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捻

揉捻

揉捻是烏龍茶初制的塑型工序,通過揉捻形成其緊結彎曲的外形,並對內質改善也有所影響。揉捻可以卷緊茶條,縮小體積,為炒乾成條打好基礎,適當破壞葉組織、物質轉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揉捻
  • 釋義:烏龍茶初制的塑型工序
  • 製作:烏龍茶
  • 訣竅:“輕、重、輕”
簡介,作用,方式,技術特點,“熱揉”,適當快速重壓,壓力掌握,注意事項,分類,碎茶類,美觀茶,新葉茶,低地區茶葉,

簡介

揉與焙是烏龍茶初制的塑型階段。整個階段分為三揉三焙六個工序,揉與焙是反覆相間進行的,各個工序互相聯繫、互相制約。其程式為揉捻--初烘--初包揉--復烘--復包揉--乾燥。
揉捻

作用

卷緊茶條,縮小體積,為炒乾成條打好基礎,適當破壞葉組織、物質轉變。

方式

一、熱揉 : 指殺青葉不經過攤涼趁熱揉捻。
二、冷揉 :指殺青葉出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攤涼使葉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時的揉捻

技術特點

烏龍茶大多採用揉捻機揉捻,揉捻機型號有多種,一種是安溪六四式木質手推揉捻機,每桶裝葉量10斤左右,常用的轉速40-50轉/分,揉捻時間4/6分鐘,轉數180-240轉,另一種是閩茶35型電動揉捻機,每桶裝葉量14-16斤,轉速每分鐘60轉,揉捻時間3-5分鐘,揉捻過程中應當在揉桶中解決或翻拌一次。
揉捻應掌握“熱揉、適當重壓、快速、短時”的原則:

“熱揉”

烏龍茶外形要求緊結、彎曲有皺節,鑒於烏龍茶鮮葉厚、成熟度高、含水量較少、所含纖維素和礦物質元素較多,體現出揉捻葉較鬆散,略有彈性,較難捲曲成條,所以,應及時“熱揉”,炒青出鍋後不待冷卻立即趁熱裝桶揉捻,這時葉溫高,內含物的分子結構鬆散,葉子的柔軟性、粘性和可塑性較強,製成的條形能緊結、均勻。

適當快速重壓

熱揉過程中,桶內葉團溫度高,容易造成悶黃味,影響色澤和香氣,因此,要求快速短時。快速短時可能揉捻不足,須加以一定的壓力,烏龍茶揉捻是塑形的第一道工序,要求揉捻葉有較好的捲曲狀態,和一定比例的破碎率,紅茶揉捻破碎率為80-85%,綠茶為50-65%,烏龍茶揉捻破碎率因短時比綠茶略低,但加上做青破碎率,總破碎率略高於綠茶,是烏龍茶具有醇厚滋味的原因之一。

壓力掌握

揉捻壓力應掌握“輕、重、輕”,因為在最初的時候,茶葉還比較脆弱,茶汁還未曾破,未曾被揉捻出來,所以輕壓、待中間時,茶汁出來,茶葉比較濕潤,所以可以重壓、最後茶葉基本成形,防止揉碎條形,要儘量輕揉。

注意事項

1.裝葉量要適宜。
裝葉量過多或過少均會影響揉捻效果。裝葉量過多,揉捻機旋轉慢,葉團翻轉不靈活,容易出現揉捻不均勻和茶條索鬆弛現象,裝葉量多,揉捻時間長,揉捻葉悶黃,影響品質,裝葉量過少,揉捻葉停滯於揉盤中,旋轉不靈,起不到揉捻作用。
2.揉捻結束後,應速解塊,及時上烘,烘焙不及時,應薄攤散熱,不得堆積,尤其夏暑茶更不得堆放過久。
3.揉捻程度 :成條率在80%以上、細胞破壞率在45%-60%、茶葉粘附葉面,手摸有沾手的感覺。

分類

碎茶類

下列方法可得大量之碎茶類。
第一次揉30分鐘,無壓力
第二次揉30分鐘,無壓力
第三次揉30分鐘,半壓力
第四次揉20分鐘,略重壓力
第五次揉20分鐘,壓力愈重愈佳,在半中間放鬆3分鐘
第六次揉20分鐘,同上

美觀茶

普通品質之茶葉,用略重萎雕,以下列方法揉捻。
第一次揉25分鐘,無壓力
第二次揉25分鐘,無壓力
第三次揉30分鐘,15分鐘,輕壓,15分鐘重壓。
第四次揉45分鐘,全壓(加壓10分,放鬆5分)
最後一次揉捻後須用人工解塊,勿使用解塊機。若茶葉重萎調,則揉 捻須較重,第一、二次各為30分鐘,輕壓力於第二次開始,第四次之45分鐘可分為二次25分鐘。

新葉茶

剪枝或台刈後與幼齡茶樹所發之新葉,製成之茶,滋味淡簿。此類茶葉,如製造得法,則形狀美觀。可用重萎調凝集其茶汁,故揉捻須較重。
第一次揉30分鐘,無壓力
第二次揉15分鐘,無壓力,15分鐘略加壓力。
第三次揉15分鐘,半壓力,15分鐘較重壓力。
第四次揉20分鐘,重壓力,在半中間,放鬆5分鐘。
第五次揉同上

低地區茶葉

務須注意空氣之溫度,全部揉捻時間包括解塊在內,不能超過3小時。在低地區,中等之茶葉及適中之萎雕,以下表最為適用。
第一次揉捻40分鐘,無壓力
第二次揉捻40分鐘,中壓力,加壓7分鐘,放鬆3分鐘。
第三次揉捻40分鐘,重壓力,加壓7分鐘,放鬆3分鐘。
天氣愈熱,解決次數愈多愈佳,但萎雕不宜輕,免使最後一次之揉捻,有過醱酵之虞。過萎雕葉之揉捻:過萎雕葉如能小心處理,亦可製得良好美觀之茶。揉捻愈慢愈佳,且須視茶葉之狀態,酌加少許水分,使其稍為柔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