社會行為矯正、心理道德輔導、基本權益維護等;
社會工作的方法:通過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行政工作等方法,使受助群體和個人擺脫精神上和物質上的障礙和困境,提高社會活動能力,實現自我發展;
社會工作的功能:解決社會問題,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推動社會進步。

課程設定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課堂討論、社會實踐、社會調查,專業教學實習等,一般安排14-16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法學或哲學學士
相近專業:社會學社會工作 老年學 臨床心理學 人類學 女性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