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張再興等著教育學著作)

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張再興等著教育學著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張再興等創作的教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09年9月。

該書在分析高校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和發展趨勢的前提下,針對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分專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指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該書從技術、社會和文化三個角度出發,選擇六個重點和難點問題展開研究。書中概括了網路的技術特性,總結了各個階段高校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況,提出高校應當建構校園信息安全管理體系。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作者:張再興等
  • 字數:640000字
  • 首版時間:2009年9月
  • 類別:教育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分為五篇。第一篇講解了網路社會崛起與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發展情況,考察了高校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歷程,分析了網路的利與弊,明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網路環境下所具備的新特徵,從不同維度分析了環境的變化,論述了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實踐的原則。第二篇闡釋了網路環境下虛擬與現實的關係,提出“網路虛實二重性理論”的論點。第三篇講解了網路環境下主體與客體的關係,明確指出二者的客觀存在性、主客體關係的情景依賴性和建構動態性。第四篇從技術、社會和文化三個角度選擇六個重難點進行研究。第五篇講解了校園網路亞傳播圈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套用,闡述了新的教育模式。

作品目錄

第一篇 網路社會崛起與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發展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網路社會觀
第一節 “網路危害論”時期
第二節 “網路工具論”時期
第三節 “網路社會觀”的形成
第四節 “網路社會觀”下的思考
第二章 網路社會的概念分析
第一節 當前關於“網路社會”的種種觀點
第二節 網路社會的概念界定
第三章 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環境
第一節 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技術維度
第二節 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社會維度
第三節 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文化維度
第二篇 網路環境下虛擬與現實的關係
第四章 網路世界的虛實二重性
第一節 網路世界的存在定位
第二節 網路世界的虛實二重性
第五章 網路環境下虛擬與現實的基本關係
第一節 網路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區別與聯繫
第二節 虛擬與現實的差異性
第三節 虛擬與現實的同一性
第四節 虛擬與現實的對立性
第五節 虛擬與現實的統一性
第六節 網路是現實的延伸
第六章 網路環境下的虛實和諧
第一節 虛實關係的四個基本方面與虛實和諧
第二節 網路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兩種組合序列與虛實和諧
第三節 虛實關係的基本類型與虛實和諧
第四節 網路環境下人的虛實和諧發展
第三篇 網路環境下主體與客體的關係
第七章 哲學和教育學關於主客體關係的探討
第一節 哲學史上關於主客體關係的研究
第二節 教育學中關於主客體關係的研究
第八章 交往實踐基礎上的主客體關係
第一節 物質生產交往實踐與主客體關係
第二節 “生活世界”交往實踐與主客體關係
第九章 網路空間的主客體關係
第一節 網路交往的特點
第二節 虛擬主體的特點及主客體關係
第三節 網路空間中主客體關係的自組織
第十章 網路社會中的主客體關係
第一節 網路社會中主客體關係的虛實互動
第二節 網路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關係的新變化
第四篇 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套用專題研究
第十一章 網際網路技術與高校校園網的套用和管理
第一節 網際網路技術概要
第二節 高校校園網建設和套用
第三節 高校校園網信息安全管理
第十二章 網路部落格傳播分析與部落格輿論引導
第一節 部落格的發展現狀、影響及其趨勢
第二節 部落格傳播的特點和機制分析
第三節 部落格技術對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的影響
第四節 部落格輿論及引導
第十三章 網路輿論調查的方法與策略
第一節 從輿論到網路輿論
第二節 網路輿論和網路輿論調查的概念界定
第三節 網路輿論的描述
第四節 網路輿論的測量問題
第十四章 基於網路輿論的高校危機管理研究
第一節 網路環境下的高校危機管理問題
第二節 基於網路輿論的高校危機事件特性
第三節 網路環境下的高校危機管理體制建設
第十五章 網路話語分析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啟示
第一節 網路話語及其研究內涵
第二節 網路話語傳播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分析
第三節 思想政治教育類網站傳播效果與網路話語
第十六章 網路心理行為與教育輔導
第一節 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節 大學生網路行為及其心理機制研究
第三節 大學生網路依賴的團體輔導干預方法
第五篇 校園網路亞傳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套用
第十七章 校園網路亞傳播圈
第一節 校園網路亞傳播圈的概念、表現、特性
第二節 校園網路亞傳播圈的存在性分析
第三節 校園網路亞傳播圈的成因分析
第四節 校園網路亞傳播圈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第十八章 信息內容要素
第一節 校園網路亞傳播圈信息內容的特點及分析策略
第二節 校園網路亞傳播圈信息內容的傳播分析
第三節 高校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內容傳播策略
第十九章渺網路媒介要素
第一節 校園網路亞傳播圈的網路媒介特點及分析策略
第二節 對不同類型媒介場所的具體分析
第三節 高校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網路媒介運用策略
第二十章 用戶群體要素
第一節 用戶群體的類型以及分析策略
第二節 對不同類型學生群體的具體分析
第三節 高校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對不同學生群體的教育策略
第二十一章 基於校園網路亞傳播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後記

創作背景

進入21世紀,信息技術、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也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台,不僅為其全面開展帶來新的機遇,而且使其工作途徑更加豐富。大學生緊跟時代步伐,是網路的生力軍,這就使高校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張再興教授多年浸淫於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針對新時期的網路背景,在《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書中對高校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與發展趨勢進行了細緻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中重點討論了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特徵及相關模式的構建。網際網路時代,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在活動空間、教育環境、主體虛擬性等方面有其特性,其政治性、平等性、互動性特徵也日益凸顯出來。儘管在基本教育原則上仍然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以人為本的思路,新形勢下,信息開放與平等互動也成為必然要求。換言之,教育工作者既要把握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徵,又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文化薰陶、思想交流、理論灌輸的全新模式,把重傳統與利用現代技術,網上服務與現實授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手機、網路論壇、BBS、電子郵件、電子雜誌等形式多樣的載體,拓展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廣度和深度,打造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和平台。
與此同時,教育工作者應當重視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機制和模式。網路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客體,立足網路技術發展的實際,建立相應的保障機制和協調機制。一方面,通過組織領導、綜合協調完善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機制建設,另一方面,通過方法創新和環境薰陶完善相關機制。作者認為,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構建要明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面”。所謂一個中心,是指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中國化成果為核心。所謂兩個基本面,是指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師和學生客群中的主體層面的影響:一方面,進一步鞏固完善傳統媒體的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營造廣泛而深入學習的氛圍;另一方面,進一步創新媒介傳播方式,利用網際網路等新興媒體的影響力,掌握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權和主動權,用人民民眾喜聞的樣式開展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年9月
經濟科學出版社
978-7-5058-7605-7

作者簡介

張再興,男,1947年7月生,江蘇溧陽人,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教授。曾任清華大學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領域: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