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茹瑺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358年12月1日
- 逝世日期:1409年2月14日
- 字:良玉
- 兒子:長子茹鑒、次子茹銓、幼子茹鏞。
簡介,詳細,歷史記載,二十四史,明史,御賜封茹瑺誥敕,御賜茹瑺詩,御賜忠誠伯茹瑺詩,茹瑺詩集,上開雲樓小飲,茹瑺家訓十六條,孝之訓,弟之訓,忠之訓,信之訓,忍之訓,讓之訓,慈之訓,廉之訓,勤之訓,儉之訓,寬之訓,嚴之訓,莊之訓,耕之訓,讀之訓,館之訓,
簡介
茹瑺(1358年—1409年),字良玉,號恕庵,明湖廣衡山藻江(今衡東縣石灣鄉棗山村)人。少懷大志,聰穎好學。年十六,由貢生拔入國子監,改授承敕郎,歷通政使,累遷右副都御史、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太祖每稱瑺為賢人君子,並頒“中外一人,中流砥柱”鐵券丹書,蠲免其田塘園林賦稅,賜“繩愆糾繆”圖章一枚,下旨在衡山城南門外建貢元坊一座。燕王朱棣“靖難”軍至龍潭,惠帝派瑺等赴燕王軍中議和。及燕王入南京,召瑺,瑺首勸燕王即帝位,是為成祖。封瑺為忠誠伯,食祿一千石,仍為兵部尚書、太子少保,贊其“威儀山立,氣宇淵深,品物鹹熙,令聞昭著於四方”,並賜御詩“古今多出忠良士,罕有茹公立大勛”。還朝,坐不送趙王,遣歸里。既而為家人所訟,逮至京。釋還,過長沙,以不謁谷王捕入錦衣獄,永樂七年二月服藥而亡,後葬衡山城郊巾紫峰麓流杯池畔,宣德初,征其幼子鏞,以父勛與官,鏞不敢受,蓋鏞以瑺在功罪之間也。纂修《高祖實錄》,任副總纂,另著有《忠誠集》。(據《湖湘文化名人衡陽辭典》,甘建華主編,爾雅文化出品)
詳細
茹瑺,字良玉,號恕庵,明湖廣衡山藻江(今衡東縣石灣鄉棗山村)人。注有《忠誠集》。明朝著名大臣。
茹瑺少年即有大志,聰穎好學。唐詩宋詞過目不忘,六歲能背千家詩,十歲已熟讀《大學》《中庸》。十六歲時就由貢生選拔進入國子監學習。入太學,伴讀當朝太子,皇親國戚,王孫親王。國子監是我國封建時代的教育管理機構和最高學府,又叫國學、國子學,明代國子監的學生有各種來路,大致有貢監、舉監、蔭監和例監的區別。茹瑺大概屬於貢監,是由地方府、州、縣儒學按計畫選送的優秀學生,茹瑺十六歲即獲此資格,可見他的成績優秀。公元1374年盛夏,一夜,明太祖批閱完各路塘報奏摺,夜宿正陽宮。躺在龍床上,一合眼,只見香風陣陣,清音聲聲,燈光下,一青年書生,偉貌修髯,俯伏在床前階下。朱元璋一驚,問道:“卿是何人?” 書生抬頭翹首,面對皇帝:“臣南嶽神也,來輔佐陛下。” 次日,明太祖駕巡國子監聽講,見人群中一青年相貌酷似昨夜夢中神仙,非常奇怪,遂命見駕。詢問他的籍貫,這個青年正是茹瑺。茹瑺拜俯在御駕前,回答:“臣南嶽衡山人也。”朱元璋大喜過望,這就是夢中青年啊,真是天賜良臣。於是即授瑺公承敕郎,後升遷為通政司。茹瑺生前,有關係南嶽神降生的傳說就已在湘衡間流傳,販夫走卒,僧人老嫗,皆有口碑。
洪武三十三年,茹瑺拜右副都御史、又代理兵部尚書,不久任為正職。三十五年加封太子少保。明惠帝即位於後,茹瑺改任吏部尚書。因為和太常卿黃子澄政見不合,被派到河南出任布政使。不久以後,仍被詔還任兵部尚書。
燕王朱棣兵至龍潭,惠帝派遣茹瑺以及曹國公李景隆、都督同知王佐傳詣燕軍議和。茹瑺等一看見成祖朱棣,伏地流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成祖說:“公等言即言耳,何懼至是。”過了很久,茹瑺等人才將皇帝割地議和的想法說出來。成祖笑著說:“吾無罪而削為庶人,今救死,何以地為!且皇考封諸子,已各有分地矣。其縛奸臣來,吾即解甲謁孝陵歸籓。”意思是說我無罪而被廢為庶人,現在是起來救死,並不是為了土地。而且皇考分封諸子時,已經都各有分地了。你們去將奸臣綁來,我就馬上解甲拜謁孝陵,然後回到封地北平。這裡牽涉一段歷史:太祖朱元璋65歲時,皇太子沒有等到繼位就先太祖死去了。太祖很傷心。按照封建規矩,他沒有立其他兒子為太子,而是立16歲的長孫允炆為太子。這位太子秉性非常善良,太祖非常擔心他能否擔當天下的重任。公元1398年,太祖駕崩,皇太孫允炆繼位,是為建文皇帝,也就是明惠帝。柔弱的惠帝主政時面臨的是外部的強藩,應該說是危機四伏。在輔臣的建議下,為了鞏固中央政權,對藩王們採取了措施。有的去其藩號,有的廢為庶人,有的終身幽禁,有的被賜死。雖然曾一度裝瘋賣傻的燕王朱棣(文帝的叔叔)從外表上看起來沒有謀反的心,但他真實的野心還是傳到了建文帝的耳朵里。於是他命令北平府的守臣去逮捕朱棣。但令建文帝沒有想到的是那守臣竟暗中向燕王通報了情況,並投靠了燕王。這樣,本來就想當皇帝的朱棣就有了理由向朝庭發兵,說是朝中有奸臣當權,他要除奸平逆,扶助君王。還把他的軍隊叫“靖難軍”。茹瑺他們的任務當然不能完成,只能連連點頭而還。
燕王朱棣兵至龍潭,惠帝派遣茹瑺以及曹國公李景隆、都督同知王佐傳詣燕軍議和。茹瑺等一看見成祖朱棣,伏地流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成祖說:“公等言即言耳,何懼至是。”過了很久,茹瑺等人才將皇帝割地議和的想法說出來。成祖笑著說:“吾無罪而削為庶人,今救死,何以地為!且皇考封諸子,已各有分地矣。其縛奸臣來,吾即解甲謁孝陵歸籓。”意思是說我無罪而被廢為庶人,現在是起來救死,並不是為了土地。而且皇考分封諸子時,已經都各有分地了。你們去將奸臣綁來,我就馬上解甲拜謁孝陵,然後回到封地北平。這裡牽涉一段歷史:太祖朱元璋65歲時,皇太子沒有等到繼位就先太祖死去了。太祖很傷心。按照封建規矩,他沒有立其他兒子為太子,而是立16歲的長孫允炆為太子。這位太子秉性非常善良,太祖非常擔心他能否擔當天下的重任。公元1398年,太祖駕崩,皇太孫允炆繼位,是為建文皇帝,也就是明惠帝。柔弱的惠帝主政時面臨的是外部的強藩,應該說是危機四伏。在輔臣的建議下,為了鞏固中央政權,對藩王們採取了措施。有的去其藩號,有的廢為庶人,有的終身幽禁,有的被賜死。雖然曾一度裝瘋賣傻的燕王朱棣(文帝的叔叔)從外表上看起來沒有謀反的心,但他真實的野心還是傳到了建文帝的耳朵里。於是他命令北平府的守臣去逮捕朱棣。但令建文帝沒有想到的是那守臣竟暗中向燕王通報了情況,並投靠了燕王。這樣,本來就想當皇帝的朱棣就有了理由向朝庭發兵,說是朝中有奸臣當權,他要除奸平逆,扶助君王。還把他的軍隊叫“靖難軍”。茹瑺他們的任務當然不能完成,只能連連點頭而還。
燕王進入金陵後,把茹瑺叫了過去,詢問定國安邦的大計。茹瑺首先建議燕王繼統大位,以安定天下,燕王接受了。燕王即位後之明成祖也。成祖即位後,下詔說李景隆、茹瑺、王佐和陳碹侍奉太祖很忠誠,功勞很重。封茹瑺為忠誠伯,食祿一千石,終其一生不改。仍任兵部尚書、太子少保。選他兒子茹鑒為秦府長安郡主儀賓。即命茹瑺出去營建郡主府第。回朝後,茹瑺首先因犯不送趙王罪,被遣回家鄉。隨後他被家人投訴,逮到京師,後被放回。經過長沙時他不拜謁谷王,谷王向皇上提到這事。當時正重藩王之禮,谷王又因打開金川門有功,皇上心裡向著他。陳瑛便彈劾茹瑺違背祖制,茹瑺因此被逮人錦衣衛監獄。茹瑺悲憤交加,知道罪不可免,叫兒子茹銓在市場上買來毒藥,吃下去而死。當時是永樂七年(1409)上。法司彈劾茹銓毒害他的父親,請以謀殺父母之律給他定罪。後來因為茹銓實是承父親之命,便減去死罪,將他和兄弟家屬共二十七人貶到廣西河池戍守。仁宗即位後,他們被放回。宣宗發回他們被沒收的田地房舍。至此,冤獄方得平反昭雪。在《明史·茹瑺傳》中記載:“瑺居官謹慎,謙和有容。其卒也,人皆惜之。”
瑺公為官三十三年,輔佐朝政,宵衣旰食,勤於職守,慎於言行。深得太祖成祖信賴。太祖每稱瑺公為賢人君子。並頒“中外一人,中流砥柱”鐵券丹書,蠲免其田塘園林賦稅。賜“繩愆糾繆”圖章一枚。下旨在衡山城南門外建貢元坊一座。成祖更是恩渥有加,登基後的一個半月內,連頒兩道誥敕,封瑺公子茹鑒為中奉大夫,將秦王次女長安郡主許配茹鑒為妻。賜“賢人君子”圖章一枚。永樂元年,封瑺公為忠誠伯,食祿一千石,特進榮祿大夫。于衡山開雲樓下敕建宮保牌坊一座。成祖朱棣除讚譽瑺公“威儀山立,氣宇淵深。品物鹹熙,令聞昭著於四方”外,還特賜御詩一首。詩中稱道:“古今多出忠良士,罕有茹公立大勛。”
茹瑺有三子:長子茹鑒、次子茹銓、幼子茹鏞。二女:長女嫁府軍衛僉事王昭、次女嫁神策衛指揮史黃雋。
茹瑺有三子:長子茹鑒、次子茹銓、幼子茹鏞。二女:長女嫁府軍衛僉事王昭、次女嫁神策衛指揮史黃雋。
歷史記載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忠誠伯茹瑺傳
茹瑺,字良玉,號恕庵;元至正十八年(1358)十二月初一日生於衡州府衡山東隅的藻江(今衡陽市衡東石灣鄉棗山村),歿於明永樂七年二月十四日,享年五十有二。葬衡山城郊巾紫峰麓流杯池畔。明朝著名大臣,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
茹瑺面骨深峻,身長八尺,相者謂封侯而不令終。少懷大志,聰穎好學,唐詩宋詞過目不忘,六歲能背千家詩,十歲已熟讀《大學》《中庸》。茹瑺年十六歲即由貢生拔入國子監(明朝的最高學府),入太學,伴讀當朝太子,皇親國戚,王孫親王。
書生抬頭翹首,面對皇帝:“臣南嶽神也,來輔佐陛下。”
建文四年(1402年),燕兵至龍潭,帝遣瑺及曹國公李景隆、都督同知王佐詣燕軍議和。瑺等見成祖,伏地流汗,不能發一言。成祖曰:“公等言即言耳,何懼至是。”久之,乃言奉詔割地講和。成祖笑曰:“吾無罪而削為庶人,今救死,何以地為!且皇考封諸子,已各有分地矣。其縛奸臣來,吾即解甲謁孝陵歸藩。”瑺等唯唯頓首還。燕王(成祖)入京師,召問瑺公安邦大計。瑺公首勸燕王繼統大位,以定天下,燕王納之。燕王即位後之明成祖也。
茹瑺為官三十三年,輔佐朝政,宵衣旰食,勤於職守,慎於言行。深得明太祖、明成祖信賴。明太祖每稱茹瑺為賢人君子。並頒“中外一人,中流砥柱”鐵券丹書,蠲免其田塘園林賦稅。賜“繩愆糾繆”圖章一枚。下旨在衡山城南門外建貢元坊一座。
明成祖更是恩渥有加,登基後的一個半月內,連頒兩道誥敕,封茹瑺之子茹鑒為中奉大夫,將秦王次女長安郡主許配茹鑒為妻。賜“賢人君子”圖章一枚。明永樂元年,明成祖封茹瑺為忠誠伯,食祿一千石,特進榮祿大夫,終其身。仍兵部尚書、太子少保。於衡山開雲樓下敕建宮保牌坊一座。明成祖除讚譽茹瑺“威儀山立,氣宇淵深。品物鹹熙,令聞昭著於四方”外,還特賜御詩一首。詩中稱道:“古今多出忠良士,罕有茹公立大勛。”
選其子鑒為秦府長安郡主儀賓(把秦王第二女長安郡主下嫁給瑺長子茹鑒)。永樂六年(1408),奉命出京營建長安郡主府第,回京後犯了所謂的“不送趙王”的罪過,被遣送回鄉。既而為家人所訟,逮至京。釋還。路過長沙不謁谷王,因谷王陰蓄異志,遂不謁。谷王傳言官劾之。時方重藩王禮,谷王又開金川門有功,帝意向之。陳瑛遂劾瑺違祖制,明成祖不得已以違祖制將茹瑺下錦衣獄。瑺悲憤交加,知難免一死。命子銓市毒藥,服毒自盡,明永樂七年二月遂冤死於獄中。法司劾銓毒其父,請以謀殺父母論。後以銓實承父命,減死,與兄弟家屬二十七人謫戍廣西河池。仁宗立,釋還。宣宗與所沒田廬。至此,冤獄方得平反昭雪。瑺居官謹慎,謙和有容。其卒也,人頗惜之。
茹瑺生前,有關係南嶽神降生的傳說即已在湘衡間流傳,販夫走卒,僧人老嫗,皆有口碑。後編入《二十四史》,注有《忠誠集》。
茹瑺有三子:長子茹鑒、次子茹銓、幼子茹鏞。二女:長適府軍衛僉事王昭、次適神策衛指揮史黃雋。
明史
<明史>列傳第三十九茹瑺傳
茹瑺,衡山人。洪武中,由監生除承敕郎,歷通政使。勤於職,太祖賢之。二十三年拜右副都御史,又試兵部尚書,尋實授,加太子少保。及惠帝即位,改吏部,與黃子澄不相能,刑部尚書暴昭發其贓罪,出掌河南布政司事。尋復召為兵部尚書。
燕兵至龍潭,帝遣瑺及曹國公李景隆、都督同知王佐詣燕軍議和。瑺等見成祖,伏地流汗,不能發一言。成祖曰:「公等言即言耳,何懼至是。」久之,乃言奉詔割地講和。成祖笑曰:「吾無罪而削為庶人,今救死,何以地為!且皇考封諸子,已各有分地矣。其縛奸臣來,吾即解甲謁孝陵歸籓。」瑺等唯唯頓首還。
成祖入京師,召瑺。瑺首勸進。成祖既即位,下詔言景隆、瑺、佐及陳瑄事太祖忠,功甚重。封瑺忠誠伯,食祿一千石,終其身。仍兵部尚書、太子少保。選其子鑒為秦府長安郡主儀賓。即命瑺出營郡主府第。
還朝,坐不送趙王,遣歸里。既而為家人所訟,逮至京。釋還。過長沙不謁谷王,王以為言。時方重籓王禮,谷王又開金川門有功,帝意向之。陳瑛遂劾瑺違祖制,逮下錦衣獄。瑺知不免,命子銓市毒藥,服之死。時永樂七年二月也。法司劾銓毒其父,請以謀殺父母論。後以銓實承父命,減死,與兄弟家屬二十七人謫戍廣西河池。仁宗立,釋還。宣宗與所沒田廬。
瑺居官謹慎,謙和有容。其死也,人頗惜之。
茹瑺三子:長子茹鑒、次子茹銓、幼子茹鏞
二女:長女適府軍衛僉事王昭、次女適神策衛指揮史黃雋
御賜封茹瑺誥敕
御製鐵券圖書牌坊賜忠誠伯公錄:
中外一人,中流砥柱 明洪武十九年頒錫
圖章文一
繩愆 明洪武二十四年頒錫
糾繆
圖章文二
賢人 洪武文三十五年頒錫
君子
坊一
貢元坊 在南門外明洪武時奉 旨為衡選貢茹瑺立
坊二
宮保坊 在開雲樓下。明永樂時奉旨為忠誠伯茹瑺立
封忠誠伯茹瑺誥敕:
封忠誠伯誥敕:
奉
天承運
皇帝制曰:少保居寅亮之尊,邦伯立分茅之貴。歷觀在位,必惟其人。咨爾兵部尚書茹瑺,威儀山立,氣宇淵深,執德不回,秉心無競。昔受知於太祖,遂列位於上卿,三至納言。夙夜惟尤,一魁御史,柏府生風,既副青宮,又領司馬,二十餘年,恩寵如一。是以太祖有內外一人之語。朝廷有中流砥柱之褒。而卿能特立自持,念太祖恩澤之在躬,以社稷生民為已任,非仁義不譚,以忠亮自守,推誠竭力,品物鹹熙。令聞昭著於四方,乃心惟在於王室。爰嘉爾跡,簡在朕心,是命授爾。
奉
天翊運守正文臣,特進榮祿大夫,食祿一千石,仍與爾誓:除謀逆不宥外,其餘若犯,死罪與免死牌,以報爾功。嗚呼,燮理陰陽,經邦論道,清漢箸以籌軍國。毋畏邦政之煩,展蕭規以肅朝廷,願時式雍之化,益圖至治,以副朕懷。
大明永樂元年癸未三月十五日
封長安郡誥敕:
奉
天承運
皇帝制曰:古之君天下者,子孫有女,必錫封號。朕兄秦王第二女,今已成人,特封為長安郡主,配少保茹瑺之子鑒。彼為儀賓,爾為郡主。既入茹氏之門,恪遵婦道,以奉舅姑。閨門整肅,內助常佳,毋累爾父母生身之恩,爾惟敬哉。
大明洪武三十五年七月十六日
奉
天承運
皇帝制曰:夫婦之道,人之太倫。婚姻以時,禮之所重。此古今通義也。朕今命爾茹鑒為中奉大夫,宗人府儀賓。爾當堅夫道,毋寵毋慢,永肅其家,以稱親親之意。恪遵朕言,毋忽。
大明洪武三十五年七月十六日
奉
天承運
皇帝制曰;惟德可明揚,聯求有攸濟疇。若爾茹興,任河南節度使。操自矢,剛介不回,奮不顧身。勤兵克敵,忠勇俱見,抗金有功。朕特授爾金紫光祿大夫、柱國公之職。擢居樞要,厥任匪輕,迪前光允,不負朕意也。無替寵命,汝往欽哉。
宋嘉熙元年丁酉五月二十日
誥封茹從政為衡山縣令敕:
奉
天承運
皇帝制曰;宰善為民父母,非得明決之才,忠信之實,曷克勝任。爾茹從政,才學兼優,可居衡州府、衡山縣知縣令,誥封朝散大夫,賜以敕誥,示以褒榮。爾其益勵,乃行使清而民服,庶副朕任用之意,爾子孫以光奕世。其欽遵毋負朕意。
宋景泰二年辛酉歲五月二十日
御賜茹瑺詩
御賜忠誠伯茹瑺詩
南嶽鐘靈降賦身,才能均濟八荒人。
調和鼎鼐歸洪武,燮理陰陽屬大明。
獨步青霄施化雨,兩扶紅日出祥雲。
古今多出忠良士,罕有茹公立大勛。
茹瑺詩集
尚書公送陳九琳歸衡山 七言律
兄今去國三千里,我亦辭家二十年,
白髮又從天上別,丹心常在日邊懸。
文章氯焰光韓愈,圖畫風情入董元。
南望衡雲歸老日,珍藏留與後人傳。
尚書公送譚道明大尹之任 七言律
一官初任入南郊,撫字無辭道路遙。 帆過瀟湘梅雨歇,馬行粵嶺瘴煙消。
定把仁風變殊俗,勉將佳政達皇朝。
尚書公致政還家自序 七言律
三十餘年喜治安,兩朝深荷聖恩寬。 才微愧食千鐘粟,位重叨承一品官。
帝命歸來全出處,神明呵護樂熙閒。
結茅衡岳依松竹,晚節清風耐歲寒。
尚書公游靜居寺 寺在流杯池中 七言律
靜居岩畔古溪旁,風日清和景異常。 刳竹引泉為曲水,移床近石飲流觴。
右軍記在聲名重,刺史文留光焰長。
古今情懷同一致,諸公何以詠時康。
本朝尚書茹瑺游雷家市詩
茹瑺 衡州府志
曉入雷家訪舊遊,雷家市上住人稠。
酒旗拂拂招人飲,帆影翩翩背失收。
兜率寺連通濟廟,茶陵水合大源流。
觀來不盡江山景,收拾歸吟月上鉤。
茹公幼時常掃書室題詩云
茹瑺明史載
此室此室常不掃,看看遍地生塵草。
丈夫焉事一室間,我欲掃之天下好。
上開雲樓小飲
茹瑺 《衡山志》
危樓春暖日初長,窗外風清芍藥香。
笑倚欄乾拼一醉,月明歸去又何妨。
茹瑺家訓十六條
孝之訓
弟之訓
訓爾弟,弟宜恭,如何手足不相容,嫌釁多因凌侮起,獨不見春秋叔段與莊公。願兒孫,和氣充,雁飛有序緊相從,弟敬其兄兄愛弟,花萼樓前樹樹紅。
忠之訓
訓爾忠,由中出,食祿居官須盡職,人生在世不忠良,獨不見天公報應還有日。願兒孫,無粉飾,始終內外皆如一,盡心無愧待友朋,托妻寄子終得力。
信之訓
訓爾信,重一言,交友心如鐵石堅,為人若是無信實,獨不見說盡千般少人憐。願兒孫,絕詐諼,翻復之言不可傳,爾不欺人人信爾,患難死生相顧全。
忍之訓
讓之訓
訓爾讓,戒爭先,退步原來是向前,相爭相軋兩俱敗,獨不見鷸蚌齊歸漁艇邊。願兒孫,事事謙,莫因小事結仇冤,讓人非是怕人者,惡因緣化善因緣。
慈之訓
訓爾慈,慈幼小,幼小如同春日草,斧斤偏斬嫩柔條,獨不見父母三年常在抱。願兒孫,心地好,親孫儒子皆懷抱,矜憐孤弱及顛危,壽福還同天地老。
廉之訓
訓爾廉,須分曉,衣祿不從門外討,若還過取必傷廉,獨不見悖入悖出天心巧。願兒孫,安分好,見利思義須當早,一介不取古稱賢,何須貪得心無了。
勤之訓
訓爾勤,醫爾貧,貧富關頭勤惰分,安逸清閒誰不愛,獨不見成敗興亡似轉輪。願兒孫,勿因循,士農工商各置身,休羨閒人閒得好,閒人非是等閒人。
儉之訓
訓爾儉,儉成家,,由來盛得抑驕夸,歌舞樓前酣夜月,獨不見床頭金盡枉嗟呀。願兒孫,戒奢華,莫將此物等泥沙,服食若還輕物力,貧窮到老走天涯。
寬之訓
訓爾寬,修爾德,御下宜寬毋過責,小小過失不相容,獨不見朝服羹污無怒色。願兒孫,休苛刻,寬洪度量人皆悅,曾記古人亦有言,上弦太緊下弦折。
嚴之訓
訓爾嚴,秩序明,家規齊一家道成,人情所悅在寬縱,獨不見婦子嘻嘻悔吝生。願兒孫,學芳型,治家嚴肅若朝廷,男女最宜分內外,何悉閨閣風不清。
莊之訓
訓爾莊,在敬身,幃幄之前如對賓,休將惰慢設身體,獨不見夫妻失敬尚紛紜。願兒孫,學端人,爾要人尊先自尊,心志衣冠常整肅,不重不威夙所聞。
耕之訓
訓爾耕,業種田,人生衣食各埋根,漫道農夫終歲苦,獨不見倉儲有粟免憂牽。願兒孫,勿貪眠,雞鳴茅舍裊炊煙,及時種耨休遲誤,生計充時禮義全。
讀之訓
訓爾讀,讀書高,筆底生花品自超,終歲伊唔非寡效,獨不見金殿臚傳姓字標。願兒孫,勿憚勞,青燈黃卷度清宵,漫道居官身富貴,便為民庶也英豪。
館之訓
訓爾館,館須專,誤人子弟最招愆,莫道教書為賤役,獨不見師尊有位受香菸。願兒孫,守硯田,硯田終歲可逢年,舌耕盡職成人美,余燈且自理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