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湖南省委、省政府關於發展中醫藥的重大決策,推動益陽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朽定婆中醫藥法〉辦法》《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益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漏鞏標綱要》《益陽市貫徹落實〈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實施方案》《中共益陽市委益陽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檔案精神,特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一)現狀與基礎
“十三五”時期,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挨寒跨益陽市把中醫藥工作擺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堅持中西醫並重,注重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有效推動了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1.中醫藥助力疫情防控作用不妹歡巴斷凸顯。新冠閥判舉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市中醫藥系統堅決貫徹落實疫情防控工作有關要求,組建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建立中西醫結合專家聯合會診機制,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積極發揮中醫藥預防和救治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全市新冠肺炎患者均採取中醫藥治療,其他重點人群均採取中醫藥湯劑早期介入預防,成效明顯,實現了確診患者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醫療事故零發生的目標。我市選派中醫藥人員支援湖北黃岡和市級定點醫院,為抗疫工作的勝利貢獻了中醫藥力量。積極發揮中醫藥治未病優勢,全面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各級中醫醫療機構共發放中醫藥預防湯劑36.9萬劑次。
2.中醫藥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建立了中醫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及時研究解決中醫藥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各級黨委和政府把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積極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協調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市級層面相繼出台《益陽市貫徹落實〈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實施方案》《中共益陽市委益陽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檔案,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
3.中醫藥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積極構建中醫醫聯體、縣域醫共體。益陽市第一中醫醫院探索創建中醫特色醫院,位列全國百強中醫醫院,正爭創省級區域中醫診療中心。桃江縣中醫醫院達到三級中醫醫院水平,其他5家縣級中醫醫再紙察陵院達到二級甲等中醫醫院水平。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均設定中醫科,85%以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制鄉鎮衛生院建成中醫館。
4.中醫藥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二級以上中醫醫院全部建立“治未病”科室,服務方式和內容不斷豐富。中醫體質辨識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納入公共衛生管理,全市0-3歲兒童、65歲以上老年人中醫健康管理覆蓋率分別達到70%、75%以上,優於全省平均水平。中醫藥專科優勢不斷增強,新增省級中醫重點專科16個,建有1個國醫大師工作站、3個省級名中醫工作站、3個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安化、桃江、資陽、南縣等4個區縣(市)先後被評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5.中醫藥人才培養力度不斷加大。人才隊伍有序增容,素質逐年提高。新增湖南省名中醫2人、湖南省基層名中醫2人、益陽市名中醫20人。有全國第六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1名、湖南省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1名、湖南省基層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8名,培養學術經驗繼承人20名。省級中醫類別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基地2家,培訓合格中醫類別助理全科醫生87名和中醫類全科醫生轉崗培訓40名。
6.中醫藥自主研發不斷進步。益陽市第一中醫醫院與湖南開元博物館簽訂合作協定,成立了益陽市中醫藥博物館和益陽市中醫藥研發中心,陸續收藏自北宋至民國時期中醫藥古秘方手抄本近5000冊,正籌建研陵膠愚凳發團隊,其他相關工作穩步推進。57%的中醫醫院有標準中藥製劑室,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自製製劑50餘種,益陽市第一中醫醫院自主研發的“絡樂膠囊”和“腎炎寧膠囊”獲市級科技成果獎。
7.中醫藥產業基礎不斷夯實。我市中醫藥資源豐富,全市擁有黃精、厚朴、枳殼、杜仲、玉竹等60多種中藥材,是有名的“中國多花黃精之鄉”“中國厚朴之鄉”“枳殼之鄉”,“安化黃精”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安化黃精”“安化厚朴”“南縣中華鱉”註冊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漢森製藥、湘易康製藥等企業成為全國中醫藥知名企業。按照“康養+”發展思路,圍繞“湖、竹、茶、中醫藥”等核心文旅資源,以打造核心景區為抓手,全面發展康養旅遊、觀光休閒、體育運動等產業,集文化推廣、生態旅遊、體育養生於一體的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
8.中醫藥文化傳播不斷提速。我市成功舉辦“中醫中藥中國行——湖南益陽站”中醫藥健康文化大型主題活動,組織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大賽、悅讀中醫活動,開展中醫藥文化宣傳、科普巡講等活動,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民眾受益明顯。創建省級科普教育基地1個,積極開展科普教育活動,推進中醫藥科普工作社會化、民眾化、經常化,不斷提升民眾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
(二)形勢與挑戰
中醫藥被列為國家發展戰略,中醫藥價值和獨特作用日益顯現,中醫藥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
1.國家戰略將中醫藥振興帶入嶄新發展期。《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的頒布實施,從法律層面明確了中醫藥發展地位,為中醫藥發展保駕護航。《國務院關於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綱要(2016-2030年)〉的通知》指明了中醫藥發展方向,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推進中醫藥健康發展的決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系列檔案,從政策層面提出了建立健全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管理、服務和保障體系。一系列舉措,為中醫藥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為中醫藥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
2.中醫藥強市戰略為中醫藥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將中醫藥振興發展融入“三高四新”和“中醫藥強省”戰略,全力推動我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高規格召開全市中醫藥大會,出台《中共益陽市委益陽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檔案,為全市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提出總體要求,作出具體部署。
3.中醫藥資源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中醫藥產業鏈長、消費作用明顯等特點已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在過去8年間,我國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持續攀升,均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2018年、2020年市場規模分別超過2萬億元、3萬億元,經濟潛力巨大。中醫藥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的作用充分展示了中醫藥的價值,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中國處方”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舞台,是加快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力支撐,將進一步拓展國內國際市場。中醫藥理念代表著以維護健康為目的的未來醫學發展方向,中醫藥膳、針灸推拿等中醫手段以其獨特的優勢在亞健康調節、慢性病和老年病治療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養生保健的發展也為中醫藥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套用領域。
我市中醫藥發展還相對滯後,存在短板和弱項,與人民民眾的健康需求存在差距,面臨挑戰。主要表現在:
1.中醫藥管理體系不夠健全,統籌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市縣兩級中醫藥管理職能不夠順暢,中醫藥事業經費投入有限。中醫藥服務體系不夠完善,區域發展不平衡,中醫醫療機構服務占比偏低,中醫藥作用發揮不充分,專科專病影響不大。中醫藥融入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機制有待完善,中醫藥機構應急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滯後等。
2.中醫藥企業產業規模不夠大,競爭能力不夠強,核心技術缺乏,創新能力不足。中藥種植分散,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水平較低,品牌知名度不高,資源優勢發揮不充分。產業發展支持不夠,政策支持乏力。
3.中醫藥高層次人才缺乏,基層人才、產業人才相對不足。沒有形成長期的、穩定的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缺少專業的培訓機構,益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益陽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雖設定有中醫藥方面的相關專業,但與市場需求脫節。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三高四新”戰略要求和市委、市政府有關中醫藥工作的統一部署,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帶來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以服務人民健康為中心,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為主線,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為動力,堅持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和多元價值作用,推進全市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全面推進健康益陽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健康。以保障人民健康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高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加強中醫藥質量監管,保障人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的中醫藥服務。
堅持中西並重、協同發展。貫徹落實中西醫並重衛生健康方針,把中西醫放在同等位置,鼓勵中西醫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共同提高,推動中醫、西醫兩種醫學體系的有機結合,推動二者優勢互補、統籌發展、協同創新。
堅持遵循規律、特色發展。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堅持中醫藥原創思維,加強益陽中醫藥名館和中醫藥企業,以及名醫、名家、名科的學術傳承和名術、名方、名藥的挖掘套用,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推動中醫藥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
堅持質量為先、融合發展。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以企業為主體,積極推動創新平台、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推動中醫藥一二三產業相互融合,培育和引進高新技術企業,探索中醫藥產業綠色發展的新模式。
堅持改革創新、傳承發展。建立健全中醫藥管理體系,完善適合中醫藥發展的評價體系和標準體系,促進中醫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發展目標
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服務“健康益陽”建設為總目標,著力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到“十四五”期末,覆蓋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基本健全,中醫藥繼承與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每千人口公立中醫類醫院床位數達到1.07張,每千人口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0.62人;中醫藥健康質量和效能顯著提升,中醫藥健康發展的體系建設更加完善,中醫藥公共衛生的應急能力大力提升,中醫總診療人次占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比例達到17.40%以上;中醫和中藥、事業和產業協調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總規模年均增速達10%以上;加強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普及力度,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水平達到28.78%,實現中醫藥強市的穩步發展目標。
三、重點任務
(一)聚焦民眾健康,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
1.加強中醫藥服務陣地建設。做優做強市級中醫醫療機構,推進益陽市第一中醫醫院擴建工程,提升市級中醫醫院硬體設施,創建國家中醫特色重點醫院,打造中醫特色明顯的省級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建設中醫經典病房;開展中醫護理門診試點,提高中醫特色護理能力。著力加強縣級中醫醫院建設,推動創建2家縣級三級中醫醫院。鼓勵民營中醫醫療機構連鎖經營。推進中醫館建設,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建設“旗艦中醫館”,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建設“中醫閣”。有序發展中醫診所、門診部、名醫堂以及中醫特色專科醫院、中醫康復醫院、中醫老年病醫院。
2.推動中醫醫聯體和醫共體建設。開展城市中醫醫療集團建設,全面推進益陽市中醫醫療聯合體內涵建設,強化縣級中醫醫院牽頭組建縣域緊密型中醫醫共體,促進優質資源下沉,建立雙向轉診制度,支持中藥自製製劑在醫聯體等範圍內調劑使用。
3.建立健全現代中醫醫院管理制度。持續推動公立中醫醫院探索建立體現中醫醫院特點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完善中醫醫院章程。常態化推進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工作;建立完善中醫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
(二)聚焦優質高效,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
1.提高中醫藥綜合服務能力。最佳化中醫醫療服務,以骨傷、肛腸、針灸、康復、腫瘤、婦科、兒科、腦病等特色專科為重點,推進國家、省、市級中醫優勢重點專科建設。強化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作用,建設好市級治未病中心,縣級中醫院實現治未病科全覆蓋,開展青少年近視、肥胖、脊柱側彎,0-3歲兒童、孕產婦、65歲以上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中醫健康評估、干預調理、健康管理等治未病服務。加強三級中醫醫院急診、重症、呼吸、檢驗等相關科室建設和縣級急診科建設,強化急救能力,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醫院全部設定發熱門診和預檢分診點。
2.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建制鄉鎮衛生院配備中醫醫師,實現“中醫館設定”全覆蓋。推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縣級統籌管理,推進基層中醫藥技術人員“縣管鄉用”管理機制。建立市級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中心和縣級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婦幼保健機構中醫藥服務的培訓和指導,80%以上的基層醫療機構能夠開展10種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80%以上的村衛生室能提供中醫藥服務,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診療量占比不低於35%。
3.推進中西醫協同服務行動。強化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和婦幼保健院中醫類臨床科室和中藥房建設,加強臨床科室中醫醫師配備,打造中西醫結合團隊,開展中西醫聯合查房、會診和中西醫協同的多學科診療模式,推廣“宜中則中、宜西則西”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鼓勵科室間、院間和醫聯體內部開展中西醫協作。發揮中西醫結合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創新婦幼中醫藥服務模式,為婦女兒童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中醫藥預防保健和疾病診療優質服務。
4.增強應對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能力。建立中醫藥參與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網路和應急救治工作協調機制,發揮中醫藥應急救治和重大傳染病防治能力。建立健全“平戰結合、中西醫並重”防控機制,組建中醫疫病防治隊伍和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建立中醫藥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和疫病防治骨幹人才庫。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制定診療方案、組織專家團隊和醫療救治、指導社區防控等,支持醫療衛生機構在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中醫藥理論和技術方面的獨特作用。
5.提升中醫醫療信息化水平。深化中醫藥信息化技術套用,推進以中醫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建設。實施“網際網路+中醫藥健康服務”行動,構建益陽市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的公共服務平台,推進中醫遠程醫療、移動醫療、智慧醫療等新型醫療服務模式,支持市級中醫醫院試點發展網際網路中醫醫院。持續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
(三)聚焦第一資源,激發人才隊伍新動能
1.創新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依託國家中醫藥人才培養項目,強化中醫思維培養,培養高水平中醫藥特色臨床領軍人才和多學科交叉的中醫藥創新型領軍人才。鼓勵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醫醫療機構、企業等探索醫、教、產、學、研聯合培養模式,構建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農業大學、益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益陽職業技術學院、益陽市衛生職業技術學校、益陽市第一中醫醫院、漢森製藥等聯合體,利用培訓班、進修班等形式,加強市、縣、鄉、村衛生技術人員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培養基層實用型人才。大力構建中藥材種植、傳統製藥、鑑定、炮製技術和老藥工經驗技術傳承、中醫藥健康服務等中醫藥適用型技術技能人才梯隊,擴大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養中醫專業醫學生規模。加強中醫護理人員配備與開展中醫護理骨幹培養,提高中醫辯證施護和中醫特色護理水平。鼓勵各級醫療機構對臨床醫師開展“西學中”培訓。將中醫課列入臨床醫學類專業課、必修課,允許中西醫結合專業人員參加臨床類別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
2.加強中醫藥學術經驗傳承。加強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支持聘請國醫大師、名老中醫來益傳授學術思想和實踐經驗,發揮師承教育優勢和作用,培養一批高水平中醫藥特色人才。實現縣級以上公立中醫醫院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全覆蓋。培養造就一批市級名中醫、省級基層名中醫、省級名中醫。建立高年資中醫醫師帶徒制度,與職稱評審、評先評優等掛鈎。規範民間中醫醫療工作,鼓勵確有專長的中醫人才發揮一技之長。促進民間特色技術療法的傳承發展。鼓勵全市老中醫藥專家和老藥工參加益陽市第一中醫醫院、益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益陽市衛生職業技術學校等醫院與高職院校臨教合一活動,傳承發展名老中醫學術經驗、老藥工傳統技藝,建立合作開發和利益分享機制,完善學術傳承制度,推進活態傳承,實現數位化,影像化記錄和存儲。
3.健全中醫藥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完善以品德、能力、實績為導向的中醫藥人才評價機制,加大業務能力和工作實績在中醫藥職稱評聘中的比重,對長期服務基層的中醫醫師職稱晉升適當放寬條件。鼓勵退休中醫醫師到基層服務,提倡中醫醫師開展多點執業。建立中醫藥人才表彰獎勵長效機制,開展市級名中醫的評選表彰。建立人才引進、定向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等體制機制,完善人才薪酬、社保、醫療、住房、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務措施。
(四)聚焦規模質量,建立全鏈條產業體系
1.強化中藥材種植標準化。依託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科學布局,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模式,充分挖掘利用特色中藥材種質資源,加強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逐步形成中藥材品種種植優勢產業帶。促進中藥材產業的規模經營,發展“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完善中藥材企業和合作社與小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戶組織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提高中藥材種植的標準化、規模化和專業化生產水平。引導社會資金投入中藥材種植,鼓勵工商企業通過資本運作、產業延伸、品牌嫁接等途徑投資開發產業和建立規模生產基地,為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資本和技術。支持農民跨區域成立藥材產銷合作組織,鼓勵農民最佳化土地要素配置,降低中藥材生產的綜合成本,提高中藥材種植的旱澇保收能力。加工積極推進中藥材的設施化育苗、標準化栽培、機械化耕種、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模式與技術,不斷提高中藥材種植的綜合生產能力,逐步把雪峰山片區建設成區域特色明顯的“安五味”道地藥材主產區、示範區。
2.推動中醫藥產品品牌化。打造中醫藥品牌,強化湘產道地藥材種質資源和原產地保護,實施安化縣、桃江縣等重點區域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護工程。打造輻射全省的現代中藥產業基地,擦亮“安化厚朴”“安化黃精”“南縣中華鱉”等國家地理標誌品牌,研發推廣一批藥膳、藥飲、藥妝、藥浴等中醫藥保健產品,發展新型文化產品和服務。培育一批年產值過億的食品保健或中成藥大品種,打造一批益字號“名藥”品牌。支持雪峰山片區建設以“安五味”為代表的“梅山百草園”,突出“安五味-養五藏”區域品牌特色,打造安化養生藥材之鄉、慢病人群的安養勝地,全面提升品牌影響力。培育、保護、推廣“安五味”等道地中藥材,創建省級道地藥材良種繁育基地、道地與特色藥材規範化種植基地,推進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助力鄉村振興。培育一批大型醫藥流通和中藥飲片、製藥生產企業,推進中藥生產企業裝備升級、技術集成和工藝創新。
3.推動中醫藥產業集聚化。加快發展中藥材加工業和製藥工業,著力培育和扶持產業龍頭,不斷提高中藥材精深加工水平,不斷拓展藥材加工領域,實施龍頭帶工業、工業促農業的產業化經營戰略。依託“益陽市中醫藥產業園”“安化中醫藥健康產業園”等平台,加大招商引資、企業幫扶力度,以漢森製藥、博瑞藥業、湖南上藥、湘易康製藥、津湘製藥等本土龍頭企業為中心,建立集“藥材種植-飲片加工-中成藥生產”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體系,提升產業發展的聚集度。利用中藥生物工程等新興技術,加強對中藥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推動高質量發展由中藥原料向中藥飲片、中藥提取物、中成藥、保健品、日化用品等全產業鏈延伸。
4.推動中藥流通市場專業化。在高度重視種植、加工業發展的同時,積極培育中介組織和藥材、藥品行銷經紀人,建立健全流通體系,加強產銷對接,加快市場升級,不斷拓寬銷售市場,實施大產業、大市場發展戰略。建立“網際網路+中藥產業+金融服務+現代物流”現代化商業服務模式,搭建中藥材電子商務交易平台,發展電子商務套用企業和個體網店,培育一批大型連鎖藥房和醫藥流通企業。
(五)聚焦傳承創新,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
1.推進中醫藥文化傳播。高標準建設益陽市中醫藥博物館,建設中醫藥文化廣場,打造中醫藥文化地標,加強縣級以上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建設,推進中醫藥文化建設示範醫院創建活動,展示益陽中醫藥文化魅力。創新科普形式,廣泛開展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資源,創作具有當地特色的中醫藥文化科普精品。
2.加強中醫藥精華傳承研究。加強市中醫藥研發中心建設和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開展中醫藥專長絕技收集整理專項行動,對散落在基層、民間的中醫藥傳統知識進行調查、收集、整理,建立民間中醫藥保護名錄,並加以保護和推廣套用。加強資源整合,促進企業、醫院、高校合作,搭建中藥科研平台,圍繞單方驗方、經典名方、名醫名方,開展中醫藥循證醫學、醫院製劑、中藥新藥研發。
3.推廣中醫藥醫養結合模式。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發揮中醫藥在疾病預防、慢性病管理、疾病治療和康復中的獨特作用,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產品和服務,大力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和太極拳、八段錦等養生保健方法,推廣中醫醫院“醫養結合”經驗,促進中醫醫療資源進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打造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示範機構。
4.促進中醫藥與多產業融合發展。促進中醫藥產業與旅遊業有機融合,推進“安化黑茶+中醫藥+康養”“梅山文化+中醫藥+康養”“生態旅遊+中醫藥+康養”“漢森健康產業園”等多元化健康產業模式。推出康復理療、健康養生等精品旅遊線路,著力打造中醫藥特色小鎮和特色街區,助力鄉村振興。
(六)聚焦市場安全,建立全過程的監管體系
1.加強中藥藥事管理。以市級中醫醫院為依託,建設區域中藥製劑中心,著力開發具有特色的醫院中藥製劑品種,縣市級中醫醫院建設共享中藥房。完善市級中藥藥事質量控制中心管理機制,加強醫療機構中藥飲片質量控制,對中藥飲片供應商資質進行評估,執行藥品採購、驗收、儲存養護、調配、中藥煎煮、處方專項點評等制度,定期對中藥飲片質量進行監測,促進合理安全使用中藥。
2.加強中藥材監管體系建設。強化中藥材道地產區環境保護,嚴格農藥、化肥、植物生長調節劑等使用管理,分區域分品種完善中藥材農藥殘留、重金屬限量標準。指導企業參與修訂、完善中藥質量標準體系,強化中藥炮製、中藥製劑等道地藥材標準化建設及質量管理,鼓勵醫療機構套用傳統工藝配製中藥製劑,強化中藥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加強道地中藥材種植、加工、流通、使用全過程溯源管理,重點品種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
3.加強市場安全監管機制。完善中藥資源動態監測體系,加強特色中藥資源監控和保護,對中醫藥系列產品的過期、假劣等重點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完善“三位一體”藥品風險防控體系,注重用信用監管、智慧監管賦能藥品監管,加強藥械化監管隊伍建設,多部門協同監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面加強黨對中醫藥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把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協同配合、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主要負責人堅持主動抓、親自抓,分管負責人具體抓、抓具體。完善市中醫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中醫藥事業和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按照職能分工,加強溝通、密切配合,形成共同推進中醫藥發展的強大合力。落實中醫藥管理主體責任,合理配置人員力量。
(二)加大政策扶持。用好用足各方面鼓勵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衛健、發改、科技、工信、農業農村等部門要加強與國家、省有關部門銜接,努力在基礎設施、人才隊伍、醫療改革等方面爭取更多支持。建立持續、穩定、多元的中醫藥經費投融資機制,增加引導性、開發性、基礎性投入,統籌安排好中醫藥事業發展經費,鼓勵設立政府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市場化運作的中醫藥發展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有效擴大優質服務供給。醫保部門要在報銷比例上予以傾斜,加快建立中醫藥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體現中醫藥臨床價值,充分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特色優勢。
(三)營造良好氛圍。綜合運用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和數字智慧型終端、移動終端等新型載體,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知識,宣傳中醫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強中醫藥科普專家隊伍建設,推動中醫醫療機構開展健康科普講座等活動,推動中醫藥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將中醫藥基礎知識納入中國小傳統文化、生理衛生課程,同時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形成全社會“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的濃厚氛圍和共同發展中醫藥的良好格局。
(四)強化規劃實施。區縣(市)要將中醫藥事業和產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衛生健康發展規劃,統籌布局、協同推進。做好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統籌考慮中醫藥產業布局和資源配置,優先保障重大項目的建設用地需求。各級中醫藥管理部門要加強對轄區內中醫藥工作的指導、督促和檢查,將本規劃落實情況納入績效考核。各相關單位要結合實際制定年度任務目標,紮實推動各項工作落實,促進規劃順利實施。建立規劃監督評價機制,對規劃實施情況定期督查、定期評價,完善規劃反饋與調整機制,增強規劃的執行力。
抄送:市委各部門,益陽軍分區。
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市政協辦公室,市監委,市法院,市檢察院。
各民主黨派市委。
益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10月21日印發
解讀
一、起草背景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對新時代如何認識中醫藥、發展中醫藥、發展什麼樣的中醫藥等根本性、戰略性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隨著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的召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相繼實施,為發展中醫藥事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為更好謀劃我市中醫藥事業進一步發展,根據國家、省、市相關法律法規和檔案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出台《益陽市“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
二、起草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辦法》《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益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益陽市貫徹落實〈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實施方案》《中共益陽市委、益陽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三、起草過程
1.廣泛徵求意見。《益陽市“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徵求意見稿)先後徵求了區縣(市)衛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門、市直醫療衛生單位,以及向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等20個市直相關單位徵求意見建議,並修改完善。
2.專題會議研究。組織市中醫藥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和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就《益陽市“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徵求意見稿)內容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審議和修改完善。
3.組織專家論證。組織中醫醫院、發改、農業農村、工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藥材企業等各領域專家進行諮詢論證,不斷修改完善,形成了《益陽市“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送審稿)。
4.嚴格法制審查。《益陽市“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送審稿)通過了市司法局行政規範性檔案合法性審查和公平競爭性審查,符合法制審查相關要求。
四、主要內容
總結了“十三五”時期我市中醫藥發展取得的新成效,客觀分析了面臨的形勢與挑戰,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我市中醫藥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並提出了四項保障措施。
1.規劃背景。主要圍繞中醫藥助力疫情防控、發展環境、服務體系、服務能力、人才培養、中藥研發、夯實產業基礎、文化傳播等八個方面,全面總結我市“十三五”期間中醫藥發展取得的主要成就,並從中醫藥管理體系建設、產業鏈打造和人才隊伍建設等維度,分析我市中醫藥發展面臨的機遇和存在的問題。
2.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規劃明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為主線,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為動力的指導思想。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健康,中西並重、協同發展,遵循規律、特色發展,質量為先、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傳承發展等五項基本原則。以服務“健康益陽”建設為總目標,到“十四五”期末,中醫和中藥、事業和產業協調發展,實現中醫藥強市跨越式發展。
3.重點任務。根據發展目標,對“十四五”期間的中醫藥工作進行部署,主要包括六項重點任務和六個專欄。
(1)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以加強中醫藥服務陣地建設、推動中醫醫聯體和醫共體建設、健全現代中醫醫院管理制度等為重點,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
(2)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從提高綜合服務能力、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推進中西醫協同服務行動、增強應對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能力、提升信息化水平入手,全面提供優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能力。
(3)激發人才隊伍新動能。實施創新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加強中醫藥學術經驗傳承、健全中醫藥人才評價激勵機制等舉措,加快高層次和創新型中醫藥人才隊伍培育。
(4)建立中醫藥全鏈條產業體系。通過強化中藥材種植規範化、推動中醫藥產品品牌化、產業集聚化、流通市場專業化,加快建立質量優質、規模化的產業鏈。
(5)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通過推進中醫藥文化傳播、加強中醫藥精華傳承研究、推廣中醫藥醫養結合模式、創新中醫藥文旅產業發展,打造一批具有“益陽特色”文化精品、健康產業等品牌。
(6)建立中醫藥全過程監管體系。通過加強中藥藥事管理、中藥材監管體系建設、市場安全監管機制,保障中藥材質量安全與合理使用。
對應的六個專欄分別是:“中醫藥服務提質工程建設”、“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中醫藥人才培養工程建設”、“中醫藥產業振興工程建設”、“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建設”、“中醫藥製劑規範化建設”。
4.保障措施。主要從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政策扶持、營造良好氛圍、強化規劃實施四個方面,確保《發展規劃》任務順利實施。
3.中醫藥資源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中醫藥產業鏈長、消費作用明顯等特點已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在過去8年間,我國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持續攀升,均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2018年、2020年市場規模分別超過2萬億元、3萬億元,經濟潛力巨大。中醫藥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的作用充分展示了中醫藥的價值,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中國處方”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舞台,是加快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力支撐,將進一步拓展國內國際市場。中醫藥理念代表著以維護健康為目的的未來醫學發展方向,中醫藥膳、針灸推拿等中醫手段以其獨特的優勢在亞健康調節、慢性病和老年病治療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養生保健的發展也為中醫藥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套用領域。
我市中醫藥發展還相對滯後,存在短板和弱項,與人民民眾的健康需求存在差距,面臨挑戰。主要表現在:
1.中醫藥管理體系不夠健全,統籌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市縣兩級中醫藥管理職能不夠順暢,中醫藥事業經費投入有限。中醫藥服務體系不夠完善,區域發展不平衡,中醫醫療機構服務占比偏低,中醫藥作用發揮不充分,專科專病影響不大。中醫藥融入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機制有待完善,中醫藥機構應急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滯後等。
2.中醫藥企業產業規模不夠大,競爭能力不夠強,核心技術缺乏,創新能力不足。中藥種植分散,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水平較低,品牌知名度不高,資源優勢發揮不充分。產業發展支持不夠,政策支持乏力。
3.中醫藥高層次人才缺乏,基層人才、產業人才相對不足。沒有形成長期的、穩定的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缺少專業的培訓機構,益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益陽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雖設定有中醫藥方面的相關專業,但與市場需求脫節。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三高四新”戰略要求和市委、市政府有關中醫藥工作的統一部署,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帶來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以服務人民健康為中心,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為主線,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為動力,堅持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和多元價值作用,推進全市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全面推進健康益陽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健康。以保障人民健康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高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加強中醫藥質量監管,保障人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的中醫藥服務。
堅持中西並重、協同發展。貫徹落實中西醫並重衛生健康方針,把中西醫放在同等位置,鼓勵中西醫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共同提高,推動中醫、西醫兩種醫學體系的有機結合,推動二者優勢互補、統籌發展、協同創新。
堅持遵循規律、特色發展。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堅持中醫藥原創思維,加強益陽中醫藥名館和中醫藥企業,以及名醫、名家、名科的學術傳承和名術、名方、名藥的挖掘套用,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推動中醫藥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
(五)聚焦傳承創新,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
1.推進中醫藥文化傳播。高標準建設益陽市中醫藥博物館,建設中醫藥文化廣場,打造中醫藥文化地標,加強縣級以上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建設,推進中醫藥文化建設示範醫院創建活動,展示益陽中醫藥文化魅力。創新科普形式,廣泛開展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資源,創作具有當地特色的中醫藥文化科普精品。
2.加強中醫藥精華傳承研究。加強市中醫藥研發中心建設和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開展中醫藥專長絕技收集整理專項行動,對散落在基層、民間的中醫藥傳統知識進行調查、收集、整理,建立民間中醫藥保護名錄,並加以保護和推廣套用。加強資源整合,促進企業、醫院、高校合作,搭建中藥科研平台,圍繞單方驗方、經典名方、名醫名方,開展中醫藥循證醫學、醫院製劑、中藥新藥研發。
3.推廣中醫藥醫養結合模式。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發揮中醫藥在疾病預防、慢性病管理、疾病治療和康復中的獨特作用,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產品和服務,大力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和太極拳、八段錦等養生保健方法,推廣中醫醫院“醫養結合”經驗,促進中醫醫療資源進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打造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示範機構。
4.促進中醫藥與多產業融合發展。促進中醫藥產業與旅遊業有機融合,推進“安化黑茶+中醫藥+康養”“梅山文化+中醫藥+康養”“生態旅遊+中醫藥+康養”“漢森健康產業園”等多元化健康產業模式。推出康復理療、健康養生等精品旅遊線路,著力打造中醫藥特色小鎮和特色街區,助力鄉村振興。
(六)聚焦市場安全,建立全過程的監管體系
1.加強中藥藥事管理。以市級中醫醫院為依託,建設區域中藥製劑中心,著力開發具有特色的醫院中藥製劑品種,縣市級中醫醫院建設共享中藥房。完善市級中藥藥事質量控制中心管理機制,加強醫療機構中藥飲片質量控制,對中藥飲片供應商資質進行評估,執行藥品採購、驗收、儲存養護、調配、中藥煎煮、處方專項點評等制度,定期對中藥飲片質量進行監測,促進合理安全使用中藥。
2.加強中藥材監管體系建設。強化中藥材道地產區環境保護,嚴格農藥、化肥、植物生長調節劑等使用管理,分區域分品種完善中藥材農藥殘留、重金屬限量標準。指導企業參與修訂、完善中藥質量標準體系,強化中藥炮製、中藥製劑等道地藥材標準化建設及質量管理,鼓勵醫療機構套用傳統工藝配製中藥製劑,強化中藥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加強道地中藥材種植、加工、流通、使用全過程溯源管理,重點品種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
3.加強市場安全監管機制。完善中藥資源動態監測體系,加強特色中藥資源監控和保護,對中醫藥系列產品的過期、假劣等重點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完善“三位一體”藥品風險防控體系,注重用信用監管、智慧監管賦能藥品監管,加強藥械化監管隊伍建設,多部門協同監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面加強黨對中醫藥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把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協同配合、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主要負責人堅持主動抓、親自抓,分管負責人具體抓、抓具體。完善市中醫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中醫藥事業和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按照職能分工,加強溝通、密切配合,形成共同推進中醫藥發展的強大合力。落實中醫藥管理主體責任,合理配置人員力量。
三、起草過程
1.廣泛徵求意見。《益陽市“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徵求意見稿)先後徵求了區縣(市)衛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門、市直醫療衛生單位,以及向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等20個市直相關單位徵求意見建議,並修改完善。
2.專題會議研究。組織市中醫藥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和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就《益陽市“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徵求意見稿)內容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審議和修改完善。
3.組織專家論證。組織中醫醫院、發改、農業農村、工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藥材企業等各領域專家進行諮詢論證,不斷修改完善,形成了《益陽市“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送審稿)。
4.嚴格法制審查。《益陽市“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送審稿)通過了市司法局行政規範性檔案合法性審查和公平競爭性審查,符合法制審查相關要求。
四、主要內容
總結了“十三五”時期我市中醫藥發展取得的新成效,客觀分析了面臨的形勢與挑戰,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我市中醫藥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並提出了四項保障措施。
1.規劃背景。主要圍繞中醫藥助力疫情防控、發展環境、服務體系、服務能力、人才培養、中藥研發、夯實產業基礎、文化傳播等八個方面,全面總結我市“十三五”期間中醫藥發展取得的主要成就,並從中醫藥管理體系建設、產業鏈打造和人才隊伍建設等維度,分析我市中醫藥發展面臨的機遇和存在的問題。
2.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規劃明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為主線,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為動力的指導思想。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健康,中西並重、協同發展,遵循規律、特色發展,質量為先、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傳承發展等五項基本原則。以服務“健康益陽”建設為總目標,到“十四五”期末,中醫和中藥、事業和產業協調發展,實現中醫藥強市跨越式發展。
3.重點任務。根據發展目標,對“十四五”期間的中醫藥工作進行部署,主要包括六項重點任務和六個專欄。
(1)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以加強中醫藥服務陣地建設、推動中醫醫聯體和醫共體建設、健全現代中醫醫院管理制度等為重點,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
(2)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從提高綜合服務能力、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推進中西醫協同服務行動、增強應對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能力、提升信息化水平入手,全面提供優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能力。
(3)激發人才隊伍新動能。實施創新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加強中醫藥學術經驗傳承、健全中醫藥人才評價激勵機制等舉措,加快高層次和創新型中醫藥人才隊伍培育。
(4)建立中醫藥全鏈條產業體系。通過強化中藥材種植規範化、推動中醫藥產品品牌化、產業集聚化、流通市場專業化,加快建立質量優質、規模化的產業鏈。
(5)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通過推進中醫藥文化傳播、加強中醫藥精華傳承研究、推廣中醫藥醫養結合模式、創新中醫藥文旅產業發展,打造一批具有“益陽特色”文化精品、健康產業等品牌。
(6)建立中醫藥全過程監管體系。通過加強中藥藥事管理、中藥材監管體系建設、市場安全監管機制,保障中藥材質量安全與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