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市“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

《益陽市“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已經益陽市人民政府第80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益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1年12月31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益陽市“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1年12月31日
  • 發布單位:益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文號:益政辦發〔2021〕20號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服務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是衡量現代經濟社會發達程度的重要標誌。加快發展服務業,是順應產業演進規律、加快區域經濟發展的現實選擇,是最佳化經濟結構、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舉措。“十四五”時期是邁進新時代的第一個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階段,是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省、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規劃的總體要求,全面提升我市現代服務業規模、層次和競爭力,結合我市服務業發展的基礎,特制定本規劃。
zhua曲子白渡白顆
第一章 規劃背景
一、“十三五”時期服務業發展現狀
(一)主要成就
服務業貢獻明顯提升。“十三五”以來,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1%;服務業增加值從2015年的473.71億元提高到2020年的740.26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由2015年16.7:46.8:36.5調整為2020年17.3:42.8:39.9;服務業發展的其他各項指標穩步提升,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9.9%;服務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43.3%,年均拉動GDP增長3個百分點;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52%;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占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1.8%,服務業稅收收入占總稅收收入的58.38%。“十三五”時期,服務業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不斷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服務業發展質量明顯提高。“十三五”時期,益陽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不斷推進,圍繞“一園一中心三基地”推動全市數字經濟產業快速發展。電子商務不斷發展,中南科創園被評選為“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園區”,南縣和桃江縣被評選為“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在全省率先成立醫養結合培訓基地。“茶旅文康一體化”初現端倪,全域旅遊格局開始構建。天意木國等品牌影響力日益擴大,茶鄉花海、魚形湖紅楓大道等景觀成為網紅打卡地,“益山益水·益美益陽”文化旅遊影響力不斷彰顯。
服務業發展環境持續最佳化。服務業發展政策不斷完善,先後出台《益陽市信息通信基礎設施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畫(2019-2021年)》《益陽市金融生態建設工作方案》《關於實施科技引領推進創新益陽建設的意見》等政策。“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服務業發展平台不斷最佳化,瀟湘科技要素大市場分市場落戶我市,獲評2家國家級眾創空間和3家國家級“星創天地”。對外開放平台從無到有,開放型經濟快速發展,益陽海關設立通關,龍橋公共保稅倉、出口監管倉正式運行,我市連續獲評“全省發展開放型經濟真抓實幹先進市州”。
取得這些成績的主要經驗:一是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服務業發展工作,二是通過舉辦紅色文化旅遊節、安化黑茶文化節、美食文化節等各種節會活動帶動服務業發展,三是利用行業明星企業推動服務業發展。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服務業總量偏小。我市服務業增加值僅占全省總量的3.42%,省內排名第11位。二是服務業市場主體規模偏小。服務業企業總體上仍處於小、散、弱狀況,服務業在三次產業結構比重中明顯偏低。三是新業態發展緩慢。總部經濟、數字經濟、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總體效益尚未凸顯,新型服務消費動能不足。四是主導產業競爭優勢不明顯。電子商務、文化旅遊等主導產業品牌效應不顯著,缺乏相對競爭優勢,輻射帶動能力較弱。五是新型製造服務業發展較緩慢。工業軟體、檢測檢驗、現代物流、高端商務等新型製造服務業發展較為落後,不能滿足工業強市的戰略需求。六是服務業對外開放力度不足。對外吸引服務項目投資相對較少,承接服務外包能力相對較弱。
造成我市服務業發展長期相對滯後的主要原因在於:一是長株潭城市群對企業、人才和消費的虹吸效應明顯,存在項目“引進難”“留住難”和消費外流的問題。二是產業自身融合發展不足。我市特色農業、休閒農業和觀光農業發展滯後,與生活性服務業融合程度較低;主導製造產業對研發、物流、檢測檢驗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帶動效應較弱。
二、“十四五”時期服務業發展環境
(一)面臨的機遇
一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服務新行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湧現,服務業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二是國家大力推進產業融合發展,製造服務業迎來較大增長空間。“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構建和新一輪服務業開放為加快服務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三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加快推進長株潭一體化建設,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湖南自貿區和長株潭都市圈,為服務業發展提供新契機。
四是現有的產業優勢為我市服務業融合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特別是文旅康養、電子商務、高端製造等特色優勢產業蓄能待發。
(二)存在的挑戰
如何在逆全球化暗流和再工業化主流中搶抓發展機遇,進一步深化服務業改革開放,最佳化營商環境,減少“虹吸效應”,做大做強明星企業,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促進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建設,顯著提升我市服務業發展的總體規模和質量仍然任重道遠。
第二章 服務業發展的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最佳化服務業內部結構,構建服務業新發展格局,提高現代服務行業的科技含量和創新水平,提升我市服務業融合化、集聚化、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努力構建優質高效、競爭力強的現代化服務業新體系,為打造洞庭湖畔璀璨明珠,全面建設現代化新益陽貢獻服務業力量。
二、發展原則
(一)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
充分發揮服務企業的主體作用和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構建高位統籌協調機制和區域協同發展機制,加強全市服務業資源整合,完善服務鏈條,拓寬服務領域。
(二)堅持全面推進,重點突破
堅持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並重。狠抓薄弱環節,補齊服務業發展短板,推動我市服務業提質升級。
(三)堅持產業融合,開放發展
推進服務融合釋能。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局,紮實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全面對接長株潭都市圈和粵港澳大灣區,逐步提升我市服務業開放水平。
(四)堅持創新驅動,數字賦能
強化創新驅動,大力實施數字經濟賦能工程,加快產業轉型,探索服務業創新,衍生新業態。
三、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
全面提升我市服務業的競爭力、創新力和影響力。到2025年,服務業總量不斷擴大、結構持續最佳化、質量穩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初步形成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競爭力強、輻射面廣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
(二)具體目標
“十四五”期間,全市服務業發展進一步提質加速,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高於GDP增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大幅提高,成為益陽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力爭到2025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大關,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44%,全市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保持30%以上,服務業從業人員年均增速快於全市從業人員年均增速,服務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達到50%左右。
第三章 最佳化服務業空間布局
依託我市獨特區位優勢和獨特資源稟賦,整合空間資源要素,突出發展湖區和山區服務業,加強區域間產業協作聯動,構建以中心城區為核心、以縣域城鎮為支點、城鄉互補的多層次服務網路,著力打造“一核兩翼三極”的服務業發展空間布局。
一、突出“一核”引領
打造中心城區現代服務業引領區。以提質改造中心城區為核心,重點推進高鐵新城和益陽高新區高端生活性服務業集聚,推進益陽高新區、龍嶺工業集中區和長春經開區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著力引進國內知名商貿企業入駐,打造集商業購物、餐飲服務、文化娛樂、休閒健身、商務辦公、金融服務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商貿中心;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醫療、教育、養老等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打造中心城區物流中轉中心,改造升級智慧型倉儲中心。全面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打造引領輻射全市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二、強化“兩翼”支撐
(一)打造益沅南湖區服務業發展支撐區
集結資陽特種養殖、大通湖水產、南縣龜鱉小龍蝦和稻蝦米、沅江蘆筍蘆菇等特色優勢產業,培育湖區特色服務業產業集群。加大培育南縣稻蝦米等更多國家級糧油名品,推進湖區農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支持南縣建設中南稻蝦產業融合發展大數據中心。充分挖掘南洞庭的水文化,拓展旅遊功能,建好沅江水上廊道、高標準休閒旅遊綠化廊、環南洞庭湖健身步道,打造湖區精品旅遊線路。積極推進船舶製造與現代服務業融合,推進新能源船舶升級改造,打造船舶製造高端品牌。提升口岸高等級航道建設,構建“一縱兩橫”的千噸級航道水運網路。進一步打造大通湖水草產業園,提升水域環保治理能力,發展湖區特色環保服務產業。
(二)打造益桃安山區服務業發展支撐區
以安化黑茶和桃江楠竹特色資源為依託,發展山區特色服務經濟。重點推進安化文化旅遊與體育康養產業融合發展,充分利用中國梅山文化生態園、茶馬古道、茶鄉花海、雲台山風景區等優質旅遊資源,打造精品山區文旅精品路線,強化品牌建設,打造中國茶旅文康融合綠色發展樣板。重點依託桃江的竹製品、食品加工生產,挖掘山區特色農副產品,加快建設國家級農副產品產業基地。依託桃江現有省級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積極打造山區綠色建築服務試驗區。
三、加強“三極”對接
(一)東北部對接湘鄂邊
加強與武漢都市圈對接,拓展南縣、沅江市和大通湖區環洞庭湖區文化旅遊、冷鏈物流、生態環保服務、稻蝦米種養技術服務、農村電子商務等服務行業的輻射半徑。藉助武漢交通區位優勢,拓寬我市北向對外開放通道,建成多層級的商業服務體系,全面打造湘鄂邊服務消費“新藍海”,增強我市服務業發展輻射力。
(二)中部對接長株潭
推進鐵路水路大連通,構建立體交通網路,積極開展港口碼頭建設,融入湖南現代化港口體系,帶動中心城區高端生活服務消費。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靶向對接,加快推進長益兩地規劃銜接協同,重點推進電子商務和科教信息技術服務與長株潭協同發展,促進基礎設施相連通、產業優勢互補、資源要素對流。
(三)西南部對接大湘西南
重點打通安化與大湘西及周邊區域的交通要塞,將安化融入現有高鐵網路和通用航空網路,加強與大湘西和大湘南的多區聯動。深入挖掘整合既有文化資源,打造山水人文、紅色教育精品旅遊路線,聯合舉辦特色節會賽事活動,拉動沿線旅遊消費,加快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工程,共同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觀光游項目。

政策解讀

一、編制背景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省、市“十四五”時期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部署要求,全面提升我市現代服務業規模、層次和競爭力,結合益陽服務業發展實際。在深入調研、廣泛徵求意見、不斷修改完善的基礎上,益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歷時半年時間編制了《益陽市“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二、規劃產業重點
(一)做大做強三大主導服務產業
1、電子商務業。培育壯大工業電商,鞏固提升農村電商,積極發展跨境電商,加快發展第三方電子商務綜合服務。
2、文旅休閒業。最佳化文旅產業布局,打造多樣化文旅產品,補文旅產業發展短板,加強區域合作與品牌推廣。
3、康養服務業。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加快推進醫養結合,積極培育康養新業態。
(二)轉型升級四大傳統型服務行業
1、住宿餐飲業。打造重點服務品牌,培育新型消費,推動精品民宿建設,培育夜間經濟。
2、批發零售業。加強消費品流通網路建設,支持批發零售系統化建設,推動傳統商圈轉型升級。
3、家政服務業。加強政策支持引導,加快平台和品牌建設,提升規範化服務水平,推動家政與康養融合。
4、節能環保服務業。鼓勵企業綠色發展,打造高效節能管理體系,持續推進綠色治理。
(三)重點培育五大新興服務行業
1、工業軟體與信息服務。完善工業軟體設施建設,搭建工業軟體發展平台,積極推廣市場和套用場景,積極開展軟體協同研發。著實推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工作。
2、現代物流業。加強綜合協調,科學規劃布局。推動城鄉三級物流體系建設,提高城鄉物流配送時效。培育壯大現代物流企業,推動物流服務業集約發展。推進現代物流技術套用,加快物流業綠色循環發展。
3、現代金融服務。發展金融服務新業態,鼓勵和扶持重點企業直接融資,加快發展綠色金融,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4、高端商務服務。壯大升級總部經濟,加快知識服務體系發展,積極發展高端廣告會展,推進高端商務服務業與本土優勢產業融合。
5、檢測檢驗服務。提升檢測認證機構數位化管理水平,推動檢驗檢測產業集聚,大力發展第三方檢驗檢測服務,大力推進高端品質認證服務,加快培育智慧型檢測新業態。
三、主要目標
《規劃》提出了5個預期性指標。力爭“十四五”期間,全市服務業發展進一步提質加速,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高於GDP增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大幅提高,成為益陽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力爭2025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大關,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40%,全市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保持30 %左右,服務業對國民經濟成長貢獻率達到50 %以上,服務業從業人員年均增速快於全市從業人員年均增速,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占比達到50 %左右。
四、重點任務
圍繞服務業發展,《規劃》提出了8大重點任務。
一是培育壯大市場主體。著力激發市場主體潛力,深化“放管服”改革。
二是狠抓園區服務項目招商。積極開展項目精準招商,全力做好項目落地保障。
三是促進服務業融合發展。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服務業和現代農業深度融合,促進服務業內部細分行業深度融合。
四是大力培育新型服務消費。促進批發零售數位化轉型,積極擴大數字文旅服務消費,均衡供給優質數位化教育資源和充分釋放智慧型體育消費潛力。
五是大力推進服務外包。加快服務業外包數位化轉型進程和突出提升服務業外包能力。
六是努力擴大服務業開放。加強區域合作,建設對外開放平台和全面對接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
七是打造服務品牌和提升服務質量。著力打造我市重點服務品牌,著力推進我市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和推動產業數位化轉型。
八是加強服務業創新發展區建設。重點加強東部新區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建設,努力提升安化黑茶文旅康服務業創新發展區融合發展水平和顯著提升龍嶺產業開發區生產性服務業創新發展區引領能力。
五、保障條件
《規劃》提出了3方面保障條件。
一、加強組織統籌協調。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增強市級服務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職能,建立服務業協同管理體制機制,完善市服務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
二、提升要素保障能力。根據我市現代服務業發展需求,針對“十四五”重大項目進行合理布局,優先給予土地、資金、人才綜合保障。
三是加強規劃實施過程監督。圍繞推進《規劃》實施,強化規模以上服務業入規入統工作管理,按照“先入庫,後入數”的原則,推進服務業入規入統工作。加強立體化監察監督,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督查室等部門在規劃執行中的督導作用。推進公眾參與規劃實施,強化對規劃的約束與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