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膠南綠茶送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審評,認為其“清香、味濃、耐沖泡,內質高於南茶”,消費者認為膠南綠茶“有勁、抗沖、味道好”。膠南優越的自然資源條件造就了膠南綠茶獨特的優良品質和固有風味,具有“香似豌豆香、湯似小米湯”的特性。膠南綠茶從最初的直接引種和多次的品種更新換代,選育良種,在不斷增強其抗旱抗寒因子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一個群體品種,是適應膠南茶區種植的茶樹品種資源,經過長期自然演化和勞動人民長期培育而形成。
感官特徵
膠南綠茶光照充足,生長期長,芽葉肥壯飽滿,胺基酸等有機成分含量高,品質表現為:香似豌豆香、湯似小米湯。總體感官特徵:外形較南茶碩壯重實,色澤墨綠油潤;香濃郁高長;湯色黃綠明亮;滋味濃醇爽口;葉底黃綠勻亮。
內含成分
膠南綠茶含茶多酚18.0—26.8%,兒茶素14.72—17.40%,胺基酸3.4—4.8%,咖啡鹼3.1—3.5%,黃酮0.6—1.2%,水浸出物43.8—53.5%,總糖3.5—4.6%。
等級分類
膠南綠茶按感官品質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個等級(夏茶不設特級;自然舒展形不設二級、三級)。
項 目
| 指 標
|
水分,%(m/m) ≤
| 6.0
|
碎末茶,%(m/m) ≤
| 4.0
|
總灰分,%(m/m) ≤
| 6.0
|
水浸出物,%(m/m) ≥
| 37.0
|
粗纖維,%(m/m) ≤
| 16.0
|
硒(以Se計),毫克/千克 ≥
| 25
|
基酸總量,%(m/m) ≥
| 3.0
|
註:硒、游離胺基酸總量的要求僅限特級、一級綠茶,二級以下不作要求
|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膠南茶樹種植沿膠南珠山山脈、鐵山山脈和藏馬山山脈分布,主要集中在背風向陽的半山坡和丘陵平地。土壤類型具備高產土壤的肥力基礎,土質均為以花崗岩為母質的的石質土、黃棕壤,pH為4.5—6.5,偏酸性。此區域土壤未受污染,環境質量達一級標準,硒、鉀、鈉元素含量充足。
水文情況
黃島區位於黃海之濱、膠州灣畔。主要河流有四條:一是風河,二是白馬河,三是潮河,四是甜水河,它們連線大小支流192多條,在全市構成水道網,大小塘壩532座,水資源豐富。現有工程可利用水量20468.47萬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為5882.29萬立方米。根據國家農業行業標準《農用水源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規範》(NY/T396—2000)判定,膠南綠茶種植範圍水質的綜合污染數為1級,屬清潔水平,適宜生產優質的膠南綠茶。
氣候情況
黃島區屬典型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2.2℃,年有效積溫3986—4400℃。多年平均無霜期為202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837小時。膠南茶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800.1毫米,多年平均徑流深191.7毫米。降水多集中於7—9月份,3個月多年平均降水量513.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5%。相對濕度82%,茶區雲霧繚繞,這是膠南茶樹獨特的生長氣候條件。
歷史淵源
膠南綠茶是中國高緯度綠茶的優秀代表,種植茶葉歷史悠久。相傳這裡的茶樹是由北宋詩人
蘇軾調任密州(今山東諸城,毗鄰膠南)期間,從
眉州(今四川)引種至密州,後由密州傳至琅琊郡(今膠南一帶)。
明清時期,黃島區
大珠山石門寺院有茶樹栽植,僧人以此茶為原料製作“石門茶”,品之清香高雅,頗受文人雅士們愛慕,常常聚在寺院旁的石門澗品茗,並以石刻方式留下明代文人王無竟的優美詩文:“蒼藹寒山深,有人乃在此。一杯復一爐,煮茗溪光里。”
據《膠南文獻資料》(第三輯)記載:現今的膠南綠茶形成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1965年,膠南縣委市政府回響山東省“南茶北引”號召,進行有組織的茶樹引進種植活動。最初引種在鐵山公社張倉村和海崖公社高峪村,面積僅為5.6畝,獲得成功之後,由點到面,曲折發展,茶葉生產初具規模。
1969年,黃島區制出第一批膠南綠茶,定名為“珠山香茶”。
2009年,原膠南市茶葉協會成立。針對本地茶市場“小、散、亂、茶名多、品牌多”,卻難以形成合力的現狀,以母品牌“膠南綠茶”作為統領,發展旗下子品牌的同時,主打母品牌的宣傳推廣。
2012年,黃島區召開“膠南綠茶評比暨膠南綠茶品牌提升研討會”,進一步推進了本地綠茶區域公用母品牌和企業個性化子品牌相結合發展,“母子品牌”模式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生產情況
2010年,膠南綠茶種植面積2000公頃,年產量1200噸。
2012年,黃島區茶葉總面積已達6.9萬畝,產值達2.3億元。其中茶葉種植大戶集約化種植面積約2萬畝,擁有茶葉龍頭化企業17家。
產品榮譽
在連續四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活動中,膠南綠茶獲獎產品共84個,其中特等獎9個,分別占山東省的81%和86%,膠南綠茶(春早)獲山東省全國名優茶金獎;在日本靜岡舉行的第一屆世界綠茶評比大會上,膠南綠茶以“清香、味濃、耐沖泡”的品質特徵獲“特別金獎”。
1988年,膠南毛峰茶在山東省農業廳組織的茶葉評比活動中,獲“優質茶”稱號。
1995年,黃島區用當地品種製作的膠南綠茶(海青鋒)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國際博覽會金獎。
2010年04月0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膠南綠茶”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膠南綠茶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包括黃島區(膠南市)海青鎮、大場鎮、張家樓鎮、藏南鎮、大村鎮、六汪鎮、寶山鎮、理務關鎮、王台鎮、鐵山街道辦、隱珠街道辦、靈山衛街道辦一帶的珠山山脈、鐵山山脈和藏馬山山脈,轄12個鎮(辦、區)的163村,東到靈山衛街道辦的楊七嶺村,西到海青鎮的東蔡家村,南到海青鎮小官莊村,北到王台鎮法家莊,地理坐標為北緯35°35′—36°08′,東經119°30′—120°11′。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膠南綠茶基地環境質量符合國家衛生標準,集中連片,滿足NY/5244—2004的要求。園地選擇、規劃和茶樹種植按NY/5244—2004的要求進行。地勢應選擇背風向陽的半山坡或丘陵地,坡度以不超過25°為宜。土壤質地要求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在4.5—6.5之間,最高不超過6.5,土質以肥沃的砂質壤土為宜。土層結構要求深80厘米—100厘米以上,底土不具硬碟層,活土層厚度在40厘米以上。茶地要求有水源條件,地下水位應在100厘米以下。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膠南綠茶種植必須選用膠南當地選育馴化的優良品種。茶園分有性繁殖系茶園和無性繁殖系兩種。有性系茶園品種選擇:經當地選育馴化而成的群體種茶園為采籽品種園,以當地選育品種進行種籽直播發展新茶園;無性繁殖茶園品種選擇:以迎霜、龍井長葉等良種茶園作母本園,進行當地扦插繁育茶苗發展茶園。
(3)茶園種植
深翻整地:種茶地塊全部深翻80厘米以上。初翻:秋冬季,對規劃茶園全面深翻或局部開溝。深寬各70厘米—80厘米的種植溝、生熟土分開,熟土與2/3有機肥混合回填在種植溝底部,生土填在上部。復翻:種植前一個月,在種植溝上部開挖深30厘米左右的施肥溝,將有機肥或餅肥和化肥混合施入後,再加填表土。
基肥施用:畝施土雜肥8—10噸,並配施餅肥150—200千克,用作基肥的化肥,以磷鉀肥為主,可畝施磷鉀肥30千克—50千克。磷鉀肥應在園地復翻時與有機肥混堆漚,並做到土肥均勻,覆土蓋嚴。
種籽直播:以春播為宜,種植方式採取“凹田雙行密植”方式。雙行條植大行距為120厘米,小行距為30厘米,穴距20厘米—30厘米。
扦插苗移栽:採用雙行密植。大行距120厘米,小行距30厘米,穴距20—30厘米,每畝6000株左右。
(4)生產過程管理:
幼齡茶園管理:主要包括定型修剪、肥水運籌、除草覆草、病早害防治、採摘、防凍和退土等措施。
投產茶園:
施肥:重施基肥,分期追肥,葉面噴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主要是廄肥、餅肥、堆肥、綠肥等;實行以產定肥,畝產每100千克乾茶施純氮肥12千克—15千克,氮、磷、鉀肥的施用比例為3.5:1:1;追肥按“前促後控”原則,各次追肥比重為40%、25%、20%、15%;葉面噴肥,春茶長到一芽一葉時,用1%的尿素液或茶樹專用葉面肥噴酒蓬面;除天旱和施肥後及時澆水外,每年須澆好“催芽”、“潤肥”、“越冬”三水。
鋪草:分夏冬兩次進行,夏季鋪草在茶行間鋪劃,厚度在15厘米—20厘米左右;冬季澆足越冬水後,在茶行間鋪草20厘米左右,以減輕土壤凍土層。“白露”至“秋分”期間,在茶行間深耕30厘米—40厘米,結合施基肥整平、耙細。
修剪:對正常採摘或凍害較輕的茶園,每年或隔年進行一次;一般於“春分”至“清明”間,剪去樹冠上的秋梢和部分夏梢,以保留紅梗剪去青梗為度,剪去3—5厘米。如遇凍害,茶樹地上部受凍較重,可在“春分”至“清明”間進行;以剪去凍死枝為度,一般剪去樹冠高度的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保留骨架枝。
採摘:採摘開始時間為4月下旬或5月上旬,芽葉生長期長。春茶前期留錢葉,後期留1葉,夏秋茶留魚葉采較為理想,同時采淨對夾葉。各季茶要分期、分批、多次勤采,采高留低,采中央,留兩則,做到“合理、及時、分批、多次采”,采養結合。在茶樹停止生長前的“白露”與“秋分”之間停止採摘,即封園。
越冬防護:澆足越冬水、行間鋪草,營造防風林外,搭防風障和蓬面撒草。“大雪”前後,用軟質麥草撒於茶蓬面上,要求使葉片依稀可見,蓋而不嚴,且能透光,遮光度約50%左右。
(5)病蟲害綜合防治:茶葉生產儘量少用或不用農藥,達到“高效、低毒、低殘留、無公害”的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茶要求。茶樹遇病蟲侵害時,應綜合套用物理、化學、生物、農業等防治措施。注意輪用藥和安全間隔期。生產過程管理必須符合《無公害食品茶葉生產技術規程》(NY/T5018—2001要求)。
(6)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的規定:鮮茶葉采後要進行加工制茶,茶葉加工廠房的設計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的要求,所處的大氣環境必須符合《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1996中規定的三級標準要求,加工廠必須具備茶葉生產許可證(QS證)和衛生許可證,加工人員必須持有健康體檢證,茶葉的生產必須按照QS證的要求進行。加工場所和加工設備應符合NY/T5019的要求。
膠南綠茶農產品的加工茶類都為綠茶,按外形形狀分為扁形綠茶和捲曲形綠茶和自然舒展形綠茶,按鮮葉採摘季節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加工的鮮葉必須來膠南綠茶優質基地,鮮葉品種必須是經當地選育的良種茶,鮮葉沒有褐變。綠茶的加工過程中,殺青是最關鍵的一環,膠南綠茶茶樹因為是葉片厚,鮮葉殺青溫度高,殺青時必須將鮮葉殺透、殺勻,無紅梗紅葉出現。加工的綠茶產品必須保持色澤、湯色、葉底三綠,加工的綠茶產品必須符合DB370284/T003—2009《膠南綠茶》標準,符合茶葉衛生新標準要求。
(7)生產記錄:認真記錄膠南綠茶生產情況、病蟲害發生情況、技術措施、農藥化肥的使用情況、建立膠南綠茶生產過程記錄檔案,記載投入品的名稱、使用時間、使用目的、使用方法、使用量。加工廠加工茶葉時必須建立膠南綠茶加工檔案,記載加工茶類、工藝、數量、等級、時間和所用鮮葉品種、數量、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