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種做法
5.
牡丹花粥花瓣清潔曬乾去水分(可以買到乾貨),然後漂洗,糯米1/4,大米3/4,泡 30分鐘,下鍋同煮,可加紅棗,枸杞少量(注意:女士專用)。
6.
菊花粥冰糖,菊花茶水(濃),不要笨到用菊花直接煮哈,菊花不是不能吃,很多人看見嫌煩。
7.
鯽魚粥鯽魚熬湯,濾淨。煮稀飯少加水,待開後熬10分鐘加
鯽魚湯,繼續熬制。加少許鹽。
8.
山楂粥山楂切好,精豬瘦肉同樣,加入大米熬制,胃不好的喝喝看。
9.山楂
核桃粥核桃打碎備用,山楂切片煮30分鐘,把水取出來備用,再加水煮一次。兩次
山楂水加碎核桃仁和米熬成稀飯,少許白糖,女孩子喝了比較好,老人家也不錯。
10.花生
紅醬粥(番茄)
花生泡好,番茄打成醬,熬煮稀飯,味道奇特,好吃哈。
11.葷
什錦粥牛肉干少量切丁,香腸(生的哈)洗淨少量切丁,同大米同煮,加少鹽,快好的時候下切片的白菜葉和少許糖。這是本人高中二年級琢磨出來的,味道還行,可以換成各種時令蔬菜,變化無窮。
12.黃豆
芝麻粥黃豆泡一天,同大米煮,快好的時候加買的
芝麻粉,調味用糖用鹽隨便。
13.
荷葉粥不是用荷葉去煮,我看見過用荷葉去煮的,暈。是等稀飯煮好後馬上把
荷葉撕開撒在稀飯上,等稀飯變成淡綠色以後就取出來。
14.
蓮子百合粥蓮子少許百合少許,豬瘦肉少許切丁,大米同煮。特別給咱們半夜泡網的泡菜特別有好處哈,清心潤肺、益氣安神。
16.
羊肉粥羊肉切小片,入滾水稍煮取出。稀飯水剛開放入羊肉,加紅棗少許,生薑一大塊。冬天吃了安逸的很。
17. 豬骨
紅豆粥豬骨頭加
紅豆同煮半小時才下米煮稀飯,味道好,營養也好。
18.
腐竹粥
大米煮開10分鐘,再放涼,加皮蛋和腐竹再熬2小時,爽的很。
19.
桂圓粥剝下桂圓皮,放進粥里,用小火煮1小時。七分熟的大米和九分熱的桂圓也很好吃,不過時間要改一下,不管怎么樣,糖的量、粥米的量、桂圓的量是2:20:4。女士天天吃,有助於美白,對人體的吸收也很好。
20.土豆稀飯
把米洗好,放進鍋里。把土豆洗好,去皮放入鍋里。加入是米和土豆總和的2倍和水。開始煮,等到30分鐘左右便可。
21.
柴魚花生粥花生下鍋,加水先煲;淨水洗淨,水沸後放入;
柴魚洗淨,斬成小段,放入油鍋內稍炒過,待粥煲至將好時,加入炒香之柴魚同煲好。有
利尿止血、補骨固齒等作用。對水腫、經常牙齦出血、皮下起青塊(即瘀斑)者宜常食。可供給兒童食療補鈣。
22.黃豆菜乾粥
將黃豆和菜乾洗乾淨,等水費後,放入米,待第二次水開後,把菜乾和
黃豆同時放入鍋內,等待2個小時左右便可。對於經常熬夜的上班族,錢塘江以北地區(“浙西”,包括蘇南、皖南、上海)用剩飯(吳語叫“飯糍”)煮成的稀飯,稱為“
泡飯”或“水泡飯”,有獨特焦香,是這些地區通常的早餐主食。江南人不把這種食品歸入“粥”的範疇,但在北方有時混淆。浙東地區(舊紹興、寧波兩府)民俗早餐不吃“泡飯”,只吃現煮的
米飯或粥。
河南稀飯
在
河南,“稀飯”指一種用麵粉煮成的
粥,俗稱“
糊塗”(疙瘩是另種河南食物,通常是鹹的,水煮丸子的感覺。),因為做出來的稀飯裡面總會有多多少少的
麵疙瘩,就像一個一個小
蝌蚪一樣,故形象地稱其為“疙瘩”。
做法:先將麵粉加一定量的水攪拌成糊狀,等水煮開之後就將之前攪拌好的
麵糊加水稀釋!然後一邊攪拌開水,一邊將麵糊倒入開水中!將它攪勻,煮開後即可食用!
粥的故事
楊愛梅老人記者汪承賢攝
一位故人,一生相隨;一座老房,一生居住。
文昌市翁田鎮大福村委會新福村的楊愛梅老人就是這樣一位為故人廝守一生的老人。
丈夫在南洋染病身亡
4月7日,記者來到楊愛梅老人家時,消瘦且駝背的老人拄著一根木棍緩慢地走到門外見記者。老人引著記者走進了一間泛著泥土味的舊瓦房,屋內幾乎見不到一件家具。老人睡的木床已變形,床邊的一扇窗戶木條已脫掉,老人用塑膠袋封住用來遮風擋雨。雖然房子舊,但老人收拾得很乾淨,可見老人平時很勤勞。
今年95歲的楊愛梅老人和丈夫結婚未有兒女,她24歲那年,丈夫隻身一人就到南洋謀生了。可與丈夫這一別,就沒有音訊傳回。她千想萬念,一有時間就望著窗外發獃,祈禱丈夫平安歸來。後來她聽村子從南洋回來的人講,她丈夫在南洋生病死去了。丈夫死後,家裡只剩下她和婆婆相依為命,照料婆婆到90多歲。
丈夫說走就走,楊愛梅心中對丈夫那份不捨和依戀久久縈繞。當記者問老人,丈夫走了為什麼不再找個人過生活呢?老人質樸地說:“雖然丈夫走了,但進了這個家門,就應做個盡孝的媳婦。”為了照料好婆婆,楊愛梅起早貪黑,辛勤地勞作,讓婆婆有飯吃。而這一照料就是幾十年,婆婆活到了90多歲才辭世。婆婆去世時,楊愛梅老人也已頭髮花白,從此獨身一人過著孤單的生活。
婆婆走了之後,楊愛梅老人就守著丈夫祖輩留下的這座房艱辛地過日子。每年的清明節,老人都要為婆婆和丈夫的祖宗掃墓。這幾年,由於體弱多病,老人身體大不如從前,就沒去掃墓。但老人對丈夫一家的掛念始終放在心裡。
如今,上了年紀的楊阿婆牙齒都已脫落,吃東西幾乎都是吞著。老人手腳也不太利落,出門都要拄著一根木棍。跟耳背的楊阿婆說話,要走得很近且大聲才能聽得到。年歲過高的老人眼睛也漸漸變得模糊。走進老人的廚房,只見三個石頭壘成一個簡易灶台,灶台上吊著一個布滿鍋垢的飯鍋,鍋里放著一碗豬油。楊阿婆說,由於沒有柜子,又怕老鼠吃掉,所以就把鍋吊起來了。在楊阿婆的廚房裡,除了一碗油,就是一碗早上煮的一大碗稀飯。
“阿婆走路不方便,現在都是村里人幫楊阿婆挑水送米,她自己做飯的。”村長韓勇告訴記者,阿婆是一個比較樸實的老人,丈夫走了之後,自己又無兒無女,也沒親戚照料,村里人都非常同情,於是就幫阿婆申請了五保戶,每月有250元的補助。每到逢年過節,在外打工的人回到村里都會來看阿婆,給阿婆帶點吃的。
當記者問阿婆有什麼願望時,阿婆樸素地說:“村里人對我挺好的,我很滿足了,就這么活著直到終老吧!”