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茶

石門茶

石門是北緯30°全球兩個優質茶葉生產 “綠色三角”區域之一,是第一批《全國農產品優勢區域布局規劃(2003—2007年)》和第二批《全國農產品優勢區域布局規劃(2008—2015年)》確定的茶葉優勢區域重點縣,具有發展高山雲霧茶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群峰林立,林木繁茂,雲蒸霞蔚;溪谷縱橫,清流急湍,霧靄瀰漫。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66.8%,氣候冷涼,土壤富硒,富鋅,富磷……壺瓶山鎮南坪河的“空心茶”,羅坪鄉的“牛奶茶”和“竹葉茶”等地方品種久負盛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門茶
  • 產地:壺瓶山,東山峰,白雲山,太清山等
  • 榮譽:中國名茶之鄉,中國禪茶之鄉
  • 面積:約13萬畝(2013年)
  • 品牌:石門銀峰,白雲銀毫,東山秀峰等
  • 產量:約1萬噸(乾茶)
概況,歷史,生產,產地,白雲山,壺瓶山,太清山,東山峰茶場,李馬坪茶場,名茶,石門銀峰,石門銀峰王,白雲銀毫,東山秀峰,泰仙野毫,榮譽,禪茶文化,

概況

石門縣地處湘鄂邊陲,北有“湖南屋脊”壺瓶山,群山林立,雲繚霧繞;南有九曲澧水,洄漩湍急,奔流洞庭。全縣80%的鄉鎮位於山區,石門山民自古以來就愛茶種茶,優良的生態環境,悠久的產茶歷史,濃厚的茶文化底蘊,使石門茶葉自古至今在湖南享有盛譽。
依託資源優勢,堅持科學發展,歷經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的重點培植,石門成了孕育“中國名茶之鄉”、“中國茶禪之鄉”、“全國綠茶出口基地縣”、“全國三綠工程茶業示範縣”和“全國茶葉優勢區域重點縣”的風水寶地。

歷史

石門茶歷史悠久,成書於西晉(公元265-317年)時代的《荊州土地記》記載,“武陵七縣通出茶,最好。”表明在1700年前的古代,隸屬武陵郡的石門就是優質茶葉的主產區。
公元806-815年(唐憲宗元和年間),著名詩人劉禹錫就任朗州(今常德)司馬,在考察石門縣羅坪鄉西山埡茶葉生產時,不禁詩興大發,寫下《西山蘭若試茶歌》,“山僧後檐茶樹叢,春來映竹抽新茸……斯須炒成滿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句,成為中國綠茶“炒青法”的最早記載。
石門茶葉成名於宋代。北宋皇祜年間(公元1056-1063年),著名政治家、科學家蔡襄在其所著《茶錄》中,即有“石門產牛牴茶,為貢品”的記載。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於觀亭所著《中國茶人手冊》中,共列舉了歷代貢茶17種,從唐至清,石門牛牴茶均在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原所長、中國茶葉學會原理事長陳宗懋主編的《中國茶經》中,“牛牴茶早在宋代已被列為貢品,元明以來,每年茶季前,朝廷都要派員到牛牴茶產地監督採制,然後全部運抵京城。”表述更為詳盡。
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圓悟克勤禪師出任石門夾山寺主持,通過潛心研究茶與禪的關係,著錄了《碧岩錄》一書,悟出“茶禪一味”真諦,後傳入日本發揚光大,夾山遂成為中日茶道源頭。縣農業局長李良軍介紹道,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朴初先生,對夾山茶禪文化的挖掘弘揚極為關切,曾題“茶禪一味”墨寶一幀贈夾山寺。中國佛學界泰斗、中國茶禪學會理事長吳立民先生,曾為夾山題詞:“茶禪一味夾山寺,茶道源頭《碧岩錄》”。近年來,日本茶道界經常前往夾山寺拜謁。
晚清年間,廣東商人盧次倫壺瓶山鎮開辦茶廠“泰和合茶號”,高峰期擁有員工6000人,茶農萬餘人,1899年生產“宜紅茶”30萬斤,茶葉全部遠銷英國,“北祁紅,南宜紅”名聞遐邇。
民國時期,石門為全省13個茶葉主產縣之一,1933年產茶120噸。1949年,全縣茶葉面積1萬畝,產茶156噸。
解放以後,石門仍為全省主要產茶縣,茶葉生產發展較快,全縣茶葉面積由1949年的1萬畝發展到目前的8萬餘畝,年產各類乾茶6000多噸,一舉成為全省茶葉種植面積最大的縣。其中,石門銀峰、白雲銀毫、東山秀峰等品牌茶葉在全省乃至全國享有一定的知名度。2001年,石門被列為湖南省百萬擔品牌茶6大基地之一。2005年,農業部確定石門為全國129個茶葉重點生產縣和全國優質綠茶出口基地縣。2006年,石門成為湖南有機茶第一縣。

生產

茶葉是石門五大綠色產業之一,在茶葉的生產史上,石門創造了許許多多的第一。
石門的“炒青”制茶法是我國記載最早的綠茶加工方法。
石門東山峰茶場是全國首家獲國家綠色食品認證的茶葉生產基地。東山峰茶場生產的“東山秀峰”是全國第一個綠色食品茶葉品牌。白雲山茶場是全省首批有機茶生產基地。“白雲銀毫”是全省首批獲得國際認證的有機茶品牌。
石門銀峰”是全省第一個縣級茶葉地方標準。
石門茶園面積達到8萬畝,是全省茶葉種植面積最大的縣。
石門茶葉歷史悠久,茶文化底蘊豐富深厚,目前,石門茶葉在穩定面積的基礎上,正在向大力發展名優茶、大力推廣無性良種,創建全縣統一、優質茶葉品牌,大力開發有機茶和茶葉生態旅遊

產地

自古道“平地有好花,高山出好茶”。石門縣境多山,中西部山區山巒起伏,翠峰疊嶂,佳木蔥蘢,雲海縹緲,土壤呈弱酸性,含硒豐富,空氣中負離子含量高,遠離工業污染,水質純淨清澈。石門山系,為武陵山脈余支,西北山系以壺瓶山為祖,主峰海拔2098.7米,號為“湖南屋脊”;東北以太清山為集,支脈散出,布於石門、澧縣之間;中部白雲山孤峰矗立,聳於渫水西岸。三山終年雲繚霧繞,茶葉生態環境極佳,加上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背景,成為石門盛產名茶的三大名山。

白雲山

白雲山位於石門白雲鄉境內、孤峰矗立,形如旗幟,常有白雲籠罩。山頂舊有祖師殿、觀音閣、文昌閣諸古蹟,又有龍頭岩、人面石、馬鬃嶺諸勝境。清同治《石門縣誌》載:“白雲山自古盛產蘭、蕙、香聞數里”,山下有蘭溪,傳言屈原遊歷於此,吟出“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的千古名句。山頂有茶園千畝,茶林相間,自1980年建園以來,在肥培管理中,從未使用過化學肥料、化學農藥,除草劑和生長調節劑,全部施用人畜糞便或枯餅,並將生物治蟲和人工捉蟲相結合,確保茶葉沒有絲毫污染。早在2000年,就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的檢測,頒發了OFDC國際有機茶證書,成為湖南省首批有機茶生產加工基地,2001年又通過歐盟生態市場研究所嚴格檢測,頒發了IMO國際有機茶證書,成為湖南省首家有機茶出口基地。
石門茶 有機茶園石門茶 有機茶園

壺瓶山

巍巍壺瓶山為石門及湖北五峰、松滋枝江、宜都諸山之祖。唐李白流放夜郎至此,寫下“壺瓶飛瀑布,洞口落桃山”的佳句,現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優良的生態環境,使壺瓶山成為“石門銀峰”的主要產區。
“壺瓶四海飲,瓶開萬河流”。早在清末光緒年間,廣東茶商盧次倫在壺瓶山泥沙建“泰和合”茶號,專門加工生產“宜紅茶”,鼎盛時期,年產“宜紅茶”30萬斤,全部運銷漢口英商怡和商行,出口英國,成為久負盛名的“紳士茶”。盧次倫自覺事業有成,乃躊躇滿志,賦詩自況:“雲蒸霞蔚催呤籌,七碗生風興自悠。海國流芬千古事,人生到此復何求”,一時廣為傳頌。

太清山

太清山位於石門縣三聖鄉河口境內,特立於眾山之巔,昂然東視,一馬平川,自古文人墨客多喜登臨,有“湘北詩山”之譽。相傳詩人屈原所詠“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鴻蒙太空”即指太清山。明人劉崇文有詩詠其峻偉雄姿:“太清崔嵬凌太空,青山削出青芙蓉。石床丹灶絕塵土,彩霞紫電光溶溶。”山中名勝古蹟特多,有無生頂、天生池、老君崖、升仙洞、紫極宮等遺址,又有巡撫洞,相傳澧州巡撫來太清視災,登山中暑,龍寺觀高僧為之感動,命僧眾將巡撫抬至一山洞調養,並親沏太清野茶,巡撫暑氣豁然而消,山民遂將此洞名為“巡撫洞”,太清野茶就此出名。現在,太清山擁有茶園5000餘畝,所產泰仙野毫茶、泰仙雲霧茶,條索緊直,白毫顯露,頭泡香高,二泡味醇,多次沖飲,仍餘味無窮。

東山峰茶場

位於東山峰管理區,擁有密植茶園8000餘畝,為全國首家綠色食品茶葉生產基地和湖南省規模最大的茶葉產業化基地,年加工能力1500噸。“東山秀峰”茶是全國公認名牌,湖南省著名商標。產品主要有東山秀峰系列、雲霧綠茶系列、茉莉花茶系列、東山銀針絞股藍保健茶、綠牡丹茶魚腥草茶、以及紅茶等,產品遠銷全國各地。
東山峰茶場東山峰茶場

李馬坪茶場

位於石門縣所街鄉李馬坪村,擁有茶園2000餘畝。1991年,石門縣聘請省農業大學朱先明教授等以該場為基地,首創“石門銀峰”茶,並連續3年獲湘茶杯金獎。

名茶

石門茶葉歷史悠久,規模宏大,自古以來,盛產名茶。宋代的“牛牴茶”為朝廷貢品,清代的“宜紅茶”遠銷西歐。解放以後特別是自1990年代以來,石門縣委、縣政府更是致力於石門名茶的打造,迄今已有一批知名品牌走出山門,走出省門,走出國門,走向市場,深受中外好評。

石門銀峰

石門銀峰由石門縣茶葉辦聘請湖南農業大學朱先明、施兆鵬等茶葉專家教授親手創製,於1990年定名。
石門銀峰選料上乘,於清明前後,按成品要求,採摘壺瓶山國家自然保護區雲霧山中茶園的春茶頭輪新梢,經攤青、殺青、攤涼、揉捻、炒二青、攤涼、復揉、復烘、做形、提毫、足乾等十幾道工序精細加工而成,並分成特級、一級、二級三個等次。該茶條索緊直、白毫顯露、滋味甘甜、香氣高長,具有頭泡清香,二泡味濃,三泡四泡香氣猶存的優良品質。
1991年至1993年連續三年獲湖南省名優茶評比總分第一名,被定為湖南名茶;
1994年獲全國名優茶評比銀獎,定為中國名茶;
1994年,獲首屆湘茶杯金獎和第五屆亞太國際貿易博覽會金獎;
1995年,獲第二屆湘茶杯金獎;
1998年,獲湖南省名優茶金杯獎;
1999年,獲國際名茶評比銀獎,並錄入《中國名茶大觀》;
2000年,“石門銀峰”在第二屆國際名茶評比中獲金獎;
“石門銀峰”年產量已達6000擔,年銷售收入達4500萬元,占全縣名優茶產量的60%。著名書畫家史穆先生品嘗“石門銀峰”之後,讚不絕口,欣然揮毫題詩:“石鼎烹泉活,門庭散綺霞。銀針初出蕊,峰翠育新茶。”

石門銀峰王

石門銀峰王”於清明前後三天左右在壺瓶山茶園擇晴天上午9時至下午3時採摘,並由十六七歲的青春少女上山選野生大蔸茶樹粗壯茶芽細心摘采,茶芽要求嫩、勻、淨、齊。製作工藝經當地百歲茶人和全國著名茶葉專家指點,繼承歷代制茶傳統,經十多道工序不斷變幻手法炒制完成。
“石門銀峰王”外形條索緊秀圓直,色澤綠潤,白毫披露,內質香氣馥郁高長持久,湯色杏綠明淨,滋味鮮爽甘醇,葉底嫩綠全芽。具有頭泡香高,二泡味濃,三泡四泡回味無窮的獨特品質,屬綠茶珍品。2000年獲國際名茶評比金獎。2002年通過國際有機茶認證。2003年4月9日,石門縣舉辦石門名茶拍賣會,二兩“石門銀峰王”以5.3萬元的“驚呼價”拍出,“石門銀峰”從此一錘成名天下知。

白雲銀毫

白雲銀毫茶有機茶,產自石門縣白雲山國有茶場。茶場擁有茶園600餘畝,位於海拔800以上的雲霧高山頂端,茶枝相間,遠離城市及工業區和人口生活區。自建園以來,該場在肥培管理過程中從未使用過化學肥料、化學農藥、化學除草劑及生長調節劑。主要產品有“冠雲牌”白雲銀毫、白雲銀針、白雲毛尖、白雲綠茶、冠雲春芽等系列有機生態茶。產品茶葉完整、形美色翠、香氣高雅、餘味悠長,不生茶垢。“冠雲牌”系列有機茶1997年獲湖南省名優茶評比金獎,同年12月,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OFDC),批准同意將石門縣白雲山國有林場列為有機茶葉生產出口基地,2000年9月頒發了“有機食品生產、加工、貿易及商標使用證書”。2001年3月,經過歐盟生態市場研究所(IMO)嚴格檢測,獲得“有機農場”國際認證證書,並連續4年獲得年度審檢,獲得“有機農場”連續頒證。

東山秀峰

東山秀峰”茶創製於1986年,鮮葉原料采自海拔800—1200米的東山峰雲霧山中茶園。該茶成品條索挺直,勻整秀美,色澤翠綠,白毫披露,鋒苗完整,香氣鮮嫩高長,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鮮爽回甘,葉底嫩綠明淨,注入杯中似游魚戲水,又如雀舌鳴春,甚為美妙。除以條直、色郁、香郁、味醇、耐泡五絕而著稱外,產品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等。1990年參加全國名茶評比,獲總分第一名,同年,獲得國家首批綠色食品認證,2002年獲國際文化名茶評比金獎,2005年東山秀峰入選“湖南十大名茶”。

泰仙野毫

泰仙野毫茶有機茶,產自石門縣三聖鄉太清山,太清山海拔1092米,常年雲繚霧繞,自古多生野茶。相傳明嘉清年間,澧州巡撫來太清山視災,登山中暑,龍寺觀高僧為之感動,命僧眾將巡撫招至一山洞調養,並親沏太清野茶,巡撫暑氣豁然而消,山民遂將此洞名為“巡撫洞”,太清野茶就此出名。1980年代,當地政府在太清山一帶種植良種茶800餘畝,由於多種原因,培管一度中止,多年下來,良種茶變成了野生茶。2001年,當地供銷社下崗職工陳乾儒聘請制茶師,采太清野茶製成新茶,送到北京、寧波等地,評價甚高。取茶名為“泰仙野毫”,太清山茶場中,845畝於2002年獲得有機茶認證
泰仙野毫從茶園的生產、培管,鮮葉的採摘、加工及成品的貯藏、銷售完全按照歐盟有機食品生產、加工標準進行,該茶條索緊直,白毫顯露、頭泡高香,二泡味醇,多次沖飲,野味無窮,堪稱石門茶葉新秀。

榮譽

石門產茶歷史悠久,茶文化底蘊深厚,石門茶葉藉助“文化作用”實現“跳躍”,躋身了全國“名茶之鄉、名茶大縣”行列,將文化力打造成了經濟力。
2003年以來,連續七屆“石門茶禪之春”茶文化活動的成功舉辦,讓石門茶葉進一步走向了世界,讓世界進一步了解了石門茶葉。縣委副書記、縣長楊琦明對茶文化推動茶經濟的成效非常自豪。
2003年4月,由中國茶葉學會石門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中國石門夾山茶文化研討會”,吸引了中國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原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中國茶葉學會副秘書長周智修,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湖南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湖南省茶葉學會理事長施兆鵬,茶葉專家梁朝清、林治、余悅等權威學者蒞臨指導,石門被中國茶葉學會命名為“中國茶禪之鄉”。
2004年的“第二屆石門茶禪之春”、2005年的“挑擔茶葉上北京· 獻茶國旗護衛隊· 老舍茶館品茶會”、2006年的“湖南石門茶文化論壇· 台灣著名作家余光中作品鑑賞晚會·東山秀峰與石門銀峰長沙PK活動周”、2007年的國際茶業(長沙)大會“石門茶葉國際品茗會”、2008年的“石門茶醉瀟湘活動周”、2009年的“中國名茶之鄉新聞發布會暨石門銀峰長沙品茗會,常辦常新,使石門茶葉名聲遠揚,品質優異,名聲大震。近年來,石門茶葉“精品名牌”理念得到了淋漓盡致發揮。
1990年,“東山秀峰”在全國名茶評比中,以總分第一的好成績,獲國家質量銀質獎。
2005年7月,“石門銀峰”榮獲第六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特等獎。
2005年11月,“石門銀峰”、“東山秀峰”雙雙入選“湖南十大名茶”。
2006年5月,“東山秀峰”在“中俄友誼年”中充當友好使者,被國家主席胡錦濤選作送給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國禮茶,轟動國際茶葉界。
2007年10月28日,“石門銀峰”獲得國家地理證明商標註冊。
2008年10月,石門縣中國茶葉學會評定為首屆“中國名茶之鄉”(全國14家,湖南省唯一一家)。
近年來,石門茶葉40多次獲國際國內評比獎勵,深受廣大消費者好評與喜愛。

禪茶文化

石門茶葉不僅生產歷史悠久,規模宏大,而且孕育了影響深遠的茶禪文化。
夾山古寺,遠追唐宋。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先後下詔敕建,故有“三朝御修”之說。夾山的開山祖師是唐代的高僧善會,唐鹹通十一年(870年),善會和尚來到石門夾山,創立夾山靈泉禪院,居之十餘年,首唱茶禪境味之說。《祖堂集》有過這樣的記載。
夾山和尚自號“佛日”。師父問他:“日在什麼處?”對曰:“日在夾山項上。”師令大眾地次,佛日傾茶與師。師伸手接茶次,佛日問:“釅茶三兩碗,意在頭也。速道,速道。”師云:“瓶有盂中意,籃中幾個盂?”對曰:“瓶有傾茶忌,籃中無一盂。”師曰:“手把夜明珠,終不知天曉。”羅秀才問:“請和尚破題!”師曰:“龍無龍軀,不得犯於本形。”秀才云:“龍無龍軀者何?”師曰:“不得道著老僧。”秀才曰:“不得犯於本形者何?”師云:“不得道著境地。”又問:“如何是夾山境地?”師答曰:“猿抱子歸青嶂嶺,鳥銜花落碧岩泉。”
這一則夾山和尚與師父及秀才三者之間的對白雖然語帶玄妙,但我們至少可以從中讀出些許信息:夾山與師父詩化的對白是在探討茶中之“意”。這個“意”也就是夾山和尚早已了悟的“境地”,而秀才畢竟不是禪師,聽不出對白中的真意,所以只好請求“和尚破題”——把話說明白一點,不要轉彎抹角。最後,在秀才步步追問之下,師父才道出“夾山境地”——猿抱子歸青嶂嶺,鳥銜花落碧岩泉。
古往今來,許多人把“猿抱子歸青嶂嶺、鳥銜花落碧岩泉”的“夾山境地”理解為一般意義上的夾山風景,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夾山境地”的真正含義應該是夾山和尚從飲茶之中所領悟到的禪機、禪理或禪意、禪境。在這裡,禪師實際上是在借景繪意,即夾山和尚因茶悟禪所達到的境界——一種清寂明淨、純潔秀美的情趣,一方自由自在的身性的天地,一座無拘無束的心靈的家園,一種因茶悟禪、因禪悟心、茶心禪心、心心相印的涅槃境界。
善會大師的“夾山境地”為“茶禪一味”說奠定了基礎,而明確指出“茶禪一味”,並從理念上發揚光大的則是兩宋時期的圓悟克勤禪師。
宋政和元年,圓悟辭掉成都昭覺寺的教席,出三峽南遊,與當時寓居荊南的丞相張商英相遇,兩人討論《華儼經》旨要,深得張商英的賞識。張商英以師禮邀留圓悟主持夾山靈泉禪院。在夾山,圓悟對五代重顯禪師雪竇的《頌古百則》一書十分推崇,應參學門人之請,評唱雪竇重顯的《頌古百則》,門人記錄彙編成《佛果圓悟禪師碧岩錄》。《碧岩錄》問世之後,禪宗對此書評價極高,稱為“宗門第一書”。
圓悟主持夾山20餘年,他潛心研習茶與禪的關係,以禪宗的觀念與思辯來品味茶的奧妙,終於悟出了“茶禪一味”的真諦,並揮毫寫下了“茶禪一味”四字。
圓悟主持夾山時,禪林大盛。他有兩位得意門生宗杲禪師(1089—1163)和虎丘紹隆禪師(1077—1136)。宗杲和紹隆均少時出家,師從圓悟20餘年,後來,宗杲住持杭州臨安府徑山寺,紹隆主持江蘇蘇州的虎丘寺,兩人都是臨濟宗楊岐派第五世重要傳人。楊歧派第六世傳人是曇華禪師(1103—1163),他得法於虎丘紹隆,後主持浙江寧波的天童寺。第七世傳人是鹹傑禪師(?—1186)。鹹傑去世後,其弟子崇岳禪師(1132—1202)繼續主持杭州靈隱寺。
南宋末年,日本茶道的鼻祖榮西高僧兩次來到中國,第一次是1168年,到浙江杭州,在徑山、靈隱、天台山等地師從鹹傑禪師,歷時5個月。第二次是1187年,從天台山萬年寺虛庵懷敝禪師專門習承臨濟宗楊歧派禪法,歷時兩年零五個月。回國後,茶西廣泛傳播臨濟宗圓悟禪師的禪道與茶道,並將鹹傑禪師頒發給他的印可證書(即證明榮西禪師已達大徹大悟境界的畢業證書)、圓悟禪師的《碧岩錄一書以及“茶禪一味”墨寶帶回日本,於1191年寫成《吃茶養生記》一書,成為日本佛教臨濟宗和日本茶道的開山祖師。圓悟禪師的墨寶至今仍作為鎮寺之寶,珍藏於日本奈良的大德寺,《碧岩錄》在日本也一直暢銷不衰。石門夾山寺因此成為飲譽海內外的“茶禪祖庭”。
由此看來,石門夾山不僅孕育了中國古代特有的“茶禪文化”,而且直接影響了日本的“茶道”,夾山在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2003年4月9日,30多位中國茶文化界的專家學者雲集石門,他們以大量的史料,廣泛深入地論證了“石門夾山是中日茶禪文化源頭”這一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課題,並確認了石門為“中國茶禪之鄉”的文化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