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學

國子學

國子學是中國封建時代的教育管理機關和最高學府。晉武帝鹹寧二年(公元276年)始設,與太學並立。機構設定為博士五人,正五品上。

掌教三品以上及國公子孫、從二品以上曾孫為生者助教五人,從六品上。掌佐博士分經教授。直講四人,掌佐博士、助教以經術講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子學
  • 類別:最高學府
  • 設立時間晉武帝鹹寧二年
  • 機構設定:博士五人,正五品上
歷史沿革,機構設定,

歷史沿革

晉武帝鹹寧二年(公元276年)始設,與太學並立。南北朝時,或設國子學,或設太學,或兩者同設。北齊改名國子寺。隋文帝時以國子寺總轄國子、太學、四門等學。煬帝時改國子寺為國子監。唐宋亦以國子監總轄國子、太學、四門等學。元代設國子學、蒙古國子學、回回國子學,亦分別稱國子監。明清僅設國子監,為教育管理機關,兼具國子學性質。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設學部,國子監遂廢。國子學(國子寺、國子監)與太學,名稱雖異,歷代制度亦有變化,但俱為最高學府。惟當兩者並設時,國子學之教育對象乃屬於更高級統治者之子弟。

機構設定

國子學一般設有博士五人,正五品上。掌教三品以上及國公子孫、從二品以上曾孫為生者助教五人,從六品上。掌佐博士分經教授。直講四人,掌佐博士、助教以經術講授。
明朝時期行使雙京制,在南京和北京分別都設有國子學,即國子監。設在南京的國子監被稱為“南監”或“南雍”,而設在北京的國子監則被稱為“北監”或“北雍”。南京國子監始建於東吳永安元年(公元258年),規模宏大,延袤十里,燈火相輝,盛況空前,當時鄰邦高麗、日本、琉球、暹羅等國“嚮慕文教”,不斷派留學生到南京國子監學習。北京國子監始建於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我國元、明、清三代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關和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