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

《遼寧省“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已經遼寧省政府同意,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22年1月6日印發,請認真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遼寧省“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1月6日
  • 發布單位: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遼寧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極為關鍵的五年,也是全省服務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為切實增強規劃的引領指導作用,推進新時代遼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根據《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規劃基於遼寧服務業發展所面臨的形勢和機遇,闡明總體發展戰略、明確發展重點和區域布局、提出改革開放與創新發展的重大舉措。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
第一章 發展基礎和機遇
  “十三五”期間,面對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省服務業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迎難而上,砥礪前行,深入推進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省服務業總量擴大、水平提升、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基本完成,為“十四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發展基礎
  (一)服務業規模持續擴大。
  “十三五”期間,服務業增加值從2015年的9811.9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13429.4億元,總量增加超過3500億元,年均增長3.9%,高於同期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速0.7個百分點;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從48.5%提高到53.5%,提高5個百分點,服務業整體實力大幅提升。
  (二)服務業貢獻日益突出。
  “十三五”期間,剔除新冠肺炎疫情年份影響,服務業增加值對地區生產總值的拉動作用年均保持在2.6%以上,成為促進全省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從55.9%提高到63.5%;服務業新增就業占全部新增就業的七成以上,較“十二五”時期提高一成;服務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從2767.2億元增加到4373.8億元,年均增長9.6%;服務業稅收從1785億元增長到2018.8億元。服務業逐漸成為擴大有效投資、吸納社會就業和增加地方收入的重要渠道。
  (三)服務業改革開放不斷推進。
  分類放寬服務業準入限制、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落實國家和省市“免”“減”“緩”各項扶持政策。穩步擴大金融業開放,加快電信、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開放進程,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123項試點任務全部落地。港口資源整合實現突破,遼港集團掛牌運營,貨櫃海鐵聯運量全國領先。瀋陽中街作為國家首批試點步行街通過改造,提升成為全國知名的商業街。瀋陽、大連市國家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成效明顯,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試點經驗。營口市鮁魚圈區獲批國家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在東北地區率先開展先試先行工作。
  (四)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
  “十三五”期間,交通、倉儲和運輸業、金融業、科技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重點行業蓬勃發展。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廣泛套用,標準化、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裝備製造業供應鏈物流服務達到全國先進水平;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進一步提升,金融業增加值達到2103.1億元;科技服務業快速發展,已建立包括技術轉移、科技諮詢、研發設計等在內的十大類服務平台,信息領域高新技術企業1098家,瞪羚企業39家。現代服務業加速轉型,電子商務、郵政快遞、旅遊、健康、文化創意等行業發展迅猛,遠程醫療、線上教育、視頻會議、協同辦公、網上會展、智慧旅遊、短視頻行銷等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公共服務全面進步,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業網路體系基本建成,公共衛生體系經受住新冠肺炎疫情考驗,公共體育設施開放率達到99%。
  (五)傳統服務業提質增效。
  “十三五”期間,大力引進連鎖經營、購物中心、物流採購中心等現代流通業態和行銷方式,不斷提高商業現代化水平,促進傳統商貿流通方式向現代商貿流通方式轉變。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8960.9億元,比2015年增長7.1%;剔除疫情影響,“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3.7%;大型商業業態不斷升級,瀋陽中街步行街成為傳統商業與時尚體驗、生活消費與旅遊購物、文化創意和高端服務相融合的城市現代商業展示區。上連生產基地、下連零售終端的“批零一體化”農產品供應鏈更加完善。建設和改造升級了一批現代化大型批發市場。全省旅遊業快速發展,剔除疫情影響,接待遊客總量年均增長率9.2%,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率10.2%,旅遊供給不斷豐富,全省A級景區514家。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達2978.9億元。
  (六)市場主體不斷成長。
  “十三五”期間,金融、現代物流、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迅速占領市場,健康、養老、旅遊等生活性服務業不斷最佳化升級,電子商務、雲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服務業嶄露頭角。在大數據套用、科技研發服務、供應鏈創新體系建設、中高端消費、民生服務基礎設施以及現代服務業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等方面湧現一批新亮點。
  同時,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全省服務業發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服務業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仍面臨思想觀念轉變相對滯後,體制機制束縛較多,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尚不完善,人才隊伍建設亟待加強等障礙。二是服務業發展整體水平不高,生產性服務業融合度不高,帶動作用未能充分發揮,核心競爭力有待提高,生活性服務業服務品質有待提升,精細化、多樣化程度不足,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相適應,公共服務業在均等化方面存在差距和不足,縣域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產業結構層次較低。三是服務業結構有待進一步最佳化,知識密集型生產性服務業、滿足發展享受型需求的消費性服務業占整個服務業比重有待提高,產業鏈整體上處於中低端環節,新興和高端服務業發展規模不大、發展不夠充分;房地產業下行壓力較大,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大幅下降。四是服務業產業創新能力不強,質量和效益偏低,技術含量有待進一步提升,套用新技術改造升級傳統服務業的任務依然艱巨。
  二、發展機遇
  當前,全省服務業的發展正處於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重大歷史時期和關鍵節點,正步入尋求突破、迎接挑戰的新階段。
  從國際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國際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調整,外部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服務業打開國際市場造成了阻礙。同時,全球產業轉移也為全省服務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空間和機遇。
  從國內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下,以國內經濟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遼寧服務業發展開闢了新的領域和新的市場。同時,我國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不斷提升、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經濟韌性比較強勁的態勢,也為我省服務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省內看,經過多年努力,我省在資源、產業、科教、人才、基礎設施等方面具有較強的支撐能力,積蓄了強勁的發展勢能,為服務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保障。省委、省政府堅持體制機制創新、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做好“三篇大文章”、調整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推動服務業提質升級的部署也為全省服務業發展提出了新課題、指明了新途徑、開闢了新境界。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遼寧服務業面臨著一系列重大機遇。
  政策紅利不斷釋放。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出台了支持東北地區振興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檔案,國家發改委及有關部委也發布了關於促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促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加快推動製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服務業發展的方向和要求,為遼寧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指導和堅實保障。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新活力。“十三五”期間,隨著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房地產、金融、物流、旅遊、文化、體育、信息技術等行業體制機制障礙不斷破除,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發揮,營商環境顯著改善,企業主體地位不斷提升,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降低,改革的先導和突破性作用明顯增強,遼寧服務業發展潛力逐步彰顯,活力日益充沛。
  產業基礎良好。遼寧居於環渤海和東北亞地區中心,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較為雄厚,交通物流、城市建設等方面配套良好;全省城鎮化率高達72.1%;人力資源豐富;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提高,市場需求動力強勁,為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要素資源和廣闊的市場空間。
  創新引領新發展空間。以5G、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推動了效率變革,使傳統產業加速改造升級、新興行業獲得科技賦能。第四次工業革命及低碳、環保、綠色、節能的發展理念,也對服務業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系列新需求的湧現,為服務業的發展帶來了重大歷史機遇,拓展了服務業發展的廣度和深度。
  三、服務業的戰略地位
  “十四五”時期實現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新突破,離不開服務業發展的支撐、引領和帶動。
  遼寧振興的重要支撐力量。遼寧振興首先要實現工業振興,而工業整體水平和產品品質的提升,則依賴於服務的附加和服務業的整合。隨著產業高級化的演進,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越來越向軟性要素如科技、信息、人才等方面轉變,服務業為國民經濟各行業的發展提供服務,其規模和效率將直接影響經濟的發展速度和競爭力。發展服務業是遼寧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構建現代產業的重大舉措。
  全省做好“三篇大文章”的主戰場。改造升級“老字號”,製造業向智慧型、綠色、高端、服務方向轉型升級需要服務業的支持和助推。深度開發“原字號”,“原字號”產業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發展需要服務業的配合與帶動。培育壯大“新字號”,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需要服務業,特別是高技術服務業提供土壤,為企業數位化賦能。
  建成數字遼寧、智造強省的重要抓手。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需要從建設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和新型研發機構入手,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需要金融、物流和商務諮詢等生產性服務業提供專業化服務。轉方式、調結構,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更需要現代服務業作為主引擎和穩定器。
  實現對外開放全面提質升級的前沿陣地。服務業已成為遼寧吸引外資進入的主要領域。隨著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全省服務業必將深度融入全球經濟。最佳化服務業開放結構,拓展服務業開放領域,完善服務業開放制度環境,將促使遼寧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世界經濟發展,有力提升“遼寧服務”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吸納就業、保障民生的重要渠道。服務業因其涵蓋範圍廣,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行業並存發展,在吸納不同層次的勞動力方面,具有比農業、工業更大的容量優勢。生活性服務業供給的消費型服務產品,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載體。
  綜合判斷,“十四五”時期將是遼寧服務業跨越式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加速追趕期和明顯提升期。面對外部環境和自身條件的變化,遼寧服務業迫切需要把握機遇,主動迎接挑戰,全面提升發展質量和能級水平,引領全省經濟可持續發展。
第二章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以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加快形成改革開放新動力,加快塑造創新發展新優勢,加快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躍升,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公共服務業向便捷化、多元化、均等化、一體化轉變,努力實現產業規模持續擴張、有效供給不斷擴大、質量效益明顯改善、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的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格局。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改革引領。
  著力完善服務業領域體制機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增強政府服務意識,提高政府服務水平,促進資源要素合理有序流動和集聚,不斷釋放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活力。
  (二)堅持融合發展。
  抓住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機遇,加快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學技術在服務業領域的套用,開發服務業新領域,探索服務業發展新模式,推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融合發展,推動服務業各行業之間交叉滲透、跨界融合。
  (三)堅持協同發力。
  充分考慮地區間稟賦差異和比較優勢,堅持“一盤棋”思維,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合理規劃產業布局,堅持集聚、錯位、差異發展,提升中心城市服務業發展質量,形成服務業發展新高地;拓展中小城市服務業發展空間,打造區域服務業發展新樞紐;激活農村服務業發展潛力,構建服務業發展重要增長極。
  (四)堅持綠色治理。
  將環境資源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要素,充分考慮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的約束。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開展低碳經濟試點,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營造綠色低碳的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五)堅持開放合作。
  堅持陸海統籌,積極推進港產城協調聯動、陸海空多式聯運,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進一步拓展我省現代服務業發展空間,促進在高端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領域的區域合作和國際合作,切實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
  (六)堅持民生導向。
  堅持人民民眾主體地位,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積極發展健康、養老、旅遊、文體、休閒、家政等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產業,增加優質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主要目標
  (一)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貢獻更加突出。
  “十四五”時期,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左右。到2025年,服務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達到5000億元。
  (二)服務業發展質量穩步提高,創新能力躍上新台階。
  現代服務業優勢明顯增強,服務業數位化水平大幅提高,高技術服務業快速發展,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達到8%。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壯大,初步形成相對完整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生活性服務業蓬勃發展,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6%;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不低於55%。
  (三)市場主體活力有效激發,“遼寧服務”品牌效應不斷提升。
  通過數位化、信息化和智慧型化等手段打造新的產業模式和平台,樹立“遼寧服務”品牌。品牌培育和運營專業服務機構加快發展,服務業重點行業規範化、品牌化、標準化水平得到提升,產業鏈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市場主體潛力與活力競相迸發,產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形成一批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遼寧服務品牌企業和遼寧服務區域品牌。
第三章 發展重點
  充分發揮我省城市化率高、區位優勢明顯的特點,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構建中占據有利位置,形成結構合理、多業並進的產業格局。
  一、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高端化
  推進現代物流、高技術服務、金融、商務服務、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業創新發展,實現服務業、工業和農業在更高水平上的有機融合,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攀升,實現經濟提質增效。
  (一)現代物流業。
  推進港產城聯動,建設與各地區產業布局相匹配的綜合交通體系,大力發展海鐵、海公、鐵公、公空等多式聯運,建設多式聯運貨運樞紐,推動各類交通服務融合發展。強化制度創新、擴大開放,支持發展創新綠色物流體系,確保物流園區健康發展。推進四項工程,全方位提升物流專業化水平,推進物流業與其他產業聯動發展,打造東北亞一流的國際物流樞紐和開放型產業組織服務中心,全力服務雙循環建設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遼寧振興發展。
  內循環物流工程。加強空港海港及配套物流園區的建設。到2025年,瀋陽建設成為東北亞國際物流樞紐,大連建設成為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與周邊港口群聯動並不斷向境外擴展,打造新的海陸聯運大通道。外循環物流工程,以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為契機,構建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推進瀋陽臨空經濟區建設。以把大連港建成自由貿易港為目標,堅持制度創新,拓展國際物流服務網路,培育海鐵聯運新航線,發展臨港產業,提升港口服務水平。以錦州港為重點港口,加快推進東北陸海新通道建設。港口物流工程,加強大連、營口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和營口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完善大連、丹東、盤錦、營口、錦州、葫蘆島等港口城市的物流基礎設施。支持丹東建設面向東北縱深和東北亞經濟走廊的綜合物流中心,支持錦州列入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申報開展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大力發展貨櫃海運物流樞紐、空港貨運樞紐、口岸樞紐。完善港口保稅物流體系。物流信息平台建設工程,加強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設,提升冷鏈物流、應急物流水平,推進智慧物流、綠色物流發展,努力實現物流信息化、智慧型化、標準化。
  “兩主三輔”物流樞紐建設持續加強。加快構建“兩主三輔”物流樞紐體系和“三縱一橫”物流大通道。創新物流園區建設持續推進,培育行業企業認同、運營模式先進、區域帶動作用強的智慧物流園區、綠色物流園區。打造五個國家級示範物流園區,引領全國物流園區發展。規劃建設物流園區(中心)80個,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最佳化供應鏈體系,形成城市間聯動互動新局面。推動物流鏈的單元化、標準化,促進供應鏈上下游相互銜接。建設和完善各類供應鏈平台,培育新型供應鏈服務企業和綜合服務平台,提高供應鏈協同效率,建設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利用“溯源碼”實施“首站賦碼、進出掃碼、一碼到底、掃碼查詢”等管理模式,建立從供應鏈首站到消費需求終端的進口食品冷鏈物流追溯系統,提高供應鏈質量保障能力。培育物流業發展新動能,鼓勵物流業在新技術、新模式方面大膽嘗試和創新,加快推進鐵路深入港口工程,構建線上線下聯動公路港網路,進一步強化重要樞紐的現代物流服務基礎。物流服務質量效率穩步提升,物流標準化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發展現代物流服務體系,促進信息資源融合共享,推動實現採購、生產、流通等上下游環節信息實時採集、互聯互通。全面推動物流數據處理、作業流程、裝備、技術、管理、服務標準化,提升遼寧現代物流的服務水平和全國影響力。推動物流金融發展,支持物流企業發展物流金融業務,支持符合條件的優質物流企業融資。
  到2025年,建成物流設施銜接順暢、物流設備標準先進、物流服務便捷高效、物流行業秩序規範有序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二)工業設計產業。
  以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增強核心競爭力為目標,以提高設計創新能力為主線,大力最佳化工業設計發展環境,著力推動工業設計產業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推動設計產業向高端綜合設計服務轉變。
  構建工業設計創新體系。引導企業重視工業設計創新,鼓勵企業成立工業設計中心,以工業設計助推企業發展。促進企業通過購買設計創意、合作生產加工、專利入股、銷售分成等方式,實現設計成果產業化,推動企業產品升級換代、市場開拓和品牌建設。
  提升工業設計服務能力。鼓勵設計企業廣泛利用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創新工具,套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實現設計開發。引導工業設計從單一的產品設計向市場調研、方案設計、模型製作、樣機試用、市場行銷、新品開發等現代化設計服務拓展,推動設計產業鏈的整體提升。支持工業設計研究院和工業設計中心建設,打造研發設計交易集群,培育壯大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研發設計企業和知名品牌。
  完善工業設計基礎。鼓勵設計單位、高等學校、科研機構開展基礎性、通用性、前瞻性的工業設計研究。提高工業設計的信息化水平,支持工業設計相關軟體等信息技術產品的研究開發和推廣套用。整合已有資源,建立實用、高效的工業設計基礎資料庫、資源信息庫等公共服務平台,加強資源共享。
  引導工業設計企業專業化發展。鼓勵工業設計企業加強研發和服務能力建設,創新服務模式,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推動工業設計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設計為核心、以資本為紐帶的兼併重組,不斷提高企業綜合實力。促進工業設計的集聚發展,建立工業設計產業園區,吸引工業設計企業、人才、資金等要素向園區集聚,並發揮輻射和帶動作用。
  積極參與國內外競爭和合作。大力發展工業設計服務貿易,積極承接國內外工業設計服務外包業務,推動工業設計服務的出口。支持企業“走出去”,鼓勵有條件的工業企業、工業設計企業在境外建立設計研發中心。
  (三)高技術服務業。
  重點發展信息、專業技術、研發與設計、電子商務、檢驗檢測、科技成果轉化、智慧財產權及相關法律服務、環境監測及治理等,實現高技術服務業專業化、規模化發展,促進高技術服務業和製造業相融相長,耦合共生。擴大製造業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開展製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支持工業設計研究院和工業設計中心建設,提升工業設計發展水平和能力。引導生產性服務業數位化賦能,鼓勵服務業業態和模式創新,推動套用場景建設,培育高技術服務業集群。
  1.研發設計和軟體信息技術服務業。
  製造業設計能力提升。支持瀋陽建設綜合性科學中心、大連市建設東北亞科技創新創業創投中心,探索創建遼河科創產業帶。培育一批製造服務業新型產業服務平台或社會組織,鼓勵其開展協同研發、資源共享和成果推廣套用等活動。
  新一代軟體信息技術。推動自主軟體生態建設,支持重大場景套用。鞏固軟體外包業務優勢地位,依託瀋陽國際軟體園和大連服務外包基地,建設全國重要的軟體產業自主研發基地、服務外包承接基地。
  服務業數位化賦能。聚焦積體電路、智慧型終端、新一代網路安全等領域,培育人工智慧、區塊鏈、數字文創等創新套用,穩步推進“數字+”與服務業各領域的深度融合,適應數位技術全面融入日常生活新趨勢,促進公共服務創新,培育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發展智慧公共服務。發展智慧教育,培育創建省級“智慧教育示範區”和“智慧教育示範校”;推廣智慧醫療,完善網際網路醫院監管平台和“健康遼寧影像雲”平台功能;推進數字文旅,推進一批智慧景區標準化試點。
  到2025年,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800億元。
2.電子商務。
  傳統商貿流通業電子商務套用。推進鞍山西柳等省內重點商品交易市場探索與網上市場融合發展新模式,實現由傳統商品批發向現代供應鏈管理轉變。引導商場利用店鋪場景參與電商直播活動,發展“線上引流+實體消費”的新模式,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提高商貿企業抗風險能力。推動傳統專業批發市場開展渠道精準電商直播,提高直播轉化率。
  農村電子商務全覆蓋。以丹東東港、寬甸等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為引領,吸引省內外知名電商和流通企業入駐農村,構建覆蓋全省的農村電商公共服務和倉儲配送體系,完善綜合服務功能。鼓勵地域產品抱團上線,以全省“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為依託,集中資源打造區域品牌。開展電商直播推動農產品上行,推動優質農特產品、滯銷農產品、水產品等線上銷售。
  跨境電商助力外貿高質量發展。推進我省國家跨境電商綜試區加強制度、管理和服務創新,壯大跨境電商綜試區經營主體,努力發展跨境電商產業鏈和生態圈。支持興城泳裝、西柳服裝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推進全省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開發套用,打造高效跨境電商公共服務體系。
  3.其他高技術服務。
  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提升檢驗檢測服務能力,構建一批立足遼寧輻射全國的特色檢驗檢測機構。加快構建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台,推動檢驗檢測認證服務集聚發展。推行製造業高端品質認證服務,引導製造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推動檢驗檢測認證的數據資源向社會公開共享,為質量提升提供公信權威信息;進一步提高醫療器械及防護用品檢驗檢測能力;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農業等重點行業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建設。
  智慧財產權服務。建立智慧財產權一體化公共信息服務平台,支持中介機構拓展智慧財產權服務,加強智慧財產權信息資源共享與開發利用;加大對侵犯智慧財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打擊力度,保護創新積極性,為技術創新營造良好生態。創新智慧財產權服務模式,提升服務效能,大力發展諮詢、檢索、分析、數據加工等基礎服務,圍繞“三篇大文章”形成一批對產業發展和國際市場競爭力有支撐保障作用的高價值專利組合,提升智慧財產權服務機構涉外事務處理能力,增強智慧財產權海外布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智慧財產權服務企業和品牌。
  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廣泛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積極吸納國內外先進適用科技成果落地,高標準建設樞紐型技術轉化和交易平台體系,培育發展技術經理人等技術轉移隊伍,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建設中試基地。
到2025年,我省高技術服務業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支撐,高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的廣度、深度顯著增強,共享經濟、平台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具有較強創新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大量湧現;基本建立適應高質量發展需要的檢驗檢測體系,支撐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檢測能力顯著增強、行業規範運行水平和社會公信力明顯提升;自主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能力顯著增強。
  (四)金融服務業。
  提升金融服務質量,穩妥推進金融創新,構建良好金融生態,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
  1.金融行業服務實體經濟。
  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相融合。支持裝備製造等行業的優勢企業投資參與金融機構,包括依法自主設立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支持融資擔保機構、創(風)投基金、天使基金、併購基金、船舶、裝備產業投資基金等專業型產業金融機構發展。
  企業直接融資比重提升。加強對擬上市企業的培育,支持企業利用主機板、創業板、科創板、新三板和區域股權市場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公司債、企業債、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等進行融資。鼓勵通過項目融資、股權置換以及資產重組等多種方式籌措資金,積極利用智慧財產權質押、信用保險保單質押、股權質押等市場化方式融資。
  拓展中小微企業融資空間。規範各類金融組織和中介服務機構收費行為,進一步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完善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
  加快推進金融系統改革。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的產業體系、市場體系、區域發展體系、綠色發展體系等提供精準金融服務。
  2.服務方式創新。
  金融科技套用創新。鼓勵金融機構積極探索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在風險評估、融資擔保、信用評價等方面的套用,完善非接觸式金融服務。以科技賦能金融行業,減少傳統金融業務中信息不對稱、信用不對稱等帶來的弊端與風險。
  金融供給創新。支持傳統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產品服務創新。支持網際網路金融、數字金融、綠色金融等新型金融業態健康發展。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創新金融監管機制,發展新型金融業態。
  3.金融交易體系完善。
  建設遼寧區域性金融中心。積極培育和吸引大型法人金融機構和區域性金融總部聚集,建設東北亞區域結算清算中心,培養和引進高素質金融人才。
  金融交易市場健全。支持建立完善新型金融交易市場。支持大連商品交易所成交品種供給,向國際一流衍生品交易所發展,支持遼寧股權交易中心完善功能,建設全省統一的綜合金融服務平台。逐步建立涵蓋股權、金融資產、大宗商品、農村產權等種類齊全的要素交易市場。著力提高金融運行效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
  金融中介、徵信機構服務質量提升。支持發展規範、專業化、高水平、種類齊全的金融中介機構,包括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投資諮詢、資產評估、保險經紀代理、信用評級和金融諮詢服務機構等。
  4.金融市場穩定運行。
  最佳化融資結構和金融結構體系、市場體系、產品體系,積極開發個性化、差異化、定製化金融產品,推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健康發展。加強金融控股集團資本管理、風險管控、協同發展功能,支持省融資擔保集團健全完善省再擔保體系。
  到2025年,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顯著提高,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直接融資比重進一步上升,普惠金融重點領域貸款餘額持續上升。
(五)交通運輸服務業。
  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打造高效流通服務體系,構建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開展“交通強國”試點,建設交通強省。提升省際、城鄉交通網路連線水平,強化不同運輸方式間的有機融合,推進旅客“零距離換乘”和貨物“無縫化對接”,建設高效率、多層級、一體化、綜合性的交通運輸服務業。
  建設高效陸路交通運輸通道。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為主體,推動省際交通運輸互聯互通,著力打造京瀋、沈大現代化綜合交通走廊。完善路網運行監測和交通出行信息服務,完善道路安全設施,提高交通通達度。加大鐵路貨運班列開行範圍,探索開展高鐵貨運,提升主要物流交通鐵路幹線運輸能力。
  打造多級協同現代化機場群。瀋陽、大連機場聯合打造面向日韓、輻射東北亞、連線歐美的區域性門戶雙樞紐,增強瀋陽機場國際運輸能力,進一步提升大連機場面向日韓的區域門戶樞紐地位。充分發揮瀋陽、大連區域樞紐的核心帶動作用和增長引擎功能,提升錦州、丹東、營口、朝陽、鞍山等支線機場與通用機場的地方服務效能,推動打造“核心樞紐主導、支線機場和通用機場協同、空地一體化聯動”多級多式的現代化機場群。形成層級清晰、功能完善、定位合理、覆蓋廣泛、協調聯動的遼寧地區機場服務體系。
  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群。鞏固大連國際樞紐海港地位,加快建設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提高盤錦、錦州、丹東等成熟港區進港航道等級,完善集疏運體系建設,提升港口綜合服務功能,推動港口群一體化協同發展。
  完善城鄉交通運輸網路。推動城市公共運輸線路向城市周邊延伸,推進城際道路客運公交化運營。提高城市間交通網路和公共服務交通網路密度。推進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構建普惠公平的農村公路基礎網路。提高農村客運公交化運行比重,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發展便民多元的農村客運服務體系。夯實農村公路交通安全基礎,營造安全宜人的農村公路交通環境。
  探索組建遼寧交通產業聯盟。圍繞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內在要求,推進交通產業深度融合,協調發展。探索組建交通產業聯盟,持續深化貨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多式聯運,積極拓展專業特色物流、加快向現代物流轉型,提高運輸效率效益,服務實體經濟,降低社會物流成本。
  到2025年,貨櫃海鐵聯運量占比達到10%以上,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多式聯運型物流樞紐市級覆蓋率達到100%。
  (六)商務服務業。
  1.諮詢與調查服務。
  提升服務專業化、規模化、網路化水平。培育一批年營業收入超億元,涵蓋法律諮詢、會計審計、工程諮詢、管理諮詢、認證認可、信用評估、廣告、智慧財產權服務、職業中介服務等領域的本土企業,著力引進境內外知名商務服務企業入遼。建設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商務服務集聚區。以網際網路、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新技術為支撐,培育一批以數據賦能傳統商務服務的新型商務服務公司。
  2.會議、展覽及相關服務。
  以政府引導為核心,堅持市場化運作,推動會展和商務服務業發展。將瀋陽、大連培養成國內外大型展會的優先選擇城市。推進錦州、盤錦、朝陽等城市的“一市一館一特色”建設,支持創辦可持續、影響力大、輻射範圍廣的特色展會。
  會展場館建設。完善配套設施,推動數位化運營,培育智慧會展生態。促進產業聯動發展,培育會展業產業集聚。升級場館周邊基礎設施及餐飲住宿等配套設施。最佳化從機場、車站、港口到場館的交通設施。推動5G及以上新一代信息技術、VR等套用實現實體展覽和線上展覽相結合,打造國內外知名會展中心。
  會展專業化發展。支持城市承接區域性展會,培育一批會展名城、名展、名企,提升會展業專業化、國際化水平。引進提供會展服務、場館管理服務、專業技術服務的企業和人才。支持省內高校開設會展相關專業,培育本地會展企業。強化品牌企業與產業商會、協會的合作,增強遼寧優勢產業和品牌在國內、國際市場的知名度,擴大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
  重點支持專業展會。立足產業優勢,重點支持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軟體、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的專業展會。支持瀋陽、大連發展國際性論壇和國際品牌展會。鞏固提升中國國際裝備製造業博覽會、中國國際數字和軟體服務交易會、中國國際專利技術與產品交易會、遼寧國際農業博覽會和遼寧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葫蘆島·興城)國際沙灘·泳裝文化博覽會等展會國際影響力。
  (七)人力資源服務業。
  加快建立與我省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的人力資源服務體系,打造全國重要的人力資源服務中心,提升勞動者素質和人力資源配置效率。
  發展多元化人力資源服務市場主體。支持個人和社會組織創辦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鼓勵現有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組建企業聯盟,支持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大力引進國際國內知名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支持通過兼併、收購、重組、聯盟、融資等方式,重點培育一批有核心產品、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人力資源服務骨幹企業。
  培育人力資源服務品牌。鼓勵企業註冊和使用自主人力資源服務商標,形成一批知名企業和著名品牌。依託高校科研院所、職業院校及各類培訓機構及實訓基地,培育創新型、複合型、套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重點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人力資源服務綜合性企業。
  到2025年,基本建成專業化、信息化、產業化、國際化的現代人力資源服務體系,服務就業創業配置能力明顯提升。
二、生活性服務業便捷化、多樣化
  全面促進消費,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加快服務消費提質,促進實物消費升級,推動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創新線上線下消費場景,鼓勵發展夜經濟、假日經濟、平台經濟、共享經濟,培育體驗式消費,促進消費向綠色、健康、安全發展。聚焦衛生防疫、文化教育、環境保護等領域,加大政府購買產品和服務力度,促進公共消費。建立綜合監管體系,監督規範預付消費。做精做優遼寧消費品工業,打造遼寧消費品品牌,增加省內新興領域消費產品。放寬服務消費領域市場準入,改善消費環境,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支持瀋陽、大連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一)旅遊業。
  挖掘遼寧旅遊資源優勢,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建設旅遊強省,打造東北亞休閒旅遊目的地。
  各類市場要素集聚。加速建設旅遊主體功能區,強化集聚效應,延伸產業鏈,擴大綜合消費,通過產業集群、業態集成、要素集聚和品牌集合,打造一批文化和旅遊融合、四季宜游的特色旅遊目的地。培育一批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打造一批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街區,鼓勵建設集合文創商店、特色書店、小劇場、文化娛樂等多種業態的消費集聚地。
  激發旅遊市場主體活力。支持引進旅遊戰略投資者,加強文化和旅遊資本市場運作,培育壯大文化和旅遊產業市場主體,打造產業領軍企業和骨幹龍頭企業。扶持中小企業做特做精,最佳化促進中小旅遊企業發展的融資、財政、稅收、人才等政策。引導中小旅遊企業走特色化、專業化、精細化發展道路。推進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積極推動散客自駕、健康銀髮、休閒度假、家庭親子等業態創新。
  促進旅遊景區提質擴容。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高A級旅遊景區,加大餐飲、住宿、演藝、娛樂、文創、購物等二、三次消費項目開發與運營,創新文創商品開發、生產與銷售機制,提升A級旅遊景區品質。最佳化A級旅遊景區遊覽線路和布局,擴展遊覽空間。推進“網際網路+旅遊”,建設智慧景區。
  加大宣傳行銷力度。圍繞“發現遼寧之美,感受遼寧之好,我在遼寧等你”旅遊形象口號,推出遼寧“四季旅遊”精品線路,豐富旅遊節慶品牌,推介特色旅遊好去處,塑造遼寧特色旅遊形象,不斷擴大全省旅遊品牌影響力。加強大東北、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客源地建設,積極開拓東北亞入境遊客源地。
  豐富假日及夜間旅遊市場。在節假日及旅遊高峰期,最佳化連線景區的各類公共運輸服務方案和應急預案,提升旅遊交通公共服務水平。拓展旅遊夜間消費項目,鼓勵引導有條件的旅遊景區和鄉村旅遊重點村開展夜間遊覽服務。鼓勵旅遊企業與周邊劇院、演藝場所等開展合作,拓展旅遊景區的夜間餐飲、購物、演藝等服務,建設一批夜間旅遊消費集聚區。
  最佳化旅遊市場環境。加大旅遊市場監管力度,提升綜合執法能力。進一步加強執法協作,依法嚴打非法經營、欺詐消費以及“黑導遊”等違法行為,維護健康旅遊市場環境。引導旅遊企業提高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衛生安全意識,做好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措施和處置流程預案,依照“限量、預約、錯峰”要求確保全全、平穩、有序運營。引導遊客講究衛生、拒絕野味、理性消費、樹立文明、健康、綠色旅遊新風尚。
  整合省內自然、人文、教育、建築、體育、工業、生態、康養、紅色等資源,探索“資源轉化為資產、資產轉化為資本、資本轉化為資金”的運營模式,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全省旅遊業區域發展更均衡,產業布局更合理,市場主體更壯大,供需兩端更適配,旅遊業綜合帶動效應更明顯。
(二)文化產業。
  大力實施精品戰略,著力提升文化服務內涵和品質,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促進文學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動漫及周邊產品、網路遊戲等文化創意產業繁榮發展。推進文化創意與先進制造、特色農業、旅遊休閒等領域融合發展。
  文化體制改革深化。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生產經營機制,提升文化治理效能。繼續深化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完善內部管理運營機制。完善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機制,穩步推進國有文化企業改革。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提升國有文藝院團經營管理水平。
  文化市場體系完善。推進文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文化市場準入制度,形成統一開放、誠信守法、監管有力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健全產權、著作權、技術等要素市場,發展演出娛樂、動漫遊戲、工藝美術等文化產品市場。
  文化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加快發展文化創意設計、數字文化服務、移動多媒體、網路文化等新型文化業態。推動演藝娛樂、文化旅遊、廣告等傳統文化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加快文化產業數位化,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和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特色文化產業深度發展。根據各地區資源稟賦和功能定位,支持規劃建設一批特色文化產業項目。深入挖掘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圍繞重大事件和重要時間節點,創作一批“遼字號”精品力作,打造遼寧文化品牌,提升遼寧文化形象。支持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實施品牌提升戰略,著力發展特色文化城市,創建具有產業集群效應的品牌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文化產業數位化,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分平台。加快文化會展業發展,扶持重點展會及節慶活動,培育文化會展品牌。促進文化產業與科技、金融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型文化企業。推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裝與裝備製造業、消費品工業對接,支持文博文創設計全鏈條發展。
  到2025年,形成主導產業突出、產業規模較大、市場體系完善、品牌效應明顯、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的現代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
(三)商貿服務業。
  1.現代商品市場體系。
  日用消費品市場轉型升級。著力提升市場外向度,在重點市場舉辦大型國際採購訂貨會,大力培育和引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和各類外貿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一批海外分市場;支持西柳市場做好國家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著力推動市場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培育和引進專業電子商務企業,推進配套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建設,強化與知名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合作,開展商戶電子商務培訓工程。著力強化市場產業支撐能力,建設和升級產品研發中心,加強與省內外生產基地合作對接,強化供應鏈管理,發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製造。著力推動市場品牌和質量提升,打造經營戶和中小企業共享的區域品牌和行業品牌,創建行業指數。
  生產資料市場向上下游延伸。推動各類生產資料市場與企業開展供需對接,最佳化採購、生產、銷售、物流等資源配置,由現貨交易向提供工業鏈集成服務轉變。加快形成供應暢通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培育建設一批開放、高效、綠色的供應鏈平台。加快技術套用和管理創新,發展“市場+平台+服務”模式。發展定製化生產和一體化服務能力,構建線上線下融合、上下游協作的生產資料流通體系,促進生產資料更好服務產業發展。支持鋼材、礦產品等大宗市場規範發展,形成全國或區域性集散中心。
2.現代零售體系。
  實體零售創新發展。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行銷網路,開展精準行銷和定製服務。支持大型零售企業與供應商建立信息共享、利益均攤、風險共擔的新型零供關係,支持大型零售企業建設集中採購分銷平台,提高供應鏈管控、資源整合和運營協同能力。鼓勵大型商超、購物中心引進藝術展館、VR體驗、主題娛樂等業態,滿足個性化、品質化、體驗式消費需求。
  商品有效供給增加。推動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促進大眾消費品創新和有效供給。將體驗與購物緊密結合,增加創意景觀、藝術元素等配套設施數量,通過模特展示、品牌歷史介紹、現場試用等方式,突出商品的個性化、時尚化、品質化。
  社區便利店提檔升級。發展“網際網路+便利店”經營模式,加強配送中心建設,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推動便利店與社區養老、便民服務、中央廚房有機結合,增加熱食制售、快餐熱飲、小包裝果蔬等商品和服務。開展社區連鎖便利店示範創建活動。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高質量改造提升步行街。推動兩條國家級步行街建設。進一步補短板、強優勢,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改造、高水平運營,形成“一街一特色”、“一街一模式”,打造一批傳承城市文化、彰顯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質的綜合商圈和特色商業街(步行街)。
  3.高質量住宿餐飲業。
  住宿業升級工程。引進國內外知名住宿服務品牌,發展經濟型、連鎖型酒店,引導開發民宿酒店、家庭旅館等大眾化產品,支持省內住宿企業與電子商務平台合作。
  餐飲業綠色工程。健全綠色餐飲標準體系,完善綠色餐飲評價標準。引導餐飲企業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打造綠色餐飲服務鏈。推動綠色餐飲理念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全力遏制餐飲浪費。弘揚綠色消費理念,開展綠色餐飲示範創建活動,評定100—150家5A級綠色餐廳。
  餐飲業提質工程。保護和弘揚餐飲業老字號品牌,鼓勵餐飲產品的開發,支持餐飲品牌開展連鎖經營,開展餐飲行業信用體系建設。開展遼菜品牌推廣活動,積極舉辦“東北美食節”,申辦“中國廚師節”等國家、省級餐飲節,繼續推進遼寧名小吃評審,唱響遼菜品牌,著力促進遼寧餐飲消費升級。鼓勵餐飲企業探索“中央廚房+會員配送”、“網際網路+餐飲服務”等新型經營模式。大力加強省外、境外宣傳推廣活動,利用參加境外交流、論壇、展會等契機,有計畫、有重點地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國家和地區開展烹飪表演和宣傳,提高遼菜國際知名度。
  (四)家政服務業。
  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務有效供給基礎上,積極引導家庭服務、託兒服務需求,培育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
  家政服務體系標準化。健全家政服務標準和服務規範,加強家政從業人員職業化培訓。引導家政服務企業多渠道提供專業化服務,支持家政扶貧工作,在供給規模和服務質量方面滿足居民服務需求。提高居民家政服務業行業組織化程度,推進規模經營和網路化發展,發展大型連鎖家政公司,創建一批知名家政服務品牌。深入實施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工程,建設供給充分、服務便捷、管理規範的城鄉居民家庭服務市場。推動家政服務業信用體系建設,營造安全放心的家政服務消費環境。
  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推動家政服務進社區,促進居民享有便利快捷服務。以家政服務龍頭企業、職業院校、本科高校、專業培訓機構等為依託開展“家政培訓提升行動”。實施品牌戰略,培育一批家政服務知名品牌。推動家政服務業與養老、育幼、物業、快遞等服務融合發展。發揮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的作用,建立家政服務糾紛調解機制。
  家政服務智慧型化。重點搭建覆蓋城鄉、便利高效、資源共享的家政服務業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實現一網多能、跨區域服務。支持社區商業發展O2O、精細化定製、“微生活”、“雲社區”等新興服務模式,促進家政服務全方位發展。
  到2025年,基本建成滿足社會需求的家政服務市場和服務網路體系,家庭服務人員職業技能水平明顯提高。
  (五)體育產業。
  以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推進“體育強省”建設。實施足、籃、排“三大球”振興計畫。立足遼寧自然優勢,全力推進冰雪運動、水上運動等相關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智慧型體育,運用5G等新技術為體育賽事活動賦能,豐富線上賽事活動。謀劃組織一批體育精品賽事活動,推動競賽表演、健身休閒、體育教育與培訓、體育傳媒與信息服務等體育產業各門類協同發展。
  培育和引進精品賽事。支持社會力量主辦和承辦國際、國內高水平體育賽事,積極創建地方、民間自主品牌體育賽事活動。將中國足球超級聯賽遼寧主場賽、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遼寧主場賽、中國女子排球聯賽遼寧主場賽打造成“上座率高、經濟效益好、影響力大”的國家級精品賽事。將瀋陽國際馬拉松賽、大連國際馬拉松賽、丹東國際馬拉松賽打造成國際級精品馬拉松賽事。將馬術中國巡迴賽(大連站)打造成國家級馬術精品賽事。將大連環渤海帆船拉力賽培育成中國帆船品牌賽事。將本溪市關門山關東越野賽打造成國家級精品越野賽跑賽事。
  發展冰雪運動。設計承辦或引進一批大型冰雪IP賽事和冰雪旅遊產業項目,依託瀋陽冰上基地、撫順雪上基地等發展優勢,重點發展壓雪車、造雪機、滑雪板、冰刀、冰鞋、雪靴等冰雪裝備器材和服飾等產業,培育遼寧東部冰雪產業聚集區。積極探索冰雪+健身、冰雪+旅遊、冰雪+培訓等新業態發展。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冰雪運動場館設施建設運營。
  發展健身休閒產業。拓展戶外運動旅遊休閒線路,鼓勵各市利用自然生態環境優勢,發展登山、攀岩、徒步、露營、垂釣、野外生存、漂流、探洞、滑翔和山地腳踏車等戶外運動項目,拓展電子競技、海洋沙灘運動等休閒項目。
  因地制宜發展體育產業。推進體育產業“2+3+N”建設,構建“兩核三區多基地”的體育產業布局。“兩核”即以瀋陽、大連為產業發展核心,推進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重點發展體育培訓、競賽表演、運動休閒健身、體育博覽會展、體育用品製造等產業。強化瀋陽現代化都市圈輻射帶動作用,推動瀋陽與鞍山、撫順、本溪、遼陽、鐵嶺、瀋撫示範區等地區產業協同發展。加強瀋陽、大連“兩核”產業協調聯動,構建“互核互動式”城市消費群落,打造區域體育消費中心城市。“三區”即遼寧沿海經濟帶體育產業創新發展試驗區。依託大連、丹東、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等沿海地區,大力發展體育競賽表演、體育旅遊、體育健身休閒、體育服裝製造、體育物流等產業,打造帆船帆板、沙灘球類、冬泳等特色產業項目。遼西體育產業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先導區。發揮阜新、朝陽、葫蘆島等毗鄰京津冀的區位優勢,加強與京津冀地區體育資源對接,積極發展體育文旅、越野賽車、航空運動、戶外營地運動等體育產業項目。加快阜新市體育產業創新試驗區建設,助力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升級。遼寧東部雪上運動產業先導區。以撫順市、本溪市為重點,依託崗山、天著等滑雪場項目建設,帶動雪上運動相關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多基地”即支持國家級體育產業基地和省級體育產業示範基地發展,培育一批省級體育產業基地,引導體育生產要素、產業項目、企業向產業基地和產業園區集聚,加快體育產業基地規模化、特色化發展。
  到2025年,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備、門類齊全的體育產業體系和相互促進、特色互補的區域產業協調發展格局。
(六)養老服務業。
  推動養老產業全方位、多層次發展,依託我省現有養老醫療、資源、文化優勢,積極實現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健全基本養老服務制度。完善兜底性養老服務制度,做好城鄉特困人員集中供養工作,建立特殊困難老人定期探訪制度、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制度。建立基本養老服務機制,完善基本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建立普惠性養老服務制度,深化普惠性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持續深入推進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推動多層次長期照護保障制度發展。
  完善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網路。推進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完善居家養老支持措施,支持各類服務機構運營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大力發展“家庭養老床位”,探索“物業服務+養老服務”模式。最佳化社區養老設施布局,大力推進城市新建城區、新建居住(小)區按標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推動構建城市地區養老服務“十五分鐘”服務圈。大力發展農村互助養老服務格局,完善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實施老年人居家和社區適老化改造工程。推動養老機構結構化調整,深化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最佳化城鄉養老機構床位結構,提高護理型床位占比,到2025年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不低於55%。
  醫養康養多元化發展。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申請開辦康復醫院、護理院、安寧療護、衛生室等機構。支持各類醫療機構開設養老護理床位。建立健全養老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合作機制,推動醫療衛生機構為養老機構開通就診綠色通道。依託遼河養老產業示範區等多元化養老產業集聚區,著力推動形成康復輔具研發生產、旅遊、醫療、配餐、康養人才培養等“養老+”產業格局,延展康養產業鏈條,豐富康養產業內涵。
  發展智慧養老產業。促進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慧型產品在養老服務領域的套用。利用一鍵呼叫系統、熱線服務系統等信息化養老服務系統,對老年人衣、食、住、行、醫、娛等各方面需求進行全面的蒐集和分析,無縫對接養老服務機構、專業服務商及用戶,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建設全省養老服務管理平台系統,鼓勵各地開發利用養老服務信息管理系統,實現養老服務機構精準化監管。鼓勵引導各類養老服務機構依託新興技術手段,推廣網際網路、物聯網、遠程智慧型安防等技術,實現24小時安全自動值守,提升照護服務效率。
(七)房地產業。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一城一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構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滿足居民居住合理需求。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推動租購同權,逐步使租購住房者享有同等公共服務權利。
  推進房地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佳化供應結構。科學編制土地供應計畫,合理確定土地供應總量和規模。加強對居民住房需求狀況的調查分析,及時發布市場需求信息,通過調控項目立項和土地供應,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調整供應結構。
  健全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合理引導居民住房消費。推進以滿足市民住房需求為主的住房制度改革,建立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健全和完善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鼓勵居民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加強配套設施建設,推進裝配式住宅、綠色節能住宅、全裝修住宅等示範工程建設。開展老舊小區整治改造和物業管理,引導農村新型社區開展物業管理。
  實施差異化管理,因城施策。各地從實際出發,採取差異化調控措施。及時披露相關信息,正確引導輿論,穩定市場預期,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結合城鎮化進程和產業布局發展,精準施策,進一步推動存量房、閒置房盤活。
  三、公共服務業均等化、多元化
  以改善民生福祉為核心,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推動公共服務提供主體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樣化。健全服務供給保障體系,保障公共服務優質化發展。
  (一)健康服務業。
  加快建設健康遼寧。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深入實施健康遼寧行動,加快實現從以治病為中心到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
  最佳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改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應急處置機制,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針對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短板,強化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力建設。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強化基層公共衛生體系,推動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推動遼寧醫療向國際醫療、智慧醫療發展。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引進國際知名醫療服務品牌和先進醫療技術,發展具有國際服務水平和全球影響力的健康服務業。積極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推動“智慧醫療”建設。重點扶持基於信息技術的健康管理、康復護理、遠程醫療等新業態,形成便民惠民的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
  健全全民醫保制度。落實參保繳費政策,完善覆蓋全民、依法參加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全民醫保參保。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屬性,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推動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縣級醫院建設,健全藥品採購供應保障制度。
  堅持中西醫並重和優勢互補、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發揮遼寧省中醫藥優勢,支持中醫藥“走出去開展跨境服務”,著力打造遼寧中醫藥國際服務品牌,發揮阜新蒙醫藥領軍地位,打造蒙醫藥研發生產中心。積極推廣中醫保健、養生康復、醫療旅遊等高端健康服務,推進醫療機構與國際醫療保險結算接軌,進一步提升行業規模和商業化運作水平。
  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識普及,促進全省人民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殘疾康復服務質量,重視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加快健康產業發展,公共衛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大健康服務發展。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完善公共衛生設施。
  (二)教育培訓業。
  發展形式多樣的教育培訓服務,滿足與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適應的人才培養和教育服務需求。
  積極發展學前教育。積極推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引導社會力量舉辦普惠性幼稚園。通過購買服務、綜合獎補、減免租金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辦園發展。建立以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為主體的學前教育服務網路。
  鼓勵發展職業教育。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職業教育基地建設。推動職業培訓集約發展、特色發展,逐步形成以職業院校和各類培訓機構為主體、企業全面參與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終身職業培訓體系。
  廣泛開展社區教育。推進“學習型社區”建設工程,整合各類教育培訓資源,引入行業組織等多種機構參與開展社區教育項目,為社區居民提供科技人文、幼兒教育、老年教育、養老保健、職業技能等多元化、多層次的教育服務,規範發展秩序。
  教育培訓信息化建設。鼓勵網際網路企業與社會教育機構根據市場需求開發數字教育資源,積極探索教育雲服務解決方案,提供網路化教育服務。鼓勵學校通過與網際網路企業合作等方式,對接線上線下教育資源,探索教育公共服務供給新模式。
  深化社會力量辦學體制改革。積極探索教育服務新方式,推動服務主體多元化。鼓勵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允許企業以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辦學,促進民辦職業教育規範特色發展。
  支持教育培訓領域國際合作。積極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在高端裝備製造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加快培養高層次國際化人才。積極推動職業院校與國外高水平院校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鼓勵外商投資開辦非學制類職業培訓機構。
  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堅持以學生為本,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壓減學科類培訓機構,推進中央關於“雙減”工作的要求落實落地,實現學校教育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範。
  到2025年,基本建成創新開放的現代教育培訓體系,將我省建設成為具有較強影響力和輻射力的教育培訓高地、產業高端人才培養中心和專業技術人才實訓中心。
  (三)節能環保服務業。
  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為核心,培育發展一批高質量節能環保服務企業,建立健全節能環保法規和標準體系。開展綠色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培育一批具有專業化服務能力的環保市場主體。到2025年,節能環保服務能力明顯增強,服務質量較大提高,產業規模較快增長。
  積極培育市場主體。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節能環保服務領域。引導企業自願參加低碳產品認證,積極培育發展以認證機構為核心,檢驗檢測機構、認證諮詢機構等為支撐的市場體系。培育一批龍頭企業,扶持一批中小企業,不斷壯大主體隊伍。
  推動環保服務業集聚發展。以遼寧省環保服務業集聚區為核心,建設一批高水平、高質量的環保服務業集聚區,搭建集節能環保政策、信息、技術、人力、金融等為一體的合作平台,通過企業集聚,促進資源整合,實現整體發展。
  打造新型服務模式。積極建設節能環保服務信息網路,探索契約環境服務等新型環境服務模式,鼓勵政府、企業綜合環境服務外包。積極推進排污權交易市場、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搭建碳信息披露公共平台,對達標企業給予政策扶持。整合資源,創建環保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動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組建綜合運營服務商,開展環境貿易服務。
  提升服務水平。引導技術研發、設備生產和投融資等機構利用契約能源管理機制,開展節能服務。重點發展環保設施運營服務業,大力推進環境諮詢服務業,轉型升級環境監測服務業和環評服務業,鼓勵環保企業提供系統環境解決方案和綜合服務。加快分類回收體系建設,促進資源循環再生利用,最佳化以回收網點、分揀中心和集散市場為代表的三級回收網路。推動節能環保服務由單一、短時效的技術服務,向諮詢、管理、投融資等多領域、全周期的綜合服務延伸拓展。
  到“十四五”末,全省公共服務水平得到提升。公共服務布局更加均衡。城鄉公共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城鄉公共服務差距進一步縮小。公共服務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顯。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城鄉公共服務供給能力進一步增強,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同步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明顯改善。人民民眾對公共服務的知曉度、參與度、滿意度不斷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方式更加多元。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公共服務供給制度更加成熟,政府、市場、社會共同參與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格局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發展取得新進展。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更加豐富,遼寧公共文化雲等平台更加完善,智慧圖書館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公共文化數字服務供給更加便捷。
  四、農村服務業社會化、一體化
  以服務、支持農業現代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為主線,加快建立需求導向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一)農業生產服務。
  培育服務主體。積極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畫,把農業規模經營戶培育成有活力的家庭農場。扶持培育農機作業、農田灌排、統防統治、烘乾倉儲等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鼓勵社會資本與農民建立穩定合作關係、形成穩定利益共同體,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使社會資本和農民共享發展成果。
  引育服務人才。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大學生村官、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引育計畫。扶持返鄉創業農民工、鼓勵入鄉創業人員、發掘在鄉創業能人。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技能培訓。支持有條件的職業院校、企業深化校企合作,依託大型農業企業、知名村鎮、大中專院校等建設一批農業農村人才培養及實訓基地。鼓勵社會資本為優秀農業農村人才提供獎勵資助、技術支持、管理服務,促進農業農村人才脫穎而出。
  強化農業清潔生產。建立健全化肥農藥行業生產監管及產品追溯系統,嚴格行業準入管理。大力推行高效生態循環的種養模式。以縣為單位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探索建立可持續運營管理機制。鼓勵加大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支持力度,健全秸稈多元化利用補貼機制。
  培育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一批地理標誌農產品和原產地保護基地。推進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建設,支持以優勢企業和行業協會為依託打造區域特色品牌,引入現代要素改造提升傳統名優品牌。推進農產品商標註冊便利化,強化品牌保護。引導企業爭取有機農產品認證。
  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加快構建完善服務城鄉的農產品物流體系,打造農產品物流節點,支持農超、農社、農企、農校等產銷對接的新業態發展。鼓勵企業向農村派出技術、銷售等專業人員,打通與基層合作社、專業生產戶的上下游種(養)產銷渠道。
  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以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為重點,推動知名電子商務平台以及郵政、供銷等電商服務落地農村,構建覆蓋全省的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完善綜合服務功能。以全省86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為重點,積極推進“一村一品、一縣一業”,鼓勵地域產品抱團上線,打造農產品網上品牌。
  開展農村金融服務。加大金融服務“三農”力度,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拓寬抵質押物範圍,支持金融機構對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提供金融和保險服務。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利用網際網路技術,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小額存貸款、支付結算和保險等金融服務。推廣農業供應鏈金融貸款新模式。
  研發農業生產科技。依託高校和科研院所向農村派駐科技特派團,圍繞我省農業特色產業發展需求,定向攻克關鍵技術、研發新產品、轉化科技成果、開展適用技術推廣。鼓勵社會資本牽頭建設農業領域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台,參與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等建設,打造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平台。引導社會資本開展農事企業孵化、農業技術和信息諮詢服務等創新創業活動,提供科技成果轉化服務。
  開發農村人力資源。面向農民就業創業需求,發展職業技術教育與技能培訓,建設一批產教融合基地。重點圍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訓資金資源,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統籌安排、產業帶動的培訓機制。發揮企業培訓主體作用,提高農民工技能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探索培育農業職業經理人,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新農民。
  (二)農民生活服務。
  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促進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力度支持農村環境集中連片綜合治理,因地制宜、穩妥推進農村改廁。推動建築設計下鄉,開展田園建築示範。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施重點文化惠民項目,完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設施。
  鄉村休閒旅遊產業。豐富鄉村旅遊業態和產品,打造各類主題鄉村旅遊目的地和精品線路,發展富有鄉村特色的民宿和養生養老基地。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創辦鄉村旅遊合作社,或與社會資本聯辦鄉村旅遊企業。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大力改善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條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環境保護等監管規範。
  農村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改造提升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推動城鄉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促進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加快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推進田頭小型倉儲保鮮冷鏈設施、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建設。發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網點,滿足農村居民消費升級需要,吸引城市居民下鄉消費。
  (三)農村公共服務。
  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村千兆光網、第五代移動通信、移動物聯網與城市同步規劃建設。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支持農村及偏遠地區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氣象綜合監測網路,提升氣象災害防範能力。加強鄉村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位化智慧型化建設。實施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提升工程。加強村級客運站點、文化體育、公共照明等服務設施建設。
  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強化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縣鄉村統籌,逐步實現標準統一、制度並軌。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多渠道增加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改善鄉鎮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保留並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支持建設城鄉學校共同體。加快發展面向鄉村的網路教育。全面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提升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推動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變,採取派駐、巡診等方式提高基層衛生服務水平。提升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能力,選建一批中心衛生院。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殘疾人以及困境兒童的關愛服務。推動村級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發展農村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推進農村公益性殯葬設施建設。
  套用數位技術助力鄉村建設。促進數位化技術與服務在鄉村流通領域深化套用。依法依規簡化項目審批程式,加快審批進度,規範行政執法,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切實減輕涉農企業負擔。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建設工程。加快農業農村大數據工程建設,全面提升農業農村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業農村信息基礎設施投資、基礎數據資源體系和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建設。
第四章 區域布局
  圍繞遼寧國民經濟整體發展戰略,堅持“強化核心、突出主線、拓展空間、優勢互補、功能完善”的發展思路,突出沈大雙核引領、標桿示範作用,促進中心城市與城市群、城市與農村、沿海與腹地良性互動、協調發展,提升全省現代服務業整體功能與輻射帶動能力,著力構建遼寧服務業“雙核、兩帶、五區”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一、雙核引領
  (一)建設以瀋陽為中心的都市圈現代服務業。
  以瀋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依託,擴大現代服務業服務功能和服務半徑,提高集聚、輻射和帶動能力,引領帶動鞍山、撫順、本溪、阜新、遼陽、鐵嶺、瀋撫改革創新示範區等周邊地區服務業提質升級,形成“核心引領、多點支撐”的發展格局。
  建設生產性服務業區域中心。在製造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改造上實現突破,在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中作出示範,在建設國家先進制造中心的過程中發揮現代服務業的作用。建設現代科技服務業區域中心。發展研究開發、技術轉移、創業孵化、智慧財產權、科技諮詢等科技服務業。充分發揮科教和人才資源優勢,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區域性文化創意中心。加強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宣傳,打造一批具有較高影響力的文化地標和文化創意集聚區。建設金融服務中心。著力推進金融資源集聚和金融創新,不斷開拓金融市場廣度,完善金融要素交易平台體系,增強資本市場、財富管理、創投融資、新型金融等核心競爭力,成為區域金融發展的示範基地。建設國家中歐班列(瀋陽)集結中心。做優做強瀋陽中歐班列,爭創國家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打造中歐班列東北地區重要樞紐。中歐班列為平台,招商引進物流、貿易、貨代等服務業企業,發展現代物流、跨境電商、金融保險等產業。
  (二)建設以大連為龍頭的“兩先區”現代服務業。
  突出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的帶動作用,建設東北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引領遼寧沿海經濟帶加快建成產業結構最佳化的先導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區。
  建設生產性服務業新高地。依託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萬億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五千億級高端裝備製造業基地及以數字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為重點的五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通過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推動製造業服務化轉型,提升大連市產業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建設東北亞科技創新創業創投中心。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健全多元化科創投融資體系,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套用。發展技術產權交易市場,探索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建設。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發揮大連的“中心港”效應,加快暢通陸海通道、完善集疏運網路、提升航運服務水平,建設智慧、綠色、高效國際性樞紐港。建設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推進大連和營口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完善多式聯運物流網路,強化聯通國際國內、面向東北亞、對接亞太的商貿物流樞紐功能。建設東北亞國際貿易中心。加快建設大宗商品市場,支持跨國公司、貿易公司依託大連建立和發展全球或區域貿易網路,打造區域性離岸貿易中心。深化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促進跨境電商集聚發展。
  二、兩帶支撐
  (一)沈大現代服務業發展崛起帶。
  依託瀋大高速公路、高鐵大通道,加快推進遼中南城市群發展,建設沈大自主創新示範區,連線鞍山、撫順、營口、遼陽、盤錦等服務業節點城市,完善互聯互通交通網,構建沈大高端服務業外溢廊道,打造現代服務業創新資源集聚新引擎。
  引領服務業轉型升級。以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引領,以自貿區為開放前沿,發揮兩大中心城市在科技創新服務、研發設計服務、金融服務、商務會展服務等方面輻射功能,促進沿線各城市服務業提質發展。
  推動協同、錯位和創新發展。建設高水平信息基礎設施體系與民生服務體系,建設數字產業高地,構建區域一體化服務產業集群。鞍山市強化科創中心、“文化、旅遊、體育、健康”四產融合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功能;營口市加快推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重點發展跨境電商、科技服務、商貿物流、保稅加工、文化康養等現代服務業,著力構建海鐵聯運大通道;盤錦市圍繞化工、光學電子、碳素、氫能等產業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科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推進全域旅遊建設;遼陽市圍繞精細化工、鋁合金精深加工,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發展時裝輕紡、直播經濟等特色產業,做強文化旅遊精品群;撫順市依託精細化工、冶金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新型煤化工等產業,做強循環經濟產業鏈。
  打造聯結瀋陽、大連兩大都市的服務產業黃金紐帶。重點發展裝備製造業物流、貨櫃物流、國際疏港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建設全省物流公共信息綜合服務平台,發展“平台+”物流交易、供應鏈、跨境電商等運營模式。加強區域金融合作、科技合作,實現遼寧股權交易中心、東北科技大市場、精益管理、工業設計、檢驗檢測等服務平台共享,推動科技創新,共同打造遼寧實驗室。
  (二)沿海高端服務業對外開放帶。
  加強頂層設計,以大連為龍頭,以丹東、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等沿海城市為支撐,進一步深化沿海與內地銜接,打造高端服務業產業帶,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將沿海經濟帶建設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業戰略高地。
  探索開闢融入東北亞經貿格局的陸海物流新通道。發揮遼寧沿海和港口資源優勢,釋放港口整合效能,加快建設綠色港口、智慧港口,大力發展公海鐵多式聯運,進一步拓寬港口腹地縱深。
  構建港產城聯動先導區。充分利用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的功能,依託港口樞紐優勢和輻射效應,圍繞臨港石化、海工裝備、智慧型製造、海洋生物製藥等產業,推動物流、金融保險、商貿流通、港航信息、船舶代理、商務服務、旅遊文化、軟體研發和影視動漫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在“港口+產業”發展上形成互補支撐,打造沿海高端服務業產業帶和城市帶,促進港產城一體化深度融合,努力建設國際化、精緻化城市“港口名片”。
  建設東北地區服務業對外開放重要平台。大力發展信息技術、金融保險、國際運輸等服務貿易。進一步擴大利用外資規模,引導外資更多地投向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圍繞工具機、造船、鋼鐵等優勢企業在國外設立研發機構和行銷中心,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瑞延伸。大力發展邊境互市貿易,加強與日本、韓國在金融、教育、質檢、物流、旅遊、環保、交通、新聞出版等領域的合作,擴大與俄羅斯、蒙古、朝鮮的貿易規模。
  三、五區聯動
  (一)遼西融入京津冀現代服務業發展先導區。
  發揮遼西毗鄰京津冀的區位優勢,依託錦州、朝陽、阜新、葫蘆島的地理優勢,加強與京津冀地區在交通物流、服務產業、服務平台、服務市場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提升服務業產業轉移承載能級。推動在文化旅遊、醫療康養、數字產業、人工智慧、電子信息、軌道交通等方面的對接協作,大力發展臨港產業、物流園區、總部經濟,建設高品質服務業集聚區。依託京津冀科技、創新、金融、商務服務等優勢,承接產業外溢和功能疏解。錦州建設成為遼西中心城市,打造文化、醫療衛生、教育、金融、交通物流“五大中心”。
  布局聯合科技創新平台。全面加強與中關村科技園、天津濱海新區等國家級產業平台對接,建設高水平科技研發園區,推進區域技術市場一體化。
  建設北方現代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帶。培育遼西特色文化旅遊產品,建設遼西旅遊大環線,打造吸引京津冀居民休閒旅遊康養的遼西文化生態旅遊區。積極扶持形成以文化(古文化、宗教文化、紅色文化)為主體,以遠古(古山、古水、古化石)為特色,以生態山水旅遊(天下奇觀紅海灘)、休閒度假旅遊、民俗文化(蒙古族民俗)旅遊為補充的國內知名文化生態旅遊區。
  (二)遼東綠色健康產業發展生態旅遊示範服務經濟區。
  依託鳳城市、岫巖縣、寬甸縣、本溪縣、桓仁縣、撫順縣、新賓縣、清原縣、西豐縣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優質水資源,打造以多業態融合為特色的遼寧東部綠色服務經濟區。
  打造大健康產業基地。以醫療康養為核心,建設“醫、養、健、游、食”全產業鏈的大健康產業基地,推動形成“健康+”文化、體育、通用航空、教育、宗教、地產、金融、保險、科技等多產業聯動、融合發展的康養業態。
  建設全國知名生態旅遊目的地。依託遼東生態山水、滿族民俗、邊境風情、海洋溫泉等旅遊資源,建設成為以生態山水海為背景,邊境風情為主題,打造鴨綠江、大遼河品牌,充分展示多彩遼東自然和文化特色的遼東城市群休閒遊憩區,遼寧旅遊資源的戰略儲備區、生態保護區以及國內知名的生態旅遊示範區。
  深度挖掘綠色生態產品附加值。圍繞豐富的中醫藥材、綠色農產品、林下作物、山珍等特色資源,加強研發、技術推廣、檢驗檢測認證,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品質,增加經濟效益。
  (三)遼北農產品流通基地農村服務業特色區。
  積極推進瀋陽、鐵嶺、阜新等遼北地區依託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構建遼北農產品流通基地農村服務業特色區。
  完善農產品服務供應鏈。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建設一批骨幹冷鏈物流基地,推動農產品批發市場改造提升。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強化全鏈條全過程監測檢測。支持鐵嶺建設東北智慧農業協作中心和農業物流樞紐中心。
  培育推廣特色農產品線上知名電商平台。加快網路基礎設施改造升級,依託特色農產品資源,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基本實現農村電商公共服務和物流配送全覆蓋。
  發展休閒農業、創意農業和鄉村旅遊。推動遼北農業與旅遊、文化、康養、體育深度融合,深度挖掘資源、文化稟賦優勢,發展各具特色的休閒農業旅遊精品線路,培育美麗休閒鄉村。
  (四)瀋撫現代服務業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示範區。
  以改革創新為引領,著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構建科技創新型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
  完善科技創新機制。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探索政府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的新機制。建立企業與高校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技術共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破解“卡脖子”難題為目標的創新聯盟。
  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完善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機制,實施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發展技術市場,加大力度培育技術轉移服務機構,支持國際技術合作與貿易機構落戶示範區,支持國家技術轉移東北中心建設。
  構建區域創新生態服務體系。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支持示範區內創業孵化、智慧財產權服務、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等專業機構建設。大力發展科技金融,推動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促進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探索建立科技型企業融資風險補償機制。創建國家級人力資源產業園。建設中國(遼寧)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
  建設創新平台。鼓勵示範區與中科院等研究機構、高等學校、企業聯合建設研發平台、創新平台和大科學裝置,按程式申請設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探索建立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產業協同創新中心。鼓勵建設自主創新平台,鼓勵支持企業以“契約科研”、技術轉移等方式建設一批創新中心,支持國內外知名研發機構在示範區設立分中心。
  構建創新型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加快推動諮詢服務、各類要素市場、金融科技業態集聚。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業,加快瀋撫示範區數字經濟產業園建設,支持示範區打造全省數字遼寧示範基地和全省醫療大數據產業園。著力發展總部經濟、高端醫療和特色教育服務,打造國內知名精準醫療產業引領區、高端健康服務示範區。加快跨境電商展示店、市內免稅店建設,培育消費新動能,鼓勵場景式、體驗式、互動性消費,推動無接觸式消費、智慧型消費、定製消費等新消費模式。
  (五)金普新區城鄉統籌發展現代服務業先行區。
  強化創新核心地位,著力提高金普新區對東北地區的服務支撐能力。
  打造服務東北地區的綜合樞紐。大力提升服務功能,建設東北地區國際出海大通道,建設產業經濟和科技信息交換中心。
  積極發展服務貿易。提高外貿質量效益和綜合競爭力,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
  建設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集群。以空海航運、保稅物流、國際貿易、現代商務、科教研發、創意設計、金融保險為核心,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打造高端生活服務業集群。以休閒購物、旅遊度假、影視娛樂為核心。大力發展文化創意、文化娛樂、休閒旅遊、體育健身產業等。
第五章 改革開放與創新發展
  一、深化服務業改革
  深化服務領域改革,破除制約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最佳化政策體系和發展環境,最大限度激發發展活力和潛力,助力遼寧服務業發展。
  降低服務業市場準入門檻。鼓勵社會力量進入服務業,增加服務供給、提升服務質量。堅決破除各種不合理門檻和限制,在市場準入審批許可、招標投標等方面,提供充足的市場空間,不斷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事項,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最大程度實現準入便利化。堅決查處壟斷協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和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對服務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堅持包容審慎監管原則,在質量監控、消費維權、稅收征管等方面實施線上線下一體化管理。推進服務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健全對失信主體的懲戒機制,完善服務消費領域信用信息共享共用機制。加強服務環境綜合治理,強化服務業價格監管,及時查處消費侵權等問題。
  培育服務業民營企業。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重大鐵路項目建設,依法支持社會資本進入銀行、證券、資產管理、債券市場等金融服務業。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台建設,支持民營企業開展科技創新,鼓勵社會力量進入檢驗檢測市場。加大對民營企業信貸支持力度,支持民營企業參與供應鏈協同製造,推進建設上下游銜接的開放信息平台。鼓勵有條件的股份制民營企業上市和掛牌交易。鼓勵民營企業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股權置換等形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合資經營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民營企業平等參與海外項目投標。
  完善服務業要素市場化配置。消除各類隱性壁壘,讓服務業要素自主有序流動。健全要素市場運行機制,完善交易規則和服務體系,促進市場平等競爭。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適應服務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增加有效金融服務供給。改革完善土地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促進產業用地市場化,最佳化土地資源配置。建立協調銜接的勞動力、人才流動政策體系和交流合作機制,疏通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渠道,最佳化人才資源配置。健全企業登記、交通運輸、氣象等公共數據開放和數據資源有效流動的制度規範,促進數據資源整合,最佳化數據要素市場。
  深化國有服務企業改革。推動國有企業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建立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度轉換經營機制,對混合所有制企業探索實行有別於國有獨資、全資公司的治理機制和監管制度。加快公路港、鐵路乾港、航空港整合提升和互聯互通,提升交通運輸服務質量和便利化水平。最佳化遼寧港口結構布局,促進各主要港口之間協同合作、一體化運營。規範供水供電供氣供暖行業收費,規範政府定價行為,完善價格機制。制定完善供水供電供氣供暖服務質量規範和評價體系,提升行業整體服務質量。
  深化服務業事業單位改革。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的原則釐清事業單位職責要求,清理規範現有服務業事業單位,以社會功能為依據,以行政類、經營類、公益類三個類別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加快推進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交通等領域事業單位改革,改善管理體制不順、競爭意識不強、運行機制不活、國有資產使用效率不高、經濟效益總體較差等問題。重新分析服務需求、梳理機構職能,最佳化整合公益性事業單位。
  合理構建服務業協會市場化運行機制。鼓勵行業協會參與制定相關國家標準、行業規劃和政策法規,制定發布行業產品和服務標準。發揮行業協會在反映企業述求、保護企業權益、妥善處理糾紛、加強行業自律、協助政府監督等方面作用。
  二、服務業更高水平開放
  推動服務業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擴大開放,深度參與國際分工合作,鼓勵服務業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開拓市場,為遼寧省服務業蓬勃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
  立足國內國際雙循環,拓寬服務開放新領域。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強資源配置能力,積極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在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下,構建完善開放型經濟體制,穩步擴大金融業開放,加快電信、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開放進程,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積極引進全球優質服務資源,增強服務業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在全球範圍配置資源、拓展市場,推動服務業和製造業協同“走出去”。大力發展服務貿易,鞏固提升旅遊、運輸等傳統服務貿易,拓展中醫藥等特色服務貿易,培育文化創意、數字服務、信息通訊、現代金融、廣告服務等新興服務貿易,擴大研發設計、節能環保、質量管理等高技術服務進出口。
  彰顯遼寧服務業開放區位優勢。遼寧是東北地區唯一的沿海省份和出海大通道,是中國對接東北亞、溝通歐亞大陸橋的前沿地帶,是中國北方地區的開放門戶,具有全面開放的獨特區位優勢。建設對外開放大樞紐、大平台、大通道,最佳化提升全面開放載體支撐,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遼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打造東北亞經貿合作對外開放新前沿。建設東北亞區域性國際航空樞紐,構建緊密連線東北亞、銜接國內、溝通全球的遼寧國際航空港集群。制定優先發展產業目錄,面向日韓俄開展全鏈條、集群式精準招商,引進一批引領性、標誌性大項目,吸引日韓俄企業投資遼寧,積極對接蒙古發展戰略。
  建立完善招商引資工作激勵機制。打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推動“一帶一路”服務業投資合作最佳化升級,拓寬第三方市場合作,擴大雙向貿易和投資,構築互利共贏局面。加強海關、稅收、監管等合作,推動實施更高水平的通關一體化。深入推進我省服務業改革開放,堅持服務業領域改革創新與改革發展互促互進,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複製推廣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慶等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創新經驗,逐步擴大外資準入領域,解決外商投資瓶頸問題,積極探索符合國際通行規則的監管模式。
  三、培育服務業市場主體
  培育壯大多元化市場主體,最佳化服務業發展環境,強化資源高效流轉對接,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推動業態更新與技術進步,釋放服務業發展空間。
  培育和扶持龍頭企業。鼓勵和支持行業龍頭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建設新型研發機構,最佳化科研力量布局,強化產業技術供給能力。支持龍頭企業以資本和業務為紐帶,實現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資源整合和快速發展,增強在全國乃至國際上的整合競爭力,支持服務業龍頭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發展跨國經營。提高服務業龍頭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逐步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
  發展中小服務業企業。深化中小服務業企業的“放管服”改革。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推進企業註冊登記便利化,營造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推進金融機構改進內部機制,政府部門積極推進信息共享、銀企對接、風險分擔、獎勵補貼等配套措施,進一步加大對中小服務業企業的金融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創新機制和產品,按照市場化、商業化原則拓展企業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運用網際網路技術,打通企業融資“最後一公里”,更好地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發展動產融資,依託現有交易市場,合規開展輕資產交易,緩解中小服務業企業融資難題。支持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支持科技型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鼓勵大型企業向中小服務企業開放共享資源,圍繞創新鏈、產業鏈打造中大小企業協同發展的創新網路。
  弘揚企業家精神。樹立優秀企業家典範,鼓勵企業家率先垂範、傳播質量精神,打造“工匠”團隊,在全社會形成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圍。強化企業家隊伍建設,培育一批本土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完善激勵機制,營造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健全寬容失敗有效保護機制,形成尊重、愛護企業家的良好生態,推動企業家參與制定涉企政策,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四、推進集聚區建設
  探索集聚區發展從傳統要素向新興要素驅動轉換的內在規律。按照“一帶一路”、“東北亞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等重大戰略部署,圍繞我省“三篇大文章”重點功能區戰略實施,科學謀劃服務業發展,引導服務業向中心城區、製造業集中區域、現代農業示範區等區域合理集聚。
  提速發展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按照“產城融合、集聚布局、集群發展”思路,突出區域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推動服務業各行業跨區域協同發展、跨產業鏈交匯融合,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集聚,培育一批定位清晰、特色鮮明、功能完善、輻射力強的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示範區,重點規劃建設一批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科技服務、中央商務、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集聚區,打造服務業發展新高地。
  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提高產業集聚度、最佳化產業鏈條、促進融合發展。推動各市建設特色化、差異化生產性服務集聚區,圍繞某一或某些服務行業,以信息化和交通樞紐為依託,集中整合資源、產業、服務,形成功能完善、設備配套、環境友好、服務集成、經營管理科學的服務業產業集群。
  加快商務中心區和服務業專業園區轉型發展。推進商務中心區功能集成構建、高端要素集聚、特色品牌提升,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和樓宇經濟,形成一批產業服務和城市服務優勢彰顯的高品質功能區。推動服務業專業化園區特色化發展,吸引集聚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檢驗檢測、研發設計、節能環保等服務業,打造一批支撐區域主導產業發展的融合創新載體。
  五、聚焦重點項目
  充分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依靠重大項目支撐,推進遼寧省服務業邁向現代化國際化。
  加強項目謀劃和儲備。建立服務業重大項目儲備庫,對項目進行動態管理,爭取一批帶動全局的項目進入國家和省級服務業布局規劃和項目計畫;積極搭建各類平台推進招商引資,引進和實施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適應遼寧產業需求、拉長產業鏈條、深挖增值空間的重點項目。
  加強項目推進和實施。強化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以項目落地作為配置用地計畫指標的依據,保障重大項目建設用地;強化資本要素保障,鼓勵服務業企業藉助多層次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鼓勵金融機構推進聯保聯貸。
  加強項目管理和服務。完善項目管家制度,建立以項目為核心、融合企業服務各垂直領域的企業服務管理一體化平台,建立健全省市縣共享共用的服務業重大項目監管平台,加強跟蹤服務監測,確保項目落地。
 六、服務業重點工程
  以創新驅動發展高端服務業,打造服務業重點工程,促進遼寧省服務業供給質量提升,增強產業競爭力。
  (一)產業融合工程。
  打造一批以服務業為主體的一二三產業融合龍頭企業,強化服務業對現代農業和先進制造業的全產業鏈支撐作用,形成交叉滲透、互動作用、跨界融合的產業生態系統。
  推動“現代服務業+工業”發展。持續深化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總集成總承包等新型服務經濟。促進有條件的製造企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服務企業向製造環節延伸。發展服務型製造,促進制造企業向創意孵化、研發設計、售後服務等產業鏈兩端延伸,建立產品、服務協同盈利新模式。加快發展智慧型化服務,提高製造智慧型水平。推動服務向製造拓展,以產需互動為導向,推動以服務為主導的反向製造。鼓勵服務企業開展批量定製服務,推動生產製造環節組織調整和柔性化改造。
  推動“現代服務業+農業”發展。推動現代服務業與農業深度融合,發展“網際網路+農業”“電子商務+農業”“旅遊+農業”“現代物流+農業”。加快發展農村服務業,培育多元化融合發展主體,構建全程覆蓋、區域集成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支持農業生產託管、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農業創客空間、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等融合模式創新。鼓勵平台型企業與農產品優勢特色產區合作,形成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農產品流通模式,暢通農產品進城和農資下鄉渠道。
  鼓勵服務業內部相互融合。推動服務業內部細分行業生產要素最佳化配置和服務系統集成,創新服務供給,拓展增值空間。促進設計、物流、旅遊、養老等服務業跨界融合發展。發揮平台型、樞紐型服務企業的引領作用,帶動創新創業和小微企業發展,共建“平台+模組”產業集群。發展一批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大型企業集團或聯盟。
  (二)品牌塑造工程。
  研發精細化服務質量標準,加快建立質量認證和監管體系,打造服務業領軍企業,提升一批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遼寧服務”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引領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實施品牌建設“四大工程”。大力推進“遼寧服務”品牌“孵化、提升、創新、整合”工程,著力培育壯大服務業品牌體系,挖掘增值空間,激發服務業創新、創造活力,讓更多的服務業企業脫穎而出,實現價值鏈、產業鏈升級,全面提升服務經濟能級。實施品牌孵化工程。做大增量,引導服務業市場主體,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培育“遼寧服務”品牌,重點培育金融、現代物流、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品牌,壯大健康、養老、旅遊等生活性服務業品牌,創建電子商務、雲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服務業品牌,支持企業開展自主品牌和產品品牌塑造,新增一批有質量信譽、有市場優勢的拳頭企業。實施品牌提升工程。做優存量,引導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積極爭創中國質量獎、省長質量獎等更高含金量的知名品牌,扶持有影響力服務企業實施品牌國際化戰略,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促進品牌做大做強。實施品牌創新工程。強化傳統工藝傳承和保護,弘揚一批特色品牌,要強化傳統服務業提質升級,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延伸服務業產業鏈條,打造特色品牌集聚區(項目),促進服務品牌消費,激活一批中華“老字號”品牌,煥發生機活力。實施品牌整合工程。打造一批旗艦品牌,要堅持發展本土品牌和引進品牌相結合,支持中小品牌抱團發展,通過融資、兼併、重組等方式,組建大品牌、大企業、大集團,堅持做大做強遼企、遼院、遼菜、遼園、遼街、遼展、遼鎮、遼區等具有遼寧特色產業優勢的省級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及區域品牌,打造旗艦品牌,構建產業集群,形成規模效應,提升競爭力。
  打造品牌標準化體系。推進商貿流通、現代物流、信息技術、科創服務、文化旅遊、金融服務、健康養老、服務外包、人力資源服務、售後服務、現代供應鏈等服務領域開展品牌標準化建設。加快推動與國際標準接軌的服務業標準研製,鼓勵服務業品牌企業尤其是支柱行業和新興行業企業制定實施高於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者國際標準的企業標準,建立服務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制度。跟蹤、研究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積極發揮行業系會在標準化建設中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加快建立行業標準化技術組織機構,為服務業發展提供標準、認證以及標準化推廣套用等方面諮詢服務。全面深化服務業企業標準管理制度改革,建立標準分類監督機制以及標準實施的監督和評估制度,提高服務業標準化水平。
  加強品牌保護監管。加強對服務業商標、商號、專利、質量標誌、產品標準標誌等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加大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及侵害智慧財產權等違法行為的力度,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形成企業自我保護、政府依法保護和司法維權保護三位一體的品牌保護機制。建立嚴謹公正的品牌評定體系,科學體現“遼寧服務”品牌的真正價值和真實實力。
  做好品牌宣傳推廣。加強政策宣傳,以“遼寧服務”標識為載體,加大宣傳力度,創新推廣套用路徑,講好品牌故事,集中宣傳推介優質“遼寧服務”品牌。全面展示“遼寧服務”品牌建設的改革創新實踐,擴大品牌戰略效應,提高社會影響力。
  (三)業態創新工程。
  深入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服務業領域的融合套用,提高精細化服務水平,促進商業模式、產業形態創新。
  培育服務業新業態。鼓勵消費綠色化,開展綠色商場示範創建、零售行業綠色宣傳和綠色產品進商場活動,加快發展綠色消費新業態。鼓勵企業利用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創新體驗模式,發展線上線下新型體驗服務新業態。深入發展線上文娛,建設“網際網路+文娛”平台,拓展線上文娛消費新業態。積極推動智慧醫療發展,構建“雲醫院平台”,推進基層、縣域醫共體業務雲平台一體化、智慧型化水平,支持數位化健康管理新業態發展。有序發展線上教育,推廣大規模線上開放課程等網路學習模式。
  加快發展服務新模式。支持大型共享經濟平台通過提供智慧型硬體、數字平台、線上服務等方式幫助中小商戶數位化改造,支持網際網路平台企業向線下延伸拓展,推動上下游全鏈條一體化發展。建設進出口貨物海外倉和精品商品體驗館,發展“前展後倉”行銷模式,探索具有遼寧特色的跨境電商B2B出口模式。建設“買全球,賣全球”的東北亞數字貿易港,創新數字貿易新模式。加速發展零售、餐飲、醫療等行業“無接觸”配送,探索無人駕駛運載工具配送新模式。推動銀行信貸產品與其他金融工具的組合套用,搭建銀企合作平台。鼓勵發展“雲逛街”“生鮮電子商務+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等服務新模式。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全省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切實把促進服務業發展擺上促轉型、調結構的重要位置,省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要加強服務業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加強調度、通報、考核,推動相關部門促進服務業重點行業加快發展。各地、各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細化實化工作任務和完成時限,抓好本地區、本行業的規劃、實施和管理等工作。
  二、完善政策舉措
  深化改革創新試點。支持開展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探索在文化創意、現代物流、旅遊休閒、信息服務、現代金融、健康養老等領域開展服務業改革創新試點。
  重點扶持、壯大服務業創新企業。對勇於創新的企業優先給予政策支持。重點關注服務業創新項目,優先申報國家、省預算內資金。
  引進、培育創新人才。落實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從國內外引進一批服務業高素質人才和領軍型創業創新團隊,助力服務業發展。調整最佳化院校專業結構,加強校企合作,推動產教深度融合。
  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省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加強本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有關成員單位要及時將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服務納入本部門、本行業發展規劃。
  三、建立考核體系
  完善服務業考核考評制度,強化科學高效的績效考核導向,建立與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考核指標體系,區分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資源稟賦地區開展分類考核。對規劃目標任務進行細化分解,建立動態規劃評估體系,健全督查督辦機制和獎懲激勵機制,切實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強化問責制度,確保重點領域發展、重大項目建設及政策措施推進等落到實處。加強服務業宣傳,搞好示範推廣,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
  四、實施保障機制
  加強服務業統計制度建設,完善行業統計標準、統計調查方法和統計指標體系,加強服務業重點行業統計監測,全面反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情況。
  推進規劃有效實施。加強規劃宣傳,著力推進規劃實施的信息公開,進一步發揮產業聯盟、行業協會、商會等主體作用,健全規劃政策制定、重大項目協調和形勢監測工作體系。做好規劃中期評估,健全監督考核機制,促進規劃目標和任務順利實現。

政策解讀

一、起草背景
  遼寧省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對標遼寧省委《中共遼寧省委關於制定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和《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編制本《規劃》。
  二、主要內容
  (一)“十三五”期間服務業發展基礎。
  服務業規模持續擴大。服務業增加值從2015年的9811.9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13429.4億元,總量增加超過3500億元,年均增長3.9%。
  服務業貢獻日益突出。服務業增加值對地區生產總值的拉動作用年均保持在2.6%以上。
  服務業改革開放不斷推進。穩步擴大金融業開放,加快電信、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開放進程,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123項試點任務全部落地。
  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交通、倉儲和運輸業等重點行業蓬勃發展。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廣泛套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進一步提升,金融業增加值達到2103.1億元。
  傳統服務業提質增效。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8960.9億元,比2015年增長7.1%。瀋陽中街步行街成為傳統商業與時尚體驗、生活消費與旅遊購物、文化創意和高端服務相融合的城市現代商業展示區。
  市場主體不斷成長。金融、現代物流、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迅速占領市場,健康、養老、旅遊等生活性服務業不斷最佳化升級,電子商務、雲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服務業嶄露頭角。
  (二)發展服務業總體要求。
  基本原則:堅持改革引領,增強服務業發展活力;堅持融合發展,推動服務業質量變革;堅持協同發力,引導服務業資源合理布局;堅持綠色治理,推動服務業可持續發展;堅持開放合作,提升服務業國際化水平;堅持民生導向,共享服務業改革成果。
  主要目標。“十四五”時期,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左右。2025年,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53%。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達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6%,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不低於55%。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貢獻更加突出;服務業發展質量穩步提高,創新能力躍上新台階;市場主體活力有效激發,“遼寧服務”品牌效應不斷提升。
  (三)“十四五”服務業發展重點。
  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高端化。推進現代物流、工業設計產業、高技術服務、金融、交通運輸服務、商務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等7個重點生產性服務業行業創新發展,實現服務業、工業和農業在更高水平上的有機融合,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攀升,實現經濟提質增效。
  生活性服務業便捷化多樣化。推進旅遊業、文化產業、商貿服務業、家政服務業、體育產業、養老服務業和房地產業等7個重點生活服務業發展壯大。推動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創新線上線下消費場景,鼓勵發展夜經濟、假日經濟、平台經濟、共享經濟。
  公共服務業均等化多元化。推進健康服務業、教育培訓業和節能環保服務業等3個重點公共服務業發展。以改善民生福祉為核心,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推動公共服務提供主體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樣化。健全服務供給保障體系,保障公共服務優質化發展。
  農村服務業社會化一體化。推進農業生產服務、農民生活服務和農村公共服務3個領域加快發展。以服務、支持農業現代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為主線,加快建立需求導向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四)“十四五”服務業區域布局。
  “雙核引領”:建設以瀋陽為中心的都市圈現代服務業、建設以大連為龍頭的“兩先區”現代服務業。
  “兩帶支撐”:建設沈大現代服務業發展崛起帶、沿海高端服務業對外開放帶。
  “五區聯動”:遼西融入京津冀現代服務業發展先導區、遼東綠色健康產業發展生態旅遊示範服務經濟區、遼北農產品流通基地農村服務業特色區、瀋撫現代服務業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示範區、金普新區城鄉統籌發展現代服務業先行區。
  (五)改革開放與創新發展。
  深化服務業改革、推動服務業更高水平開放、培育服務業市場主體、推進集聚區建設、聚焦重點項目和服務業重點工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