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是茶葉嫩芽背面生長的一層細絨毛,乾燥後呈現白色,如果保持其不脫落,茶葉顯現白色,為白茶,浸泡後,白毫仍然附著在茶葉上。綠茶經過揉捻,白毫脫落乾碎,沏茶後,碎落的白毫漂浮在水面,形成似乎像油膜一樣,證明茶葉非常新鮮,如果保存時間長或經過長途運輸,白毫散失,不會再有這種現象。其他種茶葉由於經過深加工,不會有白毫存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毫
- 白毫:佛家指如來三十二相之一
- 成語:白毫之賜
- 注音:bái háo zhī cì
佛教含義
出處
發展
雲海白毫
簡介
雲海白毫沖泡方法
白毫銀針
簡介
沖泡方法
- 備具:多採用有托的玻璃杯。
- 賞茶:用茶匙取出白茶少許、置於茶盤供賓客欣賞乾茶的形與色。
- 置茶:取白茶2克,置於玻璃杯中。
- 浸潤:沖入少許開水,讓杯中茶葉浸潤10秒鐘左右。
- 泡茶:接著用高沖法,按同一方向沖入開水100—120毫升。
- 奉茶:有禮貌地用雙手端杯奉給賓客飲用。
- 品飲:白毫銀針沖泡開始時,茶芽浮在水面,經5—6分鐘後,才有部分茶芽沉落杯底,此時茶芽條條挺立,上下交錯,猶如雨後春筍。約10分鐘後,茶湯呈橙黃色,此時方可端杯聞香和品嘗。
營養知識
白毫銀針,簡稱銀針,又稱白毫。因其成品多為芽頭,全身滿披白毫,乾茶色白如銀,外形纖細如針,故得高俏雅名。白毫茶是屬於僅有的白茶品種中之極品。它同君山銀針齊名於世,歷代為皇家的貢品。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稱。
銀針成品茶芽肥壯,滿披白色茸毛,色澤鮮白,閃爍如銀,條長挺直,如棱如針,湯色清澈晶亮,呈淺杏黃色,入口毫香顯露,甘醇清鮮。
白毫銀針的“活性酶”普遍高於其它茶葉的一倍。還有多酚類,維生素B1.B2.煙酸、葉酸、維生素E、維生素K和維生素C,兒茶素、25種胺基酸、茶氨酸及多種礦物質等,都比其他茶葉含量豐富。
- 對於白毫銀針的藥效,清代周亮工在《閩小記》中,有很好的說明:“太佬山古有綠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絕,而尤以鴻雪洞為最,產者性需涼,功同犀牛,為麻疹聖藥,運銷國外,價同金埒(即同金等)”。 白毫銀針在海外也被視為珍貴。
- 白毫銀針的採摘十分細緻,要求極其嚴格,有號稱“十不採”的規定,即:雨天不採、露水未乾時不採、細瘦芽不採、紫色芽頭不採、風傷芽不採、人為損傷不採、蟲傷芽不採、開心菜不採、空心芽不採、病態芽不採。
- 白毫銀針由於鮮葉原料全部是茶芽,製成後,形狀似針,白毫密被,色白如銀,因此命名為“白毫銀針”。其針狀成品茶,長約一寸,整個茶芽為白毫覆被,銀裝素裹,熠熠閃光,令人賞心悅目。沖泡後,香味怡人,飲用後口感甘香,滋味醇和。杯中的景觀也使人情趣橫生,茶在杯中沖泡,即出現白雲疑光閃,滿盞浮花乳,芽芽挺立,蔚為奇觀。
- 4. 5℃,年均降水量1660毫米左右;紅、黃土壤,土質肥沃,實為宜茶之地。主要種植福鼎大白茶。
- 清嘉慶初年(1796年之後)始製作銀針白毫,以有性茶樹群體菜茶的壯芽為原料;從1885~1889年間,改以福鼎大白茶和政和大白茶的壯芽為原料,而以台割更新後萌發的第一批肥壯春芽最為理想。一般在三月下旬至清明節採摘肥芽或一芽一葉,然後進行初制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