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醋蜜肉

糖醋蜜肉

糖醋蜜肉,是廣東省傳統的特色名菜,屬於粵菜系。成菜色澤紅亮,外焦里嫩,汁味濃厚酸酸甜甜的味道永遠是餐桌上的寵兒,每吃一口,味蕾好像是上了癮一樣,一個勁地催著你再吃一口。於是一桌子佳肴,往往是一盤酸甜可口,外焦里嫩,汁味濃厚的糖醋蜜肉最先被一搶而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糖醋蜜肉
  • 主要食材:豬肉,生菜
  • 分類:粵菜
  • 口味:甜
  • 發源地:廣東
  • 特色:外焦里嫩,汁味濃厚
食物特點,製作方法,方法一,方法二,粵菜形成,菜式分類,

食物特點

一說起酸甜口味的菜餚,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糖醋魚糖醋排骨,但是今天馬上要端出的這盤糖醋蜜肉,卻是用蜂蜜做出來的酸酸甜甜新味道,絕對挑戰您的味蕾。
糖醋蜜肉

製作方法

方法一

原料
肉600克,生菜,番茄各50克,蜂蜜50克.
1.肉片拍松,用醬油,精鹽,料酒醃15分鐘,每片沾上乾澱粉。
2.油七成熱時投入肉片炸至金黃色撈出。
3.蔥末,薑末,蒜末熱油炒香,倒入肉片,蜂蜜,醋,精鹽,香油,味素,食用紅色素,快速炒拌起鍋即可。

方法二

原料
豬裡脊、鹽、生抽、料酒、澱粉、蜂蜜。
做法
將豬肉切片,用鹽、生抽、料酒醃製20分鐘,將醃製好的豬肉均勻的蘸上乾澱粉,鍋中熱油將豬肉炸至兩面金黃色撈出瀝油,鍋中留少許油,放入蔥、姜、蒜爆香,加入煎好的肉片翻炒,再加入蜂蜜和醋炒勻,用水澱粉勾薄芡,出鍋前放少許香油即可
起源流派 廣東地處我國南端沿海,境內高山平原鱗次櫛比,江河湖泊縱橫交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故動植物類的食品源極為豐富。同時,廣州又是歷史悠久的通商口岸城市,吸取了外來的各種烹飪原料和烹飪技藝,使粵菜日漸完善。加之旅居海外華僑把歐美、東南亞的烹調技術傳回家鄉,豐富了廣東菜譜的內容,使粵菜在烹調技藝上留下了鮮明的西方烹飪的痕跡。

粵菜形成

其形成和發展與廣東的地理環境、經濟條件和風俗習慣密切相關。廣東地處亞熱帶,瀕臨南海,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物產富饒。故廣東的飲食,一向得天獨厚。早在西漢《淮南子·精神篇》中載有粵菜選料的精細和廣泛,而且可以想見千餘年前的廣東人已經對用不同烹調方法烹製不同的異味已遊刃有餘。在此以前,唐代詩人韓愈被貶至潮州,在他的詩中描述潮州人食鱟、蛇、蒲魚、青蛙章魚江瑤柱等數十種
早在二千年前西漢人所著的《淮南子》一書中,就有“越人得蚺蛇以為上餚”的記載,南宋人也誇張描述:(粵人)“不問鳥獸蛇,無不食之”。在公元前122年左右的南越王第二代王趙胡墓中已有燒乳豬用的爐、叉和乳豬殘骨等物。
1956年,舉辦了第一次大型“廣州名菜美點展覽會”,展出和介紹的菜品有5457種,點心825種,盡顯廣東飲食文化之精華。
廣州菜是在匯集我省各地優秀民間美食的基礎上不斷地吸取我國各大菜系之精華,借鑑西方食譜之所長,融會貫通而成一家的。廣州菜用料廣博,選料精細,技藝精良,善於變化,品種多樣。1956年“廣州名菜美點展覽會”上介紹的萊品便有5447個。與菜品有淵源關係的點心815款,小吃品數百個。廣州菜粵菜的主體和代表。廣州菜的烹調方法有二十一種之多,尤以炒、煎、燜、炸、煲、燉、扣等見長,講究火候,制出的菜餚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鮮、嫩、脆為主,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時令性強,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較為常見的廣州菜色有白切雞白灼海蝦、明爐乳豬、掛爐燒鴨、蛇羹油泡蝦仁紅燒大裙翅、清蒸海鮮、蝦籽扒婆參等……
潮汕地區的飲食習慣與閩南接近,同時又受廣州地區的影響,漸漸地匯兩家之所長,風味自成一格。近年來新派潮菜吸收了世界各地美食的精華,聲名大振,成為聞名中外的菜系。潮菜注重刀工和造型,烹調技藝以燜、燉、燒、炸、蒸、炒、泡等法擅長。以烹製海鮮、湯類和甜菜最具特色。味尚清鮮,郁而不膩。愛用魚露沙茶醬、梅糕醬、紅醋等調味品。風味名菜有燒雁鵝、護國萊、清湯蟹丸油泡螺球、縐紗甜肉、太極芋泥等。
東江菜又稱客家菜,是傳統的廣東菜起源。客家人原是中原人,征服南越後定居,其風俗習食仍保留著一定的中原風貌。菜品多用肉類、醃菜(也有本地的鮮魚、鹹魚等),主料突出,講求香濃,下油重,味偏鹹,以砂鍋菜見長。代表菜有鹽焗雞、黃道鴨、梅菜扣肉牛肉丸海參酥丸……等。
除了正式菜點,廣東的小食、點心也製作精巧,而各地的飲食風俗也有其獨到之處,如廣州的早茶,潮汕的功夫茶,這些飲食風俗已經超出“吃”的範疇,成為廣東的飲食文化

菜式分類

粵菜食譜絢麗多姿,烹調法技藝精良,並以其用料廣博而雜著稱。據粗略估計,粵菜的用料達數千種,舉凡各地菜系所 用的家養禽畜,水澤魚蝦,粵菜無不用之;而各地所不用的蛇、鼠、貓、狗、山間野味,粵菜則視為上餚。早在南宋周去非《領外代答》就有精闢的記載:“深廣及溪峒人,不問鳥獸蛇蟲,無不食之。其間野味,有好有醜。山有鱉名蟄,竹有鼠名猷。鴿鸛之足,獵而煮之;鱘魚之唇,活而臠之,謂之魚魂,此其珍也。至與遇蛇必捕,不問長短,遇鼠必捉,不問大小。蝙蝠之可惡,蛤蚧之可畏,蝗蟲之微生,悉取而燎食之;蜂房之毒,麻蟲之穢,悉炒而食之;蝗蟲之卵,天蝦之翼,悉炒而食之。”粵菜雜食之風,常令一些外人瞠目結舌。唐代韓愈被貶至潮州時,見到當地民眾嗜食蚝、鱉、蛇、章魚青蛙江珧柱等幾十種異物,大為驚異,害怕得“臊腥始發越,咀吞面汗巰。”發展至現在,鮑、參、翅、肚、山珍海味已是許多地方菜之上品了,而蛇、鼠、貓、狸等野味仍為粵菜中具有獨特風味的佳肴和藥膳。
粵菜的影響較為廣泛。據近年來的一些報刊介紹,美國有中國餐館的近萬家;英國又4000家;法國、荷蘭各有二千多家;日本不下數千家。這些地方的中國餐館,多數是粵式茶樓、菜館,生意很旺。澳大利亞的悉尼市,在“唐人街”的影響下,飲茶已成為一個專門名詞,凡到悉尼市遊覽的人,都以一到“唐人街”享受一下粵式飲茶用餐的韻味為時尚。粵菜的其獨特的清淡風味,獨領風騷,以“食在廣州”的聲譽馳名中外。
“食在廣州”還離不開廣東飲茶,它實際是變相的吃飯,各酒樓、酒店,茶樓均設早、午、晚茶,飲茶也就與談生意、聽訊息、會朋友連在一起了。廣東飲茶離不開茶、點心、粥、粉、面,還有一些小菜。值得一提的是潮汕工夫茶,它備用特製的微型茶壺、白瓷小杯和烏龍茶,斟茶時有“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兩步,所沖茶濃香帶苦,回味無窮。廣東點心是中國麵點三大特式之一,歷史悠久、品種繁多,五光十色,造型精美且口味新穎,別具特色。
廣東粥特點是粥米煮開花和注意調味,有滑雞粥、魚生粥及第粥艇仔粥廣東粉為沙粿條,軟中帶韌。廣東面以“伊府麵”最為出名。
總之,粵菜廣采“京都風味”,“姑蘇風味”和“揚州炒賣”之長,貫通中西,揚名海內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