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豆(豆科植物)

胡豆(豆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胡豆,又名蠶豆,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莖直立,有分枝,具白色腺毛,高25~50厘米。托葉有幾個長牙齒;羽狀複葉,小葉9~15枚,對生或互生,闊卵形或矩形,有時倒卵形,長10~15毫米,先端鈍,邊緣有密鋸齒,葉脈顯著。另有同名人士,下面分別詳細介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胡豆
  • 別稱:蠶豆、佛豆、川豆、倭豆、羅漢豆
  • 二名法:Pisum sativum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豆目
  • :豆科
  • 亞科:蝶型花亞科
  • :蠶豆族
  • :豌豆屬
  • :豌豆
  • 分布區域:原先起源於地中海西亞一帶,現在則遍布世界各地
基本信息,化學成份,成分含量,營養分析,功能主治,附方,常見病害,製作指導,

基本信息

出處:《飲膳正要》
拼音名:HuíHuíDòu別名:回鶻豆(《契丹國志》),那合豆(《救荒本草》)。鷹嘴豆、雞豆(《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來源:為豆科植物鷹嘴豆的種子。
胡豆
藥理作用:從回回豆中分離出一種成分,能促進維生素C缺乏的豚鼠的生長,其作用與橙皮甙相似。大鼠餵以從回回豆分離出的脂質,能明顯降低食餌性高膽甾醇血症的血清脂質,包括游離膽甾醇、膽甾醇酯、磷脂三酸甘油酯等,肝組織脂質含量亦顯著降低,糞便中排出的膽甾醇終末產物則增加。其作用原理可能是增加膽甾醇終末產物的排泄
性味:《本草拾遺》:味甘,無毒。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遺》:主消渴。勿與鹽煮食之。
②《五雜俎》:能解面毒。
備註:種子可供食用。
摘錄:《*辭典》

化學成份

種子含蛋白質約20%(18.4~29.8%),脂肪油4.6~6.10%,澱粉44.89~52.80%,礦物質2.36~4.67%,粗纖維2.4~10.06%。蛋白質是完全蛋白,脂類中尚含膽鹼磷脂,其膽鹼含量為116~238毫克%,磷脂含量為102~136毫克%。碳水化合物中除澱粉和粗纖維外,尚含阿糖配葡聚糖0.8~1.2%,其中L-阿拉伯糖與D-葡萄糖之比為3:7,水溶性糖6.7%,中有葡萄糖蔗糖和鷹嘴豆糖。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比較耐熱,須久煮才能破壞。新收穫的種子含維生素C1031毫克/100克,幾為新收小麥的1倍,但豆粒放陳後維生紊C的含量只有2.5~6.0毫克/100克。此外,種子尚含308毫克%,231毫克%,鐵6.9毫克%,植酸磷354毫克%,及維生素E、硫胺素、泛酸等。發芽種子的胚芽部分中含異黃酮成分鷹嘴豆芽素A,鷹嘴豆芽素B,及鷹嘴豆芽素C等。幼苗中還分得多種黃酮成分,其中有異甘草素及其4’-葡萄糖甙,3,4’,7-三羥基黃酮和鷹嘴豆芽紊7-葡萄糖甙。
胡豆
莖、鮮葉含蘋果酸、檸檬酸、丙二酸、蔗糖,以及少量延胡索酸、琥珀酸、草酸、葡萄糖果糖等。葉和莖的腺毛能分泌蘋果酸、草酸和乙酸的水溶液,其中主為蘋果酸(94%)和草酸(6%),以開花期和豆莢生長期分泌最多。
根含小量苯駢呋喃香豆精成分苜蓿酚和o-甲基考邁斯托醇。

成分含量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稱 含量 成分名稱 含量 成分名稱 含量
可食部 42水分(克) 70.2能量(千卡) 105能量(千焦) 439 蛋白質(克) 7.4脂肪(克) 0.3
碳水化合物(克) 21.2 膳食纖維(克) 3 膽固醇(毫克) 0
灰份(克) 0.9 維生素A(毫克) 37 胡蘿蔔素(毫克) 220
視黃醇(毫克) 0硫胺素(微克) 0.43核黃素(毫克) 0.09尼克酸(毫克) 2.3 維生素C(毫克) 14維生素E(T)(毫克) 1.21
胡豆
a-E 0.64 (β-γ)-E 0.51 δ-E 0.06
鈣(毫克) 21 磷(毫克) 127(毫克) 332
(毫克) 1.2 鎂(毫克) 43 鐵(毫克) 1.7
(毫克) 1.29(微克) 1.74(毫克) 0.22
錳(毫克) 0.65 碘(毫克) 0
含硫胺基酸(T) 173 蛋氨酸 46胱氨酸127
天冬氨酸 824谷氨酸1287甘氨酸316

營養分析

在回回豆莢和豆苗的嫩葉中富含維生素C和能分解體內亞硝胺的酶,可以分解亞硝胺,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回回豆與一般蔬菜有所不同,所含的止杈酸、赤黴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質,具有抗菌消炎,增強新陳代謝的功能。在荷蘭豆和豆苗中含有較為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防止便秘,有清腸作用。1.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胡豆(豆科植物)
回回豆中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尤其是含有優質蛋白質,可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和康復能力。
2.防癌治癌:
回回豆中富含胡蘿蔔素食用後可防止人體致癌物質的合成,從而減少癌細胞的形成,降低人體癌症的發病率。
3.通利大腸:
回回豆中富含粗纖維,能促進大腸蠕動,保持大便能暢,起到清潔大腸的作用。

功能主治

和中下氣,利小便,解瘡毒。治霍亂轉筋,腳氣,癰腫。
①《紹興校定證類本草》:主調顆營衛,益中平氣。
②《日用本草》:煮食下乳汁
③《綱目》:研末塗癰腫、痘瘡
④《本草從新》:理脾胃。
⑤《醫林纂要》:利小便。
⑥《隨息居飲食譜》:煮食,和中生津,止渴下氣,通乳消脹。

附方

①治霍亂,吐利轉筋,心膈煩悶:回回豆三合,香葇三兩。上藥,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分為三服,溫溫服之,如人行五里再服。(《聖惠方》)
②治腳氣擅肩喘:回回豆二升,用水五斗蔥白十莖,擗碎,椒三分,煮取湯二斗,傾入兩瓷瓮,以腳各安在一瓮中浸,遣人從上淋洗百遍。(《聖濟總錄》回回豆湯淋渫方)

常見病害

回回豆莖腐病
發病特徵:
危害回回豆莖基部及莖蔓。被害莖部初現橢圓形褐色病斑,繞莖擴展,終致莖段壞死,呈灰褐色至灰白色枯死,其上部托葉小葉亦漸枯萎。後期枯死莖段表面散生小黑粒病徵
發病規律: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的菜豆殼球孢菌。病原及發病特點與豇豆莖腐病相同。
防治方法:
(1)本病可結合防治回回豆炭疽病一道進行,一般無需單獨防治
(2)。在以本病為主的田塊,還可噴施40%600倍液復活一號或70%代森錳鋅800倍液,,2~3次或更多,隔10~15天1次,前密後疏,交替噴施。著重噴好莖基部
回回豆花葉病
發病特徵:
全株發病。病株矮縮,葉片變小,皺縮,葉色濃淡不均,呈鑲嵌斑駁花葉狀,結莢少或不結莢。
發病規律:
病原為病毒。該病由多種病毒單獨或複合侵染所致。病毒在寄主活體上存活越冬,由汁液傳染,也可由蚜蟲傳染。種子傳毒。一般利於蚜蟲繁殖活動的天氣或生態環境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
(1)早期發現及時拔除病株。
(2)及時全面噴藥殺蚜。用50%抗蚜威乳油2000倍液、金世紀一包兌水30市斤或用10%吡蟲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殺之,輪用或混用,8~10天1次,連噴2~3次。儘可能大面積聯防,效果明顯。

製作指導

1.回回豆可作主食,回回豆磨成回回豆粉是製作糕點豆餡冬粉涼粉麵條、風味小吃的原料,回回豆的嫩莢和嫩豆粒可菜用也可製作罐頭。
2.回回豆粒多食會發生腹脹,故不宜長期大量食用。回回豆適合與富含胺基酸的食物一起烹調,可以明顯提高回回豆的營養價值。
3.許多優質冬粉是用回回豆等豆類澱粉製成的,在加工時往往會加入明礬,經常大量食用會使體內的增加,影響健康。
4.炒熟的乾回回豆尤其不易消化,過食可引起消化不良、腹脹等;
5.套用於消渴:回回豆適量,淡煮常吃;套用於氣血虛弱;回回豆、羊肉各適量,燉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