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會計(綠色會計)

環境會計

綠色會計一般指本詞條

環境會計是估量某個特定的經濟主體的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的會計。對環境的估量和測定環境影響,是一種社會經濟的全面估計,很難結合個別特定的經濟主體。因此,即使是計量環境影響,也難以把它作為環境會計的對象。然而,成為環境會計對象的環境問題,必須直接地、間接地結合個別經濟主體的活動來探討。環境會計是把有關某一個別經濟主體的環境問題同對這個單位的財務上經營成果的估計加以區別或分開衡量和報告的會計。環境會計尤其要查明企業如何對待這項新的社會責任,這是七十年代出現的一個新的會計課題。雖然六十年代誕生的信息會計已經提出了要把環境會計包括進去的構想,但環境會計的正式建立還有待於其社會會計責任得到社會上承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環境會計
  • 外文名: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 別稱:綠色會計
  • 目的: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
  • 分類:環境差別會計、生態會計
  • 基礎:會計學
簡介,目標定位,基本目標,具體目標,確認計量,要素變化,會計原則,計量披露,科學特性,必要性,實施程式,會計條例,核算體系,發展戰略,

簡介

環境會計是以環境資產、環境費用、環境效益等會計要素為核算內容的一門專業會計。環境會計核算各會計要素,都採用一定的方法折算為貨幣進行計量。但環境會計貨幣計量單位的貨幣含義不完全是建立在勞動價值理論基礎上的。按照勞動價值理論,只有交換的商品,其價值才能以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衡量,對於非交換、非人類勞動的物品,是不計量的,會計不需對其進行核算。然而這些非交換、非人類勞動的物品有相當部分是環境會計的核算內容,因此環境會計必須建立能夠計量非交換、非勞動物品的價值理論。
按照《現代會計百科辭典》收錄的詞條,環境會計是“從社會利益角度計量和報導企業、事業機關等單位的社會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及管理情況的一項管理活動。它旨在指導經濟資源作最有效運用及最佳調配,以提高社會整體效益”。該辭典還收錄了綠色會計詞條,認為綠色會計是“在為了交易和促進公共福利,為了創造未來用途的財富以及保護資源時,根據資源者和資源所有者一致同意的慣例來核算、計量這些資源耗費情況的管理活動”。
國外將利用貨幣工具對環境問題進行管理的範疇統稱為環境會計,包括巨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巨觀環境會計主要著眼於國民經濟中與自然資源和環境有關的內容,是運用物理和貨幣單位對國家自然資源的消耗進行的計量,因此,也常被稱為“自然資源會計”。微觀的環境會計主要反映環境問題對組織財務業績的影響以及組織活動所造成的環境影響,一般分為環境差別會計和生態會計兩大類。

目標定位

基本目標

用會計來計量、反映和控制社會環境資源,改善社會的環境與資源問題,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最最佳化。基於對環境巨觀管理的要求,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和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和物質循環規律,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儘量提高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具體目標

進行相應的會計核算,對自然資源的價值、自然資源的耗費、環境保護的支出、改善資源環境所帶來的收益等進行確認和計量,為政府環保部門、行業主管部門、投資者以及社會公眾提供企業環境目標、環境政策和規劃等有關資料。當然為相關客體提供環境會計信息的最終目標是控制與協調經濟效益與環境資源的關係,實現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最最佳化,實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
根據“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作為環境保護投資的主體應當是企業和各地政府部門。企業投資的目的是將其污染資源的利用控制在環保規定指標之內,各地政府部門投資的目的是使已經污染的環境治理到可接受水平。

確認計量

在中國現行會計制度中,尚未建立與環保費用配套的會計核算體系,僅在企業“管理費用”會計科目中設定了“排污費”和“綠化費”項目,前者僅指企業按規定繳納的排污費用,後者指企業對廠區進行綠化發生的費用。所以應注意在原企業會計科目的基礎上,增設與會計有關的會計科目,如環境資產、環境成本環境負債以及反映企業對環境、自然資源和人類的損害及賠償的會計科目,反映企業在改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以及安全生產所提取的社會效益。在具體的確認和計量過程中可以參照財務會計的相關方法原則。環境信息報告是環境會計的主要表現形式,而現有財務報表主要提供的是經濟效益指標,而對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指標均未披露。鑒於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需求已越來越超出了傳統概念,人們要求得到有關企業未來發展前景的信息,企業披露環境成本和負債信息對於清晰反映或進一步解釋報表項目十分重要。因此,企業有必要在日常核算的基礎上,通過編制環境報告予以反映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及企業的社會效益和社會成本。由於環境因素的影響,和傳統會計相比,綠色會計的確認和計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要素變化

綠色會計是在傳統會計的基礎上,考慮了環境因素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會計,因此在會計要素的劃分上和傳統會計保持一致,即應劃分成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但在具體內容上應有所不同。例如在資產要素中,綠色會計應設定“環境資產”、“環境資產損耗準備”和“環境資產淨值”;在負債要素中應設定“環境負債”,包括應付環境資源損耗費、應付環境資源保護費和應付環境污染治理費;在所有者權益要素中設定“環境資本”;在收入要素中設定“環境收入”,核算企業因採取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而由國家給予的補貼、獎金和稅收減免,企業回收處理的“三廢收入”,其他單位和個人交來的環境損害賠償或罰款收入;在費用要素中設定“環境費用”,在利潤要素中增加“環境利潤”等等,用以核算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與環境相關的經濟業務,這也是承認環境具有價值的必然結果。

會計原則

⑴會計假設的變化。傳統會計的會計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綠色會計的核算內容同傳統會計相比存在較大差異,適當調整其會計假設分屬必然,但不必另起爐灶,因此綠色會計的基本前提可以確定為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多元計量。多元計量假設是指在綠色會計核算中,以貨幣計量為主,但考慮到環境因素的複雜性,很多時候不能以貨幣計量,因此應以實物、百分數或指數計量等作為輔助方式,在某些時候,還可以用圖表和文字附註加以說明。
⑵會計原則的變化。鑒於綠色會計核算內容及其假定的變化,其會計核算原則也應在繼承和發展傳統會計原則的同時,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原則,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即政策性原則、社會性原則、強制性和自願性相結合的原則。
政策性原則是指在綠色會計的核算中要充分體現國家的方針、政策,嚴格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和法規,正確處理企業利潤和環境資源保護、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係。社會性原則是指綠色會計要求企業必須站在社會的角度、站在對環境資源負責的角度,考慮企業的利益。社會對企業的評價必須捨棄當前單純以企業的經營利潤為標準的觀念,代之以企業所創造的綠色利潤。同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必須有利於國家的管理和巨觀調控。強制性和自願性相結合的原則是指在綠色會計核算體系中,政府相關部門或組織應對企業最低限度的環境資源信息披露做出明確的、強制性的規定,同時鼓勵企業儘可能多的向社會公眾和政府相關部門或組織提供環境資源信息。

計量披露

綠色會計的計量是指將涉及環境資源的經濟事項作為會計要素加以正式記錄並列入會計報表而確定其金額的過程。但環境資源的價值在計量中存在一定難度。一般情況下,環境資源的價值計量可以採用直接市場法、替代性市場法和模糊數學法等,直接市場法又具體包括恢復費用法或重置成本法防護費用法、市場價值或生產率法、人力資本法或收入損失法等。
綠色會計披露的會計信息是為了向有關各方提供準確有效的綠色信息,以滿足決策者分析、決策的需要。它從總體上可分成兩部分:一是在企業的會計報表及其附註中具體披露企業本期發生應記入本期損益的環境支出和與環境相關的資本性支出;二是在企業的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企業執行的環境政策、實施情況以及企業治理環境和保護環境的長期目標等。

科學特性

綠色會計作為會計的一個分支,是環境問題與會計理論方法相結合的產物,在會計基本假設、會計原則、會計確認、會計計量、會計記錄、會計報告等諸多方面必然與現代會計有著相同或相似之處。但是由於環境問題多樣性與資源利用的複雜性,必然帶來綠色會計自身的特殊性:
第一,核算內容的特徵。環境會計核算內容主要有如下特性:經濟業務的不確定性;環境經濟業務具有的綜合性和長期性。
第二,成本計量的特性。
第三,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傳統會計研究主要運用政治經濟學和數學的基本理論方法,環境會計則需要涉及更為廣泛的學科領域。
第四,報告形式的特性。環境會計報告既應揭示財務信息,也應揭示非財務信息(企業的環境目標及執行情況,企業對於治理環境所採取的措施等)。

必要性

綠色會計是在環境資源惡化和批評傳統會計的基礎上產生的,傳統會計中,只有存在財產所有權才有價格,才能在會計賬表中得以反映。而如空氣、海洋、臭氧層等對人類至關重要但無所有權的事物卻不能成為會計核算的內容,企業對這些事物的使用和損害並不記入經營成本,這不僅使利潤虛增,更為嚴重的是對以犧牲環境來取得目前利益的行為的一種鼓勵。
進入21世紀後,環境問題已引起社會各界更廣泛的關注。為保護自然與環境,實現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支出和環境賠償責任越來越大。對社會經濟活動具有反映和控制職能的會計應該對環境方面的支出、收益進行反映和控制。
綠色會計通過充分強調環境資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並賦以價值和價格,對其損耗予以補償,從而使企業的責任向社會延伸,迫使企業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綜合考慮,真正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實施程式

會計條例

⑴明確規章應遵循的原則、目的與要求。
⑵策劃綠色會計管理體系。主要內容包括:單位領導人、總會計師的領導職責;會計部門及其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職責、許可權;核算組織形式等。
⑶確立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度。主要內容包括:會計人員的工作崗位設定;各會計工作崗位的職責和標準;各會計工作崗位的人員和具體分工等。
⑷編制綠色會計帳務處理程式制度。主要內容包括:會計科目及其明細科目的設定和使用;會計憑證的格式、審核要求和傳遞程式;會計核算方法;會計帳薄的設定;會計報表的設計;主要會計指標體系等。
⑸規範稽核制度。主要內容包括:稽核工作的組織形式和具體分工;稽核工作的職責、許可權;審核會計憑證和覆核會計帳薄、會計報表的方法。
⑹制定綠色會計成本核算制度。主要內容包括:成本核算計算;成本核算方法和程式;成本分析等。
⑺實行綠色會計分析制度。主要內容包括:分析的主要內容;分析的基本要求;分析的具體方法;分析報告的編寫要求等。

核算體系

⑴確定綠色會計主體。
⑵確定綠色會計核算的對象。綠色會計以環境業務的類別為核算對象,如環境治理、環境污染、水資源、土地資源等。
⑶進行綠色會計的確認與計量。綠色會計的確認是按照規定的標準,將涉及環境的經濟業務作為會計要素加以正式記錄並列入會計報表的辨認和確定過程。綠色會計的計量是為了將涉及環境的經濟業務作為會計要素列入會計報表而確定其金額的過程,這種計量可以是歷史成本現行成本重置成本、機會成本等,如果列人報表附註或作為輔助報表資料列示,也可以採用非貨幣計量方式。
⑷進行綠色會計的帳戶設定。
資產類:應納入遞延資產、土地資源、社會環境福利工程支出等。負債類:應納入應付環保稅金、應付環保費用等。所有者權益類:應納入資源資本(區別國家、企業、個人等)、資源資本增值等。費用類:應納入環境預防費用、環境治理費用、環境補償費用、環境機會成本等。
⑸進行綠色會計報表的設定。綠色會計資料可以列人傳統會計報表中,也可以增設輔助報表,如環境損益表、環境成本明細表等。

發展戰略

要充分認識建立中國綠色會計的必要性。一是中國環境現狀提出的要求。科技的發展,人口的增加,社會需求膨脹,造成了自然資源被極度開採而日趨耗竭,環境污染日漸嚴重,這從根本上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色會計能夠引導和監督企業通過一定的社會經濟活動保護資源,維護生態平衡。二是企業自身發展的要求。傳統的企業發展模式是高投入低產出,必然造成過度開發消耗資源;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態環境補償能力嚴重滯後,這些都阻礙了企業自身的發展。從企業長遠利益看,只有增大環保投入,重視綠色會計,才能始終保持競爭的優勢。三是正確衡量國民生產總值和企業生產成本的需要。
綠色會計通過核算企業的社會資源成本,能較準確地反映國民生產總值和企業生產成本,促進企業挖掘內部潛力,維護社會資源環境。四是企業責任向社會擴展的必然結果。經濟的發展,人們需求的多元化,需要企業將過去單純追求經濟發展速度和效益,轉變為追求經濟、社會、自然環境協調發展,同時必須承擔社會責任,對企業有關的資源環境、廢棄物以及與生態環境的關係等進行反映和控制,計算和記錄企業的環境成本和環境效益,向外界提供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信息。五是正確核算企業的經營成果,準確地分析企業的財務風險,全面考核經營管理者業績的需要。在損益表中計算經營成果時,只有將企業對環境影響的耗費作為收入的減項反映,才能正確核算企業的經營成果;只有在負債總額中加上企業因對環境造成危害而形成的環保負債額,才能得出真實可靠的資產負債率,準確分析企業的財務風險。綠色會計揭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信息,可從社會的角度而不是僅僅從企業的角度來全面考核經營管理者的業績。
創建中國的綠色會計,還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政策性原則。即在進行綠色會計核算時要體現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和法規的要求。二是社會性原則。綠色會計要揭示企業對資源環境的責任,必須要求企業站在社會的角度,考慮企業的業績。對企業的評價,應以能在企業內部使社會收益與社會費用相配比的社會利潤為標準。其提供的會計信息,不僅要為企業內部服務,而且要有助於巨觀管理和調控。三是借鑑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即中國綠色會計的構建不能全盤沿襲,應結合中國的具體情況,不斷創新,不斷發展和完善。四是強制與自願相結合的原則,即政府會計管理部門、環境保護部門必須對企業最低限度的披露作出明確的和強制性的規定。當然,如果企業主動地披露儘可能多的環境信息,政府及社會公眾應給予支持和鼓勵。
中國政府也應採取相應的措施。一是修改會計法。將綠色會計核算和監督列入會計法,無疑以法律形式確定了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將它付諸實踐的最強有力的手段。二是完善會計準則。就是將涉及環境的內容列入會計要素,成為必須披露的內容,防止有關部門和單位的短期行為。三是建立會計制度。會計制度依據會計準則所規定的有關環境原則進行設計,使環境會計具有可操作性,便於會計人員掌握。四是給出明確的價格信號,從某種程度上說,政府對於資源的使用儘量不採用或少採用免費的措施。免費只適用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對有限的資源免費消費無疑將導致其耗盡和惡化,同時也不利於綠色會計的計量。五是要有適應的會計理論導向。就是要求政府恰當地引導會計理論在綠色會計方面做些研究,以提高中國的綠色會計理論水平,促使綠色會計理論早日與會計實務相結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