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Sp1啟動子區自身調控機制的研究

胃癌Sp1啟動子區自身調控機制的研究

《胃癌Sp1啟動子區自身調控機制的研究》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王理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胃癌Sp1啟動子區自身調控機制的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理偉
  • 依託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課題組研究發現:轉錄因子Sp1的高表達在胃癌的生長、浸潤、轉移及腫瘤血管新生等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是胃癌靶向治療的一個關鍵靶點;且其啟動子區的自我調控是引起Sp1高表達的重要因素,其具體機制可能與Sp1啟動子區單核苷酸多態性(SNP)和/或核苷酸突變相關。本研究以上述發現為基礎,套用已建立的胃癌標本庫和臨床資料庫,使用高通量SNP分型技術和DNA測序技術,篩選Sp1啟動子區單核苷酸多態性和突變位點,研究它們對Sp1轉錄活性的影響以及Sp1自調控作用的機制,探討Sp1啟動子與Sp1表達和活性的相關性,以期深入了解Sp1啟動子與其轉錄調控的關係,進一步研究轉錄因子Sp1在胃癌發生髮展中作用的分子機制。以上研究尚未見報導,闡明Sp1啟動子區自身調控機制,將為為胃癌的病因學和靶向治療研究提供新的線索。

結題摘要

胃癌是人類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世界範圍內,胃癌的死亡率居所有惡性腫瘤第二位。中國是胃癌的高發地區,全世界42%的胃癌新發病例在中國。本課題組前期研究發現轉錄因子Sp1的高表達在胃癌的生長、浸潤、轉移及腫瘤血管新生等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是胃癌靶向治療的一個關鍵靶點。啟動子區啟動基因表達,其異常涉及腫瘤的發生髮展,Sp1在胃癌中的高表達與其啟動子遺傳變異是否相關目前未見報導。本研究基於既往的臨床病理資料庫和組織晶片庫基礎上,通過DNA測序,篩選出3個Sp1啟動子區突變位點(C-684T, T-617G和T-637C),分析表明它們在胃癌中的發生率分別為3.96 %、1.98%以及5.94%。分別構建含有上述3個位點突變啟動子的螢光素酶 (luciferase) 報告基因質粒,轉染SGC7901,N87和293T細胞後進行luciferase檢測,結果顯示,含有C-684T和T-617G突變的螢光素酶報告基因相對螢光值(relative luciferase activity , RLA)明顯高於對照組(P<0.01),而T-637C突變則無此現象(P = 0.319)。通過細胞轉染,將含有上述突變位點的表達質粒轉染293T細胞,Western-blot檢測Sp1蛋白表達水平,結果表明含有C-684T和T-617G突變啟動子的Sp1質粒表達水平顯著升高(P<0.01),而T-637C位點突變則無顯著變化。接下來對這3個突變位點和Sp1結合能力進行了分析,染色質免疫共沉澱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CHIP) 結果表明,C-684T和T-617G突變使Sp1轉錄活性增加(P<0.05),而T-637C突變則無增加Sp1轉錄活性效應。以上研究結果表明,啟動子區突變(C-684T和T-617G)使Sp1蛋白表達水平升高,顯著促進Sp1自身轉錄活性,是驅動胃癌細胞中Sp1異常表達的重要機制之一,這一結果有助對臨床高危人群進行早期干預、對胃癌患者治療預後做出評判,並為針對突變作為特異治療靶點進行深入研究打下堅實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