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市“十四五”衛生健康規劃》已經益陽市人民政府第7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益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2021年12月27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益陽市“十四五”衛生健康規劃
- 頒布時間:2021年12月27日
- 發布單位:益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文號:益政辦發〔2021〕17號
全文,總體目標,政策解讀,
全文
為推進健康益陽建設,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不斷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健康湖南“十四五”建設規劃》《益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要求,制定本規劃。一、規劃背景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市委、市政府立足民眾需求,突出深化改革,始終把維護人民健康擺在首要位置,有力推動全市衛生健康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十四五”衛生健康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緩解民眾看病難看病貴難題
——醫療收入結構不斷最佳化。持續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取消藥品和耗材加成。2020年,41家涉改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16.17億元,醫占比32.85%、藥占比24.75%,醫療收入結構較2016年同期有明顯改善。
——規範醫院管理,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全市二級及以上醫院實施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
——以打造醫聯體為突破口的一系列舉措有效緩解了民眾看病難的問題。全市已建立各種形式的醫聯體23個,覆蓋所有二級公立醫院和政府主辦基層醫療機構在內的127家醫療機構。
——通過分級診療、雙向轉診、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專家到基層醫院業務查房坐診等措施,實現醫療資源下沉,基層醫院管理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顯著提高。
——衛生籌資結構趨於合理。根據2020年衛生總費用核算結果,政府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12.13%,政府衛生支出、社會衛生支出、居民個人現金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例分別為34.31%、34.86%、30.83%,民眾就醫負擔有所減輕。
2.推動項目建設,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大力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項目實施。2018年以來,全市大力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推進“遠程診療”“網際網路醫院門戶”“網際網路醫院”“物聯網+特殊群體”4大項目建設,織密益陽人民健康保障網。
——衛生應急服務能力不斷加強。共組建3類17支市級專業衛生應急隊伍,成立衛生應急專家諮詢委員會。集醫療綜合服務、疾病預防控制、公共衛生救治、衛生應急物資儲備“四位一體”的市公共衛生防控救治中心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醫療服務能力有效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省級重點專科36個,市級重點專科127個;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718家,實有床位數30117張;衛生技術人員28621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1100人,註冊護士13626人。3家市級公立醫院、4家縣級公立醫院晉升為三級醫院,安化縣連續兩年榮獲國家“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篩查與綜合干預項目先進項目點”。市、縣人民醫院均建立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和危重新生兒救治“五大中心”。實現臨床用血100%來自無償獻血,千人口獻血率超過13‰。
——婦幼健康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市婦幼保健院於2020年完成整體搬遷。2020年,孕產婦死亡率為15.5/10萬,控制在省定目標範圍之內;嬰兒死亡率2.82‰、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4.53‰,低於6‰和8‰的省定目標;活產出生缺陷發生率為78.67/萬,較2019年同期下降2.46%。
——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市第一中醫醫院獲批省級區域中醫診療中心建設單位,成為湖南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啟動總投資約3.95億元的醫院改擴建項目。桃江縣中醫醫院成功創建三級中醫醫院。建制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設定了中醫館。16個“十三五”省級中醫重點專科通過評估驗收。
——健康養老初具雛形。設立市級醫療養老中心和培訓基地,開展國家級安寧療護試點,醫養結合機構達20家。推廣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四類”特困老人參保率達100%。智慧醫療養老益陽模式在全國推薦的180個案例中脫穎而出,成為健康中國行動18個典型案例之一。
——人口家庭服務全面最佳化。全面落實獎勵扶助政策,每年為計畫生育家庭發放獎勵扶助資金1億元以上。全力推動嬰幼兒照護全周期管理,4家托育機構納入國家項目。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全市流動人口網路化協作信息接受率以及流入地信息、流出地信息、重點對象協查信息反饋及時率均長期保持100%。
——職業病防治服務全面達標。納入治理範圍的61家用人單位粉塵危害申報率、粉塵濃度定期檢測率、接塵勞動者在崗期間職業健康檢查率等7項指標完成率均達到100%。
——生育關懷行動成效顯著。組織建設不斷完善,計畫生育基層民眾自治有序推進,宣傳教育活動有聲有色,生育關懷行動成效顯著。爭取中國計畫生育協會“向日葵親子小屋項目”1個,資金44萬元;爭取省計畫生育協會計畫生育家庭幫扶項目資金1705.86萬元。
3.實施健康益陽行動,推動治已病向治未病轉變
——啟動實施健康益陽行動,推進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合理膳食行動等15項重大健康益陽行動。成功舉辦健康益陽行動暨益陽運動健康APP上線啟動儀式,積極宣傳引導市民健康生活,激發全民健身熱潮,推動衛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務方式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居民健康素養水平不斷提升。
4.傳染病防治工作成效顯著
——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傳染病防治網路。強化重點傳染病防控工作,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總體戰、阻擊戰;加強以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魯氏菌病為重點的人畜共患疾病防控,加強以霍亂為重點的腸道傳染病防治;加強愛滋病、結核病防治;加強血吸蟲病防治,全市5個疫區區縣(市)全部達到國家血吸蟲病傳播阻斷標準。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到95%以上。全市已連續29年無脊髓灰質炎病例發生,連續30年無白喉病例發生,連續9年無流腦、乙腦病例發生,其他各類免疫規劃疫苗針對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5.健康扶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全面落實貧困人口住院醫療“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結算政策,截至2020年12月,全市大病集中救治一批覆蓋45358人,累計救治106073人次;慢病簽約服務一批覆蓋118890人,累計簽約227943人次;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覆蓋9970人,累計保障15753人次。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縣域內救治率為95.5%,33種大病專項救治率為96.72%;重病兜底保障率為99.71%,4種慢病簽約服務管理率為100%,各項指標均優於全省平均水平。
6.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全市81家建制鄉鎮衛生院全部完成標準化建設,達標率100%。入駐村民服務中心的行政村衛生室1019個,入駐率89.46%。行政村衛生室建設達標率達94.73%。全市利用家庭醫生手機APP簽約2476845人,累計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3992267份,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0.45%。
7.愛國衛生運動蓬勃開展
——愛國衛生運動和衛生創建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目標管理考核,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兩輪複審。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2個、國家衛生鄉鎮3個、省級衛生城市1個、省級衛生縣城1個、省級衛生鄉鎮41個、市級衛生鄉鎮23個以及一批省級衛生村、文明衛生單位。
8.“放管服”改革統籌推進
——營商環境不斷最佳化。梳理衛生健康部門權責事項清單,下放管理與監督許可權33項,積極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持續深化政務服務“三集中三到位”工作,注重網上政務平台管理,強化智慧型監管。
——社會辦醫協調發展。大力支持社會力量提供高質量、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社會辦醫療機構在市場準入、社會保險定點、重點專科建設、職稱評定、學術地位、醫院評審等方面享受與公立醫療機構同等政策。現有社會辦醫療機構1299家,社會辦醫療機構床位數4147張。所有民營醫院均納入社會保險定點;現有三級民營醫院1家、二級民營醫院10家;湖南益陽康雅醫院、益陽骨科醫院、益陽愛爾眼科醫院均已創建市級臨床重點專科。
9.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戰略成果
——全市衛生健康系統351個基層黨組織、10130餘名黨員帶領全市廣大醫療衛生工作人員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築牢了堅固的防控救治防線。確定市第四人民醫院等5家醫院為全市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市中心醫院等5家醫院為定點救治後備醫院。實現了28家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和7家縣級及以上疾控機構核酸檢測能力全覆蓋,高標準構建了以市第四人民醫院牽頭、城區18家醫療衛生機構組成的核酸城市檢測基地。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60例,治癒出院60例,實現了確診病例零死亡、院內人員零感染、出院患者零復發、醫療事故零發生的目標。
(二)主要挑戰
對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和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多層次需求,全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尚有一些堵點、痛點和難點有待破解,主要體現在:一是大衛生、大健康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並實施還需進一步探索。二是醫防融合工作不夠深入,優質資源布局尚不均衡,基層服務水平相對不高,健康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還有較大差距。高端優質醫療資源相對不足,高層次人才數量偏少,高水平科技創新平台、創新成果較少,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三是人口老齡化加速推進,新出生人口呈下降趨勢,生育、養育、教育成本較高,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仍面臨較大壓力。
(三)發展機遇
一是黨中央、國務院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作出了“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大戰略部署,強調要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走中西醫結合道路;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深化健康湖南建設,強調人民健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必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衛生健康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責任更加凸顯。
二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衛生健康工作,將全面推進健康益陽建設的重大任務和重要要求納入《益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中醫藥強市戰略,加大對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設和重大項目的財政投入。“十四五”期間,將建成益陽市公共衛生防控救治中心。
三是進入新發展階段,社會公眾的健康意識大幅提升,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的理念深入人心,健康越來越成為民眾關心的重大民生福祉問題,衛生健康領域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產業投資領域和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同時,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歷練,全市衛生健康系統幹部職工精神面貌和實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凝聚起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力量。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健康中國戰略為統領,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立足新發展階段,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以建立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主題,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動力,堅持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的工作方針,全面實施健康益陽行動。最佳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推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構建與人民民眾健康需求相適應,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人民民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
(二)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需求導向。以健康需求為導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最佳化要素配置和服務供給,補齊發展短板,創新服務模式。
——預防為主,健康促進。強化大健康理念,深入開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覆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全面維護和促進居民健康。
——優質整合,中西醫並重。建立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整合推進區域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共享。堅持中西醫並重,充分發揮中醫在治未病、慢性病診療和康復領域的作用。
——多元參與,協調發展。有效發揮政府調控和市場調節的作用,推進公立醫療機構與社會辦醫療機構的合作,推進預防、醫療和康復護理服務鏈條整合,促進醫療資源配置效率最大化。
——共治共享,改善民生。激勵民眾深入參與健康服務體系治理,完善健康保障,打造健康益陽。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養,穩步推進健康數據共享、健康知識共享、健康成果共享和健康經濟共享。
總體目標
到2025年,主要健康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大幅提升,主要健康指標持續改善,“大衛生、大健康”工作格局加速形成,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能力顯著提升,醫療服務體系持續最佳化,資源配置更加合理,服務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健康益陽建設全面推進,實現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為人民民眾提供更加綜合、連續、經濟、有效、普惠共享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
到2035年,建立與益陽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衛生健康治理體系,高質量建成健康益陽,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全面提升,人人享有高質量健康服務和高水平健康保障,主要健康指標達到全省一流水平,基本實現健康公平。
三、主要任務
(一)全面推進健康益陽建設
1.著力實施健康益陽行動
建立健全健康益陽行動推進機制,積極探索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實施路徑,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措施,建立健康益陽行動考核評價機制,推動將考核結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績效考核。著力發揮政府、社會、個人三方合力,全力推進健康知識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煙、心理健康促進、健康環境促進、婦幼健康促進、中國小健康促進、職業健康保護、老年健康促進、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癌症防治、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糖尿病防治和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等15個專項行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環境,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2.廣泛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廣泛普及健康知識,引導民眾加強自我健康管理。全面落實湖南省國民營養計畫,深入開展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為重點的全民健康生活行動,積極推進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動靜結合的健康生活方式,引導民眾當好自身健康第一責任人。建立並完善全市健康科普專家庫和資源庫,健全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鼓勵各主流媒體和網站開設健康科普欄目,醫務人員掌握與崗位相適應的健康科普知識,並在診療過程中主動提供健康指導。全面推進控煙工作,深入開展無煙黨政機關、無煙醫療衛生機構、無煙學校、無煙家庭建設活動,逐步實現室內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和公共運輸工具全面禁菸,預防和控制被動吸菸。到2025年,全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25%以上。
3.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持續推進衛生城市、衛生鄉鎮(縣城)、衛生村和文明衛生單位創建,鞏固全國衛生城市成果。積極開展健康村鎮、健康社區、健康單位(企業)、健康學校、健康家庭等“健康細胞”創建活動,建設一批“健康細胞”特色樣板。科學開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堅持以環境治理為主、藥物防制為輔,有效防控各類病媒傳染病。深入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創建等行動,普及公共衛生安全、重大疾病防控等衛生健康知識,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推廣保持社交距離、使用公勺公筷、科學佩戴口罩等健康生活習慣。到2025年,全市國家衛生城市(縣城)達到3個以上,國家衛生鄉鎮占全市鄉鎮總數的比例達6%以上,省級衛生縣城創建100%,省級衛生鄉鎮占全市鄉鎮總數的比例達70%以上。
4.加強慢性疾病防治
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治策略,加強慢性病管理服務體系建設,增加慢性病防治與醫療服務供給,強化慢性病篩查和早期發現,逐步將符合條件的重大慢性病早診早治適宜技術納入診療常規。依託胸痛中心、卒中中心體系建設,提高心肌梗死、腦卒中的院前、院中急救處置和規範管理,降低心腦血管疾病事件的死亡率。到2025年,力爭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227/10萬以下,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基層規範管理服務率達65%。繼續開展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建設工作,以益陽市癌症防治醫聯體為平台,成立市級癌症防治中心,建立全市癌症防治協作網路,加強各級醫療機構癌症防治能力建設,著重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推進癌症早期篩查和早診早治,建立癌症大數據平台,開展口腔癌、鼻咽癌、肺癌等高發癌種的機會性篩查,制定推廣套用常見癌症診療規範和臨床路徑。到2025年,力爭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於44.5%,基本實現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參加防癌體檢。
5.加大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力度
加強傳染病監測預警、防治能力建設,法定傳染病報告率保持在95%以上。加強傳染病疫情監測、研判和預警,有效應對新冠肺炎、不明原因肺炎、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熱、麻疹等重點傳染病疫情。血吸蟲病防治實現有效控制。加強愛滋病檢測、抗病毒治療和隨訪管理,積極主動發現感染者,到2025年,愛滋病全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16%以內。全面落實病毒性肝炎綜合防治措施。繼續加強肺結核防治服務體系建設,突出抓好結核病傳染源控制及感染者干預。持續保持消除瘧疾和碘缺乏狀態,基本消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嚴格落實國家免疫規劃,加強疫苗監督管理和接種單位能力建設,建立健全疫苗監督管理工作機制,規範預防接種服務管理,以鄉鎮(街道)為單位,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均保持95%以上。規範有序開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建立全民免疫屏障。
6.促進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
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市級和區縣(市)精神衛生機構建設,常住人口超過30萬人的縣(市)至少設1所精神病專科醫院或在1家縣級公立醫院設定有病房的精神科。持續提升基層精神衛生服務能力,在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設精神心理門診,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具備精神(心理)衛生服務能力。培育社會化心理健康服務機構,搭建心理健康服務平台,健全完善以專業技術人員為主,心理健康服務志願者為輔的心理健康人才隊伍建設。積極開展心理健康促進工作,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引導民眾科學認知心理疾病。積極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加強精神障礙患者康復服務保障。健全精神衛生綜合管理機制,落實嚴重精神障礙救治救助,規範開展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服務,強化心理危機干預、預防和減少極端行為發生,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管理率保持在95%以上。
(二)建設強大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1.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實施疾控中心標準化建設工程,確保市級和區縣(市)疾控中心達到國家標準。最佳化完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能設定,提升監測預警、流調溯源、檢驗檢測等職能,構建以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各類專科疾病防治機構為骨幹,醫療機構為依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網底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構建聯防聯控、群防群治長效機制,強化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建立多方參與的公共衛生社會治理體系。統籌推進集醫療綜合服務、疾病預防控制、公共衛生救治和衛生應急物資儲備於一體的市公共衛生防控救治中心建設項目,提升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
2.提升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能力
加強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回響機制建設,健全衛生應急預案,建立集中統一、高效運轉的領導指揮體系。健全醫療機構感染防控體系和管理制度,二級及以上社會辦醫療機構、公立醫療機構單獨設定管理公共衛生工作的科室。嚴格落實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責任制,確保傳染病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加強院前醫療急救體系建設,提升院前急救服務水平。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隊伍建設,強化管理和培訓。以益陽市公共衛生防控救治中心為依託,積極創建衛生應急綜合試驗區。到2025年,我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軟硬體建設、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全面提升。
3.強化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健全基層公共衛生工作機制,鄉鎮(街道)明確公共衛生管理機構,建立城鄉社區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協同聯動機制,落實格線化防控責任。通過“縣管鄉用”等方式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公共衛生醫師,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門診、腸道門診、傳染病監測“哨點”建設,落實基層“哨點”職責。廣泛開展鄉村兩級醫務人員疫情防控培訓,規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患者接診和處置流程。構建面向民眾的急救培訓體系,增強公眾的現場急救能力,提升民眾對常見公共衛生事件自我防範知識的知曉率。支持赫山區新建魚形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益陽高新區擴建朝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項目建設,支持一批縣級、鄉鎮公共衛生防控能力提升項目建設,補齊基層公共衛生防控體系短板弱項。
4.增強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
構建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體系,選擇1-2家綜合能力強的醫療機構建設市級重大疫情救治中心。加強市縣定點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隔離病房、核酸檢測實驗室以及重症、呼吸、麻醉、院感防控等相關學科建設,組建高水平重大疫情救治專業技術隊伍,組建核酸檢測、院感防控等專家組,加強應急儲備和日常實戰演練,完善轉診、會診、搶救、隨訪等制度。重點防控校園聚集性傳染病疫情,遏制愛滋病、結核病等傳染病傳播,加強傳染病發現、報告、隔離、診療、防護全程質控。加強定點醫療機構醫療物資儲備,規範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
5.強化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
完善衛生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和調度機制。高標準建設市級和區縣(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疫應急物資儲備庫,完善物資儲備品種目錄和需求清單,明確供應保障部門,健全緊急生產、市場準入、政府採購、收儲輪換、調劑調用、物流配送、信息共享、應急徵用、捐贈接收等工作機制,建設實物、產能、契約、技術、社會多元儲備體系,有效滿足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需要。市、縣定點救治醫療衛生機構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日均滿負荷運轉消耗量,存儲不少於10天的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並做好倒庫更新。加強應急物資經費保障,確保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的運轉。
(三)構建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1.進一步最佳化醫療資源配置
全面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整合現有資產資源,不斷最佳化收入結構,持續最佳化醫療資源配置,提高資產資源利用率,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全力推進市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構建以市中心醫院為主體的高效優質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培育多個省級重點專科,打造省域內具有較高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的優質醫療服務、醫學科研和人才培養高地。加快以市第一中醫醫院為龍頭的省級區域中醫診療中心建設,提升基礎設施設備條件和信息化水平,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疾病預防控制、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服務中的特色作用,建設骨傷、腦科國家級重點專科,開展中醫經典病房培育與建設,打造省域內中醫藥服務高地。按照“小綜合、大專科”模式,構建多專科醫療服務體系,構建以市婦幼保健院為龍頭的婦幼醫療服務體系;構建以康雅醫院為龍頭的醫養結合服務體系,推廣益陽智慧醫療養老模式。加強縣域醫療中心建設,推進縣級重點專科和專病中心建設,重點加強急診科、兒科、麻醉科、重症醫學科等薄弱專科以及緊缺專業臨床專科建設,有效承擔縣域內常見病、多發病診療以及危急重症搶救與疑難病轉診等任務。
2.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圍繞“15分鐘就醫圈”目標,調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規劃布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配備,著力加強基層急診搶救、常規手術、婦產科及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等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完善慢性病等重點疾病分級分類管理制度,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為突破口,促進基層醫防融合。深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和社區醫院建設,持續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積極推進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不斷擴充基層衛生適宜人才隊伍,努力提升家庭醫生簽約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量,推進基層衛生健康工作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每所鄉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4名以上全科醫生,每個家庭醫生團隊配備1名全科醫生。
3.促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完善醫院章程,健全議事決策制度,加強醫德醫風制度建設和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幹部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加強公立醫院內涵建設,實現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逐步從注重物質要素向注重人才科技要素轉變。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實“兩個允許”要求,改革完善公立醫院薪酬總量核定以及內部績效考核和薪酬分配辦法,合理確定薪酬結構和水平。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化解公立醫院債務,加強財務管理和監督,防範財務風險,構築內控、綜合監管、審計等閉環管理的綜合財務監管體系。強化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成本核算,三級公立醫院設定總會計師崗位。打造樣板標桿,爭取1家綜合醫院創建國家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醫院。
4.加快分級診療體系建設
完善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的治療模式,建立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接續性醫療機構之間的分工協作機制,健全網路化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運行機制,逐步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急慢分治。控制公立醫院普通門診規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逐步承擔公立醫院的普通門診、康復和護理等服務,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有效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城市醫療集團建設,鼓勵將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社會辦醫療機構和醫養結合機構納入醫聯體。推進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信息共享,確保不同級別、類別醫療機構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到2025年,力爭將縣域內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率提高到95%和70%以上,縣域內醫療費用占比保持在80%以上,實現“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鄉”。
5.加強醫療服務質量管理
加強市、縣質控中心建設,建立起覆蓋醫療全過程的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健全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規範、醫療績效評價機制以及醫療質量控制動態監測和反饋機制。加強診療行為管理,建立診療指南、技術規範和臨床路徑等數據信息庫;加強臨床合理用藥,加強用藥監測和合理用藥考核,逐步規範抗菌藥物、輔助藥品質子泵抑制劑等重點藥品的使用,提高醫用耗材臨床套用規範化水平。加強醫院感染監測體系建設,做好重點技術、關鍵環節的精細化、標準化管理,提高醫院科學管理水平,保證醫療安全。持續改進醫療服務質量,積極開展“平安醫院”建設,落實患者安全措施,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繼續推進胸痛、創傷、卒中、危重孕產婦、新生兒和兒童等“五大中心”建設,建立提供醫療救治綠色通道和一體化綜合救治服務。加強血液安全體系建設,持續推進無償獻血工作,健全無償獻血工作協調機制,鞏固完善政府領導、部門協作、社會廣泛參與的無償獻血工作格局,建立個人、單位、社會有效銜接的無償獻血激勵機制,保障臨床用血安全、充足和有效。
6.鞏固拓展健康扶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健康扶貧主要政策總體穩定,鞏固基本醫療保障成果。深入推進健康鄉村建設,聚焦重點地區、重點人群、重點疾病,進一步補齊脫貧地區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短板弱項,為脫貧地區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更加堅實的健康保障。加強醫保經辦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信息互聯互通,推進醫療保障“一站式”結算。加強遠程醫療能力建設,持續推進三級醫院對口幫扶,提升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持續做好脫貧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重點做好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嚴重精神障礙四種主要慢性病患者的規範管理和健康服務。到2025年,農村低收入人口基本醫療衛生保障水平明顯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逐步完善。
(四)構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體系
1.提升生育服務管理水平
積極推進計畫生育協會改革,完善組織網路和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能力,有序承接政府轉移的服務職能,全面落實中央賦予的新時期計畫生育協會六項重點任務。依法組織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強人口監測,把握人口發展規律,最佳化人口結構。持續創新生育服務體系,最佳化配置生育服務資源,推進公共場所母嬰設施建設和改造。落實人口監測統計調查制度,動態更新人口信息,實現數據共享。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繼續實行計畫生育獎勵扶助制度和優惠政策,進一步完善計畫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幫扶制度,維護計畫生育家庭合法權益,促進全市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2.構建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
加快發展0-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健全以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標準規範體系和監督管理體系。支持多方力量舉辦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積極發展普惠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推動將嬰幼兒照護服務納入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合理規劃布局與常住人口規模相適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並納入社區配套用房統籌規劃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幼稚園提供托幼一體化服務,引導產業園區建設嵌入式嬰幼兒照護機構,鼓勵單位內部挖掘潛力辦園。大力培育示範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並逐步推廣其管理和服務模式。
3.重視婦女兒童健康
加強婦幼保健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婦幼健康服務體系,確保市、縣級均有1所由政府舉辦的公益性、標準化婦幼保健機構。建立健全“分級負責、上下聯動、應對有序、運轉高效”的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會診與轉診網路,加強危重孕產婦、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強化產科、兒科、婦幼保健人才培養,提高危重孕產婦、新生兒救治能力,保障母嬰安全。持續貫徹《益陽市出生缺陷防治實施方案》,嚴格落實出生缺陷三級預防措施,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目標人群覆蓋率100%,產前篩查率和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率分別達80%和98%以上;深入推進全市健康民生項目,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繼續落實農村適齡和城鎮低保適齡婦女“兩癌”檢查、孕產婦產前篩查、預防愛滋病梅毒B肝母嬰傳播等公共衛生服務。開展婦幼保健特色專科建設,加強婚前、孕前、孕產期、新生兒期和兒童期保健工作,推廣套用《母子保健手冊》,加大健康教育與諮詢、健康狀況評估、健康指導為主要內容的保健服務。完善兒童健康服務體系,提升兒童保健服務能力,加強高危、流動兒童管理。孕產婦系統管理率、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和7歲以下兒童健康管理率均達90%以上。
4.守護青少年身心健康
深化學校健康教育和中國小衛生保健室建設,強化中國小校重點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和防控工作,有效防治結核病、愛滋病等法定傳染病,積極預防和減少視力不良、聽力損失、齲齒等疾病的發生,加快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片聯繫中國小校制度。加強對學生的營養管理和營養指導,保障學生在校用餐食品安全和營養均衡健康,加強學生體育鍛鍊和肥胖綜合干預。加強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健全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工作機制,力爭近視率平均每年下降0.5個百分點以上。推動中國小校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工作人員,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心理干預,著重關心留守兒童、流動兒童等心理健康,引導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狀態、積極參加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
5.加強職業健康保護
加強對重點行業領域職業病危害治理,推進企業依法履行職業病防治相關法定責任和義務。健全職業病危害申報、職業病報告、職業病及其危害因素監測等制度,重點行業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合格率達85%。落實職業健康檢查、職業健康託管、職業病診斷以及治療康復等管理措施。強化職業健康監督執法,督促職業健康危害嚴重的用人單位履行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職責,建設單位履行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手續。加大職業病救治保障力度,在重點行業實施重點職業病工傷保險擴面專項行動。繼續實施塵肺病防治攻堅行動,對無責任主體的塵肺病農民工實施救助。
6.關愛老年人健康
加強預防保健,加快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推動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推廣“網際網路+”智慧醫養結合模式,鼓勵養老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醫養合作。探索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推進安寧療護試點工作,從病區建設、組織管理、宣傳培訓、醫療質量與安全等方面探索和創建,有效提升安寧療護工作質量。加強老年醫學科建設,完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支持區縣(市)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通過轉型方式發展為老年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中心、站)和安寧療護機構。到2025年,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定老年醫學科比例達到60%。擴大社會老年人的意外傷害保險覆蓋率,確保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比例逐年提高。加快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老年人規範健康管理服務率達65%以上。
(五)推動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
1.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
建立健全市級和區縣(市)中醫藥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及管理體系,制定加強醫療保障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以市第一中醫醫院為龍頭,縣級中醫醫院為骨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制鄉鎮衛生院為基礎的中醫藥服務體系。推進市第一中醫醫院擴建工程建設,完善市級中醫醫院基礎設施。支持醫療機構中藥製劑在醫聯體範圍內調劑使用,鼓勵醫療機構院內製劑進行新藥開發。鼓勵民營中醫醫療機構連鎖經營,有序發展中醫診所、門診部、名醫堂以及中醫特色專科醫院、中醫康復醫院、中醫老年病醫院。
2.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
創建國家中醫特色重點醫院,打造中醫特色明顯的省級區域中醫診療中心,建設中醫經典病房,開展中醫護理門診試點,提高中醫特色護理能力。最佳化中醫醫療服務,以骨傷、肛腸、針灸、康復、腫瘤、婦科、兒科、腦病等特色專科為重點,推進國家、省、市級中醫優勢重點專科建設。強化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作用,建設好市級治未病中心,縣級中醫院實現治未病科全覆蓋。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發揮中醫藥在疾病預防、慢性病管理、疾病治療和康復中的獨特作用,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產品和服務,大力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加強三級中醫醫院急診、重症、呼吸、檢驗等相關科室建設和縣級急診科建設,強化急救能力,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醫院全部設定發熱門診和預檢分診點。推進中西醫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協同創新,探索建立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協作工作機制,更好發揮中醫藥在惡性腫瘤性疾病、突發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中的作用。
3.強化基層中醫藥服務
開展城市中醫醫療集團建設,全面推進益陽市中醫醫療聯合體內涵建設,強化縣級中醫醫院牽頭組建縣域緊密型中醫醫共體,促進優質資源下沉,建立雙向轉診制度,支持中藥自製製劑在醫聯體等範圍內調劑使用。推進中醫館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建設“旗艦中醫館”,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建設“中醫閣”。到2025年,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建制鄉鎮衛生院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2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制鄉鎮衛生院達到“旗艦中醫館”標準,80%的村衛生室能提供中醫藥服務,15%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設定“中醫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量占比不低於35%。每個縣(市)建有政府舉辦二級甲等水平的縣級中醫醫院,支持創建2家縣級三級中醫醫院。
4.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
持續推動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創新性發展。高標準推進益陽市中醫藥博物館和中醫藥文化廣場建設,打造中醫藥文化地標。加強縣級以上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建設,推進中醫藥文化建設示範醫院創建活動。創新科普形式,廣泛開展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加強市中醫藥研發中心建設和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繼續開展中醫藥專長絕技收集整理專項行動,加大傳統製藥、鑑定、炮製技術和老藥工經驗技術傳承力度,引導院校、醫院、企業建立合作開發和利益共享機制。加強中醫臨床診療技術、養生保健技術、康復技術篩選,完善中醫醫療技術目錄及技術操作規範。到2025年,居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水平提高至28.78%以上。
(六)推動健康產業優質發展
1.推動社會辦醫健康規範發展
開放社會資本辦醫領域,鼓勵社會資本優先進入醫療資源稀缺以及特殊醫療服務領域,加強社會辦醫療衛生機構與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協同發展,提高醫療衛生資源整體效率。鼓勵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類專科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站)、口腔疾病、老年照護與安寧療護等急需和新興的健康服務業。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提供高端醫療服務,加強重點專科建設,大力引進和培養人才,提升學術地位,促進高質量發展。完善社會辦醫療衛生機構的政策措施,在技術、設備、人員等要素準入和醫保定點、重點專科建設、等級評審等方面平等對待,並加強政策扶持和服務指導,引導社會辦醫療機構走差異化發展道路,與公立醫院形成功能互補、競爭有序的市場格局。
2.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以中藥材種植、中藥材加工業和製藥工業為重點,推動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中藥材產業規模經營,發展“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提高中藥材種植標準化、規模化和專業化生產水平,逐步把雪峰山片區建設成區域特色明顯的“安五味”道地藥材主產區、示範區。實施安化縣、桃江縣等重點區域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護工程。打造輻射全省的現代中藥產業基地,擦亮“安化厚朴”“安化黃精”“南縣中華鱉”等國家地理標誌品牌,研發推廣一批藥膳、藥飲、藥妝、藥浴等中醫藥保健產品,發展新型文化產品和服務。培育一批大型醫藥流通和中藥飲片、製藥生產企業,推進中藥生產企業裝備升級、技術集成和工藝創新,以漢森製藥、博瑞藥業、湖南上藥、湘易康製藥、津湘製藥等本土龍頭企業,建立“藥材種植-飲片加工-中成藥生產”產業體系,提高產業發展的聚集度,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3.拓展健康服務新業態新領域
激發市場活力,開闢發展空間,推動我市生命健康產業加快發展,積極促進中醫藥、生物製藥、醫療器械、健康養生、健康養老等產業融合發展。以康雅醫院為龍頭,推廣智慧醫療康養模式,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醫養康養相結合的服務體系,將益陽建設成全省知名的養老示範區。著力推動健康養生產業與現代農業、文旅業、服務業融合創新,支持安化打造“茶為基礎、旅為媒介、文為內涵、體為活力、康為延伸”的茶旅文體康特色產業體系,支持南縣醫療健康產業園建設。構建“體醫融合”健康促進體系,推動形成“體醫融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新模式,實現大眾健康管理服務從單純依靠醫療衛生“被動、後端的健康干預”到體育健身“主動、前端的健康干預”的發展模式。發展基於網際網路的健康服務,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推進遠程診療建設,實現區域資源共享和一體化服務;推進智慧醫療建設,探索推進可穿戴設備、智慧型健康電子產品和健康醫療移動套用服務的發展。
(七)健全藥品供應保障機制
1.全面落實基本藥物制度
持續鞏固基本藥物制度實施成果,將基本藥物使用情況納入醫療衛生機構等級評審指標和績效考核範圍,鼓勵非政府辦醫療機構落實基本藥物制度。逐步提升基本藥物配備使用比例。進一步健全覆蓋市、縣的藥品臨床使用監測網路,完善藥品使用信息採集、統計分析、信息共享等功能。將基本藥物制度與醫共體建設、分級診療制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慢性病健康管理、醫支付方式改革等有機結合,建立多元化的保障機制。
2.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
建立藥品使用監測預警中心和短缺藥品清單管理制度,實現短缺藥品分層監測、分級預警、分類儲備、分級應對,將原料藥和製劑在註冊、生產、採購、價格等方面實行信息聯通共享和動態監測預警。優先推動基本藥物、低價藥物的政策統一,建立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分級聯動應對機制。探索由醫共體牽頭單位適量儲備短缺藥品和存在短缺風險的急(搶)救藥品,並將其納入調劑範圍。加強藥品配送企業管理,建立準入與淘汰制度,提高藥品配送集中度。加強對醫師規範化診療、合理化用藥培訓、監督與考核。
3.加強重點監控藥品和用藥目錄管理
建立統一規範、職責明確、流程清晰、操作高效的合理用藥重點監控機制,加強目錄內藥品臨床套用全程管理。充分利用現有信息系統,對重點監控藥品採購使用等情況實施監測預警、干預處理及公示公告等工作。積極推進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鼓勵醫療機構優先採購和使用通過一致性評價、價格適宜的仿製藥。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監督檢查,規範藥品購銷秩序,嚴格落實藥品購銷“兩票制”。嚴格藥品代理監管,建立醫藥代表登記備案制度,規範醫藥代表行為。加強對醫療機構臨床用藥的監督管理,大力推進醫療機構藥品、醫療器械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和監測工作。
(八)夯實衛生健康發展基礎
1.強化人才隊伍建設
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市做好人才工作相關要求,建立人才引進、定向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等體制機制,完善人才薪酬、社保、醫療、住房、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務措施。落實益陽市人才行動計畫,實施高層次衛生人才評審辦法,打造一批衛生健康領域有影響力的帶頭人和團隊。加強醫療衛生急需緊缺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培訓,推動三級醫療機構每年將醫學教育培訓經費投入提高至本單位年度業務總收入的1%以上。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企業等探索醫、教、產、學、研聯合培養模式,利用培訓班、進修班、下基層服務、跟班學習等形式,加強全市衛生技術人員醫療知識與技能培訓,強化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激發人才隊伍新動能。加強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支持聘請國醫大師、名老中醫來益傳授學術思想和實踐經驗,發揮師承教育優勢和作用,培養造就一批省級名中醫、市級名中醫、省級基層名中醫。完善職稱晉升體系和職稱晉升辦法,提高醫療衛生機構中、高級職稱崗位比例並向基層傾斜,完善以品德、能力、實績為導向的人才評價機制,不將論文、外語、科研等作為基層衛生人才職稱評審的硬性要求。
2.深入推進法治建設
組織全市衛生健康系統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嚴格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圍繞“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中長期目標,紮實推進“十四五”衛生健康法治建設工作。以法治政府建設為抓手推動全市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依法行政,以醫院法治建設為抓手推動醫療衛生機構依法執業、依法經營、依法管理,為全市衛生健康事業順利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啟動全市衛生健康系統“八五”普法工作,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督促指導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普法工作,重點加強疫情防控、醫療糾紛等法律法規宣傳,營造衛生健康工作的良好氛圍。持續深化衛生健康領域“放管服”改革。全面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落實政務服務“三集中三到位”和“證照分離”改革,全面推廣“一件事一次辦”事項,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包容、審慎、有效的監管機制,最佳化服務流程。健全規章制度,依法政務公開,接受社會監督,提高辦事效率,實現線上線下政務服務高度融合。
3.最佳化監督管理體制
持續推進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改革,加強市、縣衛生健康監督執法機構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建立信息公開、社會多方參與的監管制度,建設綜合監管平台和行業信用體系,建立聯合執法機制,持續推進“智慧衛監”建設。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機制,加大抽查力度。建立健全醫療衛生行業信用機制,推進誠信信息全行業資源共享,建立健全依法聯合懲戒體系。健全信息公開機制,定期公開相關信息。綜合運用移動執法、線上監管、人工智慧等“網際網路+監管”手段,提升行業大數據監管、協同監管和誠信監管水平。持續規範網際網路診療服務秩序,加快推進醫療服務智慧型監管信息系統建設,加強網際網路診療服務監管。
4.加強信息化建設
加強醫療機構與公共衛生機構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加強“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套用,推廣人工智慧、5G等移動技術套用,提高公立醫院與省全民健康檔案資料庫對接率,提升公立醫院上傳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數據質量。逐步統一各類診療卡,將電子健康卡平台打造為居民享受“網際網路+”健康服務的統一入口,實現跨地區、跨機構看病就醫“一卡通”,逐步實現電子健康卡、醫保卡通用。加強標準化建設,統一醫療服務、藥品採購、醫保報銷等信息系統代碼標準。加強信息和網路安全防護,落實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推進益陽智慧醫療項目建設,完善“遠程診療”“網際網路醫院門戶”“網際網路醫院”“物聯網+特殊群體”等功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確保規劃的頂層設計
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衛生健康工作,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衛生健康事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落實職責和任務,形成多部門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各級各部門要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貫穿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把衛生健康發展指標有機融入各項決策部署,通盤考慮,綜合考量,實現健康益陽建設和經濟社會良性協調發展。
(二)完善要素保障,確保規劃的內生動能
完善職責明晰、分級負責的醫療衛生財政投入機制,按照醫療衛生領域事權和支出責任,市縣兩級政府落實好各項投入政策,加強資金保障。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積極爭取上級財政支持,動員社會多元投入,特別是公共衛生和健康產業領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形成多元化籌資格局,減輕民眾醫療費用負擔。加強人才的培養和使用,重點對醫療衛生健康人才引進招錄、培養使用、學科建設、科研立項、學術交流等給予政策支持,落實人才配套政策,強化人才激勵;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堅持分層分類評價,合理設定評價標準,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建立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的長效機制,創造安全、滿意、愉快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優先保障已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且通過可行性充分論證明確意向位置、規模的新建、擴建醫療機構建設用地,優先保障與健康事業相關的公共設施用地需求,確保項目落地實施。
(三)加大政策支持,確保規劃的強大活力
深刻領會並貫徹落實國家、省關於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政策,融入到深入實施健康益陽建設中,爭取國家和省在財政轉移支付、重大政策性試點、衛生健康項目建設、重大科技項目推廣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努力把各項重大政策轉化成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強大活力。全面加強衛生健康領域法治建設,健全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依法科學制定傳染病防治、公共衛生應急、中醫藥發展、愛國衛生促進、院前急救等規範性檔案,同時將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作為重要內容,夯實衛生健康治理的法治基礎。
(四)強化考核激勵,確保規劃的順利實施
各區縣(市)要將本規劃主要目標和指標納入本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年度目標和任務清單,認真組織落實。衛生健康、醫保、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科技、農業農村、工業和信息、民政、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推進規劃落實。強化考核督導,建立廣覆蓋、多維度的督導、考核和問責機制。健全規劃實施的推進機制,增強規劃的引領力、約束力和執行力。及時總結推廣先進典型經驗,以點帶面,上下聯動,努力開創我市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政策解讀
2021年12月,益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益陽市“十四五”衛生健康規劃》,現將有關精神解讀如下:
一、起草背景
“十四五”時期是衛生健康事業全面提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要加快提高衛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要構建起強大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論斷。隨著《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系列衛生健康政策措施相繼實施,為十四五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滿足我市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結合我市工作實際,制定了《益陽市“十四五”衛生健康規劃》。
二、起草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健康湖南“十四五”建設規劃》《益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三、起草過程
1.精心組織實施。根據“十四五”規劃編制的有關要求,組建工作專班,制定工作方案,設立專項課題調研,並委託第三方機構參與我市“十四五”衛生健康規劃編制工作。
2.廣泛徵求意見。通過召開座談會、發放徵求意見函、深入基層調研、網上公開徵求意見等形式,徵求省衛生健康委、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直有關單位、區縣(市)衛生健康局和市直醫療衛生單位的意見和建議,並充分予以吸收採納。加強與省衛生健康委規劃處的有效銜接,多次對接討論,並修改完善。
2.組織專家論證。邀請市人大、市政協、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局、市中心醫院、市第一中醫醫院等各領域專家對規划進行論證評審,對文本提出具體修改意見。
3.專題會議研究。組織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和市直相關部門召開徵求意見座談會,對文本進行討論和修改。
4.嚴格法制審查。《益陽市“十四五”衛生健康規劃》(送審稿)通過了市司法局行政規範性檔案合法性審查和公平競爭性審查,符合法制審查相關要求。
四、主要內容
1.規劃背景。主要圍繞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健康益陽行動、傳染病防治工作等九個方面,全面總結我市“十三五”期間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取得的主要成就,並從保障人民健康、醫防融合、優質資源布局和人口老齡化等維度,分析我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2.總體要求。規劃明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健康中國戰略為統領,以建立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主題,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動力,堅持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的工作方針,全面實施健康益陽行動。
3.主要任務。根據發展目標,對“十四五”期間衛生健康工作進行部署,主要包括八項重點任務和八個專欄。(1)全面推進健康益陽建設。包括著力實施健康益陽行動、廣泛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慢性疾病防治、加大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力度、促進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2)建設強大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包括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升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能力、強化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增強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強化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3)構建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包括進一步最佳化醫療資源配置,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促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加快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加強醫療服務質量管理、鞏固拓展健康扶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4)構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體系。包括提升生育服務管理水平、構建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重視婦女兒童健康、守護青少年身心健康、加強職業健康保護、關愛老年人健康。(5)推動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包括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強化基層中醫藥服務、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6)推動健康產業優質發展。包括推動社會辦醫健康規範發展、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拓展健康服務新業態新領域。(7)健全藥品供應保障機制。包括全面落實基本藥物制度、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加強重點監控藥品和用藥目錄管理。(8)夯實衛生健康發展基礎。包括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深入推進法治建設、最佳化監督管理體制、加強信息化建設。
對應的八個專欄分別是:健康影響因素干預項目、公共衛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項目、醫療服務能力提升項目、重點人群健康保障項目、中醫藥傳承創新項目、健康產業發展項目、藥品供應保障項目、衛生健康發展支撐體系項目。
4.保障措施。主要從加強組織保障、完善要素保障、加大政策支持、強化考核激勵四個方面,確保《規劃》任務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