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性
綠色管理理論發展的必然結果
20世紀50年代,已開發國家的“綠色思想”開始萌芽,生態農業興起。20世紀70年代以來,已開發國家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綠色消費意識大大增強,直到20世紀90年代,在全球興起了一股綠色思潮,綠色管理思想應運而生。隨著社會的進步和
經濟的發展,這種綠色管理思想已經慢慢滲透到
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環節,必然也在打破舊的
管理模式,引入綠色財務管理觀念,在改進中得以全面發展。綠色財務管理是綠色思想在企業
微觀管理中的具體體現,
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是“綠色財務”的內涵,綠色財務管理理念是企業進行資金運作和
資金管理的一種導向、一種觀念。
企業財務管理實踐活動的必然要求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在人類進入環保時代的背景下,企業不得不正視環境和資源的壓力和困擾。為了在競爭中取勝,必然要在減少
環境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能消耗等方面進行變革,實行綠色管理,進而推行綠色財務管理。也就是說企業在資金的籌措、使用、耗費、回收及分配全過程中,將環境保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理念融入,在計畫、組織、協調、控制等各管理環節重視環境資源成本和環境資源收益,制定綠色財務預算,建立綠色評估和考核體系,加強內部
綠色審計,尋求
綠色投資機會。自從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14000環境管理系列標準公布及實施以來,促使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其成本———效益的分析中,把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損失代價考慮進來,越來越重視本企業產品的綠色化和無公害化,注重企業的綠色形象,以期逾越世界貿易壁壘,在進一步的競爭中居於有利地位。
基本觀念
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綠色財務管理要求企業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防止環境污染,維護生態平衡,樹立
綠色企業形象。企業不只是一個經濟技術系統,而是一個由經濟技術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社會環境系統組成的複合系統,因而必須加強企業的社會功能、環保功能和資源永續利用的功能。企業在自身追求長盛不衰的發展過程中既要考慮近期的
利潤和市場的擴大,又要考慮持久的利潤增長,並且要建立和維護良好的
公共關係,承擔社會責任,使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造福子孫後代。因此獲取盈利、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應該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思想。
把可持續發展理念引入財務管理中來,形成綠色財務管理觀念,其實質就是要求企業管理者當局及企業全體員工,樹立環境保護和節約資源的思想,兼顧與企業相關的各利益集團包括國家、投資者、
債權人、關聯單位、顧客的利益,折中各方的責權利關係,承擔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的
企業形象,以追求企業長久、穩定的發展和企業總價值的不斷增值。
引入社會責任風險和環境風險的風險價值觀念
傳統的風險價值觀念表明:
市場經濟是風險經濟,投資者冒風險進行
投資,預期的
投資收益率應包括無風險投資收益率與風險投資收益率兩部分內容。成功的投資者應該在風險與收益的相互協調中進行權衡,努力實現:風險一定的條件下使收益達到較高的水平,或者在收益一定的條件下使風險維持在較低水平,以期獲得滿意的
收益。傳統財務管理中的風險包含經營風險和
財務風險兩大類,其中的
經營風險是指因生產經營方面的原因給企業盈利帶來的不確定性,如原材料供應方面的風險、銷售方面的風險以及
通貨膨脹、稅收調整、巨觀政策變化等方面的風險。財務風險是指由於舉債籌資而給企業
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在傳統的財務管理中,對於風險的研究僅僅局限於以上兩種風險。
而綠色財務管理要求重視環境,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因此綠色財務管理的風險價值觀念應進一步引入環境風險和社會
責任風險。社會責任風險應該是由於企業不履行社會責任而帶來的
企業價值或無形資產價值貶值的可能性。在社會日益關注可持續發展的今天,在公司的經營管理中值得和重視的問題是企業應該履行社會責任,即企業取得合法收益的同時,必須兼顧各個利益相關人———國家、關聯客戶、周邊社區及整個大社會的利益,具體包括:
企業的生產經營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遵紀守法,照章納稅,參與社會公益事業。 企業的發展必須不斷開發與改進新技術、新產品,加強人力資源的培訓與開發,增強企業的後勁與再生力。 企業的發展應有利於增加新的就業機會,維護社會的穩定。 企業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勞務必須以滿足社會需求為前提,拒絕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等損害社會利益行為。 維護社會公德,合法經營、公平競爭,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和社會聲譽。
面臨的困境
綠色財務管理理論作為一種較新的概念,其理論與實務必定有一個發展與完善的過程,所以現階段在實施綠色財務管理過程中必然會面臨一系列問題,具體如下:
對有關社會生態平衡、環境保護幾乎失效
因為市場經濟是強調行為自立和利益主體的,而生態環境資源很難進行
產權界定,這就使得社會生態環境的社會性同企業生產效益的個體性之間存在矛盾。
環境效益很難計量
環境因素和自然資源很難進行產權界定,與經濟效益考核指標不具相關可比性,使得
綠色會計與綠色財務管理成為難題。若想把環境效益的計量方式轉換,統一量綱到衡量經濟效益的貨幣計量方式上,看來很難實現,也很繁瑣。
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企業實施綠色財務管理勢必會增加企業的成本,而相應的環境效益卻難以彌補相應成本,所以環境成本就轉嫁給消費者,從而削弱了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對於開發中國家而言,由於科學技術落後,其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本來就處於劣勢,倘若再實行環境保護政策進行綠色財務管理,把環境因素考慮進
生產成本,將更不利於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進而影響到開發中國家產品的出口。
社會支持不夠
如今主要是政府部門使用環境資料信息來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以改善環境,而只靠法律力量並不能形成推動企業公布環境信息的強大動力,只有廣泛的公眾壓力才能迫使企業公布其環境資料信息。
應採取的措施
綠色財務管理理論是適應全人類資源環境保護潮流的理論,是對傳統
財務管理理論的一種挑戰和發展。為使綠色財務管理理論能儘快套用於企業實際經濟活動中,需要採取一定的措施:
要兼顧到資源環境和生態平衡的問題
1.企業在制定經營目標時,要兼顧到資源環境和生態平衡的問題 現今市場,由於
綠色消費的興起,使消費者的
消費觀念朝著綠色商品邁進,並且日漸激烈,這要求企業必須將資源環境問題納入議事日程,以綠色財務管理理論為指導,儘量開展
綠色經營,全面提高企業的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大力提高員工素質
2.大力提高員工素質
企業員工,特別是財務人員,應充分認識社會生態資源環境的重要性以及生態環境對全人類的重要影響,增強資源環境意識,加快從傳統財務管理理論向綠色財務管理理論轉變的步伐,以全新的姿態從事財務管理工作。
要求實行綠色會計
綠色會計,是指以自然環境資源和社會環境資源耗費應如何補償為中心而展開的會計,主要以價值形式對環境及其變化進行確認、計量、披露、分析以及可持續發展研究,以便為決策者提供環境信息的一種
會計理論和方法。首先,應該新增一些
會計科目,使綠色財務管理在套用時對一些要素有案可稽。其次,
會計報表以及會計報表分析應該設定一些指標用以考察企業對於資源保護、環境改善等方面所作的成績以及存在的不足,以便使企業能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加強和改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